第五章学习记忆与消费者行为精编

第五章学习记忆与消费者行为精编
第五章学习记忆与消费者行为精编

第五章学习、记忆与消费者行为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理解学习、记忆的相关理论,主要掌握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认识学习的一般特征,掌握刺激泛化和刺激辨别在营销中的应用。

内容结构:

第一节学习理论及营销应用

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特征及营销应用

第三节记忆与遗忘

教学重点:

主要介绍学习与记忆的机制、理论。要求学生理解学习、记忆的相关理论,掌握这些理论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行为理论及其营销应用,刺激泛化和刺激辨别及其营销应用。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内容:

消费者的需要和行为绝大部分是后天习得的。通过学习,消费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其行为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记忆,学习是无法进行的。

第一节学习理论及营销应用

一、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人出生以后,从牙牙学语到掌握高深的科学知识,从蹒跚学步到掌握各种复杂的运行技能,始终贯穿着学习这一主题。所谓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首先,学习是因经验而生的。举凡习惯、知识、技能、观念以及生活活动,均属个体的经验。因经验而产生的学习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经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学习,如通过接受培训而掌握开车技能,通过参加企业提供的技术指导班而学会操作、保养、维修某种机器均属此种类型;另一种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学习,如看到电视里介绍的某种化妆方法而予以仿效,看到某人撞红灯造成车毁人亡的场面而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也均属之。

其次,学习伴有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从个体行为的改变,即可推知学习的存在。当某人表现出一种新的技能,如开车、游泳、打高尔夫球,我们即可推知,学习已经发生了。有时,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一些一般性知识,如关于中国的历史或文化,关于中国的宗教与艺术,这类学习往往不会立即通过行为的变化外显出来,但可能影响着个体的价值观念和将来对待某些事物的态度,即改变着人的行为潜能。由于行为潜能不一定马上转化为外显行为,它本身又不能直接

观察到,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学习对行为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却又是十分深远的。

最后,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无论是外显行为,还是行为潜能,只有发生较为持久的改变,才算是学习。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均可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由于它们所引起的变化都是比较短暂的,故不能视为学习。当然,学习所获得的行为也并非是永久性的,因为遗忘是人所共知或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到的事实。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到底能持久到什么地步,要视学习的材料与练习的程度而定。一般而言,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技能学习,能维持的时间比较长。比如,当我们学会骑车、游泳、滑冰等技能后,几乎可以终生不忘。对于知识观念的学习,学习内容有时会被遗忘或被新的内容所取代,但相对于那些暂性变化,它们保持的时间也还是比较长久的。

(二)学习的分类

对于学习如何分类,学术界迄今尚未形成共识。传统上,学习被划分为记忆学习、思维学习、技能学习和态度学习。从消费者行为分析角度,有两种分类方法是很有意义的。一是根据学习材料和消费者原有知识结构对学习分类,二是根据学习效果分类。

1、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消费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人为性的联系。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

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是一种生吞活剥式的学习。消费者对一些无意义的外国品牌的学习,很多就属这种类型。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与消费者认知结构中已经存在的某些观念建立自然的和合乎逻辑的联系。比如,用“健力宝”作饮料商标,消费者自然会产生强身健体之类的联想;用“飞鸽”作自行车商标,则会使消费者将自行车与“轻盈”、“飘逸”等美好的遐想相联系。消费者对这一类内容的学习,无需借助外在的和人为的力量,属于意义学习的范畴。

2、根据学习的效果,可将学习分为加强型学习、削弱型学习和重复型学习。

消费者使用某种商品,如果觉得满意,他可能会对与该商品有关的知识和信息表现出更加深厚的兴趣,他对该产品的好感和印象会由此而强化,所以,这一类型的学习被称为加强型学习。削弱型学习则是指通过新的观察和体验,使原有的某些知识和体验在强度上减弱直至被遗忘。消费者使用某种商品后如果不满意,或者通过观察发现别人使用该产品有不好的效果,他对该产品的购买兴趣就会减弱。就学习效果而言,这种类型的学习不是对已有行为的正面强化,而是负面强化。重复型学习则是指通过学习,学习效果既没有加强,也没有减弱,只是在原有水平上重复而已。

二、有关消费者学习的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1、理论内容。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由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Ivan Pavlov)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借助于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这一理论是建立在著名的巴甫洛夫狗与铃声的实验基础上的。在该实验中,巴甫洛夫发现,当实验助手将食物放入狗的口中,狗的唾液分泌量开始增加。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是狗的一种本能反应,本不足为奇。但随后巴甫洛夫进一步发现,在食物进狗的口之前,其唾液分泌量就开始增加。最初,狗是在看到食物的时候,唾液分泌量增加,后来则发展到未见食物只见到送食物的助手,甚至只听到助手走来的脚步声,狗的唾液分泌量便开始增加。受此一现象的启发,巴甫洛夫开展了著名的条件作用研究。

2、营销应用。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市场营销实践中。比如,在一则沙发广告中,一只可爱的波斯猫坐在柔软的沙发上,悠闲自得地欣赏着美妙的音乐,似乎在诉说着沙发的舒适和生活的美好。很显然,该广告是试图通过营造一种美好的氛围,以激发受众的遐想,并使之与画面中的产品相联结,从而增加人们对该沙发的兴趣与好感。还有一则香烟杂志广告,画面上除了香烟盒与品牌外,呈现的主要是白雪皑皑的优美雪景。广告的目的无非也是为了在消费者中激起美好的情感,并使之与广告中的香烟品牌相联想系和使人们对该品牌形成好感。

3、应用条件。

一般来说,在低介入情境下,经典性比条件反射较常见,因为此时消费者对产品或产品广告可能并没有十分注意,也不大关心产品或广告所传达的具体信息。然而,在一系列对刺激物的被动接触之后,各种各样的联想或联系可能会由此建立起来。应特别指出的是,在低介入情境下,消费者所学到的并不是关于刺激物的信息,而是关于刺激物的情感反应。正是这种情感反应,将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学习和试用。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1、理论内容。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相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增加;经由条件作用强化了的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直至不再出现。

2、营销应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基本思想实际上很简单,归结到一点就是强化会加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学习或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强化物的安排(Schedule)。金伯尔(Kimble)发现,如果给予连续强化,即在每次正确反应后就给以强化物,个体对正确反应的学习速度很快。但当强化物不再呈现或中止强化时,正

确反应的消退速度也很快。相反,如果强化是间断性的或部分的,即不是对所有正确反应而只是对部分正确反应予以强化时,虽然最初对正确反应的学习速度较慢,但在强化物消失后,行为消退的速度也比较慢。此一发现对营销的启示是,给予顾客奖券、奖品或其他促销物品,在短期内就可以增加产品的销售,但当这些手段消失后,销售量可能会马上下降。因此,企业要与顾客保持长期的交换关系,还需采取一些间断性的强化手段。此一发现所揭示的原理,对解释产品或品牌形象为什么难以改变的事实也颇有启发意义,因为品牌形象是建立在消费者对品牌的间断性体验的基础上的,是消费者在长期的消费体验中,经过点滴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因此,构成品牌形象的各种联想和象征含义也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可能逐步消退。

强化要采用间断性方式:满意前提

注重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促销、广告等策略应用

强化效果与消费者认知结构

3、应用条件。

一般来说,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更适合于高介入度的购买情境。因为在高介入情境下,消费者对购买回报将会有意识地予以评价。以购买西服为例,消费者将西服购买回家后很可能会从象征性和功能性两个方面对购买行为作出评价,在此情形下,强化无疑会在消费者心理上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如果有别人对消费者所买的西服予以赞许,或者在某些场合目睹他人穿同样品牌西服时的风彩,均会对消费者起

到正面的强化作用。在低介入的购买情境下,除非产品功效远远低于预期,否则消费者不会对购买作太多的评价。故此,低介入情境下的满意购买虽然对行为也具有强化作用,但相对而言不如高介入情境下作用那么大。

(三)认知学习理论

前面介绍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均着眼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将学习等同于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的获得。个体获得这种刺激-反应关系后,经反复练习和强化就会形成习惯: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诚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简单行为的习得确实如此,诸如走路的姿态、说话的腔调以及书写的字体都是习惯使然。然而,对于人类复杂的学习行为,用S-R联结或习惯的形成来作出解释则未免过于简单化。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同一数字的连加可能形成了逐一相加的习惯算法,但在学过乘法后,如遇到同一数字的连加运算则往往不再采用过去的习惯算法,而是采用简捷的乘法运算方法。可见,习惯未必一定支配人的行为。

最早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反对意见的是完形心理学家,其中以德国心理学家柯勒最为著名。柯勒通过观察黑猩猩在目的受阻的情境中的行为反应,发现黑猩猩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需要经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通过观察发现情境中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才采取行动。柯勒称黑猩猩此种类型的学习为顿悟(Insight)。在柯勒看来,顿悟是主体对目标和达到目标之手段之间关系的理解,顿悟

学习不必靠练习和经验,只要个体理解到整个情境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顿悟就会自然发生。

继柯勒的顿悟学习实验之后,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E.C.Tolman)等人又以方位学习试验反驳了S-R联结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学习的认知理论。托尔曼从事的一项最为有名的研究是三路迷津试验。该试验以白鼠为对象,从事认识方位学习的试验。实验分预备练习与正式实验两个阶段。在预备阶段,先让白鼠熟悉整个环境,并确定它对自出发点到食物箱三条通道的偏好程度。结果发现,白鼠选择第一条通道的偏好程度最高。在正式实验阶段,先在A处设阻,结果白鼠迅速从A处退回,改走第二通路;随后,再在B处将第二通路阻塞,此时,白鼠才改走路程最远且练习最少的第三通路。实验时,以随机方式在A处或B处塞阻,以观察白鼠的反应。结果发现,白鼠能根据受阻情境,随机应变,选择最佳的取食路径。

托尔曼认为,白鼠在迷津中经过到处游走后,已掌握了整个迷津的认知地图,其随后的行为是根据认知地图和环境变化予以调整,而不是根据过去的习惯行事的。这正如出租车司机在发现塞车严重的情况下会舍弃平时习惯的最直接的路径,而改走预期没有塞车但相对曲折的路径一样。在托尔曼看来,个体的行为并不是由行为结果的奖赏或强化所决定,而是由个体对目标的期待所引导的。

托尔曼与霍齐克(C.Honzik)于1930年所作的关于潜伏学习的试验对行为主义的强化学习原理作了进一步反驳。该项实验发现,在既无正强化也无负面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仍可以采用潜伏的方式发生。

关于这一点,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对此提供支持。比如,在接触各种广告的过程中,消费者可能并没有有意识地对广告内容予以学习,在其行为上也未表现出受某则广告影响的迹象,但并不能由此推断消费者没有获得关于此一广告的某些知识与信息。也许,当某一天消费者要达成某种目标时,会突然从记忆中提取出源自于该广告的信息,此时,潜伏的学习会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出来。

(四)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主要由美国心理学家班图纳(A.Bandura)所倡导。不少著作将班图纳的社会学习理论归于认知学习理论之下,但从严格意义上,班图纳的思想既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又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他本人并不能称为认知心理学家。基于此,似乎可以将其社会学习理论视为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某种融合。班图纳的学习理论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中社会条件的作用,下面对他的这一理论作一简要介绍。

班图纳认为,人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所谓观察学习或称替代学习,是“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现有的行为反应得到矫正,同时在此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外显性的操作示范反应。”观察学习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观察学习并不必然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其次,观察学习并不依赖直接强化,在没有强化作用的情况下,观察学习同样可以发生。第三,观察学习不同于模仿。模仿是指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则是从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得信息,它可

能包含模仿,也可能不包含模仿。例如,两辆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前一辆车不小心撞上了路桩,后一辆车急忙转弯,以避免与前面的一辆车碰撞。在这个例子中,后面司机的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但并不涉及任何模仿的因素。

班图纳指出,观察学习较之于其他类型的学习具有很多优点。首先,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可以避免试误学习情况下各种代价昂贵的错误。其次,观察有时是学习很多新行为的最好甚至是唯一手段。比如,通过观察别人如何使用现金取款机,观察者很快就能够自行用现金卡取款。再次,可以缩短行为学习的时间。想象一下,如果人们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才能学习,那将要花多么漫长的时间才能学会使用各式各样的产品!最后,有些试误行为相当危险,如果通过试误学习,必将对学习者造成伤害。

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观察学习的对象被称为榜样或示范者(Model),观察学习的主体称为观察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榜样或示范者既可以是活生生的人,也可以是以符号形式存在的人和物。只要能成为观察者观察学习的对象,就可以称为榜样。比如,在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时,有关计算机的使用手册或用户指南就是观察学习中所指的榜样。

第二节学习的一般特征

一、学习的强度

(一)界定:指习得行为或反应不被遗忘、能够持续的程度

(二)影响因素

1、重要性:指所学信息对消费者的价值。

2、强化:指能增加特定反应在未来发生可能性的任何事物或活

动。

正向强化:正面事件加强反应

负向强化:负面事件的转移加强了能避免负面结果的反应

惩罚:负面事件减弱能产生负面结果的反应

3、重复:能增加学习的强度与速度。

4、表象(意象):高形象化语言可以激起感觉上的意象或大脑中的清晰的图像,并且可以同时以语言和形象两种方式存储于人的记忆中。

【案例】赵本山“卖拐”

二、刺激泛化

(一)含义

对某种特定的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类似刺激的反应中;即当消费者在某一刺激处境中学到了某一反应后,会在其他类似的刺激下作出同样或类似的反应

(二)营销应用

由于在大部分情况下,消费者对某种商业刺激所采取的对策能够帮助他们以后解决各种类似的消费问题,因此刺激泛化可以简化消费者的决策活动。

刺激泛化原理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有着密切关联,特别对于那

些因没有名牌产品而市场占有率较低的追随厂商,更有直接的意义。

1、帮助新产品进入市场(弱势企业)

2、进行品牌延伸(强势企业)

(1)品牌资产(brand equity)

消费者赋予产品的超越产品功能之外的价值

(2)品牌延伸

――界定:指生产企业通过将已存在的品牌用于新产品,使品牌资产资本化

――条件:补充性//替代性//转移性//形象

――风险及启示:双刃剑

三、刺激辨别

(一)含义

消费者对特定的刺激作出特定反应的区别认识,或者是对于相近但不同的刺激学会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二)营销应用

对于企业营销人员特别是领导市场新潮流、生产名牌产品、市场占有份额高、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主导厂商的经营者来说,刺激辨别的原理提出了以下几条可供思考的问题:

1.为帮助消费者增加对本企业产品差别化的认识,可以在广告上特别指出自然的或人为的牌号差别。

2.为了突出本企业的产品,厂家可以在造型、颜色或包装上作出非同一般的独特设计,以增强本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别。

3.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种新产品在某些方面超出现有产品很多,那么让消费者辨别其差异进而购买它的机会就多,产品成功的可能性也大。

4.即使有的新产品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更加优良之处,只要它们在某些方面与现有的牌号有明显不同,那么产品也有获得成功的一定可能性。

【案例】E.g. 三晶蓝瓶葡萄糖酸钙,请认准蓝瓶的钙。

【案例】喝椰汁请认准椰树牌

(三)刺激泛化和辨别

刺激泛化与刺激辨别:先后关系

刺激泛化和辨别与新产品开发

――两手都要抓

――循序渐进:先泛化再辨别

刺激辨别与产品定位

――品牌形象/产品定位/产品再定位

第三节消费者的记忆与遗忘分析

一、消费者记忆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像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候又可把它们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既不同于感觉,又不同于知觉。感觉和知觉反映的是当前作用于感官事

物,离开当前的客观事物,感觉和知觉的均不复存在。记忆总是指向过去,它出现在感觉和知觉之后,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记忆的开端,它是主体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再认或回忆是主体从头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凡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称为再认:凡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则称回忆或再现。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其中,对信息的编码相当于识记过程,信息的存贮相当于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则相当于再认或回忆过程。记忆过程中的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没有识记就谈不上对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就不可能有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再认或回忆。

虽然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记忆容量很大,对信息保持的时间也可以很长,但在现代市场条件下,消费者接触的信息实在太多,能够进入其记忆并被长期保持的实际上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企业才需要对消费者的记忆予以特别的重视。一方面,要了解消费者的记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进入消费者的长时记忆,有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的记忆,进入消费者记忆中的信息是如何贮存和提取的;另一方面,要了解已经进入消费者长时记忆的信息为什么和在什么条件下可能被遗忘,企业在防止或阻止消费者遗忘方面能否有所作为。

(二)记忆系统与机制

(1)记忆的系统

人的记忆系统不仅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且还包括感觉记忆。外部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系统,信息在感觉记忆系统保持的时间极其短暂,通常在1秒钟左右。其中,一部分信息受到特别注意进入短时记忆系统,若信息给人的刺激极为强烈、深刻,也可能直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那些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则很快变弱直至消失。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一部分来自于感觉记忆,另一部分则取自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受到干扰就会消失。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一部分经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另一部分则被遗忘。

(2)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它是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其持续时间往往按几分之一秒计算。感觉记忆只留存在感官层面,如不加注意,转瞬便会消失。乘车经过街道,对街道旁的店铺、标牌、广告和其他景物,除非有注意,否则,大多是即看即忘,此类现象即属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按感觉信息原有形式贮存,它反映的内容是外界刺激的简单复制,尚未经加工和处理,因此,感觉记忆的内容最接近于原来的刺激。

(3)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例如,我们从电话簿上查一个电话号码,然后立刻就能根据记忆去拨号,但事过之后,再问这个号码是什么,就记不起来了。此类记忆,就是短时记忆。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如果被注意和处理,就会进入短时记忆,而且,这些信息可以保持在一种随时被进一步处理的状态。也就是说,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自动而迅速地被提取,一旦需要对新输入的信息予以解释,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也可带入到短时记忆中来。实际上,短时记忆是这样一种即时的信息处理状态: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获取的信息被带到一起同时处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适当处理,一部分会转移到长时记忆系统,另一部分则会被遗忘。

(4)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上,直到数年乃至终生的记忆。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时表现出的动作、技能、语言、文字、态度、观念,以至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等,均属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系统被认为是语意和视听信息的永久贮存所。各种事件、物体、处理规则、事物的属性、感觉方式、背景资料等等,均可贮存在长时记忆中。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的容量是相当大的,甚至被认为是无限的。不仅如此,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以类似于网络结构的方式有组织地贮存的。科林斯(A.M.Collins)和奎利恩(M.R.Quillian)于1969年提出了一个语意记忆的层次网络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将各种概念按一定层次组成一个网络,以此表明各种概念的属性及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除了层次网络模型以外,还有集合论模型、特征比较模型、人的联想记忆模型等,这些模型实际上都可视为网络模型的变种。在网络模型中,经由新概念与贮存在记忆中的旧概念的连结,或通过增加与已存概念的联结通道,新信息被融入

网络中。同时,经由一个概念,可以激活并联系上下左右各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推论。这样的推论允许我们对新的信息做出反应并验证新获信息是否与我们所知道的相一致。

(5)记忆过程的几个环节

复述(Rehearsal)。个体在内心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或刺激予以默诵或作进一步加工努力,称为复述。复述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保持信息在短时记忆中被激活,二是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中。

编码(Encoding)。虽然复述直接影响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否进入长时记忆,对记忆具有重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的是信息的编码,因为后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转换的时间,以及信息在记忆中的存放位置。在复述过程中,消费者可以简单地对刺激物重复默记,以此将刺激物与长期记忆中已经存在的信息建立联系。当消费者建立起了这种联系和对信息编码日益娴熟,存贮速度就会加快。

贮存(Storage)。贮存是指将业已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中,以备必要时供检索之用。信息经编码加工之后,在头脑中贮存,这种贮存虽然是有秩序、分层次的,但不能理解为像存放在保险柜里的文件一样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影响,贮存在头脑中的信息在质和量上均会发生变化。从质的方面看,贮存在记忆中的内容会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简略、更概括,一些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而主要内容及显著特征则被保持;同时,原识记内容中的某些特点会更加生动、突出甚至扭曲。

提取(Retrieval)。提取是指将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抽取出来的过程。对于熟悉的事物,提取几乎是自动的和无意识的,比如,当问及现在市面上有哪些牌号的电视机时,消费者可能会脱口而出,说出诸如“长虹”、“康佳”、“索尼”等多种牌号。对于有些事物或情境,如去年的元旦你在干什么,恐怕很难立刻回忆出来,往往需要经过复杂的搜寻过程,甚至借助于各种外部线索和辅助工具,才能完成回忆任务。

二、消费者的遗忘

(一)遗忘及其影响因素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出现错误。

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对象,以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用时间节省法计算识记效果。艾宾浩斯曲线表明了遗忘变量与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一段时间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可以说,遗忘的发展历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除了时间以外,识记材料对学习者的意义、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等均会对遗忘的进程产生影响。下面将对这些因素分别予以讨论。

(1)识记材料对消费者的意义与作用。凡不能引起消费者兴趣,不符合消费者需要,对消费者购买活动没有太多价值的材料或信息,往往遗忘得快,相反,则遗忘得较慢。同是看有关计算机的宣传材料,对于准备购置计算机的消费者与从未想到要购置的消费者,两者对所记信息的保持时间将存在明显差别。

(2)识记材料的性质。一般来说,熟练的动作遗忘得最慢。贝尔(Bell)发现,一项技能在一年后只遗忘了29%,而且稍加练习即能恢复。同时,有意义的材料较无意义的材料,形象和突出材料较平淡、缺乏形象性的材料遗忘得慢。莱斯托夫效应(Restoff Effect),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习材料的独特性对记忆和遗忘的影响。所谓莱斯托夫效应,就是指在一系列类似或具有同质性的学习项目中,最具有独特性的项目最易获得保持和被记忆住。对于广告主来说,要使广告内容被消费者记住,并长期保持,广告主题、情境、图像等应当具有独特性或显著性,否则,广告内容可能很快被遗忘。广告中经常运用对比、新异性、新奇性、色彩变化、特殊规模等表现手法,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宣传材料的显著性。

(3)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数量越大,识记后遗忘得就越多。试验表明,识记5个材料的保持率为100%,10个材料的保持率为70%,100个材料的保持率为25%。

(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一般而言,系列性材料开始部分最容易记住,其次是末尾部分,中间偏后的内容则容易遗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前后学习材料相互在干扰,前面学习的材料受后面学习材

EE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

1.有些消费者会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的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 响别人的购买决策,这样的消费者被称为意见领袖() 2.一项关于减肥食品营养价值评价的研究中,互不相识的一组同学所作的判断,强烈 的受到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阿希现象() 3.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四个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 所处的社会阶层() 4.购买决策类型中消费者介入程度最低的是有限型决策() 5.非正式的工作群体不能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 √ΧΧΧ√ 6.消费者在购买中的自信程度与其掌握的产品知识成正比。() 7.自我意识是天生的。() 8.观察法一般适用于行为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里。() 9.态度形成的因素越复杂,越不容易改变。() 10.效度指的是量表的可靠性。() √ΧΧ√Χ 11.对于改变那些已有的强烈态度,单面信息往往比双面信息更加有效。() 12.消费者减少风险的方法之一是购买高价格的商品。() 13.在巴普罗夫的试验中铃响是无条件刺激。() 14.有些情况下,同一个产品既会被定义为工业品又会被定义为消费品。() 15.投射技术属于定量研究。() 16.只要有需要,就一定会产生动机。() ΧΧΧ√ΧΧ 17.从事任何研究项目,首先应该全面收集与此项目相关的第二手资料() 18.根据自己的拥有物来界定自我,是指消费者理想的自我。() 19.观察法一般适用于行为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里。() 20.习惯型购买也被称作是忠诚型购买,表现为较长期地重复选择某一品牌。() √ΧΧΧ 21.当消费者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后得到正强化,他在下一轮购买时选择该品牌的概率 较大。() 22.自我意识是天生的。() 23.对于改变那些已有的强烈态度,单面信息往往比双面信息更加有效。() 24.“低球技术”的两个要求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ΧΧΧ 判断 “低球技术”……联系(错) 从事……资料(对) 对于改变……有效(错) 当消费者……较大(对) 非正式……行为(错) 根据……自我(错) 购买决策……有限型决策(错) 观察法……跨度里(错) 科尔曼……阶层(对) 态度形成……改变(对)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学

第一章 1、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处置产品、服务、观念或经验所涉及的过程。 3、细分维度(简答) 年龄:例子如功能红牛做法,首先开发一个产品吸引一个年龄段的消费者,然后吸引其他年龄段的人们。 性别:宝洁公司的一个纯女性营销团队向市场推出了佳洁士rejuvenating effects牙膏,这是第一支专以女性为目标市场的畅销牙膏。 家庭结构、社会阶层与收入、民族与种族(锐步推出的RBK鞋系列酒深受流行的城市艺术家的喜爱)、地理位置、生活方式:超越人口统计变量 4、市场细分的定义:按照消费支付欲望与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 5、“人们常常购买他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是购买对他们有意义的东西”请解释这句话并举例。 消费者购买行为是复杂的,其购买行为的产生是受到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促进交互影响的。消费者心理是消费者在满足需要活动中的思想意识,它支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心理因素有动机、感受、态度、学习。 相关群体非所属群体是指消费者置身之外,但对购买有影响作用的群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期望群体,另一种是游离群体。期望群体是个人希望成为其中一员或与其交往的群体,游离群体是遭到个人拒绝或抵制,极力划清界线的群体。 企业营销应该重视相关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利用相关群体的影响开展营销活动;还要注意不同的商品受相关群体影响的程度不同。商品能见度越强,受相关群体影响越大。商品越特殊、购买频率越低,受相关群体影响越大。对商品越缺乏知识,受相关群

体影响越大。 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按照其社会准则将其成员划分为相对稳定的不同层次。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他们的经济状况、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消费特点闲暇活动、接受大众传播媒体等各不相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商品、品牌、商店、购买习惯和购买方式。企业营销要关注本国的社会阶层划分情况,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爱好要求,通过适当的信息传播方式,在适当的地点,运用适当的销售方式,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 家庭状况、社会文化状况等的影响。适当结合营销对消费者的影响。 6、材料分析:网络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即网购分析。 消费者行为分析看成两部分构成,一是消费者的行动,二是消费者的决策过程。 分析可从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网上购物与传统购物的比较。 第二章 1、举例说明享乐型消费者的定义。 喜欢购买能够带来享乐价值的东西,而不只是看重产品的基本功能。如劳瑞和瑞恩发明带有类似黄瓜、薰衣草等奇异香味的清洁器家庭主妇们免于无聊的擦洗,享受每天休闲时光。宝洁公司产品用包装和展示赢得顾客。 2、包装的大小对我们吃东西的多少有影响吗?举例说明 有影响,知觉具有卡路里的作用,当用大盒子包装的食物时,大盒子暗示吃多点是适当的或是可接受的,比如看电影的吃爆米花的人,购买大号包装的人比购买中号包装的人多吃。 3、触觉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 4、辨别并描述知觉的三个阶段 知觉是对视觉、听觉和嗅觉等物理感觉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对一种刺激物的最终解释是给它赋予意义。知觉地图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营销工具,用于评价竞争品牌在相关维度上的相对地位。 第三章 1、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将一种能够诱发某种反应的刺激与另一种原本不能单独诱发这种反应的刺激相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与能够诱发反应的第一种刺激相联结,第二种刺激会引起类似的反应。 2、重复的营销应用 同一信息在不同媒体中定期传播,消费者学会在不同环境中接受同一信息,学会排除干扰,始终记住这一信息。广告研究者认为,一则营销信息只要看到三次就足够,超过了就是多余的。第一次会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知觉,第二次会引起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某种联系,第三次则会提醒消费者有关该产品的益处,因为人们倾向于拒绝或者曲解许多营销信息,所以没有办法确保传播出去的信息到达。如果试图将某种联结变成消费者的条件反射,就必须确保目标消费者能够受到足够多次的刺激,从而使这种刺激黏着消费者。 消费者对听到或看到的某种营销刺激会习以为常,不再注意,这就称为广告疲劳。 3、工具性条件反射 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个体学会那些能产生积极结果并避免负面结果的行为。 4、定义怀旧,并且说明为什么这是一个广泛应用的策略。 对过去的人和事的记忆的再度唤起,即缅怀过去。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时,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因此,我们需要来自往日的一些温暖而模糊的东西。激发怀旧情感。 产品也扮演记忆标志的角色。消费者可以使用产品来提取关于过去经历的记忆,并且重视产品的这种怀旧能力,在营销策略中,这种能力促成了怀旧的使用。 5、材料题:学习的理论分析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学习起到的理论作用

消费心理学期末大题.答案学习资料

消费心理学作业 班级:网络经济1401 姓名:李娜 第一次作业 研究消费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处理与消费有关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即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需求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和营销人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他们希望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并力图寻找到解决市场问题的更强大的工具和撬动市场真正杠杆,或找到打开营销困惑的“金钥匙”。 营销的真正基础是理解消费者,赢得市场的“金钥匙”就是要准确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在营销管理的专业修炼中,消费者行为学是核心修炼课程;在营销实战中,只有能摸准市场脉搏并理解消费者心理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我们相信,“理解消费者行为”是当前引领营销深入发展的新的驱动力,是创新营销的基本功。 消费者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往往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每时每刻都在消费,而且每一次的消费行为看上去似乎都是那么简单、平淡;陌

生的是,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又非常复杂,有时候一种心理或行为反应发生之后,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弄懂自己。消费者购买产品决策的过程是:环境影响/问题认知/信息搜集/购买评价/店铺选择/客户满意度或忠诚度。企业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着眼于消费者建立和发展长期的交换关系。通过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研究,企业可以提供合适的产品和传递合适的产品信息来激发或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交换关系,使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第二次作业 怎样降低觉察到的知觉风险? 如何降低知觉知觉风险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做出有重要影响,将会使消费者推迟、更改购买决策,在消费者决策的不同阶段,消费者的知觉风险不同,企业应该通过在各购买阶段有针对性的沟通,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有效沟通、口碑相传等方式降低消费者的知觉风险。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做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行为,其中包括社会、个体、心理等很多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注无疑会给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切实的依据。随着消费者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知觉风险因素在消费者决策中的作用开始越来越凸现。 一、消费者知觉风险日益加大 消费者有可能会产生某种紧张感,消费者自身有缓解紧张的机能,会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在王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程。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又是一门领域跨度大的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以及统计学等诸多学科。近年来,消费者行为学不仅成为我国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且受到管理、传播、广告等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视和欢迎。 对于这门课的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说企业营销活动的目的就是刺激消费者,引起消费者的反应;联结企业营销刺激与消费者反应的就是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而心理活动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又受消费者所处的环境。根据这些框架所展开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和消费者环境。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动机过程、信息处理过程、记忆与知识、学习过程、情感过程、态度过程和消费者个人心理因素及其相关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包括认识问题、搜寻问题、方案评价、购买行为和购买后行为;消费者环境包括

文化、社会阶层、参照群体、家庭和信息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的。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王老师带领我们研究了消费者个人或群体选择、购买、使用产品或服务、以及购买行为与购买后行为等等;讨论了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效用性需要和快乐性需要;分析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 选择判断的过程、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忠诚度和满意度等等,全面了解到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原理。更加系统的理解那些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工作,乃至企业的决策过程中,帮助我们建立为消费者服务的市场营销新理念,提高营销活动的科学性、预见性。 学完这门课后,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想要将学过的消费者行为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又或者走进一家餐厅吃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打量着那些店面的选址、装修、格局、客流量、以及消费者进去消费时的感受等等。我们在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以专业的角度去研究消费者需要些什么,对于哪些产品和服务比较喜欢或者排斥,加深我们对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认识,对于我们以后踏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我们自己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点是什么,才能进行有效的销售,也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每个人的想法和个性都不尽相同,因此产生的消费者行为也是千变万化。而我们要想完全去解读消费者的行为是很困难的,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作业

欢迎阅读 201x ——201x 学年第二学期 消 费 者 11) 自由联想法:给被调查者分别出示写有“旅行社、去哪儿、季节……”等有关旅游消费愿望、动机、偏好的一些词语卡片,让被调查者自由联想,任意地说出所想到的词语,调查者做好记录。

2)控制联想法: i.给被调查者出示一些写有“山水风景、红色旅游、都市购物……”等不同类 旅行社 ______ ______ ______ 酒店 ______ ______ ______ 美食 ______ ______ ______ 出游方式 ______ ______ ______ 出游目的地 ______ ______ ______

出游动机 ______ ______ ______ 出游方式 ______ ______ ______ 旅游购物 ______ ______ ______ 2.造句测验法 给被试者一些不完整的句子,让被试者迅速补充成完整的句子,通过被测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你喜欢_____季出游。 14)您_____喜欢旅游,一年中平均出游_____次,省内_____次,省外_____次, 出境_____次。 15)您最理想的单次旅游消费花费在_____与_____之间。 作业二:

分别用“李克特量表法”和“语义差别量表法”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线路、商品、餐饮、住宿、交通)的游客满意度或服务质量进行态度测量设计(即设计完整的调查表格) 1. 李克特量表法 该量表是一种在瑟斯通量表的基础上更为简便的态度测量表。该表使用陈述性 A. 指导语量值。。 B. 指导语:(类同上)

《消费者行为学》第8版复习题(1)

第1章 1.消费者行为的定义是什么【P5】 2.什么是人口统计特征?给出属于人口统计特征的三个例子【P4】. 3文化与亚文化之间有什么区别 4市场细分的定义是什么【p4】 5.什么是角色理论它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行为的【P5】 6.“交易”在这一章里是什么含义P4 7.商人为什么有必要了解他们产品的频繁使用者P7 8.数据库营销的含义是什么举出使用这一技术的例子 P9-P10 9.流行文化是什么这个概念与营销和消费者行为有何关系P13 10.这一章中提到“人们常常购买他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是购买对他们有意义的东西”。请解释这句话并举例。 11.描述消费者与一个产品之间的两类关系。 12.“全球消费文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P11 13.C2C与C2B电子商务之间有什么区别P12 14.为什么信息经济学观点认为广告很重要 15.定义社会营销并举出这种方法的实例.P18 16.定义消费者成瘾并举出两个例子.P19 17请举出被消费者的例子.P20 18耗损’’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个问题P20 19定义“反消费’’并举出两个例子.P21 20.实证主义范式和解释主义范式在消费者研究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23-24 第2章 1.举例说明享乐型消费者的定义.p41 2.包装的大小对我们吃东西的多少有影响吗举例说明。有---膨化食品 3.触觉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P46 4辨别并描述知觉的三个阶段。P40 5 绝对限与差别限有什么区别49 6 潜意识知觉有作用吗为什么说有作用为什么说没有作用P39P51 7 “消费者实践一种‘心理经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P52 8 描述两个导致刺激适应的因素的例子。P51 9 定义“图示”并举例说明这个概念与营销的关系。54例 10列出三个广告中的符号学元素并举例说明这三个元素。p55-56 P56 12什么是定位战略营销者可以用来为产品定位的方法有哪些P97P98 第3章 1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有何区别P72 2举例说明营销中的“晕轮效应”。 3营销者如何运用重复来提高消费者了解更多品牌的可能性 4为什么在产品广告中用流行歌曲作背景音乐不一定是好主意 5经典条件与非经典条件有何不同P24 6不同类型的强化是如何促进学习的频繁营销战略是如何与条件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习理论之间有哪些主要区别P71 7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之间有哪些主要区别 P71P80 8请定义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 9什么是外部记忆力为什么它对营销者很重要 10举例事件记忆的例子。 11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七位 12列出三种记忆方式并说明它们是怎样一同工作的。 P84 13为什么说联想记忆如同蜘蛛网P86 14一个人愿意使用与图示有关的ATM机的可能性如何 P89 15为什么先锋品牌比后进品牌有记忆优势P89 16如何消费者熟悉一个产品这个产品的广告可能使用强化或退化回忆为什么P89 17学习新信息使我们更容易忘记已学习过的东西这是怎么回事再认与回忆 P92P89 18定义怀旧并且说明为什么这是一个广泛应用的策略。P91 19命名两类基本的记忆测量方法并说明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84 P83 20列出测量广告记忆的三个问题。P93 第4章 1说明是动机这个概念与消费者行为有什么样的关系 P108 2描述三类动机冲突并结合现实中的营销活动举例说明每一种冲突。P109-110 3解释需求和需要之间的区别。P108需要 P110类型 4说明是认知失调P109 5说出马斯洛需要层次的每个层次的名称并针对每个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特别鸣谢:李南兴、蔡赛男、赵晴瑶、高德李、我 一、名词解释: 1.态度: 态度是人们对于事物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接近或回避、支持或反对的心理或行为倾向。 2.个性: 个性的含义: 个性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它是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3.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有关自己一切方面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是指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的部分。 4. 动机: 人们为什么采取行动的原因。动机既为行动提供力量,又提供方向。它可能是积极的(促动消费者去做某事);也可能是消极(促销消费者避免做某事)。 5. 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一般是指与生理的需要和较低级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情感: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和意识紧密联系的一种内心体验。 6. 消费: 指人们为满足需要而消耗各种物质产品及非物质产品的行为和过程 7. 消费心理: 是指消费者心里发生的一切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消费行为,包括消费者观察商品、搜集商品信息、选择商品品牌、决策购买方式、使用商品形成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信息反馈等等心理行为。 8. 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一个家庭建立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家庭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消费者心理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有差别的。

9. 文化: 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 10. 购后冲突:(百度的答案) 每个消费者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做出某个重要的购买决定后,还会特别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决定,关心该决定是否明智。这种因某个购买而引起的心理焦虑、怀疑和不安被称为购后不和谐或购买后冲突。 11. 展露的意思: 刺激物的展露是指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刺激物的展露是引起消费者注意和激发购买行为的前提。企业营销人员应当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来增加消费者接触刺激物的可能 12. 感情: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刺激下所产生的直接的心理上的感受和体验,如生气、高兴、愉快、惊喜、紧张、放松、舒适、感动等。在感情反应的状态下,消费者往往伴随有一定的身体体验,使其似乎已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 二、简答题 1.消费者市场的特点: (1)顾客多、范围广。 (2)需求差异性大。 (3)需求弹性大。 (4)购买量少,频率高。 (5)非理性购买较强。 2.几种典型的消费观: (1)实用型消费观 (2)节俭型消费观 (3)传统型消费观 (4)创新型消费观 (5)炫耀型消费观 (6)独特型消费观 3.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 (1)自我实现需要 (2)自尊需要(名望、地位、自尊) (3)社交需要(情感、友情、归属)

消费者行为学(1)

消费者行为学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判断、简答题、案例题(①2006年春节黄金周香港迪斯尼拒客事件②企业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即最后一章,会出案例题) 名词解释 1、面子消费和象征消费(二者选一) 面子消费:指在消费中更重视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更关注戈恩消费的社会群体效应。 象征消费:指的是消费具有符号象征。即消费不仅是物理或物质的消费,而且也是象征的消费。 2、参考群体和意见领袖(二者选一) 参考群体:消费者在个体形成购买决策时,作为参考、比较的个人或群体。 意见领袖:是指那些更频繁或更多地向其他消费者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的消费者。 简答题: 1、简述消费者行为学的演进和发展 (1)萌芽与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是促进企业的产品销售,而非满足消费者需求;1901年,美国斯科特《广告心理学》被任务标志这消费心理学前身的出现。 (2)应用与发展时期:①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商品市场完全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纷纷奉行“市场观念”,研究消费者心理趋势逐渐形成。其中首先取得进展的是消费者动机的研究。一些工程师、制造商发现产品外观、造型、性能等对消费者心理有重要影响,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②20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独立学科正式产生;1968年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教材诞生;③1969年每个消费者研究协会诞生。 (3)变革与创新时期: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进入全名发展和成熟的阶段;②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新的研究领域主题,如顾客满意度、品牌、客户关系等。而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研究:不成熟、前景广阔。 2、简述消费者行为学多学科研究视野 学科间的借鉴、沟通、联系、整合,增加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时代感与解释力。消费者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它隐含了心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含义,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 (1)经济学视角:理性的消费者 对于消费者而言,经济学首先假定:消费者具有完全理性,即消费者完全了解自己消费的物品,自觉把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存在消费者主权,即由消费者决定自己的消费,当然也间接决定生产;效用仅仅来源于物品的消费。 (2)心理学视角:感性而又理性的消费者 心理学认为,消费者是一个心理、意识和行为融为一体的个体。消费者行为进行的过程,也是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 ①动力派:需求、动机——马斯洛需求理论 ②行为派:外显行为+内隐行为(黑箱);研究外显,拒绝心理。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试题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 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总分 (考试形式:闭卷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2分,共20分) 1.消费者行为具有期望性、一致性、、不确定性、时代性、等特点。 2.从消费品的角度考察消费者,可以把消费者分为现实消费者、、和。 3.根据商品的购买方式可将消费品分类为简便品、和。 4.消费者行为分析应遵循的原则是原则、科学性原则、原则、分析-综合性原则和联系性原则。 5.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内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 6.能力的差异表现在类型差异、和表现时间差异三个方面。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括号内填“√”或“X”)(每题1分,共10分) 1.消费者对其购买产品满意与否直接决定着以后的购买行为。 ( ) 2.消费者的品牌信念可能与产品的真实属性并不一致。() 3.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意图总是导致实际购买。() 4.人们对于刺激物的理解是通过感觉进行的。() 5.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始于搜集信息。 () 6.马氏“需求层次理论”中,各层次关系的变化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变更发展规律。 ( ) 7.相关群体的作用之一,便是诱发别人的消费欲望。 ( ) 8.马氏“需求层次理论”的特点之一,是需求强度的大小与需求层次的高

低成正比,即需求的层 次越低,其强度就越小。 ( ) 9.消费者市场的购买行为多属于理性的、专业化购买行为。 ( ) 10.消费者市场的需求属于派生需求。( )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内)(每题2分,共30分) 1. ______是人类欲望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A.文化B.性格C. 国家 D.社会 2.某种相关群体的有影响力的人物称为。 A.“意见领袖” B.“道德领袖”C.“精神领袖” D.“经济领导者”3.影响消费行为最广泛、最深远的因素是。 A.文化因素 B.社会因素C.个人因素 D.心理因素 4.马斯洛认为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分,最低层次需要是指。 A.生理需要 B.社会需要C. 尊敬需要 D. 安全需要5.消费者购买过程是消费者购买动机转化为的过程。 A.购买心理 B.购买意志C.购买行动 D.购买意向6.就消费需求与购买动机的关系而言。 A. 需求是动机形成的基础B.动机是需求产生的基础 C. 动机即是需求,需求同时又反映动机 D.需求等于动机 7.购买动机主要研究消费者。 A. 购买什么 B.为何购买C. 如何购买 D.何时购买8.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确认 B.收集信息C. 备选产品评估 D.决定购买9.参与者的介入程度高,品牌差异大的购买行为属于。 A.习惯性购买行为 B.寻求多样化购买行为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行为主义范式的说法,正确的有(C) A、强调消费行为的主观性和象征性 B、强调消费者行为的理性 C、其价值在于可以改变或维持消费者行为 D、其价值在于可以洞察、理解消费者行为 2、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 ) A(习惯型 B(冲动型 C(疑虑型 D(理智型 3、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 D ) A( 自尊的需要 B、他人实现的需要 C、自我表达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4、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 A ) A( 刺激的泛化 B( 刺激的辨别 C( 刺激的强化 D( 刺激的重复判断 1、消费者行为学以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 学学科为基础。 (错) 2、消费生活是人们获取和使用消费物品或服务的行为来构成的。 (错) 多项选择

1、消费者行为具有( ACE )的特点 A 多样性 B专业性 C可引导性 D 引申性 E 复杂性 2、从消费过程来看,可以把消费者划分为( )。 A、需求者 B、现实消费者 C、购买者 D、未来消费者 E、使用者 第二章 单选题 1.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不包括(D ) A生理需求 B爱与归属需求 ,自尊需求 ,自我防御需求 ,卷入度不包括(C ) ,情境性卷入度 ,持续性卷入度 C认识性卷入度 D反应性卷入度 3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构成不包括( B ) A意识 B下意识 C潜意识 D前意识 4潜在动机的测定方法不包括( D ) A观察法 B问询法 C投射法 D问卷法多选题 1 动机的作用有哪些( ABD ) A激励作用 B决定行为的方向 C决定购买行为 D维持与强化作用 2 动机的特征有哪些(ABCD ) A动机的原发性 B动机的复杂性 C动机的不可观察性 D动机的可导性 判断题 1 本能是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与动力( Y ) 2 动因是促使消费者认识需求的内部刺激或驱动力( Y ) 第三章 1.注意的的特点不包括( B )

2013年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题及相关答案

2013年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题及相关答案 1、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C )提出的。 A.波登B.赫杰特齐C.马斯洛D.温得尔?斯密 2、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要求、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消费着的此类担心均属于( B )风险的范畴。 A 功能风险 B 物质风险 C 社会风险 D 心理风险 3、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 ) 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 4、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D )A.自尊的需要B、他人实现的需要C、自我表达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5、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A ) A.刺激的泛化B.刺激的辨别 C.刺激的强化D.刺激的重复 6、消费者在购买某些高档商品是,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手,但另一方面又嫌商品的价格过高,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哪种冲突?( A ) 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D.单趋冲突 7、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哪四个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C )。 A.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个人收入 B.职业、道德、居住的区域、个人收入 C.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 D.职业、道德、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 8、人们的个性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商家的营销战略及决定,那么商家能从消费者的哪三个方面来决定正确营销战略?( B ) A.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调节或者自我控制 B.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 C.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调节或者自我驾驭 D.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 9、动机研究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B ) A.完形填空B.选词填空C.联想技术D.构造技术 10、度假、孩子上学、购买和装修住宅一般是由什么方式的家庭决策来作出决定的?(D )。 A.自主型B.丈夫主导型C.妻子主导型D.联合型 11、消费者行为具有(ACE )的特点 A 多样性B专业性C可引导性 D 引申性 E 复杂性 12、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ABDE )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 A 职业 B 家庭收入C相关群体D居住区域E教育 13、现代动机理论包括(ACD ) A需要层次理论B驱力理论C双因素理论D显性需要理论E精神分析说 14、知觉风险类型包括(ABCDE ) A功能风险 B 物质风险C经济风险 D 社会风险E心理风险 15、态度的功能包括(ABCD )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题目及要求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一、期末论文主题请围绕以下议题确定论文题目,并提交论文,也可自选。 1、师大新校区大学生消费者行为研究 日常餐饮消费(食堂和小摊贩使用者比较研究)日常购物地点选择(校内超市和校外大型超市的比较研究)网络购物(男生与女生消费差异比较研究)请客吃饭中的就餐点选择(食堂和校外饭店的比较研究)服装品牌的选择倾向(本土品牌和洋品牌选择比较研究)追星及名人崇拜与消费(大学粉丝群体的特点研究)大四与大一同学的消费差异研究 手机品牌消费研究电脑品牌消费与DIY 消费的差异研究南方大学生和北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差异研究 2、师大新校区具体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快餐店营销策略研究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超市营销策略研究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电信CDMA (天翼品牌)营销策略研究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保健牙膏营销策略研究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DIY 电脑店营销策略研究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考研培训班营销策略研究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书店营销策略研究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自行车修理店营销策略研究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服装店营销策略研究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网络商店营销策略研究 3、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 4、关于绿色消费行为的思考 5、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 6、解读女性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范式 7、区域差异的消费行为研究 8、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9、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 10、消费体验理论评述 11、个人消费行为模型分析 12、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理论和方法评析 13、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分析 14、中年女性消费行为特点与营销策略 15、广告信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作用 16、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及化解 17、农村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18、大学生通信业务消费行为分析 19、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 原因和对策 20、对从众消费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21、转型时期中国消费行为研究 22、网上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 23、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 24、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二、期末论文要求 要求在调研基础上展开论文创作。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味道及应用性,能体现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并自觉运用本学期消费者行为学习中讲过的理论。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题

消费者行为学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 1.什么是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的特点?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个人、住户)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和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消费者行为具有多样性、共性和可诱导性的特点。 2.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 (1)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4)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 第二章 1.简答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类型及其存在的差别? 答案要点:消费者的决策类型主要有扩展型决策、有限型决策和名义型决策。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别:(1)购买决策所经历的阶段,以及各阶段上消费者的介入程度存在差别,名义型决策过程中,介入程度最低,在扩展型决策过程中介入程度最高,在有限型决策条件下,消费者介入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2)在不同决策类型下,消费者重复选择同一品牌的概率不同。越是复杂的购买,消费者在下一轮购买中再选同一品牌的可能性较小,越是名义型购买,重复选择同一品牌的可能性越大。(3)不同决策类型下,消费者在信息搜寻上花的时间存在差异。名义型购买决策很少需要进行信息搜寻活动,而扩展型决策则需进行广泛的信息搜寻。 2.简答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答案要点:(1)认识需要(2)搜集信息(3)评价品牌(4)购买行动(5)购后行为 3.试述影响外部信息收集量的因素? 答案要点:(1)经济层面的分析:信息搜寻成本和收益(2)决策角度的分析:与产品购买风险相关的因素;与消费者特征相关的因素;情境因素 4.介入程度: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有重视程度、关心程度。 第三章 1.试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及其启示意义?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范文

第一章 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行为主义范式的说法,正确的有(C) A、强调消费行为的主观性和象征性 B、强调消费者行为的理性 C、其价值在于可以改变或维持消费者行为 D、其价值在于可以洞察、理解消费者行为 2、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 ) 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 3、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D ) A.自尊的需要B、他人实现的需要C、自我表达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4、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A ) A.刺激的泛化B.刺激的辨别 C.刺激的强化D.刺激的重复 判断 1、消费者行为学以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 学学科为基础。(错) 2、消费生活是人们获取和使用消费物品或服务的行为来构成的。 (错) 多项选择

1、消费者行为具有(ACE )的特点 A 多样性B专业性C可引导性 D 引申性 E 复杂性 2、从消费过程来看,可以把消费者划分为()。 A、需求者 B、现实消费者 C、购买者 D、未来消费者 E、使用者 第二章 单选题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不包括(D ) A生理需求B爱与归属需求C自尊需求D自我防御需求 2卷入度不包括(C) A情境性卷入度B持续性卷入度 C认识性卷入度D反应性卷入度 3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构成不包括(B ) A意识B下意识C潜意识D前意识 4潜在动机的测定方法不包括( D ) A观察法B问询法C投射法D问卷法 多选题 1 动机的作用有哪些(ABD ) A激励作用B决定行为的方向C决定购买行为D维持与强化作用 2 动机的特征有哪些(ABCD ) A动机的原发性B动机的复杂性C动机的不可观察性D动机的可导性

学习消费者行为学的感想

消费者行为学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社会学家凡勃伦《有闲阶级伦》(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1899)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涵义,是研究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消费何处置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心里活动特征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市场基础与决策依据;是消费者科学消费的前提条件;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改变了闭关锁国的状态,为迎合市场与国际接轨,在世界大市场中拥有竞争力,我国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着。消费者行为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西方引入我国的,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深入开展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加强与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改善宏观调控效果,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有助于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增强市场竞争力。3、有助于消费者提高自身素质,科学的进行个人消费决策,改善消费行为,实现文明消费。4、有助于推动我国尽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运用消费者行为学必须先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整个过程:认知需求,收集信息,评价与选择,购买决策以及售后评价。下面通过一份案例分析对此进行描述。 美国加利福尼亚一位推销养鸡场恒温电灯的推销员去到一家农户推销,对象是一位很难沟通的老妇人,她对于推销员有着严重的抗拒心理,此前有过几位推销员去到她家推销均被挡在门外。当他走到这家农户门前敲开门时,老妇人只打开一个很小的门缝,并很谨慎的询问他是谁,来做什么。推销员避免了以往的做法,他说:“听说您这里有很好的红皮鸡蛋,我想买一些。”老妇人警惕的问:“外面不是有很多卖鸡蛋的吗,为什么非要到我这里?”推销员进一步说:“外面卖的多数是白皮鸡蛋,您一定知道煎来吃还可以,做蛋糕还是红皮鸡蛋要更地道一些,这是我祖母从小告诉我的。”老妇人将信将疑的打开门让推销员进来,进来后推销员一边参观养鸡场一边衷心地赞叹老妇人的养鸡技术,老妇人很开心,而后推销员又看到在养鸡场不远有个养牛的棚子,于是说:“是您的先生在养牛吗,我敢打赌他的牛一定没有您的鸡蛋利润多。”听呗老妇人哈哈大笑:“这个当然了,死老头子还不愿承认,今天终于来了个识货的。”在买鸡蛋的过程中推销员一边由衷的称赞老妇人的养鸡技术一边诚恳的向老妇人请教,老妇人很开心的一一作答,并询问推销员的工作,此时推销员坦诚的作答而老妇人并没有了以往的抗拒,还主动说起她的邻居安装了恒温电灯,效果似乎不错,并询问推销员这种产品的效果具体如何,推销员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用专业的相关知识对老妇人做出了解答,最后老妇人当场签下订单并告诉推销员以后公司有好的新产品一定要告诉她。 案例中推销员完成了一个似乎无法完成的推销任务,这是因为他出色的融合了消费者行

高孟立主编《消费者行为学》第五章

第五章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课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发现同事家某种品牌的音响设备效果特别好,消费者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印象,在自己需购置音响设备时,不自觉的地想到同事家的音响品牌,这属于学习方法中的( )。 A.试误法 B.观察学习法 C.联想法 D.模仿法 答案:C P113 2.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 B.佩蒂 C.卡西奥普 D.斯金纳 答案:A P117 3.消费者在口渴的时候喝了一瓶“雪碧”,口渴感得到消除,当他下次再度感觉到口渴时,购买“雪碧”的概率就会增加,这属于学习强度的影响因素中的( )。 A.被学习事物的重要性 B.强化的水平 C.重复的水平 D.产品的表象 答案:B P114 4.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 )原理。 A.刺激的泛化 B.刺激的辨别 C.刺激的强化 D.刺激的重复 答案:A P115 5.要使新产品最终走向成功,一般需要先经过刺激的泛化,然后再进入( )阶段。 A.刺激的接收 B.刺激的强化 C.刺激的辨别 D.刺激的重复 答案:C P116 6.我们提到“狗”这一概念,会马上想到它是一种动物,有4条腿,有毛,会摇尾巴,这是因为我们对狗有一种(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强化记忆 答案:C P129 7.乘车经过街道,对街道旁的店铺、标牌、广告和其他景物除非有注意,否则大多是即看即忘,此类现象属于(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强化记忆 答案:A P128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获得有关购买的信息 B.影响消费者的注意过程 C.促发联想 D.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对购买的评价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 复习题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现实消费者:指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有现实需要,并实际从事商品购买或使用活动的消费者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以货币、信用或其他方式的支出而获得所需商品和劳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与活动 潜在消费者:指当前尚未购买、使用或需要某种商品,但在未来可能对其产生需求并付诸购买及使用的消费者 消费者心理过程:是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要,围绕购买和消费行为所发生的心理活动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阶段 消费者知觉:指消费者在对事物各种属性的个别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需要、经验、知识等主观因素得到的完整的、有意义的、连贯的整体认识 意志:指个体自觉的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绝对阈限:指能被感觉器官觉察的最小和最大刺激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经过意志努力而产生的注意 差别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强度差,又称为最小可觉察再识:当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加以识别和辨认 回忆:指对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表象在头脑中重新加以显现的过程 识记:一种通过有意识的反复感知,使客观事物的印记在头脑中保留下来并成为影像的心理过程 学习:是某种体验所产生的一种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变化的信息,获得新的行为模式的过程

联想: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 气质: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消费者气质:指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指向性上 个性:指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能力:指人能够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兴趣:指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 自我概念:指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的感知、态度和自我评价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消费者动机:是引起消费者消费活动,维持并促使消费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因素 消费者需要:映了消费者某种生理或心理体验的缺乏状态,直接表现为消费者对获取以商品或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对象的需求和欲望 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行动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力 动机冲突:指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购买动机时产生的左右为难的心理 需要:有机体由于缺乏某些生理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商品和服务等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倾向 态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观念等社会现象所持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