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分析-精品

最新 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分析-精品
最新 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分析-精品

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分析

一、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机制问题

(一)缺乏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目前高校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主要以高校为主,尽管高校的科研人员有将学术成果转化成产品的愿望,但由于高校自身缺乏成果转化的资金实力,而且也不具备开拓市场的优势,加上高校的评价体制也没有为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开展协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因而以高校为主的协同创新模式难以提供有效的资源。另一方面,对于协同发展的又一重要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由于高新技术创新需要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因而在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和勇气开展科研创新,再加上我国风险投资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企业主动开展协同创新的意识与动力不足。因此,当前高校与产业集群中各类主体普遍缺乏协同创新的动力,急需解决协同创新动力机制问题[2]。

(二)缺乏有效的人才供给机制当前,协同创新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人才培养的梯度、层次及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各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难以培养出行业需要的各种创新型人才,对产业集群人才支撑力度孱弱。另外,由于大学、政府、企业之间缺乏完善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信息交流和共享的机制不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供给客观上存在产学脱离的问题。

(三)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尽管高校与产业集群都认为需要开展协同创新,实现互动共赢,但目前的合作还处于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等较低层面,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不能够根据双方的投入程度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影响了双方共同合作的积极性。这是导致协同合作难以持续开展的重要原因。

(四)缺乏政策及法律法规保障机制由于国人重情感轻制度的传统习俗,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缺乏科学、详细的政策、法规、制度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高校习惯了被动服从,产学研合作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活动迈入深度合作和发展阶段的时候,还会涉及风险投资、风险分担、利益分配等问题,这方面的体制机制也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五)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高校与产业集群开展协同创新活动,二者合作的目标、层次、效果及收益都很少得到相关部门的科学评价,没有科学的评价,就难以进行有效的激励,协同合作的持续和深入开展便存在诸多潜在的问题。

(六)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政府部门的介入是协同创新顺利开展的重要维度,是影响自组织系统运动发展的重要序参量,加强政府的有效监管是提高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效能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政府管理两极化现象严重,要么管得过死,使各类机构都不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意愿开展自由合作;要么疏于管理,不能及时有效地协调和解决高校与企业之间由于利益分配、风险分担

等问题所引起的矛盾,从而限制了两者的深层次合作,影响了协同创新的效能。

二、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三种模式及机制架构

大量文献资料表明,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程度不同,我们根据不同的投资主体以及投资目标,将其分为三种模式(如图1)。虽然不同的协同发展模式所需的制度不同,但无论哪种模式,都处于一个大的体制机制架构之内。

(一)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三种模式模式1是以高校为主体的协同发展。这种模式以高等学校为依托,打造大学高科技园区,强调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大学从中起孵化作用。这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看作是将部分中小企业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模式2是由企业为主导的协同发展,企业通过聚集形成高科技产业园区,高校主要作为产业集群的推动者和科技成果的供给者,从学科集群或科研项目的角度与产业集群协同合作,包括科研技术转让、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建立实习基地等。模式3以风险投资为主导,风险投资为高校或企业提供资金,通过风险投资及风险管理,将高校的高科技成果与企业良好的管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新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机制架构我们根据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类型、模式,在明确协同发展要素的基础上,构建高校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机制架构(如图2)。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运作机制中共涉及4个主体,分别是高校、产业集群、政府和中介机构,其中高校与产业集群是整个机制架构的核心,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政府和中介机构并非是协同合作的主要实施者,而是辅助者,主要承担管理、服务、监督、评估职责,起到引导和推进作用。我们知道,产业集群的形成意味着相关行业链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行业网络,并开始对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集群需要吸收具有创新性的、前沿性的科研成果,将其转化成产业获取利润的产品,来提升产业集群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而当产业集群的这个目标或愿景与高校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和愿景不谋而合时,高校与产业集群之间才会协同发展。当这一共同的目标或愿景不断成长,成为两类组织共同的“愿景”时,就成为“自组织”系统的“序参量”,推动“自组织”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优势互补,实现共赢。自组织需要外界输送物质、能量与信息,政府和中介组织作为外部系统,正是自组织系统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供给者。政府主要起到法律维护、政策保障、信息平台建设、监督与评估的作用。中介机构包括风险投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非政府的风险基金等机构,主要为高校与产业集群的自组织系统提供咨询、组织、管理、风险投资、评估等服务。面对不同的自组织类型,政府与中介机构的角色不同,其职能设置也不同。

三、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机制分析

(一)政策引导及法律保障机制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需要政策引导,并以法律作为保障。我国政府为大学科技园建设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如《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为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我们以中关村的成长与发展为例来看这个问题。政府通过政策和法律保障了产业集群与高校的发展。比如,1988年5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即十八条),大大激励了科技人员创办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科学院、各大专院校、各部委研究院所的一大批科技人员纷纷来到试验区,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在试验区成立后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8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8条决定。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掀开了中关村发展的新篇章。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又批复同意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关村示范区今后十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2011年,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北京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政府通过出台多项政策加快改革与发展,努力培养和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着力培育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全面提高了中关村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的能力。

(二)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本身就是分担创新企业风险的制度安排[3]。风险投资分为资金募集、项目选择与评估、谈判签约、投入管理和退出等五个模块。通过这五个模块实现筛选、顾问、管理、资金融合、评估与担保、导向、监测和控制等功能[4]。其中风险投资的资金主要通过个人投资、政府资助(财政拨款、基金项目等)、民间风险投资公司、第二板块市场、各类非政府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等募集[5]。比如,浙江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非常重视引入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科技园注入的资金达到十几亿元,占入园企业注册资金的60%以上。浙大科技园还充分利用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引导设立的用于高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投资资金来增强科技园的风险投融资能力[6]。风险投资对于以高校为主的协同创新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协同创新非常重要,因为高校和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不存在优势,若要将科研成果或者好的项目转化成生产力,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就有必要从风险投资方获得资金资助,最大程度地提高收益。因此,对于高校而言,需要紧紧围绕优势产业,结合自身的优势学科,大力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这样的科研成果或项目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更能够顺利通过风险投资方的技术评估,获得风险投资,将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三)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主要由利益分配目标机制、利益分配信息沟通机制、利益分配执行机制、利益分配调控机制耦合而成[7]。1.利益分配目标机制利益分配目标机制主要规定整个机制的运行目标与方向。高校和产业集群在协同发展中的各机构必须明确利益分配的目标,也就是说,高校、产业集群中的各机构、中介机构都需要明确自身在协同发展中获取什么样的收益,只有这一点得到明确,才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明确利益分配目标是有效开展协同创新的基础。2.利益分配信息沟通机制利益分配活动是在利益分配各方的信息联系和传递中进行的。通过利益分配信息传递机制,将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科研成果转化、产品、生产率、收益等信息进行传递和沟通,使收益信息公开、透明,为合理分配收益提供信息基础。3.利益分配执行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年度建设项目工作任务书应用型科学研究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年度建设项目工作任务书(应用型科学研究)

————————————————————————————————作者:————————————————————————————————日期: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2016年度建设项目工作任务书 项目名称:应用型科学研究 牵头单位负责人:诸立新 联系方式: 牵头单位:科技处 建设年份: 2016 滁州学院发展规划处制

一、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包括:项目情况介绍,建设总体目标) 1. 子项目情况介绍 以地方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加强应用型学科建设。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4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8项,签订技术开发、咨询、成果转化等产学研合作项目186项。科研到账经费2502万元,其中产学研合作项目到账经费1382万元;累计配套经费1500余万元。5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2项成果成功转化,获国家专利授权110项。 对照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学校科技工作整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科研基础较弱、科研总量较小、科研成果较少,科研意识尚待增强,学校服务地方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应用研究方向尚需凝炼;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汇聚领军人才与团队,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尚显不足;高级别项目、高水平成果不多。 2. 建设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和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求,凝练学科方向,打造6个创新团队、构建6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高级别项目,形成学 科特色和优势,彰显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应用型学科特色更加鲜明,科研激励机制更加完善,服务地方能力显著提升。培育2-3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区域产学研团队。力争获得2项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每年获得30项以上国家专利授权。科研到账经费每年递增30%,2018年到账经费达3000万元以上,其中产学研合作经费占50%以上。

高校协同创新研究(3篇)

高校协同创新研究(3篇) 第一篇: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摘要: 本文结合云技术深入发展的科技背景,主要以高校视角探讨目前协同创新存有的问题,并研究云服务环境下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对于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的整合优势,形成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从而为实现多方深度合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云服务;高校;协同创新 1引言

协同创新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其价值核心是 知识增值,是以协调融合高校、科研单位、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 构等多方主体的资源优势,从而共同创造价值的过程。随着云技术的 出现与发展,诸多领域都建立了基于云计算的优势平台和应用服务, 并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将云计算技术引入产学研领域也是势在必行。 基于云服务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可以提供加速资源汇聚、提炼创新要素 的高效整合平台,进而突破协同创新多主体间的原有壁垒,充分激发 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潜能与活力,实现多方的有益深度合作。因此,随着基础实施环境发生的根本改变,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内容 延展性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协同创新中高校作为协 作主体所存有的问题,探讨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协同创新给高校参与方 所带来的机遇与优势,并就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形式与内容 展开研究。 2研究现状 在美国,SIMtone特意推出了“通用云计算服务”,专业面向教 育领域,学生通过瘦客户端、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终端可以接入云服务,计算资源和硬件设施维护由云服务供应商提供。Google公司从经 济性出发,为学生提供软件定制SaaS服务,部分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电子邮件等学生可免费使用1。在国内,基于云技术的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也是当前教育科研领域的热点。鲁若愚、朱卫杰对云服务环境下 的协同创新形式进行了界定及比较,总结了基于云技术的创新模式特点:依靠云创新环境,整合云创新资源和产生云创新成果2。叶伟巍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产学研的协同静态机制和动态演进机制,并研究 相对应的政策激励效果3。陈劲提出基于整合维度、互动强度探索构建

军工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模式研究

军工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模式研究 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在当今时代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一种新的组织范式。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协同创新作用,本文就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协同创新理论基础、驱动因素及理论体系分析和研究,提出模式设置的一般规则、结构及运行基本规则等。 标签:军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协同创新;模式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1912年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概念,经过世界范围内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生产力的革新与进步,已经证明科技创新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整体水平的战略支撑。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焦点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因此国家发展必须要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地位。 较多的科技创新研究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内部通过各自设立的研究机构、依靠自身资源和能力独立完成,推动了20世纪整个世界科技的变革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机构和组织逐渐增多,创新资源也分散在不同的社会创新组织中,导致任何一个创新组织都不具备进行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资源。故步自封的创新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技创新发展的较多可能性。所以,要以创新科技目标为导向和以创新效率为指标,组织生产力要素并构建和调整生产关系,打通科技创新全流程并提高创新能力,集中科技创新资源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立足。 目前,国际上科学与技术进步和迭代日益加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制约和决定我国综合国力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科技创新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组织壁垒较强、系统集成较弱、互动及协同较少。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创新组织体制机制固化、闭塞,严重影响了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创新组织的合作与协同,以国家科技创新目标为导向,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协同创新,提高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了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国家整体能力提升等各方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新的科技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纵观科学将技术发展历史,科技创新开展经历了五种代表性模式:科技推行型、市场拉动型、技术与市场的耦合互动型、一体化模式、系统集成与网络化模式。协同创新正是在科技创新逐步走向集成、网络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是科技創新的一种范式。协同创新与原始科技创新的协调合作不同,是一种管理创新,其本质是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机结合,完成创新目标,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目标的实现。

最新 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分析-精品

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分析 一、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机制问题 (一)缺乏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目前高校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主要以高校为主,尽管高校的科研人员有将学术成果转化成产品的愿望,但由于高校自身缺乏成果转化的资金实力,而且也不具备开拓市场的优势,加上高校的评价体制也没有为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开展协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因而以高校为主的协同创新模式难以提供有效的资源。另一方面,对于协同发展的又一重要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由于高新技术创新需要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因而在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和勇气开展科研创新,再加上我国风险投资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企业主动开展协同创新的意识与动力不足。因此,当前高校与产业集群中各类主体普遍缺乏协同创新的动力,急需解决协同创新动力机制问题[2]。 (二)缺乏有效的人才供给机制当前,协同创新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人才培养的梯度、层次及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各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难以培养出行业需要的各种创新型人才,对产业集群人才支撑力度孱弱。另外,由于大学、政府、企业之间缺乏完善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信息交流和共享的机制不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供给客观上存在产学脱离的问题。 (三)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尽管高校与产业集群都认为需要开展协同创新,实现互动共赢,但目前的合作还处于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等较低层面,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不能够根据双方的投入程度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影响了双方共同合作的积极性。这是导致协同合作难以持续开展的重要原因。 (四)缺乏政策及法律法规保障机制由于国人重情感轻制度的传统习俗,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缺乏科学、详细的政策、法规、制度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高校习惯了被动服从,产学研合作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活动迈入深度合作和发展阶段的时候,还会涉及风险投资、风险分担、利益分配等问题,这方面的体制机制也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五)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高校与产业集群开展协同创新活动,二者合作的目标、层次、效果及收益都很少得到相关部门的科学评价,没有科学的评价,就难以进行有效的激励,协同合作的持续和深入开展便存在诸多潜在的问题。 (六)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政府部门的介入是协同创新顺利开展的重要维度,是影响自组织系统运动发展的重要序参量,加强政府的有效监管是提高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效能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政府管理两极化现象严重,要么管得过死,使各类机构都不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意愿开展自由合作;要么疏于管理,不能及时有效地协调和解决高校与企业之间由于利益分配、风险分担

石景山区关于支持科技创新 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办法(试行)

石景山区关于支持科技创新 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办法(试行) 为加快构建高端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区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及经认定的产业基地范围内注册纳税的企业、驻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人员。 第二条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对新引进的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在本区设立独立研发机构、新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经认定,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支持,最高100万元。对新认定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市级研发机构,经认定,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支持,最高金额50万元。 第三条支持企业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对产学研用联合组建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机构,经认定,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支持,最高50万元。鼓励本区企业围绕本区重点产业,与海外企业、科研机构展开科技研发合作,针对实际发生的技术研发费用、购买用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知 - 1 -

识产权费用,按照合同实际支出额的20%给予后补贴,最高补贴金额50万元。 第四条支持申请国内外专利。本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获得国内专利授权的,发明专利奖励5000元/件、实用新型专利奖励1000元/件、外观设计专利奖励300元/件。对于通过PCT及其它途径进入国外发明专利受理阶段的,按照1万元/国/件标准给予资助,每件最多资助两个国家或地区;对获得国外发明专利授权的,奖励1万元/件。 第五条支持制定和修订各类标准。对于主导制定和修订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按照标准级别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家单位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 第六条支持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对服务不少于10家本区企业,且代理专利申请量超过1000件,服务优质、信誉良好、贡献突出的知识产权服务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资金奖励支持。对企业围绕专利布局、挖掘、预警、评估、信息服务等购买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按照合同额给予购买费用30%的后补贴,最高补贴金额20万元。 第七条支持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申报资金补贴。 第八条支持科技成果在本区落地转化和示范应用。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自主研发科技成果的企业,通过新设公司进行产 - 2 -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请表-仲鹏飞-高校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研究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理工大学 成果科类:教育学(0401) 申报等次:二等奖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 (一)体育教学体系创新 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协同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技术应用与网络平台建设、管理创新、质量保障与监控等方面进行共建共享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大学体育课程鲜明的身心健康教育特色,推出了教育理念、制度创新、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普通高校具有良好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二)体育教学资源创新 实现了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课程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五大共享,延长了学习时间、跨越了地理空间,争取了优势教学资源,用互联网搭建大学体育网络教育平台,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健康、保健与健身处方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建立并实施动态模式的大学体育课程评估体系与监督机制,从教材建设、教学效果、场地条件等方面入手,由学生、同行和专家进行量化评价,对大学体育校本教程的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体育文化传承创新 成果名称: 高校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研究 完成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仲鹏飞 副教授 体育部 580 总体规划、项目设计 刘忆湘 教授 体育部 320 计划实施、教学实验 胡启林 副教授 体育部 320 项目指导、搜集资料 王 玲 教授 体育部 450 政策咨询、审定报告 张 伟 副教授 体育部 480 教学实验、数据分析 樊晓东 副教授 体育部 450 资料搜集、数据分析 张君梅 副教授 体育部 440 教学实验、搜集资料 熊米娜 讲师 体育部 460 教学实验、资料查询

高校协同创新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协同创新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策选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高校尚未完全实现其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科学,服务于地方,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效率不高。因此,亟需加强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技管理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管理,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第一章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着重阐述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思想及其重要性,强调“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和关键。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MIT Sloan's Center for 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不同高校各学科之间以及高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者、企业生产者以及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具体来说,在学科上,更注重多学科交叉荣融合;在社会发展上,科

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 XXXX协同创新中心 实施方案(试行) 主管部门(公章): 牵头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二O一年月日

信息表

概述(2000字内) 1.建设背景 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3.前期培育组建情况 4.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5.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 一、建设依据、背景与意义 1.1协同创新方向选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2该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3我国在该方向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1.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二、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2.1近中期发展目标 2.2整体发展思路 2.3重点建设任务 三、申报基础与培育组建情况 3.1牵头和主要参与单位的已有基础与影响力 注: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3.2协同创新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 3.3已开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 3.4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3.5创新要素的汇聚情况 注:包括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平台、基地整合,现有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基础条件 3.6已获得的相关支持情况 3.7前期培育取得的其他主要成效 四、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4.1新的机制体制改革计划与措施 4.2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安排

4.3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 4.4新的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 4.5实施周期与年度计划安排 五、中心组织管理保障与政策支持 5.1组织机构与职责 5.2管理运行方式 5.3骨干人员介绍 六、政策支持与保障 6.1已建立和落实的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 注:包括部门、行业、地方、高校等已给予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以及已有的各类国家级基地和教育部平台等 6.2希望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 七、经费需求与筹措方案 7.1总体经费需求与测算依据 7.2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 注:部门、行业、地方、企业、985工程、211工程以及高校自筹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等 表1: 7.3专项经费总体使用计划 注:须扣除筹措经费中可解决的部分后,详细说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总需求和使用计划、年度需求和使用计划以及协同创 新体间的分配计划等。 八、预期成效 8.1科技产出 8.2人才培养

高校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

高校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 高校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 王燕 (广东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高校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执行的主体,在技术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灵魂,也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变成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高校并不能承担此重任,未能发挥协同创新的核心作用,其原因主要有缺乏协同创新环境氛围以及缺乏有效的创新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普通存在的影响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因素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校;协同创新;影响因素;解决途径 多年来,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一直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也相对匮乏,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通过创新来提供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的转型升级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已变得越来越紧迫。 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来自创新。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创新组织模式,是围绕着创新目标,在多主体和多种创新资源的相互补充、协作配合下共同完成既定创新目标的一种协作方式。这种组织模式是以高等院校、企业、科研院所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科技平台和中介机构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一体的动态网络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和辅助要素间的资源整合和深入合作,形成系统的效用叠加。 一、高校协同创新的内容及意义 1.高校协同创新的内容。长期以来,由于机制体制障碍,我国的教育、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各成体系,创新力量和创新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导致创新效率极低,为推进社会各类创新力量的整合,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教育部、财政部于2012年联合发布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紧密结合,探索促

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

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策选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高校尚未完全实现其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科学,服务于地方,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效率不高。因此,亟需加强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技管理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管理,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字:协同创新高校 第一章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着重阐述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思想及其重要性,强调“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和关键。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

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MIT Sloan's Center for 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不同高校各学科之间以及高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者、企业生产者以及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具体来说,在学科上,更注重多学科交叉荣融合;在社会发展上,科技界与经济界的互动更加密切;在国际科技形式上,国际科技合作日益紧密与频繁。 第二章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 在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

关于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办非企业单位可行性报告 *****民政局: ***科学院、****政府、****公司、****先生申请成立****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现将名称预先核准的有关情况申请如下: 名称:****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 (备选字号:****生物降解高分子新材料研究院) 办公地址:********* 业务主管单位: 举办者/举办单位简介: 举办者一: 名称:*****政府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8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新疆第一个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东部,总体规划面积为9.8平方公里,东起河滩北路,西至北京路,南起新医路,北至喀什路。离新区交通方便,北有河北路,南有苏州路,西有城市主要交通干线北京路,东临河滩赂,中有河南路东西贯穿全区,通过河北路、河南路、鲤鱼山路到达北京路及河滩公路,与城市道路及公路网相连接,可以很方便地到达全市各地和飞机场、火车站等对外交通枢纽。

规划:从高新区中心到市人民政府行程10公里,到民航机场10公里,到铁路西站14公里,到规划的新客运二宫车站为8公里。高新区东部原为黄土荒山、黄土层以下为砂砾地层,为利用表层黄土现做为砖厂用地,围取土烧砖,地面起伏不平,将在黄土耗尽时进行改造利用;西半部多为农田,地势平坦,便于开发。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商贸金融中心卫星广场及钻石城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招商区首先起步,不仅发挥了开发区“支撑体系”的作用,还会加快城市总体规划的实现。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本区西铡,将有利于加快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步伐,因此高新区选址定点的外部条件是比较优越的。 定位:承载国家使命,支撑区域发展,以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为依托,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建成中亚科技经济合作的桥头堡、中国西部创新驱动和低碳发展的先行区,打造我国面向中、西、南亚及俄罗斯市场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基地,成为新疆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引擎和乌鲁木齐的科技新城区。 发展:2018年11月,国务院同意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强资源优化整合,在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引进、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面向中西亚合作创新等方面探索示范,努力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作为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唯一的国有创投服务

高校协同创新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热点思考 高校协同创新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李素矿《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30日 14 版) 资料图片 高校协同创新是党和国家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校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高校面临的又一重大机遇和挑战。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拥有天然的多学科优势、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多功能特性,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独特作用,必须在协同创新中有所担当。高校要科学把握协同创新的四个维度,积极推进高校内涵发展和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 协同创新的要求在于高校内涵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融合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大科学时代特征,决定了协同创新必将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也是创新型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是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破解现实发展难题的战略选择,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要求。高校必须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全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将“协同创新”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之中,突出“创新”在办学理念中的重要位置,强调“协同”是办学思路的重要方面。高校只有协同创新,才能促进创新要素有机融合,推进地区性及全球性的资源共享,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人才创新精神,提升学科创造能力,提升科研成果创新水平,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协同创新的本质属性在于大力彰显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紧紧依靠并牢牢抓住两个“主体”,注重发挥自身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的独特作用,按照大科学、大工程、大项目的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

(征集)2019年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专项征

(征集)2019年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专项征 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高临床研究水平,发挥溢出效应”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北京临床资源的优势,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进展提供有力支撑,市科委现组织申报2019年度“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专项〔以下简称“专项”〕。 【一】工作目标 本专项以医院和临床医生为创新主体,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依托京区优势学科力量开展疾病科技攻关,提升北京临床研究水平,保障市民健康;同时,推动医院与高校院所、医药企业协同创新,促使京区临床资源溢出效应凸显,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进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支持方向 优先支持具有国际领先、先进水平的创新性研究,以及培养以后有可能成为北京的优势学科方向。重点开展两方面研究: 〔一〕支持由临床医生发起的、为改写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应用研究,或是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评价研究。鼓舞临床医生与生命科学领域专家或是企业开展合作。 〔二〕支持临床诊疗新技术向适宜技术进行转化,并进行示范推广应用。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项目要求 1、该专项分为协同创新重点项目、优势学科培育项目和成果示范推广项目三类,其中: 1〕协同创新重点项目:面向在京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治理工作”领衔专家及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2017-2017年〕和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2018-2018年〕排名前三的学科及专家团队进行定向征集,每个专家团队限报1项,择优支持。鼓舞以项目形式进行申报,原那么上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其中至少一个课题由中青年作为课题负责人。项目内容那么应重点围绕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重大临床问题进行课题设置。经费依照研究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或国内领先水平等统筹考虑,资助额度为200-1000万元/项。 2〕优势学科培育项目:面向在京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公开征集,每家医疗机构能够以项目或课题形式进行申报,以项目形式申报时,原那么上项目下设课题数

珠海市高校与科技园区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07889048.html, 珠海市高校与科技园区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策略 作者:肖莉琴等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17期 [提要] 协同创新是新时期发展的主题旋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是建设人才强国的有效探索,是科技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之举。结合地方特色进行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对提高地方经济发展与智库建设有着客观的实践价值。通过对珠海市高新区“大学小镇”协同创新实践情况的分析,结合政情、校情、企业情的资源分析,构建政校企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平台,并提出珠海市高校与科技园区企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推进策略。 关键词: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珠海市;高校;平台 基金项目:珠海市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十二五?时期珠海市高校与科技园区企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研究——以珠海市高新区…大学小镇?为例”(课题编号:2014136);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课题:“珠海市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协同创新研究”(课题编号:GDJY-2014-B-b279);通讯作者: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刘华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8日 前言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讲话中提出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思想,指出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2012年,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的意见》,正式启动“2011”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协同创新从科技技术合作、成果转化,逐渐影响到各个行业领域,在教育领域对协同创新理念的探讨尤为关注。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是应社会经济发展、教学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理念的发酵等之需而生,成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共同讨论的焦点。 珠海市作为广东省高等教育规模全省第二,位于粤港澳结合点的特殊地理位置的城市,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人才培养上走在了全国前列。珠海市政府大力支持珠海市高等教育人才的发展,积极引导办学模式的创新,在唐家湾划出300多亩土地给予大学建设新校园,对校企协同创新的高校和企业进行财政补助和政策优惠予以扶持,对构建“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的相关学科专业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市政府予以专项财政经费保障支持,推动本地大学依据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紧密结合珠海的未来发展需要和实际状况,将创新性人才培养融入到

河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试行)基本信息简表【模板】

计划类型: 河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试行) 中心名称: 牵头单位(公章): 参加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二○一年月日

基本信息简表

一、计划概述(3000字内) 1.1背景 1.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1.3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与分工 1.4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与措施 1.5现有基础与前期培育情况 1.6资源汇聚与已获得的支持 1.7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 二、申请依据、背景与意义 2.1方向选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2该方向国内外进展情况与发展趋势 2.3高校在该方向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三、总体目标、重点任务 3.1总体发展目标 3.2整体建设思路 3.3重点建设任务 四、实施方案 4.1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方式、重点工作与分工

4.2平台建设内容与规模 4.3机制体制改革方案与措施 4.4建设地点、实施周期与进度安排 五、申报基础与前期培育 5.1牵头单位的基础与影响力 包括: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5.2主要参加单位的基本情况与优势 5.3创新要素汇聚情况 包括:省级以上(含省级)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基地;在研各类科研任务;人才队伍、现有用房、仪器设备等基础条件 5.4已开展的相关体制机制改革 5.5前期培育取得的主要成效与特色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 6.1组织机构与职责 6.2管理运行方式 6.3已建立和落实的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 6.4所需省支持的政策措施 6.5项目牵头负责人与骨干人员介绍 七、经费需求与筹措方案 7.1总体经费需求与依据 7.2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 包括:高校、省其它部门、市县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投入

大数据技术在指挥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_王珩

第6卷 第2期 2015年4月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echnologyVol.6 N o.2Ap r.2015·大数据· doi:10.15908/j .cnki.cist.2015.02.002大数据技术在指挥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 王 珩1,2 王海宁2 刘 畅1,2 张新建 2 (1 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7)(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南京210007 )摘 要: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指挥信息系统的研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介绍了美军特别是美海军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分析了指挥信息系统的大数据需求和关键技术,阐述了大数据未来发展构想,为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大数据;指挥信息系统;发展构想 中图分类号:TN95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09X(2015)02-0005- 05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Command Information Sy stemWang Heng1, 2 Wang Haining2 Liu Chang1, 2 Zhang  Xinjian2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Laboratory,Nanjing  210007,China)(2 The 2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Nanjing  210007,China)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technology  brings new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Firstly,the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igdata technology in US military,especially the US Navy are introduced.Secondly,big  data re-quirements and key technologies for the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are analyzed.Finally,thevis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big data is described,thu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design of a new g eneration of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Key  words:big data;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development vision *基金项目: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部分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15-02- 020 引 言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数据从各类数据源通过不同渠道快速产生,数据的增长和数据价值的需求逐步衍生出大数据这一新技术领域。大数据从哲学角度改变人们思维方 式的同时,相关技术体系也趋于成熟,进而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当前,覆盖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和社会域的全域联合作战成为新型战争形态。全域联合作战要求由战场感知主导转向全域知识主导, 从获取信息优势升级为形成决策优势,作战方式从信息化和自动化逐步向智能化和自主化发展,最终战争形态的改变促进了技术发展。随着网络化信息系统建设、 传感器技术发展和赛博空间对抗[1] 的日益激烈,全 域战场空间产生的数据表现出体量大、种类多、结构复杂和增速快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因此,发展大数据技术不仅是信息化条件下指挥信息系统革新的内在需要,而且是应对作战指挥新挑战的必然要求。可见,军事电子信息领域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本文首先以美军为例,回顾了大数据在军事领域的发展情况,总结了美军发展历程带来的启示;其次面向指挥信息系统, 分析了大数据下的应用需求和相对应的关键技术;最后为未来军事大数据的发展提出了构想。 1 美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 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1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11协同创新中心政策支持意见》、《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暂行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教技[2014]2号 【发布部门】教育部财政部 【发布日期】2014.04.05 【实施日期】2014.04.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教技[201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财务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现将《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11协同创新中心政策支持意见》《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各地方、高校及相关部门要依据上述文件,认真做好协同创新中心的规划、组织和培育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部署,围绕国家、行业以及区域的重大需求,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针对当前高校改革整体性和系统性推

进的要求,发挥高校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落实各方面的政策支持措施,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积极联合国内外优势力量,广泛汇聚创新要素与资源,深入推动机制体制改革,努力营造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教育部 财政部 2014年4月5日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 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撑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更加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为了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明确教育部、财政部组织认定并给予支持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重点任务、发展目标和领域布局,更有针对性地引导高校和地方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与组建,经“2011计划”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以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汇聚优秀创新团队,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优化创新环境,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使2011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浙江省古建保护及技艺传承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州市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的房地产经纪人评价系统。折中意见为,以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为参考,购房者通过经纪人看房或成功购房后可对经纪人进行评价,评价信息在系统中公开。在此模式下,可实现良性循环,解决房地产经济行业的诸多痛点。 5 结 语 本平台以房地产中介行业需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趋势,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应用手机APP查看房地产资讯且实现购房的行业现状为背景,在对移动互联网营销手段、房地产APP平台和房地产经纪模块进行系统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最终从用户模块、房地产项目模块、房地产估价模块和房地产经纪模块等几个方面提供服务。然而项目属于策划稿,对于项目的运营、技术开发等方面需要后续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余清楚,唐胜宏.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 刘扬.移动互联网对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影响[J].新经济,2016 (24):7171. [3] 颜文琳.基于用户体验的房地产移动互联网营销[J].现代营 销,2016(12):8182. [4] 薛西维.房地产的移动互联网营销[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5(2):4647. [5] 夏先玉.移动互联网下房地产营销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 究,2016(8):6566. [6] 李智,吴伟巍,王孟连.房地产网络平台范围界定及市场细分 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8(4):2329. [7] 袁癑.商业地产网络营销系统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 学, 2015.[8] 郭文魁.移动互联时代二手房平台(淘套房)商业模式构建与 研究[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9] 李会联,宋春红.我国二手房市场信息共享系统构建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2013(1):8387. [10] 李友俊,王金鑫.房地产经纪人职业化胜任素质评价[J].辽 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516520. [11] 史磊.房地产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模式研究[D].厦门:厦门大 学,2014. [12] 刘蕾,于春玲,刘霞,等.事件营销效应和广告效应的比较研 究———基于中国房地产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78188. [13] 张檬.房地产云估价的信息化建设及发展方向研究[J].中国 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16(3):2729. [14] 陆建伟.移动搜索是房地产估价大数据时代高速便捷的工具 [C].北京: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2013:273277. [15] 王金鑫.房地产经纪人职业化胜任素质模型研究[D].大庆: 东北石油大学,2016.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浙江省古建保护及技艺传承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为响应教育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项目,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于2017年初成立非法人实体组织"浙江省古建保护及技艺传承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并于2018年6月份获得浙江省教育厅认可。成立以来,中心一直致力于古建筑保护技术创新和技艺传承人才培养。协同利用3D信息化技术创新平台,实现对传统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修缮。依托国家级、省级大师工作室和企业行业联合人才培养学院,实施项目导师制和现代学徒制,形成校企协同育人,实现古建技艺人才培养、工艺创新发展和产业链良性发展。中心打破了传统技艺难以产业化的壁垒,推动古建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众生产生活相融合,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诠释了浙江制造及工匠精神。中心已成为切实提高古建保护水平、解决古建传承重大问题和推动行业进一步转型发展的协同创新体。 1 4第10期叶剑锋等:房地产市场交易APP公益平台策划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