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与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与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与教学反思

20 古代诗歌五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赏析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并能够学以致用。第1课时《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文化花园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们百感交集,写下了一首首千古绝唱。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们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二、教学新课

登幽州台歌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2.初读古诗。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②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③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明确: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交错的楚辞体,注意朗读停顿,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

1.学生再读,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

的体会读出来。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明确: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

3.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明确: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孤独的愁苦情怀。

目标导学三:分析形象,体会特点

1.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明确: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

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2.写作特色。

明确: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胸宏:怀宙。

望岳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理解内容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读节奏

3学生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赏析诗句

出示问题,小组研:

1诗题叫望岳”可见作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你能说说诗中是怎样写“望”岳的吗?

明确: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

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

2.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明确:雄伟高大、神奇秀。从“岱夫如何?青未了。钟神秀,割昏晓”这诗句中可看。

目标导学三:结合背景,把握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背景链接: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鲁大地,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却看不出作者有任何科举失败后消极颓废的情绪。

明确: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峰,俯视一切雄心和气魄,及卓然独立、济天下的豪情志。

目标导学四:仔细品味,理解写法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明确:(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射下去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蕴丰富,有一种哲理美。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3)虚实相生。虚实相生的写法使本诗显得摇曳多姿,言有尽而意无穷。一、二句实写,三、四句虚写,五、六句实写,七、八句虚写,虚实交错,意蕴悠长。(4)诗歌情景交融,写景有序。先集中写景,后集中抒情;先远望,后近看,再凝望。

登飞来峰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感知诗意

1.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3.全体学生齐读并根据注释揣摩诗意。

4.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目标导学二:探讨质疑,体悟哲理

1.《登飞来峰》前两句和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明确:一、二句描写景物——充满生机;三、四句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明确:①本诗的哲理是借登飞来峰过程中所见所想提炼出来的。②本诗的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的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年轻时候,正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三、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后不见:时

间无限

地悠悠:空

间无穷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空老一生怆然涕下主题: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的寂寞

特色:气势磅礴,

胸怀宏伟

望岳

远望

近望

细望

俯视惊叹、赞美、陶醉、豪迈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写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抒情

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

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

第2课时《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

)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指三名学生分别背诵古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

二、教学新课

游山西村

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

1.解诗题,知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情况中。他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根据注释明晓诗歌内容。

目标导学二:分析研讨,明晰诗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诗,正音。

3.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进行指导。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首联的大意是什么?客人是谁?哪个字最能看出农家饭食的“丰盛”?表现了什么?

明确:山西村农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客人是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足”字可看出饭食的丰盛,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2)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地热情、好客,诗人彼时的心情怎样呢?

明确:诗人已被山民这份纯朴,这份热情深深地打动了,郁闷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内心充满喜悦。

(3)颔联写了什么?“又一村”指什么?

明确:写作者回忆来时路上的经历。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像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豁然开朗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希望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又一村”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4)颈联写了什么画面?

明确: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

尚。这两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5)尾联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非常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村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目标导学三:背诵诗歌,迁移拓展

1.背诵、默写《游山西村》。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意思的。

己亥杂诗(其五)

目标导学一:背景介绍,营造氛围

1.诗人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ān),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2.背景介绍。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样的背景下,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感知诗意

1.老师范读后,学生自由读诗,看看通过自读,能读出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之后提出问题大家共同研究。

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4.读全诗并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寄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目标导学三: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诗人是怎样写愁绪的?

明确: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下笔一个“浩荡”,形象地体现了愁思的无穷无尽,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心中的愁绪翻滚而来,又以夕阳

西斜为背景,更渲染出一种日暮途穷的伤感。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指什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赏析这两句诗。

明确:“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

诗人以花自喻,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后人贡献余力的愿望,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这两句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首联:叙事(盛情款待)

颔联:写景(景色迷人)

颈联:叙事(农社风俗)

尾联:抒情(赞美向往) 景美人更美,蕴含哲理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

白日斜

天涯→离愁离别的伤感

回归的喜悦

落红象征奉献护花寄寓爱国情怀

可取之处1.课堂上能够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2.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诗句入手,体会作品的情感意蕴;能够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如PPT

演示、图片、声音、范读等方式,进行意境渲染。

不足之处

学生阅历不够,阅读此类哲理诗多有不解,宜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故事加深他们对诗中所阐释的哲理的感悟。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素材积累】

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过。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

【素材积累】

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过。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经历

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