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中国文字从此站起来

为了让中国文字从此站起来
为了让中国文字从此站起来

为了让中国文字从此站起来

为了让中国文字从此站起来

为了让中国文字从此站起来——访学者张广照正明世界

上最重要的无形工具是语言,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将是学习产业。汉语是一种优势语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又成为强势语言。优势加强势,汉语的推广将不仅是伟大的事业,而且是一项重要的产业。——本文主人公语“锦绣中华,富饶辽阔。傲立东方,地大物博。候呈五类,北冷南热。时差越四,东晨西夜。陆疆绵延,十余邻国。沿海岛屿,伍千多个……”这激情澎湃琅琅上口的四字诗句,是张广照教授编写的《爱我中华识字歌》的开头部分。北京长辛店第八小学一年级的同学读得铿锵有力,十分流畅。他们入学不久,利用晨读时间每天学习二三十分钟,每周认识200字左右,三个多月就学完了这2800多字的教材。学得最好的几位小朋友,已全部认识这些字,五六年级的课本都能读下来了。其他几个小学的试验也很顺利。这本新时代的《千字文》正文一共2800多个字,却包括了小学六年要掌握的2500个常用字在内2560多个生字,五六岁的孩子一个学期认识这些字都没有问题,是传统方法的八到十倍,理解、运用甚至书写问题也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汉语难认难写难理解的问题不复存在。如同袁隆平先生改良水稻基因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一样,张广照

先生也相当于发现了汉语的规律译解了汉字的密码,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汉语是世界上很好学的语言。总结经验,认真推广,就会惠及全民,更能促进汉语走向世界。追本溯源:汉语难学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我们现在有许多人在做学问,但有多少人在用自己做的学问推动社会进步。”北大教授谢冕的问话张广照是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哲学教授,他对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有特殊的研究,多年前就以对马克思本人哲学的深入研究而在理论界独树一帜饶有名气,几十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使他看问题有着与众不同的角度与深度,重视从根源上、哲学上、本质上而不只是就事论事地从枝节上分析和解决问题,他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自勉,重视研究和解决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关系的重大现实问题,他常说:世界上什么问题最难解决,往往就孕育着最大的突破。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长期的军营生活更使他具有极大的勇气和坚

强的韧性。他是军队大学的哲学教授,为什么研究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识字问题来了?原因在于,他对中国的教育给以了深刻的剖析,认为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中国的学生很聪明很勤奋教材最深,但是中国的学生却非常缺乏创新精神,这就是教育的失败必须变革。国内很有影响的刊物《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一期就发表了他的《教育革命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对学习一往情深,对创新孜孜以求,识字革命就是他教育革命学习革命的体现。他用诗一般的语

言,把汉语称作世界上非常古老非常美丽非常简洁非常丰富非常成熟非常优秀非常特殊的一种语言,然而汉语又成了举世公认非常难学的语言,让中国人害怕,外国人头疼,这是多么不正常不应该啊?张广照的思索由此开始!他特别指出:这不是汉语的失败而是汉语教学的失败,任何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都不要为此辩护而应为此惭愧。对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张广照更是言人未言见解与众不同:这是千百年来统治者政治愚民文化垄断有意造成的。他形象地说,他们故意对汉语学习加上四把锁而愚人自愚: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加一把锁——古代中国的言文分离、书面语言之异于和难于口语世所罕见。我们今天读一千多年前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像听今天六岁的孩子说话一样明白易懂,可见当时人们说话也是很通俗简白的。但书面语言就不是这样了,读比李白还晚一点的人韩愈的文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深奥多了。书面语言可以与口头语言有所不同,但古书上那种“之乎者也”文绉绉的东西其实是连作者自己也不曾那样说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他们利用权力把俗言变成文言使文字变得难学难解,再用语言霸权维护他们的权力。言文一致经过五四白话文运动才基本实现。至今学者中仍有人以语言和文章化简为繁晦涩难懂为荣为高;从写字到成文又加一把锁——汉字笔画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符合人的

运动特点和生理规律,然而行文印刷却非要从右往左不可,这在甲骨竹简时代或许还问题不大,而在布帛纸印时代除了弄脏衣袖累痛手腕之外,没有任何必要。这简直是违背规律,逆天行事!但是千百年来毛病当成传统,右行横排的改变更是现代才开始的,世界上不少华人至今未变;文章写出后又加一把锁:不加标点符号,使得许多语句歧义连连甚至不知所云,以致后人不得不做但又做不好的加标点“句读”成为一种“学问”。而更为荒唐的是,人人都知道说话要喘气,文要加点句要断开并且辛辛苦苦地为别人为前人的章句加点,但自己却又不加标点再让后人断句,有标点符号也是近现代的事情!张广照困惑地问:中国的文人和官府怎么了?为什么总做这种“搭桥——过河——拆桥”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几千年就是产生不出个标点符号来?客气地说这是保守僵化真愚蠢,不客气地说这是故意误国害民!他们实际上是愚民误国的伪精英。前三把锁基本被五四运动砸碎了,其实也很简单:言文一致没有什么难的,左行竖排变右行横排也不需要任何设备,而只是加上标点符号,就使存在一两千年的“句读学”不复存在!而说到第四把锁,张广照则认为是某些近代革命者学西方学歪而成为民族虚无主义的一个

例证。他们本来是愚民政策的反对者,但把汉语的难学看成是汉语本身而不是汉语学习方法的问题,从当年鲁迅、胡适、钱玄同、陈独秀等激烈地主张废除汉字,到解放后的主张汉

语拼音化者莫不如此。但这种看法并不对。比如鲁迅就认为“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倘不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鲁迅全集第六卷一六○页。瞿秋白说:“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瞿秋白文集第二卷六九○页。)现在许多人虽然不再这样说了,但基本观点并没有改变,更不会认错,他们系统地形成并维护他们的“汉字落后论”、“汉字难学论”、“拉丁拼音万能论”、“幼儿识字有害论”等理论,无视汉字特点,对我国古代民间形成的如集中识字,韵语成篇,先读后写等识字经验弃之不用,而照搬拼音文字的学习方法,奉分散识字、识写解同步、以语法和词汇为中心等为圭臬。本来中国人认识两三千个常用字就很有学问了,但就是不让孩子早识字,识字也只能用他们的方法,两三千字非学七八年甚至更多不可。不管其主观愿望如何,客观上严重地妨碍了中国人学汉语,更阻挠着汉语走向世界。说到这里,张广照痛心地说,汉字改革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是如果只准别人按照自己的路子改革而不许别人改革,它就必然走向反面。美丽的汉语让全世界人望而生畏生厌既向往又无奈,这真说不上是害了人家还是害了自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现在的汉语搞得越来越难学,中国人的母语能力日益下降而外语学习却被无限拔高从而塑造了民族文化的自卑,实践的失败证明了现在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整体上讲是

错误的。其实变革它也简单极了:用新方法学简单至极的教材就使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而关键在于变革人们的观念。张广照深情地说,汉字是先民的伟大创造并不断完善,比四大发明更早更重要,但后人很少研究其实质而只在表层上着力甚至搞歪了,在不应该的地方进行了过度开发,正如罗盘用来看风水,火药做成鞭炮驱鬼辟邪一样,汉字也成了少数人书法艺术和文字游戏的工具而不是多数人的武器,很少有人深入研究过如何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和发展它,倒是有太多的人在设障,破坏和戕害它。如果说孔子以后很少有人研究和发展教法,那么自许慎以来则少有人研究过汉字本身!汉语学习至今仍然处于茫然甚至悖谬的状态,还谈不上科学!汉语千百年来被文化专制主义者这些不肖子孙无情地破坏、歪曲、诬蔑、埋葬着,他们“不善操舟而恶河之曲”,只知批判汉语甚至主张消灭汉字,张广照形象地比喻说,这就像用种麦子的方法种水稻而收成不好应该怪谁呢?然而汉字美丽倔强,有灵有性有生命,有着内在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几千年来都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传承中华文明,维护中国的统一。当人自以为是强其所难时,它以最严厉的方式惩罚人,它似乎是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就证明了汉语教学的失败。张广照大声疾呼,必须推倒强加在汉字身上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汉语教学必须改革,要认识和发扬汉字的优长,还文化于人

民,让世界都分享汉语的美丽优秀!如果说袁隆平改造基因实现了水稻的增产,那么张广照想要做的也是一个破解汉字密码,发现汉字基因从而让汉语更好学的工作。继承创新:汉语难学问题的全面解决——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传统的识字方法存在严重问题,语文教学误入歧途,虽然不少专家还不承认,但是很多实际工作者早就看到和准备解决这个问题。国内识字方法现已不下几十种。但实际工作者由于缺乏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所编教材并不理想。人们可能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以为只是编个教材创个手段的问题。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汉语难学不是汉语本身而是外因造成的,因而也就不能只从文字上解决它。如同人被束缚不是绳索而是人的原因一样,挣脱绳索要同人而不只是绳索斗争,当然也离不开对汉语规律进行深入研究,需要对中国文字、文化和所谓教育体制、观念、方法、内容进行哲学的、根本的思考。张广照对汉语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研究后发现,汉语的最大特点是字词为本,字少词多。他说,外语中二三十个字母组成数十万数百万单词没有什么神奇的,学习起来似易实难;而三四千个常用汉字组成无数的词和词组才是神奇的,而学习起来又是真正轻松的。汉语教学一定要把识字放在第一位。

他指出现在的教材不是教人识字而是教人说话,而说话是每一个人在学前在家庭就会了的,每一个爸爸妈妈都教会了孩子说话,任何正常人差不多都会教人说话。张广照尖锐地指出:正因为把教人说话而不是识字作为首要目标,中国才有那么多的人都来编都敢编教材改教材!种类多容易编恰恰说明这些教材不科学!数理化教材为什么差别不大很难另搞一套,就因为它已经比较科学了!而语文的这教材那教材自以为多么了不起,其实做的不过是家庭和幼儿园做过的事情,重复村夫村妇早已解决了的教人说话的问题!各种“精心”选编的教材及效果其实也无大区别!中国古代字复杂(繁体字多)但识字方法不复杂,民间创造出了集中识字,韵语成篇,先认后写的快速识字方法,“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几乎成了幼儿的通用教材。张广照对古今识字经验进行了理论总结和深入发展,全面解决了汉字的难认难写难理解问题。他的方法概括地说,就是集中识字识词识佳句。《千字文》是南朝人周兴嗣编写的,至今不少人欣赏和使用,可见有其内在原因,但道理和优长何在?中国人不喜欢进行理论的研究,周兴嗣没有说,后人也没有讲,张广照上升到了方法论的角度,指出汉语是一字一音字不变形,字词为本,常用字不多但极活跃,几乎通过任意几千字的文章就可以认识几千个字,进而掌握几万词,会说所有的话,而这是拼音文字绝对做不到的。比如“我打他”和“他打我”三个字

完全一样只是顺序不同而意思则相反了,而用英语说则是“I hit him”和“He hits me”,三个单词六种字形。张广照重视但不迷信《千字文》,指出它也有不少问题,一是选字太少,只识一千字等于没过识字关;二是选字不精不雅,很多未必是古今最常用字,大概是作者只用了自己编着顺当的近千字;三是据说是一夜编出,因而疏于锤炼,词句不甚精美,用典过多更不利于学习。在今天已不适用。但集中识字肯定是汉语学习的最好方法,这也成为中外许多学者的共同认识。张广照手里就拿着韩国的两种《千字文》。张广照认真考察了现有的众多集中识字教材都不满意,决心自己动手。他选取了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2500个最常用汉字,以爱我中华为中心编写了自己的教材。他的豪情壮志,他的所思所想,他的知识积累,他的生活阅历,他对伟大祖国的情爱,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对历史现实的想法,对世道人生的感悟,都纷至沓来,凝于笔端,让人感觉到蕴藏于中的那种志气豪气大气美气,词句优美,中心突出。有的大势磅礴豪气干云,除前面提到的本书开头外,再如“山峦叠翠,万里沃野。江河奔腾,浮光金跃。无际森林,狮奔兽穴。虎吼狼叫,鹰飞鸟窝”,展现了祖国河山的无比壮美;有的慷慨激昂撼人心魄,像“岳坟悼英,昭君独冢。赵县古桥,卧波霞虹。苏堤垂柳,扑蛾巡蜂。钱塘涨潮,怒涛排空”,名胜古迹的精华内蕴交代得清清楚楚;有的简明扼要高度概

括,像“悠久历史,灿烂辉煌。炎黄二帝,传说先王。尧舜禹汤,周朝继商。秦汉两晋,南北隋唐。宋元明清,封建毙亡”,五千年历史俱在四十字中;有的通俗清新如雨润物,如“我在社会,如苗居壤。沟通必需,健康成长。谈吐文雅,举止端详。秽语脏话,自损形象”,教化童稚自然而然;有的理直气壮一气呵成,像“天下规矩,全球议办。外交目标,安宁发展。益己助他,亿民誓愿。维护和平,强者风范。仗势凌弱,恰是霸权”,表现了我泱泱大国仗义执言的正气和勇气。“宰鹅煮鸭,打油买盐。麻酱酸醋,萝卜芹蒜。菠笋番茄,猪肉鸡蛋。柿葵蕉梅,樱苹枣莲。桃杏梨李,果脆瓜甜”通俗易懂意趣盎然,而“宇宙爆炸,浑沌洪荒。仍旧演化,慨叹沧桑。日驰月转,辰宿列张。奥妙甚巨,沉思默想”,则引起人们对茫茫宇宙静观深思。“锄禾值午,汗滴入土。蝇叮蚊咬,脊晒背痒。麦穗弯腰,稻谷飘香。粒粮播撒,万颗归仓”,则化古诗为今文,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和同情。虽然不能说《爱我中华识字歌》字字精彩十全十美,张广照也在不断地修改着,但总地说比较精彩,可以和现有任何集中识字教材包括古代《千字文》比较和竞争。如果说集中识字、韵语成篇、先认后写解决了汉字的难认问题,但这毕竟是借鉴和发扬古代的识字传统,那么随字识词熟字开花的集中识词识佳句则完全是张广照的创新,也更深入地揭示了汉语的本质和优秀之所在。语言无优劣,但学习有难易,

一位网友说得好:最好的语言应该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以此作标准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更具有这种特点。汉字是音形意的统一,常用的就那么三两千个,但只是识字还不算有学问,汉字的运用即知词用词从而作文才算有学问,汉字本身就表意的,组成词就有更强的表意能力,汉字的组词能力之强表意之丰富是人们想像不到的。张广照发现,这2500个常用字相互间就组了近6万个词,这真是我们想不到的,他精选了更为常用的词4万左右,这些词再组文说话那就几乎是无限的。由此可见传统教材教中国人外国人学说话,从话中抽出词来再从词中抽出字,做的是事倍功半执繁驭简的不合理的事情。张广照找来了国内最新最权威的几本字典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按照生字在正文出现的顺序安排了常用词的位置,结果是令人惊奇的。用常用字组成的常用词(和佳句),不用说幼儿和中小学生,就是博士、教授们也有许多是应该掌握而远未掌握的。比如“天”字在本书中就和其他常用字组成这样的一些最常用词:“天旱;旱天;天好;好天;天黑;黑天;天皇;皇天;天热;热天;天冷;冷天;天明;明天;天青;青天;天头;头天;天晴;晴天;天阴;阴天;天上;上天;天天;天宫;天光;天国;天河;天候;天花;天公;天大;天道;天地;天帝;天电;天方;天车;天分;天边;天火;天机;天际;天井;天空;天理;天良;天牛;天女;

天平;天气;天桥;天险;天趣;天然;天壤;天人;天日;天色;天神;天生;天师;天时;天使;天授;天书;天数;天堂;天体;天庭;天王;天威;天文;天物;天仙;天线;天象;天幸;天意;天真;天职;天竹;天主;天资;天子;天亮;天棚;天梯;天宇;天年;天坛;天津;天麻;天鹅;天兵;天葬;天足;远天;成天;每天;当天;前天;昨天;今天;后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炎天;仰天;先天;西天;通天;谈天;升天;漫天;飞天;滔天;乐天;苍天;冲天;航天;参天;归天;改天;云天;霜天;连天;月黑天;天主教;天知道;天文钟;天文馆;天文时;天文台;天文学;天仙子;天然气;天然堤;天然港;天气学;天老爷;小天地;天花板;信天翁;信天游;钻天柳;天鹅绒;天鹅湖;天灵盖;制天权;半边天;前半天;下半天;钻天杨;天底下;破天荒;打天下;艳阳天;天晓得;鬼天气;天王星;天不作美;天高气爽;天各一方;天方夜谭;天地良心;天府之国;三天两头;天朗气清;天高地厚;天公地道;天马行空;天上人间;天日无光;天人合一;天文地理;天无绝人之路;天体力学;天真烂漫;天之骄子;天作之合;天怨人怒;天塌地陷;天南地北;天南海北;天经地义;天差地远;尧天舜日;指天画地;如日中天;丽日中天;震天动地;无法无天;未定之天;四脚朝天;贪天之功;四大天王;手眼通天;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热火朝天;青天白日;

雨过天青;雨过天晴;人定胜天;有天无日;大天白日;巧夺天工;无力回天;海阔天空;呼天抢地;开天辟地;昏天黑地;冰天雪地;巧夺天工;天高皇帝远;天下大乱;天从人愿;普天之下;天下第一;得天独厚;天下奇文;天下太平;天下为公;天下无双;天不怕,地不怕;天外有天;终天之恨;天地不容;日久天长;天长日久;惊天动地;顶天立地;战天斗地;天理难容;天下无敌;物竞天择;在天之灵;光天化日;天旋地转;天气骤变;替天行道;天冷霜寒;妙语天下;移天易日;异想天开;天衣无缝。滔天大罪;波浪滔天;白浪滔天。怨天尤人;漫天大谎;幕天席地;天姿国色。遮天蔽日;暗无天日;石破天惊;抱恨终天;坐井观天;天悬地隔。昂首望天;欢天喜地;花天酒地;伤天害理;狗胆包天;福天福地;洪福齐天;先天不足;普天同庆。天罗地网;翻天覆地;天地翻覆;地覆天翻;臭气冲天;听天由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掀天揭地;天然免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国色天香;天香国色;先天性疾病;瞒天过海;天下大治;沸天震地;沸反盈天”等等。这大概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也是任何一本词典没有这样排列过的!语言专家都说“汉语是以单字为基础的二次构词法为主”,但到底哪些字能组多少词,大概也都不甚了了吧!看到可以这样集中识词,对于汉语的本质和魅力我们有了更为切身的感受,对于学习汉语的问题和方向也许有了新

的体会了吧!用分散识字的方法教人识词更不用说教人说话不正是违背汉语规律,才使得事倍功半汉语难学吗?编制随字识词表这是一个极为费时的浩大工程,张广照废寝忘食地坐在电脑前,两三个月才把它搞了出来,有时头晕眼花,手酸臂麻了他才不得不休息一会。这个工作结束后,他的胸腔痛了好多天才恢复过来。而就在他不能打字的时候,他又精选格言警句,抓紧佳句的集粹工作。这也是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创造。张广照不是孤立地让人识字识词,他说,文字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识字归根结底是要掌握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在为政为文,立身处世,更不用说写景状物上留下了无数绝妙好词,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是我们非常需要发扬光大的,在集中识字识词的同时学习佳句,从文字到文化到文明,让人们在最早的时候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中华文明的精髓,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幼儿识记力强不必甚解接受薰陶即可,其作用体现于未来体现于一生,“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苏辙);中小学生则直接通过这些佳句认识中华文明,认识真实的社会;对外国人体味中华文明,对成年人提高自身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当人们读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积土成山,积水成海”(《荀子劝学》),“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苏轼《和荆公绝句》),“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

寺门前”(元郑元祜《寄金山普衲》),“仁不轻绝,智不轻怨”(《战国策燕策》),“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小雅何人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时,当人们读到这2500多个常用字与“天”字组成的部分佳句“天助自助者;怨天者无志;唯自助者天助之;满天风雨下西楼;黄河如丝天际来;月光如水水如天;雄鸡一声天下白;天下乌鸦一般黑;天生我材必有用;别有天地非人间;一语天然万古新;不愧于天,不畏于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高而明,地厚而平;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天下本无事,自为庸人扰;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浩歌惊世俗,狂语任天真;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直穷绝顶高,始觉天地阔;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十日狂风特地情,天工著意送行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若无难走路,世间那个不成仙;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长地久有时

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江风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溪涨秋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江声不尽英雄恨,天地无私草木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时,相信人们感受到的中华文明就更是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博大精深伸手可触的,爱我中华不再是口头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同时谁还能再说汉语难认难写难理解呢?张广照在书后加了这些佳句的出处,许多都引出了原诗原文,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句后就注上:唐韩栩《寒食》:“~,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本身就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更对家长自学和辅导孩子学习,对孩子长大后的学习都有极大作用。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张广照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功底,他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们真正体会到汉语就是这种“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汉语有着独特的美,这是一种人性美智慧美从容大度的美,学习汉语的过程和方法更美更独特,汉语和如何学习汉语共同构成汉语文化汉字文明美的一部分,这种独特的美本身就是灿烂辉煌的汉语魅力和优势的表现。汉字竟然这样美,汉语可以这样学,真是我们想不到的。张广照感慨地说:中国有着这样美好的语言过去却文盲众多文化落后,

真是端着金碗讨饭,太可惜了。改变这种局面从实质上讲并不困难。千辛万苦:只为让中国文字从此站起来“只有偏执者才能生存”。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罗夫分析问题、写出一本好书不易,解决问题、让书发挥作用就更加不易。张广照对中国的语文教学和中国的教育有着清醒的认识,从来不抱任何幻想。古今中外都是“学在民间,道在山林”,思想革命和科技创新大概还很少有靠官方完成的先例,相反文化上靠官方推行的东西,很少有不走向反面的。推广中有着意想不到的成功,更有着意想不到的困难,他以个人的力量,要说服人们改变汉语学习的传统观念、方法和内容,更不用说克服资金缺乏,其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再多再大的困难都没有使他胆怯和退却,相反更加激起他的斗志和决心,他要让实践说话,让时间说话,让学生说话,让家长说话,让效果说话。想到传统识字方法给中国人造成的苦难,想到识字革命会使中国人几乎在学前就能完成识字任务,想到外国人比中国人、海外华人比大陆人更加重视世界对汉语的需求,想到语言这种软权力的强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张广照对他的识字方法的推广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世界上最重要的无形工具是语言,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将是学习产业。汉语是一种优势语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又成为强势语言。优势加强势,汉语的推广将不仅是伟大的事业,而且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他很欣赏李敖那种对推广汉语时不我待的态度,

赞赏他主张中文国际化电脑化,让中国文字从此站起来,认为就像毛泽东当年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样有着伟

大的意义的远见卓识。《千字文》快速识字的思路和方法经过一千多年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张广照对自己的识字教材充满信心。但要让人们信服,还必须有新的实践。书编出来后,张广照亲自任教,本院五岁的小朋友王康煜聪明伶俐,她每天学一个小时,就能学会六句48个字,琅琅上口的诗句学得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很有新鲜感和成就感,完全没有成人设想的那种畏难和厌倦情绪,一个多月就认识了近2000字,2002年9月24日《北京少年报》特地作了报道。王康煜的成功使张广照更有数了。于是,他到天津的老部队幼儿园和邻近的长辛店八小一年级(当时刚开学,孩子其实是刚入学的零年级)学生免费赠送教材,亲自指导实验。难能可贵的是,八小的校长和老师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在不影响课程教学的前提下,孩子们只用晨读的二三十分钟时间,三个多月就学完了全书,集体学习比个人学习效果更好,阅读和作文水平都大大高于往常的学生。中央教科所的专家给以了充分的肯定,2003年7月16日《现代教育报》作了长篇报道,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张广照还应邀去河北、江西、天津、江苏、吉林等地讲学推广。张广照原先认为,既然我们有了较好的识字方法,孩子识字就不必过早,学前班和一年级孩子最好。但是有的三四岁的幼儿家长看到报纸后也来要教

材,有的效果也不错。这说明孩子的潜力还很大。天津蓟县的小朋友陈仕杰刚学识字时还不到四岁,他只用半年时间就认识了近三千字,本县和天津电视台都专门为他作了节目,成了当地的小名人。蓟县桑梓镇的刘生旺老师的幼儿园,由于只允许收四岁以下的孩子,他把识字作为特色之一,没想到孩子们求知欲特别强,识字效果非常好,虽然收费比别的幼儿园高不少但家长纷纷送孩子入学,刘老师限于条件已经应接不暇无法满足。张广照与刘老师密切联系,细心指导,曾邀请刘老师来家作客,彻夜长谈,他还专程到这个偏僻的小镇看望了师生和家长,召开了座谈会。我们亲眼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对识字很有兴趣,语言能力发展很快,有些方面相当于大他们五六岁的孩子。我们知道,孩子在四五年级时都有一个卖弄所学成语、妙词,以之指物言事的阶段,“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但现在三四岁的孩子就出现了。比如他们堆积木失败了,就自言自语地说这是“废堡垮塌”,堆积成功就说是“兰亭美景”;小手放在盆里就说“水底世界,鱼游蝦乐”;洗脸洗手就说“脸润志爽,永保舒畅”;有谁骂人则向老师告状说,他这是“秽语脏话,自损形象”……孩子们对这些琅琅上口的诗句的意思基本是懂的,他们的运用也别具一格很有意思,对孩子的语言和智力发展有益无害。张广照常说,孩子永远比大人设想得聪明,现在的孩子就更加聪明,一味玩耍和一味学习都不符合孩子的天性,都会使

孩子变傻。只要顺着孩子求知求乐的天性,四岁左右的孩子就有了很强的识字能力。像说话一样,识汉字一点也不难。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但多数人是爱莫能助不得要领,软哄或硬压的办法都是外在的暂时的无效的。而如果家长自己是学习型人才,家庭有学习的气氛,更不用说能够深入孩子学习的实际,给孩子以具体的指导帮助,那效果当然大不一样。而《爱我中华识字歌》的集中识字识词识佳句,就是建立学习型家庭的一本好教材。成人读着“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岑参《奉和相公发益昌》)”,“治国常富,乱国常贫(《管子治国》)”,“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唯思利及人;”“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周恩来19岁赠同友联)”;“政无旧新,以便民为本(苏辙《傅尧俞御使中丞》)”“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王国维《浣溪沙》)”时,都感到心旷神怡,深受教育,许多家长购书以后与孩子一起识字识词识佳句,不仅有力地指导了孩子,而且他们自己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觉悟,使家庭充满了爱的气氛,充满了学习的空气。这确实不只是一本简单的识字课本,而是学习中华文化光大中华文明的好教材,至少能起到《三、百、千》那样的作用。汉字是世界上少有的特殊语言,有着其他语言不具备的特点:一字一音,基本上一字一词,简炼到了不能再简炼的程度;(在普通话中)全是元音结尾,字正腔圆;调分四声,抑扬顿挫,汉语既不难学,也不难认。过去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汇总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 【ppt4】 盟書:記錄盟約的言辭,也叫做載書。 【ppt5】 简帛:我国在纸张发明以前,用于书写的材料主要是简帛。简最迟在商代初年就已经使用,帛的使用大概稍晚一些。战国时代——楚简。 历史上竹简的发现:孔子壁中书 《论衡·正说》:“考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殿,得百篇《尚书》于墙壁中,武帝使使者取视,莫能读者,遂秘于中,外不得见。至孝成帝时,征为古文 《尚书》学。” 《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国者,孔子后也, 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 《论衡·正说》:“至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书》 二十九篇始定矣。” 汲冢竹书: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一说“安厘王”)墓,得到简牍数十车,后世叫做“汲冢竹书”。《周易》、《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魏之史书,凡十三篇,宋时亡佚 清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今本竹书纪年》,系出后人伪托,可参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简文内容:1.书籍:信阳竹书: 三代周公先王 郭店竹书:儒家和道家文献 上博竹书:儒家、道家、兵家及杂家等 有学者断言,“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 2.遣策 3.占卜祭祷:主要是为墓主人所患疾病及仕途的前景进行占卜和祭祷。 4.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岁”篇有“秦楚月名对照表”。 5.日书:选择吉凶之书,仅见于九店简 6.司法档案:主要出自包山简 【ppt6】 籀文:西周宣王时的太史籀着有《史籀》十五篇,《史籀》所用字体后人叫做籀文,也有人叫它做大篆。据今本统计,《说文》所收籀文共220余字。上博竹书字典《字析》。小篆:春秋、战国之交,中国社会剧烈变化,这对汉字形体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春秋以前,文字为统治阶级服务,春秋战国之交,文字开始扩散到民间。进入战国,使用和掌握文字的阶层与范围进一步扩大,汉字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书同文字”使文字规范化。 李斯---《仓颉篇》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积淀起来的、传承下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性、人伦性和传承性,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材料,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建立和建设的必不可少的资源,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主体精神。 第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整体至上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稳定和团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西方文化倡导的个人位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侵袭和泛滥起到了批判和抑制作用,也激发了当代中国大学生不断高涨的爱国主义热忱。 第三,传承和追求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崇尚和谐统一。归纳起来,和谐统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方而有二:其一,和谐统一思想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和平,主张通过道德教化而非强制手段来解决问题,主张用和平手段而非暴力手段来解决争端。这种以一贯之的思想教化,造就了一个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一个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更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确的价值取向。其二,主张家庭内部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倡导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团体意

识、宽容精神、家庭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传承和发扬“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儒家提倡对人的爱护和尊重,一贯把“仁爱”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要求人们首先要有“爱亲”之心,从爱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由己推人,由近及远,达到“泛爱众”的道德境界。通过对“仁爱”的倡导和践行,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仁者爱人”的理念,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它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仟感,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道德义务感。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与三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高校的人文知识的科学教育、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家庭的良好传统教育、党和政府的坚强有力支持、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整个社会的良好风尚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勤奋工作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的全力作用的结果。 总之,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短期、短效行为,而是一个历史的时代的重大课题,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长远发展规划。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模式、方法和载体,努力营造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形成长效机制,在自由民主、活泼开放、和谐创新的环境中哺育一代又一代素质高、方向坚定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浅谈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浅谈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内容摘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认在我们小组看来,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当今时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期待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一个国家如果只注重硬实力的发展,不注重软实力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难以持久。只有二者协调发展,国家才有可能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文化软实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秩序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将会在全球化中坐失良机。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洪流冲击受到排挤.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都必须

建立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如果说文化是整个社会的灵魂,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现代化的活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精华,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时间的洪流不断地向前,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终将有一天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去继承、去发扬。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过多少了解呢?对此,我们小组在校内进行了一次比较详尽的问卷调查。 一、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而在此次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的同学其实根本不重视这一次的问卷调查,由此也可见现在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意识的淡薄。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也发现,许多同学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只有大体上的一种模糊的认识。这里列举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一)被冷落的国粹—京剧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我校大学生中流行音乐盛行,歌星、超女大受欢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也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能不能在同学们的心中站稳脚跟,他们是否有心去感受和体会国粹的魅力?京剧的发展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博大精深值得

文言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言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传统文化有了回归的趋势。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和春节一同作为法定假日,这将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因为中国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还有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的建立等,都为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加人到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更应该走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队伍的最前列。从这个方面讲,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将语文课堂作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文言文教学,我们认为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提倡在文言文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教育、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本文就文言文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相关问题试做讨论。 一、文言文教学内容本身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内涵包括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诸方面。文言文的教材内容就是以上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容的复合体。 现行语文教材选取了《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经典的史学作品,还有《诗经》、《离骚》、唐宋古文、唐宋诗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诸子百家的哲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儒家作品),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选自《论语》中的篇目为例:有反映个人修养的,如《论语·学而》,讲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说明古人非常重视个人修养,作为语文的教学内容,必然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反映教与学关系的,如《礼记·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关系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对多数没有佛教信仰或不曾接触过佛教的人来说,佛教似乎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事实上,佛教和国人的关系不仅非常密切,且源远流长。2000年,佛教界举办了“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的纪念活动。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经过两千年的传播,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佛教和传统文化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了。 关于佛教传入的时间,早期多认为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其后,学术界经过进一步考证,提出传入时间应为西汉哀帝元昭元年(公元前2年),这也是目前教界一致公认的。 一、佛教与哲学 在中国文化史上,虽在春秋时期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盛况。但汉魏之后,真正对中国社会 产生影响的,乃儒、释、道三家。 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教,就无法对中国文化有全面的认识。如魏晋玄学,便深受佛教般若 思想的影响。般若典籍谈空说无,正是玄学所崇尚的境界。故在南北朝时期,般若经典的翻 译及弘扬成为热潮。而隋唐哲学的内涵主要是佛学,如果离开佛学思想,隋唐时期的哲学史 将是一片空白。 早期的儒家思想比较富有生活气息,发展至宋明理学,则将重点落实于心性。关于心性 的内容,是早期中国哲学的薄弱之处。虽然孟子及《易经》有所涉及,但总体较为单薄。而 佛教的大、小乘经论,对心性都有着丰富且深入的阐述。需要说明的是,佛教对于心性的认 识,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落实于具体修证中。尤其是禅宗,特别重视心性的参悟。因 而也有人说,宋明理学是戴着儒家帽子的和尚,表面为儒家,内涵却是佛家。且不论宋明理 学的兼收并蓄是否成功,其深受佛教之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及至清末民初,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杨度等维新人士,以大乘佛教慈悲济世的大 无畏精神从事救亡图存、维新改革,虽然他们的政治改革失败了,但志士们的哲学思想却影 响了数代国人。而在他们的思想中,又有相当部分是源于佛学。谭嗣同的《仁学》是受到华 严及唯识思想的影响,开卷即言“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以为“仁 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康有为的《大同书》则受到佛教无我思想的影响,立 志打破社会各阶级的界限。 纵观中国哲学史,佛教始终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胡适先生早年曾撰写《中国哲学史大 纲》,及半便不了了之,原因就在于他不了解佛教。其后,他也开始研究佛教,并收集了很 多禅宗方面的资料,尽管他的考证未必为教界接受,但也从中反映了他对佛教的重视以及佛 教于中国哲学的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

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当一个人处于贫穷凄寒的境地又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时,安贫乐道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能鼓励我们在挫折中保持信心,乐观旷达,藐视苦难,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能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的学习态度——《论语》中孔子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涵盖多个方面。如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意思是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讲道德的

文字考古和继承传统文化意义的理解

中国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文明国家,文字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许多民族,他们共同创造了绚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的文字经过了一系列演变发展的阶段。古文字学是一门有实用意义的学科,它与考古学联系紧密,具有相辅相成的重大作用。古文字学往往能说明考古学中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在现代,我国的考古学迅速发展,通过发掘不断发现大量重要的古文字材料,这便要求运用古文字学的知识进行释读研究。当前专门从事古文字学工作的人数还很少,而新出的古文字材料日益增加,现有人力不能适应客观需要。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文物考古工作,普及古文字学的基础知识迫在眉睫。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大地上众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中国的文字经过了一系列演变过程,即使十分熟悉现代汉字的人,没有特殊训练也不能通读古文字。在许多人心目中,古文字是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实际上古文字有其本身的规律。研读这种规律,释读古文字,借以揭示古代历史文化奥秘的学问,就称为古文字学。从古文字到今天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应该上溯到文字的萌芽,我们一般以秦代统一文字作为下限,也就是说古文字学研究的是秦统一文字以前的文字,即先秦文字。不过,在最近一些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好多秦代到汉初的文字材料,发现其文字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先秦文字的一些特点,适合用古文字学的方法去整理研究。这样看来,也许我们可以把古文字学的范围放宽,把汉武帝以前的文字包括在内。今天的古文字学和以往的金石学是不相同的。我们主张继承金石学的优良成果,但也必须看到当代水平的古文字学已近是具备有新的面貌的现代学科。现在的古文字学与考古学、古代史、语言学、文献学都有密切联系,是一门成熟的,有自己的范围和方法的独立学科。说古文字学是成熟的学科,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古文字学本身业已具有几个可以独立的分支。大体说来,古文字学有以下四个分支,每一分支都可称为专门之学。不难看出这四个分支是各以古文字发展的一定阶段为基础的。夏代以及更早时期的文字,目前仍然是有待探讨的课题,可称之为中国文字起源问题。由于可资探究的材料较少,这方面的研究尚未成为一种分支学科,有待于未来的考古发现。商代的文字材料较多,有青铜器、陶器和一些玉石器上的文字,但最主要的是占卜用的甲骨上面的卜辞,即所谓甲骨文。甲骨文基本上都是河南阳殷墟出土的,时代属于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代后期。甲骨文的研究构成古文字学的分支之一,通称为甲骨学。青铜器的研究,是古文字学的另一分支。商代的青铜器已有铭文,不过商代的铭文一般较简短,到西周才发现为可与《尚书》比美的鸿篇巨制。而且,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古文字材料主要都是青铜器的铭文,此外只有数量很少的甲骨文、陶文和石刻,所以研究这一时期文字,基本上要依靠青铜器的研究。战国时代的情况便有所不同。这个时期的古文字材料,除青铜器铭文外,陶文、玺印、泉币等都相当丰富。不仅材料种类繁多,文字的分歧变化也比较复杂,需要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来专门考察。由于这样的原因,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出现了古文字学的又一分支,即战国文字研究。古文字学的第四个分支是简牍、帛书的研究。简帛在近些年有大量发现,其时代早的属于战国时期,多数则属于秦汉至晋代。简帛尤其独特的性质,在国内外都已作为专门的学问来研究。当然,根据我们队古文字学涉及年代下限的规定,汉武帝以下的简牍已超出古文字学的范围了。文字包括形、音、义三方面。古文字学的研究总是从辨明文字的形体着手的,因此有些学者主张古文字学应以字形的研究为主,甚至只限于字形的研究。其实,文字的形、音、义三者是

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法政学院 12历史1班郑美鸿 2012084144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国文化经历了盛衰浮沉,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东方璀璨的明珠。在此进程中,基督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其实并不是非常的巨大。因为,基督教是在唐太宗贞观九年才开始传入中国,而且一开始并未受到重视,在唐朝会昌五年的时候就被禁止传播了。后来在元朝时也曾传播过,但是伴随着元朝的灭亡,基督教再度被禁。直到明朝万历十年,传教士利玛窦的努力,使天主教在中国得以立足了。在古代中国,基督教基本上是以异教的身份存在着,在封建社会这样一个思想被禁锢的时代下,百姓们的愚昧懵懂,使基督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举步维艰。但是明朝开始,天主教在中国的立足,使得朝廷开始对基督教逐渐产生兴趣。自明末清初以来,为了叩开“远东帝国”的大门,那些肩负着罗马教徒向东方传播宗教使命的传教士,相继来华,传教士在宣传基督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与科技,这对中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早在康熙皇帝的时候,他就对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化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在养心殿,召传教士张诚、徐日升等人轮班为他讲解几何、测量、代数、天文、地理、乐理以及解剖学方面的知识。另外还有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中的西式建筑,这些虽然是西方科技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也是由于基督教传入中国后,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化,渗透到中国文化中。 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义及西方思想的传入,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对长期处于封建愚昧状态下的中国人民,起到了清醒的作用。基督教真正开始对中国文化造成冲击,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之后,基督教的传教方针改变了,开始利用清政府的赔款兴办医院、学校和其它文化慈善机构,虽然是以此来推动传教活动,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学校的兴建,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文化水平,使中国人民从思想禁锢的牢笼里慢慢解脱出来,虽然处在封建社会的晚期,但是相较于之前,中国的文化或者思想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督教的传播。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使本来落后腐朽的中国文化出现了一缕新的曙光。 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当代中国十分重视人文科学,和谐中国是大家一直以来追求的梦想。现代中国,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信仰佛教或者是其他教派,而是信仰自由。许多中国人选择了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强调心灵的宁静与纯洁。它为中国文化带来了别样的风采。它所强调的以人类为本之类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和谐社会思想,教育优先方针,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强调对生命的重视,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人类与生物界所有生命体的和谐,从而出现了和谐文化,使中国的文化更加趋于和谐、稳定。 的确,基督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从古至今,就曾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并且将会继续影响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秉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方针,将会与基督教文化继续相互影响,走的更远更好。

古代汉语第一册术语通论整理

术语整理 术语01 古代汉语:清代前期以前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文言:与白话相对,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古白话: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 文字学:文字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性质、造字法、起源、发展、形体与音义的关系、正字法、文字的创制与改革、个别文字的演变等。文字学知识有助于改进和改革文字,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对古文字的了解有助于历史科学的研究。我国的汉字历史悠久,结构复杂,因此作为研究一切历史文化的先行学科的文字学在中国特别发达。在我国,广义的文字学,全面研究字的音、形、义,在古代被称为:小学。即除文字外,还包括音韵、训诂的研究。古文字学研究古代的文字,是语言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的边缘学科。 语言学(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 传统的语言学称为语文学,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人类的发音方法、语音感知的生理过程等的是语音学。研究词汇项目、词汇意义、词语演变的是词汇学;按传统语法,形态学和造句学合起来就是语法学。研究词项与概念及指称对象的关系,揣摩各种词义的异同、正反、上下、交叉等关系,剖析整个句子或其中某些成分的意义,这是语义学。研究文字的形状、体系、起源、演变和发展的学科是文字学。 小学(文字、音韵、训诂) 小学,又称中国传统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 顾名思义,通俗的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叫“诂”。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 汉语史(汉语史的分期) 汉语的历史叫做汉语史,包括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三大块,汉语史是研究汉语现象及其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现象及其历史演变规律。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要义,时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然看重生命,却绝不苟且偷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舍生

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精神认为,当个体的生存与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个体应舍弃生命来服从道德原则。这种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死亡观,是宏大刚强的气概,是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而这种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

在中国的很多古诗中就蕴含了许多做人的准则和思想道德,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说过“国家兴亡之学,名族盛衰之学”。《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需要具有刚毅自强的品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华民族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普及工作,而且可以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后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把前一时代的优秀思想精华继承下来,而且有新的补充,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爱国主义的传承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经过世世代代的沉积、凝集、升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总是围绕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中心。

中国语言文字试题及答案

1、七大方言区,代表性方言是什么?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官话、赣语、吴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 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以南昌话为代表,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客家话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 2、举例说明现代汉语中的语流音变现象。 人们在说话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把音节组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因发音器官的制约和发音方便的需要,音位与音位接续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类型。语流中两个相邻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语音的这种语流中变化就叫同化。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词尾s本应读作[s],但在dogs中因为受到了前面浊音g 的读音的影响,变成浊音[z]。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自己原来的发音不同了,这就是异化。如普通话中两个上声字连在一起,前面一个就不能再读上声,而必须读成近似于阳平(即调值由214变为24),“冷水”、“选举”等就是这种情况。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得比原来更弱更轻了,这种现象叫做弱化。如普通话中的轻声,很多就是典型的声调弱化,如“看一看”中的“一”、“我的书”中的“的”等就是。语流中有些音在连读时因缩并等原因而不再发音或消失了,这就是脱落,也称减音。如普通话中,“我们”会读作[uom],“豆腐”读作[touf],“小孩儿”读作[tiauxar]等都是脱落。 3、说明现代汉语中合成词的基本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也有称作词素)组成的词叫合成词。现代汉语词汇中,合成词占了绝大多数。合成词中,多数由两个语素构成,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是少数。汉语合成词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1)复合式:联合型(并列型):1、两词根意义并列,可互相说明,准确表达含义。例如:途径价值关闭治理富强2、两词根结合后产生了新的意义。例如:方圆聪明眉目骨肉始终3、两词根意结合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项在起主要作用。例如:国家人物忘记没有质量。偏正型:前一词根对后一根起修饰限制作用。如:高山小说汉字公牛红色倾销飞奔。补充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表示动作的结果。例如:说服打倒延长改进合成推广2、前一词根表示事物,后一词根表示事物的单位。例如:船只人员羊群花朵房间牛只。动宾型(支配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例如:司法管家扫地投资动员拔河挂钩。主谓型(陈述型):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例如:嘴馋民主肉麻眼熟自动心慌海啸。(2)附加式:前加式(前缀加词根):老- 老乡老师老鼠老爸,第- 第一第十第五,阿- 阿公阿婕阿毛,后加

论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论西方节日在西方的庆祝方式和在中国庆祝方式的对比 摘要:世界文化发展博大精深,节日是文化的最好体现,不同节日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西方节日同样体现了其优秀的文化渊源。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加强,西方节日在东方国家的发展,如圣诞节、情人节早已被中国人接受,在理解方式和庆祝方式上也发生了变化。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本土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极好机遇的同时,也涉及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话题。西方文化对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从而引发的文化危机,是不可忽视的。如何保住并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本国民族自信心,尤其是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关键词:西方节日,庆祝方式,传统习俗,民族自信心 目录:(一)西方节日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庆祝方式 1.以圣诞节、情人节为例,描述节日来由和传统庆祝方式 2.节日如何为中国人接受和庆祝方式的变化 (二)两种文化的结合,前人如何看待西方节日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 1.西方文化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可忽视. 2. 提倡中西文化交流,不应死守传统 (三)本人观点 1.论述西方节日在中国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流失以及中国民族文化自信心的丧失的严重性 2.论述外来节日在移民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的影响 3.发扬传统节日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 正文:<“节”最初在汉字中是指植物叶与枝交接的部位,就如中所言:“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动物的骨骼衔接出也叫节——骨节。以此引申出的一年之中的节日则意味着具有关键而特定的意义。日历上如果没有了节日,我们的生活突然变得没有了期待,我们的日子会过得单调沉闷>(1)(耿卫忠 2006:1)。节日的庆祝方式体现了一种文化的浓缩,透过各个地域的节日文化及习俗,了解各地的民族历史及其文化渊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并感受着不同节日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西方节日文化凭着悠久的历史,作为西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体现西方国家、民族历史及其文化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透过西方的节日文化及习俗,可以充分认知西方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从而加强我们与西方各国各民族的沟通与了解,促进改革开发的成果和国际间的交流。 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结合与渗透,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被中国人所认知。80年代还离我们很远的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西方传统节日,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在潜移默化中已悄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以其欢快的气氛和特殊的纪念意义吸引着广大年轻一族。 <情人节是用来纪念古罗马修士瓦伦丁(Valentine)。传说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为了保证人们忠于战争,他下令禁止人们于此时结婚,甚至连已订了婚人也马上要解除婚约。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满怀悲愤地走向战场。瓦伦丁对克劳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为它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消息终于传到了克劳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将瓦伦丁投入地牢,瓦伦丁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那天刚好是2月14日。>(具体可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308645928.html,/question/20262182.html)。如今在情人节这天,中西方庆祝节日的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通常在这一天,亲朋好友,父母子女、老师同学都会以玫瑰花,

考古学通论复习重点

考古学通论复习重点 Chapter 1 概述 一、考古学 1、学科归属: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献历史学一起支撑起了历史科学 2、定义及研究对象: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只研究古代人类文化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两部分。注意近现代文化遗存不属于考古学研究范围 3、考古学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 证经补史 二、考古学文化 1、定义: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遗迹单一的文化因素均不能称为考古学文化 2、类型划分: 同一个“考古学文化”因分布地域不同,在其文化面貌上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需要“文化类型”来区分,亦即属于同一文化的不同“类型” (1)发现初期,人们对于同一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的先后顺序还不了解,常用不同的文化类型来区分。如仰韶文化中的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2)某一文化遗存在其发现初期很难确定是否属于一种独立的文化,有时也被命名为某一“文化类型”,一旦这类文化遗存被较多地发现,并被考古学界所公认,原来称作“类型”的文化遗存就改称为“某种文化”。 3、命名原则: (1)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庄名)——最常用 (2)遗址的名称,如山顶洞文化 (3)某一遗址的某一期典型文化遗存,如庙底沟二期文化

(4)具有特征性的遗物,如彩陶文化——易混淆、不再采用 (5)族名,如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 4、形成: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生产活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 三、考古学的分支 三大分支: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 两大理论支柱: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相对年代确定,局限在于无法确定绝对年代 1、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 从研究的年代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大分支。前者研究的年代范围是文字未出现前的历史阶段,主要研究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后者研究有了文字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主要研究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2、田野考古学 20世纪初,欧美科学家开始注重田野调查和发掘以及发掘技术,田野考古开始成为独立学科。有自身独特的完整的方法,需要特殊器材和设备和自然科学手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考古地层学 (1)基本原理 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地层上,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存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后来的人再在这一文化层上面生活,又会在原来的“文化层”上堆积起另一“文化层”。如果有一时期没有人类居住,就会堆积一层天然堆积物,如水流冲击的淤土、风吹来的沙层及草木朽烂的腐殖土。这种天然堆积层考古学上称为“间歇层”。 如果没有经过扰乱,上层的年代必然晚于下层的年代,这样文化层的堆积便构成了这一遗址的编年历史;分辨层次时注意“扰乱层”和“断层”;在文化层的揭露过程中,要经常控制一个正确为清晰的断面,看清各层之间的界限和因扰乱而

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继承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继承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4年11月20日-12月4日 调查人:成媛大二英语一班 前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几千年的文明结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的这次调查是有必要性和其针对性的。 这次调查的目的是初步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与继承的现状“,一共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网上问卷调查(仅以长安大学的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问卷的主要调查了大学生对为什么要继承和了解传统文化的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核以及其对大学生的借鉴作用。学校平时会从哪些方面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以及自己对身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参与?另外具体还有团委组织的团日活动的主题有没有

关于发扬传统文化的,当地政府举办的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还有人们对传统文化淡漠的原因… 调查报告: ①研究思路与方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 我们先通过软件问卷星制作了我们组的调查问卷表,分为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电子版通过网络,qq,人人网以及贴吧向长安大学的学生广泛传发,向同学们解释说明目的,大部分同学表示理解并给予了支持。纸质版打印出来以后由组员分三天在食堂门口发放调查问卷表,填写完毕后统一录入电脑。所以我们资料收集是多渠道的,调查对象的选择也是随机的。调查大体上做到了定性,定量和质量控制。 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与继承的现状,难点是样本的选取可能有局限性,但是我们尽量让更广泛的同学参与问卷的填写。 ③描述: 1.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样本全为当代大学生,符合目的,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 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 积极参与。 2.历史对比:从以前的大学生同现在的对比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开阔,头脑比较灵活。从小接触的人,事都比以 往的大学生多。最主要的是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并在今后很多年里引导整个中国的文化走向。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复习过程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 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就这个意义上讲,令国人自豪的四大文明都是汉字这个大发明的衍生物。汉字是时代的见证,它跨越时空记录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了宝贵的中华文明。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五干年来的历史和真实,知道了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灿烂辉煌的文明。汉字不只是一个载体,也不仅是一种工具,在笔画的组合中,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思想的演变,汉字当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的精髓。汉字是铸就中华文化大厦的基石,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一、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同时,汉字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文化”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是文化的一部分。古老的汉字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世界上其他几种古文字早已消失,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至今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汉字是记录

庄祖鲲:《契合与转化: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

THEO 5926基督教與中國文化Name:朱肇羽 閱讀報告:莊祖鯤:《契合與轉化: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關係》 莊祖鯤博士在《契合與轉化: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關係》一書中,試圖以辨證方式找出基督教(文化) 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點,從而尋索基督教對中國文化貢獻,並指出中國文化需要作出改變和更新。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三章嘗試以歷史的角度,闡述基督教與佛教對於中西文化的影響;第四章作者嘗試以「宣教學」Missiology作為理論,來探討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會通的進路;第五、第六章則承此進路,探討當代中國文化所面對的危機,藉著透過基督教文化作為會通的交會點,並作為未來中國文化的轉化點。1本文試從以四方面作出解釋和評論: (1)莊祖鯤「改變和更新」的研究進路: 1.1.研究動機 踏入廿一世紀,由於現代化(modernization)的推展下,全球文化產生類似的問題和面臨同樣的挑戰。中國近年經濟起飛,已成功融入國際社會的一員,政府和民間都以「大國崛起」號稱自鳴得意之時,所面對的文化危機也似乎在所難免。因此,作者提出以下兩點: 1莊祖鯤。《契合與轉化: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關係》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07 p6。

1.大國崛起背後,是一個怎樣的精神文明支撐著? 2.如果我們期望將來中國也能崛起,我們是否應該致力中國文化更新與再 造?2 作者認為「文化更新」並不是一個新議題,他引述了大陸學者湯一介「中國(的)文化更新,已成為全球多元文化系中,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的一段話3,包括上世紀八十年代,西方國家所關注由儒學主導的東亞經濟的發展。但過往的討論大多皆以哲學為進路,較少從宗教的幅度來思考。他傾向Christopher Dawson的論點,認為「宗教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該社會中的文化形式」4。 因此,他提出以宗教與文化會通的角度,來研究當代中國文化的更新問題。 (2)從方法論上談: 作者利用前三章作檢視了佛教、基督教分別在中國及歐洲文化的過程及結果,從而說明宗教對文化的影響。由第四章開始,他才正式闡述個人的觀點,他認為以「宣教學」(Missiology) 是最好作為探討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會通的研究工具,因為其涵蓋性相當廣泛,當中包括神學、歷史、人類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是具有一種綜合科學的特性。5他借用了神學家尼爾(Richard Niebuhr)和 2同上, p7 3同上,p2。 4同上,p4。 5同上p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