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评析

——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评析
——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评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

——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评析

2004年高考作文因为有许多省市单独命题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观。虽然越是分散命题,大家越是注重一种既定和统一的标准和模式,而且这些省市大多第一次高考自主命题,总是希望给人们一个“沉稳”的感觉,但是仔细玩赏品味,依然能够看出一种“灵动”——个性与创意。揣摩诸多考题,我们醒悟:这些高考作文题的命题不是没有特点和规律的,了解和研究这些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必将有助于我们把握高考作文复习的方向,提高高考作文复习的效率。下面我们来对十五份卷(包括四份全国卷和十一份省市卷)中的作文题进行评析。

全国卷Ⅰ:全国卷Ⅰ用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等地。作文话题与2003年全国卷作文话题“感情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非常相似,也是从理性感悟的角度立意。话题的语言材料是学生熟悉的三句名言和一句谚语,话题为“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表述平实,容易把握,这对学生全面、准确地审读和理解题意很有帮助。但同时也正是审题比较容易,学生要写出不同一般的文章也就比较困难,这就更加有利于从“发展等级”上实现人才的筛选。这个话题可以引发多种观点:1.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调整和提高自我;2.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容易闭目塞听,凡事主观臆断;3.盲目听取别人的错误意见定会误人误己;4.对别人的意见不必太在意,关键是要有自己的主见……可以综合这些观点谋篇布局,也可以选择最佳角度立意。人们常说:写作是有形的思维,思维是无形的写作。构思时一定要兼顾“他人的意见”与“自己的看法”两方面进行立意,论证时不能片面、绝对,更不能肯定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要有辩证思考和全面说理。如果文章中有古今中外事例的正反论述,可能更好。

全国卷Ⅲ:全国卷Ⅲ用于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命题程式类似于2003年全国卷,选择中国古代寓言作为作文话题材料。由于寓言类的题材本身就具有通俗的哲理性,因而从中提取主题,引发思考,就比较自然。与2003年的“智子疑邻”有所不同的是2004年这个寓言比较直接地点明了题意,更加容易使人感悟其中的道理。和全国卷Ⅰ作文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很相似,全国卷Ⅲ作文话题是“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话题中的“与”字清晰地告诉了我们:二者不是完全对立的,如何“既看到了自己又不至于忽略了别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实际上,看到自己的智者绝对不会看不到别人,能够看到别人的人才能真正看到自己。而且,通常人们所说的“把自己当作自己,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这些话,是很有哲理意味的,也值得我们在为人处世时深思参照。人生活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人离不开社会,离不开集体。人活着,既要想到、看到自己,更要想到、看到他人,既要为自己,更要为他人。当然,如果仅仅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又偏题了。

全国卷Ⅱ:全国卷Ⅱ用于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命题虽然采用了时尚的网络表达方式,对于熟悉网络的中学生来讲,可算是营造了一个考场上的作文情境,但话题材料似乎并不时尚,对话语言也很平常。“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这个话题,给考生传递了一个虽然很有现实意义却很难写出新意的“信息”。在立意角度上看,话题是一元的,不新鲜,无非是“要正确看待挫折带来的‘痛苦’”;文题是传统类型的,虽然和传统的“面对挫折”、“战胜脆弱”这些文题有所不同。这个话题虽然也是关系型的,但是话题涉及到的两个概念并不并列,也不表示必然的联系,我们要关注的是客观情况与主观情感的问题,简单地说,这篇作文应是表述对某些人“遭遇挫折”后“放大痛苦”这种现象的反思。然而我们不能简单说“遭遇挫折”之后不要“放大痛苦”,这里有两个思考维度:一:“挫折”是什么程度的挫折,“遭遇挫折”后“放大痛苦”应该不应该?二:“放大痛苦”有三个层次的区别——1.把痛苦放大,例如张国荣跳楼自杀;2.保持一种痛苦,例如勾践卧薪尝胆;3.把痛苦缩小或化解掉。这道作文题最大可取之处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健康(现在这些独生子女一般都心理脆弱),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我们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因为话题比较切实,学生可用材料倒是比较丰富,构思也有一定的发挥的余地。

全国卷Ⅳ:全国卷Ⅳ用于广西、内蒙古、陕西、海南、西藏等地。全国卷Ⅳ和全国卷Ⅱ一样,也采用了时尚的网络表达方式。这则话题所引的语言材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因而不算陌生,但选用了新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可以算是对现代人观念的一种挑战,命题本意显然的不在于就事论事。所以,考生既可以旧

事新议,也可以广而论之,可写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此外,命题材料还和教材有联系,“阿Q!”这句话的潜台词似乎是:“真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学生对此十分熟悉,这对把握题意是十分有利的。这则材料的寓意有些类似1990年高考作文“玫瑰园里的花和刺”,但立意范围更加宽泛,立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 “快乐幸福”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一种感受,一种心态,它和人的思维观念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多往好处想,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就会获得更多的幸福。——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知足常乐”。2.“思维方式”对“快乐幸福”的感觉影响较小,“幸福”不纯是“想”出来的,主要来自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改善;要从自立自强过程中获取幸福感,而不能像阿Q一样一味自我麻醉。——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不知足常乐”。3.幸福感既来自实际利益,也来自思维调节,二者不可偏废。——这种观念比较辩证。而上述三种理念又可以迸发出一些思想的火花,足以成文。

北京卷:北京卷作文题目虽然是命题形式,实际上和话题作文很相似,有人称之为题引式话题作文。“包容”这一话题兼具人文性、时代性和思辨性,不仅显示了故都杂言相处、异俗同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同时又体现了大国都市与世界接轨的精神气质和胸襟气度,传递一种友好的信息,并指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文题的教化作用,强调品德修养——例如要求同存异、有容乃大;例如要多看别人的优点、长处,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例如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学会化干戈为玉帛;例如要“念人之功、忍人之过、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文题质朴、亲切,简洁中蕴涵着深刻含义——“包”是一种人文精神,“容”是一种人生境界,“包容”是从以人为本的根基上升华的对别人、对异已、对他者、对异质的尊重与容纳。从命题的含义来看,有两种呈现明显梯度的要义:第一要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水平一般的考生就能够理解,而第二要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则只有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才能把握。这样,既保证了所有学生有话可说,又保证了认识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在审题立意上取得一定的优势。考生如果不是“只从其中一方面写”,则肯定又上了一个档次。从操作上讲,考生可以联系房龙先生的《宽容·序言》,联系蔡元培先生为北京大学奠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方针,抒写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可以写怎样“包容”、为什么“包容”,也可以写“包容”了怎么样或者写不“包容”了又怎么样等等。命题不足之处是:由于话题过于宽泛,考生难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并且不利于严防套作和宿构。实际上,话题的大气注定了作文的大手笔,要尽量放飞思维,体现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在选材方面,诸如老师包容学生、家长包容儿女则是平庸之作。有不少的考生因为审题不到位,出现了偏差,例如写成了“忍耐”、“虚心”、“礼貌”、“谦让”、“信任”、“改错”等等。而这次北京命题最大的遗憾是文题“包容”所倡导的精神与要求中“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之说形成了巨大的反讽。

上海卷:承接前两年的“面对大海”和“杂”,上海再一次以“忙”这个题目呈现出大都市的喧哗和丰富。在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现实生活中,不仅仅上海人“忙”,天南地北的很多人也很忙,但到底忙什么呢?上海高考作文命题,从“遥望星空”到“面对大海”到“问苍茫大地”,在保持开放、大气的同时,变得越来越务实了。这是一个比较实在的文题:其一,话题贴近学生读书生活中的各种体验,贴近学生心灵。其二,考生写作时切入的角度和可用的材料都比较丰富。其三,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文题看似平易通俗,实则需见功力——因为“平”,笔下就难起波澜;因为“俗”,笔下就难出新意。话题的平易通俗必然会导致不少考生在立意上肤浅简陋,考生只有透视繁忙世界人事物语中的人类心理和时代精神,才能立意深刻,脱颖而出。事实证明考生作文之“意”不是作为技能训练出来的,而是出于与之相对应的思想、境界、见识、情怀。其四,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这种考题无疑会引导将来的写作教学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丰富人生的方向发展。从具体化构思方面讲,人们如此之“忙”,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有没有值得认真反思、冷静审视的必要?我们的“忙”到底有没有价值和意义,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有没有负面的价值和反面的意义?为什么平平常常的一曲《常回家看看》竟然会让那么多人热泪盈眶?“忙”可能是某些成功人士的重要标志,但是“碌碌无为”已经蚕食了我们的时间和心灵。我们可以赞扬某种“忙”,或者嘲讽某种“忙”,或者同情某种“忙”,也可以提倡积极参与某种“忙”。可以对“忙”持辩证的态度,也可以把“忙”和“闲”联系起来思考,生活完全为“忙”所牵制固然不好,但是完全放松休闲,整天无所事事也绝非正道。

天津卷:天津今年首次独立进行高考命题,在作文题目的设计上仍然延续了近几年话题作文的基本思路,采用“材料——分析——要求”三段式。木匠从实用出发,放弃树根;艺术家从审美出发,以树根为“至宝”。我们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思考社会、集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是真正的人才?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的高中生理应明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人类对人才的定义是多元化的。在多元价值的现代社会,判断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审视的角度和判断的标准,只有相对的“材与非材”,没有绝对的“材与非材”。我们可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体现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人尽

其材,物尽其用”等方面的思考。也可以阐述:对于拥才者而言,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对于用才者而言,应该能用不同的眼光评估每一个人,努力发掘他们不同的价值,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运用辩证法分析:1.多一条标准多一批人才。2. 一个人“有用”还是“没用”,没有固定的判断条件和标准,这和个人的主观性和社会需求性有关。3. “材”与“非材”并非绝对的,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4. “非材”可以雕琢而成为“材”,要注重培养,使之有用武之地;老师对待“差学”的粗暴做法,就是“木匠”对待“材料”的做法,校园中应该多一些“艺术家”,少一些“木匠”。

重庆卷:重庆“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和全国卷Ⅰ中的作文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Ⅳ中的作文话题“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在探究“关系”方面非常相似。由于话题中两个概念构成的关系并不完全矛盾,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兼容的主题和比较温和的审视态度,如果要偏重一方,就要为自己的观点设计一个特定而又可靠的前提,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写作时一般情况下必须兼顾两个方面,要明白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辩证地、全面地、具体地看待生活处理事情。每个人都在别人的期待中生活,如何对待别人的期待?别人对“自己”可能有不切合实际的期望(过高或过低),“自己”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实际上“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可以简化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认可关系。从哲学上讲,“自我”与“他人”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范畴,人类一直在寻找它们之间的平衡点。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丧失了自我;也有很多人因为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期望盲目操作而害己害人;当然也有很多人因为能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最终成为强者。处理这个问题的原则应该是:自我认识是前提,他人期望是参考。对于正处于人生转折点的高中生而言,这一话题的确很有思考的价值,有很强的导向意义。考生面对这一话题应该有话可说,有情可诉,有理可讲。重庆这个文题还使我们想起了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不过这个话题已经从道德层面的观照转变为自我意识的提醒,显然突破了传统完美主义的思想基础,引导人们正视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在“理性”的光芒中,探求健康个性的培养和张扬。这是一种难得的人文关怀,激活了生命的沉淀,因而显得更加温馨。从个人意识向他人意识的拓展,是人类逐渐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强调个人意识与他人意识的并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广东卷:命题者选取了由寓言《郁离子·冯妇》改编的一则材料,要求考生写一篇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的作文。“语言与沟通”这个作文话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从大的角度讲,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变得十分重要。从小的角度讲,广东省是全国著名的方言区,是方言最顽固的地方,甚至还有许多小地方的方言,很多人不会讲普通话,连广东人自己交流起来也觉得比较困难。深层次地说来,语言学是当今人文学科的前沿阵地之一,语言学曾引发了现代哲学和现代文化的方向性变革。这个话题无疑是在引导考生对现代科技发展和人类情感隔膜的现状进行深刻思考——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便利了人们的交流,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在情感上更加隔膜。如何加强人们的语言交流进行成功的心灵的沟通?在构思的时候必须想到:语言不仅仅是指口头语、书面语,还有人类肢体语言;语言是沟通的重要媒介,但又不是唯一的;语言对于沟通多么重要,有时没有共同语言,又“话不投机半句多”……问题多么复杂!特别要注意领会命题者的隐性导向——“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考生不能另起锅灶,不可谈非人类的语言,也不好根据材料中的“虎”、“火”之误解,只说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更不能产生惯性的错误——谈什么“言为心声”、“理解万岁”等等。当然,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个话题空间可能比较局促狭窄,虽然大部分考生在语言交流中都有或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但毕竟不深不透,因而文章富有文采和真情实感就更加重要了。

浙江卷:文题材料来自于2003年浙江省首届公众人文素养及需求的调查报告(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课题组承担),命题者通过简洁而有说服力的调查材料以及明白晓畅的提示语,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人文素养与发展”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社会矛盾,让学生理解生活富裕了,还要有建设精神家园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对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进行思考并出谋划策,这非常符合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核心内容。“人文素养与发展”是一个非常前沿且深具时代意蕴的话题,特别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个话题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从当前世界发展的态势来看,人类文明已呈现出经济建设与科学文化的交融趋势,社会进程中偏废任何一方均会导致毁灭性的灾难。人类要想进步,必须学会用“两条腿”走路。这道作文题在语文气质、人文气息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但其可操作性与创新意识均显不足。因为文题缺乏适当的解析,材料没有给学生提供确定的信息,话题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大清楚,学生对“人文素养”这一术语,“耳熟”却不“能详”。有人认为,这个话题“口”开得比较大,进去容易出来难,学生容易写泛泛而论的议论文,但不深刻透彻。实际上,由于观点、内容、文体方面有相当的限制,这个话题比较适合于写思辨性散文。话题中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条件式的关

系,写作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切实的角度、充实的材料和巧妙的构思。考生一方面要注意:大气的话题要有大气之作——为思想而文,为精神而文,乃是大气之作;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要善于“化大为小”——哲理生活化、内容具体化,切入点小而准。

江苏卷:命题者从自然的两极“山”与“水”切入,用优美典雅的语言勾勒出“山”和“水”的特点以及“山”、“水”给人的启迪,充溢着诗情画意,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让考生在审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话题内涵深刻丰富,具有较强的人文气息与哲学气质。文题可作以下三个层次的悟读:其一,自然意义上的山和水,确定山与水不同的内涵,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的熏染、影响;其二,运用象征或比喻,拓展“山”与“水”的外延,由自然山水而推及人事、性情、道德、文化意义上的山水,谈人格特征、谈人生感悟、谈文化思想;其三,撇开山水,提炼出哲学意义上的“稳中有变、动中有静”这样的话题,探究“沉稳”与“灵动”的价值区别,也可以藉此展现考生思维的深刻性、辩证性。这三个层面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只要选择好一个切入点,依照一条确定的线索组织材料,突出中心与重点,一定可以使你的思想篝火明亮起来。当然,江苏这个文题对文化积累不够或悟性不足的考生而言,无疑是一道难题。有人认为必须写出材料中蕴涵的“变与不变”互为转换理念,强调材料中的“然而”是切题的标尺云云,还是把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混为一谈了。由概括材料寓意来确定自己作文的主旨,这自然是安全迅捷入题的一种技巧,但思考要见深度,要有新意,也并不容易。如同北京卷文题一样,考生如果能够“兼写两个方面”,例如扣住“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表述“变与不变”的哲理性或丰富多彩的人性,例如赞美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例如由水智山仁写到人的且智且仁或由水灵山稳写到人的且灵且稳,例如写水的灵动教人“柔”、山的沉稳教人“刚”,文章肯定又上了一个档次。不过“只写一个方面”也能写出佳作,例如立意来自材料,写一篇有关“仁者乐山”或“智者乐水”的散文,例如立意来自话题,写一位有“山的沉稳”的父亲,仍然能够立意深刻、意境深远、感人肺腑。就整体而言,江苏作文题目是一个有层次、有品位、充满活力、蕴含生机的题目,但也有不足之处:1、说是话题作文,实际上又不符合话题作文的命题规律,提供的材料有意无意地成了制约写作的重要因素,写作难度比较高,作为竞赛题似乎还可以。

2、“给材料”与“给话题”之间缺乏必要的过度性的语段。话题的重心是“灵动和沉稳”,而材料的重心是“变与不变”,使考生难以协调和适应,似乎有“话”无“题”了。因而有不少考生反映考试时找不到真切的感觉,也不大明白立意的倾向,只好在镣铐的束缚下尽量跳出美丽的舞蹈了。

湖南卷:湖南卷的作文话题是“家庭教育”。命题者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情况基本肯定,但又指出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是我们应试构思的大概框架。命题风格朴实、内涵丰厚,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现实性;尤其是审题上不为难学生,有利于表达真情实感。在这里,“家庭”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没有比喻或象征的含义。确实,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家庭、社会也很重要,这是一个长期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又是一个改革开放以来漏洞百出问题多多的社会热点。学生是家庭的重要成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高中生,对家庭教育都有真切(或幸福或痛苦)的体验,因而可用材料丰赡充裕,切入角度可大可小,构思可虚可实,关键只在于选定一个中心深入述说。阅卷之后发现,完全偏离话题的文章极为少见,考生的失误比之于往年大为减少。当然,明显虚构、宿构和“移花接木”之作在所难免。写这篇文章,考生应该注意的是,材料中有肯定也有否定,这就要求有辩证思考,一分为二分析问题。考生最好是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来感悟这个问题,就会有特殊的感受。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命题人似乎有这样的意图:在一个家庭中,家长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家庭教育孩子也有发言权。然而,考生的作文却不能成人化。

湖北卷:材料中的故事似乎是一个寓言,“买镜”可以说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虽然是“寓意型”话题作文,但是寓意比较浅近,审题几乎没有什么难度。题意的核心关系到人的思想觉悟和认知方法的问题,问题的本质是我们怎样对待自身的缺陷,要勇于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命题的意图似乎在于引导理性启蒙和人格塑造,话题可以论及个人、论及国家、论及民族甚至论及全人类,因而从写作技巧上讲,“买镜”可以换成“自我认识与他人评价”之类的话题,这样考生在审题时就不会“遭遇”人为的无谓的障碍。“买镜”有两种情况:买明镜与买昏镜。它体现的是做人的学问、做人的艺术,可以看出做人的境界。在现实生活中,要买模糊镜子的人看来是不多的。但是,自命不凡、自我感觉太好,因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希望“模糊”的人,却真的还不少呢!顺着这个角度写下去,似乎可以把握命题者的意图。这道文题的不足之处也是比较明显的:1.材料老套、沉闷,立意受限制,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很难有自由发挥的空间;2.材料表述比较繁杂,不少考生反而无所适从,有的考生干脆以“镜子”为话题了;3.跟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中的某些语段极为相似,似乎和思想政治、伦理道德说教若即若离;4.命题有模仿2002年台湾国文考试题目《对镜》之嫌疑,而且“买镜”又不如“对镜”灵

活且空间大。

福建卷:这是一道别出心裁、富有创意的作文题。彻底取消了审题,可以说是“零审题话题作文”;在文体上,选择的自由度极大:人物评论、文学评论、杂文短剧、故事新编等等,尽可展其所长。文题的创意主要体现在话题性质与其他省份不同,把作文与读书紧紧结合起来,试图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阅读,开展心灵的对话,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很符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宗旨。题目中有十个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话题人物(形象)”,其筛选很有讲究,不仅兼顾其性别、身份、种族和术业所属领域,而且做到东西方文化、科学与人文、课内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相结合,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给足了学生写作自由空间。我们认为,写作的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诠释,作文中的话题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哲理或事理,高中生大可凭借上述人物诠释自己对世界本体人生百态的理解,做到大气、大胆的“六经注我”,而不是匠气、怯懦的“我注六经”。理想的文章格局似乎是:由对象触发思想,由思想集合材料,由材料塑造形象,由形象表达主题。福建这种取材广、限制少、主动性强、灵活性高的作文命题方式令人称道,命题立意上的创新更加让人兴奋,孔子、苏轼、鲁迅、曹操、宋江、薛宝钗等等,只要你平时多读书,有自己的见解,不把自己的视野完全束缚在课内,那么,一定能写出很有个人见解的好文章。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给语文教学以正确的导向。特别是曾国藩,功过是非历史并无定论,这就更加能够撞击出学生思想的火花。文题美中不足在于:1.所提供的写作对象涵盖面不够,命题过于讲求面向教材,却背离了学生阅读的现状。2.缺少必要的提示,例如有的考生不敢确定“桑提亚哥”是否就是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甚至面对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娅,许多学生也一脸茫然。福建是个以山区为主的沿海地区,人口素质层次不一,这种试题好象不切合福建实际情况。3.评判标准难以把握——一方面,学生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另一方面,阅卷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史知识,能否看出其中“余秋雨式的错误”,令人忧虑。

辽宁卷:“平凡与自豪”是一道极为平民化、极具亲和力的作文题,又是一道富有后现代色彩的作文题,这可不是一般的“话说‘平凡’”,——关注平凡个体胜过眷顾英雄人物;尊重独立自由神圣平凡的个体,胜过看待专制奴役束缚大众的所谓的精英人物;以“真”消除“伪”,以“凡”取代“圣”,以“个体叙事”反抗“宏伟叙事”。这道试题的出现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了新的命题范式,启发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和全国卷Ⅲ一样,作文命题涉及到了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问题。文题的导向是如何正确对待平凡,如何理解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在人们的认识中,伟大与平凡是两极,可平凡就是平庸吗?鄙弃平庸是应该的,但只赞颂伟大而不甘于平凡轻视平凡,却是错误的。平凡充实并非没有自豪的理由,并非没有魅力可言。从根本上说,平凡是一种选择,自豪是一种心态。考生在构思立意时如果能够因小见大、辩证思考,一定可以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在审题时千万不要把“平凡与自豪”和“平凡与伟大”、“平凡与崇高”混淆起来而误入歧途。不少专家认为,在“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之下,也容易出现抄袭或宿构现象,而且作文好写但是难以写好,但象辽宁这样命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包容”,这样“忙”下来,肯定会使语文教学逐步走上一个健康、有序、全面、客观的正确的轨道。

整体评价

通过上面各地高考作文题的分析,不难发现,尽管各具地方特色可谓千姿百态,但有几点是共通的。十五道文题就整体而言,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从形式上看,基本上仍然是话题作文,个别地方没有使用“话题”的提法,但本质还是相同的。北京卷大概属于题引式话题作文,而上海为了避免在材料和导语的处理上可能会画蛇添足,反而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则干脆不用材料和导语,真是简洁的“命题式话题作文”。大多数作文题目(全国ⅠⅡⅢⅣ卷、天津、重庆、广东、浙江、江苏、辽宁等卷)沿袭了2003年全国试卷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种关系型的话题形式。不过其中的关系已逐渐趋向简明、灵活,而且有的实际上不一定是必然的联系(例如全国卷Ⅱ);作文要求也有所降低,比如说北京卷和江苏卷,允许考生单写其中的一个方面。很明显,命题者试图在开发与限制之间寻找一种折中的平衡。这种形式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有效地防止宿构,又能够考查学生思维的辩证性、严谨性、整合性和创造性。

二、从内容上看,命题取向基本上具有开放性和人文性。一方面,为了拓展高考作文的“表述领域”,有意把考生的眼光引向外部世界,引向社会现实生活,引向人的生存环境,引向难以预测的未来。这方面代表性作文题是上海的“忙”、广东的“语言与沟通”、浙江的“人文素养与发展”等。另一方面,鉴于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又刻意地把考生的思考引向主观世界,让考生侧重感悟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呵护心灵建设,关心人格的塑造和发展,注重价值取向的评判和精神家园的建设,这方面代表性文题是全国Ⅱ卷的“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关于人的心理调控)、重庆卷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关于人的自我意识)、辽宁卷的“平凡与自豪”(关于价值观念)、天津卷的“材与非材”(关于人才评判)、湖北卷的“买镜”(关于个性健康和思想方法)等等,让人倍感亲切和温馨。

三、体现新课标的教书育人理念,关注中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前夕,命题者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要积极渗透新课标的理念,为新课标的实施奏响前奏曲。这一设想理应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把写作和阅读联系起来,把写作和生活联系起来,把写作和思考联系起来,并且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具有“审美与探究能力”。如果说福建卷作文题侧重考察学生阅读的广度的话,那么江苏卷作文题则是侧重考察学生阅读的深度;天津卷作文题间接地涉及到了审美意识,浙江卷作文题则直接地论述人文素养的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导向或指向是十分明确的:学生平时课外的阅读视野要与当代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科学家的生活关注面趋同;学生要注重生活哲理和辩证思考,努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境界。可以肯定,2004年高考作文命题,基本上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由所谓的“创新求奇”向“平实辩证”的自然过渡(虽然全国ⅠⅡⅢⅣ等卷沉稳有余而灵动不足),同时也基本上拆除了道德的篱笆,淡化了说教的色彩(虽然湖北卷和辽宁卷还有一些思想意识倾向性),真正回到了“大语文”的层面。

四、深刻反思并大胆改进话题作文题型结构模式,已成趋势。东拉西扯何时了,话题知多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连续若干年只考话题作文的做法有了不同的看法,对话题作文题型结构模式也有了不少的改进设想。虽然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基本上仍然是话题形式,而且竟然其中有十道是关系性题型!轰轰烈烈之后必然会冷静反思——“话题作文”真是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阶段了。高考作文命题在不断创新、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呈现出了多样化、多元化,预示着“传统话题作文时代”即将终结。根据各种信息演绎归纳推理,不久的将来,高考作文可能有以下三种基本题型:1.命题式话题作文。这类文题跟2003年北京题《转折》、2004年北京题《包容》、2003年上海题《杂》、2004年上海题《忙》相似,这不仅仅意味着某些传统理念的回归,而且更加有效地防止宿构和随意拉扯。2.对话式话题作文。对话是21世纪人类社会解决矛盾纷争、进行心灵交流的主要手段。在作文训练和考试中,“对话”或许是单极的,但却是一种自然表白。这类文题的基本模式可以是“以‘××××’为话题,与×××对话”,例如“以‘文学与人生’为话题,与鲁迅对话,写一篇文章”。当然,文题肯定留给学生足够的选择余地,也就是说,一个文题之中提供了好几个话题,如同2004年福建作文题,有十个“话题人物(形象)”提供给学生选择。这类文题实际上是“二合一”模式,既提供了话题,又同时提供了述说对象,其作用在于能够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包括社会阅历和叙事、抒情、议论等表达能力)。3.问题式话题作文。当代中学生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对某些问题是不能不深思熟虑的,或历史或现实,或社会或人生,或事业或生活等等,这也是“重在参与”的必然要求。因此,类似“以‘××××现象或问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样高考文题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

人道是:中流击水成败有分晓,华山论剑境界明高下。15道高考作文题,经过综合分析,似乎可以将其排出座次:上乘文题——福建卷、上海卷、江苏卷、广东卷;中等文题——辽宁卷、北京卷、浙江卷、重庆卷。下乘文题——湖北卷、天津卷、湖南卷、全国卷。

二〇〇四年十月

最新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_议论文5篇

最新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_议论文5篇 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1 时下,人们喜欢美容,买贵重的化妆品。一项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会化妆的女性平均收入往往高于不化妆的女性,而且显得更聪明。所以,化妆的女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女人一定会化妆,一定会更注重仪容仪表。爱化妆是爱美之心的表现,这种心里人皆有之,但只注重这外在的"浅碧深红",而忽略了内在的"芳香馥郁",岂不是有徒虚表之嫌? 李清照描写桂花诗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想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年代确实离我们远了一些,不施粉黛想清新脱俗的女子也不多见了。我总认为,每天化一点淡妆不仅会让自己的心情好,也美化了风景,何乐而不为呢?但仅仅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施粉浓眉,翘首弄姿,妖艳惑众,而内里却"空空如也",岂不是俗不可耐?因此,表里如一,内外兼修,才能芳香馥郁,这应是我们追求的""。 艰苦朴素是一种美,但绝不是不修边幅;适当的修饰但不能妖艳,这样可以被世人接受。一个人无在家,还是立足社会,都应有责任和

担当精神,才能顶天立地,堂堂正正活出真我。而不是为别人活着。可巴金说过:人不是为了吃米而活着。那么除了吃穿住以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恰如恩格斯所言:人生的*高境界是有所作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不凡气质,舍弃行尸走肉的"空皮囊",就"必须敢于正视??敢当。"人有了精神气,往往就敢于担当。 外在之美不可少。试想,如果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在笔试成绩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面试选择是素面朝天、穿着打扮的颓废者,还是愿意选择精心修饰的朝气者,答案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美容打扮一番无可厚非。而金玉其外,虚有表面,缺少涵养、文化和能力,就是缺少内在之美的底蕴,这样的人能走多远,令人怀疑。因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能留得住的只是"芳香馥郁"的人格魅力。 内在修为是必须的。鲁迅说得好:"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先贤圣哲倡导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另一种美。关键是美的适度。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恰到好处。残花香尤存,蜂蝶恋旧枝。德行、品格与学识能力等综合起来,方能彰显高贵气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果不想被社会淘汰,就跟上时代步

重庆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重庆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重庆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篇一:重庆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 重庆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等待》 第一幕: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感人的场景并不是每一天都会上映。特别是在我们大重庆最繁华的解放碑。但此时心情最为此起彼伏的,却是301路的末班车司机。 没有人知道,感动背后的真相,此时的司机也是一知半解,但此刻他的心情很是莫名悲伤。甚至忘记了这位母亲今天发生了什么?他甚至忘记了一瘸一拐的事实! 第二幕:(司机内心世界的描述) 尽管司机每天这个时候都会看到母子二人。但他琢磨着,大概是因为这是驶出繁华闹市的末班车。才会有如此准时的一对母子。 司机偶然听到这个小孩叫做小童。而小童有个习惯,就是上车以后,都会小心翼翼的打开钱袋,一个一个数着硬币。从母子的对话当中,司机也听出,母亲居然目不识丁。司机也曾感到疑惑,一个文盲母亲,每天带着自己的孩子到繁华闹事来做什么?第三幕:场景跳转至解放碑八一路好吃街。 直到有一天,司机在解放碑八一路(重庆著名的好吃街)。却偶然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在兜售着餐巾纸。 这一幕在好吃街,似乎习以为常。但也许是妇人今天一包餐巾纸都没有卖掉的原因,这位妇人慢慢走到垃圾桶边,居然开始翻弄那恶臭

的垃圾桶。只见她娴熟的把食客们吃剩的残食一点一点的翻出来。此时司机忍不住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拉远景特写)这个时候,一碗吃剩的酸辣粉从远处被扔了过来,妇人被泼了一脸的油污,但却并没有任何怨言。只是抬头擦拭了一下自己的头发。 而正是这抬头的一霎那,司机似乎恍然大悟。但明白了这一切之后,司机心情却变得异常的低落。他并没有选择离去,而是默默的跟着妇人,妇人并没有一瘸一拐,司机此时对小童母子充满了好奇和怜悯。果不其然,小童此时正跪在街头乞讨。母亲笑着说为他找到了好吃的,司机瞬间眼泪滚落了下来。 第四幕:场景转回第一幕301路公交车内。司机心里描述。 在这之后,每次末班车,司机看到穿的整整齐齐乘车的母子,心里仍然荡起对小童母子的怜惜。 而这次司机,在等待小童母亲的一分钟里,更是激起了街边乞讨,翻食残物的回忆。甚至让他忘记了一瘸一拐的事实。也许是因为在司机的潜意识里,任何悲惨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在这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母子身上。因为一个乞丐偶然哪天变得一瘸一拐,也并不足为奇。但司机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幕才是真正悲剧的开始! 第五幕: 在这之后的几十天里,母子俩还是每天都来乘坐司机的末班车,只是偶尔母亲会一瘸一拐,偶尔正常的牵着儿子一路小跑来抢座位。偶尔还大包小包的提着购物袋,似乎是给儿子的礼物。 直到司机记忆里的最后一天。母子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第六幕:剧情大反转 那天夜里,重庆上空咆哮着惊雷大雨,301的末班车马上就要出发,可是这对母子还是迟迟未到,司机犹豫的多等了两分钟,车上乘客开

201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201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放下顾虑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子,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火车巡逻员的故事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2012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船主与油漆工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新课标卷(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海南)高考作文题: 给材料作文: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心灵中闪过的微光 今天上午,上海5.5万高考生怀揣梦想踏进考场。作为高考首场大戏,语文的作文命题历来备受关注。今天11时30分,上海教育考试院通过微博如期公布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今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题:拯救冷库工人 (重庆晨网记者林祺罗清艺6月7日12:00报道)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今日上午11点30分,重庆2012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据了解,这是重庆高考中首次出现的非命题式材料作文。根据材料考生自拟题目,写一则文章,题材不限,字数800字。 以下是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题材料: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 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2012天津卷高考作文题:清水还是浊水材料作文

高考作文评析

2019高考作文名师押题与评阅:命题解析 作文命题 2019年高考湖南某示范校模拟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实现了“村村通”,脱贫致富的村民守护着绿水青山勤劳作,石桥河湾、稻田菜畦依旧,一派美好的田园风光里,他们编织着生活的梦想。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拥有了高速、便捷的生活,驱车驶过繁华的街道,留下一溜烟,又不把高楼大厦放在眼里了,时常回望能够安放心灵的田园。 请根据材料所示,对古往今来的生活方式有所思辨,谈出你的看法,帮助身边的人们对生活作出正确的选择。 要求确定立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析 材料给出了两种相对性的生活方式取向,可以就这两种取向谈看法,当然“选择”不囿于这两种取向。但一定在对“生活方式”取向的“思辨”“谈看法”之内。 “古往今来”,只是做比照,落脚需在当下,需在“帮助身边的人们对生活作出正确的选择”。 以下立意都是符合题意的: 在美好的田园编织生活的梦想; 走出大山,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 城市是年轻人更为广阔的舞台; 身居闹市,心在自然; 城镇与乡村,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珍惜拥有,创造未来; 趁年轻到都市打拼积累物质财富,到年迈回乡村栖居安享精神家园; 此心安处是吾乡(生活取向的围城现象);

城乡一体化,处处好家园; 心灵净土最宜居; …… 材料中两种生活取向偏于乡村,相对“相反”性似嫌不够,让“思辨”打了折扣。且将展示的生活取向冠在了“脱贫致富的村民”“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整体上,事实并非如此(如农民工现象,大学生择业取向),以偏概全了。感觉命题材料有打磨空间。 这个题在认识上见高下,容易拉开距离,但也可能脱离就生活方式取向谈看法的任务,去谈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谈保命哲学与崇高理想,谈城市化进程的掠夺性等等。 主要问题 从阅卷情况看,不及格文章偏多,占到了21%,导致平均分也偏低了一点。 主要问题如下: 1. 大量铺陈城乡生活现象、场景,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洋洋洒洒,却无生活取向的实际内容。 2. 在“古往今来”人生态度上绕圈子,基本撇开了我们当今该如何选择。 3. 主题篇幅在例证革命先烈的生存状态生活取向,超出材料所划定“村民”与“都市人们”生活方式取向的定位。 4. 脱离生活方式取向而大谈生态文明建设之类,基本上与命题所提出的任务无干。 5. 离开材料所给生活方式取向的群体(人)而整体谈民族复兴。 6. 全文成为事例和名言的堆砌场(有的文章用到十多个事例),缺乏自己的“思辨”,自己的“看法”。 7. 所写只是旅游式的短暂体验,严格说来,还不是命题所划定的“生活方式”取向。 8. 写追随心灵的脚步,却离开城乡两个群体生活方式的取向,大谈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对心灵脚步的追随。 9. 古今中外引经据典谈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对命题要求的群体性生活方式取向没有实质性的回答。 佳作赏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3篇

2018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3篇 永州一中高考湘君 全国Ⅰ卷满分作文 写给2035年的你 (广东一考生) 亲爱的朋友: 你好! 此刻读信的你,或许正同写信的我一样,冥思苦想,奋战着高考语文的最后一题。摆在我们面前的,都只有一份试卷、一支钢笔。但窗外的点点滴滴,早已翻天覆地。18岁的我,正跟随广大人民的脚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18岁的你,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我今年18岁,刚刚跨过成年的关键期。遥想当年,我踏着二十一世纪的鼓点呱呱坠地。牙牙学语之时,朦胧地看见日历上“2000”这个整齐漂亮的数字,听着耳边“龙宝宝”“千禧宝宝”的啧啧称赞,我不明白它们的含义,却能清晰地感觉到:我,我们这一代,被时代寄予厚望。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有着与生俱来的紧密联系,国家与时代给了我们“龙宝宝”“千禧宝宝”使命与责任,我们要为国家发展,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你想知道从我出生到写这封信以来的这十几年里,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自2003年我们的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走出“非典”肆虐的阴霾,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多难兴邦的道理,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的不屈不挠的韧劲。之后,我们共同参与到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的筹备工作当中,也曾为汶川地震的灾区同胞献出绵薄之力。不瞒你说,我还是亚运会小志愿者呢!在基本完成了城市的环境保护、转型升级之后,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从“村村通”全覆盖到全部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展现出质的改变。现在你终于明白,为什么乡村人民富起来了,小康社会得以全面建成了吧? 当然,你要意识到,任何时代的社会形态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就拿你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互联网元素来说吧。我想起2007年,当我还只知道用鼠标点“e”标志就可以上网看新闻、点企鹅标志就可以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中国网民人数已突破7亿。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早已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此时正在蓬勃兴起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让中国站在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前沿。我深信,中国引领世界科技潮流的重担早已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需要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注入我们的青春活力。我更坚信,2035年的你们必将生活在一个科技更加发达的中国,你们的成长与我们的努力奋斗以及国家的命运,是一个共同体,我们都应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国度而自豪。 朋友,此刻写信的我,作为18岁成年人、应承担社会责任的我,正思考着未来如何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身处2035年的你要知道:你所生活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正是千千万万个像我这样的热血青年,用18岁到35岁这多年的大

历年高考作文题目集锦

诗歌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作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材料作文“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77: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何为小说《第二次考试》 1980:材料作文“读后感:《画蛋》” 达·芬奇的故事 1981:材料作文“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1984:材料作文——自拟题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材料作文“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 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材料作文——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习惯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989:材料作文:“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 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材料作文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①材料作文——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200字) 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500字 1992:材料作文①记叙25分;②议论25分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题目自拟

历年高考作文真题汇编

历年高考作文真题汇编(2014—2017) 2017年 [2017·全国Ⅰ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全国Ⅱ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全国Ⅲ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北京卷]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2020年高考作文分析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的语文题分析 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对今年的高考作文,是不是在你的“预料”之内?你觉得好写吗? 全国一卷的出题思路非常新颖,引用了历史典故,让考生从故事中的三个主角入手来写一篇感悟。人物类的分析在高考作文中并不多见,但是这个典故可以挖掘的人物品质还是很多的,可以以此来进行拓展。总体来说,从齐桓公以及鲍叔的角度来写,是最切合中心立意,也是比较好写,容易拿到高分。 比如说齐桓公的大度,不计前嫌,包容的思想等,都可以进行展开了一些,而且还是很容易论证。比如说李世民与魏征的例子,就是很值得借鉴。写鲍叔的善于合作、善于用人,懂得赏识别人,有肚量等,都是比较好立意。 全国二卷紧跟时事,从中国和国际社会的联系入手,肯定了此次疫情当中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无私援助,彰显了大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再次基础上要求考生写一篇演讲稿,以此来表达青年在当代的使命和责任,学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说说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也可以用递进的方式,从个人扩大到国家层面,论证在这次疫情当中,各个阶层所起的作用。 全国三卷在命题时用了比较经典的寓言类题目,考生需要自己理解题目的意思,抓住寓言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自己完成立意,在此基础之上再引经据典,完成作文。题目中的“自画像”

历年高考作文题全纪录

历年高考作文题全记录(1952年——2005年) 1952年: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年: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年: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年: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1956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年:我的母亲 1958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年: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年: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年: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2年: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年:“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年:“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1965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年: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年: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年:看图作文漫画《挖井》

1984年: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年: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 1987年: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年:《习惯》 1989年: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年: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年: ①材料作文: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200字); 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500字 1992年: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年: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年:《尝试》 1995年: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年: 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年:“助人为乐”为主线 1998年: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任意选择或不选择,中心围绕“心理承受力” 1999年: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

历年高考作文题大全汇总精选

历年高考作文题大全汇总 历年高考作文题大全 (1949年以前—2005年) 1949年以前高校招生部分考试作文题 衣服的功用女衣和男衣的比较 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帽类 我最喜欢穿的鞋子 饮食为什么一定要有时候多吃的害处我最喜欢吃的食品 烧饭法 我理想中的屋子造法 中国的家庭制度怎样改革 怎样可以和邻人和睦 家事的类别和学习的方法 烧鱼和烧肉的不同地方 我们为什么要敬崇老师 我的旅行日记 值日生的责任

报告我校运动会情形给父母信我的小史 自满的害处 我的爱惜光阴法 益友和损友 哪一种游戏最为有好处于人身不倒翁为什么推他不倒 什么叫“笔耕” 我的书包 我家的书橱 椅子和凳子的分别 船和车的争辩 镜子为什么能够照人 工人为什么要罢工 广告的地位研究 牛的自述 池边看鱼的乐趣 鹊究竟可以知道认得喜事么对于《病梅馆记》的感触 风和冷暖的关系 打电话的方法怎样 人生好像一年的四时 一个好风俗

我的观察人品方法 我的读书方法 中国最有名的报纸 庙宇中的神像果有灵性么 看中国地图的感受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论增产节约的好处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我投身到祖国的怀抱里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湖南试题:心中有话向党说)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2020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解析

全国1卷作文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试题特点 题型为材料作文,与全国卷去年题型与难度基本一致,需要我们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看到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人治世的智慧。命题把握时代脉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提高知识能力、增强生活智慧、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 2、题目解析 材料里涉及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选取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体现齐桓公不计前嫌、大胆用人、善用人才;鲍叔不求功名、举荐人才、甘居其下;管仲足智多谋、忠心辅佐、助齐成霸。题目材料对三个人物各有介绍,引用孔子、司马迁的话评述齐桓公的历史功绩,管仲的辅国之功和鲍叔的知人之能。设置班级读书会的具体情境,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讨论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写作任务为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3、写作角度 题目要求考生选好角度,其实就是要求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或者有话可说,有素材积累的话题,确定自己的立意。从这三个人物分析,每个人物身上的品质与特点各有特色,选取其一确定立意,结合素材与论据展开论述即可。要注意的是题目提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要对此进行回答,以其中一个人物为主,不可三人平均分配力量。从历史人物中汲取智慧的力量,最终要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谈这些优秀的思想品格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4、写法指导 本题适合采用议论文形式,注意发言稿的文体特点,观点要鲜明,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要求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班级同学,所以,发言稿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容易引起歧义或谐音的词语,最好运用大众语言。注意发言稿的写作格式,

2020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

2020高考作文题目 全国卷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鲍叔:能发现别人的才能亮点,知人善用,一心为国 管仲:有才能的人不会被埋没(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齐桓公:善于听取别人建议,有胆有识气吞八荒(敢用敌人的谋士)全国一卷作文依旧能与疫情挂钩,齐恒公需要很好的辅臣,中国就像齐恒公一样,抗击疫情,需要很多像管仲和鲍叔这样的人) 全国卷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浙江历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浙江历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1977年-2018年) 浙江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77年-2018年 上世纪70年代 1977年 1977年,中断了十余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次不同寻常的考试,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那年高考是分省考试,浙江的作文题目是《路》。 1978年 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缩写成一篇五百至六百字的短文。 1979年 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 1980年 写读后感,读《画蛋》有感(达?芬奇故事)。 1981年 仔细阅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 1982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

根据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写一段300字以内说明文字;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1984年 有的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 1985年 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问题。 1986年 《树木?森林?气候》,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 1987年 1.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2.结合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400至600字之间。 1988年 《习惯》,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全国卷历年英语高考真题作文

2013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真题及范文:新课标全国卷2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定你是李华,自制了一些中国结(Chinese knot)。给开网店的美国朋友Tom写封信,请他代卖,要点包括: 1.外观(尺寸、颜色、材料) 2.象征意义 3.价格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Dear Tom, How are you doing? Li Hua 【范文赏读】 Dear Tom, How are you doing? I wonder if you could sell some Chinese knots for me. I made them myself with red still threads, cloths and other materials. They look really beautiful in the shape of a diamond, about 5 inches long and 4 inches wide. In China, these knots stand for friendship, love and good luck. People can either give them as gifts to friends or hang them in their houses. They are only 12.99 US dollars each. If anyone want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knots, let them write to me. Also, do let me know if you need further information. Thank you! Li Hua 2012年高考英语作文真题:全国卷2(含范文) 第三节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假设你是李华。你班同学决定为小名举办生日聚会。请你写信邀请外教Susan参加,要点包括: 1、时间:周五晚8点至9点 2、地点:学生俱乐部 3、内容:生日歌、蛋糕、游戏等 4、要求:备小礼物 注意: 1、词数100左右,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013高考作文解析

20XX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分析 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分析 第一段,阐明了两部分内容,1、一个商人要切割有裂纹的钻石,会有两种后果,①切割成功,使钻石增值。②切割失败,使商人遭受损失。成功和失败之间告诉我们,切割有风险。2、咨询了很多人,因为风险较大,都不愿意动手,阐明了多数切割师不愿做以及不愿做的原因。不愿做是因为:顾虑结果,不敢下手,也就是说,利害在心,得失在心,没有保持平常心。总之,第1段材料阐明了切割钻石的风险,及众切割师不敢承担风险。进一步可以引申为:做事存在风险。特别注意:材料里的“风险”不包括自然风险,如地震、大风、海啸等。 第二段是在第一段背景的基础上,阐明了另一类人面对风险时,与前人不同的态度。包括如下三层意思:①面对风险,态度不同(老切割师答应试试)②设计周密,指导徒弟切割,切割成功③揭示了切割获得成功的一系列主观条件:A经验技术B勇气(老切割师敢于尝试)C做事儿的心态,做事儿不顾虑结果、成败,不怕得失。注意:材料中的“价值”有特定含义,指的是切割的结果,成功、失败、得失等。这一段与第一段材料不同的态度是:做事儿不顾虑结果、成败,不怕得失。这是ABC三项主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关注的问题核心是:如何正确面对风险,面对风险我们的态度。 总之:材料讲述的是商人要切割一块儿有裂纹的钻石,众切割师因风险太大不愿动手,而一位老切割师指导年轻的徒弟成功完成操作。这则材料说明人们做事儿时面对风险,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经验技术,更需要勇气和良好的心态。考生凡围绕人们在生活中面对风险应具备怎样正确态度立意、行文,均可视为符合题意。如: 1、勇于承担风险 2、艺高亦需要胆大 3、经验技术可贵,勇气更佳 4、清除顾虑,勇于尝试 5、不 计得失,专注做事 20XX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评分细则 近二十位专家3天半时间随机查阅3000余份试卷讨论形成 虽然要求每一个阅卷老师“评分准确,给分无误,始终如一”,但每一篇试卷都存在分差。一篇作文,首尾说勇气,中间照抄陈纳德事例占到95%,一评25分,二评36分,三评39分。还有一篇,通篇谈价值,说一个碗有价值,狗也有价值,人更要有价值,没主题,没中心,一评16分,二

最新17年高考全国卷一满分作文

2017高考满分作文 原题回放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一】 给外国友人的一封信 外国朋友们: 你们好!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向你们介绍我的国家——中国。中国就像一本大书:既饱经沧桑,又历久弥新;既沉郁厚重,又轻盈飞扬。希望我能帮你们读懂这本大书。 说到中国,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想必是长城。长城是我国古文化的象征。朴素而智慧的中华儿女在上下五千年的时光中塑造了灿烂的文明,而长城正是其中最闪亮的一棵明珠。但是,长城的闪亮,不仅仅是因为它还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而更是因为它还是中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象征。 你们或许感到惊诧:城墙难道不是战争的产物吗?是,但又不全是。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中,长城早就扮演起了“贸易站”的角色。汉人来长城边贸丝绸,卖陶瓷;而胡人则来到长城边贩良马。双方合作交流,相处融洽。历史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有实力的强国,更是一个爱和平,友好的大国。正是因为这种谋求合作和发展的智慧,让中国的文化在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之中变得愈发灿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如果让他选择,他会选择出生在公元2世纪的中国西北,因为那里聚集了中国、匈奴、印度等多种文化。他的话,正是古中国的一个写照——强大而友好,并积极地合作与发展。而长城,以及以长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则是最好的见证人。 时光飞逝千年,今天的新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长城亦不再是边贸站,但中国人谋求合作与发展的思想却未曾变过。想必你们都听过“一带一路”,那正是新时代中国合作发展的里程碑。尽管时光匆匆,千年已逝,中国也亦曾饱经风雨,但如今的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实力且负责任的世界强国又站了起来,主动地挽起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牵起邻邦们的手,一起谋求合作与发展。这不仅是大国的实力展现,更是大国的智慧体现。古老的长城,古老的丝路终于绽出了新的光辉。 与此同时,中国的创新之路也在快速发展。自从中国实行科教兴国、创新驱动的战略,中国更是日新月异。自主研发的高铁不仅便利了无数国人,更出口到国外,成为了市场上最富有竞争力的一流科技产品。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希望你们能不断地用新眼光来看待我们中国,一定能收获良多。 这,就是我们中国,既有灿烂的文明,又有辉煌的明天!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责任心的强国,一个谋发展求合作,并善于创新的智慧之国,欢迎你们! 某学生 某年某月某日

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9年)

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9年) 2019年高考如期来临,为大家提供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9年),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都能写出满意的作文! 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9年)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 2019年 2019北京高考作文题目: 2019北京高考作文题目:2019的色彩或文明的任性 2020年 2020北京高考作文题目: 今年北京卷的高考大作文仍然是二选一,要求考生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2020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图片版: 2020北京高考微作文题目: 2020年 大作文题目二选一:“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你怎么看? 【2020年北京高考微写作题三选一】北青报记者刚刚获悉,今年高考作文“微写作”是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1. 《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3. 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十年(2009-2018)高考作文真题(全国卷)

时需Sr彳 十年(2009-2018)高考作文真题(全国I、"、皿卷) 一、2009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 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训练班,同班的还有 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项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 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训练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泳, 你们四条腿会不能游?成功的百分之九十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 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活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 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200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 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 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 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 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2010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