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 第一节作业1 - 答案

电磁感应 第一节作业1 - 答案
电磁感应 第一节作业1 - 答案

电磁感应作业1

d ,倾角为α,轨道顶端连有一阻值为R 的定值电阻,用力将质量为m 、电阻也为R 的导体棒CD 固定于离轨道顶端l 处。整个空间存在垂直轨道平面向上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 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图中B 0、t 1已知),在t =t 1时刻撤去外力,之后导体棒下滑距离x 后达到最大速度,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不计导轨电阻,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0~t 1时间内通过导体棒CD 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导体棒CD 的最大速度v m ;

(3)导体棒CD 加速运动的时间和该过程中导体棒产生的焦耳热Q 。 解析:(1)由楞次定律可知,流过导体棒CD 的电流方向为D 到C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 1=B 0t 1

ld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 1=E 12R =B 0dl

2Rt 1

(2)当导体棒CD 下滑最大速度时匀速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E 2

E 2=B 0dv m ,I 2=E 2

2R

,mg sin α=B 0I 2d

解得:v m =2mgR sin α

B 02d 2

(3)设导体棒CD 开始下滑到达到最大速度时间为t ,则由动量定理mg sin α·t -B 0d I ·t =mv m -0

又I t =q ,q =ΔΦR 总=B 0dx

2R

解得:t =2mR B 02d 2+B 02d 2x

2mgR sin α

下滑过程电阻与导体棒产生热量相等,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gx sin α=12

mv m 2

+2Q

得Q =m ????1

2

gx sin α-????mgR sin αB 02d 22。 14. (2018·宁波十校联考)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形光滑导轨宽为L ,矩形匀强磁场Ⅰ、Ⅱ的高度均为d ,两者间距也为d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质量为m 的水平金属杆从距磁场Ⅰ上边界h 处由静止释放,进入磁场Ⅰ时的速度大小和进入磁场Ⅱ时的速度大小相等。金属杆在导轨间的电阻为r ,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保持水平,导轨上端连接一个定值电阻R ,不计其余电阻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金属杆离开每个磁场区域时的速度大小;

(2)穿过每个磁场区域过程中金属杆上产生的焦耳热; (3)求穿过每个磁场区域所需的时间。

解析:(1)金属杆在两个磁场区域之间做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运动,用v 1表示进磁场的速度,v 2表示出磁场

的速度,则有 v 12-v 22=2gd v 12-0=2gh

解得v 2=2g (h -d )。

(2)研究金属杆从进入磁场Ⅰ到进入磁场Ⅱ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2mgd -W 克安=0 Q 总=W 克安

Q =r R +r Q 总 解得:Q =2mgdr R +r 。

(3)设金属杆穿过磁场区域所需的时间为t ,由动量定理得mgt -B I Lt =m (v 2-v 1)

又q =I t =

BL v

R +r

t =

BLd

R +r

解得t =B 2L 2d mg (R +r )-2gh -2g (h -d )

g

15.(2018·金华十校联考)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边长为L ,电阻为R 的正方形金属框abcd 。

金属框ab 边与磁场边缘平行,以初速度v 0垂直磁场边缘进入矩形匀强磁场区域Ⅰ,磁场区域Ⅰ的水平面光滑,金属框进入磁场区域Ⅰ过程中,金属框的速度v 与金属框ab 边进入磁场的位移x 的关系是v =v 0-kx (x <L ,k 已知)。当金属框ab 边刚进入磁场区域Ⅱ后,就受到恒定的摩擦力,动摩擦因数为μ,金属框cd 边离开磁场区域Ⅱ时恰好静止。磁场区域Ⅰ的磁场方向垂直水平面向下,磁场区域Ⅱ的磁场方向垂直水平面向上,两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两磁场区域的宽度均为d (d >L )。求: (1)磁场区域Ⅰ的磁感应强度B ;

(2)从金属框ab 边刚进入磁场区域Ⅱ到金属框cd 边离开磁场区域Ⅱ的时间t ;

(3)从金属框ab 边刚进入磁场区域Ⅰ到金属框cd 边离开磁场区域Ⅱ的过程中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

解析:(1)由动量定理得-F A t =mv -mv 0

金属框进入磁场时产生的电动势E =BLv ,I =E R

,受到的安培力F A =BIL ,

所以-

B 2L 2v

R

t =mv -mv 0

又x =v t ,有B 2L 2x

R

=mv 0-mv ,

又v =v 0-kx ,所以B =

kmR L 2。 (2)根据动量定理得-μmgt -6B 2L

3R

=0-mv 0

t =v 0μg -6B 2L 3

μmgR =v 0-6kL μg

(3)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等于产生的焦耳热,由能量守恒得W =Q =12

mv 02

-μmg (L +d )。

16.如图所示,一对平行的粗糙金属导轨固定于同一水平面上,导轨间距L =0.2 m ,左端接有阻值R =0.3 Ω的电阻,右侧平滑连接一对弯曲的光滑轨道。水平导轨的整个区域内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 =2.0 T 。一根质量m =0.4 kg ,电阻r =0.1 Ω的金属棒ab 垂直放置于导轨上,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当金属棒通过位移x =9 m 时离开磁场,在离开磁场前已达到最大速度。当金属棒离开磁场时撤去外力F ,接着金属棒沿弯曲轨道上升到最大高度h =0.8 m 处。已知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导轨电阻不计,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轨道垂直且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

取g =10 m/s 2

。求:

(1)金属棒运动的最大速率v ;

(2)金属棒在磁场中速度为v

2

时的加速度大小;

(3)金属棒在磁场区域运动过程中,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

解析:(1)金属棒从出磁场到达弯曲轨道最高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12mv 2

=mgh

解得:v =2gh =4 m/s 。

(2)金属棒在磁场中做匀速运动时,设回路中的电流为I ,

则:I =

BLv

R +r

=4 A 由平衡条件可得:F =BIL +μmg =2 N

金属棒速度为v

2

时,设回路中的电流为I ′,

则I ′=BLv

2(R +r )

=2 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BI ′L -μmg =ma

解得a =2 m/s 2

(3)设金属棒在磁场运动过程中,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 ,

根据功能关系:Fx =μmgx +12

mv 2

+Q

则电阻R 上的焦耳热:Q R =

R

R +r

Q

解得:Q R =8.4 J 。

17.(2019·“超级全能生”联考)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 =0.4 m 的圆形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上,一

根长为r 的金属棒ab 的a 端位于圆心,b 端与圆形导轨接触良好。从a 端和圆形金属导轨分别引出两条导线与倾角为θ=37°、间距为l =0.5 m 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连。质量m =0.1 kg 、电阻R =1 Ω的金属棒cd 垂直导轨放置在平行导轨上,并与导轨接触良好,且棒cd 与两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导轨间另一支路上有一规格为“2.5 V 0.3 A ”的小灯泡L 和一阻值范围为0~10 Ω的滑动变阻器R 0。整个装置置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1 T 。金属棒ab 、圆形金属导轨、平行导轨及导线的电阻不计,从上往下看金属棒ab 做逆时针转动,角速度大小为ω。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

动摩擦力,已知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

(1)当ω=40 rad/s 时,求金属棒ab 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1,并指出哪端电势较高; (2)在小灯泡正常发光的情况下,求ω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 0间的关系;(已知通过小灯泡的电

流与金属棒cd 是否滑动无关)

(3)在金属棒cd 不发生滑动的情况下,要使小灯泡能正常发光,求ω的取值范围。

解析:(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 1=12

Br 2

ω=3.2 V

b 端电势较高。

(2)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 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有

12

Br 2

ω=U L +I L R 0 代入数据后得ω=154R 0+125

4

(rad/s)。

(3)由于μ<tan 37°,所以当棒cd 中无电流时,其无法静止。

(ⅰ)当ω较小,棒cd 恰要向下滑动时,对其 进行受力分析,受力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x 轴有mg sin θ=F cos θ+f ① y 轴有mg cos θ+F sin θ=F N ② 且f =μF N ③

棒cd 所受安培力F =BIl ④

通过棒cd 的电流I =E R =Br 2ω

2R

联立①~⑤可得ω=

50

11

rad/s 。

(ⅱ)当ω较大,棒cd 恰要向上滑动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受力示意图如图乙所示。 同理可得ω=50 rad/s

所以要使棒cd 静止,50

11

rad/s≤ω≤50 rad/s

由(2)中结果可知R 0=4ω-125

15

Ω

因为0≤R 0≤10 Ω,即0≤4ω-125

15≤10 Ω

解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1254 rad/s ≤ω≤275

4

rad/s

综上所述,125

4

rad/s≤ω≤50 rad/s。

18.(2018·桐乡模拟)“电磁炮”如图甲所示,其原理结构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模型:两根无限长、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MN 、PQ 固定在水平面内,相距为l 。“电磁炮”弹体为质量为m 的导体棒ab ,垂直于MN 、PQ 放在轨道上,与轨道接触良好,弹体在轨道间的电阻为R 。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电磁炮”电源的电压能自行调节,用以保证“电磁炮”匀加速发射,其中可控电源的内阻为r 。不计空气阻力,导轨的电阻不计。 (1)要使炮弹向右发射,判断通过弹体电流的方向;

(2)若弹体从静止加速到v 过程中,通过弹体的电流为I ,求该系统消耗的总能量;

(3)把此装置左端电源换成电容为C 的电容器,导轨与水平面成θ放置(如图丙所示),弹体由静止释放,某时刻速度为v 1,求此过程安培力的冲量;

(4)弹体的速度从v 1变化到v 2的过程中,电容器吸收的能量ΔE 。

解析:(1)由左手定则,通过弹体的电流的方向为由a 到b 。 (2)弹体所受安培力F =BIl

根据F =ma ,v =at 知发射弹体用时t =mv BIl

发射弹体过程产生的焦耳热Q =I 2

(R +r )t =I (R +r )mv Bl

弹体的动能E k =12

mv 2

系统消耗的总能量E =E k +Q =12mv 2+I (R +r )mv

Bl

(3)电容器上电荷量增量Δq =q ′-q =CBl (v ′-v )=CBl Δv

所以充电电流为i =Δq Δt =CBl Δv

Δt

=CBla ;

a 是杆在时刻t 的加速度,mg sin θ-CB 2l 2a =ma

因此a =mg sin θ

m +CB 2l 2

,a 与时间无关,可见弹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动量定理:mgt sin θ-I =mv 1且v 1=at

解得I =CB 2l 2

v 1。

(4)根据动能定理:mgx sin θ-ΔE =12

m (v 22-v 12

) ,其中x 为沿斜面方向前进的位移

弹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从v 1到v 2满足:

2ax =v 22-v 12

因此ΔE =12

(v 22-v 12)CB 2l 2

19.(2018·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联考)如图所示,间距为L 的平行光滑导轨P 、Q ,位于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 、电阻为R 、长度也为L 的两相同导体棒ab 和cd 分别垂直于导

轨放置,导体棒cd 右侧存在阻尼介质,受到的阻尼力与棒cd 运动速度大小成正比,比例系数k =B 2L 2

2R

t =0时,棒ab 以初速度v 0向右运动;当棒ab 的位移为x 0时,两导体棒速度达到相同。不计导轨电阻及

阻尼介质对电路的影响,导轨足够长。求: (1)t =0时导体棒ab 和cd 的加速度;

(2)棒ab 的位移为x 0时导体棒cd 的位移x 和速度v 的大小。

解析:(1)ab 刚开始运动时产生的电动势E =BLv 0

I =E 2R =BLv 0

2R

a cd =a a

b =BIL m =B 2L 2v 0

2Rm

a a

b 方向向左,a cd 方向向右。 (2)由动量定理,对导体棒ab ,

有-BL ∑Δq i =m (v -v 0)①

对导体棒cd ,有BL ∑Δq i -k ∑(v Δt )i =mv ② x =∑(v Δt )i ③

∑Δq i =BL

2R

(x 0-x )④

联立①②③④,得x =2

3?

???x 0-Rmv 0B 2L 2

v =16?

?

??4v 0-B 2L 2Rm x 0。

20.(2019·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如图所示,MN 、PQ 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相距l =1.0 m 的

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P 两点间接有R =0.6 Ω的定值电阻,导轨电阻不计。质量均为m =0.1 kg ,阻值均为r =0.3 Ω的两导体棒a 、b 垂直于导轨放置,并与导轨良好接触。开始时两棒被约束在导轨上处于静止,相距x 0=2 m ,a 棒用细丝线通过光滑滑轮与质量为m 0=0.2 kg 的重物c 相连,重物c 距地面高度也为x 0=2 m 。整个桌面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 =1.0 T 。a 棒解除约束后,在重物c 的拉动下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丝线始终与b 棒没有作用),当a 棒即将到达b 棒位置前一瞬间,b 棒的

约束被解除,此时a 棒已经匀速运动,试求:(g 取10 m/s 2

) (1)a 棒匀速运动时棒中的电流大小;

(2)已知a 、b 两棒相碰后即粘合成一根“更粗的棒”,假设导轨足够长,试求该“粗棒”能运动的距离; (3)a 棒解除约束后整个过程中装置产生的总焦耳热。

解析:(1)由题意可知m 0g =BlI a ,可得I a =2 A 。

(2)设碰前a 棒的速度为v ,则I a =

Blv R 总

R 总=

0.6×0.3

0.6+0.3 Ω+0.3 Ω=0.5 Ω

解得v =1 m/s

a 、

b 棒碰撞过程:mv =2mv ′,解得v ′=0.5 m/s a 、b 碰撞后的整体运动过程,

R 总′=0.3×0.3

0.3+0.3

Ω+0.6 Ω=0.75 Ω

由动量定理得-IlBt =0-2mv ′

q =It =

Blx

R 总′

,解得x =0.075 m 。 (3)发生碰撞前m 0gx 0-Q 1=12

(m 0+m )v 2

解得Q 1=3.85 J

发生碰撞后Q 2=12

(2m )v ′2

=0.025 J

整个运动过程Q =Q 1+Q 2=3.875 J 。

论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发展历程

论电磁感应的发现历程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电磁感应的发现与发展,凝结了无数人的智慧。 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各种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在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惊人发现使当时整个科学界受到很大的震动,从此拉开了电磁联系的序幕,“物理学将不再是关于运动、热、空气、光、电、磁以及我们所知道的各种其他现象的零散的罗列,我们将把整个宇宙纳在一个体系中。”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现象后不久,各国各地的科学家们展开了对称性的思考:电和磁是一对和谐对称的自然现象,既然存在磁化和静电感应现象,那么磁体或电流也应能在附近导体中感应出电流来。于是,当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法国的安培、菲涅尔、阿拉果和英国的沃拉斯顿等都纷纷投身于探索磁与电的关系之中。 仅仅空有满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的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勇于突破思维的局限。安培曾做了很多实验,以期能实现“磁生电”,但他把分子电流理论看的

过分重要,完全被自己的理论囚禁起来了,以致尽管在一次实验中展现出了磁生电的迹象,但却没有引发他的正确认识。 1823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曾企图用磁铁在线圈中运动获得电流。他把一个线圈与电流计连成一个闭合回路。为了使磁铁不至于影响电流计中的小磁针,特意将电流计用长导线连后放在隔壁的房间里,他用磁棒在线圈中插入或拔出,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另一房间里去观察电流计是否偏转。由于感应电流的产生与存在是瞬时的暂态效应,他当然观察不到指针的偏转,发现电磁感应的机会也失之交臂。 为了证明磁能生电,1820年至1831年期间,法拉第用实验的方法探索这一课题,最初也是像上述物理学家一样,利用通常的思想方法,做了大量的实验,但磁生电的迹象却始终未出现。失败并没有使他放弃实验,因为他坚信自然力是统一的、和谐的,电和磁是彼此有关联的。 1825年,斯特詹发明了电磁铁,这给法拉第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1831年,法拉第终于在一次实验中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次实验就是著名的法拉第圆环实验。 这一实验使法拉第豁然开朗:由磁感应电的现象是一种暂态效应。发现了这一秘密后,他设计了另外一些实验,并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就这样经过近10年的思考与探索,法拉第克服了思维定势采用了新的实验方法,终于发现了电磁

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教案

电磁感应定律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概念及不同。 2.了解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 3.能用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 由于引起磁通量的变化的原因不同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机理也不同,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磁场不变,导体运动引起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这种电动势称作动生电动势,另外一种是导体不动,由于磁场变化引起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称作感生电动势。 1.感应电场 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他的电磁场理论中指出,变化的磁场会在周围空间激发一种电场,我们把这种电场叫做感应电场。 静止的电荷激发的电场叫静电场,静电场的电场线是由正电荷发出,到负电荷终止,电场线不闭合,而感应电场是一种涡旋电场,电场线是封闭的,如图所示,如果空间存在闭合导体,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而产生感应电流,或者说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要点诠释:感应电场是产生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的原因,感应电场的方向也可以由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感应电场的方向相同。 2.感生电动势 (1)产生: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电场,闭合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即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2)定义: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成为感生电动势。 (3)感生电场方向判断:右手螺旋定则。 3、感生电动势的产生 由感应电场使导体产生的电动势叫做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在电路中的作用就是充当电源,其电路是内电路,当它和外电路连接后就会对外电路供电。 变化的磁场在闭合导体所在的空间产生电场,导体内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或者说产生感应电动势。其中感应电场就相当于电源内部所谓的非静电力,对电荷产生作用。例如磁场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cos B E nS t ?θ?= . 知识点二、洛伦兹力与动生电动势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该电动势产生的机理是什么呢?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是如何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 1、动生电动势

精选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一节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课后练习三十七

精选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课后练 习三十七 第1题【单选题】 以物理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下列哪一个发现更直接推动了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 A、库仑定律的发现 B、欧姆定律的发现 C、感应起电现象的发现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这个实验中,小磁针应该放在( ) A、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的上方 B、东西放置的通电直导线的上方 C、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同一水平面内的左侧 D、东西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同一水平面内的右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铜盘在磁极间匀速旋转.借助电刷在铜盘边缘和转轴间连接负载R,负载R上通过的是( ) A、交变电流 B、逐渐增大的电流 C、直流电流 D、逐渐减小的电流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为探究产生电磁感应现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情况下不能引起电流计指针转动的是( ) A、闭合电键瞬间 B、断开电键瞬间 C、闭合电键后拔出铁芯瞬间 D、闭合电键后保持变阻器的滑动头位置不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能表明电和磁有联系的是( ) A、摩擦起电 B、两块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 C、带电体静止不动 D、磁铁插入闭合线圈过程中,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金属棒ab置于水平放置的金属导体框架cdef上,棒ab与框架接触良好.从某一时刻开始,给这个空间施加一个斜向上的匀强磁场,并且磁场均匀增加,ab棒仍静止,在磁场均匀增加的过程 中,关于ab棒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向右 B、摩擦力变大,方向向右 C、摩擦力变大,方向向左

第八章__电磁感应习题及答案大学物理

8章习题及答案 1、如图所示,一矩形金属线框,以速度v 从无场空间进入一均匀磁场中,然后又从磁场中出来,到无场空间中.不计线圈的自感,下面哪一条图线正确地表示了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对时间的函数关系?(从线圈刚进入磁场时刻开始计时,I 以顺时针方向为正) 2、一块铜板垂直于磁场方向放在磁感强度正在增大的磁场中时,铜板中出现的涡流(感应电流)将 (A) 加速铜板中磁场的增加. (B) 减缓铜板中磁场的增加. (C) 对磁场不起作用. (D) 使铜板中磁场反向. [ ] 3、半径为a 的圆线圈置于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线圈电阻为R ;当把线圈转动使其法向与B 的夹角=60°时,线圈中通过的电荷与线圈面积及转动所用的时间的关系是 (A) 与线圈面积成正比,与时间无关. (B) 与线圈面积成正比,与时间成正比. (C) 与线圈面积成反比,与时间成正比. (D) 与线圈面积成反比,与时间无关. [ ] 4、在无限长的载流直导线附近放置一矩形闭合线圈,开始时线圈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线圈中两条边与导线平行,当线圈以相同的速率作如图所示的三种不同方向的平动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 (A) 以情况Ⅰ中为最大. (B) 以情况Ⅱ中为最大. (C) 以情况Ⅲ中为最大. (D) 在情况Ⅰ和Ⅱ中相同. B I (D) I (C) b c d b c d b c d v v I

5、一矩形线框长为a 宽为b ,置于均匀磁场中,线框绕OO ′轴, 以匀角速度旋转(如图所示).设t =0时,线框平面处于纸面 内,则任一时刻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A) 2abB | cos ω t |. (B) ω abB (C)t abB ωωcos 2 1. (D) ω abB | cos ω t |. (E)ωabB |sin ωt |. 6、如图所示,导体棒AB 在均匀磁场B 中绕通过C 点的垂直于棒长且沿磁场方向的轴OO ' 转动(角速度ω 与B 同方向), BC 的长度为棒长的3 1 ,则 (A) A 点比B 点电势高. (B) A 点与B 点电势相等. (B) A 点比B 点电势低. (D) 有稳恒电流从A 点流向B 点. [ ] 7、如图,长度为l 的直导线ab 在均匀磁场B 中以速度v 移动,直导线ab 中的电动势为 (A) Blv . (B) Blv sin . (C) Blv cos . (D) 0. [ ] 8、如图所示,M 、N 为水平面内两根平行金属导轨,ab 与cd 为 垂直于导轨并可在其上自由滑动的两根直裸导线.外磁场垂直水 平面向上.当外力使ab 向右平移时,cd (A) 不动. (B) 转动. (C) 向左移动. (D) 向右移动.[ ] 9、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金属框架abc 放在均匀磁场中,磁场B 平行于ab 边,bc 的长度为l .当金属框架绕ab 边以匀角速度转动 时,abc 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和a 、c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 – U c 为: (A) =0,U a – U c =221l B ω. (B) =0,U a – U c =221l B ω-. (C) =2l B ω,U a – U c =221l B ω. (D) =2l B ω,U a – U c =22 1l B ω-. v c a b d N M B B a b c l ω

电磁感应的发现

中学高二年级选修3-2 册物理学科导学案(学生版) 课题:电磁感应的发现 【学习目标】(清晰、具体、可检测性强) 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历程。 2.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3.知道科学探究的的一般方法,了解相关的实验。 【学习重点】 认识电磁感应现象,了解相关实验 【学习过程】(预热衔接、问题引领、自主学习、交流互助、学生展示、质疑探究、精彩点评) 一、复习: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阅读教材并回忆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回忆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3)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过程: 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2.电磁感应现象的分类。 阅读教材并回答: 法拉第发表的论文中,把电磁感应现象分为五类: ①、 ②、

③、 ④、 ⑤、 学生活动:自主完成。 3.感应电流:由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讨论交流,设计实验,如何利用提供的器材产生感应电流?(画出设计草图) (2)观察演示实验,认识感应电流。 4.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意义。 阅读教材并思考回答电磁感应发现的意义: (1)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发明了,把能转化为能。 (2)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发明了,解决了电能远距离传输中的能量大量损耗的问题。 (3)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制造了,反过来把能转化为能,比如生活中的、、。 【课堂总结】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实验与现象来说明(证实)磁现象与电现象有联系? 2、如何让磁生成电? 3、生活中电磁有关的现象? 【当堂训练】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A.安培B.赫兹C.法拉第D.麦克斯韦 【例2】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奥斯特__,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规律的科学家是_安培_,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法拉第_,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规律的的科学家是_库仑_。 【例3】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B) A.磁场对电流产生力的作用B.变化的磁场使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C.插在通电螺线管中的软铁棒被磁化D.电流周围产生磁场 【作业】思考: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收集有关物理学史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知道磁通量,会比较“穿过不同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大小3、通过实验,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从现象认识本质以及事物有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难点:磁通量的理解 教具:磁铁、螺线管、电流表、学生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小螺线管A、大螺线管B教学过程:一、划时代的发现 说明:1820 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说明电流能够产生磁场,人们很自然地思考,能不能根据磁来产生电呢,为此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很多的尝试,其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就是法拉第,他进行了长达10 年的艰苦探索。最初,法拉第认为.很强的磁铁或很强的电流可能会在邻近的闭合导线中感应出电流。他做了多次尝试,经历了一次次失败,都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但是,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有联系,电流能产生磁场,磁场也就一定能产生电流。在这些信念的支持下,1 831 年他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把两个线圈绕在一个铁环上,一个线圈接电源,另一个线圈接“电流表”,当给一个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在另一个线圈上出现了电流。 二、电磁感应现象问: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三、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说明:在什么条件下能够产生电磁感应?要产生感应电流的前提条件线圈当然要是闭合线圈, 那还有什么条件呢?请看下面的实验 说明:为了说明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要用到一个物理盘--磁通量。什么是磁通量?我们用“穿过一个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的多少”来形象地理解:“穿过这个闭合电路的磁通量” 思考与讨论:P47、思考与讨论磁通量发生变化

电磁感应中的各种题型(习题,答案)

电磁感应中的各种题型 一.电磁感应中的“双杆问题” 电磁感应中“双杆问题”是学科内部综合的问题,涉及到电磁感应、安培力、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等 1.“双杆”向相反方向做匀速运动:当两杆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时,相当于两个电池正向串联。 [例1] 两根相距d=0.20m的平行金属长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并处于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2T,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条金属细杆,构成矩形回路,每条金属细杆的电阻为r=0.25Ω,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可不计。已知两金属细杆在平行于导轨的拉力的作用下沿导轨朝相反方向匀速平移,速度大小都是v=5.0m/s,如图所示,不计导轨上的摩擦。(1)求作用于每条金属细杆的拉力的大小。 (2)求两金属细杆在间距增加0.40m的滑动过程中共产生的热量。 2.“双杆”同向运动,但一杆加速另一杆减速:当两杆分别沿相同方向运动时,相当于两个电池反向串联。 [例2] 两根足够长的固定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根导体棒ab和cd,构成矩形回路,如图所示。两根导体棒的质量皆为m,电阻皆为R,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可不计。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都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设两导体棒均可沿导轨无摩擦地滑行。开始时,棒cd静止,棒ab有指向棒cd 的初速度v0。若两导体棒在运动中始终不接触,求: (1)在运动中产生的焦耳热最多是多少。 (2)当ab棒的速度变为初速度的3/4时,cd棒的加速度是多少? 3. “双杆”中两杆都做同方向上的加速运动。:“双杆”中的一杆在外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另一杆在安培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最终两杆以同样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3](2003年全国理综卷)如图所示,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磁感应强度B=0.50T的匀强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导轨的电阻很小,可忽略不计。导轨间的距离l=0.20m。两根质量均为m=0.10kg的平行金属杆甲、乙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滑动过程中与导轨保持垂直,每根金属杆的电阻为R=0.50Ω。在t=0时刻,两杆都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与导轨平行、大小为0.20N的恒力F作用于金属杆甲上,使金属杆在导轨上滑动。经过t=5.0s,金属杆甲的加速度为a=1.37m/s2,问此时两金属杆的速度各为多少? 4.“双杆”在不等宽导轨上同向运动。 “双杆”在不等宽导轨上同向运动时,两杆所受的安培力不等大反向,所以不能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确定目标 本节课讲解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问题,会区别感应电动势平均值和瞬时值。 二 精讲精练 (一)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例 (见教材练习题P21 T2)如图甲所示,匝数为100匝,电阻为5Ω的线圈(为表示线 圈的绕向图中只画了2匝)两端A 、B 与一个电压表相连,线圈内有指向纸内方向的磁场,线圈中的磁通量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 (1)求电压表的读数?确定电压表的正极应接在A 还是接在B ? (2)若在电压表两端并联一个阻值为20Ω的电阻R .求通过电阻R 的电流大小和 方向? ,面 时间内,匀强磁场平行于线圈轴线向右穿过,则该段时间线圈两12)t B --

变式3.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 B,用电阻率为ρ、横 截面积为S的导线做成的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框abcd水平放置,OO′为过ad、bc 两边中点的直线,线框全部都位于磁场中.现把线框右半部分固定不动,而把线框 左半部分以OO′为轴向上转动60°,如图中虚线所示。若转动后磁感应强度随时 间按kt 变化(k为常量),求: B B+ = (1)在0到t 0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 (2)t0时刻ab边受到的安培力? (三)真题检测,品味高考 1.(2014·新课标全国Ⅰ)如图 (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

2. (2012·福建)如图甲,在圆柱形区域内存在一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 强磁场,在此区域内,沿水平面固定一半径为r 的圆环形光滑细玻璃管,环心0在区域中心。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q>0)的小球,在管内沿逆时针方向(从上向下看)做圆周运动。已知磁感应强度大小B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T0为已知量)。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电量保持不变,对原磁场的影响可忽略。当t=0T 到t=05.1T 这段时间内的磁感应强度增大过程中,将产生涡旋电场,其电场线是在水平面内一系列沿逆时针方向的同心圆,同一条电场线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求:这段时间内,细管内涡旋电场的场强大小E 。 (四)拓展深挖、把握先机 拓展:如图甲所示,匝数为n 匝,电阻为r,半径为a 的线圈两端A 、B 与电容为C 的电容器 和电阻R 相连,线圈中的磁感应强度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取垂直纸面向内方向为正方向)。求: (1)流过电阻的电流大小为多少? (2)电容器的电量为多少? 三 总结归纳 1. 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 2. 会判断导体两端电势的高低。

教科版必修(32)《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word教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物理学案(008) 班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______ _ 完成时间: (学案A 等级要求:书写规范,全部完成,有用红笔订正,正确率80%以上) 课题: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课型:新授课 单元5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法拉第和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是由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 而引起的 2、 了解电源电动势的概念 目标1:法拉第和电磁感应现象 自主学习 1、丹麦物理学家 偶然发现,接通电流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忽然 。 奥斯特实验发现了 ,说明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它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电和磁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为此后一系列电磁规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2、电能产生磁,那磁能不能生电,开始思考并研究这个问题的物理学家是 3、电磁感应现象 如果螺线管中有电流,电流计的指针就会 实验发现当 磁铁时,电流计的指针会偏 转说明,此时螺线管内有 5、磁通量用Φ表示,Φ= ,其中B 表示 ,S 表示 。磁通量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 6、产生电流的原因:通过闭合回路的 发生改变。 我能做 1、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分别是( )

A.安培和法拉第 B.奥斯特和法拉第 C.库仑和法拉第 D. 奥斯特和麦克斯韦 2、如图所示,矩形区域abcd内有匀强磁场,闭合线圈由位置1通过这个磁场运动到位置2.线圈在运动过程的哪几个阶段有感应电流,哪几个阶段没有感应电流?为什么? 目标2:了解电源电动势的概念 自主学习 1、在下面的电路图里,闭合开关的时候,灯泡会亮,是由的 原因,普通的1号干电池的电动势是。 2、电动势,描述, 称为电动势。电动势的符号是,它的单位与电压的单位同样是 ,符号是。 3、 在这个实验中,电流计会偏转,是在充当电 源的。 这个电源的电动势和一般的干电池电源不一样,是由于 通过螺线管的 的改变,感应产生的,我们称 为。 (简单的理解就是螺线管在这里充当电源) 我能做: 1、安培于1821年时用类似于图的通电线圈进行过探求感应电流的实验,但没有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他失败的原因是() A.他的实验电路有问题 B.他的仪器连接有问题 C.他只关注到稳定时的情形 D.他没有留意磁铁插入或拔出的瞬间情形

第三章电磁感应-第一节现象

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 1、收集有关物理学史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知道磁通量,会比较“穿过不同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大小 3、通过实验,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过程: 一、划时代的发现 说明:1820 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说明电流能够产生磁场,人们很自然地思考,能不能根据磁来产生电呢,为此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很多的尝试,其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就是法拉第,他进行了长达10 年的艰苦探索。最初,法拉第认为.很强的磁铁或很强的电流可能会在邻近的闭合导线中感应出电流。他做了多次尝试,经历了一次次失败,都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但是,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有联系,电流能产生磁场,磁场也就一定能产生电流。在这些信念的支持下,1 831 年他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把两个线圈绕在一个铁环上,一个线圈接电源,另一个线圈接“电流表”,当给一个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在另一个线圈上出现了电流。 二、电磁感应现象 问: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三、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说明:在什么条件下能够产生电磁感应?要产生感应电流的前提条件线圈当然要是闭合线圈, 那还有什么条件呢?请看下面的实验 说明:为了说明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要用到一个物理盘--磁通量。什么是磁通量?我们可以 用“穿过一个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的多少”来形象地理解:“穿过这个闭合电路的磁通量” 思考与讨论:P55、思考与讨论磁通量发生变化 演示实脸 实验仪器:磁铁、螺线管、电流表 实验过程:①将螺线管和电流表连接 ②N极插入线圈的过程中,观察指针有没有偏转?如何偏转? N极停在线圈中,观察指针有没有偏转?如何偏转? N极从线圈中抽出的过程中,观察指针有没有偏转?如何偏转? S极插入线圈的过程中,观察指针有没有偏转?如何偏转?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电磁场(一)作业答案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一) 一.选择题 [ A ]1.(基础训练1)半径为a 的圆线圈置于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线圈电阻为R ,当把线圈转动使其法向与B 的夹角为α=60?时,线圈中已通过的电量与线圈面积及转动时间的关系是: (A) 与线圈面积成正比,与时间无关. (B) 与线圈面积成正比,与时间成正比. (C) 与线圈面积成反比,与时间无关. (D) 与线圈面积成反比,与时间成正比. 【解析】 [ D ]2.(基础训练3)在一自感线圈中通过的电流I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a)所示,若以I 的正流向作为的正方向,则代表线圈内自感电动势随时间t 变化规律的曲线应为图(b)中(A)、(B)、(C)、(D)中的哪一个? 【解析】 dt dI L L -=ε,在每一段都是常量。dt dI [ B ]3.(基础训练6)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金属框架abc 放在均匀磁场中,磁场B ? 平 行于ab 边,bc 的长度为l .当金属框架绕ab 边以匀角速度转动时,abc 回路中的感应 电动势和a 、c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 – U c 为 (A) =0,U a – U c =221l B ω (B) =0,U a – U c =22 1l B ω- (C) =2l B ω,U a – U c =2 2 1l B ω (D) =2l B ω,U a – U c =22 1 l B ω- 【解析】金属框架绕ab 转动时,回路中 0d d =Φ t ,所以0=ε。 2012c L a c b c bc b U U U U v B d l lBdl Bl εωω→→→ ??-=-=-=-??=-=- ??? ?? [ C ]5.(自测提高1)在一通有电流I 的无限长直导线所在平面内,有一半经 为r ,电阻为R 的导线环,环中心距直导线为a ,如图所示,且r a >>。当直导线的电流被切断后,沿着导线环流过的电量约为: (A))1 1(220r a a R Ir +-πμ (B) a r a R Ir +ln 20πμ (C)aR Ir 220μ (D) rR Ia 220μ 【解析】直导线切断电流的过程中,在导线环中有感应电动势大小:t d d Φ = ε B ? a b c l ω a I r o R q 2 1 φφ-=

高中物理11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教案教科版

1.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要点导学] 1、不同自然现象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可以通过我们的观察与思考来发现。例如摩擦生热则表明了机械运动与热运动是互相联系的,奥斯特之所以能够发现电流产生磁场,就是因为他相信不同自然现象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转化的。 2、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奥斯特的发现是必然中的偶然。发现中子的历史过程(在选修3-5中学习)也说明了这一点。小居里夫妇首先发现这种不带电的未知射线,他们误认为这是能量很高的射线,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就与小居里夫妇擦肩而过了。当查德威克遇到这种未知射线时,查德威克很快就想到这种不带电的射线可能是高速运动的中子流,因为查德威克的老师卢瑟神福早已预言中子的存在,所以查德威克的头脑是一个有准备的头脑,查德威克就首先发现了中子,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比记住奥斯特实验重要得多。 3、法拉第就是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人,他坚信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么利用磁场应该可以产生电流。信念是一种力量,但信念不能代替事实。探索“磁生电”的道路非常艰苦,法拉第为此寻找了10年之久,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4、法拉第为什么走了10年弯路,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原来自然界的联系不是简单的联系,自然界的对称不是简单的对称,“磁生电”不象“电生磁”那样简单,“磁生电”必须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法拉第的弯路应该使我们对自然界的联系和对称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 [范例精析] 例1奥斯特的实验证实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法拉第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途径,法拉第认识到必须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利用磁场产生电流。法拉第当时归纳出五种情形,请说出这五种情形各是什么。 解析法拉第把能引起感应电流的实验现象归纳为五类: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它们都与变化和运动有关。 拓展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也曾将恒定电流或磁铁放在导体线圈的附近,希望在线圈中看到被“感应”出来的电流,可是这种努力均无收获。因为“磁生电”是在变化或运动中产生的物理现象。 例2 自然界的确存在对称美,质点间的万有引力F=Gm1m2/r2和电荷间的库仑力F=kq1q2/r2就是一个对称美的例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传递的,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则是通过引力场传递的。点电荷q的在相距为r处的电场强度是E=kq/r2,那么质点m在相距为r 处的引力场强度是多少呢?如果两质点间距离变小,引力一定做正功,两质点的引力势能一定减少。如果两电荷间距离变小,库仑力一定做正功吗?两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减少吗?请简述理由。

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第18卷 第12期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Vol.18 No.12 2005年12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c. 2005 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袁作彬 (湖北民族学院 物理系,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它的两种表述形式,分别反映了电磁感应的宏观表现和微 观机制。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运用是电磁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了现行教材中用法拉第电磁感应 定律判定感应电动势方向方法的弊端,提出了一种简便方法,并给出了验证的实例。 关键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 中图分类号:O4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160(2005)-0147-02 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于电磁感应定律两种表述及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判断感应电动势的简便方法。 1 电磁感应定律的两种表述 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重要规律,它有两种表述形式。电磁感应定律的第一种表述为: t d d φε?= (1) 式(1) 是电磁感应的宏观表现,它表明当通过闭合回路所围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动势(不论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时,无论回路的绕行方向怎样选择,ε总与t d d φ的符号相反。 进一步分析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电磁感应定律的第二种表述:[1~3] →→ →→→?????×=∫∫∫S d t B l d B L S )(νε (2) 式(2)中的第一项就是由于导体运动而产生的动生电动势()d L B d l εν→→→ =×?∫,第二项则是由于磁场变化而产生的感生电动势S d t g ∫∫??=ε,式(2)反映出电磁感应的微观机制。由此可以看出,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物理过程是有区别的。关于这两种表述表述是否等价的问题,有许多文献讨论,至今仍无定论。[4~6] 2 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式(2)所示的第二种表述是从微观机理出发揭示电磁感应现象,它不仅揭示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微观本质,而且也便于应用。利用式(2),既可以方便地计算由非闭合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而产生的动生电动势,也便于计算静止的闭合导体由于磁场变化而产生的感生电动势,当然也可以计算闭合导体在变化的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对于第一种表述,现行教材中是这样处理的:在讨论ε的正负之前,将回路的绕向与以回路为边界的曲面法向矢量n r 统一在右手螺旋定则下。在图1所示的四种情形中,一律规定回路的绕向如图中虚线所示,按右手定则,以它为边界的曲面法 收稿日期:2005-08-23 作者简介:袁作彬(1966-),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理论物理.

电磁感应 案例

《电磁感应》案例 教材分析:教材从奥斯特的发现得到的启发出,发提出问题: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磁场能不能获得电流?仿照前人探索的路子和方法,通过探索性的实验引出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的概念,概括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再通过实验事实的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的结论。教材充分体现了寓方法指导于知识探索之中的思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以及其中的能量转化; 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知道感应电流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 2、能力目标:进一步了解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是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电磁感应现象以及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教具准备: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较大)一个导线开关一只 教学过程: 一、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奥斯特实验所证明的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 从这一实验可以看出电是可以产生磁的。我们知道自然界的事物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既然电可以产生磁,那么我们马上可以联想到磁能否产生电呢?学生猜想:会 猜想实验的设计: 1、师生进一步了解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的选取讨论: 教师可以给予以下提示:要创造出磁场环境所以要提供什么器材?要看是否产生了电流所以要提供电流的载体或者说是电流流动的路径所以要有什么器材?电流即使产生了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最理想的是在试验中能看出电流产生的现象,可以选什么仪表来展示一下? [师生讨论结果] 实验需要的器材为:磁铁导线检验是否有电流的电流表,控制电路的开关 3、探究步骤设计讨论: 教师及时给予以下启发:奥斯特实验证明导体通电后即可产生磁场,那么是不是把导体放到磁场里就会产生电流?导体动起来会不会产生电流?磁场中导体运动的方向不同是不是都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一样大吗? [探究实验一] 学生分组实验 如课本12-1图组装试验仪器并进行下表探究性操作

电磁感应习题解答电磁场习题解答

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 一 选择题 3.如图所示,一匀强磁场B 垂直纸面向内,长为L 的导线ab 可以无摩擦地在导轨上滑动,除电阻R 外,其它部分电阻不计,当ab 以匀速v 向右运动时,则外力的大小是: R L B R L B R L B R BL L B 222222222 E. D. 2 C. B. A.v v v v v 解:导线ab 的感应电动势v BL =ε,当 ab 以匀速v 向右运动时,导线ab 受到的外力与安培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R L B L R B F F v 22===ε 安外。 所以选(D ) 4.一根长度L 的铜棒在均匀磁场B 中以匀角速度ω旋转着,B 的方向垂直铜棒转动的平面,如图,设t = 0时,铜棒与Ob 成θ角,则在任一时刻t 这根铜棒两端之间的感应电动势是:( ) A. )cos(2θωω+t B L B. t B L ωωcos 2 12 C. )cos(22θωω+t B L D. B L 2ω E. B L 22 1ω 解:???= ==??=L L BL l l B l B )00221d d d ωωεv l B v ( 所以选(E ) 6.半径为R 的圆线圈处于均匀磁场B 中,B 垂直于线圈平面向上。如果磁感应强度为B =3 t 2+2 t +1,则线圈中的感应电场为:( ) A . 2π(3 t + 1)R 2 ,顺时针方向; B. 2π(3 t + 1)R 2 ,逆时针方向; C . (3 t + 1)R ,顺时针方向; D . (3 t + 1)R ,逆时针方向; 解:由??? ???-=?S B l E d d i t ,则感应电场的大小满足 选择题4图 选择题3图 v

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电磁感应,也称为磁电感应现象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动势,若将此导体闭合成一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感应电流。 电磁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技术(例如:电磁炉、微波炉、蓝牙技术、磁悬浮列车等等)。是经过很多人的探索和努力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 正文: 电磁感应的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本质是闭合电路中磁通量的变化。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的发现:1831年8月,法拉第把两个线圈绕在一个铁环上,线圈A 接直流电源,线圈B接电流表,他发现,当线圈A的电路接通或断开的瞬间,线圈B中产生瞬时电流。法拉第发现,铁环并不是必须的。拿走铁环,再做这个实验,上述现象仍然发生。只是线圈B中的电流弱些。为了透彻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做了许多实验。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交的一个报告中,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现象”,并概括了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种类型: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法拉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卓越成就,是同他关于各种自然力的统一和转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正是这种对于自然界各种现象普遍联系的坚强信念,支持着法拉第始终不渝地为从实验上证实磁向电的转化而探索不已。这一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的内在联系,为建立完整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磁感应是指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乃是电磁学中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让我们知道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而且为电与磁之间的转化奠定了基础,为人类获取巨大而廉价的电能开辟了道路,在实用上有重大意义。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标志着一场重大的工业和技术革命的到来。事实证明,电磁感应在电工、电子技术、电气化、自动化方面的广泛应用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若闭合电路为一个n匝的线圈,则又可表示为:式中n为线圈匝数,ΔΦ为磁通量变化量,单位Wb ,Δt为发生变化所用时间,单位为s.ε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单位为V。 磁通量: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平面的面积为S。(1)定义: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B与垂直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2)公式:Φ=BS 当平面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 Φ=BS⊥=BScosθ(θ为两个平面的二面角) (3)物理意义

高中物理 第2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第1节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教师用书 粤教版

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课标 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过程,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 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2.通过实验,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3.了解法拉第及其对电磁学的贡献,认识发现磁生电现象对推动电磁学理论和电磁技术发展的重大意义.1.电磁感应现象.(重点) 2.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重难点) 法拉第与电磁感应现象 1. (1)实验观察 ①没有电池也能产生电流: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②磁铁与螺线管有相对运动时也能产生电流:在条形磁铁插入或拨出螺线管的瞬间,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条形磁铁在螺线管中保持不动时,电流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如图2-1-1所示. 图2-1-1 (2)法拉第的实验结论 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由于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称感应电流. 2.思考判断 (1)发现“磁生电”现象的科学家是法拉第.(√) (2)如图2-1-2所示,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时,线圈中有电流产生,但当磁铁在线圈中静止不动时,线圈中无电流产生.所以上述现象不是电磁感应现象.(×)

图2-1-2 (3)三峡电站是全球最大的水电站,它的发电机组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3.探究交流 电磁感应的发现有何意义? 【提示】(1)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对电与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宣告了电磁学作为一门统一学科的诞生. (2)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找到了磁生电的条件,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感应电动势 1. (1)电动势:描述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本领的物理量. (2)感应电动势:由于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的电动势. 2.思考判断 (1)只要闭合电路内有磁通量,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2)线框不闭合,即使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线框中也没有感应电流.(√) 3.探究交流 如果穿过断开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有没有感应电流?有没有感应电动势? 【提示】由于电路是断开的,电路中没有感应电流,但有感应电动势. 对磁通量变化的理解 1.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若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大小不变,方向相反,磁通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根据磁通量的定义式Φ=BS,引起磁通量变化的方法有

电磁感应习题答案

电磁感应 、选择题 1、将形状完全相同的铜环和木环静止放置,并使通过两环面的磁通 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相等,则(D ) A.铜环中有感应电动势,木环中无感应电动势 B.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大,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小 C.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小,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大 D.两环中感应电动势相等 2、面积为S和2S的两线圈A, B。通过相同的电流I,线圈A的电流所产生的通过线圈B的磁通用 面积为S和2S的两圆线圈A, B。通过相同的电流I,线圈A的电流所产生的通过线圈B的磁通用①21表示,线圈B的电流所产生的通过线圈A的磁通用①12表示,则应该有: (A)① 12 = 2 ① 2i . (B)① 12 =① 21/2 . (C )① 12 =① 21. (D )① 12 < ① 21 3如图所示,导线AB在均匀磁场中作下列四种运动, (1)垂直于磁场作平动; (2)绕固定端A作垂直于磁场转动; (3)绕其中心点0作垂直于磁场转动; (1) (2) (3) (4)绕通过中心点0的水平轴作平行于磁场的转动

关于导线 AB 的感应电动势哪个结论是错误的? (B ) (A) (1)有感应电动势,A 端为高电势;(B) (2)有感应电动势,B 端为 高电势; (C) (3)无感应电动势; (D) (4)无感应电动势。 二、 填空题 4、 如图,aob 为一折成/形的金属导线 (aO=Ob=)位于XOY 平面中;磁感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垂直于 XOY 平面。当aob 以速 度 沿X 轴正向运动时,导线上a 、b 两点 间电势差Ui b =_ BLvsin _;当aob 以速度 沿Y 轴正向运动时,a 、b 两点中是_a _______ 点电势高。 5、 半径为a 的无限长密绕螺线管,单位长度上的匝数为 n ,螺线管 导线中通过交变电流i l °sin t ,贝卩围在管外的同轴圆形回路(半径 为r )上的感生电动势为 二°n a 2 l ° cos t_(V) 6、 感应电场是由 变化的磁场产生的,它的电场线是 闭合曲线。 7、 弓|起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是 洛仑兹力,引起感生电动势的 非静 电是感生电场。 三、 计算题 8矩形线圈长I =20cm 宽b =10cm 由100匝导线绕成,放置在无限 长直 导线旁边,并和直导线在同一平面内,该直导线是一个闭合回路 的一部分,其余部分离线圈很远,其影响可略去不计。求图(a )、图 XXX XX XXX N 丈 * xxxx xx x xxx XXXXXXXXXXXX XXXXXXXXK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