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实习报告——地貌

宜昌实习报告——地貌
宜昌实习报告——地貌

宜昌地貌见习报告

姓名:昝帅强

专业:地理科学系班级:0901 班

学号:2009119010103

2010年11月25日

前言:

2010年11月7日到2010年11月9日,作为湖北师范学院地理课学习的一名学生,我和其他同学在系老师的带领下,赴宜昌市三峡地区进行了实习考察。

一、宜昌市概况

宜昌市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距今18亿年前的元古界到距今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地层是中国南方标准地层区之一,出露的许多典型地质剖面在中外地质领域享有盛名。

宜昌市城区无大断层通过,地壳相对稳定,无孕震构造。据1600多年的记载,城区地震烈度未超过5度。宜昌市位于扬子江淮地台的西部,地质构造总的轮廓是,地域内中、北部为黄陵背斜,东边有当阳盆地,西边为秭归盆地,南边为长阳背斜、仁和坪向斜,西南边为五峰向斜,西北边为神农架背斜,北侧为台缘褶皱带。从地质力学角度看,为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此外,全市岩溶地形较多,主要分布在五峰、长阳、兴山秭归、宜都等山地、丘陵,岩溶地形多种多样。

二、三峡大坝概况

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正常蓄水位175米。工程设计坝顶高程185米,坝顶长度3035米,总装机容量1820万KW。水库面积为1045 km2,总库容393亿m3。长江三峡水库(175m正常蓄水、五年一遇洪水)干流段(三斗坪至重庆巴南区大塘坝)长574 Km。支流

库段有香溪、大宁河、乌江等50余条较大的一级支流,总岸线长度约5300 Km。

实习任务:

了解宜昌三峡库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和人文景观,开拓视野,增长同学们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熟知程度,同时加强也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促进我系的和谐发展。

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使同学们学会初步辨别常见的典型地质地貌特征,了解地质地貌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在实践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促进学习,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与考察能力。

实习要求:

野外实习不仅仅是教学的客观需要,而且这是每个此专业的同学应该特别专注的地方。本次的实习要求同学们能够基本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真正达到地理科学系专业学生的实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目的,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学生来。

实习时间:2010年11月7日——2010年11月9日

实习内容:

一、三峡库区

(一)地貌形态

库区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全国地貌区划为板内隆升蚀余中低山地。库区地貌明显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的控制,以奉节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貌单元。

三峡侵蚀溶蚀低中山峡谷段

奉节以东,区内地貌以大巴山、巫山山脉为骨架,形成以震旦系至三叠系碳酸盐岩组成的川鄂褶皱山地,属于以侵蚀为主兼有溶蚀作用的中山峡谷间夹低山宽谷地貌景观。山脉总体为近东西向,局部为南北向。长江多斜切或横切,因而河谷多为斜向或横向谷。山顶高程多在1000-2000米,相对高差1000米左右。河谷狭窄,岸坡陡峭,江面宽一般200-300米。山脉走向亦受构造控制,大巴山脉呈北西—北西西向耸立于库区之北,主峰大神农架高程3050米,为长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巫山山脉呈北东—北东东向绵延于鄂、川(现重庆市)边境,绿葱坡至云台荒一带,高程1800-2000米,为长江与清江的分水岭。长江河谷深切,两岸山峰耸立,河谷狭窄,水流湍急,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该段地貌的另一特征是层状地貌明显,自分水岭向长江河谷,呈阶梯状逐级下降过渡,可见两期四级夷平面。长江两岸支流发育,北岸支流为北西向,南岸支流为北东向。

(二)地貌类型

1、主要内力地貌类型

【近水平岩层的构造地貌】系地层倾角近似水平(80以下)沉积岩层所组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相对稳定的地台区域,如四川盆地中部由近水平的侏罗——白垩系(紫红色泥岩砂岩)组成的桌状丘陵与台地、湘赣南部众多地堑谷地中由白垩纪至早第三纪红色岩系组成的丹霞地貌。这类地貌还可根据地层倾角再分为(a)近水平岩层的、(b)微斜岩层(4-80)的(c)两者复合的3类。

【招皱构造上的地貌】系在地台褶皱盖层或各种褶皱带基础上形成并后期较少受断裂活动影响的结构地貌,包括(d)单斜构造岩层(地层单一倾向,并在80以上的平缓、较平缓褶皱之一翼)、(e)背斜构造的和(f)向斜构造等条带状或线形构造山地。它们除出现在川西青南高原外,主要组成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中低山地,如川东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黄草山与七曙山等即是。由于褶皱地层主要为厚层深海碳酸盐岩层组成,因此,在温湿气候条件下,发育成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此外,还有穹隆或短轴褶皱构成的地貌,它们主要由花岗岩体侵入并经不同程度剥蚀而成,其中(g-1)指尚有沉积盖层保护的穹隆,(g-2)指结晶岩已出露的穹隆,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边缘和湘南山区之中。

【断褶构造上的地貌】系褶皱构造形成后经历较明显断块活动形成的和褶皱与断块同时控制地形的结构地貌。它们一般分布在地台边缘和褶皱带等相对活动的地区。如青藏高原上的松潘——甘孜断褶山地和秦岭断褶带的中山与中高山,以及鄂西、湘北与赣北等山地。其中除

背斜(h-1)、复背斜(h-2)和向斜(i-1)、复向斜(i-2)基础上形成的条带状构造山地外,还有(j)复杂或性质不明的和(K)弧(环)形的断褶山地。

【断块构造上的地貌】系地台和褶皱带活动区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等较均一且相对刚性岩块所组成、并受新构造断块隆起的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的边缘、大巴山、桐柏——大别山,以及湘赣南部的山地。它们可以再分为(L)地堑抬升的岭谷、(m)地垒式、(n)掀斜式、(o)块状(拱形)、(p)逆冲与推复、(q)板条式和(r)扭裂式等7类断块山地。

【熔岩与火山地貌】系较少受其他构造控制的熔岩与火山沉积岩组成的丘陵。它们零星地分布在江淮丘陵区中、溧阳、溧水,以及大别山北缘等晚侏罗系火山沉积岩组成的丘陵地区。

2、主要外力堆积地貌类型

除少数外力溶蚀——侵蚀的喀斯特地貌用符号表示外,主要表现河流、湖泊与海洋及其过渡类型所沉积的地貌。虽然它们都属堆积平原,但据相对地势还可在同一堆积地形中再分低洼地、平坦平原、波状与高亢平原、微斜平原;在某些丘陵前沿地带,还有堆积侵蚀而成的次生黄土(下蜀黄土)岗台地。这些堆积平原与岗台地自西至东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洞庭湖盆地、鄱阳湖盆地,以及长江中下游河谷、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等地区。此外,在流域最西部的青藏高原山间宽谷盆地中,还有与冰川冰缘作用有关的堆积地形,部分洪积与冲积、洪积与湖积的混合堆积地形。

(三)地貌区划

【上游深切割高原区】系四周龙门山、茶坪山至小相岭一线以西,唐古拉山——横断山,以及东昆仑山巴颜喀拉山——秦岭所包围的青藏高原的流域所在地区。区内普遍受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主要由断块高原和断褶高山所构成。多数地面海拔在4000-5000m以上。山地多数超过5000m,最高山地(贡嘎山)海拔达7556m。区内据大地貌特征,再分(I-1)西部寒冻高原;(I-2)南部高原深谷;(I-3)北部高山岭谷。

【中上游中切割山地区】系上述高原区以东和南阳——洞庭湖盆地以西和湘赣南部的中切割山地。区内除成都平原与汉中盆地等平原和川中。攀枝花——楚雄等红色盆地的桌状山丘及台地外,多数为褶皱和断褶构造基础上经剥蚀、侵蚀、溶蚀等作用形成的中山及中高山区域。区内具有较丰富的山地资源,但也是流域水土流失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主要地区。据构造地貌特征,又分(Ⅱ-1〕川中红层切割台地。(Ⅱ-2)盆地西南断块山原、(Ⅱ-3)盆地东北断褶山地、(Ⅱ-4)盆地东南断褶山地和(Ⅱ-5)湘赣南部断块山地。

【中下游低山丘陵与平原区】包括(Ⅲ-1)南阳盆地、(Ⅲ-3)洞庭湖盆地、(Ⅲ-5)鄱阳湖盆地、(Ⅲ-7)长江中下游河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太湖平原及其周围的低山丘陵区。其低山丘陵包括(Ⅲ-2)桐柏——大别断块山地、(Ⅲ-4)幕阜——九岭断褶山地和(Ⅲ-6)下游江南断褶山地。本区是工农业的主要基地,也是人口最密集并受人为活动影响最强烈的地貌区域。

二、三游洞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

长方体,深约30米,宽约23

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

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

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

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后室幽奥,旁有耳洞,可通于外。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的地貌主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为特征的地区。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又称岩溶。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

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环通畅。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

斯特面。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狭窄的垂直纵向竖井与这些河道联通,使地表水得已顺畅地经地下河流走。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数都是喀斯特区。

实习小结:

此次的宜昌实习让我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也一饱了眼福,总之是收获多多啊。通过对三峡库区的考察学习,我们见识到了人类力量的伟大,也体会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也将我们的书面知识真正的联系实际来理解和掌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三游洞之行,我们更是亲眼目睹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通过带队老师的讲解,我们深刻的了解了该地貌的相关知识。三日,眨眼即过,但是那段记忆是永远抹不去的。我希望,我系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多的进行类似的实习,真正做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