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与优化设计

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与优化设计
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与优化设计

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与优化设计

摘要:文章从国内外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国内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最终总结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要素与方法,同时总结我国21世纪我国大学校园环境景观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优化设计

一、大学校园景观发展概述

国内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基本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当代三个时期进行分析,三个时期各有各的特色,但是也存在各自的问题。

1、古代“校园”的景观特点

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学校”一般可以理解为各类学府。在校舍和环境方面由于受到当时礼教封建思想的影响,校园景观大都比较刻板且严正,主要突出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与此相反,私学则崇尚老庄的虚无遁世,返璞归真,强调在自然中修身养性。

2、近代校园景观特点

近代的大学校园多采用古典园林或自然风景秀丽的场所为基址,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校园建筑散布在园林山水之间,校园景观中的各要素都能基本遵循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规划建设渗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借鉴了部分西方思想。

3、现当代校园景观特点

改革开放之后,新建和改建的校园景观都较为注重校园环境设施和景观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也大大改善了校园的环境景观质量。由于校园多为一次性投资建成,基本经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对校园中建筑群体的组合、外部空间的组织以及外环境的设计都进行整体考虑,从而使建筑与环境的结合更加紧密,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建造一般的学校。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偏离

“以人为本”一词成为规划设计的流行语,但是对于人的关怀和对于其生活的关注并没有在设计和实践中具体化。由此产生了新建大学校园建设重景观而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和等级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Landscape Ecology Pattern,Process,Scale and Hierarchy,Higher Education Press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起源与发展 起源于中欧和东欧,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于1939年创造了“景观生态学”一词,并将其定义为研究某一景观中生物群落只见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科学。Naveh和Lieberman(1984)继承并发展了欧州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提出“景观生态学是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和生态系统学之上的跨学科的生态地理科学,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北美,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逐渐兴起。如今,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系中的广泛应用,为该科学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特点。 研究范畴 研究对象和内容 (1)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 (3)景观动态: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是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 研究的重点: (1)空间异质性或格局的形成和动态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 (2)格局—过程—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3)景观的等级结构和功能特征以及尺度演绎问题; (4)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的相互关系; (5)景观异质性(或多样性)的维持和管理。 格局、过程、尺度 格局(Pattern)是指空间格局,广义地讲,它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过程强调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动态特征。 尺度(Scale),广义地讲,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是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往往以粒度(Grain)和幅度(Extent)来表达。空间粒度之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时间粒度指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或取样的)频率. 或时间间隔。幅度指研究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持续范围或长度。 空间异质性和缀块性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某种生态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程度。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空间梯度(Gradient)的综合反映。缀块性强调缀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关系,比异质性在概念上更为具体化一些。而梯度则指沿某一方向景观特

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与优化设计

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与优化设计 摘要:文章从国内外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国内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最终总结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要素与方法,同时总结我国21世纪我国大学校园环境景观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优化设计 一、大学校园景观发展概述 国内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基本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当代三个时期进行分析,三个时期各有各的特色,但是也存在各自的问题。 1、古代“校园”的景观特点 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学校”一般可以理解为各类学府。在校舍和环境方面由于受到当时礼教封建思想的影响,校园景观大都比较刻板且严正,主要突出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与此相反,私学则崇尚老庄的虚无遁世,返璞归真,强调在自然中修身养性。 2、近代校园景观特点 近代的大学校园多采用古典园林或自然风景秀丽的场所为基址,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校园建筑散布在园林山水之间,校园景观中的各要素都能基本遵循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规划建设渗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借鉴了部分西方思想。 3、现当代校园景观特点 改革开放之后,新建和改建的校园景观都较为注重校园环境设施和景观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也大大改善了校园的环境景观质量。由于校园多为一次性投资建成,基本经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对校园中建筑群体的组合、外部空间的组织以及外环境的设计都进行整体考虑,从而使建筑与环境的结合更加紧密,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建造一般的学校。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偏离 “以人为本”一词成为规划设计的流行语,但是对于人的关怀和对于其生活的关注并没有在设计和实践中具体化。由此产生了新建大学校园建设重景观而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方法综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目录 摘要

摘要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通过确定景观格局来分析生态过程。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从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结合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景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景观格局;特征指数;景观类型 引言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它以生态系统的空间关系为研究重点关注尺度的重要性 与时空的异质性。随着景观生态学的逐步发展其研究范围和内容都进一步扩大 突破了原先只是从类型或区域角度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研究将地理过程与生态过 程也列为研究重心并且从单纯的地理过程研究发展到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研 究。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 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学中也被广泛提出和应用为 其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特点[2 -3]。 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关 系这一特点也已成为景观生态学与其他生态学科的主要区别之一。研究景观的 结构(即组成单元的特征及其空间格局)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空间格 局分析方法是指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分析方法既包括 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专门用于解决空间问题的格局分析方 法。笼统地讲这些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格局指数方法和空间统计学方法。前者 主要用于空间上非连续的类型变量数据(categorical data)而后者主要用于空间上 连续的数值数据(guantitative data)[4-5]。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景观设计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景观设计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作者:徐克雷,张建伟来源:黑龙江信息科技浏览:576 ? 1 生态设计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这一观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第三,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城市或绿地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第四,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 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 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生态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2 辨证观 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 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融合。 3 结论 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景观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使景观设计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

景观格局影响生态学过程

在人为活动占优势的景观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产生的生态影响具有区域性和累积性的特征,并且可以直观地反映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上。景观本身是人类经济活动的资源和开发利用的对象,人类的经济开发活动主要是在景观层次上进行,因而景观成为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适宜尺度。 景观格局影响生态学过程(种群动态、动物行为、生物多样性、生态生理和生态系统过程等),因为格局与过程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可以通过研究空间格局来更好地理解生态学过程。因此,基于景观格局进行生态风险分析,可以综合评估各种潜在生态影响类型及其累积性后果。 景观的空间格局是若干生态过程与非生态过程长期作用的产物,景观的空间结构影响着干扰的扩散和能量的转移,尤其是景观中某些具战略性的结构退化或破坏将对整个区域生态坏境产生致命的影响。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不同的景观类型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完善整体结构和功能、促进景观结构自然演替等方面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同时,不同景观类型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也是不同的。目前表征景观格局的指数有多样性指数、镶嵌度指数、距离指数及其景观破碎度指数等。本研究在基本判别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景观结构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并通过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经验关系,建立景观格局指数与区域生态风险之间的定量化表达,借助空间统计学空间化变量的方法,研究区域生态风险的空间特征。 景观结构指数是通过各个指数简单叠加用来反映不同景观所代表的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主要是人类开发活动)的程度。景观损失指数即生态风险指数表示遭遇干扰时各类型景观所受到的生态损失的差别,也即其自然属性损失的程度,是某一景观类型的景观结构指数和脆弱度指数的综合。 本方法提出了基于景观结构变化的区域生态风险指数,并设计了其计算公式。该方法包括如下四个基本步骤:以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和景观要素统计资料为基础,计算各景观组分的面积比重和景观格局指数; 确定不同景观组分的风险权重; 计算区域生态风险指数; 进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划分不同等级的生态风险区和风险变化区。 御鑫景观H TTP://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414143.html,/ 汽修学校:HT TP://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414143.html,/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有关校园滨水绿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姓名:陈睿 班级:景观建筑设计01班 学号:20102493 成绩:

目录 前言................................................................................................................................. - 3 - 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 - 4 - 二、场地分析............................................................................................................................... - 4 - (一)区域位置分析........................................................................................................... - 4 -(二)区域交通分析........................................................................................................... - 5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 5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 - 6 -(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 7 - 2.5.1自然资源.............................................................................................................. - 7 - 2.5.2 人文资源............................................................................................................. - 7 - 2.5.3 人工景观资源。................................................................................................. - 7 - (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 - 8 - 2.6.1 内部交通系统..................................................................................................... - 8 - 2.6.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 - 8 - 2.6.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 - 8 - 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 - 9 - 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 - 9 - 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 - 9 - 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 - 9 - 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 ............................................................................................. - 9 - 3. 1、优势(strength)....................................................................................................... - 9 - 3.1.1 资源优势............................................................................................................. - 9 - 3.1.2 区位优势............................................................................................................. - 9 - 3.2劣势(weekness) ........................................................................................................ - 9 - 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 - 9 - 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 - 9 - 3.2.3南湖水环境的“先天不足”............................................................................- 10 - 3.3机遇(opportunities) .............................................................................................- 10 - 3.3.1 学校处于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的阶段...........................................................- 10 - 3.3.2校园文化氛围的深入和发展............................................................................- 10 - 3.4挑战(threats) .........................................................................................................- 10 - 3.4.1是否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10 - 3.4.2 大学学生的普遍“宅”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影响...........................................- 10 - 四、主题确定.............................................................................................................................- 11 - 4.1区域内情况 ..................................................................................................................- 11 - 4.2场地内情况 ..................................................................................................................- 11 - 4.3 使用者情况 .................................................................................................................- 11 - 五、功能确定.............................................................................................................................- 11 -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 11 - 七、分区详细设计.....................................................................................................................- 12 - (一)区域一.....................................................................................................................- 12 -(二)区域二.....................................................................................................................- 12 -

校园景观分析调研报告

校园景观调研分析——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为例 总体分析: 1.区位分析(总平面图、调研区域的整体空间尺度(长、宽、高) 2.自然条件分析(地形地貌、空气质量、气候条件) 3.历史文化分析 4.校园背景(设计理念、构思) 《书院式校园……》根据建大草堂新校区校园文化的整体构思、规划理念、建筑布局,在校园环境设计中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 在设计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紧密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地组织复合功能系统,使校园真正成为“提供一个自由、宽松、温馨、自然、亲切、活泼的精神家园。” 2 在文化层面上,吸纳汉唐文化的开放包容、地域环境中的秦岭山水和佛家的隐逸、传统文化的尊师重道以及现代社会的自由创新精神。突显包容大气、求美精神、严谨笃实、开拓创新 16 字方针。 3 在空间布局上,统筹书院与学员之间的关系,体现内外兼顾、封闭与开放相结合,动静互补,内向与外向相融合,疏密相生,层次分明。 4 在校园整体风格上,突出体现国风秦蕴、山水诗画之主题。力求使整体校园呈现一种结构严谨、整体和谐、个性突出、秩序井然、自由活泼、赏心悦目的氛围。 调研内容及分析: 1.校园公共空间定位及特性(公共性、私密性、安全性、实用性、宜人性) 高校校园公共空间范围:1.公共开场空间(重要的广场、绿化空间);2.特定建筑的外部空间(P13)3.交通空间(混行道、步行道、停车场) 2.校园空间划分与布局:1.功能分区(平面功能分析图)2.交通流线 3.绿化 分析4.景观轴线分析 3.校园空间景观要素设计分析 1.广场(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形式,运动场也算在内) 使用人群、性质、人流量、主要行为、作用、现实使用状况、问题及改进措施 2.绿地(按功能分类,可分为门户区绿地、教学区绿地、生活区绿地、体育 活动区绿地、休闲景观区绿地) 使用人群、性质、人流量、主要行为、作用、现实使用状况、问题及改进措施 3.植物配置(主要树种、不同使用功能下不同植物的选择原因、植物的种类、 每种植物的数量、植物如何搭配等)参考书院式……那篇 作用、现实使用状况、问题及改进措施

景观生态设计理念的运用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资源浪费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建立自然和人类永生共存。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是未来环境建设的主题。 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生态理念贯穿设计全部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设计本身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的设计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与生物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的优化利用[1]。 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应用学科。与传统的景观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从而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2]。 今天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日益加剧,人类的足迹无处不在,自然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关系日渐受到破坏,直接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将生态理念引入景观设计,为其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生态理念的培养 贯穿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是设计师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的设计表现,从生态学出发,结合传统的审美观念,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不断美化和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为自身造福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生态理念的培养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重视高校景观教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景观教育不仅要加强美术学科的基础性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学科综合能力,从地球生态的角度来看待所学专业,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应当作为景观设计专业学科必修的基础课程,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个公园,公园内垃圾桶的放置,如果不从人的行为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角度考虑而随意放置,游人很可能会随处乱扔垃圾,那么这个设计就谈不上环保,更谈不上生态,也就是说设计本身没有考虑生态因素,那它的合理性也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此各类高等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教学大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景观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带动景观设计学科走可持续的。生态的设计道路,已迫在眉睫。 同时,培养优秀学生离不开优秀师资队伍,目前高校景观专业师资水平普遍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在扩大,尤其一些归国留学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情建立了相应的景观设计知识结构体系,一部分人员在倡导生态设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生态理念不是一句话或一篇文章就可以解决的,它有待于我们乃至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其中景观设计师应当起主导作用,将生态理念真正付诸于实践,真正体现在我们的设计当中。 1.2提高全民素质,共同促进景观设计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校园景观设计方案

校园景观设计方案(一) 为更好地展现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文化底蕴,提高校园景观品质,学校拟在校园绿地广场建校园景观雕塑,把学校的城市精神、历史沿革、文化元素以雕塑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广大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让更多的师生、家长认知我校、记住我校。现特组织开展“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校园景观雕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加范围 我校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设计等设计专业学生、设计教师、雕塑创作爱好者等艺术创作团体和个人均可参。 二、征集时间 自发布之日起至**年7月10日止。 三、总体设计要求 (一)设计要充分展现我校文化内涵,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和我校近几年所取得的成就。 (二)要按照雕塑所在点位雕塑主题和周边场地环境进行设计创作。(雕塑主题及场地环境参见各点位介绍资料) (三)每个设计单位或者个人可选择一个或多个征集点位进行设计创作。 (四)设计方案要做到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创意独特,构思新颖,力求雅俗共赏;校门浮雕要做到层次丰富,相互协调呼应,功能性与整体性强。 (五)设计须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和公开使用,拒绝模仿雷同。作者应保证其作品未侵犯他人权利,也不存在任何法律纠纷,否则,由此引发的责任概由作者承担。 四、设计点位 (一)北校区教学楼间广场绿地。(主题内容能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标志性雕塑) (二)一食堂北侧绿地。(主题内容与师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以温馨、静态、柔美为指导思想) (三)学校3号大门入口浮雕设计。(主题内容与建筑相关,体现建筑文化) 五、设计方案提交 (一)所有设计方案须同时提交A2彩色幅面平面打印原件稿和三维电子方案,并附明确的设计理念说明,注明作者姓名(或单位名称)、联系电话。 (二)来稿请寄: 1、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第二教学楼建筑与艺术系303办公室 联系人:温唯一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六、评选方式及奖项设置 (一)组织专家的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选。 (二)每个点位设计方案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各1名。其中:一等奖奖金3000元人民币;二等奖奖金2000元人民币;三等奖奖金1000元人民币。 (三)获奖公告将于**年9月初在学校公布。获奖者应在公布后1个月内与学院雕塑方案征集工作组联系,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七、注意事项 (一)凡投稿均视为同意本公告的所有内容并受其约束。 (二)获奖的设计方案所有著作权均归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所有作品原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三)本次方案征集工作相关事宜由雕塑方案征集工作组负责解释。 校园景观设计方案(二) 一、项目位置及规划范围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俞孔坚,生态学报,1999,Vol.19, No.9:8-15 摘要 景观中有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被称为生态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简称SP), 他们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所构成。SP对维护或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SP的组分对过程来说具有主动,空间联系和高效的优势,因而对生物保护和景观改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的空间运动和栖息地的维护需要克服景观阻力来完成. 所以,阻力面(流动表面)反映了生物扩散和维持的动态. SP可以根据流动表面的空间特性来判别。一个典型的生物保护安全格局由源,缓冲区,源间联结,辐射道和战略点所组成,这些潜在的景观结构与过程动态曲线上的某些门槛相对应。本文揭示了一般流动表面模型的点和线的特征与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中的景观结构间的关系,证实了生态过程动态与趋势中某些门槛值的存在以及应用这些门槛值定义SP的可能性。SP可作为捍卫生物安全,维护生态过程的相对高效的空间战略。 关键词:景观安全格局,生物保护,生态规划,景观生态,空间分析 引言 有一些基本的景观改变和管理措施被认为是有利于生物保护的,包括核心栖息地的保护、缓冲区、廊道的建立和栖息地的恢复等(Frankel and Soule, 1981; Harris, 1984; Noss and Harris, 1986; WRI et al. 1992; Smith and Hellmund, 1993; Forman, 1995;俞孔坚,李迪华,1997)。问题是如何定义缓冲区,如何设

廊道或在何处引入栖息地斑块,才能最有效地影响生态过程,实现生物保护目的。这些问题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规划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景观或区域生态规划都具有战略意义,而在国际上引起重视。 比较而言,有两类生态过程,垂直生态过程和水平生态过程。前者发生在某一地域单元之内,过程之状态直接反应其所依赖的资源的分布,如发生在某一地域单元内的地质,水文,植被和动物群落之间的生态过程。在处理这种垂直生态过程时,景观规划专业已发展了一整套完整的生态规划方法,集中体现为适宜性和可行性分析模型,它最早可以追溯到生态和规划家Patrick Geddes 或更早(见Faludi, 1987; Steiner et al 1987)。这一模式到I. McHarg (1956,1981)发展到了高峰,并被称为"千层饼"模式。对垂直生态过程的控制可以直接通过资源本身的改变来完成。水平生态过程则是发生在景观单元之间的流动或相互作用,如物种的空间运动,干扰和灾害的空间扩散。他们的空间动态很难通过"千层饼"模式来表达。 生态学家和地理学家发展了众多的模型来描述水平生态过程(见Olsson, 1965, Bartlett, 1975; Sklar和Costanza, 1990),如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 和潜在模型(Potential model)。更具体的模型诸如树木种子的扩散模型(Johnson, 1988; Frelich 等1993)。虫害扩散和火灾漫延模型(见Sklar and Costanza, 1990)。这些模型都可以形象地用潜在表面(Potential surface,Warntz, 1966)或趋势表面(Trend surface)(Chorley and Haggett, 1968)通过等值线来表达,如表示动物空间运动的潜在可能性和可达性表面(Surface of accessibility)。所以,要改变景观以控制水平生态过程,一条可能的途径是通过潜在表面判别和设计某种高效的景观格局。

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大力倡导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本文简要概述了生态景观设计的必要性,总结了生态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并高度概括了生态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前言:近年来,人类越来越能认识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许多生产活动和一些设计工作都开始与生态理念相结合。我们的景观设计更是一项可以很直观的提现生态理念的工作。生态景观概念很早就已经提出,它一方面是指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人、景观和自然三者做到协调发展,并且合理的、有节制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最终构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环境发展的生态景观,而另一方面生态景观也可以是指我们最终设计完成的景观,完全符合生态规律,完整的表现出大自然所固有的景观特点。 1.生态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对能源的消耗都越来越严重,惨重的后果现在已经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沙尘暴等现象的增加和资源的短缺。这些严重的后果使得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时代里,生态文化和生态理念被不断的提出,生态在这个时代已经被赋予了及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渐渐的都要贯穿节能和环保的生态思想。 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都陆续的与生态的概念相结合,而在我们的景观设计行业当中,也提出了生态景观的概念,生景观设计是具有必要性的。首先,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生态已经成为主流文化,所以就要求我们的景观行业也贯彻生态的思想和文化。在人类的居住环境当中不能缺少相应的景观设计,而在景观的建造于改造当中已经消耗了太多的资源,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消耗着更多的资源,所以在我们的景观设计就要尽量的减小不必要的消耗。而最近几年由于景观设计技巧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巧妙构造方法,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实施了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这样就能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资源和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就是现今我们景观设计行业的现状也使得提出生态景观设计成为必然。因为,现在生态文化的提倡,使得人们也逐渐把是够符合生态理念作为评价景观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1],所以,我们的景观设计师在景观的设计中要对于景观的生态理念给予充分的重视。现在在我们现在的景观设计行业中,生态景观的理念成为重中之重,是我们的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某一处景观的时候所必须想到,必须贯穿在景观的构造中的一种理念。 2.生态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

安徽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第四部分景观生态过程及动态变化

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 第四部分景观生态过程及动态变化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关系 ?格局——过程的关系 ?一般认为,景观空间格局会控制或影响着内部的生态过程,包括能量、物质、生物在景观中的运动,以及种群动态、生物多样性和其他生态系统过程。 ?景观格局本身是由景观中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特征所决定的。 ?影响景观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 ?景观的形成是多种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景观形成自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四个方面。 ?大尺度上的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地貌)为景观格局提供了物理模板(格局对过程的制约作用。自然或人为干扰是一系列尺度上空间格局的主要成因。 ?景观格局的形成是多种生态过程多次作用的累积效果 ?景观过程概述 ?景观生态过程的本质:是景观流的发生发展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 ?景观过程的复杂性体现:不仅表现为景观流的载体和动力的不同,而且其源汇关系和运动方式既受景观要素特性的影响,又与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密切相关。 ?与景观格局有关的景观过程:景观破碎化过程、地球化学过程、迁移过程、土地废弃过程、景观人文干扰过程等。 ?景观生态过程的概念 ?对景观生态过程的认识目前尚未统一; ?有人把干扰作为景观生态过程(Farina,1998); ?有人把景观格局的变化当作生态过程; ?多数学者认为景观生态过程与景观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傅伯杰,2001) ?物质和能量在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流动称为景观生态过程 一、景观生态过程的动力与运动机制 1、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动力 在景观水平上,有三种基本动力使景观之间的流得以发生,它们分别是扩散、物质流和运动。 (1)扩散(diffusion)

浅析风景园林与生态的设计理念

浅析风景园林与生态的设计理念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迅猛持续发展以及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许多城市环境大幅度恶化,市容市貌岌岌可危,因此,城市规划和设计者开始重视生态设计这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设计是指设计过程中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开发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的设计形式。景观的生态设计是一种新式美学观念,也夹杂着个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也隐含着自然与人类的协调发展关系。本文在总结生态设计基础上,主要分析景观生态设计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标签: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原则 20世纪70年代伊恩·伦诺克斯首次提出在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学思想,设计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理念由此诞生,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开始慢慢糅合,生态景观设计时代由此正式拉开序幕。与此同时更为广泛的建筑生态设计、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工业设计也产生了。本文将以生态景观设计为主展开论述。 一、生态景观设计 (一)生态景观设计比较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协调 将人与自然共生友好发展的生态理念内化于设计过程中,为的是设计者在构思时将人与自然看作整体生态系统,摒弃诸如“人类主导论”“自然决定论”,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最大限度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最小程度改造自然环境。 (二)当代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结合 进行景观设计时遵守的首要核心内容是要有生态学思维,正因为如此景观设计才会向不同方向发展。一方面主要強调对过程进行组织并且要有条理,另一方面则偏重美和艺术方面的重现。此前设计师主要沉醉于美和形式以及文化里面,是生态设计理念将他们引向对大自然的关注,以及其他文化中人与自然方面的一些关注点,然而缺乏美感与文化内涵的生态决定论和生态设计唯一论都是一滩死水。1997年西蒙兹在自己的论作中重新阐释了景观设计者的工作,作为景观设计者的终生目标与理想就是助人为乐,让人类与城市建筑、环境以及赖以生存的地球和谐共存。 二、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特性 (一)城市化进程和自然生态的平衡统一 目前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建设中,有一些都背离了自然的规律。城市化是为了解决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美好途径,也是为了更加有效地配制资源,合理控制人类对生态资源的控制比例,也能给其他系统提供更多更好的拓展空间,这个平衡假如被破坏,人类本身生存空间将受到致命打击。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摘要:彼得·拉茨是德国当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他用生态主义的思想和特有的艺术语言进行景观设计,在当今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拉茨的主要设计作品及其设计思想。 1拉茨的设计作品 20世纪90年代,曾经是德国最重要工业基地的鲁尔区,进行了一项对欧洲乃至世界上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 Emscher park)。它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将旧有的工业区改建成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同时又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这项环境与生态的整治工程,解决了这一地区由于产业的衰落带来的就业、居住和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难题,从而赋予旧的工业基地以新的生机,这一意义深远的实践,为世界上其他旧工业区的改造树立了典范。由德国慕尼黑工大教授、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Peter Latz)设计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 park Duisburg Nord)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公园之一。 要了解拉茨的这一作品,首先要了解一下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的情况。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区,由西边的杜伊斯堡市到东边的贝格卡门市(Bergkamen),长70km,从南到北约12km宽,面积达800km2,区内人口约为250万。埃姆舍河地区原为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150年的工业发展,这一地区形成了以矿山开采及钢铁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区。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运河、高压输电线、矿山机械、高大的烟囱、堆料场等成为地区的典型景观。自60年代以来,作为主要工业的煤矿和铁矿开采,渐渐衰落、倒闭,大量质量很好的建筑也不再使用。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促使当地政府为地区的复兴采取有效措施,即建造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主要内容包括:350km长的埃姆舍河及其支流的生态再生工程,净化区域中被污染的河水,恢复河流两侧的自然景观;建造300km2的埃姆舍公园,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改造现有住宅,并兴建新住宅,解决居住问题;建造各类科技、商务中心,解决就业问题;原有工业建筑的整治及重新使用等。这些项目多与风景园林相关,世界上许多最著名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都参与了项目中一些建筑与环境的规划与设计。由于整个地区被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轻轨、污水排水渠、高压线等分隔,埃姆舍公园的规划非常复杂。当地政府希望“通过这个方案使该地区成为居住和办公区,并有就近休息的绿地,景观必须是生态的、功能的、美观的,工业历史的痕迹要看得出来,要有休憩和运动场。” 处于核心地位的埃姆舍公园,把这片广大的区域中的城市、工厂及其他单独的部分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