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案例及反思

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案例及反思
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案例及反思

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案例剖析及反思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使学生感到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是实际的需要(解决学什么?)。然后采用先求和、化简,再估算大小引出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方法(解决怎样学?),其运算基础是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运算方法类似整式加减法,即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的依据是分配律。从执教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叙述上看,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中“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定位不准确,最简二次根式是前几课所学的主要概念,在本节课只是一个巩固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放之四海而皆准,作为课时教学目标就不够准确了。这里实际上是将“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平面内的三类目标,没有针对性,多无现实可能。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目标体系中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属于“是什么”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关于“如何获得什么”的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如何获得什么”的过程中或之后内化为学生相对稳定的东西。

2、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基础是学生已经掌握了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单是还有一部分学生还不会把二次根式化简,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们要克服他,首先要对二次根式的化简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已经掌握合并同类项及整式加减,老师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究二次根式的加减。

3、教学目标:

(1)能熟练将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

(2)会运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3)类比整式加减得到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二者都是系数的加减运算。(4)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有理数、整式、二次根式运算之间的联系,感受数的扩充过程中运算性质和运算律的一致性以及数式通性。

(5)学生温故知新,渗透类比思想,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4、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对本节课的预习,感知二次根式的加减。

5、教学思路:

通过学生的预习,感到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是实际的需要,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类比合并同类项及整式加减的思想,探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最后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

6、教学手段:

合作学习、类比法、自主探究、归纳法。

7、教学用具:

普通课堂教学所必需的物品

二、课堂实录:

教学活动一:复习引入

师:满足什么条件的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生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生2:被开方数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师:(多媒体展示)化简下列二次根式

⑴⑵⑶⑷⑸⑹

生:独立练习。师:讲评:略。

师:提出问题:化简后的二次根式有什么特点?

生:⑴、⑵、⑹小题都含有,⑶、⑷、⑸小题都含有。

师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二次根式的加减

教学活动二:探索新知

师(多媒体展示)

1.合并同类项:

⑴;⑵;

⑶;⑷= 。

生:独立练习。

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与学生进行交流。

师:上面题目的计算,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也就是说只有同一特征的事物我们才能进行合并。如3头牛+ 5头牛=8头牛。如果是3头牛+五只羊我们就无法相加了。

2.请同学们用类似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计算过程有什么规律?

⑴⑵

⑶⑷

生分组尝试练习。

师巡视课堂,并及时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师提示:在⑴、⑵小题中,如果我们把、看成字母、,不就转化为前

面合并同类项的问题吗?⑶、⑷小题又该怎样运算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给出合理的运算过程,好吗?

注:笔者在观课时发现,此时,有学生还没有想到将化简为(最简二次

根式),还有的学生直接得出。⑶、⑷小题实际上多数学生没有完成。

师再一次提示:,

生:因与不是同类项,不能相加(有的说成不能合并)。

师提问:,

生:有的答,有的答不能相加。

师:为什么与不能相加?

生:因为它们不是同类项。

师此时显得有点无奈,自圆其说:与的被开方数不同,不能合并。

师边板书边归纳:

⑴和⑵都是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⑶和⑷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从而归纳得出二次根加减运算的方法是: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教学活动三:巩固新知

例:计算⑴⑵

师分析:⑴中的各个二次根式都不是最简二次根式,那么我们应该先化简,再找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最后进行合并。

师生共同完成第⑴小题。

师板书:⑴

解:⑴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分配律)

师强调:这与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关似。

师指定学生板书完成⑵小题。

生板书:⑵

解原式

师讲评:解⑵小题的第一步实际上有两步,一是去括号,二是将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第二步是将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合并。

师结合例题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总结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的步骤是:一化简、二寻找、三合并

教学活动四:反馈练习

练习:教材第16页练习题1、2题(指定学生黑板上演示)

练习题1采用师生问答式的方式完成。

生独立做练习题2。有四个学生上讲台板书练习过程。

学生板书实录:

2.⑵ 2.⑷

解:原式解:原式

师遂题讲评。

在⑵小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在化简时,用了三步来完成,如

师指出:这样计算繁了,要简化一些。

教学活动五:小结作业

师问:本节课同学们学了什么运算?

生答: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

师问: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生答:⑴把每个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⑵把其中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合并。

作业:教材第17、18页习题第2、3题。

三、案例反思

由一个要在一块长方形木板上截出两块面积不等的正方形,引导学生得出两个二次根式求和的运算。从而提出问题: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这样通过问题指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1.先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引入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此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分组讨论,由四人一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法则的教学与整式的加减比较学习。再由学生自主讨论并总结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在理解、掌握和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的学习过程中,渗透了分析、概括、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兴趣。

2、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并不是孤立的全新的知识,可以将二次根式的加减进行比较学习。

3、使学生掌握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合并的方法,注意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联系与区别,避免一些常见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程度。

4、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时,首先需搞清楚什么是同类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判断,关键是能熟练准确地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再由学生自主讨论并总结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八年级数学下二次根式导学案.doc

16. 1 《二次根式 (1) 》学案 班级 :姓名:小组: 学习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学习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 a (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16 的平方根是; (2) 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t (单位:秒)与开始下落时的高度h(单 位:米 ) 满足关系式h 5t 2。如果用含h的式子表示t,则t= ; (3) 圆的面积为 S,则圆的半径是; (4) 正方形的面积为 b 3 ,则边长为。 思考: 16 ,h ,s , b 3 等式子的实际意义.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特征. 5 定义 :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a 0 )叫做二次根式, a 叫做_____________。读作。 二、应用举例 例 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2 、3 3 、1 、 x(x>0)、x 0、42、- 2 、 1 、 x y (x≥0,y?≥0). x y 解:二次根式有:;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例 2.当x是多少时,3x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得:。当时,3x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注意: 1、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利用“ a (a≥0)”解决具体问题 3、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三、学生小组交流解疑,教师点拨、拓展 例 3.当x是多少时,2x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 4若 a 1 +b 1 =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2 ) 5 四、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 五、课堂检测 ( 1)、简答题 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次根式,那些不是二次根式? -7 3 7x x4168 1 x ( 2)、填空题 1.形如 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 5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 3)、综合提高题 1.二次根式 a 1 中,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 A、 a<l B、a≤1 C、a≥1 D、a>1 2.已知x 3 0 则x的值为 A 、 x>-3 B、x<-3C、x=-3 D、x的值不能确定 六、课后记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教案

二次根式的乘除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a ·b =ab (a ≥0,b ≥0),反之ab =a b (a ≥0,b ≥0)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 b ab a ≥0,b ≥0)ab a b (a ≥0,b ≥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a b ab (a ≥0,b ≥0)并运用它进行计算;?ab a b (a ≥0,b ≥0)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a b ab a ≥0,b ≥0)ab a b a ≥0,b ≥0)及它们的运用. a b ab a ≥0,b ≥0). 关键:要讲清ab (a<0,b<0)=a b g ,如(2)(3)-?-=(2)(3)--?--或(2)(3)-?-23?2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 (14949?=______; (21625=_______1625?. (31003610036?. 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 4×9_____49?,16×25_____1625?,100×3610036? 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236,(22510 (35630(44520,

(5)7×10______70. 老师点评(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让3、4个同学上台总结规律. 老师点评:(1)被开方数都是正数; (2)两个二次根式的乘除等于一个二次根式,?并且把这两个二次根式中的数相乘,作为等号另一边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 a · b =ab .(a ≥0,b ≥0) 反过来: ab =a ·b (a ≥0,b ≥0) 例1.计算 (1)5×7 (2)1 3×9 (3)9×27 (4)12×6 分析:直接利用a ·b =ab (a ≥0,b ≥0)计算即可. 解:(1)5×7=35 (2)1 3×9=1 93?=3 (3)9×27=292793?=?=93 (4)12×6=1 62?=3 例2 化简 (1)916? (2)1681? (3)81100? (4)229x y (5)54 分析:利用ab =a ·b (a ≥0,b ≥0)直接化简即可. 解:(1)916?=9×16=3×4=12 (2)1681?=16×81=4×9=36 (3)81100?=81×100=9×10=90 (4229x y 2322x y 232x 2y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导学案

第7课时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导学案(1) 【学习目标】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 【学习重点】二次根式加减的运算 【学习难点】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一、 学前准备 计算.(1)2x+3x ; (2)2x 2-3x 2+5x 2; (3)x+2x+3y ; (4)3a 2-2a 2+a 3 以上题目,是我们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 . 二、探索思考 (一)思考:现有一块长7.5dm 、宽5 dm 的木板,能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 dm 2和18 dm 2的正方形木板? (二)探索: 计算下列各式,分析计算过程,你发现什么规律? ①5+5 ②5-125 ③5-50+20 归纳: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 ,?再将 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练习一:计算(先阅读P13例1) (1) x x 4916+; (2)7250-. 三、典例分析 例1.计算 (1)348-913 +312 (2)(48+20)+(12-5) 练习二、计算(1)52080+- (2))2798(18-+ (3))681( )5.024(--+ (4)482 1 08.01031332-+- 例2.已知4x 2+y 2-4x-6y+10=0,求( 2 93x x +y 23 x y )-(x 2 1x -5x y x )的值. 四、当堂反馈 1.在12,34,48,6中能与3进行加减合并的根式有_________. 2.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可以进行加减合并的一组是( ) A .12与72 B .63与78 C .38x 与22x D .18与6 3.下列根式合并过程正确的是( ) A .23-3-=2 B .a c +b c =a+b c C .5a +1 2a =a +1 2 a D .13 3a -1 43a =1 12 3a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23,32,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32+43 B .62+23 C .62+43 D .32+43或62+23 5.计算:(1)212+348 (2)52+8-718 (3)83+ 12 +0.125 -6+32 (4)1432a + 6a 18a -3a 22a 五、学习反思 7.5dm 5dm

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16.3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和运算。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及混合运算。本节课在以前及后续学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因为本节既是第五章相关内容的发展,又是后面将学习的解直角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等章节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带八年级一二班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较严重有部分学生对第五章平方根、立方根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整式加减运算欠账比较多,因此学习本章时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法则,会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减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首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2.难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去括号问题。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白板。 七、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新课 【活动一】:计算下列各式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

并就是字母不变,把系数相加减。 【活动二】: 现有一块长7.5dm 、宽5dm 的木板,能否采用如教科书图16.3-1所示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 2和18dm 2的正方形木板? 分析:由于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8和18,显然木板够宽,下面考虑木板是否够长。由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和为188+,这实际上是求8和18这两个二次根式的和,计算188+之前,我们先来看下面几道题怎么算? 22+32(1)8-38+58(2)2 7+27+397 ?(3)3-23+2(4)3 师生行为:(1)学生分组讨论,探求方案。 (2)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探究。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将8和18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能否将分配律运用到计算 中 。 师生行为:分析188+的计算过程 教师讲解点评: 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 生:二次根式加减法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

(完整版)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教学设计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1) 王义贞镇初级中学——陈莹英 一、复习回顾: 1.什么时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分母不含根号;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把下列各根式化简: 3 11(8) 45(7) 32(6) 21)5(50 (4) 18(3) 48(2) 12)1( 3.下列3组根式各有什么特征? Λ23221522232)1(,,,,- Λ 3132,317,36,35,3)2(- Λ2 1,32,185,8,2)3(- 归纳总结: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 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判断同类二次根式的关键是什么? (1)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2)被开方数相同,根指数相同(都等于2)

二、例 题 解 析 例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45 32481850121 2 注意: 判断一组式子是否为同类二次根式,只需看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的被开方数是否相同,与最简二次根式前面的因式及符号无关. 练习: 1.在下列各组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12,2.A 21,2.B 2,4.ab ab C 1,1.+-a a D 2.与 12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32 B 24 C. 125 27 16.D 三、思考与探究 例1.计算: 7 672)2(7 672)1(-+ 如何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与合并同类项类似,把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做为结果的系数,根号及根号内部都不变,二次根式的加减实质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92 )432(2 423222 4188=++=++=++ 总结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 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步骤: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一化 二找 三合并 a a 259.345 -80.275 12.1++)()()(练习计算: 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二次根式的加减实质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整式的加减的实质是合并同类项. 练习: 1.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22223.39494.23 838.1=-+=+-=+)()()(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导学案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2.能判断二次根式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会用同类二次根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 重点难点:二次根式的化简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引桥 1、什么样的二次根式?什么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计算下列各题,并想想运算中所用的法则: (1); (2); (3) 二、学习新知 (一)合作学习,体验定义: a、尝试学习 阅读课本p10“交流与发现”,回答下面问题 1、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米和米 2、所用栅栏的长度为米 3、想一想:在问题2中,所用栅栏的长度,能否进行进一步的化简? 猜猜化简的结果会是什么?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b、体验定义: 像和这样,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它们的被开方式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同类二次根式”的要点: C、明晰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 (二)尝试探究,总结规律: a、计算: 1、. 2、

温馨提示:同类二次根式可以像同类项那样进行合并。 b 、想一想,把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归纳出来: (三)、法则运用,演练达标 例1、计算: (1) (2) 例2、计算: 3、练习:课本P11练习2 三、实战应用,拓展提高 1. (2004年四川内江)下列二次根式中,与3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18 B. 27 C. 23 D. 32 2. (2004年巴中市中考题)下列根式,不能与48合并的是( ) A. 012. B. 18 C. 113 D. -75 3. (2004年西宁市中考题)如果最简二次根式38a -与172-a 是同类根式,那么使42a x -有意义的x 取值范围是( ) A. x ≤10 B. x ≥10 C. x <10 D. x >10 4. (2004年赣州市中考题)计算:22278313 + --=_________。 四、回顾概括,反思补足 1、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在学法上有哪些收获? 3、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自己还有哪些疑问和困惑?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16.3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和运算。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较严重有部分学生对平方根、立方根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整式加减运算欠账比较多,因此学习本章时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法则,会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减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首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2.难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去括号问题。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白板。 七、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新课 【活动一】:计算下列各式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 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把系数相加减。 【活动二】: 现有一块长7.5dm 、宽5dm 的木板,能否采用如教科书图16.3-1所示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 2和18dm 2的正方形木板? 分析:由于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8和18,显然木板够宽,下面考虑木板是否够长。由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和为188+,这实际上是求8和18这两个二次根式的和,计算188+之前,我们先来看下面几道题怎么算? 22+32(1)8-38+58(2)2 7+27+397 ?)3-23+2(4)3 师生行为:(1)学生分组讨论,探求方案。 (2)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探究。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将8和18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能否将分配律运 用到计算中 。 师生行为:分析188+的计算过程 教师讲解点评:

初中数学教程二次根式的加减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1.会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2.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并运用其解决问题; 3.正确地运用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法则及运算律进行运算,并把结果化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 运用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法则及运算律进行运算,并把结果化简. 课前准备 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明家的客厅是长7.5m,宽5m的长方形,他要在客厅中截出两个面积分别为8m2和18m2的正方形铺不同颜色的地砖,问能否截出?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同类二次根式 例1:已知最简二次根式2a+b与a+b3a-4能够合并同类项,求a+b的值. 解析: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求出a,b的值,再代入a+b求解即可. 解:∵最简二次根式2a+b与a+b 3a-4能够合并同类项,∴a+b=2,2a+b=3a-4,解 得a=3,b=-1,∴a+b=3+(-1)=2. 方法总结: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求待定字母的值时,应该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求解. 探究点二:二次根式的运算

【类型一】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例2:计算:12-13 -(2)2+|2-3|. 解析: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应先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解:原式=23-33-2+2-3=? ?? ??2-13-13=233. 方法总结: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时系数相加减,根式不变. 【类型二】 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 例3:计算: (1)12223×9145÷35; (2)? ????312-213+48÷23+? ????132 ; (3)2-(3+2)÷ 3. 解析: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把括号内合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然后进行加法运算. 解:(1)原式=12×9×83×145×53=12×9×229=2; (2)原式=? ????63-233+43÷23+13=2833×123+13=143+13 =5; (3)原式=2-(3+2)÷13=2- 3+23=2-1-233. 方法总结: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类型三】 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例4:先化简,再求值:a 2-b 2a ÷? ????a -2ab -b 2a ,其中a =2+3,b =2- 3. 解析:先将原式化为最简形式,再将a 与b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 解:原式=(a +b )(a -b )a ÷a 2-2ab +b 2 a =(a + b )(a -b )a ·a (a -b )2=a +b a -b .当a =2+3,b =2-3时,原式=2+3+2-32+3-2+3=423 =233. 方法总结:化简求值时一般是先化简为最简分式或整式,再代入求值.化简时不能跨度太大,缺少必要的步骤易造成错解. 【类型四】 二次根式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5:母亲节快到了,为了表示对妈妈的感恩,小号同学特地做了两张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的 壁画送给妈妈,其中一张面积为800cm 2,另一张面积为450cm 2,他想如果再用金色细彩带把 壁画的边镶上会更漂亮,他手上现有1.2m 长的金色细彩带,请你帮他算一算,他的金色细彩带够用吗?如果不够,还需买多长的金色细彩带(2≈1.414,结果保留整数)?

八年级数学下册 12.3 二次根式的加减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12.3二次根式的加减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同类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 2. 熟练应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法法则及乘法公式(多项式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等)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3.能逆用二次根式运算的一些法则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顺序、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练习】初步运用、生成问题 1.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B .( C = D = 2.合并的是 ( ) A B C D . 3. ( ) A.6到7之间 B.7到8之间 C.8到9之间 D.9到10之间 4. =-?263_____ ()()=__________ 5. 比较大小:(321-231 )______0 二.【新知探究】师生互动、揭示通法

问题1.化简:02) (2)(2)2 (7+2)(-2 问题2:周日,李同学的妈妈和恰同学做了一个小游戏,李同学的妈妈说:“你现在学 习了二次根式,若x y 代表它的小数部分,我这个纸包里的钱 是)x y 万元,你猜一猜这个纸包里的钱有多少?若猜对了,包里的钱全给你”, 你能帮李同学得到她妈妈包里的钱吗?并说明理由. 问题3: 已知()()x y = +=-12751275,,求下列各式的值。 (1)x xy y 22-+ (2) x y y x + 三.【变式拓展】能力提升、突破难点 问题4:看数学书第60页的“阅读”, 再完成下列各题 (1的有理化因式可以是 , (2)23- 的有理化因式可以是 , (3)521 =__________ (4) 131-=__________ 四.【回扣目标】学有所成、悟出方法

22.2二次根式的乘除(第二课时)教案

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目标 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 和化简. 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解疑合探 自探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 (1=____;(2=_____; (3=_____;(4=________. 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2,(3,(4=_____. (1 ;。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阐述运算结果.(老师点评) 刚才同学们都练习都很好,上台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根据大家的练习和回答,我们进行合探: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规定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

合探1.计算:(1 (2(3(4 分析:上面4 a ≥0,b>0)便可直接得出答案. 合探2.化简: (1(2 (3 (4 a ≥0,b>0)就可以达到化简之目的. 三、质疑再探:同学们,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或疑问?与同伴交流一下! 四、应用拓展 =,且x 为偶数,求(1+x 的值. 分析:a ≥0,b>0时才能成立. 因此得到9-x ≥0且x-6>0,即60(a ≥0,b>0)及其运用. 六、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的结果是( ). A .2 7 .27 C D 2 = == = 数学上将这种把分母的根号去掉的过程称作“分母有理化” ( ). A .2 B .6 C . 1 3 D 二、填空题 1.分母有理化:(1) =_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 2.已知x=3,y=4,z=5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计算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2课时)教案

二次根式的乘除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a b = a b (a≥0,b>0),反过来 a b = a b (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目标 理解a b = a b (a≥0,b>0)和 a b = a b (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a b = a b (a≥0,b>0), a b = a b (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 和化简. 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及逆向等式. 2.填空 (1) 9 16 =________, 9 16 =_________; (216 36 =________ 16 36 ; (3 4 16 =________ 4 16 ; (436 81 =________ 36 81 . 9 16 9 16 16 36 16 36 4 16 4 16 36 8136 81 3.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3 4 =_________,(2) 2 3 =_________,(3) 2 5 =______,(4) 7 8 =________. 规律:3 4 ______ 3 4 ; 2 3 _______ 2 3 ; 2 5 _____ 2 5 ; 7 8 _____ 7 8 。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阐述运算结果. (老师点评) 二、探索新知 刚才同学们都练习都很好,上台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根据大家的练习和回答,我们可以得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a b = a b (a≥0,b>0), 反过来,a b = a b (a≥0,b>0)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规定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 例1.计算:(112 3 (2 31 28 (3 11 416 (4 64 8 分析:上面4a b a b a≥0,b>0)便可直接得出答案. 解:(112 3 12 3 4=2 (231 28 313 834 282 ÷=?=?33 (311 416 111 16 4164 ÷=?4=2 (464 8 64 8 82 例2.化简: (13 64 (2 2 2 64 9 b a (3 2 9 64 x y (4 2 5 169 x y a b a b a≥0,b>0)就可以达到化简之目的.

【八年级】八年级数学下册16二次根式163二次根式的加减2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2) 课型: 新授课上课时间:课时: 1 学习内容: 利用二次根式化简的数学思想解应用题. 学习目标: 1、运用二次根式、化简解应用题. 2、通过复习,将二次根式化成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后解应用题.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如何加减的问题,我们把它归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第二步,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二)、探索新知 例1.如图所示的Rt△ABC中,∠B=90°,点P从点B开始沿BA边以/?秒的速度向点A 移动;同时,点Q也从点B开始沿BC边以/秒的速度向点C移动.问:几秒后△PBQ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PQ的距离是多少厘米?(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表示) 分析:设x秒后△PBQ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那么PB=x,BQ=2x,?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就可以求出x的值. 解:设x 后△PBQ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 则有PB=x,BQ=2x 依题意,得:求解得:x= 所以秒后△PBQ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 PQ= 答:秒后△PBQ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PQ的距离为. 例2.要焊接如图所示的钢架,大约需要多少米钢材(精确到)? 分析:此框架是由AB、BC、BD、AC组成,所以要求钢架的钢材,?只需知道这四段的长度. 解:由勾股定理,得AB= BC=

所需钢材长度为:AB+BC+AC+BD== 2、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 三、学生小组交流解疑,教师点拨、拓展 1、例3.若最简根式与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求a、b的值.(?同类二次根式就是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 分析:同类二次根式是指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根式;解:首先把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 由题意得方程组: 解方程组得: 2、本节课应掌握运用最简二次根式的合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和5,那么斜边的长应为().(?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A.5 B.C.2 D.以上都不对 2.小明想自己钉一个长与宽分别为和的长方形的木框,?为了增加其稳定性,他沿长方形的对角线又钉上了一根木条,木条的长应为()米.(结果同最简二次根式表示)A.13 B.C.10 D.5 (二)、填空题(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 1.有一长方形鱼塘,已知鱼塘长是宽的2倍,面积是,?鱼塘的宽是_______m. 2.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边长为,那么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三)、综合提高题 1.若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求m、n的值. 2.同学们,我们观察下式:(-1)2=()2-2·1·+12=2-2+1=3-2 反之,3-2=2-2+1=(-1)2 ∴3-2=(-1)2 ∴=-1 求:(1);(2);(3)你会算吗?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二次根式的乘除教案教案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a≥0,b≥0)(a≥0,b≥0)及其运用.教学目标 (a≥0,b≥0)(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a≥0,b≥0)并运用它进行计算;? (a≥0,b≥0)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简.教学重难点关键 a≥0,b≥0)(a≥0,b≥0)及它们的运用. (a≥0,b≥0). 关键:要讲清(a<0,b<0)=,如=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 (1=______; (2=_______. (3. 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 ×_____,×_____,× 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2 (3(4,

(5. 老师点评(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让3、4个同学上台总结规律. 老师点评:(1)被开方数都是正数; (2)两个二次根式的乘除等于一个二次根式,?并且把这两个二次根式中的数相乘,作为等号另一边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 反过来: 例1.计算 (1(2(3(4 分析:a≥0,b≥0)计算即可. 解:(1 (2 (3 (4 例2 化简 (1(2(3 (4(5 (a≥0,b≥0)直接化简即可. 解:(1×4=12 (2×9=36 (3×10=90 (4

(5 三、巩固练习 (1)计算(学生练习,老师点评) ①②×2 (2) 化简:; 教材P11练习全部 四、应用拓展 例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 (1 (2=4 解:(1)不正确. ×3=6 (2)不正确.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1=(a≥0,b≥0)(a≥0,b ≥0)及其运用. 六、布置作业 1.课本P151,4,5,6.(1)(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边长分别为,?那么此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 A.cm B.C.9cm D.27cm 2.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含答案) 师生共用优秀教学案

完成情况 二次根式的加减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_ 第一课时 1.有一个三角形,它的两边长分别为20和80,如果该三角形的周长为59,你能求出第三边吗? 2.计算下列各式: (1)x ,你会计算吗?) (2)802059--。(被开方数不相同时,如何合并?) 学前准备

(3)思考二次根式的加减和整式的加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计算:(1)=+3 1312_________; (2)=-x x 43_________。 4.计算:(1).48512739-+ (2)4518328-++ (3).1878523x x x +- (4) ★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困惑? 一、课堂活动、记录 如何进行二次根相加减,在运算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精练反馈 A 组: 课堂探究

1.化简后,与2的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是( ) A .10 B .12 C .21 D .6 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可以合并 B .8与80可以合并 C .只有根指数为2的根式才能合并 D .2与50不能合并 3.计算: (1)1820325-+-; (2) ?++81821; (3) 4 6932x x + ; (4)325038a a a a +。 B 组: 4.化简后求值:y y x y x x 3241+-+,其中4=x ,91=y 三、课堂小结 (1)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

(2)在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四、拓展延伸(选做题) 1.已知最简二次根式b a b +4与b a +3能进行合并,则3a +2b 的值是_________。 2.最简二次根式与2n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m=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 3.321 -=x 时,求代数式x 2-4x +2的值。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_2二次根式的乘除3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3) 教学内容 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教学目标 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通过计算或化简的结果来提炼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根据它的特点来检验最后结果是否满足最简二次根式的要求.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 2.难点关键:会判断这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请三位同学上台板书) 1.计算(1),(2),(3) 老师点评:=,=,= 2.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是h1km,h2km,?那么它们的传播半径的比是_________. 它们的比是. 二、探索新知 观察上面计算题1的最后结果,可以发现这些式子中的二次根式有如下两个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那么上题中的比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呢?如果不是,把它们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3~4个人到黑板上板书. 老师点评:不是. =. 例1.(1) ; (2) ; (3) 例2.如图,在Rt △ABC 中,∠C=90°,AC=2.5cm ,BC=6cm ,求AB 的长. 解:因为AB 2=AC 2+BC 2 所以AB=222.56 ==6.5(cm ) 因此AB 的长为6.5cm . 三、巩固练习 练习2、3 四、应用拓展 例3.观察下列各式,通过分母有理数,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2-1, ==3-2, 同理可得:=4-3,…… 从计算结果中找出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 (+++……2002+1)的值. 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所给的是一组分母有理化的式子,因此,分母有理化后就可以达到化简的目的. 解:原式=23243……200220012002+1) =20022002) =2002-1=2001

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 3、会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 难点:1、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2、熟练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突破: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的关键在于二次根式化简,在讲解过程中引入几个整式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为主,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精选二次根式的加减的例题。 学生准备:复习最简二次根式,预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二次根式化简的目的是为了能将一些最终能化为同类二次根式项相合并,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本节课就是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整体感知: 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应分二层含义去理解(1)化简后(2)被开方数还相同.通过正确理解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来准确地实施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应特别注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时仅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减,根式一定要保持不变,并可对比整式的加减法则以增加对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理解,增强综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最简二次根式、整式加减法等知识,引入二次根式加减法 1、如何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2可以化简吗? (学生回答)

A、判断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的两条标准: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所有因数或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2。 B可以化简 3、什么是同类项?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444753.html,/view/313812.htm) 4、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444753.html,/view/b2f6351252d380eb62946d99.html (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计算)(计算17题1、2小题) 5、计算:(1)2x-3x+5x (2) 22 23 a b ba ab +-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 (教师提出问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引出同类二次根式并让学生进行判断 1、自学课本第10—11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A、什么是同类二次根式? B、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几个二次根式化成_______________后,如果它们的 ________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注意问题: (1)被开方数相同。 (2)二次根式不能再化简。 (3)与二次根式的系数无关 (学生练习) 2、试观察下列各组式子,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https://www.360docs.net/doc/3110444753.html,/Math/Ques/Detail/5ecac9ed-127c-453b-b76a-a0acb7b 79d5b C、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教案

3.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法则)0,0(≥≥= ?b a ab b a 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2.会用公式)0,0(≥≥= ?b a ab b a 化简二次根式。 【教学重点】 运用)0,0(≥≥= ?b a ab b a 进行化简或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的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复习旧知:什么是二次根式?已学过二次根式的哪些性质? 2.计算: (1)254? 254? (2)916? 916? (3)225332?? ? ?????? ?? 2 25332??? ?????? ?? 二、探索活动: 1.学生计算; 2.观察上式及其运算结果,看看其中有什么规律? 3.概括:)0,0(≥≥=?b a ab b a 。 得出:二次根式相乘,实际上就是把被开方数相乘,而根号不变。 将上面的公式逆向运用可得: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三、例题讲解: 1.计算: 1).32? 2). 63? 3). 322?

4). 821? 5). )0(82≥?a a a 6).)53 2(153-? 2.化简: 1).12 2). 3a 3). 324b a 4). )144()16(-?- 5).2237- 6).2242+ 小结:如何化简二次根式? 1.(关键)将被开方数因式分解或因数分解,使之出现“完全平方数”或“完全平方式”; 2.P62结果中,被开方数应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四、课堂练习: (一).P62 练习1、2 其中2中(5)221026- 注意:221026-不是积的形式,要因数分解为36×16=242 . (二).P67 3 计算 (2) (4) 补充练习: 1.x y x xy y 32 322?? (x >0,y >0) 2.483 1152023?-?)( 拓展与提高: 1.化简:1).328b a -(a >0,b >0) 2).2 2)()(y x y x -+(y <x <0) 2.若3323+-=+m m m m ,求m 的取值范围。 ☆3.已知:102-=x ,求642--x x 的值。 五、本课小结与作业: 小结: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作业:1).课课练P49-50 2).补充习题 P34

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导学案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 大地二中 张清泉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加减 一、学习目标 1、能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并能判定哪些是二次根式可以合并; 2、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 3、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渗透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的方 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根式. 2、难点: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三、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课前预习) 计算.(1)x x 32+;(2)222532x x x +-;(3)y x x 32++;(4)22223a a a +- (二)合作交流(小组互助) 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 (1)(2) (3 = (4) 由此可见,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也是可以合并的,如表面上看是不相同的,但它们可以合并吗?也可以. 所以,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例1.计算 (1(2 例2.计算(1( 2))+ 归纳: 第一步,将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第二步,将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三)展示提升(质疑点拨) (1) )27 131( 12-- (2) )512()2048(-++ (3) y y x y x x 1241+-+ (4))461(9322x x x x x x -- 例3.已知4x2+y2-4x-6y+10=0,求(23-()的值.

(四)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可以合并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 2.下列各式:①17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3.在下列各组根式中,可以合并的是( ) (A)3和18 (B)3和31 (C)b a 2和2ab (D)1+a 和1-a 4.下列各式的计算中,成立的是( ) (A)5252=+ (B)15354=-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52045=- 5.若错误!未指定书签。则)( a b b a ab -的值为( ) (A)2 (B)-2 (C)2 (D)22 二、填空题 1、是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