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一课一练 24植物和我们 苏教版含解析.doc

三年级下册科学一课一练 24植物和我们 苏教版含解析.doc
三年级下册科学一课一练 24植物和我们 苏教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植物和我们

_、选择

1?下列不属于植物的是()。

A.椰子树

B.葵花

C.草

2.植物对人类的贡献不包括()。

A.提供氧气

B?提供食物

C.照明

3.植物的()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A録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4.植物的()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録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5.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A.草本植物

B.木本?植物

C.绿色植物

D.开花植物

二、判断

6.植物只有果实才可以吃。()

7.纸是由木头制造的。()

&有的植物没有根。()

9 .大多数植物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10.猪笼草是一种食肉植物。()

三、填空

1 1.-?株完整的植物包括______ O

12.根、茎、叶是 _______ o

四、问答

13.说说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14.植物的器官都有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一、vb>选择v/b>

1.【答案】B

【解析】【解答】A.椰子树属于植物,不符合题意;

B.葵花是向日葵的花,属于植物的一部分,符合题意;

C.草属于植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o

【分析】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降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有350000个物种。

2.【答案】C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即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但是植物不可以照明。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o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3.【答案】C

【解析】【解答】植物的根具有固定土壤以及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C选项符合题■计.

/足、O

故答案为:Co

【分析】木题考查的是植物根的作用。

4.【答案】A

【解析】【解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氧气和养料,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子中的叶绿体。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o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5.【答案】C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因为有叶绿素,从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二、V b>判断v/b>

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植物中并不是只有果实才可以吃,有的植物的根、「茎和也也可以吃。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结构的特点。

7.【答案】止确

【解析】【解答】纸是由木材制作而成的。所以题冃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纸是通过一定的化学方法将植物纤维制造成的非编织物,可以用來书写。

8.【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有的植物是没有根这一结构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苔类、藻类等低,等植物一般不具有根的结构。

9.【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大多数植物是生活在陆地上的,称为陆生植物。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根据植物生活的环境,可以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可以在陆地上生长的植物叫做陆牛植物,可以在水中牛长的植物叫做水牛植物。

?10.【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猪笼草通过合拢自己的叶子将小昆虫吞食,所以其属于肉食植物。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猪笼草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可捕食”昆虫。猪笼草具有总状花序,开绿色或紫色小花,叶顶的瓶状体是捕食昆虫的工具。瓶状体的瓶盖复面能分秘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

三、v b>填空</b>

11.【答案】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解析】【解答】植物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有的植物不会开花,也就没有果实和种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结构。

12.【答案】营养器官

【解析】【解答】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三部分结构。

【分析】植物的器官可分为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营养器官通常指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而生殖器官则为花、果实、种子等。营养器官的基本功能是维持植物生命,这些功用包括了如:光合作用等。但在某些状况之下,可能有无性生殖/营养生殖,意思是指,这些营养器官可能成为繁衍的亲本,由这些器官生长出新的个体。

四、vb〉问答v/b>

13?【答案】首先,人类和其他动物生存所必须的氧气要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来供给,其次,植物是到冃前为止最主要的食物和能源来源,人类的食物绝大多数直接(两室蔬菜水果)或间接(肉类)來自植物,占人类能源绝大比例的石油。煤炭、天然气也主要來自远古之物,很”多植物还可以直接入药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药物,书籍报刊所用的纸张七原料也來自植物,此外,木材贡我们健在居室、棉麻供我们制衣,树木花卉美化我们的环境,改善我们的气候,总之,人类的生活绝对离不开植物。

【解析】【解答】植物对人类有巨大的贡献。首先,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其次,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以产生氧气和有机物,为人类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和能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14.【答案】根:吸收,固着和支持,输导,合成有机物,贮藏和繁殖,分泌

茎:输导,支持,贮藏和繁殖,光合作用

叶: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能力

花:被子植物有“性繁殖

种子:增殖本种植物,渡过不良生境

果实:保护种子,贮藏营养,辅助种子散布

【解析】【解答】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根:固定、支持和吸收养分;茎:传输养料;叶:进行光合作用;花:植物进行繁殖的器官;种子:植物的受精卵;果实:保护种子,贮存能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各器官的作用。

三年级科学上册 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植物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能制定计划,采用走访、等形式中的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调查,了解一种植物的生产、加工、以及成为我们食物的过程;能用排序、分类的方法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并将整理的信息记在记录本上;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本小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2.积极与小组同学合作;乐于倾听其他组的研究情况,并进行评议;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了解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并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植物的例子。 内容设计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要用到植物,特别是在“食”上。本课设计的活动主要是植物与我们饮食的关系,最后讨论一下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关系。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 (1)了解能吃的植物有哪些。第二单元中的种植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此时,生长周期短的植物,如蚕豆、豌豆等,已经可以收获能制定计划,采用走访、生产基地调查、市场调查、收集图书、网上查找,本课从收获春天的植物的果实入手,引出“能吃植物有哪些?”的问题上。这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前测,了解学生对于生活中的食物来源途径知道多少。 (2)调查一种植物怎样到我们餐桌上的。学生先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植物,然后兴趣相同的同学组合成小组,共同调查这种植物是怎样生产、加工,最后成为我们的食物的。在调查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植物的生产是一个社会化的复杂过程。调查过程中,小组同学合作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和汇报。 (3)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植物。植物除了可以做我们的食物,还可以在其他方面为人类服务,如美化环境。让学生讨论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植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要位。教学准备 活动(1):了解当地常见的食用植物种类:粮食、蔬菜、水果、干果各有哪此,收集它们被生产、运输、销售、加工过程的资料。 活动(2):搜集植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其他资料,如:美化环境(观赏植物)、衣(棉花、桑叶)、住(建筑、家具)行(草鞋、行道树、花坛)等方面以及茶叶、中草药等特殊用途的植物。 1.植物和我们的生活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各种各样的果实 看到这些果实,你有什么问题提出? 生:可以吃吗? 生:是从哪里来的? 它的植物是什么样的? 它怎样吃? 师:好的,同学们,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解答。 一、选择一种植物,了解它的一生。 1.出示一份研究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 植物的身体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标: 1.能依据观察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学会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观察;亲历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注意保护植物,懂得珍爱生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观察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学会记观察记录。 教学建议: 活动准备 活动前,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做好广泛交流,确定好探究的主要方向,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由于野外观察用时长,所以建议教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提早对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安全常识的教育,并事先选好野外观察地点,确保本次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由于本次活动是“植物的生活”单元的起始课,所以活动前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对植物世界进行长期探究的愿望,做好探究前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也要为自己做好活动前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观察用具的准备,力争和学生一起投入到这次观察活动中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究植物世界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随时注意到学生的安全。 为确保学生对植物世界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在教室里建立植物角,并派专人予以管理,定期给植物浇水、施肥。 活动过程 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 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植物的身体分哪些部分?”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但交流的重点不要放在获得正确而又完整的答案上。通过交流,学生对“植物的身体分哪些部分?”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我们怎样研究它们?”,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利于开展探究活动。 观察可以说是学生认识周围事物常用的方法,但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应该说学生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所以教师要借助“我们怎样研究它们”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将零散的观察经验整合在一起,获得相对完整的认识。教材呈现的观察方法仅是一种提示,教学时,教师大可不必拘泥于此,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从观察目的的确定,到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的选择,再到如何记录观察记录以及观察时的注意事项,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讨论,使学生对科学观察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利用测量工具对事物进行定量观察,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更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一方法,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展观察活动。总之,这一活动一定要组织成真正的探究活动,不可蜻蜓点水,草草了事。 在野外观察前,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兴趣,自由组成观察小组,教师也可和学生共同组成观察小组。每个观察小组要事先做好分工,并依据不同分工,携带好相应的观察用具,以便野外观察时使用。同时要教育学生在野外观察时注意保护好植物,懂得要珍爱生命。 活动二: 野外观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给学生一次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亲身经历一次野外观察活动。不具备条件的城区学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对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进行观察,还可以号召学生和家长组成观察小组,利用休息日,由家长带领,进行有目的的野外观察活动。切不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的观察活动,也不要将有限的植物搬入教室,让学生进行一次室内观察活动。

三年级科学上册 植物的叶教案 教科版

第五课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大凡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朽迈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例外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调和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例外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例外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统统的叶,我们能发现例外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例外?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例外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例外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例外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朽迈的统统过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 xx》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植物的叶。教科书中12、13 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分叶子、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四、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一些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这节课,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树叶)先来问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绿色、黄色、红色、嫩绿??…?还知道有别的颜色吗? 大家有没有兴趣非常仔细的来观察这些树叶?(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叶(板书课题) (二)体验探究: 一、分一分,摆一摆: 出示问题: 1、数一数有几片xx? 生活动:数一数,摆一摆,汇报数量。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植物和我们苏教版

植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够运用调查、讨论、交流等多种方法了解人类吃植物的哪个部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3、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及其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能感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识别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哪些部分 教学准备: 1、观察生活用品,所吃的蔬菜、水果等。 2、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资料。 3、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都说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这么一位植物朋友,一起来认识它吧。 1、出示西红柿果实的图片 2、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吃西红柿吗?那你们知道我们吃的西红柿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吗?(果实) 二、认识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组成。 1、你觉得一株完整的植物除了果实还应该包括哪些部分呢? 2、学生发表意见。 3、出示完整西红柿植物图片,确定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名称。 4、小结:很多会开花的植物都与西红柿一样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但并不是所有植物的这六个器官都会像西红柿一样同时存在。 5、请你在活动记录(课本P69)上画一株完整的植物,并在各部分写上名称。 三、探索:它们分别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 1、师:这样我们就认识了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同学们都知道西红柿我们是吃它的果实部分。 2、师:像西红柿这样我们只吃它的果实的植物有很多,比如梨子、苹果、西瓜等,难道大自然中的所有植物,我们都只能吃它的果实吗?(植物的根、茎、叶等) 3、小组活动:出示各种水果和蔬菜的图片。 4、师:请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忙好吗?老师带来的这些植物我们吃它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植物的叶。教科书中12、13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分叶子、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四、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一些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树叶)先来问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绿色、黄色、红色、嫩绿······)还知道有别的颜色吗? 大家有没有兴趣非常仔细的来观察这些树叶?(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叶(板书课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植物和我们_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植物和我们_苏教版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够运用调查、讨论、交流等多种方法了解人类吃植物的哪个部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3、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及其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能感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识别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哪些部分 教学准备:

1、观察生活用品,所吃的蔬菜、水果等。 2、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资料。 3、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都说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这么一位植物朋友,一起来认识它吧。 1、出示西红柿果实的图片 2、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吃西红柿吗?那你们知道我们吃的西红柿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吗?(果实) 二、认识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组成。 1、你觉得一株完整的植物除了果实还应该包括哪些部分呢? 2、学生发表意见。 3、出示完整西红柿植物图片,确定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名称。 4、小结:很多会开花的植物都与西红柿一样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但并不是所有植物的这六个器官都会像西红柿一样同时存在。 5、请你在活动记录(课本P69)上画一株完整的植物,并在各部分

写上名称。 三、探索:它们分别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 1、师:这样我们就认识了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同学们都知道西红柿我们是吃它的果实部分。 2、师:像西红柿这样我们只吃它的果实的植物有很多,比如梨子、苹果、西瓜等,难道大自然中的所有植物,我们都只能吃它的果实吗?(植物的根、茎、叶等) 3、小组活动:出示各种水果和蔬菜的图片。 4、师:请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忙好吗?老师带来的这些植物我们吃它的什么呢?请帮它们分类。 5、完成调查(课本P69),汇报分类情况。 6、质疑:仔细观察分类的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提问:哪些植物它的多个部分被我们食用了? 7、小结:不同的植物,我们一般食用它不同的部分。但也有一些植物的多个部分被我们食用了。 四、认识:了解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1、提问:刚才我们一直在讨论植物的食用价值,除了吃,你还能说说自然界中的植物还对人类有那些作用吗?

科学三年级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科学三年级下植物的生长 变化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材、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单元共7课,是以风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从孕育生命的种子开始,到播种、种子长出根、子叶出土变成幼苗、植物长高长大,最后植物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 二、教学要求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9.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10.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和培育植物。 2.使用放大镜。 3.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4.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5.以已有经验或观察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 6.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 7.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产生的新变化。 8.通过记录和比较描述植物所发生的变化。 9.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 10.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2.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

三年级上科学植物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 一个生命体具有哪些特征呢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界定,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 6.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来设计,以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的。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只涉及生命体特征的1、2、4、6四条,其余的很少涉及,这跟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过程与方法,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教科书将把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2.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3.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4.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5.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6.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过程与方法 1.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2.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3.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4.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 5.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 6.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三年级科学植物的叶教案

植物的叶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A 秋叶飘飘这首儿歌你们还记得吗? B 好我们一起背一遍:秋叶飘飘 C 这首儿歌主要说的是什么哪个季节?(秋天)怎么了?板书:植物的叶 秋天落叶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收集树叶,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收集的?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如果我们真的需要的话可以少采一些。因为树木是有生命的。 2.接下来请把你们小组捡来的树叶片数和种数统计在答题纸上。师:各小组汇报听一听哪各小组捡的片数和种树最多。 二、观察比较树叶 1.各小组捡得真多,在捡时你们见过这种树叶吗?课件 2好我们再来看这四片落叶,它们是同一种树叶吗?是为什么,不是又为什么呢?小组讨论。板书:形状 师:一小组你们是怎样认为的? 各小组观察得很仔细,其实它们是同一种树叶,因为我们只要看它们的形状就知道了。 3.接下来请各小组把老师这些落叶根据形状找出来。看一看不同形

状的有几片? 师:展示汇报 4.是吗?我们各小组找得真棒,那好老师奖励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课件 5.谁来告诉老师都有哪些相同的结构?课件 师:它们相同的结构是都有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我们看这些小分枝是叶脉,它们的作用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 6.记得老师小的时候能用叶柄做游戏,不知你们玩过没有? 7.游戏时注意: 不要用力过大,注意安全; 不要乱扔叶柄叶; 同学们可以自由结组。 8.好了。课下我们再接着玩儿。刚才我们用叶可以做游戏,那植物的叶还有哪些用处? 师:其实树叶有许多的用处,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观察。 9.同学们请看老师这还有两片树叶。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之处? 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由于课上我们需要,老师采了一片树叶,说明这片树叶长在树上是活的;干枯叶是老师从地上捡的说明它是死的。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题 一、填空 1、植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种子里面有胚根和胚芽。 4、观察植物,我们可以用记录表,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记录,还可以写观察日记。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不同植物的根是不相同的,但是生长方向都相同. 6、选种要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7、播种方法:选种、松土、下种、浇水。 8、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都是绿叶提供的。 9、植物的叶子是平展的,这样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光合作用的结果 11、有人把绿叶比作一个“绿色工厂”,这个“工厂”的厂房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养料和氧气,动力是阳光。 12、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一部分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一部分由叶制造。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 14、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15、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7、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沿着茎向上运输到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叶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食物”——养料。 18、直立茎:凤仙花缠绕茎:牵牛花攀缘茎:葡萄匍匐茎:红薯、南瓜 19、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20、花的结构: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从外到内 21、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是由花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22、凤仙花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 23、凤仙花种子由种皮和胚等部分组成。从种子的结构上看,同凤仙花种子相似的种子双子叶植物有蚕豆、黄豆等,同凤仙花种子不相似的种子(单子叶植物)有玉米、小麦等。但所有这些种子都有胚根、胚芽等部分。凤仙花、黄豆种子的两瓣子叶变成幼苗的第一对叶子。 24、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播种→发芽→出苗→开花→结果→形成种子这几个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班级:姓名: 一、填空 1.大树和小草都是植物,他们都是有()的。 2.植物生长需要()、()、()。 3.像樟树一样的茎叫(),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 4.一片完整的叶子可以分为()和()两部分,其中()上有叶脉。 二、判断题 1.植物不能运动,所以是没有生命的。() 2.狗尾草的叶子像鸡蛋,是卵形的。() 3.水葫芦属于草本植物。() 4.生长在水下的植物不需要阳光。() 5.在秋天,树木的树干没有长粗,说明树已经死了。() 6、有的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7、古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与阳光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单项选择题 1.有一种小草,开黄色花,每个叶柄上长着三张叶片。这种小草是()。 A.蒲公英B.黄花醡浆草(三叶草)C.狗尾草 2.()的叶片有特殊的香味。 A.柳树B.樟树C.梧桐树 3.下列植物既可以生长在水里又可以生长在陆地上的是()。

A.樟树B.水花生C.水葫芦 4.水生植物的相同特点是()。 A.生长都需要空气B.都需要土壤C.都不会开花5.果实像个毛球,风一吹就像降落伞似地飞走了,这是()植物。 A.狗尾草B.蒲公英C.车前草 6.有一种水生植物的叶子像丝一样的,又细又长,这是()。A.水花生B.浮萍C.金鱼藻 7.新鲜叶和落叶相比相同的地方是()。 A.都有叶柄和叶片B.叶子都是绿色的C.摸起来都很软8.植物的相同特点是()。 A.树叶的颜色都是绿色的B.都长在土壤里C.都生长发育,会繁殖,会衰老死亡 四、连一连: 狗尾草石榴树 水葫芦水生植物金鱼藻木本植物 香菜草莓 金鱼藻陆生植物核桃树草本植物 芦苇香樟树 五、观察探究题。 1、你一定观察过校园里(公园里或是道路旁)的大树吧,请把你观察到的写下来。 2、请你画出一片完整的树叶,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三年级科学《植物和我们》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植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3、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及其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调查、讨论,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难点: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时,对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有所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吃些什么?生:……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植物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二、授新课 (一)认识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 1.师:在开始上新课的时候,先请同学们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你熟悉 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动手操作。 3.展示自己画的植物图,进行介绍。 4.小结: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其中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的,说明植物具有向阳性。树根:固定大树、吸收水分; 树干:舒展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吸收阳光、制造养分;果实:包含种子、繁衍后代。 (二)、认识植物的局部。 1、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说说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吗? 2、出示图片 3、以橘子为例,提问:橘子是大家爱吃的水果,我们是不是把整个橘 子都吃下去呢?还是吃了橘子的哪一部分? 4、小组讨论 下面的植物我们吃的是它们的哪一部分? 5、小组汇报,让学生了解有些植物我们只吃它的某一部分,有些植物 我们要吃它的多个部分。 (三)、植物对人类贡献 1、你知道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出示图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案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植物的叶》是教科版科学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5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和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了解植物的叶的外形特征,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比较各种叶的异同。然后让学生思考:既然植物的叶各种各样,为什么都叫叶?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从而找出叶的结构特征,都有叶柄和叶片,叶片上有叶脉。然后引领学生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有什么不同,体会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观察同一条枝条上的叶子变化过程,知道叶子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感悟生命历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自己的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植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捡一些落叶。 教师准备: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出示课件中绚丽多彩的树叶图片。 2、课前要求大家去捡树叶,现在请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检查评价完成情况) 3、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大树下,林子里,我们可以捡到各种各样的落叶,你是在什么地方捡的树叶?今天我们学习植物的叶。(揭示课题) 二、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1、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强调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然后记录下来。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植物和我们苏教版

第周 2.4植物和我们 1、能通过自己的种植经历总结植物以上经历的几个阶段和生 命周期长短,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名称。 2、能够通过调查,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在“种植物”经历的基础上感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些植物或图片、课前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相关资料 活动 板书设计 2.4植物和我们 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一、认识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 1、讲述:刚才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六个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请看p25,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图,在它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实,其他植物一般也有这些部分。你能说出一些吗? 2、请你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3、展示自己画的植物图,进行介绍。

二、认识植物的局部。 1、讲述: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说说平常都吃哪些植物 吗? 2、根据学生发言,把植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或贴出相应图片。 3、以橘子为例,提问:橘子是大家爱吃的水果,我们是不是把整 个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4、讲述:其他植物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请各小组结合自己带来的 植物,讨论我们吃的是它们的哪一部分? 5、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讨论汇报交小组汇报,让学生了解有些植物我们只吃它的某一部分,有些植 物我们要吃它的多个部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相应食用的部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三、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 1、谈话:有人说: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怎么夸张都不会过分,大 家说说一天的生活中哪些方面都离开植物? 2、小组讨论。(可以结合书上插图或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3、各小组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进行简单小结。如可以做 食物、做药材、做纺织材料……) 4、提问:听了各小组的汇报,你感到了什么?假如没有植物,我们 的生活又会怎样? 5、讲述:是呀,植物对人类的贡献太大、太多了,无论怎么评价 都不过分,我们需要植物、热爱植物。 四、课外调查 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来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植物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用具】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模式:情景互动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

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2.4植物和我们 B卷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2.4植物和我们 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 (共5题;共5分) 1. (1分)植物的枝、叶、花能伸展到一定的空间,是因为茎有()。 A . 支撑作用 B . 固定作用 C . 运输作用 2. (1分)下列不属于植物的是()。 A . 椰子树 B . 葵花 C . 草 3. (1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不包括()。 A . 提供氧气 B . 提供食物 C . 照明 4. (1分)植物的()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A . 绿叶 B . 花

C . 根 D . 果实 E . 茎 5. (1分)植物的()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 . 绿叶 B . 花 C . 根 D . 果实 E . 茎 二、判断 (共5题;共5分) 6. (1分)植物只有果实才可以吃。 7. (1分)纸是由木头制造的。 8. (1分)有的植物没有根。 9. (1分)大多数植物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10. (1分)猪笼草是一种食肉植物。 三、填空 (共2题;共2分) 11. (1分)一株完整的植物包括________。 12. (1分)根、茎、叶是________。 四、问答 (共2题;共2分) 13. (1分)说说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14. (1分)植物的器官都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 (共5题;共5分) 1-1、 2-1、 3-1、 4-1、 5-1、 二、判断 (共5题;共5分) 6-1、 7-1、 8-1、 9-1、 10-1、 三、填空 (共2题;共2分) 11-1、 12-1、 四、问答 (共2题;共2分) 13-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叶》教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叶》教 学反思教材把它放在了学习完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的后面,可能是让学生在学习认识植物的基础上在提出叶子的结构。但是我认为把这一课放在《我观察的大树》后面比较好。因为前面刚观察了大树(观察的方面包括:大树的叶、大树的树干、还有树冠),对大树的叶子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我们在按课本的顺序学习《大树和小草》就会淡化学生观察叶子的印象,也会影响学生比较大树和小草,我们课本中大树的代表是樟树或是梧桐树他们的叶子有叶柄和叶片组成,但是我们的小草的代表是狗尾草,它的叶子却是没有叶柄的,如果没有叶的结构做基础学生很难发现大树和小草叶的不同。 还有水葫芦水葫芦票在水面上的秘密就是,水葫芦膨大的叶柄里充满了空气,使它很轻,水葫芦才能浮在水面上。如果没有叶的结构做基础我们又怎么解释膨大的部分呢?我们应怎么解释? 综上原因我认为《植物的叶》应提到前面上,这样一来可以方便学生的观察植物的叶,二来可以帮助学生比较植物的叶有什么不同,加深学生对植物的叶的理解。 附: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叶片的形态多种多样。在每个叶柄上只长一片叶子的叶叫做单叶,如向日葵、玉米、桑树的叶;在每个叶柄上同时生长两个或两个以上叶片的叶叫做复叶, 如槐树、含羞草、花生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像鸡蛋一样,叫卵形叶,如苹果树、桑树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梭镖的头,叫披针形叶,如柳树、竹子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像人的手掌,叫掌形叶,如枫树、蓖麻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像一把打开的折扇,叫扇形叶,如银杏树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一条带子一样,叫带形叶,如玉米、狗尾草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像心脏的形状一样,叫心形叶,如甘薯、牵牛花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圆圆的,叫圆形叶,如黄栌树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尖尖的,像针一样,叫针形叶,如松树的叶;叶子的形状有的像鳞片一样,叫鳞形叶,如侧柏的叶。还有很多植物有各种形状的叶,如葱的叶子像一根根管子,有的植物学家把它称为管形叶;鹅掌楸的叶子形状像鹅的脚,所以被叫做“鹅掌楸”,又因为叶片的形状特别像从前人们穿的马褂,所以又叫做“马褂木”。 1/ 1

三年级科学植物

三年级科学植物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224986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用具】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模式:情景互动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