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国金融大危机

1929年美国金融大危机
1929年美国金融大危机

1929年美国金融大危机

一.背景介绍

1929年10月28日,这个不祥的日子在美国以及世界金融史上一直被人们牢记。在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股票价格猛跌,正式揭开了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序幕。这次危机来势迅猛,爆发后迅速从证券市场蔓延到整个金融体系,从金融危机发展成经济危机,从美国发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给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以极其沉重的打击,以致整个30年代美国经济都没有完全恢复过来。1929年的危机,就其深度和广度,在当时是空前的,时至今日也是绝后的。

1929年9月5日,一位叫鲁杰〃巴布森的统计学家在美国全国企业家大会上预言:“一场大恐慌就要到来,而且可能非常可怕。”或许是预言起的作用,几个小时内,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价下跌了10点。为安定人心,胡佛总统公开发表讲话,宣称美国经济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从而引起股市行情再次上升,而且其上升幅度比任何时候都大。然而9~10月间,股价时起时落,局势异常。

1929年10月28日,星期一,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全部股票平均下降50点。这一跌就一发不可收拾,就像洪水决堤一样,迅速摧毁着一切能够摧毁的事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

高峰在10月29日到来。星期二早晨10点钟,证券交易所大厅的大锣刚刚响过不久,剧烈的抛售就突然发生。大量股票涌到市场,不计价格地在抛售,出卖的不仅有小企业的股票,也有大企业的股票,股票坐市商被争先抛售股票的经纪人团团围住,全然没有人考虑买进,交易所的情况十分混乱。开盘后半小时内,交易量就在300万股以上,12点时超过800万股,下午1点30分,超过1200万股,当这天收市的大锣敲响后,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根据《纽约时报》的统计,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几乎下降了40%。

股票市场的大崩溃一直持续到1933年初。根据道〃琼斯指数的统计,从1929年10月至1933年1月,30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从每股365美元下降到63美元;20种公用事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2美元下降到28美元;20种铁路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80美元下降到28美元。到1933年7月,美国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值只相当于1929年9月的1/6。

1929年美国证券市场的崩溃拉开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帷幕,危机迅速蔓延,导致全球股市暴跌,从而引起借贷市场的混乱。1931年5月,奥地利信贷银行破产成为触发各国银行信用危机的导火线,而信用危机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程度,首当其冲的是德国。当时德国本身存在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每年要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的利息,不得不向英美等国筹借短期银行信贷,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破产后,美英等西方国家担心资金安全,纷纷从德国提取短期资金。由于外资大量抽走,从5月到7月,德国黄金储备减少42%,德国政府于1931年7月宣布停业两天,德国四大银行中有两家随即破产,同年9月宣布停止支付外债,禁止黄金自由输出。德国中止对外支付后,英国在德国的资金不能够调回,加之大量资金从英国抽走,同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31%。由于英国放弃金本位,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银行大批破产倒闭。1931~1932年,美国银行倒闭达5096家。

1933年春,美国又爆发了信用危机的新浪潮,存款大量提取,银行资金周转不灵,发生挤兑风潮,又有4000家银行倒闭,引起资金外逃,联邦储备银行黄金储备锐减,于是美国不得不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其他国家的货币也纷纷贬值,截至1936年底止,欧、美、亚、非、拉几大洲就有44个国家货币先后贬值,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得以幸免。截至1933年底,全世界有25个国家停止偿付国债,这也是世界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

这场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其他经济领域,发展成一次空前的经济危机,危机给了美国经济极其沉重的打击。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6%。如果按月份资料计算,从危机前的最高点(1929年5月)到危机的最低点(1932年7月),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56%,退回到1905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工业各部门,工业生产连续下降3年之久。危机期间美国13万家企业倒闭,上千万工人被赶出工厂,失业人数在1933年达到1283万人,占美国劳动力总数的1/4。与此同时,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约1/4。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也受到严重打击。危机期间进出口总值减少70%。资本输出一落千丈,1928年美国发行的外国有价证券是13亿美元,1931年下降到2.5亿美元,1933年仅160万美元,资本输出几乎停止。

这场经济危机迅速地、无一例外地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所有国家,成为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退回到比1913年还低10%的水平

大萧条(英语:Great Depression),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

大萧条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衰退都要来得深远。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首先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大利亚,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国银行家收回了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但这并不足以偿还债务。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了:它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进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大萧条对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响,使得在一个几乎被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完全支配的地区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

原因

关于经济大萧条的成因一直众说纷纭。最早解释到这一点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认为市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因而提出由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策略来刺激需求,从而带旺经济。这一点成为了五、六、七十年代时人们普遍的看法。

但也有一些人提出不同的观点。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认为是因当时美国兴起了消费借贷所致。持续性的借款终使美国人个人债务日增,而所造成的消费热潮也就在大萧条时期结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则认为是当时美国政府在大萧条前对经济做了很多管制所致,尤其是对银行的管制,使银行无法对货币需求做出反应,在通货紧缩下导致大萧条。

经过

华尔街崩溃之日景象

美国人均GDP走势下滑6年后才恢复

加拿大失业游行

没钱买油改用马拉的胡佛车1920年代被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了自己吝啬的大门。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鹜,“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1929年10月29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二”。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市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

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Mellon pulled the whistle, Hoover rang the bell, Wall Street gave the signal and the country went to hell)随着股票市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上盖著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而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有许多从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

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为吃、穿、住的挣扎。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剧恶化世界经济形势,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

大萧条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萧条期间约有200-400万中学生中途辍学;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社会治安日益恶化。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失业。在美国,失业人口总数达到了830万,在美国各城市,排队领救济食品的穷人长达几个街区。英国则有500-700万人失业,不得不排著更长的队伍等候在劳务交易市场内。

经历了大萧条的人们在思想上发生了转变。工人从20年代的麻木状态中清醒过来,发动了富有战斗性的罢工。自由主义者被苏联的繁荣吸引,成了马克思主义者。而保守主义者由于惧怕布尔什维克主义,日益转向法西斯主义。

影响

大萧条的普遍影响导致了:

提高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参与性,如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的一些经济政策及建立的一些监管机构。

以关税的形式强化了经济的民族主义。

激起了作为共产主义替代物的浪漫-极权主义政治运动(如德国纳粹)。大萧条相对于其他单一原因来说是最能够解释为什么在1932年到1938年之间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各国政治逐渐右翼化。

独裁者的崛起(如希特勒、墨索里尼),极权统治的盛行,间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原因分析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综合国力大大膨胀。1914~1918年大战期间,美国加工业生产增长了32%。与此同时,美国资本加强了对外经济扩张。在战时,美国的对外贸易出口总值增加了两倍,进口增加80%,而同一期间,整个世界的对外贸易总额缩减到战前的60%。美国在世界金融体系的地位也得到大大提高。大战结束后,美国从债务国一跃而升为债权国,它掌握了世界黄金储备的40%,世界上许多国家欠美国的债,连以前的资本主义霸主——大英帝国也欠美国44亿美元的债务。虽然1920~1921年间也曾出现过一次经济危机,但1921年渡过危机后,出现了新的工业高涨。在20年代经济快速增长和企业合并浪潮兴起的同时,美国的股票市场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然而正是这种繁荣背后的严重弱点和隐患,引发了这场空前绝后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一)经济的结构性失调造成一部分重要产业长期处于危机状态

美国经济存在结构性的失调,某些工业产业如煤矿、纺织、造船、铁路和制革业等,始终没有从战后的萧条危机中恢复过来,陷入长期的萧条中。尤其严重的是美国农业的长期危机。美国农业过剩的生产能力由于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欧洲农业的发展而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此,尽管20年代美国经济整体上出现空前的繁荣,但仍然有一部分重要的产业持续萧条或长期处于危机状态。

(二)失业是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

尽管美国经济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由于部分产业的长期不景气和技术进步所导致的技术和资本对劳动力的排斥,失业问题仍然很严重,甚至在最繁荣的年份里,失业人数也在150万以上。

(三)美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日益偏重于资本的利润所得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成为利润(包括留在企业里的那一部分)的部分越来越多;而作为工资与薪水的那一部分,却相应减少。由于工资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相对下降,美国经济的总需求相对于供给能力来说显得不足,受其影响,到2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重要产业已经出现增长乏力的局面,这又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从而进一步制约了经济的增长。使情况变得更糟糕的是,当时的美国政府和社会,信奉的是无为而治的自由资本主义的一套,对经济基本不加干预,这就使实际经济需求不足的矛盾在没有受到抑制的情况下逐步积累,从而蕴藏了经济危机的巨大动能。

(四)银行业对证券市场的信用扩张和证券市场的保证金制度造成了过度信用交易

在20年代经济空前繁荣的7年中,随着美国经济财富的价值的不断增加,华尔街股市的股票价格节节上升,大大刺激了人们的发财欲望,各阶层的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证券市场,大量的资金也因此源源不断地流入股票市场。由于股市行情的持续上升和实际经济的开始萎缩,银行业臵商业银行的稳健性原则于不顾,对证券市场进行大量融资。这种融资通过当时证券市场的信用交易其作用被显著放大。

20年代,证券投资者购买1万美元的股票可以只支付1000美元,即保证金比例是10%,其余部分由证券经纪商提供,而证券经纪商的背后则是银行。这样,银行提供给证券商和投机者的贷款则成为股市价格暴涨暴跌的基础,货币和信用的扩张使投机活动达到了火热的程度。到1929年夏,美国股票市场在持续5年上升的情况下,再度

急剧上升,保证金账户迅速增加,资金从全美乃至全世界流入纽约,经纪商的贷款以每月4亿美元的速度上升,到9月份,贷款总额达到70亿美元,利率从7%上升到15%。这种股价上涨只有在增量资金源源不断涌入市场的情况才能维持,一旦新的资金难以为继,市场的涨势就停止,相反的趋势和机制就会发生作用,保证金制度的内在逻辑会加速市场崩溃的速度和深度。过度的信用交易隐含了市场崩盘的危险性。

(五)股市操纵和金融欺诈的流行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存在严重的股市操纵,证券交易所的规则默认甚至鼓励股市操纵。集资团伙先收买或雇用金融专栏作家,然后同作为炒作对象的公司的大股东进行接触和交易。他们先悄悄地收购股票,然后喧闹地购买,把价格炒上去,接着,受其雇佣的金融分析家在报刊上鼓吹该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在价格节节上升时候,炒作者再给股票以实在的推动,他们相互之间进行对敲交易,等股票价格再次大幅度上升之后,便不露声色地把手中的股票抛出。

由于炒作资金的90%可以由银行贷款提供,这大大扩大了他们的能量。在股票出手后,集资团伙通常还做空,促使股票价格进一步下降。上述行为在当时是一种合法或至少是一种不受法律制裁的行为。尽管有一些州制定了反欺诈法,但对证券交易难以实施和发生效力。大部分承销商还进行欺骗宣传。在1920~1923年间,承销商售出证券500亿美元,到1933年这些证券的一半已完全消失,另一半也只保留了其价值的一小部分。

(六)政府对市场的宏观控制及监管不力和社会公众的普遍投机心理使市场的崩溃不可避免

美国政府在当时信奉的是无为而治的经济哲学,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由其自己解决。每当股市显示出弱势,总统或政府要员就出来发表讲话,宣称经济基本是健全的,持续的繁荣不会结束。当胡佛在1929年3月1日就任美国总统时,尽管他连任两届商业部长并早从1922年就知道股市存在问题,但他没有强烈地向国会和报界表明自己对股市的看法,没有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虽然此时采取行动可能为时已晚。当时,工商界和银行业普遍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一般舆论对通过立法来控制持股公司、投资信托公司、监管信用交易也没有任何支持。

在美国社会一般公众中,当时弥漫着一种时而近于狂热,时而又惊慌失控的非理性心理,使投机之风增大到令人难以臵信的程度。股票价格的非理性心理,使投机之风增大到令人难以臵信的程度。股票价格大大上涨,超过其账面价值3~20倍,成千上万的人们对自己的正当职业失去了兴趣,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炒作股票上,股票交易成为商业和社交集会的主要话题。以往在证券交易中一天有100万股股票的成交量就算是创造纪录,但是在1929年,成交量在400万股以上的日子有122天,其中有37天的成交量在500万股以上。投机是那样的疯狂,以致最终使这场投机浪潮发展到了极点

(七)从深层次的原因来说,这次世界性的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基本矛盾的大爆发,它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各国政府正是吸取了这场危机的教训,二战后开始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体制的变革,从而使得资本主义进入又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

三、启示

1929年的大危机发生在美国经济持续多年的繁荣之后,它所带来的震荡是如此深重,以致时隔多年,人们对此仍心有余悸。有人曾如此说:“大萧条像一场大屠杀一样,幸存者的精神创伤影响了以后几十年的公共政策。”这场危机的历史经验即使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它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与启示:

(一)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金融体系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

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内在的不稳定性,这就要求政府加以适当的干预。在30年代,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积极推行新政,一反以前历届总统的对经济的不干预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多方面的管理,其中总需求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理论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所创立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在30年代开始为人们所熟悉,并且逐步影响到大学和政策实施。

凯恩斯主义认为,大危机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内在不稳定所引起的总需求不足。该理论认为,20年代繁荣的基础是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和普及,以及住房建设的高涨。但是,这种繁荣有赖于需求的不断扩张,即使在繁荣时期,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也有一定限度。30年代的危机则是由于投资机会的耗尽和投资需求的锐减。如放任市场经济自行运转,总需求不足是必然的,危机也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只要国家采取需求管理政策进

行干预,危机是可能避免的。尽管经济波动难以彻底消除,但像1929年这样的大危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总体经济环境的重要性,从政策实践的效果来看,其主张具有较多的合理性。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给以较为直接和全面的干预,尤其是对总需求的调节,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更显得必不可少。仅仅通过中央银行以货币政策实施间接调节,有时是难以保持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的,而当总体经济环境不稳定时,金融体系自身也难以独自保持稳定。

(二)一个健全的金融体制是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组织保障

一个健全的金融体制是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组织保障,这要求具备一个拥有必要权力的中央银行;适当的货币政策;管理严密和规范的金融体系等。根据大危机暴露的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若干措施。1933年1935年的银行法令推行了一些重大的改革,它扩大了联邦政府管理货币和信贷的权力,使联邦储备银行真正具有中央银行的权能。它对银行业的监管进行严格规定,规定商业银行业务必须和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控制和监督银行业的信a贷活动,并且限制银行业的过度竞争,如不准银行支付活期存款利息;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对存款进行保险,以使那些几乎是毫无保障的存户得到保护。

(三)对风险性和能量都很大的证券行业必须有严格的监管,这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直接屏障

美国政府和国会对银行业务和证券市场经营活动进行了大量调查之后,制定了一系列奠定美国证券管理基础的法律文件,其中最主要的是《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格拉斯——斯蒂尔法》等。

《1933年证券法》主要是针对发行市场的,它使投资者能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作出财务决策,故被称为证券真实性法案。它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1、监督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提供有关发行证券的财务信息和其他资料;

2、禁止在证券发行中有隐瞒和欺诈行为。

《1933年证券法》是美国政府对证券业的第一次主要立法,它拉开了法制化管理证券市场的序幕,为大萧条后的股市注入了希望。

1934年美国政府又颁布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目的是管理证券交易市场,以防止不公正行为的发生。该法案最有历史意义的是,设立一个专管证券行业的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从此由它行使对证券市场的全面监管。

该委员会制定了相应条款,条款规定了证券买入和卖出的保证金的最低百分比,规定了参与证券市场应交的保证金比率。《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内部人员,即上市公司的经理、董事、高级行政主管以及和证券公司业务密切相关的投资银行商、咨询顾问等,法律严格禁止上述人员利用内部消息操纵股市,要求他们公开其交易的情况。这样,基本控制了以前猖獗的内部交易,使投资者重新建立了对股市的信心。

(四)必须重视市场中大众心理的动态变化和引导

按照理性预期学派的说法,人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期,从而使预期更能接近实际情况。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作用,使政府的许多经济政策最终无效,市场经济可以自发调节达到某种稳定状态。

从金融市场的运行历史看,理性预期学派的上述说法并不能得到事实的支持。首先,市场未必一直处于理性状态,虽然人们可以根据所能得到的信息作出尽可能合理的反应,这种反应从个人角度也许是合理的,然而,无数个人所形成的市场合力却未必合理。

尤其当市场上弥漫着投机的气氛时,人人都认为自己可以抓住机会,人人都以为会有傻瓜来接“最后一棒”,而自己有足够的机会在灾难来到之前逃脱;由此形成的市场投机狂热的氛围,会使市场的总体行为失去理性。其次,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确实对经济运行起到重大的作用,然而,这种作用并非总是使市场得到稳定。根据金融市场的经验,当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在投机的氛围中被煸动得失去理性并趋于高度的一致时,这种预期对市场的稳定运行会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对群众的预期心理有足够的了解和估计,并对大众媒体的舆论导向给予必要的监管,以减少对投机氛围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区别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爆发的原因 08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

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和对它们的信心。 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升,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浅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浅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摘要:这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相信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那么金融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它对国际、国内的经济有什么影响?有有多大的影响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过度消费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其时,危机刚爆发时,很少有人预料到,美国次级抵押债券市场的这场疾患会迅速星火燎原;更想不到它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如此大的连锁反应。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所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美国的过度消费三个方面。 1、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的是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2、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 仔细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发生时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

从08年金融危机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中国从金融危机中学到了什么? 李琳1101000718 中文系2班金融危机在全球形成蔓延之势,唯中国一枝独秀,用项兵院长的话说,“中国成为金融危机中最大受益国之一。”2008年,国内经济学界持集体论调,要抓住危机中的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年又过去了,学者们总结从金融危机中获得的经验教训,以提示我们警钟长鸣,不要让历史的教训重复发生。 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GDP对出口依赖较大,受冲击比较严重,但由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巨大财富以及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差异,目前中国政府和家庭有着全世界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我们的国债占GDP16%,是全世界大国之中最低的,储蓄率也是全球较高的,服务业占GDP41%。 这些反而使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在全球的相对影响力大大提高,并成为金融危机中最大受益国之一。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发展到现在,全球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资产价格等都大大降低,而中国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在如此好的战略机遇中补充自己未来发展的不足,对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进行战略储备,对一些遭遇金融危机威胁的全球有影响力的品牌和渠道进行资源整合。 中国必须抓住这种战略机遇,进行业务模式和发展模式的调整,学会从全球视野看中国,学会在全球视野下考虑中国的问题、进行全球资源的整合和企业定位,同时不要老是局限在中国的范围内进行修正和改革,更应该考虑下一步全球范围战略风险的对冲。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要学会多条腿走路,放松管制,将更多的教育、医疗、电信等垄断行业给民企开放,实行市场准入机制,这样对金融危机中增加就业机会以及行业健康发展都会有很大帮助。 美国央行有个叫“量化放松”的方法,在金融危机特别厉害的时候使用过,那个方法跟“中国股”的想法是非常像的。金融危机很厉害的时候,货币政策已经没办法了,因为短期利率已经几乎是零了,0.25,不能再降了,美国央行就提出把长期债券买回来。股票是很长期的现金流,长期债券也是很长期的现金流。“中国股”实际上比它这个更加有创新,就是它不仅可以调整货币供应,而且能调节风险议价。比如说如果美国市场有“美国股”的话,在金融危机最厉害的时候,大家没有信心了,美国政府就可以买“美国股”把股价给抬起来,那整个股市会跟着上来。但是如果你买个别股票,比如说买花旗银行,大家就会认为有利益输送的问题。 决策部门是学到了错误教训,还是学到了正确的教训?我觉得都有。一方面,金融衍生品这个东西,中国一下子就退得太厉害,现在把金融衍生品完全给封掉了。衍生品在金融市场里起着一个非常有益的作用。尽管大家可能用它来进行投机,过度的杠杆化,但是中国是处于一个完全的初级阶段,这些东西是可以控制

08年金融危机后美元分析

金融危机后的美元霸权与美元走势 自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所谓的“牙买加体系”。由于在该体系中,美元扮演着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因此该体系也被称为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尽管美元并未与任何实物资产挂钩(例如黄金或者商品篮),但其他国家依然对美元币值保持着高度信心,这或许是其他国家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规则能够维持较低的国内通胀率有信心。然而,正是因为美元的发行没有任何实物资产的约束,在牙买加体系中,周期性的美元超发、全球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就成为常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与美元本位制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家,美国获得大量实体商品与资源的注入,通过经常账户赤字输出美元。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国家并未完全花掉出口收入,而是以外汇储备的形式将出口收入储存起来。这就导致外围国家持有的美元通过购买美元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美国。换句话说,在第一重循环里,美国用美元换来实体商品与资源。在第二重循环里,美国用美元金融资产换回美元。以上双重循环意味着美国利用金融产品换回实体商品与资源,同时能够把美元数量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美国获得了征收铸币税以及避免恶性通胀的双重好处。 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导致美国净对外负债不断上升。一般而言,投资者对美国净对外负债与GDP之比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这比率超过一个阚值(例如100%),投资者将对美国偿还外债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拒绝继续对美国提供融资。因此美国不得不通过美元贬值来降低贸易赤字以及净对外负债规模。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经济学家们都对未来美国经常账户的可持续性忧心忡忡,认为未来的美元大幅贬值将引发全球国际收支危机。 除了鲁比尼这样的“末日博士”之外,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危机会以美国次贷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问题并没有出在美元贬值上,而是出在美国金融产品的质量上。随着房价下降与利率上升,建立在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基础上的若干衍生产品(例如MBS、CDO和CDS)的违约率上升、信用等级下调、市场价值瞬间蒸发。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不仅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场,而且拖垮了全球实体经济。美国政府出台的极其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尽管在稳定金融市场与提振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却给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埋下了若干不确定性。财政政策方面,美国政府的巨额开支造成财政赤字高居不下。2009财年的联邦财政赤字高达1.84万亿美元,约为GDP的12%。这远高于3000-4000亿美元的历史平均水平(约为GDP 的2-3%)。美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大量增发国债来为财政赤字融资。问题在于,当东亚国家和石油出口国的出口收入下降导致外汇储备累积速度放慢,当美国居民投资者在次贷危机中损失了13万亿美元的金融财富,当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重新追逐风险,美国国债市场可能出现持续的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意味着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未来可能显著下滑。美国国债的潜在风险,使其对外围国家的吸引力下降,这就意味着美元霸权的基础受到削弱。 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由危机前的8000亿美元左右飙升至目前的2.2万亿美元左右。在负债方,增长最快的是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一旦美国金融市场回暖、实体经济反弹,而美联储出于维稳考虑而未能及时实施退出策略,那么这些银行准备金将在旦夕之间转变为广义货币和信贷,这意味着潜在的通货膨胀与美元贬值难以避免。美元贬值的潜在风险,使得外围国家持有美元资产的动机下降,美元霸权的基础被进一步削弱。 为了维持美元霸权,美国政府目前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美元汇率大跌,从而永久性地损害外围投资者的信心。为了防止美元汇率大跌,美国政府就必须一方面及时实施退出策略,另一方面将经常账户赤字维持在可控范围内。目前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已经由2007年的6%以上下降到目前4%左右。推动经常账户赤字缩小的主要是美国居民储蓄率的上升,该指标已经由危机前的负值上升至目前的6%左右,并且可能继续上调。然而,一方面美国居民储蓄率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采取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 含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关于对我国的影响大致如下: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

2008年世界经济大事记

2008年世界经济大事记 2009-01-10 14版:新财经周刊·世界经济 -------------------------------------------------------------------------------- ●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 始于2007年夏季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化为国际金融危机,多家美欧金融巨头遭受重创。其中,美国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被迫在9月15日申请破产保护。曾在华尔街呼风唤雨的五大投资银行,或破产或被兼并或被迫转型,在危机中无一幸免。另有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如英国诺森罗克银行,美国的房利美、房地美、AIG被政府接管。 ●冰岛濒临破产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9月底以来,冰岛出现严重金融动荡,冰岛克朗随之大幅度贬值。冰岛政府被迫接管国内三大银行,不少冰岛银行的外国储户损失惨重。 ●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 2008年二、三季度,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GDP连续出现负增长,从技术上来说已经陷入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将2008、2009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大幅下调至3.7%和2.2%;世界银行则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0.9%。 ●国际峰会出招应对危机 为应对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大经济体间连续召开国际峰会。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华盛顿闭幕。峰会发表宣言指出,市场原则、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得到有效监管的金融市场是确保经济发展、就业和减贫的基本因素。峰会还就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近期和长期措施达成行动计划。 ●各国出台金融救助及经济刺激计划 为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全球各大经济体频频降息以增加流动性。其中,美联储已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点———0至0.25%区间;欧洲央行将利率下调至2.5%;日本央行降息至0.1%。此外,美、英、德、法、日等发达经济体纷纷出台大规模金融救助及经济刺激计划,其中美国推出的金融救助计划规模高达7000亿美元。 ●全球股市动荡 不管是发达国家股市还是新兴市场股市,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惨烈的跌势。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全球指数显示,2008年全球股市累计下跌42%,超过29万亿美元人间蒸发,相当于全球股市自2003年以来的所有累积获利(MSCI全球指数追踪23个发达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之间的“双重多头”的金融监管模式,学界称之为“伞形监管模式”。随着金融活动的全球化发展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高度混业经营的快速推进,这种监管制度无法有效监管金融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监管漏洞。虽然一直有加强监管的呼声,但美国依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认为市场有其自我纠错机制,在危机爆发前对金融市场秉持着顺其自然的放纵态度。 第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失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大量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地区,仅保留其中的高端高价环节,同时大力在美国本土发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有1年多了,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衰退现象明显,失业人数急剧增加。中国也成了这次危机的受害者,产品出口困难,失业人员增加。和全世界共同应对美国金融危机,但又要保持国内经济增长的相对独立性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 始于2007年末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持续已经有1年多了,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不仅重创美国经济,还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巨烈震荡和全球经济的衰退。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其向金融危机的演变 要理解什么是次债危机,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个人信用记录低于一定级别的人以谋求更高的利息进而增加银行收入。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按揭贷款。银行把发放的贷款捆绑打包进行证券化并在资本市场进行出售,这样就把原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贷款资产移除报表,并以此转移相关风险。这样资产证券化的结果就是银行看似把风险已经完全转移给了其他金融机构(SIV等),得到了一笔“无风险”的类似于手续费的收入,而这种无风险收入进一步刺激了银行从事这种业务。这种业务模式在如今负债累累的英国银行Northern Rock上表现最为明显。 然而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如浮动利率贷款,这种形式的贷款看似提供给贷款者更多的优惠(例如贷款者可以先支付利息不付本金),但事实上由于当时偏低的利率水平,接受这种贷款的贷款者被暴露在利率上升风险之下。而在银行方面看似通过浮动汇率转移了利率风险,但却把自己暴露在一旦房地产价格发生逆转,按揭贷款还款率骤跌的风险之中。 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能够解决问题。但事实上,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时,很自然地会出现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案例。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次级市场就可能发生严重震荡,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出现恶性循环,导致了次债危机。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走低以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资产不断缩水,导致借款人无法偿还借款,从而引起投资银行的资产无法回收。 冷静审视问题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这场危机追根溯源是由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断累积的资产泡沫引起的,泡沫的产生和不断堆积是危机的酝酿,泡沫轰然破灭之时就是危机爆发之日。 次贷危机的产生使得银行债务危机恶化,不良贷款数量急剧增加,最终造成银行资金链的紧张,最终演变成金融危机。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中国在美国金融投资上的资金安全,更深层次对

2008年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贱卖、摩根斯坦利并购为标志的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发生了,并迅速席卷全球,波及范围广、冲击力度强、连锁反应快都是前所未见,是世界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法阵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1形成原因 1.1 次贷危机是导火索 美联储为了应对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遏止美国经济的衰退,连续多年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形成了低成本的借贷环境,认为未来的房价只涨不跌,促使美国民众涌入房地产领域。但是这些房地产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下收入阶层。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中下阶层的收入难以提高,在金融资产泡沫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把他们逼到破产的地步,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金融经济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金融泡沫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以房地产市场和信贷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犹如空中楼阁,因次贷危机的发生而轰然倒塌。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只是放大了“次贷”金融危机,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 1.2 美国过度消费和亚洲过度消费是实质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1990年代后期,充裕的全球资金涌入美国,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全球经济实际上处于一种动态无效的状态:充裕的储蓄资金找不到与之匹配的投资项目。 1.3 国际货币体系缺失是前提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美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过度储蓄,这种区域消费和储蓄的不对称必须依赖一个因素才能实现,即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成为硬通货的代表,储蓄过度的国家和居民将美元作为财富长期积累。因此,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和上述国家的长期顺差可以通过美元的流动来平衡,美国长期用印刷货币来平衡全球实体经济中的非均衡,迟早要出问题。因

金融毕业论文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成为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危机,它不仅重创了美 国金融与,无疑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下滑。相信这场危机的影响会是空前的,留下的反思也会是相当深远 的。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 机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美国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重组,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逆转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转 的迹象,最终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所造 成的影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 入再分配的影响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社 会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速膨胀,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加速流转越来越表现为追逐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性交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资本市场的运 行是在资产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由心理预期的支撑而自我实现的,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放大作用下,人们对于超额利润的向往超出了对于风险的评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博傻”行为。一旦外在扰动引起金融市场运行趋势的逆转,高台跳水式的资产价格暴跌不可避免,

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大事记

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大事记 1月2日 西班牙财政大臣金多斯表示,西班牙2011年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超过了8%,高于此前政府宣布低于8%的预期;同样高于前任政府设定的6.0%的目标。 1月3日 希腊政府发言人警告称,如果希腊未能与欧盟、IMF和私人投资者就第二轮1300亿欧元援助达成协议,希腊可能被迫离开欧元区。 新加坡贸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6%,经季节调整后按年率计算环比下滑4.9%,显示新加坡经济正在面临增长考验。 印尼总统苏西洛宣布,印尼2011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6.5%,由于前三个季度也保持6.5%的经济增速,印尼去年完成经济增长6.5%的目标。 美联储在议息会议纪要中披露,将开始发布对2012年底和未来数年的利率预测。此举标志着,这家全球最重要央行的货币政策管理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 1月4日 德国经济研究所公布的最新预测报告称,德国经济2012年初将短暂陷入衰退,但年中将出现反弹,全年可能实现0.6%的增长,到2013年将实现2.2%的较快增长。 标普表示,自从该机构2011年12月将15个欧元区成员国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以来,更多债券发行面临违约风险。多种迹象显示,欧元区各项风险指标正在恶化。 1月5日 西班牙副首相德圣玛丽亚表示,西班牙社会保障系统2011年赤字达6.68亿欧元,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06%。这是自1998年以来西班牙社会保障系统账户首次出现赤字。 1月6日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12月份,反映经济信心的欧元区经济敏感指数连续第10个月下滑。 惠誉宣布,将匈牙利长期外币和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分别由BBB-和BBB降至BB+和BBB-,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展望为负面;将匈牙利短期发行人违约评级由F3下调至B,并将该国国家上限评级由A-下调至BBB。 丹麦公布了担任2012年上半年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行动纲领,表示将团结欧盟成员国,共同积极应对当前的债务危机。 1月9日 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表示,欧委会成功发行了30亿欧元的30年期国债。这些国债是欧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2010/08/11 --------------------------------------------------------------------------------------------------- 为应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财政部和美联储联手推出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和财政刺激计划。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连续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从金融救援到实体解困,从应急式的“危机处理”到长期性的“结构调整”,其使用频率之高、政策范围之广、实施力度之强实属罕见,对遏制经济深度下滑,提振美国经济,促进美国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着眼于应对金融危机的金融救援与经济刺激计划 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美国政府重拾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手段,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危机应对机制和政策框架。 金融救援计划 (一)金融救援的目标与途径 美国金融机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数据显示,金融机构的资产减记规模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13%,家庭金融资产缩水20%。为挽救频临崩溃的金融系统,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决策当局“三管齐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入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非常规的政策,实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第一,从资产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亏损严重,不得不低价抛售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救助的办法是政府出资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第二,从负债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纷纷“惜贷”,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短缺,救助的办法是央行通过各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试图缓解信贷紧缩的困境。第三,从所有者权益来看,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减少自由资本金,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救助的办法是通过直接向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实施“国有化”控股。 (二)美国两轮金融救援计划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途径,布什政府(7000亿)和奥巴马政府(1.5万亿)实施了总规模达2.2万亿美元的两轮金融援助计划: 1、布什政府的金融援助计划(TARP) 内容要点: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7000亿美元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授权美国财政部处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在两年有效期内分步使用7000亿美元资金,通过“资本收购计划”、“目标投资计划”以及“资产保证计划”等购买金融机构受损资产;二是建立问题资产处置计划后,允许财政部向金融机构受损失资产提供保险;三是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独立委员会对法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四是要求将美国国债最高法定限额从现有的10.6万亿美元提高到11.3万亿美元,以便为政府实施救援计划留下资金空间;五是将保护纳税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六是增加对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房贷申请人帮助。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增发国债,而联储方面筹措资金的渠道则来自资产置换、财政注资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杠杆化),其中,资产置换超过3000亿美元,财政注资2000亿美元,其余部分为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美国金融危机原因是什么

美国金融危机原因是什么——驳保尔森 2009年02月10日08:32 来源:光明网叶劲松 [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原创评论 ?·面对高盛“欺诈门” 我们无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如何治理“天价蔬菜”怪象? ?·“任志强欠揍”的潜台词与待开启的“经济民智” ?·任志强现象:登场的权利与围观的自由 ?·勿让“秒杀”成为“品牌杀手” ?·被利益扭曲的土地供求关系 今日看点 ?·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企业应享受减税 ?·“房价下调可能性不大”说给谁听 ?·跟世博一起穿越历史、观照现实、憧憬未来 ?·“文化伟哥”治得了经济肾虚? ?·体面劳动,不仅仅是工资问题 ?·抑制房价,没什么比政府的决心更重要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1月2日对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的一篇专访中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 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负有部分责任。“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 的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给其他国家获取收益造成了负面影响。而这又 导致利率降低,促使投资者去购买风险较高的资产,从而为全球信贷泡沫的最终破裂埋下了种子。” 保尔森说,“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导致利率降低……从而为全球信贷泡沫的最终破裂埋 下了种子。”照他的话,似乎因为“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使全球资金过剩,资金呈供过于求 状况,导致美国利率降低的,并最终导致此次经济危机。 如果保尔森的这种说法,用来确定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储蓄量与美国利率关系成立,那么就应该是 在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储蓄总额越多的年份,美国的利率应越低。反之,美国的利率应越高。那么我 们就在经济现实中去观察一下,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关系。 2001、2002年时中国经济没有2006~2008年时发达,2001、2002年时中国储蓄也远没有2006~ 2008年时那么多。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1年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3617亿元,2002年全 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3388亿元,200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1万 亿元。 而本世纪以来,直到2008年年中,国际原油价格总趋势是上升。2002年时国际原油价格每桶平 均约为20多美元,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每桶平均约为60美元左右。2007年油价再次上涨,每桶平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王力平201005650120 国贸金融实验班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摘要: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波及到美国的抵押贷款业、投资银行业、保险业、银行业,并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在众多的原因中,有效需求不足、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次贷危机这些原因是最主要的。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可以使我们以后的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走的更稳更好。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级抵押贷款、虚拟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美国经济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首先出现问题的是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因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而陷入了困境,他们几乎占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50%。接着是美国的投资银行。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至此,美国第三大到第五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贝尔斯登公司相继申请破产保护或被收购。仅存第一的高盛和第二的摩根士坦利公司也从投资银行转变为投资持股银行。再接着,金融风潮从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现代经济师虚拟经济,产品生产与金融市场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对这些传导机制的分析,可以对是否会导致美国严重经济衰退进行讨论。 第一个传导机制是银行破产。由于企业在银行破产时只能得到部分赔偿,部分企业也将随之破产。 第二个传导机制是银行信贷。整个经济的信贷将会收缩,企业的生产将受到不利影响。 第三个传导机制是货币市场。短期金融资产贬值,企业难以在货币市场筹集资金。第四个传导机制是社会需求。银行信贷收缩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并且投资环境恶化使企业不愿增加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第五个传导机制是财富效应。股票价格趋向下降,造成个人和企业金融财富减少,从而导致个人减少消费和企业减少投资,GDP将下降。 由此可见,金融危机主要通过导致资金融通的收缩和社会需求的减少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关键是政府能否在上诉环节抑制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蔓延。 三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马克思曾指出:“一切现实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受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地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才是生产力的限制.”这句话是对此次金融危机最经典最透彻的揭示。此次金融危机就是因为要卖东西的人卖不出去,想买东西的人没有钱买导致的。 美国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社会的实际购买力或有效需求取决于占消费人口主体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构成了有效需求的上限。但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有限从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最有代表性的商品是房屋。房屋是生活必需品,但遗憾的是普通劳动者买不起。美国68%以上的人必须借助抵押贷款才能购买房屋。另一方面,由于房屋是生活必需品,它的价格有不断上涨的趋势,能够给生产者带来高额利润。所以,资本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演变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 摘要:2007年开始浮现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自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世界经济遇到的最严重危机。全球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已经受到剧烈冲击,许多国家的实体经济陷入衰退。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各国都难以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经济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将探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及演变,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这场危机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贷;资本市场;全球经济; 一.形成原因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可称之为次贷危机。它是次贷经打包评级,杠杆,担保三级放大,再通过会计减值,卖空,评级的高速减值,蔓延至全社会,进而席卷全球的一场危机。接下来,我浅析危机的原因: 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金融监管的缺失。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的双重多头模式,这种监管制度无法有效监管金融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监管漏洞。但美国依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认为市场有其自我纠错机场秉持着顺其自然的放度。 第三,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

(完整版)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当前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也给出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那么为什么华尔街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有着复杂的确背景,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 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从2000年到,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提供次

级抵押贷款本是一件好事,使得低收入者有了自己的住房。对一般个人家庭来说,低利率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编织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投资住房成为巨大的诱惑,于是大量居民进入房贷市场。到末,次贷涉及到了500万个美国家庭,目前已知的次贷规模达到1.1万亿至 1.2万亿美元。 2.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 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如果房价一直攀升,抵押品价格保持增值,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誉和还贷能力。一旦房价下跌,抵押品贬值,同一套房子能从银行贷出的钱就减少。如果贷款利率被提高,次贷使浮动利率也随着上升,需要偿还的钱大大增加。次贷贷款人本来就是低收入者,还不上贷款,只好放弃房产权。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产,可收回的房产不仅卖不掉,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出现亏损,甚至资金都流转不起来了。房价缩水和利率上升是次级抵押贷款的杀手锏。 从到,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利率从1%提高到5.25%,市场利率进入上升周期。由于利率传导到市场往往滞后一些,美国次贷仍有上升。但加息效应逐渐显现,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 3.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加重了危机的扩散 美国绝大多数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是地区性的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也涉足按揭贷款。这些机构的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