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古城寻踪

上党古城寻踪
上党古城寻踪

上党古城寻踪

浩瀚天穹云卷云舒,巍巍太行莽莽苍苍。黄土高原上党盆地腹地,一座千年古城从久远的历史时空记忆中款款走来,在经历了沧桑岁月和战争炮火的洗礼之后,仍留下弥足珍贵的上党门、城隍庙等历史文化遗产。这就是闻名海内的上党古城。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古城,古城究竟建于何时……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拨开层层迷雾,去感知千年古城跳动不息的脉搏,还原一个真实而富有魅力的古城。

古城究竟有多古

“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从古至今,上党是人们对这座古城的泛称。上党不只指一座城市,也泛指一个地区。但这远不是长治的最古名称。长治的源头应追溯到炎帝建立的黎国(尽管不是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在远古洪荒时代,整个上党盆地是一片汪洋或沼泽,太行山和太岳山是露出水面的一些岛屿和高台,炽热的太阳烧烤着茫茫大地,恶劣的自然条件极不适合人类生存。这时,炎帝率领他的部落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为何而来不作探讨),开始了他的拓荒之旅。炎帝首先遇到了自然条件较好的羊头山,暂时定居下来,识谷垦荒,初涉农耕。之后,一路向北迁徙,在长治县的黎侯岭建立了黎国。《竹书纪年》称:“炎帝,初国伊,又国耆,合称曰伊耆氏。”《尚书》说,耆即黎也。再后,炎帝不断在上党盆地“游历”,选择适合于人类生存之地,老顶山(百谷山)、发鸠山等地都留下炎帝的足迹。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炎帝(应为几代炎帝)终于完成了中华民族由游牧文明过渡到农耕文明的伟大壮举。由于黎国的存在,衍生出黎岭、黎都、黎城、黎民百姓等词汇。东关遗址、北石槽遗址、喜峰遗址等新时器遗址,充分表明远古时代长治市区就有人类活动。

到了商周,长治地区又出现了一个诸侯国——黎国。所谓“西伯勘黎”,勘的正是商的诸侯国——黎国。此黎国应是对炎帝时曾有地名的继承,正如汉代有名的中山国是对战国时期中山国地名的继承一样。黎城县和长治县不必争夺谁是正统的古黎国,应该说,当时长治地区的一部分或大部分都是黎侯国辖地,包括今长治市区。只是不同历史时期的黎国,其统治中心有所变化。

春秋时,赤狄夺黎侯地,立潞子婴儿国(统治中心在今潞城市漳河沿岸的古城村,“潞”的名称也应是对旧有地名的继承。史载,神农氏七十世而有天下,轩辕氏兴,受炎帝参卢禅,封参卢于潞,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这说明黄帝甚至炎帝时期已有“潞”的称谓)。后晋国灭潞,其地归晋。战国时,三家分晋,上党地区由韩、赵、魏控制。秦赵为争夺上党而发生长平大战,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秦并天下后,划天下为三十六郡,上党名列其一。从秦到今天,长治的历史脉络就比较清晰了:先为上党郡,后有壶关、潞州、隆德、潞安、长治等称谓,直到解放后1945年成立长治市。

知道了长治地区历史的发展演变后,再来探讨长治古城的演进。可以选取几个节点。其一,长治一词得名始于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声势浩大的潞州陈卿起义失败后,大明朝廷为加强对潞州地区的控制,升潞州为潞安府,附郭设长治县,同时在陈卿起义爆发的核心区域新置平顺县。这一年,实际上诞生了三个新的地名——潞安、长治、平顺(潞安府城、长治县城同为一城)。在此之前,古上党地区被称为潞州。从长治县地名的诞生至长治县1971年迁治韩店镇,这座城市作为长治县城的历史达442年。其二,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上党郡废,移潞州于壶关(今长治市区),说明当时古城已存在,距今1400余年。此前上党郡治在今长子、襄垣、潞城等地游移不定,最后“定居”今长治市区。其三,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说,秦为上党郡,后汉末,董卓作乱,移理壶关城,即今州(潞州)是也。东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灭袁绍后出

邺城,北上太行山征高干,夺壶关城(今长治市区)。这样算来,古城历史又往前推几百年,距今1800多年。其四,再往前推,长治古城可能春秋时已建成。1953年以来,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考古研究所、长治博物馆对我市分水岭进行多次调查和发掘,发现春秋以来历朝历代的墓葬群,同时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春秋时代的古城和墓葬一般不会离得太远。根据这点推测,长治古城可能春秋时期已存在,是黎国、潞子国、晋国的一座普通城池,这样古城距今2000多年。当然,这需要进一步的考古证明。从几个节点看,长治古城最少也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确凿无疑的。这1400多年中,长治古城一直是上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的古城是什么样子

全国保存下来的古城大部分都是明清时代的古城,再久远的古城是很难见到的。如果长治古城不被毁坏,也是明清时代的风格。它比西安古城小,比平遥古城大,大约为当今主城区(50多平方公里)面积的一半。民间曾有“东西五里,南北七里,二十四里卧牛城”之说。

根据有关史料和老辈人回忆,明清至民国以来的上党古城风貌大致如下:四周城墙高大坚固,护城河沟宽水深,城楼威严壮观,城墙垛口(女儿墙)在夕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东西南北共有四座城门。城门上建城楼。东门潞阳楼(震楼),西门威远楼(兑楼),南门德化楼(离楼),北门保宁楼(坎楼)。四座城门都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西北角建乾楼,东北角建艮楼,西南角建坤楼,东南角建巽楼。四座城楼与四座角楼寓含八卦之意。此外,西城墙偏北建有看花楼、梳洗楼,偏南建有长子门(取通长子之意,今长子门村或由此转化而来)。南城墙偏西建有八义门(取通八义镇之意)。东城墙偏南建有文凤楼。西城墙(今人民公园还保留了一段)外有演武场,东城墙(原市童装厂保留了一段)外有先农坛,南城墙(无存,城墙外的护城河今仍在)外有风雨雷电坛,北城墙(在今北城街至潞州剧院一线)外有社稷坛、郡历坛。城墙同其周围附属建筑共同构成完备的防御体系和祭祀体系。

城内主要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其中,东街和西街相对,南街与北街不相对,北街偏东。北城门与南城门也不相对,北城门偏东。沈王皇城(明末废,今太行太岳烈士陵园)与潞安府衙(在今长运和市二中一带,今独存上党门)遥相呼应,是古城的政治中心。潞安府衙相当于今天的市委、市政府,沈王皇城则是独立于潞安府管辖之外的城中之城。由于府县同城,府县设置一应俱全。古城有府衙(现仅存上党门)、县衙(不存,在县前巷),有府学、县学(均不存),有府文庙、县文庙(均不存),有府城隍庙(今存)、县城隍庙(不存,曾在府城隍庙西侧)等。从明至今,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文化在这座城市并存,互不相犯,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对各种文化的包容。城内庙宇祠堂、亭榭楼阁星罗棋布,金碧辉煌,如珍珠般撒落古城:南街一带有府学、府文庙、宝雨寺、碧霞宫、玉皇庙、关帝庙、文昌宫、昭觉寺、小关帝庙、瘟神庙、二仙庙、太宗庙、鲍公祠、二忠祠、尼格老堂(建于清末,今毁),东街一带有县衙、县学、府城隍庙、县城隍庙、县文庙、相公庙、三义庙、官庄庙、长兴寺,西街一带有天齐庙、吕祖庙、五龙庙、疙瘩神庙、潞安府衙、清真北寺(建于明)、清真南寺(建于清)、清真中寺(建于民国),北街一带有玄帝庙、咽喉祠、观音堂、耶稣堂。卫前街(后成为贯通南北的英雄街)一带有火神庙、莲池书院、万寿宫、普通寺、昭泽王庙、德风亭、演武厅。民居有南街的张家花园、东街的孟家花园等著名建筑。学堂(民国年间)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模范学校,省立第四师范,省立第四中学,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长治县一高等。古城西南有宝雨寺,寺中有高高的六府塔伫立,为全城最高建筑。遥想当年,登上六府塔俯瞰,远眺漳河蜿蜒如带,百谷山起伏连绵,近看全城寺院民居错落,别有一番景致。

在大部分历史年代,这座城市是繁华和富庶的。城内各种商铺客栈鳞次栉比,热闹红火。明清时期,商业繁盛。西街一带潞酒作坊很多,品种多样,飘香全城,远销南方。城内经营潞绸、潞铁的店铺林立。驼帮马队出入其间,往来频繁。民国时期,城内有“义和祥”中药铺(在东街,创办于清末)、小儿专科“清正堂”(在南街,创于明)、孔祥熙的祥记煤油公司(位于原东街工人俱乐部)、陈慎德的上义客货栈(在今十字街鞋帽大楼处)、英国“光道成”洋货商行(后为“光华兴”,位于西街路南)。仅潞商大贾裴宝堂家就开办有同益厚蛋厂(解放后为市综合食品厂)、潞阳春(经营糕点、酱醋等)、锡昌当(当铺)、义昌顺、天昌顺、集昌祥、义长顺(绸缎庄)、宏盛源(水烟铺)等多余家商号和几处盐号。

长春园饭庄(旧址在今南街华龙大厦一带)不仅以菜点风味独特而出名,而且曾作为中共地下党秘密联络点而名垂青史。英雄街的玉生池是城内最大的一家澡堂。抗战时期,朱德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陈赓将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洗过澡,进行过抗日活动。这两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已荡然无存。火神庙规模大致相当于现存的府城隍庙(今东南鞋城和莲池鞋城一带),其戏楼最为有名,据说先有火神庙,后有长治城墙,长治城的四座城门就是仿火神庙戏楼而建的(到底是不是无考)。1936年,著名作家赵树理编写的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戏剧《打灶王》就在火神庙戏楼公演,又被称为《火神庙里打灶王》。小日本占领长治后,火神庙成为其弹药库,肆意毁坏。史泽波进入长治后,修建炮楼碉堡,需要木材砖料,又把目光投向火神庙,将之大卸八块。一代名刹就此土崩瓦解。莲花池,先为圣泉寺,后改建为书院。民国初年,陈慎德捐资在这里修建长治第一个图书馆。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牺牲救国同盟会长治中心在此活动。日军侵战长治后,将莲花池变成兵营。1945年长治解放后,太行区第二届群英会在此隆重举行。

直至1938年日军侵战长治古城前,这座古城依然保存完好。中国当代散文家吴伯箫在他的《潞安城》一文中描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古城:

……这长治是古时的潞安,也就是更古时候的上党,看来城池很古老,历史上也是很重要的地方了。法院前的大门是古时的上党门,门楼与太行山的山顶齐高,当初建城时是费过相当的苦心的。门底左右各有碉楼一座,一题“风驰”,一题“云动”;去年刚刚翻修了,丹垩彩绘还是新的,极尽威严壮丽之致。

实在呢,这座长治城也就气象不凡:宽宽的街道,宏阔的建筑,庙宇多半像故宫一样用黄琉璃瓦盖顶的。城里还有一座土围子皇城。处处都显得它大方、雄壮。就气氛来说,有些地方像西安,又有些地方像北京。

……德风亭不知修葺过多少次了,现在还很完好。亭前一株高高的挺拔的翠柏,亭后一株屈曲苍劲的垂槐,几方花坛,几幢碑记,很显示出它的深秀。亭子里边四壁都是“虫吟古砌秋风至,鸦噪寒林暮雨来”那种酸溜溜的石刻题跋,想必当年一班吃肥了的斯文做官人常到这里饮酒作乐。

……宋朝陆登守潞州,金兀术大军来犯,眼看城告不守,陆登遂拔剑自刎。金兀术入城搜获了陆登襁褓中的幼子陆文龙,养为义子。后来长大了,演为八大锤,王佐断臂说书,陆文龙醒悟了,才替父亲报仇——传说这法院大堂中的一块方石头下边还埋过陆登的盔甲呢,不知是不是真的?石头的确有那么一块。

遗憾的是,吴伯箫当年能看到的古城的许多风物,我们已看不到了。出于战争需要,日军、国民党军相继拆毁了一些古建筑。八路军进驻长治后,为防日军卷土重来,借城墙固守,组织民众拆除城墙。

过去的已永远过去了。如今,我们将古城建设得更美丽,就是对古城人文底蕴最好的告慰和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