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课课练答案

七下语文课课练答案
七下语文课课练答案

七下语文课课练答案

七下语文课课练答案

【篇一:初一下册语文课课练】

一、我能准确地读出带点字的读音。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祸()河乃()至江淮()

媲()美繁衍()不迭()

三、我能按它们的意思归类。

茂密苦难繁衍稀疏

紧密繁殖灾难松散

近义词:()——()()——()

反义词:()——()()——()

四、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气候()土地()道理()

森林()结构()泥沙()

五、阅读课文第五段,完成练习。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二、1.喜欢掺杂各种矛盾和冲突却不起任何作用甚至使矛盾恶化的人

2.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伊索寓言》(三)

一、1.医生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3.飞蛾扑火

二、1.铃铛声启发:做事情要多动脑筋,就会想出好办法解决问题。

2.期望别人遭厄运的人,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只是时间早晚不同罢了。

《伊索寓言》(四)

一、1.要专心学习,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与学习无关的事上,否则只会影响自己美好的前程。2.吃一堑,长一智。3.应用

二、1.狐狸的尾巴冻在了冰面上,为了不使狐狸被人们捉住,狼咬断了狐狸的尾巴

2.不要太功利地评价食物要学会感恩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伊索寓言》(五)

一、1.《公牛和狮子》2.邯郸学步3.《猫和鸡》二、1. 《狐狸和山羊》《狐狸和狮子》等故事

2.用手打华仔墙上的狮子,不了有根刺扎了儿子的手,引起发炎,蔓延到大腿根,引起高烧,很快死去。《伊索寓言》(六)

一、1.外国2.农奴才能城里3.山里

二、1.因为驴子踏坏了庄稼。

2.骗生病的狮子说趁热披上狼皮可以治病。《伊索寓言》(七)

一、1.山峰原野2.海边悬崖上3.吃一堑,长一智二、1.曾经听过驴叫

狐狸:自以为聪明,蠢。公鸡: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被恭维迷惑,聪明。狗:忠于职守,友谊,正义。《伊索寓言》(八)

一、1.真花2.狐狸3.《肚胀的狐狸》《乌龟和老鹰》二、1.杜鹃将蛋生在斑鸠巢去,自己不去孵蛋,只顾游玩。2.被刺猬的刺扎中了喉咙。

【篇三:七下语文顶尖课课练】

松桃县牛郎镇中学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初一(3)班第二单元

语文检测a卷

姓名:时间:120分钟得分:

一、知识与积累。(4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2、加点字的声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抢劫扒窃倔强

b、玲珑贪婪懊恼

c、嬉戏闲暇行家

d、污浊诅咒洗濯

3、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3分)

a、具体而微乌云敝日得失之患多姿多彩

b、绝处逢生回味无穷突如奇来心旷神怡

c、获益匪浅慧心未泯碌碌终生任重道远

d、问心无愧温故知新悬涯峭壁玲珑剔透

4、下边四组中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唯维惟帷

b、猝粹萃悴

c、暇瑕假遐

d、挑眺逃跳

5、对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1)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2)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3)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4)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

a、比喻比喻拟人排比

b、比喻拟人拟人排比

c、夸张比喻拟人排比

d、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d.小李和小王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7、完成下列词语,并解释所填字的含义。(8分)

(1)可望不可()(5)慧心未()

(2)()世无双(6)获()匪浅

(3)温()知新(7)问心无()

(4)见贤思()(8)心()神怡

8、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6分)

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态度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

9、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

了很多钱。”父母读了这封没有标点符号的信后,一个笑一个哭。请根据这两位父母的不同理解,分别给信加上标点符号。(5分)

哭: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笑: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二、阅读理解答题(共28分)

(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第一则主要讲的愉快,的珍贵,的修养。(3分)

11、《论语》是记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字,________末期_______国人。我国伟大的家、家。(4分)

12、写出(1)(4)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说”通________意思________ “知”通________意思

________“女”通________ 意思________

13、这六则语录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至少写出两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4、翻译第三则语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一个乞丐很早就上路了,当他把米袋子从右手换到左手,正要吹一下手上的灰尘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到了他的掌心。

乞丐看了一会儿,把手掌递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将做什么吗?”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更可怜,生命完全操纵在别人的手中。”

“你错了,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个很大的丁香花蕾,并让她美丽地开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我此生无悔了。”

乞丐一下子停住了脚步。

15、从“看来你比我更可怜”这句话,可看出乞丐的生活态度是。(3分)

16、“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在原文中用波浪线标出)(3分)

17、乞丐为什么“一下子停住了脚步”?把下面选项中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内。()(3分)

a、想要把露珠吞下去。

b、为自己的“可怜”而感到自卑、自惭。

c、被露珠的生活态度所震撼。

d、对露珠所起的伟大作用持怀疑态度。

18、作者通过对露珠的语言描写,反映出露珠的的生活态度。(3分)

三、作文(30分)

人生是多姿多彩的。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等候小鸟孵出来,第一次上网,第一次挨批……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都愉快,但给你留下的印象一定是终生难忘的。请

你将题目“第一次……”补充完整,写下你第一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注意写出真情实感,字数在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洗濯厄运泯灭心旷神怡玷污雏形连缀玲珑剔透

2、d

3、c

4、a

5、b

6、c

7、略

8、略

9、略

10、学习友谊个人

11、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儒丘仲尼春秋鲁思想教育

12、悦愉快智聪明汝人称代词,你

13、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14、孔子说:“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有害无益。”

15、对自己的生活过于悲观失望。

16、“这”指代“曾滋润过一朵很大的丁香花蕾,并让她美丽地开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

17、c

18、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勇于奉献、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4 孙权劝学(含参考答案)

4孙权劝学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见往事 ..耳() (3)非复.吴下阿蒙() (4)即更.刮目相待()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B.{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 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及鲁肃过寻阳及其家穿井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 (2)孙权教吕蒙的学习方法是:“。” (3)鲁肃对吕蒙学习成果的评价是:“!”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有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6.这则历史小故事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从吕蒙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张咏①劝学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③不足尔。”及.准出陕④,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⑤。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宋朝初年名臣。②准:寇准,宋初宰相。③学术:学问。④出陕:出任陕州知州。 ⑤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谓.其僚属曰() (2)及.准出陕() (3)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4)准莫.谕其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2)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9.本文和《孙权劝学》的主旨都是劝人学习,两文中劝说的方式有何不同? 表达交流 10.陈康同学平日里不爱学习,临近期中考试时着了慌,半夜十二点还在复习功课。请你针对这种情况,送给他一句名言,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验中考 11.(2017四川乐山中考)请用不超过15字的一句话,把下面文段的内容要点补充完整。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6 老山界(含参考答案)

6最后一课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瑶.民(yáo)歇.脚(xī) 军阀.(fá) 缴.租(jiǎo) B.苛.捐(kē) 欺侮.(wǔ) 攀.谈(pān) 煮粥.(zhōu) C.盛.饭(chéng) 峭.壁(qiào) 骨.碌(gū) 咀嚼.(jiáo) D.点缀.(zhuì) 澎湃.(bài) 疲倦.(juàn) 倾.斜(qīng)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B.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C.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D.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 3.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2)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4.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有一定的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全册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开拓.(tuò)挚.友(zhì) 日曛.(xūn) 鲜.为人知(xiān) B.难堪.(kān) 元勋.(xūn) 选聘.(pìn) 鞠躬尽瘁.(cuì) C.兽铤.(tǐng) 殷.红(yān) 罗布泊.(pō) 热泪盈眶.(kuàng) D.彷徨.(huáng) 无垠.(yín) 大厦.(shà) 妇孺.皆知(r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还带病参加集体活动,这种行为实在是可歌可泣 ....。 B.荣获“CCTV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曹德旺、姚明等家喻户晓 ....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C.林俊德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是当之无愧 ....的时代英模。 D. 《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人物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 3.根据提示和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文章贯串全文的线索是:。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死而后已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是说谁的? 6.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7.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1)准确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 (2)对邓稼先的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短)语是“”。 (3)能表明邓稼先对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 (4)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意义的一句话是“”。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2题。 大医仁心 周大新 我想,你应该见过年近90拄杖而行的老人。你在乡村或城市的街头看见他们,可能会投去惊喜或羡慕的一瞥:嗬,老寿星! 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90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薅草,或在家中做饭,你看见后会很意外:天啊,90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1台阶(附答案)

11台阶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dànɡ)淌.汗(tǎnɡ) 涎.水(yán) 头颅.(lú) B.黏.性(nián) 胯.骨(kuà) 膝.盖(qī) 揩.汗(kāi) ) C.旺盛.(shènɡ) 尴.尬(ɡān 麻筋.(jīn ) 痴.迷(chī) D.醒.悟(xǐnɡ) 舀.米(yáo) 门槛.(kǎn) 砌.缝(q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滴水是微不足道 ....的,但是更多的水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海洋。 B.他购买彩票,连续两次中奖,真是左右逢源 ....。 C.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 ....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D.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 ....的模样。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作者好像在为我们讲述一个平常的邻家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生辛勤劳作,是一个纯朴、厚道、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和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2)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①“我们家的台阶低!” ②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③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 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 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④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⑤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⑥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⑦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 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⑧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⑨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⑩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5.用“‖”将选文分为两层。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6.“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7.指出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1)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2)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8.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概述父亲辛勤劳动的句子。 9.本文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精神?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含参考答案)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 (2)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3)鲁迅先生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yōu()然地吸着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 ....,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就没有什么问题。 B.人们对地沟油深恶痛绝 ....,不仅是因为心理上觉得很肮脏,还因为它的确会危害健康。 C.画上的老者手捻胡须,目视江岸,悠然 ..自得。 D.想急于得到所需的东西,一时冲动,草率 ..行事,就会遭遇失败。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才可能成功。 3.本文以纪实的笔法,对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了翔实的叙述。从下面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4.读完萧红的这篇文章,相信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更加具体、深入了。请你用几个较精练的句子概括一下鲁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吧。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 (2)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 (3)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 ()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课练

伤仲永复习检测题 一.词汇积累 (一).课下注释 1.伤 2 世隶耕 3.隶4尝 5.书具6.异焉7 异8旁近9.自为其名10.收族11.收1 2.自是1 3.立就1 4.文理1 5.邑人1 6.稍稍1 7.宾客其父1 8.宾客1 9.乞20.利其然21.环谒22.称23.泯然众人矣24泯然25.众人26矣27王子28 通悟29.受之天 30受31贤于材人32.贤33.材人34受于人35不至36彼其38得为众人而已耶 39.邑人奇之40 父利其然41.固众人42 从先人还家43 卒之为众人44 或以钱币乞之(二)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三)一词多义 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代指这件事(邑人奇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仲永之通悟)(于厅事之东北角)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代指方仲永写的诗(或以钱币乞之) 于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 其其诗以养父母代词他的 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闻余闻之也久。听到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声誉。 贤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 如此其贤也。有才智。 书即书诗四句书写 未尝识书具用来书写 自并自为其名自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还自扬州从 还还自扬州回来 从先人还家回到 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泯然众人矣。。。。。。的样子 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作为 卒之为众人成为 以其诗以养父母把(将) 或以钱币乞之拿(用)

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蒙乃使就学从事 宾客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名并自为其名名字 不能名其一处也指出 夫今夫不受之天无意义句首发语词 夫起大呼丈夫 与借旁近与之给 与蒙论议和,跟 别士别三日分别,离别 结友而别分别,离别 (四.)重点语句翻译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2.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译: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4.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其受之天也,贤于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译: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6.泯然众人矣译: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7. 余闻之也久。译: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9.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10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译: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 (五)理解原文填空 1.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的反面实例,说明 2文章分两部分: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而最终“”,变得平庸无奇;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 3.本文采用的写法,叙事部分按照的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4.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第一段,首句交代、、、。其中“”三

顶尖课课练七年级上答案与听力材料

顶尖课课练英语七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 StarterUnit1 Goodmorning! Part1(1a—1c) 随堂专练 Ⅰ. Dale,Frank,Alice,Eric,Cindy,Grace,Bob,Helen Ⅱ.A)1.good2.morning3.helo/hi B)helo C)Good morning,Helen! 创新听力 1.Goodmorning2.Hi3.Goodmorning4.Helo 课后提升 Ⅰ.略 Ⅱ.1—5CACBC6—8BCBⅢ.1.Alice2.Bob 3.Cindy4.Dale5.Eric6.Frank 7.Grace8.Helen Ⅳ.GOOD MORNING! 拓展延伸 1.Alice2.Grace3.Bob4.Frank Part2(2a—2e) 随堂专练 Ⅰ. Ⅱ.Aa,Bb,Cc,Dd,Ee,Ff,Gg,Hh Ⅲ.1.Aa,Ee2.A,E,F,H Ⅳ.1.HB2.CD3.BBC 创新听力 Bb,Dd,Ff,Hh 课后提升 Ⅰ.1.G2.d Ⅱ.A,C;D,F;f,h;B,D;e,g Ⅲ.1—5DHAEF6—8BCG Ⅳ.1.E2.P/b3.d4.d Ⅴ.1—5TFFTT6—10FFTTT Ⅵ.1—5CACABⅦ.abottle(瓶 子) Part3(3a—3d) 随堂专练 1.Goodevening!2.Goodafternoon!3.Goodmorning!4.Howareyou? I’m OK/fine,too. 创新听力 1.Goodafternoon,Dale! 2.Hi,Cindy! Howareyou? 3.I’mfine,thanks.Howareyou? 4.I’m OK. 课后提升 Ⅰ.1.how2fine.3.thanks4.are Ⅱ.morning,afternoon,evening,good,hi,OK Ⅲ.1.helo2.girl3.good4.evening5.thanks6.are 7.I’m8.youⅣ.1—5 CACBB6—10BCABA 拓展延伸 Ⅰ.1.Bob2.Dale3.Eric4.Cindy5.Alice6.Frank 7.Helen Ⅱ.1.Alan2.Good3.morning4.Paul5.Paul 6.Alan7.fine8.thanks9.Paul10.OK/fine Part4(4a—4d) 随堂专练 Ⅰ./e I/:h,age,Grace,A,Dale,name /?/:Frank,am,hand,thanks,Alice /i?/:B,c,D,g,e,he,evening /e/:F,Helen,Eric,bed

七下语文课课练答案

七下语文课课练答案

七下语文课课练答案 【篇一:初一下册语文课课练】 一、我能准确地读出带点字的读音。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祸()河乃()至江淮() 媲()美繁衍()不迭() 三、我能按它们的意思归类。 茂密苦难繁衍稀疏 紧密繁殖灾难松散 近义词:()——()()——() 反义词:()——()()——() 四、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气候()土地()道理() 森林()结构()泥沙() 五、阅读课文第五段,完成练习。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二、1.喜欢掺杂各种矛盾和冲突却不起任何作用甚至使矛盾恶化的人 2.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伊索寓言》(三) 一、1.医生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3.飞蛾扑火 二、1.铃铛声启发:做事情要多动脑筋,就会想出好办法解决问题。 2.期望别人遭厄运的人,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只是时间早晚不同罢了。 《伊索寓言》(四) 一、1.要专心学习,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与学习无关的事上,否则只会影响自己美好的前程。2.吃一堑,长一智。3.应用 二、1.狐狸的尾巴冻在了冰面上,为了不使狐狸被人们捉住,狼咬断了狐狸的尾巴 2.不要太功利地评价食物要学会感恩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伊索寓言》(五) 一、1.《公牛和狮子》2.邯郸学步3.《猫和鸡》二、1. 《狐狸和山羊》《狐狸和狮子》等故事 2.用手打华仔墙上的狮子,不了有根刺扎了儿子的手,引起发炎,蔓延到大腿根,引起高烧,很快死去。《伊索寓言》(六) 一、1.外国2.农奴才能城里3.山里 二、1.因为驴子踏坏了庄稼。 2.骗生病的狮子说趁热披上狼皮可以治病。《伊索寓言》(七) 一、1.山峰原野2.海边悬崖上3.吃一堑,长一智二、1.曾经听过驴叫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7 土地的誓言(含参考答案)

7土地的誓言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挚.痛(zhì)嗥.鸣(háo)斑斓.(lán) B.谰.语(lán) 怪诞.(dàn) 亘.古(gèng) C.田垄.(lěng) 污秽.(huì) 镐.头(gǎo) D.默契.(qiè) 泛滥.(làn) 蚱.蜢(zhà)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 (2)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 (3)禾稻的香气是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A.平静飘荡热烈 B.安静飘起热烈 C.平静飘起强烈 D.安静飘荡强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B.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 C.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D.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4.在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我走到哪里,()我睡得很沉,()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C.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作者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①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

语文七年级下册课课练B参考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课课练B参考答案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当堂训练 1. B 2. B 3.略 4.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5.D 课后练习 1.写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对青年人写信草率的态度、吃茶、休息、陪客人和工作等事情。 2.乐观和开朗 3.爽朗、坦诚;轻快、敏捷等。 4.指青年人写信太草率;深恶痛绝,但总是认真展读每一封信。 5.说明鲁迅先生彻夜写作,非常勤奋而辛劳。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当堂训练 1.B 2.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象样。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预示着爸爸即将离开人世。 3.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4.爸爸表面上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沦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 课后练习 1、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2、妹妹告诉我母亲的病情;母亲回忆我小时候游北海的情景;别人告诉我母亲临终的遗言。 3、第一个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无限的爱,希望他们能够坚强地活下去。第二个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爱的理解和接受,决心坚强地活下去。 4、使人联想到作者的母亲,她就像花儿一样美丽,有着花一样的质量,淡雅、高贵、热烈而深沉。 5、D 3 丑小鸭 当堂训练 1、骇采截悚屈碧 2、动物或事物的到来气势盛大失望灰心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3、D 4、②⑤⑥③①④ 5、丑小鸭感到难为情,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卑微、无力和渺小,另一方面是只有他自己清楚,他还是原来的他,只是环境不一样了。 6、“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课后练习 1、砂:掉进钉住。蚌:挤出、消灭;磨、舐、卷动拭擦;洗、浸、润滑 2、它变成圆润,光滑,坚硬,半透明,泛着淡淡的暗光,一种永恒不变的光泽。 3、孕育了一颗有永恒价值的珍珠,同时,精神上获得了满足和安慰。 4、略(点拨:可以是逆境造就人才,可以是顺境能成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等等。) 4 诗两首 当堂训练 1、忧愁、镇静、怀念、停留、幽静、连绵 2、①B、A ②A、B 3、A 4、D 课后练习 1、骆宾王唐朝 2、每当家里有客人时,爱慕虚荣的妈妈都要让我给客人们表演背诵《鹅》这首诗。 3、我不愿意当什么“神童”,更不想靠“白鹅”啄来糖果。如果妈妈带我去趟动物园,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4、示例:“捉住”写妈妈的动作,写出了妈妈的严厉,逼迫我背古诗;“气得”写妈妈的神态,体现妈妈的性子急,为背不出诗歌的我而发怒;“显得特别快活”写妈妈的神态,表现妈妈为我能背出诗而高兴。 5 伤仲永 当堂训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课课练及答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开拓.(tuò)挚.友(zhì) 日曛.(xūn) 鲜.为人知(xiān) B.难堪.(kān) 元勋.(xūn) 选聘.(pìn) 鞠躬尽瘁.(cuì) C.兽铤.(tǐng) 殷.红(yān) 罗布泊.(pō) 热泪盈眶.(kuàng) D.彷徨.(huáng) 无垠.(yín) 大厦.(shà) 妇孺.皆知(r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还带病参加集体活动,这种行为实在是可歌 ..。 ..可泣 B.荣获“CCTV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曹德旺、姚明等家喻户晓 ....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C.林俊德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是当之无愧 ....的时代英模。 D.《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人物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 3.根据提示和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文章贯串全文的线索是:。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22 太空一日(含参考答案)

22太空一日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chì)轮廓.(kuò) 模拟.(nǐ) 闷.闷不乐(mèn) B.遨.游(áo) 稠.密(chóu) 瞬.间(xùn) 毛骨悚.然(sǒng) C.概率.(lù) 烧灼.(zhuó) 屏.息(bǐng) 五脏六腑.(fǔ) D.严谨.(jǐn) 弧.形(hú) 无虞.(yú) 惊心动魄.(bò) 2.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 (2)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3)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心理上也没有为之紧张。 A.无虞屏息凝神应付自如 B.无恙聚精会神应付自如 C.无虞聚精会神应对自如 D.无恙屏息凝神应对自如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练习打靶时,教官教导我们一定要屏息凝神 ....,瞄准靶心。 B.在乒乓球世锦赛中,李晓霞针对对手的特点,随机应变 ....,巧妙运用各种战术,赢得胜利。 C.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 D.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 ....的程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型文化传承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 B.我市以“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作为环保目标,努力改善环境,保存我们赖以生活的共同家园。

C.调查结果显示,近90%左右使用过空中无线网络服务的乘客愿意牺牲舒适的座位,来换取无线网络服务。 D.《新华字典》自1953年起,历经十余次大规模上百名专家学者的修订,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发行量最高的字典。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要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紧绷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火箭逐渐加速,我感到压力在不断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在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身体的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引起人的内脏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而且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一个大约6G的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头脑还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也没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汇编(含答案)

目录 1 邓稼先 3 1 第一单元 3 1.1 1 邓稼先 3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9 1 2 说和做9 2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9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1 4 1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14 4 孙权劝学19 1 4 孙权劝学19 5 黄河颂23 1 第二单元23 1.1 5 黄河颂23 6 老山界28 1 6 最后一课28 7 土地的誓言33 1 7 土地的誓言33 8 木兰诗38 1 8 木兰诗38 9 阿长与《山海经》43 1 第三单元43 1.1 9 阿长与《山海经》43 10 老王48 1 10 老王48 11 台阶54 1 11 台阶54 12 卖油翁60 1 12 卖油翁60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65 1 第四单元65 1.1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65 14 驿路梨花71 1 14 驿路梨花71 15 最苦与最乐77 1 15 最苦与最乐77 16 短文两篇83 1 16 短文两篇83 17 紫藤萝瀑布88 1 第五单元88 1.1 17 紫藤萝瀑布88 18 一棵小桃树93

1 18 一棵小桃树93 19 外国诗二首100 1 19 外国诗二首100

20古代诗歌五首105 1 20 古代诗歌五首105 21伟大的悲剧110 1 第六单元110 1.1 21 伟大的悲剧110 22太空一日116 1 22 太空一日116 23带上她的眼睛122 1 23 带上她的眼睛122 24河中石兽129 1 24 河中石兽129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开拓.(tuò)挚.友(zhì) 日曛.(xūn) 鲜.为人知(xiān) B.难堪.(kān) 元勋.(xūn) 选聘.(pìn) 鞠躬尽瘁.(cuì) C.兽铤.(tǐng) 殷.红(yān) 罗布泊.(pō) 热泪盈眶.(kuàng) D.彷徨.(huáng) 无垠.(yín) 大厦.(shà) 妇孺.皆知(r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还带病参加集体活动,这种行为实在是可歌可泣 ....。 B.荣获“CCTV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曹德旺、姚明等家喻户晓 ....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C.林俊德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是当之无愧 ....的时代英模。 D.《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人物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 3.根据提示和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文章贯串全文的线索是:。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时练习课课练随堂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时练习课课练含答案 第一单元(1——4课)课时练习含答案 第1课《邓稼先》课时练习 课时1 基础达标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宰.()割筹.()划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锋芒毕露.() páng huáng() yǎng mù()妇rú()皆知马革guǒ( )尸 jū()躬尽cuì() 2.选词填空。 (1)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震撼震动)。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2)“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重稳健稳妥)的判断。 (3)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焦虑焦躁),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全班45名同学,追捧“娱乐明星”的大有人在,崇拜像邓稼先这 样的科学家的却寥寥无几 ....。 B.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中国是家喻户晓 ....的人物。 C.李强同学将在楼梯口捡到一百元钱交给了老师,这种拾金不昧的行 为真是可歌可泣 ....。 D.面对主持人的一再提问,某明星终于开口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 ....的往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九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邓稼先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④②③ 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 趣味语文 6.有一天,邓稼先的岳父许德珩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的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深意? 课时2 整体感知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 课课练作业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 5黄河颂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哺.育(pǔ)澎湃.(pài)气魄.(pò) B.山巅.(diān) 狂澜.(lán) 屏.障(píng) C.浩荡.(shāng) 浊.流(zhuó) 滋.长(zì) D.赞.歌(zàn) 发源.(yuán) 宛.转(wán)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 (1)A.用你那英雄 ..的体魄。 B.多少英雄 ..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2)A.筑成我们民族 ..的屏障。 B.我们民族 ..的伟大精神。 3.《黄河颂》的押韵富有特色,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下面这段文字的韵脚 是,押的韵是。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4.下列对《黄河颂》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赞美中华母亲河的颂歌,诗人借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歌词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黄河景色,后一部分抒发了豪迈的思想感情。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5.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 ..南北两面。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6.分析下列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八下语文顶尖课课练( 3 4课)答案

3" 我的第一本书 基础达标 1、B 2、A 3、(1)用原本形容人的神态的词语来形容课本的外形,形象地描写出了书本的残破。(2)用叠词从嗅觉的角度形象地描写出小麦的香气袭人。 4、既指那半本国语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堂课。它饱含着生活的沉重,情谊的淳厚,童年的乐趣。 5、略 同步阅读 1、行动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父亲爱孩子、关心孩子的思想感情。2温和善良,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友情。3、元贞家境不如"我",成绩却比"我"好。4、D 5、表达了乔元贞为自己不能继续上学而伤心。6、如"夜补课本""巧补课本"。 自主探究略 4 列夫,托尔斯泰 一课时 基础达标 1、C 2、D 3、B 4、毛发。没有毛发的部分。 同步阅读 1、须发特点勾画了人物轮廓,突出人物总体特征,为后文作铺垫。 2、(1)须发(2)额头(3)皮肤(4)整个面部 3、用夸张和比喻浓墨重彩地加以清染,生动形象地描绘其特征,不但没有重复罗唆之感,反而使"画面"气韵生动,令人产生遐想。 4、文章在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请,如以摩西、天父等喻体去形容与刻画托尔斯泰,实际上充满了一种赞美之情。 5、一个人的自我估计愈高,就愈不容易做出成绩。6·略自主探究略 第二课时 基础达标 1、D 2、(1)黝黑(2)滞留(3)吻合(4)犀利(5)锐利 3、关羽朱仝 同步阅读 1、选文主要描写了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去写。两个比喻句形象精妙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3、略 4、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 5、夸张。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人类面部最丰富的情感,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自主探究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