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汽车产业环境与市场分析

国内外汽车产业环境与市场分析
国内外汽车产业环境与市场分析

目录

提要 ··········································································································································2

1.全球大环境 ····························································································································2

2.国内环境································································································································3

2.1政治环境 ·····················································································································4

2.2经济环境 ·····················································································································4

2.3社会文化因素··············································································································5

2.4技术因素 ·····················································································································5

3.中国汽车产业市场分析·········································································································6

3.1中国汽车市场特点简述·······························································································6

3.2市场集中度分析··········································································································6

3.3市场规模分析··············································································································7

4.结束语····································································································································7

5.参考文献································································································································7

提要

1886年1月29日,德国曼海姆专利局批准卡尔?本茨为其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三轮汽车申请专利,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同年德国人哥德利普?戴姆勒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汽车业。自此经过不断的发展,汽车在各个国家都居于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美国更被誉为“车轮上的国家”。汽车产业不但贡献了税收,还增加了就业,并带动汽车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

中国一开始是从模仿前苏联的汽车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改革开放后伴随中外合资汽车企业的兴起而发展的,中国汽车走上辉煌之路用的时间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比较短。1984年1月15日,“北京吉普公司”开业,开了中国汽车业合资的先河。1984年10月10日,中德双方签订上海大众合营合同,在上海大众成立之前,中国的轿车生产还处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制造阶段。上海大众率先走出了一条由一家合资厂带动整个国产零配件产业发展的国产化之路,上海大众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汽车产业从起步到腾飞只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主要受到全球大环境,国内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的综合影响。

1.全球大环境

从中国最开始合资生产汽车开始,国外汽车业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中国,但是中国汽车刚刚起步,因此国外的非主流淘汰车型在中国却非常有吸引力,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理念比较吻合,随着北京吉普和上海大众的辉煌,更多的合资企业进来中国,德国大众在长春增加一个合资企业,法国标致和雪铁龙和东风合作,日本本田和广汽以及东风合作等。

受持续高油价,和不断恶化的经济和金融环境给美国汽车业的销售和融资带来巨大压力的影响,美国汽车业“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近来亏损连连。2007年通用公司亏损额达到387亿美元,创下该公司成立100年来最大年度亏损额,2008年一季度,通用汽车公司亏损33亿美元。欧洲车企也一样减员减产,因此可以说欧美日整个汽车行业都面临着冬天。

2010年全球汽车的大环境会因为日系汽车大规模的召回发生变局,估计未来的趋势是:欧美汽车制造商在关注质量的同时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日系汽车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压力将放缓。中国的汽车厂商除了关注生产工艺的提高外,在竞争方面的压力相对会较小,尤其是生产环保汽车的比亚迪可能会迎来更好的机会。威廉杜兰特于1908年创立的通用汽车在百年华诞之际销量第一的交椅被丰田拿下,但坐上第一把交椅的丰田开始了诸多不顺的事迹:

首先,2008年12月22日,丰田汽车公司宣布08财年((08年4月~09年3月)营业利润将出现1500亿日元(约17亿美元)的亏损,这将是丰田汽车70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其次,2009年8月底美国加利福尼亚高速公路巡警马克?赛勒驾驶雷克萨斯ES350致死,丰田汽车美国公司认为事故原因是汽车脚垫脱扣后会卡住油门,从而引发交通事故,这件事情成了丰田陷入困境的导火索。由于丰田反应的迟钝,被动召回行为遭到美国政府部门的谴责。

最后召回数量达到854万。随之而来的维修,诉讼,索赔,股价下跌,丰田面临着大危机。

丰田生产方式创始人大野耐一的十条训诫中的第10条是“客户投诉是成功的呼声,不要抱怨,不要逃避,深人思考,积极应对”,但是被丰田领导人丢在脑后。丰田汽车所遵循的“首先是安全性;其次是质量;第三是产量”原则出现“混淆”。在中国,由于体制的问题和消费者力量不够强大,丰田又是和国有企业合资,因此中国的消费者享受的待遇显然无法和欧美消费者相比,而且丰田在中国的处境也相对安全。在外部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2009的中国却一枝独秀产销突破1300万,中国成了很多合资汽车企业和进口汽车的避风港。因此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车企在2010年更有作为。

2.国内环境

中国车市在2009年的突飞猛进,和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出台密不可分。所以2009年中国对汽车出台的汽车利好政策,是历史前所没有的。也正是在这些国内的宏观利好环境刺激下中国的汽车一举达到产销1300万辆。

第一是燃油税开征,燃油税自1994年“择机开征”议案出台以来一直都没有实行,国务院决定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开征燃油税取消了养路费,并分流了养路费征稽人员,既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又使车主避免了无论车子是否行驶,都必须交费的惯例。这种多用油者多纳税的政策,对于生产的大部分车型都是1.6以下排量的经济型轿车的比亚迪来讲是个优势;逐步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减轻了汽车的行驶成本,又刺激了持币待购的消费者。

第二是1.6升及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2009年1月14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这一举措,刺激了那些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尤其是2010年购置税按7.5%征收的政策,导致大批消费者为了享受5%的优惠而在2009年12月31日前出手购买1.6排量以下的汽车。

第三是国家鼓励汽车兼并重组。

第四是新能源车鼓励计划,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与科技部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参与“十城千辆工程”的城市有13个。其中比亚迪的电动汽车F3DM将作为深圳的试点车,这极大的促进了比亚迪研发的力度。

第五是汽车下乡,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50亿元资金,对农民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以及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换购轻型载货车,

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导致很多车企都加大力度推出1.0-1.3的微型客车。第六是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实行,2009年8月份开始实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根据《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提前报废老旧汽车并换购新车,可享受3000~6000元不等的补贴[1]

2.1政治环境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年初国务院公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当于给国内汽车产业制定了一份大纲,各个汽车相关行业必须熟悉这些政策,才能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获取最大效益。

1983年上海大众开始以CKD方式组装桑塔纳,但是到1994年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我国政府明文规定了合资企业整车生产的国产化率的要求。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是起步阶段,所以中国几乎各个省份都在生产汽车,虽然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发展,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中国开始是通过以市场换技术,对汽车生产技术引进,改造和开发,再借鉴欧美日国家汽车整合的经验。2009年年初国务院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明确提出: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于此对应产生了2009年2大重组案例:广汽集团兼并长丰汽车,长安汽车兼并昌河汽车和哈飞汽车。重组后的广汽和长安增强了资金和研发的实力,可以更好的和外资,合资汽车竞争,这也加剧了国内汽车业的竞争。最近国家的“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出,就是为进一步拉动农村市场的消费来扩大包括电视在内的家电销售。目前国内的政治环境是适合各个车企大展身手的。

2.2经济环境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2009年GDP仍然比上年同比增长8.7%,GDP总值为3353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加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265元,同比增长10.1%。[22]2009年的宏观整体数据表明,内需是开展经济自救的重大措施。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半等扩大内需的举措也不断推出。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外部环境继续恶化,出口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对我国依赖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影响深远,出口增速将继续放慢。此外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将对我国出口继续构成很大压力。目前,我国除对美国出口大量减少外,欧盟、日本经济放慢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也开始显现,不过对于汽车行业来讲,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因此相对影响较小。投资增长也面临相当大的压力,预计明年投资增速将明显放缓。外需进一步萎缩,将带动相关的投资需求萎缩;房地产业面临预期房价下跌、销售困难而陷入困境,导致整个投资增速明显放慢;企业因效益滑坡和市场需求萎缩,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明显不足,实体经济投资需求将会减弱。在此背景下,中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减税,降低企业注册门槛;财政刺激投入“四万亿”。主要投资方向是:灾后重建;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升级;高铁、汽车等交通产业。这为汽车业扩容奠定了基础硬件。

2.3社会文化因素

中国从古代就有乘轿的习惯,讲究的是四平八稳,前后左右对称。因此汽车产业在国内刚刚发展的时候,基本都是以三厢为主。中国人对车的喜好有如下特点:(1)考虑性价比,居民收入上涨,家庭拥有汽车已经比较平常,所以首次购车者更多考虑的是性价比。

(2)喜欢大而长的车子,认为这是气派的写照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当国外汽车制造商进入中国时都针对中国的国情,把车子加长加大以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喜欢。

(3)其次喜欢外观漂亮和内饰丰富的轿车,中国人看中的是面子问题,所以对车的外观比较重视,此外,对车的内饰也比较讲究;对汽车动力总成的关注倒不如欧洲车主那样。韩国现代生产的伊兰特就是因为在同等价位的车中配置非常丰富,所以深受国内车主喜爱。对外观和内饰的注重也是比亚迪成功的原因之一,因为它有丰田花冠的外形和丰富的配置。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汽车逐步平民化,目前拥有汽车不再是个梦想,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的职业男女拥有了自己的轿车。

下表是根据最新官方统计年鉴得出的相关数据:

(1)07年公路总里程是358.37万公里,比05年增加了7%,总体是增长的,但是幅度不大;反观高速公路,07年是5.39万公里,比05年的4.1万公里增加了31%,比03年更是增长将近一倍;虽然比起公路总里程的绝对比率相对小,但已经为中国的汽车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硬件基础。另外2009年国家投资4万亿,也有部分是用于修建公路,总体而言对促进汽车消费是有利的。

(2)私人轿车从03年到07年,增加了136%;其中私人汽车占民用汽车的65%。说明私人汽车的绝对比例上升还是比较快,对车企而言前景良好。

(3)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私人汽车拥有比例只有2.18%。这些表明中国汽车普及率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是比较低,随着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未来存在提升的空间。

目前,世界各国对对节能等新能源汽车越来越重视,未来的趋势是谁能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谁就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国内汽车制造业把握时机,根据汽车发展趋势,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2.4技术因素

2005年12月2日至3日,在天津开发区举行了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会上发布了一份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首次进行的专利调查报告:汽车年产量已达507.1万辆,名列世界第四;但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专利拥有量中,中国仅占2%。而在中国国内,外资企业的专利拥有量却高达78%,中国企业只占22%。一汽集团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所长朱剑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汽车业的痛处:80%的利润都被外资企业拿走了,国内大部分汽车厂家是在给别人‘打工’,挣得的只是有限的劳务费和加工费。”

这些表明我国的汽车研发实力还是比较薄弱的,技术上受制于国外合资企业,消化创新的能力比较薄弱,大部分国内的汽车企业只是停留在单纯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模仿。因此发生了中国汽车史上的几次诉讼:丰田起诉吉利、本田起诉双环、通用起诉奇瑞等。这些诉讼由于各种原因后来都不了了之,当双环再次拷贝宝马的X5汽车时,宝马公司没有起诉了,但是这一系列事件对国内车企造成了负面影响。在面对不断的知识产权纠纷,真正缺少的是自主开发。各国的汽车工业在发展进程中都存在互相模仿、互相借鉴的过程,但是关键在于对借鉴度和借鉴时间如何把握。

目前国内车企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迅速出产品,采取了两种途径:照搬国外汽车的外观和内饰拷贝并稍加改动,重组或兼并国外汽车企业。

第一种途径让消费者感觉更多的是昙花一现,中看不中用,早期的奇瑞轿车在二手市场无人问津的缘由就在于此,而且即使是模仿,也不如国内山寨机对国外品牌手机模仿那样在功能和外观上推陈出新。

第二种途径的路子也不怎么走得通,首先是上汽收购了韩国双龙,但是由于韩国工会的势力,导致生产上不去,上汽自身的研发能力又得不到提高,光有一堆图纸,到现在路上也见不到上汽双龙汽车;其次,走出去收购的时候不团结,地方政府主义作怪,典型的例子是上汽和南汽两家国内车企共同竞购英国罗孚轿车,用了高价分别买了2款老旧产品回来,虽然宣传说是欧洲设计的有纯正英国血统的产品,但销量并不如意。乘用车的发动机、底盘设计、传动系统方面的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国外车企手上,中国车企的更多的任务是丰富汽车内饰和美化外观等一些功能型改进,即停留在消费者看得见的层面。国内车企最核心的优势就是价格和人力成本,所以基本用价格牌和便捷服务来吸引消费者,顺便打一点差异化的擦边球。目前国外设计公司通过研发的发动机卖给国内车企获利,国内车企标榜自己是自主研发来获得声誉,看似双赢的局面,其实不然,国外设计公司对中国车企并没有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中国汽车产业市场分析

通过分析市场集中度和市场规模,可以了解我国汽车市场现状,从而为汽车行业决策做出参考。

3.1中国汽车市场特点简述

首先,汽车销售的溢价比起国外比较严重,同等车型的终端价格至少比国外高20-50%,越是高档的汽车溢价越高。所以对于进口汽车而言,中国市场利润率高,这也是各大巨头都在中国合资的原因。其次,中国消费者更多关注对汽车的外型和内饰,远不如欧洲消费者理性。上海大众旗下产品从“桑塔纳-桑塔纳2000-桑塔纳3000”演进并获得持续生命力就是一个写证;后来上海大众又如法炮制,把旗下POLO改款升级成朗逸并获得成功,正所谓换汤不换药,售价却高20%以上,靠这种方法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方式在中国很成功。另外的例子是国内生产的外观仿制国外车型的也能受到欢迎。

3.2市场集中度分析

中国汽车随着经济的发展,从最开始的基本功能,到电子产品的应用,和多种驱动模式的使用,使得汽车的发展日新月异。根据2008中国统计年检给出的数据,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14091家,累计总产值27147.40亿,当年国内生产总值249529.9亿元,

所占比例为10%。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市场竞争的重要指标是生产集中度,它是指在某一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几家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生产集中度越高所反映的企业竞争能力越强,其中最常用的是美国学者贝恩提出的CRn指数,我国汽车产业在1993年以来生产集中度(CR3)有了很大变化

3.3市场规模分析

通过市场规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发展的方向,车企可以通过对比国内外同类企业,找出自己未来的方向和需要努力达成的目标。目前国内非合资企业基本都是靠经济型汽车来打市场,更多的是考虑市场占有率,因此各个厂家的产品定位同质化,只是靠局部配置等少许差异化来竞争。马克西和西尔伯通在他们所著的《汽车工业》一书中,对汽车工业规模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马克西一西尔伯通”汽车工业生产线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图来描述汽车产业中规模经济过程.

4.结束语

2010年全球汽车的大环境会因为日系汽车大规模的召回发生变局,估计未来的趋势是:欧美汽车制造商在关注质量的同时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日系汽车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压力将放缓。中国的汽车厂商除了关注生产工艺的提高外,在竞争方面的压力相对会较小,尤其是生产环保汽车的比亚迪可能会迎来更好的机会。威廉杜兰特于1908年创立的通用汽车在百年华诞之际销量第一的交椅被丰田拿下。

5.参考文献

[1]济宁日报20100105期第B3版. 2009年中国汽车政策盘点

[2]《最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3]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9

成绩论文评阅组签字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宏观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宏观环境的正确把握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的一般性问题,更是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 一.政治环境分析 1.小排量汽车解禁.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2006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 4.公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国家投入重点.十一五规划国家提出投入1000亿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东中部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并且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继续完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网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第七章案例福特汽车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案例 福特汽车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此章案例展示了福特汽车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包括竞争分析和环境的监测与预测。首先从总体上说明汽车工业的竞争状况,然后说明汽车工业中六家 主要公司对竞争的反应。在作出对环境监测和预测的估计后,最后在这些外部条件的基础,得出了福特公司的优势(strengths )、劣势(weakness )、机会(opportunity )和威胁(threats )(SWOT)的分析。福特公司的其它优势和劣势将会在以后的章节案例中通过内部组织分析得出。 一、行业竞争主要力量 在竞争对手、新加入者的威胁、供应商和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及替代品的威胁之中,这些影响行业竞争的主要力量在于争取有利位置。 1. 在竞争对手中争取有利位置 下列几家公司构成了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三家主要的美国大公司——福特(Ford )、通用汽车公司(GM )、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 )和三家主要的日本公司——本田(Honda )、丰田(Toyota )、日产(Nissan )。 (1)在20世纪80 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汽车工业增长较为缓慢,人们采用折扣和其它的优惠政策以刺激消费增长。 (2)日本公司更加质优价廉的产品吸引了许多美国顾客。 表2-1 几大汽车公司的销售额 (3)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相比较而言,日本的汽车公司使用了 高技术从而控制了成本。然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却在生产系统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并与外国公司合作以使公司变得更有效率。例如,福特与马自达合资生产Probe ;克莱斯勒与法国雷诺公司合资生产微型车;克莱斯勒与现代公司将生产一种新型的中型车。 (4)美国公司正采取措施收购以国外为基地的小公司,以使产品线更加多样化,并且利用小公司的独立精神和创造力。 (5)日本公司正在大量投资美国工厂以避开进口限制;欧洲的公司也在做类似的事情,来避开在1992年欧共体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市场后那些新的严厉的贸易制度。 2. 新加入者的威胁 (1)此时,规模经济限制了任何主要竞争者加入汽车工业。 公司/财政年度末 汽车销售额(百万) 通用/1988.12 110228.5 福特/1988.12 82193 克莱斯勒/1988.12 30650 丰田/1988.6 39080 日产/1989.3 29717 本田/1989.3 18527

吉利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报告

吉利公司简介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集团主席为李书福,主要业务为制造及分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2004年被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内50家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更先后被各国机构,至各级政府评为“亚洲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等等荣誉称号。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35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和20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随着宁波、台州、上海等新建项目陆续竣工投产,集团的整车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50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30万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着“沟通、合作、敬业、创新”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全心全意地圆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梦,实践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诺言! 吉利将继续贯彻“人才与创新”的成功关键因素,秉承“快乐人生,吉利相伴”的核心价值理念,持续开展“元动力”工程,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崛起,为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好理想而奋斗! 选择吉利的原因 吉利做为一个民族企业,刚刚起步10年,在这十年间吉利发展非常迅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吉利集团不但没别打垮,反而发展壮大。收购沃尔沃,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有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福特比吉利何如?连福特这样的超级跨国汽车企业巨头都扶不起来的沃尔沃,吉利想要扭转乾坤,谈何容易啊!汽车企业收购以后不成功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但也有人为,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是可以帮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尽快走向国际市场。二是可以嫁接国际知名品牌为我所用。三是可以彰显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针对此问题,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我们也做了讨论,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出分析。 吉利汽车集团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是法律、政府机构、影响或制约社会上各种组织与个人的压力集团的集合。下面主要讨论几种主要政治法律环境对吉利汽车营销的影响。 1.约束企业营销活动的立法日益增多。综观世界各国,调节企业营销活动的法令、法规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商业立法目的主要包括: ⑴保护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防止不正当竞争的法规。例如欧盟各国已在积极建立包括竞争行为、产品标准、产品责任和处理商业事务的新的法律框架。独联体及东欧各国已迅速通过了各项促进和管理市场经济的法律。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迄今,已建立了一整套包括竞争、产品安全和责任、公平竞争和信用行为、正当包装和标签等等方面的法案,达数十项之多。 ⑵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消费者免受不正当商业行为的侵害的法规。例如,挪威法

中国汽车行业地PEST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 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 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 “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 2、产业政策 ●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 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 过快的势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

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 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很 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作为一 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 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 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 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生产总值(GDP) 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币政策 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 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 求情况等。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 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 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 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汽车消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我国客车市场在经历了从1998年到2002年的持续增长之后,进入2003年以来,在汽车行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如其来的非典将整个客车市场带入低谷,虽然在年底前有所好转。 在汽车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客车行业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2003年共生产客车1195210辆、销售1207794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1.94%、15.15%,但相比2002年的增长率要差将近一半,也低于汽车行业的总体增长率:生产和销售中型客车分别为53666和53117辆,同比分别下降了13.07%和14.00%;生产和销售大型客车分别为19613和19003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3.40%和14.01%。,增长速度逐渐趋缓;轻型客车2003年共生产443421辆,销售440240辆,产销同比增长分别为32.45%、 29.89%,高出2002年增长率近10个百分点,与整个汽车行业总体的发展速度相当,成为2003年客车行业发展中唯一的亮点。 表1:2003年产销量列前10位的客车企业 大鹏证券金融产品2004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2004年7月26日 曾昕 大鹏证券

数据来源:中国客车统计数据网,统计数据只包括会员单位。 2004年5月份客车共生产10.71万辆,同比增长37.83%,比上月下降13.26%。除微型客车比上月下降外,其他车型均继续呈现增长态势。1-5月客车累计生产54.08万辆,同比增长18.39%,除中型客车同比下降9.70%外,大型客车、轻型客车、微型客车同比均为增长。 5月份客车共销售10.35万辆,同比增长24.94%,比上月下降16.55%。其中,大型客车本月销售0.19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29.9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7.18%;中型客车本月销售0.38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31.53%,同比增长21.11%;轻型客车本月销售4.06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6.40%,同比增长26.36%;微型客车本月销售5.72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4.90%,同比增长22.22%。1-5月,客车累计销售56.03万辆,同比增长14.32%。其中,大型客车累计销售0.93万辆,同比增长59.66%;中型客车累计销售1.88万辆,同比下降7.15%;轻型客车累计销售20.19万辆,同比增长17.80%;微型客车累计销售33.04万辆,同比增长12.87%。 除中型客车外,产销量双双突破去年同期水平,不是因为今年的情况好,而是由于去年客车市场的境遇太差。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1-5月客车市场所受到的压力非常之大,而且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因此,客车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

比亚迪的外部环境分析

比亚迪的外部环境分析

比亚迪的PEST分析 1、政治环境: (1) 约束企业营销活动的立法日益增多。纵观世界各国,调节企业营销活动的法令、法规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商业立法主要包括:保护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防止不正当竞争的法规;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消费者免受不正当商业行为损害的法规;保护社会利益,以防不受限制的商业行为损害的法规。一些新立法及其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向企业收取其产品或其生产所带来的社会成本。 (2) 政府执行机构力量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特别是“入世”前后,为保证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中国政府已经建立、清理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并不断加以健全和完善。同时,政府机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中,其结果必将使执法机构越来越健全完善,执法力度也将越来越严格。所以这些都是在中国进行营销的企业必须给予重视的重要政治法律环境趋势。 (3)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

动系统和内饰的进口金额较大,尤其是变速箱的进口。这主要受国内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影响,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的进口强劲,许多自主品牌企业逐步改用进口关键零部件。 汽车行业的新技术更新快,特别对于节能型的技术目前比较抢手。但是总体上看,我国汽车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不利于我国汽车行业长远发展 4.社会文化环境: (1) 注重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理顺重要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关系,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企业和全社会降低消耗、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2) 加强政策扶持,鼓励自主创新,大力开发环保科技,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设备、环境服务等产业,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企业,提高环保效率和水平,以增加投资、带动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机会(Opportunity) 1、电动车技术领先,且国家大力补贴,近几年可能会有爆发式增长。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双方投资比例各为50%。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45万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基于大众、斯柯达两大品牌,公司目前拥有帕萨特、波罗、途安、LAVIDA朗逸、TIGUAN途观和Octavia明锐、Fabia晶锐、Superb昊锐等十大系列产品,覆盖A0级、A级、B级、SUV等不同细分市场。 一、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 (1)小排量汽车解禁 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2006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宏观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宏观环境的正确把握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的一般性问题,更是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 一.政治环境分析1.小排量汽车解禁.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2006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

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4.公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国家投入重点.十一五规划国家提出投入1000亿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东中部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并且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继续完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网络,打通省际间通道,发挥路网整体效率.公路总里程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各等级公路网发展和完善必将促进汽车市场的扩大.5.国家的其他政策.鼓励轿车的国产化率,新的消费税的实施,促进汽车消费的健康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有《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等.这些政策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上汽集团的国内市场,有利于其国际化战略的推进. 二.经济环境分析1.GDP及其增长速度改革开放后我国的GDP一直保持着平稳高速的增长.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的GDP 跌落到了个位数,社科院对09年的GDP预期也降至8%左右.具体会

中国汽车行业季度分析报告-Q3(1)

要点提示: ◆1-9月,累计生产汽车319.89万辆,同比增长35.77%,其中第三季度生 产112.21辆车,比二季度增长7.5%;销售汽车311.83万辆,同比增长 30.16%,其中第三季度销售109.15辆车,比二季度增长3.7%。 ◆2003年2月份景气指数创出新高点137.7点,3月份继续攀升至145点, 4月份到达峰值154点,5月份受非典影响回落明显,6月、7月景气指数平稳,8月景气指数再次小幅升至145.8点。由于汽车行业景气指数运行在新的增长通道当中,行业增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轿车、轻型车拉动前三季度的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产销进一步增长, 民间资本和业外资本大举进入,掀起了新一轮的汽车投资高潮。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苗头,主要是市场供求有失衡迹象、产能增长过快、车型分化严重、产品库存增加、价格竞争趋于白热化、消费环境风险加大等,特别是汽车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引起了社会对汽车行业发展是否过热的担忧。 ◆四季度,汽车行业整体将会继续延续今年的增长势头,但增长速度将低 于三季度。预计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20万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430万辆左右,轿车销量第四季度可能达到60万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170-190万辆,整体增长水平预计在35%至45%以上。但车型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库存继续增加。

目录 I基本数据 (1) 一、2003年1-9月汽车产销量 (1) 二、2003年1-8月汽车行业经济指标情况 (4) 三、2003年1-8月15家重点生产企业经济指标 (6) II 汽车行业三季度总体运行情况 (8) 一、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 (8) 二、主要经济指标持快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继续下降 (13) 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继续保持良好增势 (19) 四、高档进口车利润大趋向大排量车型 (23) 五、三季度汽车行业增长景气继续攀升 (25) III汽车行业重点问题分析与建议 (26) 一、家电企业转型造车现象增多 (26) 二、库存显著增加,产能快速扩张 (31) 三、保险公司退出车贷险,消费链出现断裂 (34) 四、黄标车、私车受限,消费风险增加 (35) 五、产业政策拟出台,引导汽车投资 (37) IV 汽车行业四季度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43)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分析) 宏观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宏观环境的正确把握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的一般性问题,更是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 一. 政治环境分析 1. 小排量汽车解禁. 2006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 2006 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 2.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 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

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 4. 公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国家投入重点. 十一五规划国家提出投入 1000 亿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东中部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并且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继续完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网络,打通省际间通道,发挥路网整体效率.公路总里程达到 230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6.5 万公里.各等级公路网发展和完善必将促进汽车市场的扩大. 5. 国家的其他政策. 鼓励轿车的国产化率,新的消费税的实施,促进汽车消费的健康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有《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等. 这些政策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上汽集团的国内市场,有利于其国际化战略的推进. 二.经济环境分析 1. GDP 及其增长速度改革开放后我国的 GDP 一直保持着平稳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月刊 重点关注 1 季度盈利较好的公司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及国产化率较高的合资车型冲击较小。预计 3 月份重点厂商批发量较好,估计目前经销商库存处于合理水平。部分整车企业1 季度销量有望实现较好增长,盈利水平显着上升。我们建议配置销量及盈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汽车股,预计估值有望在季报公布前后逐步修复至13-15 倍市盈率。 支撑评级的要点 2月国内汽车销售126.7万台,同比增长4.6% ,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略增2.6% ,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1.6% 。1-2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近10% ,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1-2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含微客)销量占乘用车总量比重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但1.6 升及以下的轿车销量占轿车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8 个百分点,该板块销量同比增速达12.8% ,高于整个轿车板块9.7% 的增速。 2月乘用车价格指数为68.1,环比下降0.7% 。价格指数在连续3个月环比回升后有所松动。但另一方面,如日本地震导致部分日系汽车、零部件产能趋紧,则可能减少降价促销,令市场价格企稳。 我们维持全年各板块的销量预测,预计2011 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5%左右;商用车方面,卡车板块增速放缓至10% 左右;客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13%左右。 估值 我们预计部分优质企业 1 季度销量及盈利将实现较好的同比正增长,4月股价有望在盈利调增和估值修复的双重因素刺激下提升;建议适时买入,等待估值恢复至13-15 倍市盈率。首选买入

我们建议选择1季度销量及盈利较好的企业继续买入,重点关注江淮汽车、悦达投资;关注上海汽车、华域汽车复牌后的买入机会;商用车部分关注江铃汽车、宇通客车、潍柴动力 目录 投资摘要及估值 (3) 行业综述 (5) 主要上市公司概述 (11) 研究报告中所提及的有关上市公司 (24) 投资摘要及估值 2月国内汽车共计销售126.7 万台,同比增长4.6% ;1-2月汽车累计销量315.5 万台,同比增长近10% ,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我们预计2011年SUV和MPV两个细分板块全年增速分别在35%和20%左右;轿车板块预计15%的同比增幅;微客板块由于去年2、3季度基数走低,故目前预计全年实现5%左右的同比增长。我们认为,轻卡方面1-2月也存在一定的透支,但城市物流及中短途货运的需求增长仍保持强劲,维持2011年12%的增长预测,维持大客板块18%的增速预测。 重卡方面,预计全年重卡(含底盘)将保持15%左右的同比增长;而半挂车今年将面临需求放缓的压力,目前估计全年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另一方面,由于轮胎及钢材价格的上升,对重卡整车企业的毛利率形成负面影响,需警惕投资风险。 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化率较高的车型冲击较小,但将对关键部件仰

中国汽车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下面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下汽车行业及其领域内的战略方针。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轿车行业中,上游企业主要是林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纺织业、皮革毛坯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电气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等。在这些行业中,供应商有很多。在零部件技术开发方面,中国轿车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甚大。中国整体轿车开发能力,而且在合资企业的供应链中外方占着主动地位,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零部件都有一定的私有技术,因而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许多汽车够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宣布,将在中国东部城市杭州建设一家造价7.6亿美元的汽车生产厂。那些在建设中国本地生产厂方面姗姗来迟的公司(包括雷诺、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和沃尔沃(Volvo))都拟定了不久建厂的计划。借以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

我国汽车的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我国汽车的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是指那些给企业造成市场营销机会和形成环境威 胁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科技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环境。这些主要社会力量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变量。而我国汽车的市场营销同样到这些宏观环境的影响。宏观环境分析自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销量水平比2003年翻了一番,中国汽车工业已连续九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888.25万辆,比2006年净增160.27万辆,同比增长22.02%。从乘用车看,2007年乘用车产量为638.11万辆,同比增长21.94%;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量479.77万辆,同比增长23.99%;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22.47万辆,同比增长15.42%;两驱SUV 产量17.49万辆,同比增长49.25%;四驱SUV产量18.51万辆,同比增长53.12%;交叉型乘用车产量99.86万辆,同比增长 7.29%。2007年我国商用车产量为250.13万辆,同比增长 22.21%。其中最大的功臣应该归功于重卡。2007年重卡累计生产48.99万辆,同比增长61.36%。2007年中国汽车销量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2006年净增157.6万辆。2007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大致为2003年的一倍,短短的4年间翻了一番。乘用车2007年销量达到629.75万辆,同比增长21.68%,增幅较2006年有所减缓,但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态势。截至2007

年底,商用车销量达到249.40万辆,同比增长22.25%;与2006年相比增幅提高8.02个百分点,且高于全行业增幅0.41个百分点。2008年1-7月中国汽车产量593.2万辆,同比增长16%;2008年1-7月中国汽车销量584.9万辆,增长16.7%。2008年1-7 月中国汽车产销率为98.6%,产销平衡趋差。但相对于2007年同期的产销率98%,2008上半年总体产销处于更好的状态。2008 年1-7月,乘用车产销419.69万辆和409.93万辆,同比增长15.71%和15.79%;商用车产销173.52万辆和174.97万辆,同比增长16.69%和18.76%。“十一五”以来,随着“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明确提出,国家投入新能源汽车项目的预算为11亿元,结合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预计“十一五”期间国内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将超30亿元。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会更加严重,我国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09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273.7万辆,2010、2011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至20%之间。200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同时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已达12%,在2015年左右国内汽车销售也有望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到2020年,中国本土汽车产量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其中两成产品将进入国际市场。 1.一、人口环境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分析) 宏观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宏观环境的正确把握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的一般性问题,更是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 一. 政治环境分析 1. 小排量汽车解禁. 2006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 2006 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 2.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 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

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 4. 公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国家投入重点. 十一五规划国家提出投入 1000 亿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东中部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并且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继续完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网络,打通省际间通道,发挥路网整体效率.公路总里程达到 230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6.5 万公里.各等级公路网发展和完善必将促进汽车市场的扩大. 5. 国家的其他政策. 鼓励轿车的国产化率,新的消费税的实施,促进汽车消费的健康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有《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等. 这些政策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上汽集团的国内市场,有利于其国际化战略的推进.

饮料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饮料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饮料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一、可口可乐公司简介 世界最大的软饮料公司。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亚特兰大。1989年资产额82.825亿美元,雇佣职工2万多人。可口可乐公司1919年9月5日在美国特拉华州成立。1960年进入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的行列;1983年居第48位。 1960~1983年,该公司的销售额、资产额和净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2%、 11.5%和12.3%。 可口可乐公司制造和分配浓缩软饮料和果汁,它的产品可口可乐是从可口和可乐两种植物的叶子和果实中取出液汁制成的一种饮料。作为该公司主要部门的软饮料每年的销售额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80%。软饮料产品占公司总利润的 88%。 可口可乐美国公司(CoCa-Cola USA)是可口可乐公司最大的销售商;该公司食品部制造和销售冷冻、浓缩柑橘和各种果汁、柠檬晶、咖啡和茶。酒类部门生产和销售各种牌号的酒,主要销于国内市场,是美国第四家最大的酒类生产和销售者;该公司还生产塑料薄膜以及其他消费产品如防臭剂、湿手巾纸等。 可口可乐公司是举世闻名的汽水大王,它在全球各地有500余种产品销售,其中可口可乐、健怡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四大品牌,在全球最畅销汽水前5位中独占4位。Coca-Cola广告遍天下。 该公司重视国际市场,在外国就地制造,就地销售,获取厚利。1981年,该公司在国外的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62%,销售活动分布在145个国家和地区。在饮料、食品和其他方面,该公司在国外

拥有8家子公司。在国外的装瓶厂子公司有15家,在美国特拉华州的2家子公司——可口可乐国际公司和可口可乐出口公司,参加可口可乐公司的出口活动。 可口可乐早在1927年就在中国天津、上海建立瓶装厂,1979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重返中国市场,自1981 年起先后在北京、大连、南京、西安、武汉、杭州、广州等地建立合资瓶装企业,并于1988年在上海建立可口可乐浓缩液厂,除使中国大陆装瓶厂摆脱使用进口浓缩液外,还出口东南亚。 二、宏观环境 1.政治法律环境 中国“十一五”规划启动的新农村运动,必将进一步带来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与饮食消费环境的升级。可以预见,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内食品饮料行业都将处于黄金增长期,中国将成为世界食品饮料企业屈指可数的成长沃土,国际巨头进入中国是必然选择。那么,可口可乐也将迎来更多有实力的挑战者。 其次由于国家经济安全意识的提升敏感行业的外资并购变得困难重重。而食品饮料行业的政策敏感度低外资并购不容易触动敏感神经。可以预见未来外资并购将会更多地集中在政策敏感度低的产业。另外我国政府支持外资尤其是支持国际知名片牌在中国发展的政策一直相对稳定政府的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也相对稳定这给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稳定、竞争的中国市场以及良好的政治法律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