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第二节流行性感冒

Avian Influenza(AI)

一、流行性感冒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在人和哺乳动物,此病以发热和伴有急性呼吸道症状为特征,在禽类则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呼吸道症状、隐性感染等多种临床症状

发病急骤、传播迅速,感染谱广,呈流行或大流行性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于多种动物和人群之中

历史很久。鸡群—1878,意大利;猪群—1918,美国;马—1955,欧洲;人—1918,美国。有详细记载的人流感共有6次世界大流行,分别是1918(全球2100万人死亡)、1946、1957、1967、1976、1999

危害和损失与FMD相似。1997年以来,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有泛滥肆虐之势,引起高度警惕

对人具有感染性的亚型及大事件

(二)病原学

1 病原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RNA病毒,有囊膜

2 分类

主要有A型、B型、C型流感病毒属

A型在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群中存在,B、C型流感病毒,主要是人类的病原

造成危害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是A型

3 形态结构

流感病毒粒子呈多型性,多呈球形,还常见椭圆形或长丝状等。A、B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分为8个节段,C型为7个节段

囊膜上有两种密集排列的纤突,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

HA具有凝集红细胞的特性,并可被相应抗体所阻断,HA、HI试验

HA能够与宿主细胞上的特异受体结合,便于病毒侵入细胞

NA主要与病毒成熟后从细胞内通过细胞膜出芽释放或从细胞膜上脱落有关

4 抗原和血清型

表面抗原:HA和NA,糖蛋白,良好的免疫原性,很强的变异性。至今,A型流感病毒HA抗原有16个亚型(H1~H16),NA有9个亚型(N1~N9)。两者可组合形成众多的血清亚型,如H1N1、H1N2、H1N3、H5H2、H7N1、H9N2等

作用:HA诱导的抗体能够中和病毒和抑制病毒血凝活性;NA诱导的抗体可以干扰病毒释放、抑制病毒复制

内部抗原:核蛋白(NP)和膜基质(M)抗原,保守性强。据此可将流感病毒分为A、B、C三型(琼脂扩散试验),其中B型仅感染人,C型感染人很少引起动物发病,A型可对人、猪、马、禽致病

抗原变异:流感病毒基因组具有多个片段,复制时不同片段间很易发生重组和交换。

主要发生在HA和NA抗原上

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HA或NA抗原的微小变异,只引起个别氨基酸或抗原位点的变化。只产生新的毒株

基因重排

基因重排的意义

抗原转变(antigenic shift):HA或NA抗原的变异幅度较大时,如由H1变为H2,或由N1变为N3,产生了新的亚型

5 致病性

不同亚型对宿主的特异性和致病性不同。猪流感(H1N1、H3N2)、禽流感(H9N2、H5N1、H7N1)、人流感(H1N1、H2N2、H3N2)、马(H3N8)

同一亚型不同毒株的致病力有差异。如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禽流感毒株

禽流感甚至在流行初期和后期分离的毒株在致病力上有很大区别

6 体内分布

泛嗜性病毒,可存在于感染机体的各器官组织内,但以呼吸道、消化道和家禽的生殖道含量最高

7 培养特性

鸡胚和多种动物肾细胞(小鼠、仓鼠、雪貂、鸡胚、马、猴、犬等)中可增殖

尿囊液中病毒含量最高,细胞上能形成蚀斑

以9-11日龄鸡胚的增殖作用最好

8 抵抗力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温热、紫外线、酸、碱、有机溶剂等敏感,但耐低温、寒冷和干燥。一般消毒药、堆积发酵等均可将其杀死

9 命名方法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流感病毒命名方法:型/宿主来源/分离地点/毒株编号/分离年代(HA亚型和NA亚型),如:A/鸡/香港/1/97(H5N1)

(三)流行病学

1. 易感性

A型流感病毒可自然感染猪、马、禽类(鸡、火鸡)、人,貂、海豹、鲸等动物也可感染

部分年龄、品种和性别

2. 传染源

患病动物、康复或隐性带毒动物

带毒鸟类(候鸟)和水禽常为隐性感染,但可通过粪便排毒,是鸡、火鸡,甚至人类的重要传染源,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3. 传播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途径

病毒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及其它物品是重要的传播媒介,鼠类、昆虫、犬、猫等可机械传播

4. 流行特点

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晚秋和冬春季节多见

常突然发生、传播迅速,呈地方性或大流行形式

一般感染率、发病率高,死亡率低(鸡、火鸡有时死亡率极高)

流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人流感病毒一般每2~3年发生一次小变异,每15年发生一次大变异

二、禽流感

概述

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Fowl plague),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疾病

综合征。其特征为低致病力毒株引起的轻度呼吸系统疾病、产蛋下降或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急性致死性疾病等

该病于1878年首次发生在意大利,1955年证实其病原是A型流感病毒,OIE定高致病性禽流感为A类传染病

我国于1992年由陈伯伦、张泽纪等人从广东鸡体内分离到AIV H9N3,引起农业部高度重视。1997年香港暴发禽流感(H5N1)病发生了直接感染人事件。同年,河北地区发生H9N2型低致病性AI

2002年后,我国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AI

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毒株血清型有H4、H5、H7、H9、H14等

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正在流行高致病性AI

禽流感引起直接的损失(举例)

症状

禽流感(AI)的潜伏期很短,一般为3~5d

高致病力毒株感染:

最急性型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病程稍缓者,通常呈现体温升高,精神极度沉郁,饮食欲废绝,呆立、昏睡

母鸡产蛋量大幅度下降或停止,而且产畸形蛋、软壳蛋多

头颈部水肿,鸡冠、肉髯发绀、坏死,其它无毛处皮肤也出现发绀、出血

流泪、咳嗽、喷嚏、呼吸高度困难,甩头,口流黏液、叫声嘶哑

头颈部上下点动或扭曲颤抖

拉黄白、黄绿或绿色稀粪

后期两腿瘫痪,卧地不起

急性者发病后数h死亡,多数病例病程为2~3d,致死率100%

低致病力毒株感染:

临床症状较复杂,严重程度随感染毒株的毒力、品种、年龄、性别、饲养管理、节及鸡群健康状况等不同而表现差异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消化道症状、产蛋量下降或呈隐性感染

病程长短不定

死亡率不等,继发其它病原体感染时高

病理变化

高致病性AI:皮下、浆膜下、黏膜、肌肉及各内脏器官的广泛性出血

喉头、气管出血,管腔内有多量黏液或干酪样分泌物

腺胃黏膜点状或片状出血,肠道特别是小肠严重出血,呈弥漫性红色,盲肠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

卵巢、卵子充血、出血,卵子变形、破裂,有的卵黄样物质充满腹腔。输卵管内有多量黏液或干酪样物

有些病例头颈部、腿部、胸部皮下水肿、出血

胰腺明显出血或有黄色坏死灶

心肌出血、坏死

肝、脾出血、肿大,有时可见白色坏死灶

低致病性AI: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生殖道内有较多的黏液或干酪样物,输卵管、子宫质地柔软易碎。有的病例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出血

诊断

根据病的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由于不同毒力的毒株

侵染机体的症状和病变不完全一样,所以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并且注意与有相似症状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与鉴定:9~11d鸡胚(毒力强时30~40h可致死)或鸡胚肾细胞(毒力强病变出现快)。HA和HI作病毒型和亚型的鉴定

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染色直接检测病料中的病毒

分子生物学方法:RT-PCR、核酸探针技术

ELISA:当康复期动物血清的抗体效价鼻发病初期高4倍以上时,可确诊

鉴别诊断:应注意与鸡新城疫、禽霍乱、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等区别

防制措施

加强饲养卫生管理,减少应激因素

对进口的种禽和鸟类应严格检疫,防止本病的传播

一旦怀疑本病的发生应尽快做出诊断,确诊后立即封锁,防止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免疫接种:现疫苗有多价灭活苗如:H5—H7—H9 和单苗,如H5、H9,根据当地疫情进行免疫

针对目前的禽流感疫情我国采取了7项综合防制措施:

1.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健全了应对禽流感的领导机制。国务院组成了应对禽流感的总指挥部,由一位国务院副总理直接领导,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机制

2.政府的各有关部门建立了联防联控的合作机制。国家卫生部、农业部还有出入境检疫机构都建立了密切合作机制,成立了专家组

3.建立了严格的疫情监控机制。卫生部在全国建立了192个流感检测点。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了流感监测制度,凡是发现可疑的流感病例,不明原因的呼吸道疾病都要送检疫

4.建立了公开透明的疫情通报制度。如果发生禽类流感疫情,由农业部向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公布;如果发生人流感疫情,则由卫生部进行通报

5.对发生AI的地区进行严密控制。以发生禽流感的地点为圆心,周围3公里的所有禽类全部宰杀,并做无害防治。对禽流感发生地的一些家禽的屠宰、加工、运输、销售和烹饪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卫生检查

6.加强科学研究,组织科学家对预防流感的疫苗、有效治疗的药物进行研发

7.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有效运用国际力量,有效抑制禽流感

公共卫生

A、B、C型流感病毒均可感染人,呈散发、地方流行性、流行或大流行。患流感猪

或禽可引起人感染发病。多发生于秋冬、早春季节

人感染后潜伏期1~2d。突然发病,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有时衰竭。常见结膜发炎、流泪。咳嗽、喷嚏、流鼻涕。病程短,一般2~7d可恢复。儿童、老人易继发细菌感染,而发生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使病情加重死亡

发病后要及时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对高危人群,进行免疫接种;当动物群中流行流感时,应加强人自我保护

建立健全流感的疫情监控、预警及紧急防制系统

加强进出口动物,尤其是宠物的严格检疫

流行性感冒的防治常识

流行性感冒的防治常识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流行性感冒的防治常识教学目的:向同学们宣传流行性感冒的防治常识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半个月来,香港流感愈演愈烈。一个月来,全港已经有近百所学校暴发流感,除离岛区外,病毒已笼罩全港十七区。目前,因流感导致死亡的儿童增加到四个,还有一位儿童一度病危。截止到3月12日,今年广东共报告5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指一周内发病达15例以上的疫情起数),较去年略有增加,其中广州两起、深圳、珠海、韶关各一起。 二、流感知识介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种流行性感冒病毒。为什么现在有流感病毒疫苗还会发生流行性感冒呢?这主要是流感病毒有着孙悟空七十二变的功夫,让人类防不胜防。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发生变异,其中又以甲型为甚,同时甲型流感病毒还可感染多种动物,是人类流感的主要病源,往往容易造成爆发流行或大流行。 流感的流行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复发。它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临床表现可由骤起高热、畏寒、头痛乏力和全身酸痛等,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一般持续2—3天后渐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呼吸道症状如咽痛、鼻塞、咳嗽等则较轻。少数

病人还可有消化道症状。病人症状消失后仍感软弱无力,精神较差,体力恢复较慢。老年人和伴有呼吸道疾病者容易并发肺炎。 对流感的治疗,目前还缺乏特效药,一般对症处理,病人及早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感染,高热与肌肉酸痛者可用解热镇痛药,但儿童禁止使用阿司匹林。老年流感病人在发病最初1—2天可给与金刚乙胺,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流感重在预防,遵循传染病的一般规律。由于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无关,对这样一个高度易感的疾病,要预防必须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易感人群进行必要的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一般预防 早发现,迅速确诊,加强监控力度。对病人做好隔离,病人是主要的传播源,自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口涎、痰液中,并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同时还应注意由于部分免疫,有些人感染后可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成为人群的隐性型传染源。 在流行期间,减少大型聚会或集体活动,凡是与流感病人接触的要戴口罩。避免儿童到公共场所,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洁。由于流感病毒不耐热,对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很敏感,所以可以经常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或喷洒0.1%过氧乙酸或漂白粉液即可。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存在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喷嚏等传播到空气中,并保持约30分钟,易

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调查报告模板

关于*小学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的初次调查报告 **年*月*日,接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电话报告:*小学近期发生多例发热病例,并已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位于**街道**路**村,共有*个班级,有学生*人,无住校生,每个班级有独立的教室、午休室。除晨练,课外活动时间外,各班学生间很少接触,近期并未举办大型活动,有教学楼2幢。 二、发病情况 病例定义:自*月*日以来,该校学生及教职工中出现发热(体温≥38.0℃),伴咽痛或咳嗽症状之一者。 该校自*月*日至*日累计发生*例符合定义的病例,三间分布如下: 1、时间分布:*月*日*例,***。 2、空间分布:病例分布在*个年级*个班级,其中**班、**各**例,**班、**班和**班各*例,**班和**班各*3例,****班*例,***班*例,病例住址间无明显聚集性。 3、人群分布:男性**例,女生**例,男女比率为1.5:1,年龄均为**岁。 三、首发病例情况及病例临床特征 首发病例:*,女,*8周岁,家住*组*号。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最高体温39.5℃,无其他明显不适。在*儿保就医,被诊断被“感冒”。 其余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伴咳嗽、部分病例伴有鼻塞、流涕,分别至*院、*儿保、*医院,分别诊断为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目前均已居家隔离治疗。 四、疫情分析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该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可判断本起疫情为一起校内传播的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 五、预防控制措施

1、所有病例离校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2天,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证明返校上课。 2、班主任老师每日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发现类似病例,立即由家长带回,并上报当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3、其他班级加强晨检及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工作,发现类似病例立即由家长带回,并上报当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4、注意教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5、校内近期避免室内混班的聚集性活动。 6、继续通过黑板报、告知书等形式,加强流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家长充分了解流感防控知识;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7、**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好疫情的追踪与报告工作。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月1**日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最新版(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病例排毒可达1~3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区分感冒类型 流行性感冒区分感冒类型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流感”与“感冒” “流感”不是流行起来的“感冒”,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流感influenza”,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全身性疾病; “感冒common cold”,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除了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还包括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和急性气管炎等疾病。 2流行性感冒临床表现 流行性感冒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2.表现 (1)单纯型流感: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相似,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肺炎型流感:实质上就是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中毒型流感: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 (4)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5)特殊人群流感:临床表现①儿童流感:在流感流行季节。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在小儿,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②老年人流感:65岁以上流感患者为老年流感。因老年人常存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较重,病情进展快,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电图异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也可并发脑炎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③妊娠妇女流感:中晚期妊娠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发热、咳嗽等表现外,易发生肺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④免疫缺陷人群流感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流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由于易出现流感病毒性肺炎,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病死率高。 3流行性感冒预防 流行性感冒预防 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 加强个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8年版)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8 年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处置和管理,提高各级机构对流 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及时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减少续发病例,降低暴发规模,保障公 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二)适用围。 适用于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机构及 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单位开展暴发疫情处置工作。 二、暴发疫情相关定义 (一)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 一者。出现发热的时间应在本次急性发热病程,体温认定包括患 者自测体温和医疗机构检测体温。 (二)流感样病例暴发:指同一地区或单位在较短时间出现 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 三、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1 周,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 10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及时以或传真等方式向所属地县(区)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 告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核实。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通过“中

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疫情事件的相关信息(附件1)。 (二)1 周,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30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 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疾病住院的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 例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经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实确认后,应当在2 小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三)对于报告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经核实为流感暴发疫情后,所有实验室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均要进行个案网络直报,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个案病例的关联。在“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承担检测工作的流感网络实验室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录入疫情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负责暴发疫情调查处置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填报“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采样及检测结果统计表”(附件2),并根据实验室检测开展情况,对填报容进行及时更新;同时,按照要求做好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四、暴发疫情的调查 (一)流行病学调查。 接到疫情报告后,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根据流感样病例定义进行诊断,核实是否为流感样病例暴发,已核实的暴发疫情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疫情发生单位基本信息与相关因素调查。容包括:疫情发生的集体单位名称、地址、报告人、联系方式、疫情波及人数;单位部门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年版) 第一章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 ,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个不同的RNA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RNA节段,少一个编码神 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10和11种蛋白。由于基因组是分 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 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 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 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 )。甲型流感病 毒的命名规则:类型、分离宿主(如果宿主是人则可以省略)、分离地点、分离序列号和分离 年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型)[如A/Brisbane/10/2006(H3N2)]。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命 名法和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无亚型划分。甲型流感病毒在动物中广泛存在,目前已知所有亚型包括16种血凝素亚型和9种神经氨酸酶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可以在鸟类特别是在水禽中存在,甲型流感病毒还可以感染其它动物,如猪、马、海豹以及鲸鱼和水貂等。目前为止,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没有发现其它的自然宿主。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可以感染猪。流感病毒很容易被紫外线和加热灭活,通常56 C 30min可被灭活。流感病毒在pH 值v 5或>9,病毒感染性很快被破坏。流感病毒是包膜病毒,对于所有能影响膜的试剂都敏感,包括离子和非离子清洁剂、氯化剂和有机溶剂。 第二章流行病学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流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 国家流感中心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114353629.html, )提供每周更新的我国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信息。 一、概况 流感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在非流行期间,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分布,病例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这种情况叫散发;一个集体或一个小地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病例叫暴发;较大地区的流感发病率明显超过一般的发病水平,可称为流行;大流行有时也称世界性大流行,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波及全世界,发病率高并有一定的死亡。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暴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 二、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婴幼儿流感以及人H5N1禽流感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周)。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免疫缺陷患者也会出现病毒排毒周期延长。 三、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 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

流行性感冒临床

流行性感冒临床

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流行性感冒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ICD-10:J11.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编撰专家组,2011年版),流感流行或非流行时期出现发热伴上呼吸道症状或原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具有以下1种或1种以上病原学检测阳性的患者,可以确诊为流感: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实时RT-PCR和RT-PCR方法); (2)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可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法),需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判断; (3)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4)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住院治疗标准:①妊娠中晚期妇女;②基础疾病明显加重;③符合重症流感诊断标准;④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2)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3)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1.101流行性感冒疾病 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生化检查(含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电解质等)、血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3)病原学相关检查:鼻、咽拭子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分离培养、血清病毒抗体检测(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对照);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气分析、胸部CT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医院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及表单

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 一、流行性感冒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流行性感冒(ICD-10:J11.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编撰专家组,2011年版),流感流行或非流行时期出现发热伴上呼吸道症状或原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具有以下1种或1种以上病原学检测阳性的患者,可以确诊为流感: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实时RT-PCR和RT-PCR方法); (2)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可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法),需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判断; (3)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4)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

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住院治疗标准:①妊娠中晚期妇女;②基础疾病明显加重;③符合重症流感诊断标准;④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2)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3)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1.101流行性感冒疾病 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生化检查(含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电解质等)、血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3)病原学相关检查:鼻、咽拭子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分离培

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学习资料

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

流行性感冒防控知识宣传单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它症状较轻为特征,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呕吐、腹泻等。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传染源为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人普遍易感。流感与普通感冒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为多种病毒引起,多为散发,起病较慢,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痛等)明显,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轻度畏寒和头痛,一般5~7天痊愈。 一、怎样预防流感 ★预防接种: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极好,接种对象为老人、儿童、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员;接种时间为每年9-11月,每年接种1次。 ★平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衣被,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均衡饮食、加强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抵抗力。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流行高发期避免孩子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到病人家串门,减少患病机会。★十五字防病口决:勤洗手、勤晒被、多通风、喝开水、吃熟食。 二、学校发生流感疫情后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流感病人的隔离工作。一旦学校发现流感个案病例发生,校方要立即启动晨检制度,由校医或各班班主任负责,凡发现疑似流感的学生,一律通知家长带患者到医院诊治,确诊后则要求患者马上离校,居家隔离休息治疗(病人隔离期为发病之日起满7天),凡未到隔离期的决不允许复课,坚决控制传染源,保护更多学生不被传染。 2.开展环境通风和消毒工作。有疫情的学校所有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公共场所由校方组织人员开展卫生大扫除,进行环境密闭消毒30分钟(可用食醋薰

流行性感冒试题及答案

流行性感冒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病原体是(B)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乙型流感病毒 D、丙型流感病毒 2.对流感病毒抗原转变的错误叙述是(D) A、HA和(或)NA变异幅度大 B、产生流感病毒新亚型 C、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 D、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 3.抗原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D) A、型特异性抗原小变异 B、型特异性抗原大变异 C、亚型抗原的大变异 D、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4.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C) A、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 B、具有中和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C、具有酶活性 C、可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5.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A) A、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 B、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C、血凝素(HA) D、流行病学特征 6.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B) A、核蛋白 B、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C、M蛋白 D、多聚RNA酶 7.从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常接种于(B) A、Hela细胞 B、豚鼠 B、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 D、鸡胚和Hela细胞 8.流感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C)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流行规模 9.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D)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 D、肺外并发症多见 10.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流感防控宣传知识,预防流感

流感防控宣传知识 流感概况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较重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但其症状。体征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其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头痛、咽痛、肌肉和关节痛。多数人表现为轻症,通常在一周内自愈。但是,流感也可导致部分人尤其是高危人群发生重症,合并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流感传播 ●飞沫传播:一般流感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流感患者和隐 性的感染者在说话、打喷嚏以及咳嗽时,会喷出飞沫,飞沫中带有大量流感病毒,如果一个健康的人与他们面对面或距离很近,吸入这些流感病毒飞沫,就很容易感染。 ●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 或间接接触传播。比如身边有人得了流感,那他浑身上下可能已带有流感病毒,如果有人与他握手、拥抱、共用一个杯子喝水等,那么很容易被传染。 ?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感染后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较高。这些人群机体免疫力较弱,流感来袭时,很容易成为“炮

灰”。 ?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较多,因而感染病毒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流感预防 一、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使用的 流感疫苗有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两种,两者的免疫作用 和副作用相差不大。在安全性上,4价流感疫苗和3价流感 疫苗没有显著差别,国产和进口流感疫苗相比也没有显著 差别。 1.流感疫苗优先接种对象 为降低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及感染后发生严重临床结局的风 险,指南推荐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 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 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同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原则上,6月龄及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并且没有禁忌症的 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2.流感疫苗接种时间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 而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

流感样病例暴发调查报告提纲及模板

流感样病例暴发调查报告提纲及模板 一、基本情况 疫情发生地点的一般情况 二、疫情发现报告情况 介绍疫情发生、发现的经过 三、流行病学调查 (一)三间分布 1. 临床症状 [附图或表] 2.时间分布 [附图或表] 3.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分布 [附图或表] 4.空间(居住地/教室分布、家庭聚集性)分布 [附图或表] (二)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 1. 居民居住条件: 2. 禽畜饲养情况: 3. 疫苗接种情况: 4. 学校科室等人口密集场所通风状况: 四、实验室检测 标本采样分数、(阳性标本数)、采样类型、采样和送检日期、检测方法和结果。 五、初步分析 结合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初步检测结果 六、已采取的措施 七、存在问题 八、下一步工作建议

关于XX市XX镇XX小学一起流感暴发疫情 初步调查报告 200X年X月X日下午,XX疾控中心接到XX市疾控中心报告:自X月XX日以来,XX市XX镇XX小学学生中陆续有流感样病例发生;截至X月XX日,共发病XX例。 为进一步掌握疫情动态与趋势,控制疫情蔓延,我疾控中心派出流行病学专业人员X人于X月X~X日到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XX小学地处XX镇XX村,距离XX市约公里,学生来自XX村N个自然村以及邻近HP村的1个自然村。该校共有6个年级,12个班,在校学生776人,教师27人。学校课室较拥挤,卫生状况较差,通风情况一般。学校无食堂及宿舍,学生在家住宿及用餐。学校无校医,学生有病通常在村医处就诊。 XX村共有N个自然村,人口约XXXX人,村民以种田为生。该村饮用水以井水为主,村中垃圾、污水较多,村民卫生习惯较差。部分村民家中散养家禽,无集中养殖。村民居住环境拥挤,卫生状况较差,通风差。 村内有N个村医站,由于村庄偏僻,交通不便,平时村民到村医站就诊。 二、疫情发现报告情况 200X年X月X日上午10时,XX镇XX小学发现近几天学生缺勤人数增加明显,由班主任家访及电话询问多名学生出现感冒症状,遂向XX镇中心小学报告。XX镇中心小学接到报告后于10时30分报至XX镇卫生院。XX镇卫生院进行初步的核实诊断后于X月X日11时47分报XX市疾控中心和卫生局。 接到报告后,XX市卫生局、疾控中心、人民医院的领导及相关专业人员会同XX卫生院工作人员奔赴现场调查,初步确认该校已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X月X日下午1时接到报告后,XX市卫生局、XX市疾控中心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调查。 三、流行病学调查 确定本起暴发调查的病例定义:X月XX日以来(至调查日),N个自然村内,凡发热(38℃以上),同时伴咳嗽、咽痛之一以上者;或明确发热并伴其他症状,

流行性感冒最新版本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医院门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被列入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丙类传染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状相对较轻。秋冬季节高发。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发病原因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其中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此外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也会出现病毒排毒周期延长的现象。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即流感患者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的过程中,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而引起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 流行特征 ①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常沿交通线传播。通常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率。②流行规律:通常为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根据世界上已发生的4次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乙型流感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以散发为主。③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临床表现 潜伏期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前言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流感的流行病学最显著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张明利 季节性流感一般可引起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剧,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是在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病死率高达60%以上。疫苗接种是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排毒时间并且可能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期间,预防性使用可能降低患病率。 在经历了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为进一步加强流感临床防治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我国仍然急需一部反映流感最新进展、可指导实际临床工作的诊疗指南。因此,卫生部组织了我国流感防治研究领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中医、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专家,

在总结我国既往流感诊疗方案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适合我国临床使用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本《指南》主要涵盖了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最新的综合性信息,以指导提高我国流感的诊断防治水平,减轻流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年版) 第一章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个不同的RNA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RNA 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10和11种蛋白。由于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1法想向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

“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讲座

“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讲座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被世界卫生组织第一个列为全球监测的传染病。以起病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显著,并伴有咳嗽、流鼻涕及咽痛等呼吸道症状为特征。四季均可发病,以寒冷的冬春季为多。其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传播。其传染性强,一旦有病例发生,常迅速传播。引起流行或世界大流行。流行的初期发病以青少年为多,以后波及中老年。我国1989年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此病为丙类法定传染病。 为什么流感容易发生大流行? 流感的传播速度极快,每年流感都会引起不同规模的流行。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估计全球每年流感病例为6亿到12亿,我国每年流感发病人数可达数千万人。流感易发生大流行与病毒抗原变异和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一、流感病毒抗原变异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病毒常引起大流行,乙型病毒引起局部流行。甲型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容易发生变异。 二、流感的流行也与季节和人群居住条件的拥挤有一定关系。 流感多流行于冬春季节,可能由于以下一些原因: 1、冬春季气候寒冷干燥,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各种呼吸道感染。 2、居住条件拥挤、人以室内活动为主,人群密度大,接触机会多,容易感染。所以,在流感流行时先发生于人口稠密的城市,通常沿铁路线蔓延,最后波及人口较少的农村。 流感分为哪几型?与一般感冒有何不同?

一、流感与一般感冒的不同点 1、病原不同: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而普通感冒则是由其它病原体引起。 2、症状特点: 流感全身症状明显,并伴有呼吸道症状,而普通感冒则相反。 3、流行特点: 流感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容易引起大流行。而普通感冒无此特点。 二、临床分型 本病病情轻重相差很大,一般根据病情轻重分为3型: 1、轻型流感; 2、典型流感; 3、肺炎型流感。 流感有哪些症状? 潜伏期最长为4天,最短几小时,大多数为1~3天。 一、轻型流感 发热,体温为38~39℃,全身肌肉酸痛,头痛症状较轻,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较轻,多数患者2~3天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疾病痊愈,与一般感冒不易区别。 二、典型流感 起病急,高热,体温达39℃~40℃,头痛及全身痛较明显,全身疲乏无力。另外可有鼻堵,流涕,咳嗽,咽痛较轻,检查可见面部潮红,眼结膜轻度充血,肺部可有少量干性罗音。

(完整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 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二)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

流感防治知识汇总

流感防治知识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流感如何预防?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卫生部制定了《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已刊登在卫生部官方网站。 哪些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组织的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 公民提供。一般来说,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以下人群推荐接种: 1、60岁以上人群; 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5、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 6、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 7、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什么人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应慎用流感疫苗。此外,以下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 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2、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 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 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5、慢性病发作期; 6、严重过敏体质者;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与处理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报告、调查及处理工作,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指南。 一、暴发疫情的报告 (一)相关定义。 1、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2、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3、暴发疫情预警指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二)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1、疫情暴发单位发现达到预警指标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后,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当地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并在2小时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及《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附表1)进行网络直报。 2、流感监测单位发现流感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20%)时,

应立即报告上一级监测负责机构。 3、一旦实验室确定为流感等法定传染病疫情,所有实验室确诊或临床诊断病例均要进行个案网络直报,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个案病例的关联。 在“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承担检测工作的流感网络实验室录入疫情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当地负责网络直报该起疫情的疾控机构进行实验室样本的关联。 4、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进程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随时对《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首次报告进行相应的更正。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做好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5、流感样病例暴发事件的结束,应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当地专家组进行评估、确认,判定应以病例数恢复到当地发病基线水平为原则。 二、有关部门职责 (一)分级处理。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以县为单位,一周内发生3起以上暴发疫情,或发生模较大且病因不明的疫情,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组现场指导,必要时,省级、国家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现场指导。 各地可通过完善流感的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建立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占就诊病人比例的基线资料,设立不同的预警水平,分类采取针对措施。 (二)部门职责分工。 当局部地区出现流感样病例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负领导职责,提供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各有关部门或机构的职责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