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油泵零件右端盖设计

齿轮油泵零件右端盖设计
齿轮油泵零件右端盖设计

第一部分摘要

此设计当中包含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夹具设计等基本知识。在此我以齿轮油泵零件的右端盖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的构思和多次的查阅资料,设计出合理的工艺装备及编制出合理的加工工艺和程序。学会用理性思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并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实际目的,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1、齿轮油泵右端盖的功用和结构特点

齿轮油泵右端盖是齿轮油泵的基础零件之一,用手将一些轴套和齿轮等零件组装在一起,使其保持正确的相互位置,并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的运动。组装后的齿轮油泵,用端盖的基准平面安装在机器上。因此,齿轮右端盖的加工质量对箱体部件装配后的精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且其属于剖分式箱体,结构特点为:结构形状稍微复杂,内部呈空腔,箱壁较厚且不均匀,其上有许多精度要求很高的轴承孔和装配用的基准平面。此外,还有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紧固孔和次要平面。因此,齿轮油泵右端盖要加工部位较多,加工难度也较大。

2、齿轮油泵右端盖的材料和毛坯

齿轮油泵右端盖采用灰铸铁HT200,它是有容易变形,吸振性好,耐磨性及切削性好等特点。

当生产批量不大时齿轮油泵右端盖毛坯采用木模手工造型,制作简单但毛坯精度较低,余量也较大,大批、大量生产时则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毛坯精度高,余量可适当减少。在单件生产时,有时采用焊接件作毛坯,以缩减短生产周期。

摘要写清当今制造业的特点,研究的内容及重要性,以及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

数控编程、加工工艺、铣削加工、齿轮油泵右端盖、装夹方案

Abstract

This design which includes mechanical design, mechanical drawing, digit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design of 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ing, such as basic knowledge of the fixture. I gear pumps in order to cover parts of the right to study, through in-depth access to a number of ideas and information, design and reasonable process and the preparation of equipment at a reasonable level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rocedures. Institute found that the problem with rational thinking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and solve the proble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practical, so that their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better together.

1.cover the right gear pump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ar pump cover is the right gear pumps on the basis of one of the parts, some with their hands and sleeve assembly of parts such as gears together to keep each other in the right posi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nsmission of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 After the assembly of gear pumps, cover with the base machine installed in the plane. As a result, the right gear on the cover of the processing quality of the cabinet after the assembly of precision components have a decisive impact.

And his cabinet belong to Spli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structure of the shape of a little complex, was an internal cavity, thick-walled box and uneven, and its many high precision bearings used in the assembly hole and the base plane. In addition, there are a number of less demanding precision fastening holes and secondary plane. As a result, gear pumps right to cover large parts of the processing, processing more difficult.

2.gear pumps cover the right materials and rough

Gear pumps use the right cover gray cast iron HT200, it is easy to deformation, vibration absorber of good wear resistance and good cutting and so on.

When the production volume is not right when the oil pump gear cover rough shape by hand using wooden mold, but the simple production of rough lower accuracy, is also a greater margin, a large number, when mass-produced metal mold machine model. Blank and high precision, to reduce the margin may be appropriate. In the production of one-piece, sometimes used for welding pieces of rough, so as to reduce the short production cycle

Key words

NC programming,processing,milling,gear pumps right end caps,clamping program

第二部分右端盖的工艺分析

如图1-1所示泵盖类零件,材料为HT200,毛胚尺寸长X宽X高为83mm x56mm x32mm,小批量生产,试分析其数控铣床加工工艺过程。图的线条不行,粗细分开

2-1 零件图工艺分析

该零件主要由平面,外轮廓以及孔系组成,其中ф1600.018 的两个孔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为R a 1.6цm ,而2×ф5H7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更高为R a 0.8цm ,该零件材料为铸铁,切削加工性能较好。

根据上述分析2×ф160+0.018 mm的孔、2×ф5H7mm的孔和6×ф7/沉孔ф6深6mm孔的粗、精加工应分开进行,以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

增加毛坯的选择

2-2选择加工方案

1)上、下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为R a 3.2μm ,可选择粗车—精车方案。

2)孔加工方案的选择:

孔加工前,为便于钻头引证,先用中心钻加工中心孔,然后再钻孔。内孔表面工方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孔本身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对于精度较高、粗糙度R a值较小的表面,一般不能加工到规定的尺寸,而要划分加工阶段逐步进行加工。该零件孔系加工方案选择如下:

a)?160+0.018 孔表面粗糙度为R a 1.6цm ,选择“钻—粗镗—半精镗—精镗”

方案。

b)2×?5H7的两个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 a 0.8цm ,选择“钻—粗铰—精铰”

方案。

c)?200+0.021 孔表面粗糙度为R a 3.2μm ,选择“钻—粗车—精车”方案。

d)6×?7/沉孔?9深6mm孔,表面粗糙度为R a 6.3μm ,选择“钻—半精镗—

锪孔”方案。

2-3确定装夹方案

该零件毛胚的外形比较规则,因此在加工上下边面和M27×1.5的外螺纹面及退刀槽时,在车床上用四爪卡盘夹紧;在加工孔系时采用“一定位销,

一防转挡销和两可转动压板自制夹具”来定位夹紧,既以下低面、?200+0.021 mm

的孔和外轮廓定位。

2-4确定加工顺序及走刀路线

1.零件上下表面采用车刀加工,选择适当的切入切出长度,以提高加工精

度,并减小相邻两次进给之间的接刀痕迹。

2.切槽刀选取与槽同宽的刀具,刀具宽度为3mm。

3.孔加工各工步的刀具直径根据加工余量和孔径确定。该零件加工所选刀

具详见表1-2齿轮油泵右端盖零件数控加工刀具卡片。

表1-2齿轮油泵右端盖零件数控加工刀具卡片

2-5 切削用量选择

该零件切削性能较好,车削平面及外圆时留0.5mm精车余量;孔加工精镗余量留0.2mm;铰余量留0.1mm。

选择主轴转速与进给速度时,先查看切削用量手册,确定切削速度与每齿进给量,然后计算进给速度与主轴转速(公式V=∏dn/1000 ,计算过程从略)。2-6拟定数控铣削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为更好地指导编程和加工操作,把该零件的加工顺序、所用刀具和切削用量等参数编入表1-3所示的泵盖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表1-3所示的泵盖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工序卡片只能填一个工序,红字删去

表1-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下部分内容写在工艺分析里边

2-7 工艺路线的安排中应注意三个问题

1)工件的时效处理

对于盖类零件,用铸造所得时,因其部件各部位厚度不均匀,铸造内应力较大,为消除内应力消除变形、则必须安排人工时效处理。对于本泵盖,因其精度要求一般,则可利用粗、精加工工序间的自然停放和运输时间,得到自然时效的效果。但自然失效的时间越长越好,否则会影像泵盖精度的稳定性。

对于特别精密的泵盖,在粗加工和精加工工序间还应安排一次人工时效,以消除铸造内应力,提高精度稳定性。

2)加工工艺的顺序应先面后孔

作为泵盖上的主要两类加工表面——平面和孔,从定位稳定可靠角度分析,平面比孔要优越得多,同时还可以是孔的加工余量均匀。从加工难度上分析,平面比孔好加工。从有利加工进行分析,平面加工后,在加工分布在平面上的孔,由于铸件表面的凹凸不平和夹砂等缺陷已被切除,大大有利于孔加工的进行。

3)加工阶段粗、精分开

泵盖为铸铁件,加工余量留的较多,在粗加工中切削余量较大,夹紧力、切削力较大,且削热较多,因此对加工精度影响也较大。再加上粗加工是切削毛胚表面金属,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也会引起工件变形。为此,粗、精加工分为两个加工阶段,有利于把粗加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工件变形充分暴露出来,在精加工阶段的以消除。

另外,清洗一步也十分重要。清洗工作对保证机器装配质量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均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那些精密配合件、密封件更为重要。清洗的目的是除去零件表面上的油污及杂质。常用的清洗液有煤油、汽油、碱液及化学清洗液等。清洗时可采用擦洗、浸洗、喷洗超声波清洗等方法。

第三部孔系的数控铣床加工程序

在数控铣床加工图1-1所示零件,要求列出主要操作步骤机加工程序(FANUC 0i)。

工件坐标系原点选在盲孔所在工件上表面处。其操作步骤及其程序如下。

3-1钻中心孔,加工程序见表1-5

表1-5

3-2钻6xΦ7孔,加工程序见表1-6

表1-6

3-3半精镗6XΦ7H7孔,加工程序见表1-7

表1-7

3-4钻2X5H7的孔,加工程序见表1-8

表1-8

3-5粗铰2XΦ5H7的孔,加工程序见表1-9

表1-9

3-6精铰2XΦ5H7的孔,加工程序见表1-10

表1-10

3-7钻Φ16的盲孔,加工程序见表1-11

表1-11

3-8粗镗Φ16的盲孔,加工程序见表1-12

表1-12

3-9半精镗Φ16的盲孔,加工程序见下表1-13

表1-13

3-10精镗Φ16的孔,加工程序见表1-14

表1-14

3-11锪沉孔Φ9深6mm的孔加工程序见表1-15

改用夹具平口虎钳,将工件的大平面贴紧工作台。,加(选原坐标点为工件坐标点,Z轴向上)。

表1-15

参考文献

[1] 罗学科.谢富春.徐宏海编著.数控洗削加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0.

[2] 蔡建国主编.机床夹具设计原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机切教研室出版,1980.2.

[3] 齐国光.陈良浩编著.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版.1988.6.

[4] 寇世瑶主编.机械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2006重印)”.

致谢

在这次设计中,一齿轮油泵零件右端盖的制造工艺过程和工艺装备为设计中心,了解了毛坯制造、零件铣削加工的各主要加工方法、工作内容、工艺特点、工艺装备和应用范围等基础知识的同时,我对选择毛坯和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得到了更好地运用进一步的掌握。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刘老师的悉心指导。刘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刘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刘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谢吴老师、刘老师、常老师、沈老师、隋老师、孙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

当然,在这次设计中,我缺不了老师、同学及富有经验的师傅们的一直帮助,特别是刘老师,平时里她功课众多,还要在我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给予我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我查阅材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及中期检查一直到后期草稿的查阅与修改的过程中,耐心而又细心的纠正。正因有了刘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及师傅们的热心帮助,我才得以顺利的完成这次设计。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的实习单位,使其让我把理论的知识融入实际当中,进而更好的运用到我的设计中来。

最后感谢母校——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感谢系主任、宁书记等各大领导这三年来对我的悉心培养和生活学习方面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成为有志青年!

齿轮油泵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工程图学综合实践》 设计名称齿轮油泵拆装测绘 设计时间 2011年10-12月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班级 14班 姓名陈振明 指导教师邓宝清 2011 年 12 月12 日

目录 一、任务 (3) (一)本次课程设计内容 (3) (二)齿轮油泵简介 (3) (三)实际分配任务 (4) 二、进度表 (5) 三、课程设计过程 (5) (一)拆装与测绘 (5) (二)建模 (6) (三)装配与爆炸 (10) (四)绘制零件图 (13) (五)绘制装配图 (13) 四、本次课程设计的感受 (13) 附表 (14) 附图 (155) 主要参考文献 (21)

一、任务 (一)本次课程设计内容:齿轮油泵的拆装、测绘、建模及工程图绘制。 (二)齿轮油泵简介 1.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泵是用两个齿轮互啮转动来工作,对介质要求不高。一般的压力在6Mpa以下,流量较大。齿轮油泵在泵体中装有一对回转齿轮,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依靠两齿轮的相互啮合,把泵内的整个工作腔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右边为吸入腔,左边为排出腔,齿轮油泵在运转时主动齿轮带动被动齿轮旋转,当齿轮从啮合到脱开时在吸入侧就形成局部真空,液体被吸入。被吸入的液体充满齿轮的各个齿谷而带到排出侧,齿轮进入啮合时液体被挤出,形成高压液体并经泵排出口排出泵外。 图1 工作原理 齿轮油泵在正常工作时,具有一定的油压范围,为使工作油压不超过该额定压力,一般在泵盖上都有限压阀装置,它由螺塞、小垫片、弹簧、钢珠定位圈和钢珠组成。当油压超过额定压力时,高油压就克服弹簧压力,将钢珠阀门顶开,使润滑油自压油腔流回吸油腔,以保证整个润滑系统安全工作。其他零件,如填料、垫片、小垫片等起密封防漏作用。垫片的厚度大小不同,可以调节齿轮两侧面间隙的大小。 2.齿轮油泵的说明 本课程设计中所用到的齿轮油泵型号为CB-B2.5,是一种无侧板、三片式结构的外啮合低压齿轮油泵,它没有径向平衡结构和轴向间隙补偿装置,依靠间隙密封原理工作。该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维护方便等优点,主要应用于各种机床液压系统及负载较小的液压传动系统中。

基于PROE的齿轮油泵设计说明书

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实训说明书 题目:齿轮油泵设计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12 月 29 日 目录

绪论 (2) 1 齿轮油泵介绍 1.1 油泵功能 (3) 1.2 工作原理 (3) 2 齿轮油泵三维建模 2.1 泵体 (4) 2.2 泵盖 (5) 2.3 主动齿轮轴 (6) 2.4 从动齿轮轴 (8) 2.5 垫片 (8) 2.6 填料压盖 (8) 2.7 紧锁螺母 (9) 2.8 螺塞 (9) 2.9 钢珠定位圈 (10) 2.10 弹簧 (10) 2.11 装配 (10) 2.12 运动仿真 (12) 3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绪论 1. Creo Element/Pro 5.0简介,在2011年6月13日,PTC 宣布发布我们的全新设计软件 Creo。随着 Creo 1.0 应用程序的发布,Pro/ENGINEER、CoCreate 和ProductView 的当前用户可以扩展这些应用程序的价值和功能。 Pro/ENGINEER、CoCreate和 ProductView 是 Creo 远景构想的基本组成元素,它们在 2D 和 3D CAD、CAE、CAM、CAID 和可视化领域提供了经过证实的表现。 Creo 不仅保护客户目前在PTC产品中的投资,而且还提供了通往未来的坦途。Creo 是PTC 新的设计软件产品系列,它能够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与客户和供应商共享数据以及审阅设计方案,并能预防意外的服务和制造问题,从而帮助公司释放组织内部的潜力。其中Creo Element/Pro 5.0 M110,既Pro/ENGINEER 5.0,是最新版本的Creo 过渡产品,即保留了原有版本的功能,又添加了焊接与钣金设计,摸制件设计效率等功能,界面基本保持不变,功能优化。Creo Element/Pro 5.0也是本次设计的主要软件Pro/E采用了模块方式,可以分别进行草图绘制、零件制作、装配设计、钣金设计、加工处理等,保证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使用。 1.参数化设计,相对于产品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几何模型,而无论多么复杂的几何模型,都可以分解成有限数量的构成特征,而每一种构成特征,都可以用有限的参数完全约束,这就是参数化的基本概念。 2.基于特征建模Pro/E是基于特征的实体模型化系统,工程设计人员采用具有智能特性的基于特征的功能去生成模型,如腔、壳、倒角及圆角,您可以随意勾画草图,轻易改变模型。这一功能特性给工程设计者提供了在设计上从未有过的简易和灵活。 3.单一数据库(全相关)Pro/Engineer是建立在统一基层上的数据库上,不象一些传统的CAD/CAM系统建立在多个数据库上。所谓单一数据库,就是工程中的资料全部来自一个库,使得每一个独立用户在为一件产品造型而工作,不管他是哪一个部门的。换言之,在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何一处发生改动,亦可以前后反应在整个设计过程的相关环节上。例如,一旦工程详图有改变,NC(数控)工具路径也会自动更新;组装工程图如有任何变动,也完全同样反应在整个三维模型上。这种独特的数据结构与工程设计的完整的结合,使得一件产品的设计结合起来。这一优点,使得设计更优化,成品质量更高,产品能更好地推向市场,价格也更便宜。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 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它一般做成定量泵,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下面以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液压齿轮泵主要包括:高压定量齿轮泵,高压双联齿轮泵,润滑泵,化工泵,双向齿轮马达,齿轮泵附调压阀,齿轮泵附升降阀。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它是分离三片式结构,三片是指泵盖4,8和泵体7,泵体7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和泵体接近而又互相啮合的齿轮6,这对齿轮与两端盖和泵体形成一密封腔,并由齿轮的齿顶和啮合线把密封腔划分为两部分,即吸油腔和压油腔。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滚针轴承支承的主动轴12和从动轴15上,主动轴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图3-3 外啮合型齿轮 泵工作原理 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3-4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这时轮齿进入啮合,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的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的压油过程。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

这就是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泵的前后盖和泵体由两个定位销17定位,用6只螺钉固紧如图3-3。为了保证齿轮能灵活地转动,同时又要保证泄露最小,在齿轮端面和泵盖之间应有适当间隙(轴向间隙),对小流量泵轴向间隙为 0.025~0.04mm,大流量泵为0.04~0.06mm。齿顶和泵体内表面间的间隙(径向间隙),由于密封带长,同时齿顶线速度形成的剪切流动又和油液泄露方向相反,故对泄露的影响较小,这里要考虑的问题是:当齿轮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后,应避免齿顶和泵体内壁相碰,所以径向间隙就可稍大,一般取0.13~0.16mm。 为了防止压力油从泵体和泵盖间泄露到泵外,并减小压紧螺钉的拉力,在泵体两侧的端面上开有油封卸荷槽16,使渗入泵体和泵盖间的压力油引入吸油腔。在泵盖和从动轴上的小孔,其作用将泄露到轴承端部的压力油也引到泵的吸油腔去,防止油液外溢,同时也润滑了滚针轴承。 图3-4 CB—B齿轮泵的结构 1-轴承外环 2-堵头 3-滚子 4-后泵盖 5-键 6-齿轮 7-泵体8-前泵盖 9-螺钉 10-压环 11-密封环 12-主动轴 13-键 14-泻油孔15-从动轴 16-泻油槽 17-定位销 齿轮泵存在的问题 1、齿轮泵的困油问题 齿轮泵要能连续地供油,就要求齿轮啮合的重叠系数ε大于1,也就是当一对齿轮尚未脱开啮合时,另一对齿轮已进入啮合,这样,就出现同时有两对齿轮啮合的瞬间,在两对齿轮的齿向啮合线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容积,一部分油液也就被困在这一封闭容积 中〔见图3-5(a)〕,齿轮连续旋转时,这一封闭容积便逐渐减小,到两啮合点处于节点两侧的对称位置时〔见图 3-5(b) 〕,封闭容积为最小,齿轮再继续转动时,封闭容积又 逐渐增大,直到图3-5(c)所示位置时,容积又变为最大。在封闭容积减小时,被困油液受到挤压,压力急剧上升,使轴承上突然受到很大的冲击载荷,使泵剧烈振动,这时高压油从一切可能泄漏的缝隙中挤出,造成功率损失,使油液发热等。当封闭容积增大时,由 于没有油液补充,因此形成局部真空,使原来溶解于油液中的空气分离出来,形成了气 泡,油液中产生气泡后,会引起噪声、气蚀等一系列恶果。以上情况就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这种困油现象极为严重地影响着泵的工作平稳性和使用寿命。

齿轮油泵设计说明书

绪论 一、课程设计容 根据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和零件图,看懂齿轮油泵的全部零件图,并将标准件按其规定标记查出有关尺寸。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所有正式零件图,装配图(A3图纸幅面1),用UG绘制所有正式零件的三维图形。 二、齿轮油泵工作原理 齿轮油泵示意图 工作原理部分:齿轮油泵是依靠一对齿轮的传动把油升压的一种装配,泵体12有一对齿轮,轴齿轮15是主动轮,轴齿轮16是被动轮,如下图所示。动力从主动轮输入,从而带动被动轮一起旋转。转动时齿轮啮合区的左方形成局部真空,压力降低将油吸入泵中,齿轮继续转动,吸入的油沿着泵体壁被输送到啮合处的右方,压力升高,从而把高压油输往需要润滑的部位。 防渗漏:为使油泵不漏油,泵体和泵盖结合处有密封垫片13(垫片形状与泵体、泵盖结合面相同),主动轴齿轮伸出的一端处填料压盖防漏装置,由填料10、填料压盖9、

螺栓组(件18、件8)组成。 连接与定位:泵体与泵盖之间用螺钉18连接,为保证相对位置的准确,用定位销11定位。 齿轮油泵工作原理 拆装顺序:泵体---主动轴和被动轴---垫片、泵体—定位销—螺钉 ---填料---压盖 三、齿轮油泵零件之间的公差配合 1. 齿轮端面与泵体、泵盖之间为32K6; 2. 齿顶圆与泵体孔为Φ48H7/d7; 3. 主动轴齿轮、被动轴齿轮的两支承轴与泵体、泵盖下轴孔为Φ16H7/h6; 4. 填料压盖与泵体孔径为Φ32H11/d11。 四、齿轮油泵的其它技术要求 1. 装配后应当转动灵活,无卡阻现象; 2. 装配后未加工的外表面涂绿色。

第一章 二维零件图

第一章绘制三维零件图 第一节、泵盖 齿轮油泵泵盖如图所示。 具体建模步骤如下: 图 1-1 泵盖 一、整体建模 1、打开UG,新建模型。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设计特征”\“长方体”命令。系统弹出“长方体”对话框。如图1-2a所示。 2、在“类型”下拉表框中选择“两点和高度”选项,单击按钮弹出点对话框设置两点位置,相对于wcs坐标系第一点位置为(42,21,0)、第二点为(-42、-21、0),在“尺寸”选项中输入高度为10mm。点击确定建立一个长84mm、宽42mm、高10mm的长方体,完成如图1-2b所示

看箱体端盖零件图

看箱体端盖零件图

————————————————————————————————作者: ————————————————————————————————日期:

(1)看标题栏基本与端盖相似,属于形状较复杂的箱体零件。 (2)分析视图,想象形状主视图是按工作位置确定,采用较大的局部剖视主要表达安装轴承的结构和两端安装端盖的螺孔;左视图表达对称的外形,端面螺孔的分布,下方采用局部剖表达支承肋板和两端支承板的形状;俯视图选择了局部视图,表达安装底板形状及安装沉孔的位置,该座体基本构成是安装底板和轴承孔座以及两者之间支承端板和中间的支承肋板三部分。 (3)分析尺寸该座体尺寸较多,其长度方向尺寸基准应为左端面,高度方向尺寸基准应为底面,而宽度方向尺寸基准为前后对称面。两端轴承孔尺寸φ80K7×40,四个安装沉孔定位尺寸155×150,六个安装螺孔的定位尺寸φ98,底板定形尺寸200×190×18、定位尺寸10,支承端板和支承肋板厚均为15等,其余尺寸读者可自行分析。 (4)看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要求不同,Ra值最小为1.6μm的轴承孔,还有Ra值为6.3μm的端面及底面,另外是Ra值为25μm的孔的加工,其余均为铸造表面,不需加工。尺寸要求最高的是φ80K7两个轴承孔,属于当基轴制时为过渡配合,7级精度的孔。位置公差有轴承孔轴线相对底面的平行度要求0.04/100,文字的技术要求是未注铸造圆角R3~R5。 (5)综合归纳总之该零件结构较复杂,尺寸多,技术要求较全面。实际看图时,有

条件时还可参照实物,对照装配图和产品说明书,加强对零件的认识,其形状见图9-11。 图9-11 座体立体图

齿轮油泵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

齿轮油泵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 齿轮油泵是通过一对参数和结构相同的渐开线齿轮的相互滚动啮合,将油箱内的低压油升至能做功的高压油的重要部件。是把发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的动力装置。东方红-75拖拉机和东方红-60、70T推土机机构采用CB46齿轮泵。东方红-802/802K拖拉机和东方红-802KT推土机采用CBN-E450或CBTI-E550型齿轮泵,该泵流量大,可靠性好。在其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故障。 1、油泵内部零件磨损 油泵内部零件磨损会造成内漏。其中浮动轴套与齿轮端面之间泄漏面积大,是造成内漏的主要部位。这部分漏损量占全部内漏的50%~70%左右。磨损内漏的齿轮泵其容积效率下降,油泵输出功率大大低于输入功率。其损耗全部转变为热能,因此会引起油泵过热。若将结合平面压紧,因工作时浮动轴套会有少量运动而造成磨损,结果使农具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这样的浮动轴套必须更换或修理。 2、油泵壳体的磨损 主要是浮动轴套孔的磨损(齿轮轴与轴套的正常间隙是0.09~0.175mm,最大不得超过0.20mm)。齿轮工作受压力油的作用,齿轮尖部靠近油泵壳体,磨损泵体的低压腔部分。另一种磨损是壳体内工作面成圆周似的磨损,这种磨损主要是添加的油液不净所致,所以必须添加没有杂质的油液。 3、油封磨损,胶封老化 卸荷片的橡胶油封老化变质,失去弹性,对高压油腔和低压油腔失去了密封隔离作用,会产生高压油腔的油压往低压油腔,称为“内漏”,它降低了油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CB46齿轮泵它的正常工作压力为100~110kg/平方厘米,正常输油量是46L/min,标准的卸荷片橡胶油封是57×43。自紧油封是PG25×42×10的骨架式油封,它的损坏或年久失效,空气便从油封与主轴轴颈之间的缝隙或从进油口接盘与油泵壳体结合处被吸入油泵,经回油管进入油箱,在油箱中产生大量气泡。会造成油箱中的油液减少,发动机油底槽中油液增多现象,使农具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必须更换油封才可排除此故障。 4、机油泵供油量不足或无油压现象:工作装置提升缓慢,提升时发抖或不能提升;油箱或油管内有气泡;提升时液压系统发出“唧、唧”声音;拖拉机刚启动时工作装置能提升,工作一段时间油温升高后,则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轻负荷时能提升,重负荷时不能提升。 故障原因: (1)液压油箱油面过低; (2)没按季节使用液压油; (3)进油管被脏物严重堵塞; (4)油泵主动齿轮油封损坏,空气进入液压系统; (5)油泵进、出油口接头或弯接头“O”形密封圈损坏,弯接头的紧固螺栓或进、出油管螺母未上紧,空气进入液压系统; (6)油泵内漏,密封圈老化; (7)油泵端面或主、从动齿轮轴套端面磨损或刮伤,两轴套端面不平度超差; (8)油泵内部零件装配错误造成内漏; (9)“左旋”装“右旋”油泵,造成冲坏骨架油封; (10)液压油过脏。 排除方法: (1)根据季节添加或更换符合要求牌号的机油至规定油面处。取出油管内的异物,上紧接头处的螺栓或螺母; (2)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骨架油封或“O”形密封胶圈;

齿轮油泵结构及特点

齿轮油泵结构及特点 一、齿轮油泵产品概述: 1、本泵适用于输送各种有润滑性的液体,温度不高于70℃,如需高温200℃,同本单位联系可配用耐高温材料即可,粘度为5×10-5~1.5×10-3m2/s。 2、齿轮油泵不适用于输送腐蚀性的、含硬质颗粒或纤维的、高度挥发或闪点低的液体,如汽油、笨等。 泵体中装有一对回转齿轮,依靠两齿轮的相互啮合,把泵内的整个工作腔分两个独立的部分。泵运转时主动齿轮带动被动齿轮旋转,当齿轮脱开啮合时在吸入侧就形成局部真空,液体被吸入。被吸入的液体充满齿轮的各个齿谷而带到排出侧,单级单吸油泵齿轮进入啮合时液体被挤出而排出泵外。 二、齿轮油泵结构说明: 本产品由泵体、齿轮、前后泵盖、安全阀、轴承及密封装置等零、部件组成。 1、泵体、前后盖等零件为灰铸铁件,齿轮用优质碳素钢制作;亦可根据用户需要用铜材或不锈钢制作。 2、安全阀。 齿轮油泵自身不带安全阀,用户在使用时需自行在管路系统中安装安全阀。KCB,系列齿轮油泵在后泵盖或泵体上方装有安全阀,当泵或排出管道发生故障或将排出阀门完全关闭而产生高压和高压击时安全阀就会自动打开,卸除部分或全部的高压液体回到吸入腔,从而对泵及管道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3、轴承。

齿轮油泵全部采用DU轴承;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锡青铜轴承。&0818.3-83.3、1.1齿轮油泵采用DU轴承;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锡青铜轴承。 KCB133-960、8-60齿轮油泵有采用DU轴承,锡青铜轴承和滚动轴承三种结构,需在订货时注明。订货时未注明者均按DU轴承结构供货。 轴承为内置型式,依靠被输送介质进行润滑;011轴承和锡青铜轴承能在非润滑性介质中工作。 4、轴封。 本系列产品的轴端密封有骨架油封、机械密封及填料密封三种结构。 a.骨架油封:骨架油封的特点是维护、更换方便,成本低,但寿命较短。丁晴胶骨架油封适用于1001:以下工作环境;氟橡胶骨架油封适用于200℃以下工作环境。

齿轮油泵设计说明书

绪论 一、课程设计内容 根据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和零件图,看懂齿轮油泵的全部零件图,并将标准件按其规定标记查出有关尺寸。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所有正式零件图,装配图(A3图纸幅面1张),用UG绘制所有正式零件的三维图形。 二、齿轮油泵工作原理 齿轮油泵示意图 工作原理部分:齿轮油泵是依靠一对齿轮的传动把油升压的一种装配,泵体12内有一对齿轮,轴齿轮15是主动轮,轴齿轮16是被动轮,如下图所示。动力从主动轮输入,从而带动被动轮一起旋转。转动时齿轮啮合区的左方形成局部真空,压力降低将油吸入泵中,齿轮继续转动,吸入的油沿着泵体内壁被输送到啮合处的右方,压力升高,从而把高压油输往需要润滑的部位。 防渗漏:为使油泵不漏油,泵体和泵盖结合处有密封垫片13(垫片形状与泵体、泵盖结合面相同),主动轴齿轮伸出的一端处填料压盖防漏装置,由填料10、填料压盖9、螺栓组(件18、件8)组成。

11定位。 齿轮油泵工作原理 拆装顺序:泵体---主动轴和被动轴---垫片、泵体—定位销—螺钉---填料---压盖 三、齿轮油泵零件之间的公差配合 1. 齿轮端面与泵体、泵盖之间为32K6; 2. 齿顶圆与泵体内孔为Φ48H7/d7; 3. 主动轴齿轮、被动轴齿轮的两支承轴与泵体、泵盖下轴孔为Φ16H7/h6; 4. 填料压盖与泵体孔径为Φ32H11/d11。 四、齿轮油泵的其它技术要求 1. 装配后应当转动灵活,无卡阻现象; 2. 装配后未加工的外表面涂绿色。

第一章 二维零件图

第一节、泵盖 齿轮油泵泵盖如图所示。 具体建模步骤如下: 图1-1 泵盖 一、整体建模 1、打开UG,新建模型。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设计特征”\“长方体”命令。系统弹出“长方体”对话框。如图1-2a所示。 2、在“类型”下拉表框中选择“两点和高度”选项,单击按钮弹出点对话框设置两点位置,相对于wcs坐标系第一点位置为(42,21,0)、第二点为(-42、-21、0),在“尺寸”选项中输入高度为10mm。点击确定建立一个长84mm、宽42mm、高10mm的长方体,完成如图1-2b所示 图1-2a 长方体对话框图1-3b 3、在菜单栏中选择“插入”\“设计特征”\“圆柱”命令。系统弹出“圆柱”对话框。如图1-3a所示。

齿轮泵工作原理和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以及结构 齿轮泵 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它一般做成定量泵,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下面以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液压齿轮泵主要包括:高压定量齿轮泵,高压双联齿轮泵,润滑泵,化工泵,双向齿轮马达,齿轮泵附调压阀,齿轮泵附升降阀。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它是分离三片式结构,三片是指泵盖4,8和泵体7,泵体7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和泵体接近而又互相啮合的齿轮6,这对齿轮与两端盖和泵体形成一密封腔,并由齿轮的齿顶和啮合线把密封腔划分为两部分,即吸油腔和压油腔。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滚针轴承支承的主动轴12和从动轴15上,主动轴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图3-3 外啮合型齿 轮泵工作原理 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3-4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这时轮齿

进入啮合,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的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的压油过程。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这就是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泵的前后盖和泵体由两个定位销17定位,用6只螺钉固紧如图3-3。为了保证齿轮能灵活地转动,同时又要保证泄露最小,在齿轮端面和泵盖之间应有适当间隙(轴向间隙),对小流量泵轴向间隙为 0.025~0.04mm,大流量泵为0.04~0.06mm。齿顶和泵体内表面间的间隙(径向间隙),由于密封带长,同时齿顶线速度形成的剪切流动又和油液泄露方向相反,故对泄露的影响较小,这里要考虑的问题是:当齿轮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后,应避免齿顶和泵体内壁相碰,所以径向间隙就可稍大,一般取0.13~0.16mm。 为了防止压力油从泵体和泵盖间泄露到泵外,并减小压紧螺钉的拉力,在泵体两侧的端面上开有油封卸荷槽16,使渗入泵体和泵盖间的压力油引入吸油腔。在泵盖和从动轴上的小孔,其作用将泄露到轴承端部的压力油也引到泵的吸油腔去,防止油液外溢,同时也润滑了滚针轴承。 图3-4 CB—B齿轮泵的结构 1-轴承外环 2-堵头 3-滚子 4-后泵盖 5-键 6-齿轮 7-泵体8-前泵盖 9-螺钉 10-压环 11-密封环 12-主动轴 13-键 14-泻油孔15-从动轴 16-泻油槽 17-定位销 齿轮泵存在的问题 1、齿轮泵的困油问题 齿轮泵要能连续地供油,就要求齿轮啮合的重叠系数ε大于1,也就是当一对齿轮尚未脱开啮合时,另一对齿轮已进入啮合,这样,就出现同时有两对齿轮啮合的瞬间,在两对

A型齿轮油泵说明书

南京工程学院 集中测绘说明书 测绘名称A型齿轮油泵集中测绘 姓名 *** 班级流体传动***班 学号成绩 指导老师陈**,郝**

目录 一、测绘目的和任务 (2) 二、测绘步骤 (2) 1.1用途 (2) 1.2工作原理 (3) 2.拆装零件并绘制装配示意图 (4) 2.1拆装零件(拆装零件的目的) (4) 2.2装配示意图 (4) 3.绘制零件草图(所画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5) 3.1 主动轴 (5) 3.2 主动齿轮 (5) 3.3 泵盖 (6) 3.4 泵体 (7) 4.绘制装配图(需说明先绘制装配草图,再绘制装配图) (9) 4.1确定表达方案 (9) 4.2标注尺寸 (10) 4.3注写技术要求,编写零件序号,填写明细栏和标题栏 (10) 5.绘制零件图 (12) 三、测绘体会(结合书本知识和测绘过程,谈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和 提高什么等) (12) 四、参考文献 (13) 注:1.每班多领1本《集中测绘指导书》; 2.说明书用纸去书库领课程设计用纸,共15张; 3.封面、封底须用16K或A4纸(与说明书用纸配套)打印,其余手写。

一.测绘目的和任务 在工程制图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学习了机械零件及简单装配体的测绘。本次制图测绘课是对所学工程制图课的一次综合实践与训练。通过这次测绘,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工程制图理论及测绘技能,学会部件测绘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进一步培养我们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应用高等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测绘利用五天(一周)集中进行,测绘任务是运用所学的有关制图知识,对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际按要求绘制出齿轮油泵的全部零件(不包括标准件)草图、装配工作图及全部非标准零件的工作,并装订成册。 二.测绘步骤 1.初步了解测绘对象 1.1用途 齿轮油泵用于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它将发动机底部油箱中的润滑油送到发动机上有关运动部件需要润滑的部位,如发动机的主轴、连杆、摇臂、凸轮颈等。该齿轮油泵其结构大体为参照装配示意图及装配体实在泵体内装有二个齿轮,一个是主动齿轮轴6,另一个是从动齿轮轴2(均由泵体、泵

齿轮泵设计说明书

% 武汉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 题目:中高压外啮合齿轮泵设计 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二0一三年五月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绪论. (1) 研发背景及意义 (1)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2) 齿轮泵的结构特点 (3) 外啮合齿轮泵基本设计思路及关键技术 (3) 2 外啮合齿轮泵设计 (5) 齿轮的设计计算 (5) 轴的设计与校核 (7) 齿轮泵的径向力 (7) 减小径向力和提高齿轮轴轴颈及轴承负载能力的措施 (8) 轴的设计与校核 (8) 卸荷槽尺寸设计计算 (11) 困油现象的产生及危害 (11) 消除困油危害的方法 (13) 卸荷槽尺寸计算 (15) 进、出油口尺寸设计 (17) 选轴承 (17) 键的选择与校核 (17) 连接螺栓的选择与校核 (18) 泵体壁厚的选择与校核 (18) 总结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2)

摘要 外啮合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泵,它靠一对齿轮的进入和脱离啮合完成吸油和压油,且均存在泄漏现象、困油现象以及噪声和振动。减小外啮合齿轮泵的径向力是研究外啮合齿轮泵的一大课题,为减小径向力中高压外啮合齿轮泵多采用的是变位齿轮,并且对轴和轴承的要求较高。为解决泄漏问题,低压外啮合齿轮泵可采用提高加工精度等方法解决,而对于中高压外啮合齿轮泵则需要采取加浮动轴套或弹性侧板的方法解决。困油现象引起齿轮泵强烈的振动和噪声还大大所短外啮合齿轮泵的使用寿命,解决困油问题的方法是开卸荷槽。 关键词:外啮合齿轮泵,变位齿轮,浮动轴套,困油现象,卸荷槽 (此毕业设计获得2013届优秀毕业设计荣誉,共有5张零件图,1张装配图,并且有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答辩稿,答辩ppt,保证让你的毕业设计顺利过关!先找份好的工作,不再为毕业设计而发愁!!!有需要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同学请联系)

齿轮泵设计说明书

齿轮泵设计说明书

文档仅供参考 武汉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高压外啮合齿轮泵设计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二0一三年五月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II 1绪论 (1) 1.1 研发背景及意义 (1) 1.2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2) 1.3 齿轮泵的结构特点 (4) 1.4外啮合齿轮泵基本设计思路及关键技术 (5) 2 外啮合齿轮泵设计 (5) 2.1 齿轮的设计计算 (5) 2.2 轴的设计与校核 (7) 2.2.1.齿轮泵的径向力 (7) 2.2.2减小径向力和提高齿轮轴轴颈及轴承负载能力的措施 (9) 2.2.3 轴的设计与校核 (10) 2.3 卸荷槽尺寸设计计算 (13) 2.3.1 困油现象的产生及危害 (13) 2.3.2 消除困油危害的方法 (15) 2.3.3 卸荷槽尺寸计算 (19) 2.4 进、出油口尺寸设计 (20) 2.5 选轴承 (20) 2.6 键的选择与校核 (21)

2.7 连接螺栓的选择与校核 (21) 2.8 泵体壁厚的选择与校核 (22) 总结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6) 摘要 外啮合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它靠一对齿轮的进入和脱离啮合完成吸油和压油,且均存在泄漏现象、困油现象以及噪声和振动。减小外啮合齿轮泵的径向力是研究外啮合齿轮泵的一大课题,为减小径向力中高压外啮合齿轮泵多采用的是变位齿轮,而且对轴和轴承的要求较高。为解决泄漏问题,低压外啮合齿轮泵可采用提高加工精度等方法解决,而对于中高压外啮合齿轮泵则需要采取加浮动轴套或弹性侧板的方法解决。困油现象引起齿轮泵强烈的振动和噪声还大大所短外啮合齿轮泵的使用寿命,解决困油问题的方法是开卸荷槽。 关键词:外啮合齿轮泵,变位齿轮,浮动轴套,困油现象,卸荷槽 (此毕业设计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荣誉,共有5张零件图,1张装配图,而且有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答辩稿,答辩ppt,保证让你的毕业设计顺利过关!先找份好的工作,不再为毕业设计而发愁!!!有需要零件

齿轮油泵的测绘装配图的画法

齿轮油泵的测绘 装配图的画法 画装配图的过程及步骤在第二章中已作叙述,这一节从表达方案、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三个方面作以下 讲述。 一、确定齿轮泵装配图的表达方案 根据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原则,主视图采用其工作位置,表达方案主要采用三个视图。 主视图采用外形,重点表达齿轮泵各零件的结构外形及进油口和出油口位置。对泵体底板上的安装孔,可采用局部剖视来表达。 俯视图采用沿装配轴线剖开的画法,将内部的装配关系以及零件之间的相互位置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也表达出齿轮的啮合情况、密封填料及压盖与泵体间的连接关系、皮带轮与轴通过键连接的情况。此外,还能表达出泵体安装底板上孔的分布情况。 左视图(或右视图)沿结合面剖切,表达齿轮啮合及齿顶圆与泵体内腔配合情况。同时还可表达出连接泵体与泵盖的螺钉分布位置和定位销的位置。对泵体上进油口和出油口的结构,可采用局部剖视来表达。

另外,还可用局部视图表达出泵体上凸台的形状。 建议用A2图幅,1:1比例绘制。图3-4为齿轮泵装配图,可参考。

图3-3 齿轮泵装配图

二、齿轮泵装配图上应注的尺寸 装配图上应考虑注出以下五类尺寸: 1、性能规格尺寸两轴线中心距±0.08 进出口螺孔尺寸 G 2、装配尺寸齿轮轴与泵体、泵盖孔φ H8/f7齿轮齿顶圆与泵体内腔φ H8/f7 齿轮轴与皮带轮孔φ H7/k6 3、外形尺寸长: 宽:两轴端距 高:通过计算或从图中量取 4、安装尺寸孔的定位尺寸:x和y 孔径4-φ 5、其它重要尺寸如齿轮轴高度、进油口高度等。 三、齿轮泵装配图上的技术要求

1、用垫片调整齿轮端面与泵盖的间隙,使其在0.10±0.15范围内; 2、装配后要求转动灵活,无异常响声; 3、各连接与密封处不应有漏油现象。 零件图的数量以及画哪几张零件图由指导教师指定。本节主要说明泵体和齿轮轴的有关测绘问题。 一、泵体的测绘 泵体是齿轮泵的主要零件,由它将齿轮轴、盖、密封结构等零件组装在一起,使它们具有正确的相互位置,从而达到所要求的运动关系和工作性能。 1、泵体的结构特点? 泵体的结构形状比较复杂,外壁有平面和不同直径的圆柱面等,内部有两个轴相互平行的孔,用于安装齿轮轴。泵体侧面有两个凸台,内有连接孔和螺孔,用于与其它零件连接。泵体与泵盖的结合面处,具有适当宽度的连接凸缘,用以保证连接件的安装和改善密封条件。 为了保证装配时的相对位置,在泵体和泵盖上有两个定位销孔,这两个销孔是泵体和泵盖安装在一起加工的,因此应注明“配作”。 2、泵体测绘的方法 应先画出泵体的零件草图,表达方案可参考装配图的表达,然后测量尺寸,填入草图中。 测量尺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齿轮油泵建模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绪论 0 1.1 机械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1) 1.2 将三维技术应用到机械类专业课的教学中 (1) 2 设计概述 (2) 3 设计过程 (3) 3.1 齿轮油泵零件建模设计 (3) 3.1.1 齿轮油泵骨架的设计 (4) 3.1.2 齿轮油泵主体的设计 (5) 3.1.3 齿轮油泵左盖的设计 (7) 3.1.4 创建齿轮泵右侧盖的设计 (8) 3.1.5 齿轮轴的设计 (8) 3.1.6 其它零件的创建 (12) 3.2 齿轮油泵装配设计 (13) 3.2.1 虚拟装配设计 (13) 3.2.2 生成爆炸图 (16) 4 机构仿真及工作原理动画 (17) 4.1 齿轮油泵机构仿真设计 (17) 4.2 齿轮油泵工作原理动画仿真 (19) 5 总结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1 绪论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发展的一个焦点,Pro/E等三维建模软件的发展以及虚拟制造技术的出现为机械类专业课教学提供了一种极好的现代化教学的工作 平台[1]。 1.1 机械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1)在机械类课程的教学中,经常需要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如果没有模型,仅仅依靠讲解,是很难讲清楚一个立体结构的。学生缺少对实物的感官认识也就更难理解没有模型的讲解,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利用教学实物模型,但实物模型携带不方便,而且容易损坏,不便于保管。 (2)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传统的教学实物模型一成不变,更新换代的速度慢,而几十年不变的教学模型已不能满足教学和科技时代不断进步的需要。时代在发展,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当然教学模型也要跟上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想根据教学需要更改实物模型是很困难的。更换新实物模型成本又很高,而旧模型基本没有再利用的价值,造成很大的浪费。 (3)传统的教学模型作运动演示和运动分析也存在很多缺陷,一是学校很难保证有一套完整的机械专业的教学模型,而且成本也较大;二是有些空间的机构内部的运动很难观察到;三是装配模型时容易损坏零件,运动容易出故障;四是运动特性的分析也很困难。 (4)对于机械设计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展开平面简图的构思,形成稍微完整的方案之后,开始绘制三维简图,完全定型后再根据需要绘制效果图、三视图或制作简易的模型。在造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用样品实物模型来表达设计者的构思,但对每一种方案都制作实物样品,要付出大量的劳动,还存在着精度低、修改调整困难、设计周期长及成本费用高等问题。 1.2 将三维技术应用到机械类专业课的教学中 Pro/E系统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简称PTC)的产品。本软件采用单一数据库、参数化、基于特征、全相关的概念,改变了机械CAD/CAE/CAM 的传统观念,这种全新的概念已成为当今世界机械CAD/CAE/CAM 领域的新标准。将现代化的Pro/E三维技术应用到在机械专业课的教学中,可以解决以上传统教学存在的很多不足[2]。 (1)建立零件的三维模型,虚拟的模型便于现代化教学,在教学中如果应用Pro/E的三维技术建立零件的三维模型,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模型的缺点,它同样具有实物教学模型的直观、容易理解的优点,又克服了传统教具的不足,避免 1

齿轮油泵设计

课题设计要求与任务 1.设计课题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齿轮泵的排出口的压力完全取决于泵出处阻力的大小。齿轮泵对油液的要求最低,最早的时候因为压力低,所以一般用在低压系统中,现随着技术的发展,压力可以做到25MPa 左右,常用在廉价工程机械和农友机械方面,当然在一般液压系统也有用到,但是它的油液脉动大,不能变量,好处是自吸性能好。 2.设计内容 (1)齿轮泵各零件的设计(部分); (2)齿轮泵的整体装配设计; (3)齿轮泵部分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自动编制; 3 设计要求与任务 (1)课题分析研究:安装UG NX8.0 软件,收集、整理有关齿轮泵的整资料,以备设计时使用。 (2)总体方案设计:参考相关资料,设计齿轮泵各零件。 (3)齿轮泵各零件实体造型:根据设计的零件,利用UG软件进行齿轮泵各零件的实体造型。 (4)齿轮泵的装配:按装配设计要求,将齿轮泵各零件进行装配。

(5)自动编程:对于齿轮泵的主要零件进行加工仿真,自动生成数控加工程序。 (6)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所设计齿轮泵的用途、特点及适用对象所设计齿轮泵的用途、(一).用途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和纤维,无腐蚀性,温度不高于80 度,粘度为5×10ˉ ~1.5 3 ×10ˉ m/s(5-1500cSt)的润滑油和性质类似润滑油的其他液体以及用于液压传动系统。 (二).特点特点: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工作可靠,自吸性能较好,对油液污染不敏感,维护方便等。缺点:流量和压力脉动较大,噪声大,排量不可变等。 (三).适用对象在输油系统中可以作传输,增压泵;在燃油系统中可以作输送、加压、喷射的燃油泵;在液压传动系统中可用作提供液压动力的液压泵;在一切工业领域中,均可坐润滑油泵用。 短销

齿轮油泵说明书

学号**成绩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工程图学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齿轮油泵拆装测绘 设计时间 2010年10-12月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班级机电工程系10级16班 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12 月**日

目录 一、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本次课程设计内容. (2) (二)齿轮油泵简介 (2) (三)实际分配任务 (4) 二、进度表 (4) 三、课程设计过程 (4) (一)拆装与测绘 (5) (二)绘制零件图 (6) (三)绘制装配图 (17) (四)编写说明书 (19) 四、本次课程设计的感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参考文献 (22)

一、任务 (一)本次课程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齿轮油泵的拆装、测绘及工程图绘制。 1、拆装 在初步了解部件的基础上,依次拆卸零件,弄清楚装配关系、工作原理、配合性质等。绘制装配示意图,列装配明细栏,包括零件序号、名称、数量、材料等。 2、测绘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包括游标卡尺、圆角测量规等。应用测量工具测量各零件的尺寸,在坐标纸上绘制零件草图。测量时为了减少误差,每个尺寸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3、绘制工程图 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工程图。按照文件要求的图幅和比例,绘制除了标准件外的所有零件的零件图和一张装配图。应用尺规绘图,按照文件要求的图幅和比例,绘制指定零件的手绘图。 4、编制说明书 按照文件的要求格式和大纲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齿轮油泵简介 1、简介 齿轮油泵属于液压泵的一种,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可将电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向系统提供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油液。齿轮油泵广泛应用于机床、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也可作为输油泵使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齿轮油泵如图所示:

端盖零件的工艺流程及专用夹具的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端盖零件的工艺流程及专用夹具的设计 学员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完成时间:2010.06.21-2010.06.25 参与人员:宋建武、张龙、孙乃山、胡远坚、郭凡

一、设计任务 根据所给的“端盖”零件,设计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二、原始资料 被加工“端盖”零件图1张 图1:端盖零件简图 三、完成材料 (1)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AutoCAD制图)——1张 (2)工件的毛坯图(AutoCAD制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 (4)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6张 (5) 夹具装配图(AutoCAD制图)——1张 (6)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四、分工

摘要 本文的任务是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的设计,包括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AutoCAD格式)1张、工件的毛坯图1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对应工艺过程卡片的工序卡片6张、夹具体图1张、夹具装配图1张以及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文章首先对“端盖”零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阐述了端盖的部分作用。然后,根据零件的性质及零件图上各端面的粗糙度,确定了加工毛坯的尺寸加工余量。最后合理地拟定端盖的工艺路线图,制定部分工序中该工件的夹紧方案,并画出夹具装配图。 关键词: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端盖夹具

目 录 1、端盖零件的用途、技术要求及工艺分析 ................ - 1 - 1.1端盖的用途 .......................................... - 1 - 1.2端盖的技术要求 ...................................... - 1 - 1.3端盖的工艺性分析 .................................... - 2 - 2、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 - 2 - 2.1选择毛坯 ............................................ - 2 - 2.1.1025 0025。+φ内圆加工余量的确定 .......................... - 2 - 2.1.2左端凸起端面的加工余量的确定 ...................... - 2 - 2.1.3右端面加工余量的确定 .............................. - 2 - 2.1.4左端环面加工余量的确定 ............................ - 3 - 2.1.5左端凸起外圆面加工余量的确定 ...................... - 3 - 2.1.6其余尺寸的加工 .................................... - 3 - 2.2绘制毛坯图 .......................................... - 3 - 3、工艺路线的确定 .................................... - 3 -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 - 3 - 3.1.1粗基准的选择 ...................................... - 4 - 3.1.2精基准的选择 ...................................... - 4 - 3.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 - 4 - 3.3加工工序的安排 ...................................... - 4 - 3.3.1主要加工工序 ...................................... - 4 - 3.3.2辅助加工工序 ...................................... - 4 - 3.4确定工艺路线 ........................................ - 4 - 4、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 - 5 - 4.1机床设备的选用 ...................................... - 5 - 4.2工艺装备的选用 ...................................... - 5 - 5、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的计算 .......................... - 6 - 5.1工序1:粗镗、半精25φ内圆 ........................... - 6 - 5.1.1粗镗孔至82.24φ, .................................. - 6 - 5.1.2半精镗孔至25φ .................................... - 6 - 5.2工序2:粗车左端凸起端面 ............................ - 7 - 5.3工序3:粗铣、半精铣右端面 .......................... - 7 - 5.3.1粗铣至59.4-58.5mm ................................ - 7 - 5.3.2半精铣至58.5-58mm ................................ - 8 - 5.3.3倒角C1 ........................................... - 9 - 5.3.4钻94φ?孔 ......................................... - 9 - 5.3.5锪钻14φ孔 ........................................ - 9 - 5.4工序4:粗铣左端环面及越程槽 ....................... - 10 - 5.4.1粗铣左端环面至51.7-51mm ......................... - 10 - 5.4.2粗铣越程槽 ....................................... - 10 - 5.5工序5:粗车,半精车凸台外圆 ....................... - 11 - 5.5.1粗车凸台外圆至77mm .............................. - 11 - 5.2.2半精车凸台外圆至76.0-75mm ....................... - 12 - 5.6工序6:钻4φ孔、及锪10φ孔 .......................... - 12 - 5.6.1钻4φ孔 .......................................... - 12 - 5.6.2锪10φ孔 ......................................... - 1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