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九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九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九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及碎片知识点

一、开国大典(八下4)

1、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被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和被压迫争取的斗争。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A.1842——1870年 B.1911——1939年 C.1919——1947年 D.1921——1949年2、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D.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3、以下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A.五四运动→土地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土地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D.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4、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华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5、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6、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A.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 B.意味着建立和巩固新政权

C.意味着和平解放西藏

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7、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②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

B.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解放军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28个民族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一五计划(八下18)

1、目的:;时间: --- 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3、成就:①1953年底,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飞机;

④沈阳厂建成投产。

⑤1957年,大桥建成;、、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4、意义:我国开始的面貌,向迈进。

●1、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目标。为了加快西藏的建设,我国曾修筑了青藏、新藏、川藏三条入藏公路,这三条公路修成于()

A.土地改革时期

B. 改革开放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一五计划期间

2、1953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

①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提出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决定()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发展轻工业

4、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五时期成就的是()

A、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D、青藏、川藏、新藏铁路通车

5、现在汽车已进入我们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改革开放前夕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6、新中国在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7、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8、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其中,“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指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9、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主要是指()

A.公有制的建立 B.消灭地主阶级 C.新中国成立D.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10、以下经济建设成就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是()

①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厂建成投产④石油及其产品全部自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A.“—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6、(10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材料三 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 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五“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1)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和材料二中的变化各自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2)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2分)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五反映了我国哪一农村政策的尝试?材料中的“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出现在当时的哪个地方?(2分)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27.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三位伟人,他们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次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他一生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美国)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谋求“民生幸福”.“民主自由”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3分)

(2)材料二中“他”指的是谁?他在建国初期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在工业领域有什么英明举措?(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船的方向”出现了什么问题?“小平南巡”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历史的三次飞跃,你有何感悟?(2分)

三、三大改造(八下23)

1、三大改造的时间:—年

2、三大改造的内容:对、、的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指国家,“私”指资本家。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年底。

4、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主义。

5、改造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制度,进入阶段。

●1、今年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60 周年,邵阳县某中学组织了以“为什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巨变”为主题的讨论活动,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B.乙同学: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C.丙同学: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丁同学: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2、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有过多次创新。以下史实,属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的是()

①创建无产阶级政党,武装夺取政权②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④一国两制⑤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3、“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A. l950-l952年的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D.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4、下图所示为原汇昌花边线漂染厂的收据。这一历史遗存印证的是()

A.“一五”工业化建设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进行的改造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交通运输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大跃进”运动开始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7、“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

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

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o"材料反映r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A.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B.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C.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深刻社会革命

D.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8、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C.人民公社化——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

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

10、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

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

D.胜利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13.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2011年1月29日,新华社播发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3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新华网

(1)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的推行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该政策有什么作用?(2分)

(4)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1分)

二、材料分析题(共16分)

材料一: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二: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1)材料一中提到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2分)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4分)

(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哪一年?(2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2分)

(3)在建国后,为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2分)

(4)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农村实行的新的土地政策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有什么作用?(2分)

四、民族区域自治(八下56)

1、政治上:实行。我国是由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逐渐形成了以为主体的各民族、的格局。在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在实行制度。全国已建立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政策。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姚瑶同学以“中国的民族关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符的是()

A.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文城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C.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D.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C.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推动 D.国民党内部各派别之间矛盾的加剧

3、生产合作社是下列哪些领域采取的改造形式()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4、.我国现在正处于“十二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的重要任务应该是()

A.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

B.实现国家工业化,完成三大改造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八上100)

1、张謇,清末状元。《条约》后,他提出“”的口号,创办了等企业。被称为——家

2、①从____ 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____ 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各种____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②___ 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____ ”。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和的在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的,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部门。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1、从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

A.均衡发展

B.迅猛发展

C.曲折发展

D.持续发展

2、有人用“夹缝产生(1860-1896)、初步发展(1895-1912)、短暂春天(1912-1919)、短暂发展(1927-1937)、日益萎缩(1945-1949)”这几个关键词来描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不良、道路曲折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民族工业资金、技术力量薄弱 B.列强在华企业的排挤

C.封建势力的压迫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重工业为主 B.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比较落后 D.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4、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是在()

A.辛亥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5、1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 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

C. “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D.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六、新式教育的发展史实(八上117)

1、清朝沿用______________的教育制度,学校以______________为教材,国家通过______________选拔人才。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______________。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近代的最高学府,也是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______________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京师大学堂开办以后,科举制依然存在。由于的失败,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等人才。派大臣,奏请停止,普遍兴办。清政府迫于当时的形势,拟定了《》,建立起包括、和三个学程的教育体制,并于年宣布废除了沿用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1、1905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废除了在我国延续1300多年的哪一项制度()

A.科举制度B.三省六部制C.分封制D.行省制度

2、严复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占者之废封建,开

阡陌。”这里的“此事”是指()

A.严复译述《天演论》 B.清政府废止科举考试 C.《申报》的创办 D.商务印书馆的兴办七、社会习俗的变化(八上106)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和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________、________礼;取消“”“”之类称谓,代之以“________”“________”等称呼。

●1、近代风俗的变迁与社会政治革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A.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

B.剪发兴,辫子灭

C.“先生”兴,“大人”灭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2、“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变化缘于()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5、中华民国成立时间是元旦,民国元年是。()

A、1911 1912

B、1912 1911

C、1912 1912

D、1911 1911

6、2008年全国两会十大最受关注话题仍重在民生。提到“民生”,我们就会想到三民主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专题九答案

26、(10分)

(1)土地改革(1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2分)(言之成理即可)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安徽凤阳小岗村(1分)

(4)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3.(1)1950年土地改革;(1分)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1分)

(2)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作用: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

发展(1分)

(4)党利政府在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农村政策。(1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材料分析题(共16分)

答:(1)赎买政策。(2分)农业、手工业。(4分)

(2)1956年。(2分)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

27.(1)主张:“三民主义”实践:辛亥革命

(2)毛泽东;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挠;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①杰出人物推动了历史发展进程;

②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国家发展的前提;

③政策的制定,改革要遵循客观规律和本国国情,要与时俱进(言之成理即可)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8.20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练习人民版

8.20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析·史论阐释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的特点 1.优先发展重工业。基于新中国落后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落后的现实,加上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新生的人民政权,急需加强国防工业的建设。 2.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原料、资金和市场,同时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我国采取了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的策略。 3.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根据总路线的要求以及以往的工业格局,我党要求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党缺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需要向苏联学习,同时中苏结盟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也影响了当时我国的工业化策略。 二、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 1.没收官僚资本,完成土地改革,统一财政经济 (1)没收官僚资本,使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确立了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完成土地改革,变地主所有制为农民所有制,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 (3)统一财政经济,包括控制主要商品,加强市场、物价和金融的管理等。到1952年实现了财经状况的根本好转。这为形成新的经济体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一个基本条件。 2.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在1956年底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这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3.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形成了以计划体制为中心的、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 1.(2019·全国卷Ⅰ·T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完整word版)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 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64年华诞,这必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在这风雨兼程的64年历程里,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化国家,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中国在全球的政治地位举足轻重,经济位居第三大经济体,文化更是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总的来说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具体来说主要有: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利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城乡建设、金融事业、对外开放、民族团结、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教育科技事业、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大业、全方位外交、党政建设。作为一名平凡的在校大学生,我对中国成就的理解与了解都是片面与不足的,有不少的成就是我们作为平民百姓所关注不到或者了解不到的。所以,我以个人理解谈谈这些成就以及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和感受。 新中国成立64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以下是我国在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质生产匮乏,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范围狭窄。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状态,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虽然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中日建交,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得到了恢复,新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经济交流有所发展,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仍未开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进入了改

新中国成立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 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中原区委党校张凌楠 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09年,转眼间我国已走过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这六十年的峥峥岁月中我国虽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挫折与磨难,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伟大成就,回首这六十年的弹指一挥间发生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分,新中国到底靠着什么样的法宝,又走过了怎样光辉的历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品味,去解读。 (一)、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 还记得1949年10月1日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响破云霄的宣言,令全国上下都为之鼓舞和振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的百年历史从此结束,从此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伴随着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但是在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究竟应该怎样去建设和发展,成为党当时所面临的全新而又艰巨的课题。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1956年起开始进行艰辛地探索,寻找一条能够飞速加快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迎来了1956年—1966年

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虽然这个时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遭受了大跃进的错误,但我国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62年党中央召开了七干人大会,系统地总结了大跃进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阐明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的重要性,使 1 人们认识到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然而正当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国家开始实行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时候,由于党的左倾错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966年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直至1976年党中央毅然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拯救了社会主义的事业,使中国获得了空前有利的发展戚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前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焕发了活力和生机,中国迎来了二十世纪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阔步前进,1979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试点工作,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等,随着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也有了重大的突破。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了经济特区,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意即国民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共产党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艾奇逊之流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彻底破产。1953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4%,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不仅使13亿人口(比艾奇逊当时看到的多了1.7倍)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且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一、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一)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经济。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性质的工业仅占百分之十左右,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了百分之九十左右。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掠夺压榨,特别是长期战争的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1949年同旧中国生产力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相比,工业生产下降50%,钢产量由92万吨降为15万吨,原煤由6000多万吨降为3000多万吨,棉纱由245万件降为180万件;农业生产下降20%多,粮食产量由2700多亿斤降为2100多亿斤,棉花由1600多万担降为800多万担。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政府为维

持其反动统治和发动内战,滥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市场混乱、民不聊生。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新中国成立后要发展经济,必须首先治理国民党政府留下的乱摊子,先有经济的恢复,才能有经济的发展。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和措施:一是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权;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发展国营经济;三是全面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四是保护和发展私营工商业;五是统一财经工作,彻底稳定市场。仅仅用了三年时间(1950~1952年),就使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超过抗日战争前的历史最高水平,稳定了市场物价,较大改善了人民生活。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胜利,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和清剿国民党在大陆残余势力的背景下取得的。 (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一是管制或收购帝国主义在华企业。首先是把帝国主义对中国海关和对外贸易的控制权收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国家统治对外贸易和国家银行外汇专营制度。对于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约1000多家),由于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并冻结了我国在美管辖区内的公私财产,我国政府宣布管制其在华财产;而其他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由于过去依赖的特权不复存在,其经营难以为继,有的放弃经营,有的被我国作价收购,这些被管制和收购的帝国主义企业成为了国有经济的组成部分。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当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八比二,国家在解放后没收了全部官僚资本,从而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并转变为了国营经济。接管的官僚资本企业包括工业企业2858个;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招商局所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练史论阐释:8.20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答案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析·史论阐释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的特点 1.优先发展重工业。基于新中国落后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落后的现实,加上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新生的人民政权,急需加强国防工业的建设。 2.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原料、资金和市场,同时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我国采取了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的策略。 3.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根据总路线的要求以及以往的工业格局,我党要求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党缺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需要向苏联学习,同时中苏结盟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也影响了当时我国的工业化策略。 二、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 1.没收官僚资本,完成土地改革,统一财政经济 (1)没收官僚资本,使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确立了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完成土地改革,变地主所有制为农民所有制,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

(3)统一财政经济,包括控制主要商品,加强市场、物价和金融的管理等。到1952年实现了财经状况的根本好转。这为形成新的经济体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一个基本条件。 2.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在1956年底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这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3.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形成了以计划体制为中心的、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 1.(2019·全国卷Ⅰ·T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中国迫切学习苏联经验进行经济建设的现象。中国一五计划学习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D正确。1954年当时中国科技还十分落后,A错。科教兴国战略在1995年提出,B错。材料反映了学习苏联的热潮,而不是反思苏联经验,C错。

浅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成就讲课稿

浅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成就

浅谈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仅凭文字的叙述是难以言表的,那些经历过的艰苦,奋斗的岁月,是多少人的奉献积累了这些硕果累累的辉煌!在回顾中国六十年间所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成就之后,我内心激昂充满感激,激昂是为了祖国的繁荣与昌盛,感激则是想到了那些为了祖国兢兢业业奉献一生的革命党人甚至是普通百姓。所以,在论文之前,在谈及那些祖国现在的辉煌成就之前,我想首先应该衷心地感谢那些成就背后奉献的人们,是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丰衣足食,安定和平的生活。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在这风雨兼程60年的历程里,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惊人跨越。建国初,中国一穷二白;如今,六十年一个轮回,中国经济已成长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教科文卫等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中国六十年来获得的成就太多太多,主要归结于几个方面: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利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城乡建设、金融事业、对外开放、民族团结、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教育科技事业、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大业、全方位外交、党政建设。六十年,说是弹指一挥之间,但是期间却记忆了多少伟大的历史成就! 从各方面谈中国六十年的建设,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任务。作为一名平

凡的在校大学生,我对中国成就的理解与了解都是片面与不足的,有不少的成就是我们作为平民百姓所关注不到或者了解不到的。所以,我想就从改革开放这个主要方面谈谈这些成就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和感受。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中国六十周年的成就之改革开放三十年给我的一些思考和感想。(由于中国六十年间取得的成果辉煌丰富,我的见解有限,所以参考了必要的资料,忘老师指正错误)。 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质生产匮乏,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范围狭窄。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状态,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虽然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中日建交,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得到了恢复,新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经济交流有所发展,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仍未开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4 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新中国历任国防部长简介

转自:时间:2005-12-27 16:57:36 米尔军情网资料:彭德怀 湖南湘潭人,1928年入党,参加过长征。主要任历:战争时期:红5军军长、红3军团军团长、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八路军副总指挥、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954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1任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林彪 湖北黄冈人,1925年入党,参加过长征。主要历史:战争时期:红4军军长、红1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八路军115师师长、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9年9月任国防部部长。后成为一个反党叛国分子。 叶剑英 广东梅县人,1927年入党,参加过长征。主要任历:战争时期:中革军委参谋部部长、瑞金卫戍区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八路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北平军管会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军管会主任、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首任院长兼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5年被任命为国防部部长。 徐向前 山西五台人,1927年入党,参加过长征。主要任历:战争时期:红1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8年3月任国防部部长。 耿飚 湖南醴陵人,1928年入党,参加过长征。主要任历:战争时期:红1军团第2师参谋长、第四方面军第4军参谋长、八路军385旅副旅长兼副政委兼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调外交部工作,1978年任中央军委秘书长,1981年3月兼任国防部部长。 张爱萍 四川达县人,1928年入党,参加过长征。主要任历:战争时期: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总队长、军委骑兵团政委代团长、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成立后: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华东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主任、中央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专题九: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九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专题特征 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现代史的主体内容。从发展过程看,建国后经历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曲折中探索前进的全面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建设内容看,包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若干方面;从思想理论看,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理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等。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的艰苦探索经历了模仿苏联到走自己的路,从重大失误到辉煌成就,最终形成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知识要素 1、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其中1949年至1952年是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阶段。1953年到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阶段。在党的领导下,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949年—1956年中国社会的特点 ①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而看,有些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如土地改革;有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如三大改造;有些兼而有之,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②经济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 ③社会主要矛盾:在三大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改造后,资产阶级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已不复存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④政治制度: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这一过渡局面的结束。 (2)中共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 ①1950—1952年,合理调整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限制加利用有政策,这是山由于民族工商业在当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1953—1956年,采用赎买的方式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改造,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这是由中共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政策决定的。 (3)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特点 ①模仿苏联,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计划经济,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在建设中探索前进 从1956年到1976年是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进行艰苦探索时期。其中1956年至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总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成就是第一位的,曲折是第二位的。1966年到1976年是“文革”十年,给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1)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清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学生会主席

清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学生会主席 第1届:吕应中(1949年4月29日当选) 第2届:林寿屏(1949年10月当选) 第3届:徐乃明(1950年3月28日当选) 第4届:凌瑞骥(1950年7月当选) 第5届:朱镕基(1951年3月11日当选) 第6届:邵敏(女)(1951年9月当选) 第7届:方耀堂(1952年夏当选) 第8届:张慕葎(1953年春当选) 第9届:张慕葎(1959年9月19日当选) 第10届:林泰(1954年3月13日当选) 第11届:潘霄鹏(1955年3月13日当选) 第12届:谭浩强(1956年3月11日当选) 第13届:谭浩强(1956年3月17日当选) 第14届:潘丽华(女)(1959年3月21日当选) 第14届:曾点(女)(1969年3月当选) 第15届:俞纪美(1962年4月7日当选) 第16届:张福森(1964年3月19日当选) 第17届:徐荣凯(1965年9月7日当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清华大学学生会于1966年6月解散,徐荣凯也自动离职。 第18届:戴桂兰(女)(1974年2月8日当选) 第19届:(空缺)——因“四人帮”破坏,本届学生代表大会虽正常召开,但并未选出主席。 第20届:彭顺生(1978年6月20日当选) 第20届:孙建京(1979年4月当选) 第21届:林炎志(1980年12月12日当选)——林炎志是第一位由全校学生普选产生的学生会主席,这种空前民主的选举方式在当时造成了轰动。 第22届:宋军(工程力学系)(1982年9月24日当选) 第23届:赵艰(1983年9月16日当选) 第24届:杨振斌(工程物理系)(1984年10月当选)——他最先提出学生会要成为“同学之家,师生之桥,干部之校”,这12个字作为清华大学学生会的宗旨一直沿用至今。 第25届:郭谦(汽车系)(1985年9月27日当选)

谈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三篇

谈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篇一 (一)新中国从落后农业国起步,达到比较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并逐步成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 从1949 年到1978 年,中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落后、畸形发展的工业状况,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走向合理的格局,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大增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头29 年,值得肯定的是,我国在60 年代先后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卫星,奠定了我国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作为世界大国地位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78 年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处于世界第10 位,2008 年提升到第3 位。 (四)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五)围绕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所有制的改革给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带来无限活力。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打破单一公有制,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调动了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巨大财富。 (六)为了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从1978 年起我国即实行逐步开放,在逐步开放中推动了国内市场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对外开放,开放的格局从沿海到内陆,从四个小地方到遍及直辖市、省会市,从极少数量的居民点到覆盖13 亿各族人民,对我国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七)为了推进中国经济发展,为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党中央从对外开放总方针出发,从80 年代中期起为入世进行了长达15 年的谈判,终于在2001 年11 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入世是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标志。国外有人评价,中国在入世后的5 年,走完了西方历经几百年的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的道路。 (八)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加强,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专题九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九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及碎片知识点 一、开国大典(八下4) 1、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被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和被压迫争取的斗争。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A.1842——1870年 B.1911——1939年 C.1919——1947年 D.1921——1949年2、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D.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3、以下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A.五四运动→土地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土地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D.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4、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华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5、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6、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A.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 B.意味着建立和巩固新政权 C.意味着和平解放西藏 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7、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②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清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学生会主席

清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学生会主席

清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学生会主席 第1届:吕应中(1949年4月29日当选) 第2届:林寿屏(1949年10月当选) 第3届:徐乃明(1950年3月28日当选) 第4届:凌瑞骥(1950年7月当选) 第5届:朱镕基(1951年3月11日当选) 第6届:邵敏(女)(1951年9月当选) 第7届:方耀堂(1952年夏当选) 第8届:张慕葎(1953年春当选) 第9届:张慕葎(1959年9月19日当选) 第10届:林泰(1954年3月13日当选) 第11届:潘霄鹏(1955年3月13日当选) 第12届:谭浩强(1956年3月11日当选) 第13届:谭浩强(1956年3月17日当选) 第14届:潘丽华(女)(1959年3月21日当选) 第14届:曾点(女)(1969年3月当选) 第15届:俞纪美(1962年4月7日当选) 第16届:张福森(1964年3月19日当选) 第17届:徐荣凯(1965年9月7日当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清华大学学生会于1966年6月解散,徐荣凯也自动离职。 第18届:戴桂兰(女)(1974年2月8日当选) 第19届:(空缺)——因“四人帮”破坏,本届学生代表大会虽正常召开,但并未选出主席。 第20届:彭顺生(1978年6月20日当选) 第20届:孙建京(1979年4月当选) 第21届:林炎志(1980年12月12日当选)——林炎志是第一位由全校学生普选产生的学生会主席,这种空前民主的选举方式在当时造成了轰动。 第22届:宋军(工程力学系)(1982年9月24日当选) 第23届:赵艰(1983年9月16日当选) 第24届:杨振斌(工程物理系)(1984年10月当选)——他最先提出学生会要成为“同学之家,师生之桥,干部之校”,这12个字作为清华大学学生会的宗旨一直沿用至今。 第25届:郭谦(汽车系)(1985年9月27日当选)

浅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成就

浅谈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仅凭文字的叙述是难以言表的,那些经历过的艰苦,奋斗的岁月,是多少人的奉献积累了这些硕果累累的辉煌!在回顾中国六十年间所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成就之后,我内心激昂充满感激,激昂是为了祖国的繁荣与昌盛,感激则是想到了那些为了祖国兢兢业业奉献一生的革命党人甚至是普通百姓。所以,在论文之前,在谈及那些祖国现在的辉煌成就之前,我想首先应该衷心地感谢那些成就背后奉献的人们,是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丰衣足食,安定和平的生活。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在这风雨兼程60年的历程里,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惊人跨越。建国初,中国一穷二白;如今,六十年一个轮回,中国经济已成长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教科文卫等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中国六十年来获得的成就太多太多,主要归结于几个方面: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利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城乡建设、金融事业、对外开放、民族团结、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教育科技事业、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大业、全方位外交、党政建设。六十年,说是弹指一挥之间,但是期间却记忆了多少伟大的历史成就! 从各方面谈中国六十年的建设,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任务。作为一名平凡的在校大学生,我对中国成就的理解与了解都是片面与不足的,有不少的成就是我们作为平民百姓所关注不到或者了解不到的。所以,我想就从改革开放这个主要方面谈谈这些成就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和感受。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以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三专题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江泽民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 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面对建国初期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毛泽东和党中央从中国国情出发,带领全党认真实践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1953年6月,党中央审时度势,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制定了以“一化三改造”为中心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6年底,成功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从此,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一、新中国的成立与执政党地位的确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与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变成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极其错综复杂的。 在国际上,新中国的成立,得到苏联、东欧与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国家以及一些民族独立国家的承认、同情和支持,这有利于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不但坚持敌视和拒不承认新中国的立场,还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我国,阻挠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企图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我国并支持国民党残余势力进行破坏和捣乱,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这是新中国来自外部的主要威胁。 在国内,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基本胜利,人民盼望已久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这是当时形势的主流。但是,还有许多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首先,在全国尚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台湾的全境和福建、湖南、湖北、陕西、甘肃的局部地区尚未解放。国民党反动派在这些地区还保留有二百多万政治土匪,妄图在大陆建立所谓的“反共”基地,继续与人民为敌。其次,在广大新解放区农村(相当于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土地改革还没有进行,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尚未废除,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还没有解决。再次,国民党反动派从大陆溃逃时,还遗留下大批反革命分子,他们妄图东山再起,死灰复燃,亟待清理和镇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经济形势也是十分严峻和困难的。由于长期战乱和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的掠夺和摧残,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陷于山穷水尽、难以为继的局面。1949年工业生产比历史上最高水平下降50%(其中,重工业生产下降70%,轻工业生产下降30%),农业生产比历史上最高水平下降25%,工厂关闭,农田荒芜。关内的铁路没有一条能够全线通车,有的路段连路基也荡然

建国后中国的成就

建国后中国的成就 194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毛主席站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在隆隆的礼炮声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些大大促进了对外友好往来,也是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 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夏朝到清朝,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想想六十年前的今天,做什么都会要票,粮票、布票、油票等等,人们穿的是白或青色的棉布衣服,穿的是布鞋,人们舍不得花钱,自己做衣服穿,出门就得走,走得还都是些坑坑洼洼的土路,住的房子破旧,年久失修,墙全是用石砖砌成的。看看六十年后的社会,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高耸的楼房大厦,整洁,美丽,宽阔而平坦的大道上,飞驰着一辆辆高档轿车,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路线也不断增加,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六十年以来,教育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中国是有一个凝聚力的国家,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尤其是2008年汶川的大地震,震动了全世界,震动他们的,不只是地震,更多的是对中国伟大的凝聚力的敬仰与尊重,在仅仅一天的时间里,大批志愿者和国家领导人奔赴现场,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龙”,各界人士的捐款达到百万元,一个又一个的感人的故事与人物,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是强大的,中国是坚不可摧的!正因为这种凝聚力,六十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刘长春一人参加奥运会,到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20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到今天,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51枚金牌,稳居金牌榜第一位,更是我们实力的见证;从不敢有上天的想法,到“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神舟七号的太空漫步;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到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这一切都在说明,中国正在逐渐走向强大,中国将成为最强大、最坚不可摧的国家! 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所有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更离不开我们国家领导人的辛勤工作以及高明的指导,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在这祖国六十年的生日里,我代表全体中学生向祖国深切地道一声:谢谢! 中国,六十年以来的巨变,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也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6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附答案]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莆田模拟)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这种政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到农民的支持 B.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C.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 【解析】选A。由“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分到土地,大力支持新生政权,故选A;B错误,抗美援朝的胜利与土地改革无关;C错误,土地改革时的政权性质是新民主主义,不是社会主义;D不选,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经济领域的不是政治上的成就。 2.下表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 据表可以推知( ) A.国家工业布局均衡 B.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 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 【解析】选B。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看,实际生产比“计划”高,结合时代背景可知B正确。材料没有给出工业布局情况,更看不出“均衡”,A错误;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在“一五”计划之前的1952年已完成,C不符合史实;“一五”计划期间各方面积极配合,计划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并不是冒进,D错误。

3.(2019·石家庄二模)1953年,苏联专家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建议: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大于职工人数的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大于工资的增长速度;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工人的增长速度等。这些建议 ( ) A.意在使中国避免苏联工业化弯路 B.有利于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 C.促使中国移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 D.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相符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当时苏联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时期提出的意见,当时并不是想避免苏联工业化的弯路,而是要促进中国工业化发展,故A错误;材料中苏联专家的建议有利于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那就是快速实现工业化,故B正确; 材料中的建议没有体现出移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故C错误;社会主义总路线是在1958年提出来的,故D错误。 4.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 A.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 B.是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 C.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D.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解析】选A。材料“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相适应”说明合作化运动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权巩固服务的,是为工业化发展服务的,故A正确。 5.1960年,陈云起草的《关于加速发展氮肥工业的报告》得到党中央的同意,在其直接主持下,建成了一批5万吨的氮肥厂,1965年,这些氮肥厂年产合成氨130万吨。这反映了当时国家( ) A.仍在片面发展重工业 B.注意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C.对经济形势估计错误 D.经济发展仍然求快求急 【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随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推行,国家开始注意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用于农业生产的氮肥厂也大批兴建,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