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汽车物流现状与成本管理优化




物 流 一 班 第 二 组

刘雅文 83090543
马晓薇 83090545
周双来 83090521
陈 岩 83090514
刘 牧 83090512
刘 强 83090519

汽车物流现状与成本管理优化

摘 要 汽车物流是集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的运输、仓储、包装、保管、搬运、改装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预计其将在中国保持较快的增长,但中国的汽车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第三利润增长点。运用现代汽车物流整合行业供应链、改变运输方式、建立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及企业合作、颁布行业新规等举措将为降低汽车物流成本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 汽车物流 成本 降本措施
Automotive Logistics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st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Abstract Automotive Logistics means auto parts and vehicle transportation, warehousing, packaging, storage, handling, modification and logistics information integrated management, is expected to maintain a rapid growth in China, However, China's automotive logistics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 to reduce logistics cost has becom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s third profit growth. To use modern automotive logistics to integrate supply chain、changing the mode of transport、establish a shared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logistics and business cooperation、Promulgate new regulations and other industry initiatives Will reduce the cost of providing an effective way to automotive logistics.
Key words Automotive Logistics,cost,measures of reducing costs

0 前 言

中国汽车业近年来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目前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产车国和第二大新车销售市场,汽车物流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加速“白热化”,汽车价格不断下降,新车型频频推向市场,厂家的研发周期缩短,倾向于将物流业务外包的汽车制造商逐渐多了起来,汽车物流需求表现出了快速增长。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使汽车制造商不得不重视成本控制,并自然而然地将对成本控制的注意力转向素有“第三方利润源”之称的物流环节。

1 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现状及物流成本构成分析

1.1 快速发展的汽车物流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汽车消费迅速膨胀。2010年我国家用轿车保有量达到1466万辆。据有关专家预测,至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200万辆。汽车产业的高

速发展为中国汽车物流带来成倍的增长空间,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倾向于物流业务外包,其范围涵盖了整车物流、入厂和售后零部件物流等领域,新车型频频推向市场,厂家的研发周期缩短,零部件物流需求增长快速,巨大的市场吸引着无数的物流企业。
1.2 汽车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在物流成本构成中,运输成本所占比例最高,为46.2%;仓储成本占7.0%,受近年来汽车企业向“零库存”、“订单式”管理方向转变,仓储成本所占比重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汽车行业由于产品单位价值较高,保险成本较大,所占比重为5%,比全部工业调查企业高4.7个百分点;具有现代物流特点的流通加工、包装、配送成本分别占5.0%,3.0%和3.5%;此外,管理费用占比达18.7%,汽车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仍待提高。

图1.2 2009年调查汽车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1.3 物流效率有所提高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汽车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据此推算,2009年我国汽车企业物流成本比2008年节省55亿。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汽车企业将通过物流外包方式将汽车零部件的采购、运输、整车的销售运输等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保证核心竞争力,节约物流成本。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委托代理货运量占货运量的比例高达91.3%,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外包率高于全部工业调查企业33个百分点。
1.4 物流成本费用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以日本为例,2009年日本企业物流费用率仅为2.97%,比我国低6.1个百分点。如果达到日本的水平,2009年我国汽车企业可节约308亿元物流成本。

2 汽车物流成本之困

2.1 我国汽车物流的高成本现状
在汽车物流市场一片繁荣的表象背后,暗藏着制造商物流外包并不普遍的客观事实。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第三方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的比例仅为18%,而在日本这个比例高达80%,美国则是57%。这与国内汽车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物流企业本身面临着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
目前,我国汽车物流企业公路运输车辆空驶率高达39%,运输成本是欧美的2至3倍。如何进行内部挖潜以降低运营成本,已成为汽车物流企业的一大难题。
事实上,在目前公路运输空驶率高达39%的情况下,汽车制造商的成本核算需求把车辆利用率超前定位为70%~80%,就已经严重挤压了汽车物流企业的效益空间。再加上持续增长的油价成本,以及不规范的途中罚款,更是让一些汽车物流企业喘不过气来。中国大部分汽车物流企业仅能维持1% 的资产回报率,就是这一严峻形势的最佳注脚。

据调查,这个数据远低于美国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平均8.3%的资产回报率。

2.2 问题的根源所在
汽车物流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是沟通原料供应商、生产厂商、批发商、零件商、物流公司及最终用户满意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我国现行的主体汽车物流模式是供、产、销一体化的自营物流,即汽车产品原材料、零部件、辅助材料等的购进物流、汽车产品的制造物流与分销物流等物流活动全部由汽车制造企业完成。制造企业既是汽车生产活动的组织者、实施操作者,又是企业物流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在这种模式下,制造商对供应物流、制造物流及分销物流拥有完全的控制权,能够掌握第一手客户信息,有利于改善客户服务和对整个物流进行协调与控制。
但随着物流业务的不断扩大,供应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对汽车产品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制造商具有更加强大的物流实力不断加大对物流的投入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这些变化对自营物流而言,不但加重了制造商的资金负担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分工的经济优势会降低汽车产品的总体物流效率。同时,自营物流居于整车生产企业自身,往往只从整车生产企业利益出发,会要求零配件生产企业提供远大于实际需要的库存。在整车物流方面,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自建运输网络,投资仓储设施、船舶、铁路专用线和公路运输队伍,呈现重复建设现象。为保障峰值物流需要,自营物流还要储备一定的物流能力。据估计,我国几大汽车生产基地每家过剩运力约20%造成运力资源分散、发展不均衡、闲置和浪费。国外汽车制造商普遍采用第三方物流总承包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造成汽车物流资源浪费、影响汽车物流效率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区域壁垒、条块分割。目前,各汽车生产企业内部基本上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我国以三大汽车集团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更高。但企业间的信息化,特别是汽车生产企业间的横向沟通少之又少,基本上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汽车生产企业在汽车物流方面实行“各自为政”的运作方式,生产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实施壁垒及保护;汽车物流资源共享缺少综合信息平台的支持;各大物流企业也自成体系,信息保密,未能进行有效合作。有的地方汽车产销量大,但物流能力不足;而有些地方汽车产销量小,物流资源过剩,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市场的发展。

3 降低

汽车物流成本的措施

3.1 运用现代汽车物流整合行业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要求汽车企业对整个供应链流程进行整合,通过汽车物流的功能整合、过程整合和资源整合来全面调整汽车供应链。汽车物流是以汽车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来协助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型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体现了汽车企业与顾客和供应商相联系的能力。利用物流管理,可以使产品在有效的供应链内迅速移动,使供应链节点企业获益。核心制造企业通过与物流公司、供应商、经销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完成整个过程的各种资源计划与控制。企业各种资源的计划与控制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形成企业内、外部各业务系统间通畅的信息流。通过信息平台,获得与上游供应商连接,通过CRM与下游分销商和客户连接,促进整个供应链物流渠道的畅通,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对汽车供应链的整合目的是增强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供应链整合的关键在于汽车物流是否畅通及时。而基于第三方物流的汽车供应链模式很好地适应了这种需求。这种物流模式便于处理供应链末端任务。在尽可能靠近消费者或者买主的地方完成产品的制造,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供货时间;便于提供定制化产品,增加收益;增强客户满意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协调管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既包括采购、生产和销售物流,也包括退货和废弃品物流等逆向物流,做到使产品在仓储、运输、分销过程中占用的空间最小、耗用的资源最少。便于回收和重复利用包装物,同时可考虑到整个供应链的现有资源和分布情况,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资源利用最优和做到对环境的危害最小。
3.2 改变运输方式
目前,我国汽车物流中公路运输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约70%~90%的汽车物流是通过公路运输完成的。究其原因,水路及铁路运输受地域和运力等制约因素影响,导致了汽车物流运输方式单一的“老大难”问题。物流企业通过沿海港口及长江码头串连而成的江海互通的运输系统,能够大大降低汽车物流成本。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我国沿海、沿江港口如大连、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港等大力兴建滚装码头的原因。公路运输的特点是便捷,但运价较高,不宜大批量、长距离运输。因此,我国汽车物流铁路和水路的运输比例亟待提高。据统计,水路运输主要集中在我国沿海及长江沿岸省市,在整车运输中的份额仅占10% 左右;铁路运输则受运力限制,时效性无法得到保证,在整车运输中的份额还不到1%。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位于

长江沿岸的汽车制造厂,如长安汽车、长安福特、奇瑞汽车等公司正在逐渐加大水路运输的比例。与此同时,铁路运输企业已经参与了汽车运输业务,2003年成立的铁道部直属子公司——中铁特货汽车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早已确立了做大汽车运输物流的发展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经营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果能进一步解决汽车班列与公路运输的有效衔接,将使铁路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2007年初铁路商品车运输资源整合后,中铁特货汽车物流公司已成为全国铁路系统商品车运输、经营的唯一主体。为了大力发展铁路商品车物流业务,中铁特货汽车物流一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研发新型商品车专用运输车辆,在全国主要节点城市建设铁路商品车物流基地;另一方面铺划了21条商品车运输班列线,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铁路商品车运输网络体系。目前,中铁特货的铁路专用运输装备已经达到5000多个双层铁路运输车及集装箱,单次运量可达4万台,2007年的运量达到了42万台。这是改变运输方式以节约物流成本的典型成功案例。
3.3 建立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企业间协同合作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搭建汽车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无疑是一项追在眉睫的任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对这一任务做出了积极的回应。综合各方意见,在汽车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问题上形成了可操作的思路与方案。这些原则包括:共建平台、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公平公正、优势互补。这些原则是在搭建物流信息平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也是应该不断贯彻执行的。物流信息系统将致力于采用合适的运算模型和数据模型帮助实现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如订单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业务流程,用最合理的逻辑对订单分拆和合并,可使汽车物流成本最合理、绩效最高。理想的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将集会员管理、数据采集、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信息测评、系统维护六大功能于一体。汽车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任重道远,需要对汽车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统一行业标准和规范;需要全行业的企业共同努力和全力配合;同时还应在物流企业特别是单功能运输企业中普及信息化管理,为下一步实现汽车物流信息共享打好基础。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汽车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发展还不能称之为健康有序。进入门槛不高造成了全国汽车物流企业小、多、散、弱,服务功能单一的局面,尚未形成规模和协同效应,大多数企业依靠当地的出货资源,不能构成规模和回流网络,单车重载率很低。

汽车物流企业惟有进行整合,才能利用现有资源尽快实现整个行业的提升;只有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为更大规模的投资和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3.4 颁布行业新规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兴市场的不断涌现,迫使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更多产品,发达国家正在把制造业转移到那些低成本的国家,这就使得货物流动更为频繁,也为我国汽车物流供应商带来更多商机,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物流需求和更高的服务质量要求。这些挑战使汽车物流企业必须全面改善服务质量,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我国汽车物流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已经滞后于整个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和汽车物流的飞速发展,汽车物流的基础管理、服务规范及运输工具、装备等均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效率,我国汽车物流行业必须尽快建立起一个更为有效的物流标准体系平台,并将物流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融合到供应链管理系统。2007年7月1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组织多家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物流企业及汽车物流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制定的四项汽车物流行业标准,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式实施。这四项标准分别是《商用车运输服务规范》、《乘用车水路运输服务规范》、《乘用车仓储服务规范》、《乘用车质损判定及处理规范》。业内人士认为,这四项行业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汽车物流企业在物流各环节中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也将促进商品车的顺畅流通,以及汽车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和资源合理配置,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汽车物流业健康发展。

4 国内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

国内汽车物流企业已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现代汽车物流企业处在国外汽车物流企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我国汽车及零部件未来将逐步走出国门,将服务延伸海外,发展国际进出口物流的同时积极参与物流服务国际化经营工程。更加关注于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和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现代汽车物流企业家关注的焦点。
同时,第三方物流模式将成为主导物流形式,即汽车制造企业应将一部分或主要物流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因此,随着分工的日益细化,汽车物流必将会由专业的汽车物流公司来承担。

5 结语

在汽车物流新形势下,国内汽车物流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整个中国汽车物流行业来说,由于其发展时间短,与国际汽车物流业的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

我们必须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意识地通过降低库存、优化物流网络、加强信息化建设、减少供应链配送体系中的不增值部分,以及削减不必要的成本等方式,帮助客户降低物流成本,推动我国汽车物流业蓬勃发展。
同时,随着更多企业的不断涌入,同行间的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因此,汽车物流企业应该更加关注于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培育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通过业界资源整合、运输方式创新,或加快供应链一体化进程,大幅度降低物流服务成本,从而全面提升汽车物流行业的运作管理质量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江成城. 降低物流成本 创造汽车供应链. 价值工程,2005,(4).
[2] 2010年汽车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1).
[3] 汽车物流成本之痛.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
[4] 李毅明. 物流成本:供应链上如何双赢. 经济观察报,2004-11-18.
[5] 韩龙士. 供应链管理下的汽车物流研究. 汽车工业研究,2003-1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