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加减法解决问题(供参考)

6和7加减法解决问题(供参考)
6和7加减法解决问题(供参考)

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刘杰文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6---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问号,能借助形象、直观的情境图正确理解题意,知道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并能完整地表达数学问题。会用6、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借助生活情境,通过学生观察、表述,尝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6、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大括号、问号这样的数学符号的意义,能正确分析情境图的题意,并列出正确的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橡皮擦、小棒。

课前1分钟能力训练:得数是6、7的加减法听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目标导学。

1、猜数游戏。

(1)左手放2块橡皮擦,右手放4块橡皮擦。

(2)左手放4块橡皮擦,右手放3块橡皮擦。

提问:猜猜老师手里一共有几块橡皮擦?

2、根据老师的操作读出算式。

(1)左手拿2支铅笔,右手拿4支铅笔,师操作把4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起来的手势。学生读出算式。

(2)两手合在一起一共7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下5根。学生读出算式

3、根据算式摆小棒

5+2=7 6—2=4

教师:看来学生对加减法法掌握地很好,那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吧。出示课题并板书:6和7加减法解决问题。

出示学习目标:所有学生认识大括号和问号,正确理解题意,知道大括号表

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完整地表达数学问题,列出算式,算出的数,口述答语。慢生借助形象、直观的情境图正确理解题意,知道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会列式计算。

二、自主探学

出示46页情境图

1、学生仔细看图,认真思考,在这幅图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呢。看懂的小朋友想一想你准备用哪三句话讲给大家听。

提问:这幅图中有什么?有两组兔。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

2、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3、谁能根据上面小朋友的回答,用三句话完整的说说图意。

学生汇报:草地上左边有4只小兔子,右边有2只小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

4、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教师讲解:要求一共有几只兔子?我们在图上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大括号。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一共、总共、总数的意思,并用手势表示)。

学生做手势;并引导学生边说边做合起来的手势,完整说明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

还有一个新朋友:“?”,“?”表示什么呢?就是提出问题,表示是多少,是几。大括号下面画“?”表示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一共、总共有多少只兔子。

就像刚才小朋友说到的第三句话那样。谁能再来看图用三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图意呢?

5、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学生列出加法算式。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一共有多少只,要把左边的兔子和右边的兔子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4+2=6(只)

(2)理解算式表示的意思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询问:算式中的4、2、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表示左边有4只,2表示右边有2只,6表示一共有6只;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6、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①同桌互相检查,并尝试互相说说解题的过程。

②引导学生完整叙述解题的过程。

三、合作研学。

出示课本第47页的情境图。同桌合作完成。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的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