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龙苏屋邨透视本港公共房屋政策早期规划与演变(精)

从九龙苏屋邨透视本港公共房屋政策早期规划与演变(精)
从九龙苏屋邨透视本港公共房屋政策早期规划与演变(精)

Cultural Studies@Lingnan 文化研究@嶺南

Volume 19第十九期 (2010) : 安得廣廈千百間Article 27-2010

從九龍蘇屋邨透視本港公共房屋政策早期規劃與演變

Siu Lun, Alan YUEN

Follow this and additional works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6866991.html,.hk/mcsln

Part of the Critical and Cultural Studies Commons

This 專題文章 Feature is brought to you for free and open access by the Department of Cultural Studies at Dig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It has been accepted for inclusion in Cultural Studies@Lingnan 文化研究@嶺南 by an authorized editor of Dig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Recommended Citation

阮兆倫 (2010)。從九龍蘇屋邨透視本港公共房屋政策早期規劃與演變。文化研究@嶺南,19。檢

自:https://www.360docs.net/doc/3116866991.html,.hk/mcsln/vol19/iss1/2/。

文化研究@嶺南第十九期 2010年7月

從九龍蘇屋邨透視本港公共房屋政策早期規劃與演變

阮兆倫

概論

公共房屋是50年代港英殖民地政府其中一項重要的民生安撫策略,打從50年代末期開始,公共房屋的興建使本港有足夠能力應付期後十年來自內地大量湧港的新移民,同時安定了當時以製造業為本的本土經濟,為早期資本家及仍處於萌芽階段的中小企提供大量勞動人口,使初期輕工業的發展得以起飛。

但經歴了差不多五十年,首批公共房屋至今已變得非常殘破,部分更因結構出現問題而需 面臨清拆,過程中不少原居民需重新遷徙或搬進另一個陌生的社區,當中或會衍生不少社會矛盾。透過研究即將清拆的蘇屋邨,本文除了了解蘇屋邨作為本港其中一個早期公共房屋的規劃狀況,還希望藉蘇屋邨清拆,了解政府對公共房屋發展與對居住空間的演釋態度轉變,從而剖析公屋房屋對本港社會發展與社區空間的演譯帶來的影響。

第一部分:研究引言

有50年歴史,位於深水埗保安道與長發街交界的蘇屋邨,已於2010年3月展開首期清拆1,預計工程約需兩年半。首期清拆工程主要清拆近山邊的樓宇,為蘇屋邨整個重建計劃正式展開序幕。

迄今為止,雖然主流民意包括房屋委員會本身仍傾向把蘇屋邨重建成為一個新型公共屋邨,但直至本文截稿前一刻2,政府仍未就蘇屋邨重建規劃大綱提供最終定案,所以蘇屋邨最終規劃大綱如何,規劃重建密度是否迎合當區居民所需,至今仍存在著不少變數。

1 蘇屋邨近山坡上的10幢舊樓,已於2010年3月起開始拆卸;通往山上的通道亦已於2009年10月22日

如閣下有機會到蘇屋邨一趟,只需細心觀察,相信閣下會發現蘇屋邨這個其中一個本港最早期設計的公共屋邨與現時很多新型公屋,無論外型、樓宇密度與公共休憩空間三者均有明顯分別。首先蘇屋邨共16幢樓宇,除幾幢靠近保安道的標準相連長型B款3,餘下的幾幢樓宇幾乎採用全然不同的建築風格。多種風格樓宇混合於同一屋邨,加上簡單的色彩和敞大的空間設計(部分甚至設有露台),在本港公屋建築史上可謂別樹一幟。

但建築特色其實只是蘇屋邨設計優點的一小部分,相對於其他公共屋邨,蘇屋邨其中一個最具特色之處,是對「公共」空間的另類演譯態度。走進蘇屋邨,您會發現這個擁有約15,000居民的小社區基本上自成一格,樓宇與樓宇之間保留了大量公共空間和足夠綠化地,在香港,同時在設計及寧靜程度與一街序隔的保安道及青山道鬧市相映成趣。即使任何一處老牌屋邨,如彩虹邨與港島的華富邨亦不能找到類似設計,所以蘇屋邨的清拆,使不少提倡「保育」與爭取公共空間的保育的人士以至蘇屋邨當區的原居民廣泛討論,因為蘇屋邨正代表著一代將要消失的「特殊公共面貌」。

事實上,蘇屋邨是本港目前僅存部分仍採用早期設計與規劃模式的公屋,與已清拆的北角邨及西環邨同屬「屋宇建設委員會」(房委會前身)興建。相對於最早期興建的石峽尾邨徒置區,當年蘇屋邨的發展規模相當龐大,在興建之初,蘇屋邨曾被譽為「東亞地區最大型的地區性公共住宅」。所以,蘇屋邨是本港首批有詳細興建計劃,以民為本及注重空間設計的公共屋邨,在功能上與以安置災民為本的石峽尾邨明顯有別。

透過研究蘇屋邨的設計、規模與邨內設施編排,使我們對前殖民地公屋發展政策與現在公屋的政策作直接對比,同時透過蘇屋邨的例子,讓我們了解本港公共房屋對香港社會發展的影嚮脈絡,並透視公屋重建衍生的社會矛盾。

第二部分

蘇屋邨基本資料(引用自香港房屋委員會)4

屋邨類別 租住屋邨

3 標準相連長型B款公屋:60-70年代普遍使用的本港廉租公屋設計,特點是擁有較長的走廊,而且戶數眾

入伙年份 1960年

樓宇類型 相連長型B款、非標準型樓宇座數16

樓宇名稱杜鵑樓、海棠樓、金松樓、櫻桃樓、茶花樓、石竹樓、劍蘭樓、彩雀樓、丁香樓、荷花樓、百合樓、壽菊樓、楓林樓、蘭花樓、牡丹樓與綠柳樓。

租住單位數目5,300

單位面積(平方米): 19.5 - 49.1

住戶數目4,300 截至2007年12月底

認可人口11,400 截至2007年12月底

蘇屋邨基本資料

按房委會現存資料顯示,早期規劃的蘇屋邨,共分五期興建,總共規劃了16幢樓宇,全部分別於1960-1963年間相繼落成。

最初規劃的蘇屋邨提供超過5,300個單位,預計容納人口約31,600人,最大型的單位面積甚至達49.1米,適合11人同時居住。

言而,直至2007年12月(亦即蘇屋邨清拆前夕)蘇屋邨共有約4,300戶,認可人口下降至只有11,400人,大部分均為60歲以上的老人家,部分老人家更因為原居住的屋邨重建而被重新安置放蘇屋邨內。

蘇屋邨樓宇命名

共有16幢樓宇的蘇屋邨,大部分均以花卉名稱命名,這特色在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史上可謂無出其右,不同的花卉,成為蘇屋邨其中一個重要的成邨特色, 使蘇屋邨每幢樓宇不單止容易為居民所記,同時亦較現時按邨名為基礎的樓宇命名法感覺較為優雅,且喻意更多。蘇屋邨16幢樓宇分別是杜鵑樓、海棠樓、金松樓、櫻桃樓 、茶花樓、石竹樓、劍蘭樓、彩雀樓、丁香樓、荷花樓、百合樓、壽菊樓、楓林樓、蘭花樓、牡丹樓與綠柳樓。

5期興建及落成時間

第一期:杜鵑樓、海棠樓與茶花樓,3幢大廈於1959年6月開始接受市民申請,並於1960

第二期:百合樓、彩雀樓及荷花樓,3幢大廈於1959年8月接受市民申請,並於1961年1月落成,共提供729個6至9人房(主要為8人房)。

第三期:楓林樓、丁香樓、金松樓、綠柳樓及櫻桃樓,5幢大廈於1959年5月接受申請,於1961年4月正式落成,提供 1,030 個5至7人的中小型單位。這5幢大廈更是香港首批「Y」型設計的公屋大廈。有關「Y」型樓房設計,我們將會在以下篇幅進行更詳細的介紹。

第四期:劍蘭樓,於1960年9月接受申請,並1962年4月落成,提供174個6人及8人房(主要為8人房)的較大型單位。

第五期:牡丹樓、蘭花樓、壽菊樓及石竹樓,四座大廈分別於1961年3月接受申請,並於1963年5月落成,提供1,610個主要為6人房的中型單位。

第三部分:混合樓宇風格

蘇屋邨在未興建前是一片農地與寮屋區,由於當地村民稱那裡為蘇屋,所以蘇屋邨亦以此為名(仳鄰為李鄭屋邨)。初期的蘇屋邨地盤平整工程始於1957年,當年只距離石峽尾邨(全港首個落成,為安置石峽尾木屋區大火而興建的公共屋邨)約三年時間。當時屋宇建設委員會共安置約1,000名地盤原址木屋原居民遷入蘇屋邨,成為第一批遷入蘇屋邨的居民,相對於沒有獨立廚房、廁所及排水系統的石峽尾邨,蘇屋邨的興建和規模明顯較進步。

蘇屋邨由多種不同類型設計的樓宇組成而成,若作粗略劃分,樓宇設計風格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相連長型B款」與「非標準型」。與其他公屋不同,蘇屋邨的籌劃和興建由建築師甘洛(Eric Cumine 1905-2002)負責統籌,由於要快速落成(需要安置災民和原居民),所以當時甘洛決定委托四家建築公司負責不同期數蘇屋邨的樓宇設計,並容許四間不同的建築使用不同風格,但大部分均以英式的公共房屋設計作為藍本。甘洛為了讓整個蘇屋邨注入不同元素,故在興建之初已刻意把蘇屋邨劃分成為多個不同小區,並把不同小區交予不同的建築公司負責策劃興建,與此同時,甘洛容許建築公司自行設計小區內的樓宇,而甘洛自己則負

由於甘洛給予不同建築公司興建蘇屋邨時較大的改動彈性,所以蘇屋邨亦是本港現時少有同時提供4-11人單位的公共屋邨,這種選擇彈性,在當時的社會確有其實際需要,因為當時大部分家庭普遍成員較多,蘇屋邨這種設計上的安排,不單止大大改善當時不少居民的居住環境,而具彈性的設計和不同尺寸的單位,按居民實際付擔能力而興建,使不同大小的家庭均能選擇合適的居所。

第四部分:迎合環境的建築風格

蘇屋邨雖然屬市區公屋,但整個屋邨依山而建,環境密度不高。因地型關係,蘇屋邨每幢樓宇與樓宇之間中心距離均超過250米,同時,整個社區大量被園林休憩用地包圍。由於建築期數不同,所以不同風格設計的樓宇錯落有致地由西北至東南方背山面海排列,不同的樓宇 坐北向南地被安排在不同高度的平台上興建,在早年青山道仍未大幅填海之際,蘇屋邨地勢較高的居民真的可以在自己家中看到海景。

樓宇座向:剛才提到,蘇屋邨大部分樓宇的座向均是座北向南,原來這些樓宇的座向全都是經過精心計算和刻意安排的,樓宇座北向南,主要使樓宇面對日照的時間能有效地被控制,使樓宇夏天不會有太長的日照和下午「西斜」時間,而冬天則因太陽軌道改變,早上會有較多陽光照入屋內,使屋的整體溫度變暖,這些都是人工規劃出來的優點,而亦只有建築師在規劃時考慮到人的元素,才會作出這種有智慧的規劃。

噪音控制:在蘇屋邨最北的位置是龍翔道,龍翔道是一條連接東九龍及新界中部的高速幹綫,為了減低蘇屋邨的噪音,在平台最頂部的四幢樓宇(分別是石竹樓、 牡丹樓、蘭花樓與與壽菊樓),建築師甘洛刻意安排樓宇的編排座向,組成了一幅天然隔音牆,同時由於這部分的樓宇層數不超過十六層,加上和龍翔道相距超過500米,所以即使是樓宇最頂層面向龍翔道的一方,樓宇的高度亦只是和龍翔道高度水平相等,這種設計有效減去了龍翔道發出的噪音,同時因為四幢樓宇的保護,蘇屋邨中間部分的樓宇,包括楓林樓、金松樓、櫻桃樓、丁香樓、綠柳樓,整體環境均較同區其他部分更寧靜,所以當閣下走入蘇屋邨,你會發現與深水埗其他地區在明顯更寧靜。另一方面,同樣的減音設計亦應用於面向青山道的樓宇,由杜鵑樓、茶花樓與海棠樓組成的天然隔音牆,使整個蘇屋邨感覺自成一角。

環境特色:大部蘇屋邨樓宇都是依山而建,興建方式主要以順著山勢為主,由南至北不斷升高。由於初期的海岸綫只及現時的元洲邨,所以當蘇屋邨落成時,大部分蘇屋邨的樓層都可以看到九龍西的海景,同時,建築師甘洛更要求四間不同的建築公司為單位提供充足光綫和空氣對流和大量室外的休憩空間,所以即使至今, 蘇屋邨依然較其他公屋提供更大面積的公共廣場,使邨民能夠享受更多公共空間。

同時甘洛更建議在彩雀樓、荷花樓與百合樓三幢樓宇提供兩所設有二十四個課室的邨內官立小學,現時百合樓仍然為IVE青年培訓中心。這正是其一中一個蘇屋邨與現時大部分屋邨在設計上的明顯不同。

另一方面,蘇屋邨亦是當時本港首批提供獨立廁所及使用海水沖廁的公屋。為此,當時興建蘇屋邨的建築公司便嘗試從興華街直接把海水運到約280米的大埔道配水庫,再以獨立管道運送到蘇屋邨內各層樓宇。所以蘇屋邨落成初期是當時區內環境最好的公共屋邨,在設計過程中,建築師甚至希望在房間內設間隔,使居住環境更好(但後來因為在興建過程發現費用超支,所以原本打算在部分房間內設間隔,最終需取消預定計劃。)

同時蘇屋邨興建亦為公屋租金政策定下了初期藍本,當時屋宇建設委員會嘗試以較高層和較佳座向制定租金,一改以往所有當位劃一租金的造法,開創現代化公屋租金制定標準的先河。

第五部分:公屋政策的演變與歴史意義

眾所週知,由於1953聖誕在石硤尾寮屋區發生了一場大火,使5萬3千名災民一夜之間變得無家可歸,當時政府只用了短短18個月時間,便在火場原址興建了石硤尾邨徙置大廈(只有七層,沒有獨立廁所及廚房),用來安置災民,徙置大廈成為了公屋政策的前身,為公屋政策開展先河。

此後一段時間,政府相繼在港島(北角邨及華富邨)、九龍區(黄大仙、樂富老虎岩及蘇屋邨)繼續興建公屋,使當時仍居住在在木屋區的人如果符合資料便可上樓,入住環境較好的公共房屋。

雖然有部分學者認為,石硤尾寮屋區大火是香港公屋政策的分水嶺,因為自此之後,香港由原來沒有公共房屋而變成提供標準公共房屋。但事實上,當時對港英政府來說,興建公屋亦有其他誘因,例如透過制定公屋戶籍制度,使政府對本港常住人口有更大程度的控制,間接消除當時一些反對勢力(50-60年代,傾左及反對殖民統治的的人在香港仍佔相當大的比例),同時因為興建公屋,政府能夠把大量原來霸佔了地方的木屋區收回作其他土地用途發展,其實是當時政府學習有效統治的一種手段。

公屋的出現,使不少在港屋民對自己身為港人的身分得到進一步認同,因為當時政府只收取公屋廉價租金(故一段時間公屋又稱為廉租屋),為當時正在起飛的經濟與不斷增加的常住人口,間接帶來了抑壓工資(因為生活成本得以舒減)和安置大量人口的目的,使當時正蓬勃發展的輕工業和加工行業提供了穩定的發展空間與足夠的勞動人口。

公屋政策在每段時期的演變

翻查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房委會前身)的資料,綜合起來,當年的公屋政策發展至今,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多個不同階段:

1954年:徙置屋邨

徙置屋邨為香港第一代的出租房屋,原稱徙置區,興建時間由1954年至1975年,當時,這些七層大廈大多由徙置事務處管理,後來在1973年當房委會成立後,這些徙置區便拼入其他公共屋邨進行一拼管理,現時大部分這類徙置區均已清拆。

由1954年至1975年,徙置事務處總共興建了25個徙置屋邨,其中石硤尾邨、大坑東邨、李鄭屋邨、紅磡邨、樂富邨、黄大仙下邨、柴灣邨、佐郭谷邨與觀塘邨均包括了第一型及第二型公屋(俗稱七層大廈),現存只有石硤尾邨美荷樓,因為有歴史價值而將會保留,其他第五及第六型的徙置房屋,如牛頭角下邨、東頭邨、石籬邨等,將會於2009年後陸續清拆。

1961年:廉租屋邨

1961年之後興建,設計及規劃較具規模的公屋稱為廉租屋邨,廉租屋的名字不是白起的,因為當時的官方對這個計劃的英文已定名為{Government Low Cost Housing Scheme),推出年期為1961年至1973年。

廉租屋的服務對象與當時的徙置屋及屋建會廉租屋不同,設立的的目的是希望為一些入息低而又不合符徒置資格的人,同時又不合屋建會申請資格的人提供居所選擇,為當時居住於惡劣環境的人提供較為穩定的屋所。同時,政府亦會抽出約15%的單位分配給低薪公務員作為福利。

廉租屋與徙置屋邨其中一個主要的不同是廉租屋的基礎配套設施較好,但同時對於居民的管制亦相對較多,例如門窗的顏色設計、屋內間隔、電綫編排及鐵閘等都要統一,初期連安裝冷氣也要獨立申請。

廉租屋主要採用了長型設計,在款式上不及徙置屋邨多樣化,同時因為這個時代的監官制度較差,廉租屋多出現偷工減料的情況,使政府在90年代需要花大筆金錢才能維修這批公屋,甚至有部分屋邨因此而需要提早清拆,廉租屋的代表屋邨包括:黄大仙上邨、長沙灣邨、牛頭角上邨、石蔭邨與葵興邨。

1973年:十年建屋計劃

「十年建屋計劃」於1972年提出,是當時港督麥理浩施政的其中一項重點措施。由於當時政府看到愈來愈多人口遷移至香港,所以有需要盡快解決多出來的人口的住屋問題,所以當時港督麥理浩希望在1973年至1982年期間,為180萬居民興建設計較齊全的公屋單位,據研究顯示,這個時代興建的公屋與60年代不斷追求數量而不重質素的廉租屋不同,在建設及規劃過程中提供了較全面的環境研究,所以這個時代興建的公屋,又回到了當年蘇屋邨講求質素與居住環境舒適的年代,加上新市鎮計劃適時發展,使公屋開始由市區,慢慢擴散至不同的新市鎮,包括荃灣、沙田與屯門三地,開始為本港分散人口展開第一步的部署工作。

1976年:居者有其屋計劃

「居者有其屋計劃」同樣由港督麥理浩提出,主要為一些不符合申請公屋但又很難(沒有能力)購買私人樓的香港居民,或不願意入住公屋的居民提供另一種選擇。這種樓房稱為居者有其屋,又稱為居屋,最早一批落成的居屋包括1978年位於荔景的悅麗苑、觀塘順緻苑、

柴灣山翠苑、何文田俊民苑、香港仔漁暉苑與沙田穗禾苑,當時這些單位的售價大約是12萬港元。

1987年:長遠房屋策略

在1982年,當「十年建屋計劃」差不多完成之際,當局決定把計劃延長5年至1987年,當時,整個「十年建屋計劃」共興建了可供150萬人居住的公屋單位(不過仍較計劃當初打算興建180萬人居住的單位欠30萬人),於是當年香港政府便提出以長遠房屋策略計劃,取代「十年建屋計劃」。

之後的一段時間,由於對公屋入住的需要開始出現飽和,所以90年代之後,除了一些新發展的區如將軍澳,大型的公屋興建計劃基本上已告一段落。不過政府當時並無停建公屋,只是把集中點轉移至維修舊公屋和更新已老化的公屋。不少舊屋邨例如黄大仙上邨便在這個時候重建,同時政府亦為公屋居民提供綠表抽居屋的優惠,使輪候公屋單位的時間一直保持在3-4年左右,同時部分新建的公屋亦開始引入更現代化設計,更有部分本來是居民的單位變成了公屋,這些舉動,都使到90年初中入住公屋的人普遍享受較好的居住環境,但同時,公屋的租金比例亦隨通脹與個人入息中位數有顯著提升。

後來在1998年,房委會推出了香港長遠房屋策略白皮書,而在2002年,亦刊出了公營房屋架構檢討及有關房屋政策的聲明,兩份文件在當時充分檢討了公屋在廿一世紀所扮演的角色,包括數量是否足夠,同時房委會亦希望把輪候公屋的時間由一般五年縮短成為三年,更決定為老人家與單身人士興建更多公屋單位。同時報告書中亦有提議房委會把部分公屋住戶提供調遷選擇,亦明確確立部分公屋租戶需作資產審查,以便交雙倍租。

透過簡單回顧本港公屋政策近四十年的發展,綜合結論,使我們知道公屋政策對於香港整體社會發展與人口安排提供了良好的示範作用,長時間,完善的公屋政策,使本港即使有超過700萬常住人口,亦有接近三分二的總人口居住在公屋內。而相對低廉的公屋租金,使本港不少上一代居民能夠基本解決住屋問題,轉至把精神投放於工作與子女的教育上。

據粗略統計,現時房委會連同房協業提供超過85萬個公屋單位。同時公屋的興建亦使政府開始意識到更多專為居民而設的服務配套設施,包括學校、社區中心。如果大家有一定的年齡,相信會記得當時政府曾為新落成的華富邨拍攝一輯宣傳短片「華富新邨」,因為於

學校、巴士站和圖書館。同時雙塔式設計的公屋,使當時大部分入住華富邨的人都可以享受海景,之後,新落成的公屋,普遍從更多用家的角度作出規劃(但在公屋歴史上亦因為興建數量龐大和缺乏監管,所以在80年代初,有26幢公屋出現嚴重的構問題,結果葵芳邨與葵興邨被宣布成為危樓的樓宇需要在四年內進行緊急清拆,當時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第六部分:蘇屋邨公共空間的利用和啟示

回顧了這麼多與公屋發展有關的歴史,讓我們再次回到蘇屋邨,了解蘇屋邨在本港公共房屋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不難發現,蘇屋邨相對於其他屋村,套用當時的社會及時代背景,已不能找到不少只有蘇屋邨才有的獨特性。

例如蘇屋邨於1961年落成,當時,蘇屋邨是九龍市區唯一一個最早期及最大規模的公共屋邨。按時間推算,蘇屋邨的興建界乎於徙置大廈與廉租屋兩類不同類型的公屋之間,與兩者不同,蘇屋邨明顯提供較優質的居住環境和較少的設計規限,使蘇屋邨與後來接著二十年的房委會不斷發展的廉租屋在規劃設計上有明顯不同。

演釋公共空間

在報告開首部分我們提到,蘇屋邨在設計過程中已非常小心和考慮到居民實際的居住環境需要,相信當年負責統籌興建蘇屋邨的建築師甘洛對蘇屋邨的環境研究和實地考察準備過程充足,才使今天的蘇屋邨有這樣舒適的居住效果。

走入蘇屋邨,你會發現整條屋邨被大量的林蔭樹木所包圍,即使是七月份夏天,蘇屋邨仍然有微風和帶有涼的感覺,與一街之隔的青山道,絕對是兩個感覺折然不同的世界。

蘇屋邨佔地共7.8公頃,不同的樓宇分別座落在不同高度的平台上,每幢樓宇被劃分成為不同的小區,自成一格,在鄰近櫻桃樓的位置,有一個敞大的涼亭,繪畫了蘇屋邨的天空。在彩雀樓與荷花之間,是一個足有足球場那麼大的中亭廣場,供居民休息休憩。樓宇與樓宇之間相互有一定距離,同時設計師還盡量利用邨內每一寸空間,製造更多的公園與休憩用地,使到蘇屋邨對我們這類生長在其他屋邨的人感覺絕對與別不用。

站在停車場的天台位置,你可以瀏覽整個蘇屋邨。同時,如果你有機會進入樓宇,你會發現,當年設計師採用了大量開放式單邊走廊設計,空氣對流效果良好,足分展現出良好的公共空間設計,並證明好的公共空間,能使居民的整體感覺更舒適。

專題訪問: 蘇屋邨居民陳歡女士

陳歡女士我在蘇屋邨拍攝時認識的一位老人家,今年她已經76歲,但與她談話,仍感覺到她非常精神奕奕。家住石竹樓的陳歡,配偶已在幾年前過身,由於子女已搬到其他地區居住,所以現時陳歡獨自一人住在石竹樓(最近因為調遷的關係,陳歡已和大部分石竹樓的居民一起遷到元州邨。

陳歡女士不是一開始便住在蘇屋邨,她大約10年前遷居至此,由於沒有行動不便,所以家住石竹樓的她每天仍步行到青山道買餸和飲茶。除了覺得自己聽覺較以前有點退化外,反而因為每天要步行25分鐘,對她的健康帶來正面幫助。

「那麼,夏天回家不累嗎?」

「不累,我習慣自己慢慢行,行到一半,有時坐一下,很快便回到家。」

「就快要搬到元州邨,對蘇屋邨不捨得嗎?」

「其實又沒有甚麼,反正也是行十分鐘便到(元州邨同樣位於青山道附近),但新的一人單位面積較小,又住得較高(33樓),所以下午時陽光較猛,家中比較熱。反而這裡每逢秋天陽光都不會曬入屋,沒有這個問題。」陳歡表示。

「與老街坊建立了感情沒有?」

「有的,大部分我認識的街坊都會同時被安排入住元州邨,所以早上飲茶,有時還會見到他們。」

「你認為蘇屋邨方便嗎?」

「這裡沒有街市,也沒有銀行,只得街口一間百貨店和餐廰,但幸好一行出蘇屋邨便是街市,買東西還算方便。」

專題訪問:攝影師陳柏昌

因為工作關係認識了攝影師陳柏昌,他是《重見.重建》一書專門拍攝深水埗舊區人物老店

題材。陳柏昌更利用了他作為攝影師的獨特觸覺,透過「曬.晾」這些傳統屋邨常見的畫面,為我們講解他對蘇屋邨的個人感覺。

「他們(蘇屋邨居民)好像懂得美學分布與色彩配搭,在邨內拍攝,我發現蘇屋邨居民非常有智慧,盡量利用不同的公共空間「曬.晾」衣服,所以今次我選擇以「曬.晾」為題,作為蘇屋邨寫實攝影的基礎依據」陳柏昌稱。

「那麼你對這裡的感覺如何?」

「作為攝影師,我覺得蘇屋邨是一處非常有懷舊氣氛的地方,能夠啟發我的拍攝靈感,這種地方轉眼之間就要重建實在可惜,因為我覺得蘇屋邨代表了香港一代人的生活面貌和我們的過去,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的確難得。

﹣重建規劃與居民安置

2006年3月30日,房委會策劃小組通過房屋署建議,決定重建當時有四十六年樓齡的蘇屋邨。舊的蘇屋邨將會分兩期清拆,涉及居民約5,000戶,受重建影響的原蘇屋邨居民將會分別調遷至2008年上旬建成的長沙灣元州邨二、四期與2011年中建成的長沙灣工廠大廈重建項目,兩處新居主要提供約5,000 個公屋單位,同時居民亦可選擇申請調遷到區內外其他公屋單位和優先選擇在2007年購買恢復出售居屋的單位。

至於清拆次序,房屋署建議第一期(即2008年底)將會先行清拆蘭花樓、楓林樓等十座位處較高平台上的樓宇,而第二期(即2011年底)則會清拆茶花樓等餘下六座位於較低位置的樓宇。

房屋署現時計劃將會分兩期重建蘇屋邨為13幢樓高21至41層高的公屋,預計新的蘇屋邨將會提供約5,500個租住單位,地積比率約為5倍,可容納15,700人。全部工程將於2018年完成。

據估計,全新的蘇屋邨佔地77,600平方米,是房委會目前位於市區內罕見的大型屋邨之一,現時據估計,該地地皮估值超愈300億元。

本來,房署早前宣布重建蘇屋邨後,一直有意見認為應將該地皮改建私人樓宇,以地盡其用(因為蘇屋邨的估值超過300億元,同時亦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處大型的住宅用地)不過,隨著金融海嘯衝擊,將公屋地皮轉為私樓的壓力降低,因應公屋需求未來將會增加,房署決定把蘇屋邨地皮重建公屋。首期地基平整工程於2010年開始,並會於2015年完工,第二期地基工程則會於2014年開工,約2018年竣工。

由於蘇屋邨依山而建,當中有很多山坡和樹木,房署承諾重建過程中將會盡量保留,而未來新興建的樓宇會同樣分布於不同地勢的平台上,重建計劃會盡量保留現有樹木及增加樹木,並會設有多部升降機及行人天橋連接邨內不同的樓宇,方便居民上落,並會考慮保留一些有社區特色的建築物,當中包括繪有該邨景貌的壁畫和刻上「蘇屋邨」字樣的牌坊。

同時,現時建議的新屋邨設施包括:

﹣有蓋行人系統-提供有蓋行人天橋、升降機塔及樓梯連接邨內住宅及設施。

﹣戶外廣場-讓居民用作聚會、康樂和文娛活動。

﹣休憩用地及康樂設施-提供合適的休憩用地、綠化的環境和康樂設施讓居民使用。康樂設施包括籃球場、羽毛球場、緩跑徑、兒童遊樂場等。

﹣零售設施-邨內擬按市場需要提供合適商鋪例如超級市場、便利店、食肆及私人診所等。

﹣幼稚園-按社區需要,邨內會提供一間幼稚園

﹣社會服務設施-按社區需要提供的社會設施例如老人、兒童、智障人士、傷殘人士服務等。

﹣停車場-據規劃指引邨內附設停車場提供私家車車位、輕型車停車位及電單車停車位。

據房委會初步公布的文件顯示,重建的蘇屋邨在布局及樓宇設計方面均顧及原有屋邨的特色及鄰近環境,並會儘量減低對鄰近樓宇的影響,以確保建議的發展項目與四周環境協調。邨內並設有多部升降機及行人天橋連接邨內的設施,方便居民,並會考慮保留一些有社區特色的建築物。

第七部分:蘇屋邨清拆對社區的影響

在第二次修訂資料過程中,曾經閱讀過一本與市鎮規劃相關的經典書籍﹣《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Jane Jacobs)》,書中清晰地體現了Jane Jacobs對良好市鎮規劃的願景與及一些對市鎮重建的假設和主張(即她提倡的New Urbanism概念),我認為借鑒她的經驗,對分析蘇屋邨清拆重建也有可取之處。

先交代一些基本背景,早期Jane Jacobs在紐約Greenwich Village居住,對Jane Jacobs而言,她經常希望透過良好市鎮規劃,為居住在市鎮內的人,提供“Optimal urban life”( 意即優質城市生活)。Jane Jacobs在著作中提到,一個社區如要達至優質城市生活,一定要融合不同的人和用途、強調街頭經濟活動和“可步行性”(地區本身應有吸引力和良好的距離規劃,吸引居住在社區內的居民可透過簡單的步行,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和享受社區帶來的便利)。

Jane Jacobs反對過多的市鎮規劃,因太多的規劃會有礙一個社區的發展。Jane Jacobs認為,其實社區本身擁有自己的生命力,所以面對太過人工化的規劃,反而會有礙社區原來應有的發展脈絡。

當然,在香港很難執行Jane Jacobs的哲學,同時公共房屋的設計,其實是一個大型的居住機器,受包浩斯(Bauhaus)設計哲學影響,設計師往往需要最終的產品能夠有效地分揮效用(包括高密度、人流運輸要快、一層多夥與及能衍生

從蘇屋邨的例子顯示,說明樹是建築的靈魂,樹在公共空間的發揮上帶來了重要的點綴和實際作用。

現在的建築著重實際,設計的重點只強調個別單位的實用性(例如窗的大小)但蘇屋邨的例子卻是另一個例子,設計每每重整體角度出發,設有中庭和大量的單邊走廊,同時,蘇屋邨強調風、樹和空間流通,與天水圍、將軍澳一些密度相當高的公屋感覺完全不同。

蘇屋邨的清拆重建,歴時需要八年,雖然大部分居民已遷往附近的元州邨,對於全區人口流失並非太嚴重,但隨著蘇屋邨清拆,近青山道一帶的戰後舊樓亦同時會組合起來興建高層私

人住宅。預計將會為這一區帶來全新面貌,成為一個典型的新建樓盤區,正如荃灣的荃新天地一期、二期一般,又一次把展現高密度的石屎森林固有的特色。

第八部分:研究建議和總結

與北角邨一樣,蘇屋邨同樣是在1960年代前後興建的公屋,在規劃過程中,建築師甘洛以人道主義角度出發,在繪畫優美居住藍圖的同時,更嘗試從居民角度、加入大量綠蔭設計、使空氣流通和提供較現時更多的公共空間,使居住其中絕對有舒適的感覺。蘇屋邨的設計並無太多花巧裝飾和布置,這些都是蘇屋邨相對於現時一些新型公屋提供的優點。

設計以人為本:雖然新興建的公共屋邨在配套設施上較舊式屋邨設計更功能化,以剛入夥的牛頭角上邨為例,樓宇雖然高達36層,但樓宇與樓宇之間已開始重新考慮開拓更大的公共空間,同時樓宇的設計與座坐向亦經過了風洞測試,較以往興建的公屋更注重陽光與空氣對流。但很多時新一代公共屋邨的興建還是受制於人口密度,以蘇屋邨為例,原來的重建計劃本來興建8幢樓宇,約3800個單位,但因為地皮價值高,所以迫不得已需要兩次改變計劃,變成最終興建14幢樓宇,單位數目增加至6000個,增幅逾4成,甚至有當區區議員建議一要單發展公屋,可以考慮把整個蘇屋邨配合公屋與居屋作混合發展。雖然今天以這種角度思考並沒有錯,但在考慮重建的功能和價值時,除了地皮,還應考慮使用者的需要。

注重社區融合:深水埗區議會曾經就蘇屋邨的重建問題作過提案,總結下來,區議員希望重建後的蘇屋邨能帶動區內經濟,活化深西,並增加深水埗區的消費能力、就業、增加區內大型商場及作平衡發展,不過只懂得從單向思維,經常把一個重建項目思考為「活化」或「生金蛋的雞」,是正確的思維嗎?再次引用Jane Jacobs對社區重建的思維,很多時一個社區的興盛,其實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自然發展而非人為,故重建後的蘇屋邨,其實只須保留原來的的地方特色和融合社區即可。

優化居住條件:建議重建的蘇屋邨設施包括:有蓋行人系統(提供有蓋行人天橋、升降機塔及樓梯連接邨內住宅及設施。)、戶外廣場(讓居民用作聚會、康樂和文娛活動。)、休憩用地及康樂設施(提供合適的休憩用地、綠化的環境和康 樂設施讓居民使用。康樂設施包

適商鋪例如超級市場、便利店、食肆及私人診所等。)、幼稚園(按社區需要,邨內會提供一間幼稚園)、社會服務設施(按社區需要提供的社會設施例如老人、 兒童、智障人士、傷殘人士服務等。)及停車場(根據規劃指引邨內附設停車場提供私家 車停車位、輕型貨車停車位及電單車停車位。),算是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環境安排。而受清拆影響的13,400名居已分期遷往元州邨及長沙灣工廠大廈重建項目;同時這些居民均獲發2,670 - 48,310元不等的津貼;商舖租戶可獲相當於15個月租金的特惠津貼與「住戶搬遷特惠津貼」。

若從正面層面上看,蘇屋邨的設計促進了一種自成一角的小社區形成。因為居住環境講求鄰里和諧共處,這種特色在其他屋邨內基本上較難找到。雖然蘇屋邨將面臨清拆,接著興建的還是公屋,但我們真的希望當局能利用智慧,創造出仍然能凝聚鄰里和階氣氛的小社區,為新的蘇屋邨居民帶來屬於廿十一世紀的安穩生活。

另一方面,蘇屋邨的興建亦見證了香港的成長,希望房委會及有關當局,在重建蘇屋邨的過程中能真正了解蘇屋邨的優點,為今後公屋帶來更人性化的設計和廣闊的空間發展。

第九部分:研究後記與修訂資料

完成今次這份調查報告,並選擇以蘇屋邨為對象,其實需面對一定風險。

所謂風險,主要來自整個蘇屋邨重建計劃在研究過程中仍未啟動(即使在修訂文章時間,亦只是啟動了一部分),同時在調查過程中,大部分首期清拆的樓宇原居民已遷出,加上新規劃的蘇屋邨最終設計仍未有最終定案,所以在收集資料過程中,唯有透過比較更多不同類型、不同來源的資料,使分析出來的結果盡量保持準確與及能反映現實,並減少出錯。

為了完成這次報告,我個人到訪過蘇屋邨8次,每次均嘗試從茶花樓側面入口入邨,沿著林蔭小徑與單行車道緩步而上,經過櫻桃樓,石竹樓、牡丹樓,再抵達楓林樓與金松樓,之後沿樓梯緩步而下,最終到達荷花樓,從七月份一個夏天看居民曬衣,到九月份決定把蘇屋邨作為調查報告的主要研究對象,直到十一月目睹最後一批居民遷出,包括陳歡女士的訪問亦於這段時間完成,從採訪過程中,自己除了對蘇屋邨增加認識,還使自己對本港公共房屋的發展、演變和重建有更清晰的了解。

原來,素被認為是環境惡劣的公共屋邨,在認真規劃下,可以比公認水準更好;原來,即使是公屋,透過有誠意、有心的設計(或者說成是以民為本的設計),即使需要容納超過30,000人的屋邨,依然能夠造到井井有條,為居住在內的人帶來舒適感。不同樓宇之間在設計過程中尊重對方的存在,樓宇與樓宇之間的陽光、空氣對流和噪音不會被其他樓宇遮擋,同時每幢樓宇均保留了自我個性,這些關係都為現代公共房屋的發展帶來不少值得借鑑和參考的地方。

由於蘇屋邨大部分樓宇樓齡均超過四十年,居住在內的居民平均年齡均超過五十,所以蘇屋邨大部分居民均以老人家之主,本來以為老人家上上落落不同高度平台的樓宇會感到不便,但從陳歡女士的訪問中,發現居住在邨內的老人家又不是這樣想,相反,他們認為蘇屋邨的好空氣與綠蔭環境對健康反而有正面幫助,這亦是我從多次到蘇屋邨親身考察親身體會得到的事,可見良好的公共空間規劃對於居住在內的人,其實有莫大影響。

參考資料:

吳啟聰、朱卓雄,《建聞築蹟》,經濟日報出版社,2007年。

《香港長遠房屋策略白皮書》,房委會,1998年。

《民協對「蘇屋邨重建」的意見》,立法會文件,2005年。

《公營房屋架構檢討及有關房屋政策的聲明》,房委會,2002年。

楊汝萬、王家英合編,《香港公營房屋五十年》,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

香港地方,政府廉租屋,https://www.360docs.net/doc/3116866991.html,/view.php?id=204

《蘇屋邨公營房屋清拆及發展計劃建議》,深水埗區議會文件,2008年。

《公營房屋在規劃和建造方面的組織架構》,https://www.360docs.net/doc/3116866991.html,.hk/yr02-

03/chinese/sc/sc_bldg/reports/rpt_1/m_2.pdf

Transnational Ties, Poverty, and Identity: Latin American Immigrant Women in Public Housing* Smart, Alan. (2006). The Shek Kip Mei Myth: Squatters, Fires And Colonial Rulers in Hong Kong, 1950-1963.

(整理)西九龙OMA的概念性总体规划

西九龙OMA的概念性总体规划 西九龙文化区管理局公布了一项新的重大香港艺术区今天OMA的概念性总体规划。在OMA 的计划-三一竞争的提案- 40公顷的海旁用地面临维多利亚港将成为一个新的公共公园,嵌入式三个城市村庄真实的环境香港最大的。 OMA的创始合伙人库哈斯表示:“使用村-一个类型学的每一个香港市民所熟悉的-作为我们的计划模式使我们能够吸收西九的成可管理的部分野心大规模和加强与九龙,其渊源颇深重要城市能源将成为西九的命脉。“ 在东方艺术 对OMA的西九建议的关键因素之一是M + ,一个实验性的新的博物馆特色的重叠带视觉艺术,电影,设计和流行文化条码解释。嵌入在M +是一个艺术工厂,其中教育,艺术家工作室,酒店和商店交叉和互动博物馆本身。M +的下方,展览中心是为拍卖和公约,一个文化和商业的进一步交融的场所。M +的链接,九龙公园,并与人行天桥周围的邻居-其中一人一公园的延伸,一对博物馆本身的扩展-到约旦和庙街,遍及广东道到一个博物馆在维多利亚前哨塔。 在中间市场 中东村被看作是一个九龙的街头市场的延续,与小规模的娱乐,当地的商店,餐馆,街头市场,艺术家工作室,生产空间和画廊。中东村两侧是戏曲剧院(和戏曲学院)的性能和广东话,东,一个电影院首映庆祝香港电影业。 在西方绩效 随着过水和维多利亚港的景致,在剧院里的焦点是通用,一家四互联网络剧场表演场所:室内音乐剧,街头剧,大剧院和音乐厅。每个场地被嵌入在一个单一,连续的户外伸展长度的村大厅。下面的大厅,市民可以参观共享排练,生产和技术为所有四个剧场空间。 大型表演场地 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乡村公园,位于大型表演场地是一个露天剧场的古希腊和罗马模式为基础。这席大型流行音乐会,从香港岛超过意见,它的自然背景新年的庆祝活动娱乐15000人。 公园的新境界 所有这三个村庄被嵌入在一个公园,九龙公园连接通过种植绿色桥梁,形成了在香港最大的公共绿地。西九的新地平线公园提供从商业的空间,也从遮断在香港的开放空间,最熟悉的

香港ICC

香港环球贸易广场International Commerce Centre

香港环球贸易广场(ICC)位于香港西九龙柯士甸道西1号。

香港环球贸易广场(ICC) ?香港最大型的综合发展项目,总楼面面积达504,350平方米 ?整个项目包括: –全球第三高的甲级商厦环球贸易广场、 –全港最高综式地标住宅建筑天玺、 –豪华服务式套房酒店港景汇、 –国际顶级酒店The Ritz Carlton和W酒店,以及 –逾10万平方米大型时尚购物商场 - 圆方购物中心 ?所在地区四通八达的强势交通网络,令九龙站成为环球新核心商业区

?香港环球贸易广场是一座118层高的综合式大楼,其可用楼层的水平高度达490米 ?广场内10至99楼为甲级写字楼,总楼面面积约232,257平方米 ?根据大楼的结构,每层总楼面面积随着所处的高度递减,10楼的总楼面面积为3610平方米,而99楼的每层总楼面面积则只有2897平方米,层高为 2.85~3.15米 ?大楼内设置先进的高智能设备,针对跨国企业、金融机构和本地、外资及内地的大企业 ?大厦由建筑事务所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KPF)设计 ?于2011年落成,成为全球第四高建筑物。 地下车道入口 办公室大堂

租户专用健身中心 环球贸易广场20楼设租户专用健身中心,占地15,000平方呎,内有 完备的健体设施,并提供个人化的健体专业指导、营养顾问,以及 开设健体班和提供物理治疗服务。 天际100 香港观景台 坐落在全港最高大厦环球贸易广场100楼的“天际100香港观景台 ”,为香港最高的室内观景台[海拔393米] ,面积约30,000平方呎 ,让访客可360度鸟瞰世界闻名的日夜繁华景致。 高级食肆 101楼设4间高级食肆,包括为龙皇酒家饮食集团黄永炽主理的龙玺 天际100观景台新法式中菜厅(龙玺中菜厅)。另为在日本及纽约有四间分店的田舍 家,提供和食、铁板烧及炉端烧。翡翠云台于2012年初开业,是为 翡翠餐饮集团在香港旗下首家高级精致上海菜餐厅。

某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书(DOC 28页)

某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书(DOC 28页)

广东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书(规划时限:2013年-2015年) 编订时间: 2012年11月 编订部门:人力行政部

目录一、规划总则 (一)规则编制背景 (二)指导思想及原则 (三)规划时限 二、公司概况 三、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一)国际、国内环境分析 (二)国内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三)国外、国内主要厂商分析 (四)国内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五)企业现状分析 四、企业总体战略规划 (一)企业三年发展总目标 (二)阶段发展目标 五、战略实施 (一)人力资源战略 (二)经营管理战略 (三)品牌营销战略 (四)财务管理战略 六、战略控制 (一)前期控制

(二)过程控制 (三)事后控制 广东XX阻燃新材有限公司 2013-2015年发展战略规划 【摘要】: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蓝图。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有助于指引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的业务领域、关键市场,指导企业的资源配置,指明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措施。制订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建立企业和员工共同的愿景,推动企业和员工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式发展。 现结合行业及公司当前发展趋势,在PEST分析和SWOT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广东宇星2013—2015年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关键词】:广东XX 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则编制背景 广东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XX”)创立于1998年,至今已经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经以覆盖行业产业链的优势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从锑矿采、选、冶、技术研发到合成高分子阻燃材料的一体化新型阻燃材料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原生矿石开采、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客户服务及技术支持等方面。在行业内拥有一定的行业地位和品牌号召力。 在2011年以前,公司的战略和发展重心以资源整合和原始积累为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XXX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3年发展计划 (一)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拼搏进取、求真务实、用户至上、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恪守“科技创新求突破,拓展市场谋发展,广纳贤才增实力,加强管理创效益”的经营方针,通过持续实施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等战略,全面整合各类资源,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实现从区域品牌到优势品牌的转型,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 公司通过持续强化研发创新和科学优化项目管理两大核心竞争力,结合系统集成行业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高速公路机电”、“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等机遇,实施立足高速、服务吉林的发展战略,力争在三年内成为在高速公路机电领域中最优秀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公司将在巩固现有产品与服务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重点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致力于完善并加强公司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及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所在领域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经营模式以及已有的客户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将应用行业做深做透、市场地域做大做广。 公司将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力争销售收入和盈利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公司综合竞争力在三年内进入省内行业第一梯队前列,实现销售收入3亿。 (二)主营业务发展计划 过去的几年,公司通过参与高速公路机电信息网等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优势领域、树立企业品牌、积累项目资源起到了推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公司将坚持“区域扩张、行业拓展、服务延伸”的业务发展战略,巩固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 1、在现有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将重点围绕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领域,继续加大对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智能车牌识别技术、多媒体网络中控技术等的研发投入,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性与模式的创新性; 2、在业务领域上,公司将以高速公路机电项目、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加大对东北地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大对政府机构、公共事业部门等公用领域的业务拓展,重点开拓具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系统集成市场; 3、在国内市场的拓展上,公司将完善和加强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网络建设,与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协作共赢。依托骨干架构进行区域市场的扩张,强化与现有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以吉林为中心,东北地区为重点市场,辐射华北地区的营销管理格局。在此基础上,公司将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潜在市场,突破区域限制,实现快速拓展,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香港高铁与九龙火车站概况

香港高铁与九龙火车站概况 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同义词香港高铁一般指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是中国广深港高速铁路位於香港的部份,起屹於香港西九龙填海区西九龙总站,止於香港与深圳的边境,总长26公裏。途经油麻地、大角咀、深水埗南昌、葵涌、尖山、金山以及新界的大帽山、石岗、八乡、鸡公岭、牛潭尾及米埔的地底。沿途不设车站,最高营运时速为每小时200公裏,每方行车方向每小时可以接载约10,000名乘客。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通过与广深港高速铁路广深段连接,与19,000公裏长的中国高速铁路系统网络相连。未来将连接汕深港铁路(厦深铁路鲘门到福田)壹个小时到达汕尾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中文名广深港高速铁 路香港段外文名China railway high speed Hongkong section 起屹于香港西九龙填海区西九龙总站止于香港与深圳的边境总长26公里连接中国高速铁路系统网络计划通车时间2018年12月目录1 计划曾经考虑走线方案共用或者专用通道方案2 历史研究采用专用通道方案拨款通过,工程启动隧道钻挖工程开始主要施工地点3 硬件设施车站辅助设施列车 4 经济效益5 高铁资讯中心 6 工程影响大角嘴旧楼出现裂纹八十岁失明老妇居所被工程围板包围环境污染7 争议8 延迟

通车计划曾经考虑走线方案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的计划曾经考虑采用多个方案可能,香港段的总站可以选择兴建位于新界北部的洲头或者西九龙,其中西九龙在交通接驳、对环境影响及对香港岛及九龙等香港市区的吸引力等方面比较上佳,而兴建于洲头则有比较低的成本的优势,而且对荃湾和新界的乘客有比较大的吸引力。当局认为,西九龙的选择地址在运输效益方面比较洲头为佳。共用或者专用通道方案由香港边境禁区前往西九龙的路线,亦曾经有两个方案:亦即“共用通道方案”及“专用通道方案”,两者均计划在落马洲附近接驳广深段。截至2008年4月,香港政府决定以西九龙总站作为终点站,路线采用全隧道的“专用通道方案”中线方案。2008年4月,当局决定以西九龙总站作为终点站,路线采用全隧道的“专用通道方案”中线方案。共用通道方案共用通道方案分别和现有港铁西铁线(西九龙附近至锦上路一段)和将会兴建的北环线(锦上路至洲头附近一段)共用路轨,再以转驳一条3公里长的隧道进入中国大陆;广深段及香港段的总行车时间为60分钟。专用通道方案专用通道方案为兴建一条全新的铁路轨道,直接由西九龙总区接驳至广深段;广深段及香港段的总行车时间为48分钟,兴建成本比较“共用通道方案”多出47%。专用通道亦有两个方案:一为“连续隧道方案”,直接由香港边境禁区接驳至西九龙总站,预计全段会位于隧道内;二为“断

企业的三年战略发展规划-2016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 (规划时限2016年-2018年) 编定时间:2015年12月 实施时间:2016年01月 目录

、、亠 刖言 一、战略纲要 二、战略目标 三、企业文化 四、企业现状、企业环境与市场分析 (一)企业现状 (二)企业环境与市场分析 (三)SWOT四要素分析 五、战略规划 (一)三年规划 (二)企业2016年大事项工作安排 (三)过程控制及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六、经营方针 (一)客户第一、服务至上 (二)一切以市场为中心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七、主要经营策略 (一)市场策略 (二)产品质量策略 八、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 (二)生产资源保障 (三)人力资源保障 (四)资金及财务资源保障 (五)管理组织保障 九、总体要求 (一)更新观念,创新管理 (二)落实责任、重在行动 (三)一切以工作绩效论成败、奖惩分明十、附件

、八— X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X ”)作为一家经过数十年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经历了市场竞争残酷洗礼而不断成长的过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为避免出现了战略、经营和管理不匹配的现象,为了使公司能在今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沿着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轨道前进,进一步做好公司的发展定位,确定公司未来一定期间的战略目标,找到公司发展的核心路径,结合外部宏观环境和公司内部资源及能力,特拟订本规划。 一、战略纲要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纲要,指引企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的业务领域,指导企业的资源配置,指明企业的发展策略与发展措施。 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成本求竞争、以信誉求发展、以 管理求效益的模式,靠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用户。

从west8作品透视文化承载的重要性

从West8景观作品透视文化承载的重要性 尚红李艳杨晓林范长越杨睿邱超男李慧静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 0引言 景观设计从古至今以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再是单一的理水筑山,而是发展成种类多元化、功能复杂化的特征。新时代的到来,景观设计的变化也催生了一大批国际优秀的景观设计事务所,其中来自荷兰的west8近年来设计的一系列景观作品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命脉和特征。 1团队背景 West8来自于荷兰,West8又称西八度,是一家获得众多国际大奖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事务所。west8的景观设计作品中所体现的设计理念都与荷兰这个国家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荷兰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怎样安全的从海洋里获得土地,所以景观设计在荷兰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并非像在其他国家充当附属品一样,在荷兰,景观设计贯穿于其整个国家的规划之中。 2作品分析 2.1香港西九文化区 2014年8月west8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事务所在香港西九文化区设计了一个公园,占地面积约23公顷。并与2015年分阶段开发使用。 香港西九文化区的总体规划的最终获胜方案是福斯特的设计方案——“城市中的公园”,街区、公园、独立地标型建筑是其整体的规划思想构成。卵形歌剧院是其地标性建筑,卵形歌剧院的前面是公园,也就是west8所做的景观设计,公园的右边就是街区,街区的设计就是为了跟东边的原有街区联系起来,构成景观连续性。。这三个部分组成了整个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的总体规划。 West8事务所对于西九文化区中公园的设计方案完全契合了福斯特的前期规划设计理念,全园以郁郁葱葱的林荫大道连接主要的艺术场馆和海滨长廊为主要特色,有点像纽约的中央公园,所以说西九文化区的建成很可能改变香港的景观面貌。公园的设计也秉承了west8一贯的设计理念,比如说黑盒剧场、户外广场和大草坪模糊空间的设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源于荷兰的土地稀缺设计同样也适用于寸土寸金的香港。当然该公园的出现也跟香港较少的政治干预有关。总的来说,西九文化区作为全球最大的文化项目之一,必将推动香港本地艺术文化的交流,成为与外来文化交流的平台,成为香港的骄傲。 2.2韩国龙山公园 这个公园的建设包括前期提案、方案竞赛等都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过程也十分曲折,至今仍未建成。West8联合当地的IROJE建筑事务所联手以独特的设计构思在国际邀请竞赛的激烈竞争中拿下桂冠,2011ASLA专业奖之规划设计荣誉奖作品。 龙山公园位于韩国首尔龙山区,占地面积达243公顷,原是在日本侵略时期和二战后美国驻扎韩国时的军事基地。龙山公园承载了战争的伤痛和韩国人民痛苦的回忆,那么韩国人

电线电缆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电线电缆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2012 一、公司发展规划 (一)业务发展目标 公司将充分利用长期致力生产、研发、销售优质电力电缆、特种电缆等所凝聚的专业优势、技术优势、营销优势和管理优势,继续专注于超高压电力电缆、特种电缆业务,坚持差异化竞争战略和目标市场集聚竞争战略,通过产品等级提升巩固和提高目前细分市场相对优势,通过新产品开发积极拓展新的市场领域,不断扩大公司规模,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力争在3-5 年发展成为国专而强的大型电缆企业之一,实现年销售收入进入国一流电线电缆企业前列。 (二)发展战略 根据对国外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公司综合实力的系统分析,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是:成为集科、工于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国知名专而强的一流电线电缆企业。 (三)公司的发展理念 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开拓国外市场;以提高科技水平为手段,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生产、销售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以提升管理水平为基础,实现节能降耗,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四)公司未来几年计划 总体目标:公司将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部管理,凭借公司所具有的技术、人才、管理优势;将以市场需求和行业

趋势为导向,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在全力发展超高压电缆的同时,通过新产品开发,逐步向绿色环保等多种特种电缆产品延伸,使得公司产品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步伐和规模,从而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技改扩能,使能耗和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在未来几年使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1、生产经营计划 公司一方面将以成本管理为核心,进一步拓宽降低成本的思路,强化工艺纪律和过程控制,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降低材料损耗,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产、供、销各部门对成本实行目标管理,并落实到车间、班组,建立准确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和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成本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加大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加速推进产品转型升级,特别是增加超高压电缆、核电站用电线电缆、矿物绝缘防火电缆的生产和销售,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抢先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还将依靠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科学调度,优化采购,减少生产、采购各环节的资金占用,控制在产品及库存,减少财务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继续重点抓好质量等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加大体系的执行力度,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促进公司管理水平再上台阶,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2、产品开发计划

某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一、目标设定 1.1总R 标 1.1.1业绩冃标:年营业额达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纯利润率:;三年后 达 到中小板块上市标准; 1.1.2行业冃标:形成自有品牌、售后与服务体系、销售平台与网络,在行 业地 图上形成战略布局、关系布局和销傍布局,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和风向标。 1.2战略形成原则 业务流程化:便于管理和沟通,节省业务时间,将问题控制在各个节点; 工作标准化:降低管理成本,形成有效工作体制; 管理扁平化:流程化与标准化的要求,便于沟通和管理,减少沟通与行事流 程, 降低管理成本; 交叉授权与制衡原则:防止管理失衡和管理中心的偏颇: 双向管控:形成有效的审核、监督和改进体制; 「I 标合理化:在企业自身定位和目标设定管理过程中要进行SWOT 分析,进 行合 理化指定和管理,以便更好的达成阶段目标和整体冃标。 1.3战略定位 1.3.1行业定位:牧业机械; 1.3.2企业定位:做中国牧业机械的民族品牌,做专、做强,成为行业的领 导者 和风向标; 1.3.3产品定位:用最好做最好,毎样产品都成为行业的领先产品。 1.4战略形成 企业要达成自身设定的H 标,离不开各个部门的有效的通力合作。所以在整 体战 略构成中上要包括: 管理战略——管理出效益。全面、重点、制衡、责任制和具备应急系统的管 理体 制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更加有效、经济和机动。 财务战略——由财务部门、销信、市场、生产、釆购与总经办一起合作指定 三年战略规划概要 (营销部分) II II

完成。 人力战略——确保各个部门的人员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关键岗位、新生岗位与部门都进行重点关注,建立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核心竞争力战略——其中包括技术、质量和服务。技术为首要竞争力环节, 创新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生长空间;质量是产品生存的根木,也是一个需要持续的环节(从原料采购和生产现场的质量监控,质检,到安装与操作, 不能放松每一个环节,提高各个环节人员的质量意识);服务是企业产品可持续的另一个关键点,良好的服务体系可以减少销售的环节,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O 生产与供应链战略——生产与采购不仅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更关系到企业的生命力:釆购、供应链方面,要有稳定的供应商体系,分散供应,降低断链的风险,严格监控供应原料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要提高人员的成本意识和技术创新意识,在工艺和流程上不断改进,控制成本,创造财富。 公关战略——公司需要具有一?定的应急能力。公关作为应急的一个机动部门,同时与各个环节的关键点进行密切交错执行,增强企业活力。 营销战略——包括市场、价格、布局、平台搭建、销售网络形成、品牌建立等。 二、SWOT分析 2.1公司、产品SWOT分析 2.1.1S 优势(strengths ) 这些优势是我们公司进过发展利积累的沉积,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 质量优势:公司产品从部件开始,每一样都挑选国内外顶尖的产品或原料,并旦能精益求精,做到行业尖端的程度,在质量上不仅可以得到行业的认可,更是为终端用户所青睐; 技术优势:我们有口己的研究团队和技术伙伴,拥有行业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 产品优势:公司产品种类齐全,优势集中,形成了固定的优势体系; 价格优势:公司产品在价格上要优于国外品牌,在性能上要优于国内其他品牌,总性价比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同类产品; 战略优势:公司高层有清晰的中长期发展Fl标,能正确定位公司与产品,稳步扎实的推进公司冃标的达成。 2.1.2W劣势(weaknesses)

企业三年战略发展规划-2017年

.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规划时限2016年-2018年) 编定时间:2015年12月 实施时间:2016年01月

目录 前言 一、战略纲要 二、战略目标 三、企业文化 四、企业现状、企业环境与市场分析 (一)企业现状 (二)企业环境与市场分析 (三)SWOT四要素分析 五、战略规划 (一)三年规划 (二)企业2016年大事项工作安排 (三)过程控制及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六、经营方针 (一)客户第一、服务至上 (二)一切以市场为中心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七、主要经营策略 (一)市场策略 (二)产品质量策略 八、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

(二)生产资源保障 (三)人力资源保障 (四)资金及财务资源保障 (五)管理组织保障 九、总体要求 (一)更新观念,创新管理 (二)落实责任、重在行动 (三)一切以工作绩效论成败、奖惩分明十、附件

前言 X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X”)作为一家经过数十年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经历了市场竞争残酷洗礼而不断成长的过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为避免出现了战略、经营和管理不匹配的现象,为了使公司能在今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沿着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轨道前进,进一步做好公司的发展定位,确定公司未来一定期间的战略目标,找到公司发展的核心路径,结合外部宏观环境和公司内部资源及能力,特拟订本规划。 一、战略纲要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纲要,指引企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的业务领域,指导企业的资源配置,指明企业的发展策略与发展措施。 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成本求竞争、以信誉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的模式,靠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用户。 二、战略目标 Ⅰ:拓展目标:力争未来一年内完成企业上市挂牌目标,同年力争完成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整合与并购。 Ⅱ:销售目标:到2016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到2017年销售额突破1.8亿元;到2018年销售额突破2.5亿元。

西九龙规划 福斯特VS许李严VS(oma)库哈斯

… 如果您关心香港的未来,如果您同意我的意见,请广为传播此文 如果您关心香港的未来,如果您同意我的意见,请广为传播此文… 规划三剑客决战西九龙(一) -我对西九文化区概念规划方案的点评 香港大学建筑系朱涛 香港西九文化区的建设项目恐怕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雄心勃勃,也是一直富于争议性的文化建设项目。8月20日,备受关注的文化区三个规划方案终于出台了!三家规划设计顾问公司——英国的Foster+Partners(以下简称福斯特),香港的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李严或严讯奇)和荷兰的OMA(以下称OMA或库哈斯),各自领取酬金约4,900万港元,经过一年的闭门铸造,终于向香港公众亮出自己的绝招。三个概念规划方案自8月21日起在香港会展中心等地展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公众咨询,收集市民意见,最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将“综合各方意见”选取一个主导方案。

“西九兴亡,匹夫有责”。我去仔细看了展览,研读了各设计公司提供的资料,产生一些个人看法,想提出来,与大家交换意见。在直接讲我个人看法前,我认为有必要先分析一下基地的现状——这是我评判各方案的出发点。 西九头顶几大怪 我们香港城市有诸多特色,其中包含两大精髓:便利的公共交通和生机勃勃的街道文化。前者体现为发达的地铁、公交、电车、航船线路以及相互间便捷的接驳;后者体现为密集的街道网络、频繁出现的街道交叉口、小尺度的街区划分、沿街多样的小商业设施、以及——很重要的——似乎永远都不缺的人气——步行人流。有时走在铜锣湾、旺角的街道,我也会觉得有点太过拥挤。也许人口密度稍低点,街道稍宽些会让人更感舒适。但这只是个度的调整问题,香港街道文化的本质构成总的说来是值得我们珍惜的。总之,便利的交通加上街道文化这两大精髓,结合其它特征,形成的良好城市空间格局在港岛、九龙比比皆是。

九年级历史下册 12 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 北师大版

《苏东的艰难探索》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取得显著成效。 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史鉴今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对比教学法,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和改革后的中国进行比较,以助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2.明白社会主义发展、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概况。 【教学难点】 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导入: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欧洲和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建设本国经济时都照搬苏联模式,后来发现苏联模式日益不能适宜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相继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经济改革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1)农业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伊始即雄心勃勃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革,他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并扩展到政治领域。在农业改革中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等。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随意鲁莽,不能实事求是,必然无法获得成功。 (2)工业改革:赫鲁晓夫对工业也进行了改革,如加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方面的投入等。 (3)评价: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2、政治改革 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但赫鲁晓夫的这些改革并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3、学生“说一说”:如何看待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 4、师归纳: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苏联社会主义早期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领导人,斯大林功绩卓著,不能因其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等而抹杀。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是错误的,正因为他不能全面读认识斯大林,全面客观地分析3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社会现状,因此,他的改革就注定无法成功。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东欧国家的社会改革) 1、改革背景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 2、匈牙利改革 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致力于推行改革,他强调不该“奴隶般地模仿外国的模式”,在卡达尔的领导下,匈牙利从1968年起在全国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治上,匈牙利政府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使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国家政局也长期保持稳定,但是到了70年代中后期匈牙利改革因遇到一系列困难而陷入低潮。 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进行了改革。但改革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 三、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苏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做的努力,但都因缺乏科学理论,未经深思熟虑,急功近利而失败。苏东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有很重要借鉴和启示。

中译本西九龙文娱艺术区.pdf

WKCD-319二零零六年六月二十二日P A T A G/12/2006資料文件 [中譯本]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 核心文化藝術設施諮詢委員會 表演藝術與旅遊小組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 售票演藝活動、粵劇/粵曲節目和 主要博物館入場遊客的統計數字 目的 本文件提供有關康文署的售票演藝活動、粵劇/粵曲節目,以及轄下演藝場地和主要博物館入場遊客的統計資料。 背景 2.在2006年5月16日本小組第二次會議席上,成員曾查詢康文署演藝場地所舉行文娛節目的統計資料,特別是足本粵劇和粵曲演唱會的比較,以及該署演藝場地和博物館的海外遊客和觀眾入場情況。

售票演藝活動的統計數字 3.根據康文署售票系統「城市電腦售票網」的記錄整理所得,2003/04至2005/06年度康文署轄下場地和非康文署場地所舉行的收費文娛節目演出場數及有關售票數字,現載於附件A,供成員參考。有關統計數字按藝術形式分別開列,並包括節目演出場數、售出門票數目和價值,以及平均票價。 粵劇/粵曲節目的統計數字 4.2003/04至2005/06年度康文署演藝場地所舉行的足本粵劇/折子戲及粵曲演唱會/講座和工作坊的比較數字,現載於附件B,供成員參考。有關數字包括康文署及其演藝場地的租用者所舉辦的收費和免費節目/活動。 入場遊客和觀眾 康文署博物館 5.康文署委聘米嘉道資訊策略有限公司,在2004年11月進行了一項關於該署轄下七所主要博物館的意見調查。 6.根據調查結果,估計七所主要博物館的總參觀人數中,內地和海外遊客數目平均約佔21.4%。參觀者資料的數據摘要,現載於附件C,供成員參考。

康文署演藝場地 7.經研究康文署售票系統「城市電腦售票網」與香港藝術節的售票記錄後,發現並沒有實質的統計數字可以顯示文娛節目的遊客觀眾數目。僅存的記錄只是海外傳真訂票和集體購票的數目(2005/06年度「城市電腦售票網」和香港藝術節經該途徑分別售出約2120張和800張門票予內地/海外觀眾),但內地或海外觀眾經互聯網或售票處購票的數字則沒有記錄。預期即將推出的「城市電腦售票網」新系統可改善有關數據的記錄情況。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二零零六年六月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一、知识在线 1、智慧乐园 ⑴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中制定出比较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国家是() A、捷克斯洛伐克 B、匈牙利 C、苏联 D、南斯拉夫 ⑵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C、完全否定斯大林 D、个人专断作风严重 ⑶为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经济发展埋下隐患的是() A、工业基础差 B、自然资源贫乏 C、存在严重的封建残余 D、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成语与历史 东欧各国改革与苏联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中国古代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A、邯郸学步 B、盲人摸象 C、东施效颦 D、见异思迁 3、明辨是非 有关赫鲁晓夫的做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⑴无限制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 ⑵平凡历史上的冤假错案() ⑶把全部错误归罪于斯大林() ⑷报章大量刊登赫鲁晓夫的照片() ⑸削减农业税,大规模开荒种田() 4、名言警句: 赫鲁晓夫先生,你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1956年赫鲁晓夫访问英国期间丘吉尔的话丘吉尔说这句话的目的是: A、阻止赫鲁晓夫的改革 B、赞扬赫鲁晓夫大无畏的改革精神 C、提醒赫鲁晓夫改革要循序渐进 D、威胁赫鲁晓夫不要进行大的改革 5、历史巧合: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赫鲁晓夫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时期的一幅照片《离开城市前去垦荒的人们》,想一 想在新中国成立后有没有这种类似的现象在全 国发生?如果有,你能找到类似的图片吗? 二、思维冲浪: 6、读史明理: “从布拉格之春”到“莫斯科寒流” “布拉格之春的目标是对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曾经是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革命引路人的苏联,现在 成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对象。也许,捷克斯洛伐克通过 这场革命将走向“人道的社会主义”,但莫斯科在这场 改革运动中将一无所得,而其苦心营建的社会主义阵营, 极有可能在布拉格的改革声中化为废墟。“ 1968年 8月 20日深夜,11点多钟。华沙条约军队

西九龙站简介

CB(1)423/09-10(01) 西九龍總站介紹 Briefing on the Planning of the West Kowloon Terminus

柯士甸站九龍站 西九文化區 Location of the West Kowloon Terminus

九龍站 柯士甸站西九文化區

To PTI/ Bus / GMB/ Coach To Taxi pick up 的士上客區 To AUS 往柯士甸站 Platform Level 站台層 Departure Level 離境層 Arrival Level 入境層 Ticket Hall 售票大堂 Ground Floor 地面層 To WKCD Station Arrival & Departure Flow ARRIVAL PEDESTRIAN FLOW PLATFORM AREA CIQ HALL & OFFICES BACK OF HOUSE PROPERTY CARPARK STATION CARPARK DEPARTURE PEDESTRIAN FLOW

From AUS 由柯士甸站 From Taxi drop off 的士落客區 To PTI/ Bus / GMB/ Coach Platform Level 站台層 Departure Level 離境層 Arrival Level 入境層 Ticket Hall 售票大堂 Ground Floor 地面層 To WKCD Station Arrival & Departure Flow ARRIVAL PEDESTRIAN FLOW PLATFORM AREA CIQ HALL & OFFICES BACK OF HOUSE PROPERTY CARPARK STATION CARPARK DEPARTURE PEDESTRIAN FLOW

香港住区规划

住区规划原理报告 ——香港

目录 第一部分:香港住区背景 香港的土地制度 香港住区开发建设相关政策 “香港模式” 住区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秀茂坪 牛头角上邨 香港凯旋门 第三部分:保障性住宅 保障性住宅政策 城市中的空间分布 规划设计方法 保障性住房案例 第四部分:对我国住区发展建设的启示

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与 离岛三大区,其中约有80 %的土地属于丘陵山地。 唯一较广阔的平地位于新 界西北部。

?现有建成区大多位于维 多利亚港狭长的南北面。 ?由于可供发展的土地严 重缺乏,人口密度高, 整体人口密度每平方公 里6480人 香港维多利亚港景色(太平山视角)

香港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使用权制度 ?香港的土地是leasehold制度,即香港所有土地拥有权,除了位于中环的圣约翰大教堂是唯一私人拥有的土地外,则全部由香港政府所拥有,再由政府出租予居民,除一次性收取「卖地」金额以外,居民则需向政府缴交地租。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 ?香港在1997年经历金融风暴后,开始调整批地政策,至2004年全面采用「勾地」制度,即是由有意土地使用者从政府的土地储备表中,提出对某地块所愿意支付出的「最低价格」,该有兴趣发展商需向政府提交相等于「最低价格」5%款项的按金,再经过公开拍卖或招标形式,由政府批出土地。以这种「勾地」方式卖出土地,既能配合有意发展商之土地实际需求,在拍卖过程中又能体现自由经济下公平竞争的原则,政府亦可以控制土地之批出及价格。 ?三、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 ?由于香港实行高地价政策,除了开发成本外,也要计算机会成本,受让方的出价要相当高,经过私人协商由原土地使用权人把土地使用权年期卖给另外之发展商,所以在香港并不常见。

苏东的艰难探索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学习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3、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学习重点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 学习难点 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做出客观的评价,认识到改革需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设问经济发展情况导入。 二、自主学习: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 1、1953年,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把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同时,他对也施行手术,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 2、1968年,匈牙利领导人在全国开始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将国家的、、有机结合起来;在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这次改革使匈牙利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出现了稳定局面。 3、查一查:二战后东欧和亚洲有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欧洲: 亚洲:(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改革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永恒主题。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曲折、有困难,甚至会失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改革吧! (一)走进历史,整合历史基础知识。 学法提示: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后要学着用哦! ●填一填:下面是小明学习赫鲁晓夫改革时所列简表,请你填写空白部分内容。 经济方面 1、 2、 政治方面

1、 2、 (二)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发展变化。 材料一:共产党过去一贯执行的方针是尽力扩大作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重工业……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解决这个首要的国民经济任务上,把主要的人力物力也都用在这方面了。 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没有充分满足居民对于食品以及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对于原料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许多集体农庄和许多区的谷物、米粮、亚麻、甜菜、油料及其他作物的产量仍然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这些部门及其他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落后状态,妨碍了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1953年9月7日)《苏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措施的决议》 学法提示:解读和运用史料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你能运用上述史料解决问题吗?不要忘了认真阅读材料哦!相信你能行! ●想一想: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 (三)大道行思,让历史照亮未来。材料二: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 ——1956年赫鲁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话 材料三:1964年10月12日,苏联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议,议程只有一项,撤去赫鲁晓大的一切职务,下面节选的是大会报告对赫鲁晓大的几项指责:(一)他作为党和政府领导人进行的工作,由于他犯下的重大错误而受到严重损害。他经常做出仓促草率、考虑不周的决定,鼓励任意扩大行政管理机构,致使等级层次繁多。在前二三年时间里,他手上集中了巨大的权力,并且开始滥用权力。 (二)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地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赫鲁晓夫依赖报刊广播的谄媚奉承来维持个人的妄自尊大。 (三)赫鲁晓大以为自己在农业、外交、科学和艺术等方方面面都是专家内行,而且对所有妨碍他的人都吹胡子瞪眼。譬如,有一次,他曾毫不踌躇地指示当地农场工人怎样管理农场。——罗?亚?麦德维杰夫《赫鲁晓夫传》 ●谈一谈:为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会事倍功半?请结合苏联、匈牙利改革的有关知识,联系我国的改革事业,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学法提示:联系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比如我们应该找出苏联、匈牙利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比较其优劣,从中吸取其经验教训。 ●议一议:除苏联和匈牙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外,东欧其他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改革,但改革大都没有收到预期成效,反而引起了政治危机,使经济形势恶化。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请你说一说如何根据国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找一找:通过围绕“苏联和匈牙利改革”问题的系列解剖和探究,你还有哪些学习疑难? 三、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点是() A、发展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反对个人崇拜 2、20世纪70年代,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国家是()

九龙坡发展规划

杨家坪商圈发展规划 一、区域现状 杨家坪商圈板块东以长江为界,南至大堰村,与大渡口区接壤,西至五台山,北与渝中区接壤。下辖杨家坪街道、谢家湾街道以及石坪桥街道、九龙镇部分村社。面积1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4万人,人口密度2.3万人/平方公里。2014年,杨家坪商圈板块按照“规划求合、交通求畅、产业求转、形象求变”的总体要求,深化“三区两带”联动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和形象重塑,板块开发建设实现竞进提速。全年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1亿元,增长19.3%; 限上住餐业营业额7.8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100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达77.8亿元;引进内资40亿元、外资5505万美元,板块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二、发展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杨家坪商圈板块地处九龙坡都市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城市现代化水平较高,经济基础较好,一直是引领九龙坡商贸发展的龙头,作为主城五大核心商圈之一的杨家坪商圈座落其中,区域战略地位突出。 二是滨江优势。杨家坪商圈板块雄踞长江之滨,亲水临江,有较长的可供利用岸线资源。《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总体城市设计》为板块滨江地段开发提供有力指导,滨江休闲产业带建设大有可为。 三是后发优势。随着板块全域产业调整和旧城改造的全面实施,将腾出大量开发建设用地,为商圈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随着华润中心、九龙滨江商业广场、谢家湾片区旧城改造、铁马新华村片区商业开发等项目的加速推进,必将为商圈板块快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三、区域功能布局 根据杨家坪商圈板块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合理布局,形成“三区两带”的区域联动发展格局。 (一)城市核心商业区 利用谢家湾正街——杨家坪正街周边现有和拟开发的商业地块 资源,高水平改造升级现有商业设施,高起点开发建设现代商业载体,打通渝中区大坪商圈和九龙半岛区域联系,合理布局商业业态,打造九龙坡城市核心商业区。一是现有步行商业区:保留传统商场超市、百货、电器、餐饮、中介服务等业态,逐步引导升级,满足传统大众消费,形成功能完善的特色步行商业街区;二是华润谢家湾片区:以华润中心为依托,重点发展奢侈品牌旗舰店、国际一线品牌体验店、高端潮流品牌概念店、高端时尚品牌主题店、大型高端超市、国际高端美食、豪华影院、金融证券、中介服务等高端商业业态,形成现代商贸集聚区;三是铁马新华村片区:开发建设“5A甲级写字楼”集群,重点打造展示九龙东城现代风貌的地标性建筑群,布局发展五星级酒店、金融证券、商务会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旅游服务、信息服务、教育培训以及咨询、设计、会计、法律等高端商务业态,形成主城西部总部经济集聚区、金融集聚区、高端商务承载区和现代化都市风貌展示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