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数据质量管理研究综述_宋敏

国外数据质量管理研究综述_宋敏
国外数据质量管理研究综述_宋敏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0471037)。

作者简介:宋 敏,男,1961年生,博士研究生,陕西省国家税务局信息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可复用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建模;覃 正,男,195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距离管理、业务构件。

国外数据质量管理研究综述

Reviews of Foreign Studies on Data Quality Management

宋 敏1,2 覃 正1

(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西安 710049;2.陕西省国家税务局 西安 710068)

摘 要 对国外近十年数据质量管理研究进行总结和评析,包括数据质量定义、质量维度识别、数据产品制造过程、质量测量和评估、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数据质量管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关键词 数据产品 数据质量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数据产品制造过程

数据(data )是为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数字或符号,如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信息系统中数据质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统计、管理和计算机等领域。数据质量问题的研究,在统计领域始于1960年代末期,管理领域始于1980年代初,计算机领域始于1990年代初[1]

。本文对国外近十年管理领域的数据质量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1 数据质量的定义和维度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定义质量[2~3]

。基本上可以分为五种:基于消费者的,基于制造的,基于产品的,基于价值的,先验的。比较流行的定义有: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4];质量是使用的适合性[5];质量意指对要求的符合性[6]。

在许多文献中,数据质量DQ (Data Quality )与信息质量IQ (In -form ation Qual ity )两个术语通用,定义多种多样。文献[7]将数据质量定义为“使用的适合性”,此定义的基础是当时全面质量管理中广泛接受的质量概念,因此关于数据质量的这个定义也被广泛接受。文献[8]将数据质量定义为“一个信息系统表达的数据视图与客观世界同一数据的距离”。有些文献将DQ 直接定义为一组属性(特征),如正确性、适时性、完全性、一致性和相关性等。

采用文献[7]的定义,数据质量判断依赖于使用数据的个体,不同环境下不同人员的“使用的适合性”不同,数据质量是相对的,不能独立于使用数据的消费者来评价数据质量[9]。因此,识别数据质量维度成为有价值的研究工作。数据质量维度是一组表达数据质量构成或者数据质量单一方面的数据质量属性[7]。

文献[7]采取二阶段调查方法识别出4类共15个数据质量维度。固有质量包括:正确性(没有错误),客观性,可信性,声誉。可访问性质量包括:可访问性,访问安全。语境质量包括:相关性,增值性,及时性,全面性,数据量。表达质量包括:可解释性,易理解性,简明性,一致性。

文献[10]识别出6个Web 数据数据特征共32个子特征。功能性特征包括:适宜性,正确性,互用性,灵活性,安全,可追溯性。可靠性特征包括:成熟度,可恢复性,可用性,可降解性,容错。效率

特征包括:时间行为,资源行为。合用性特征包括:可理解性,可学

习性,可操作性,乐趣,清晰性,帮助性,直率性,习俗化,用户友好。维护特征包括:可分析性,可改变性,稳定性,可测试性,可管理性,可复用性。可移植性特征包括:适应性,一致性,可替代性,可安装性。

文献[11]提出6个Web 数据质量标准,包括:权威,正确性,客观性,流通,定位,导向。

文献[12]在文献[7]的基础上,采用调查方法得到Web 数据质量维度。固有质量指正确性和内容错误,包括:准确性,可用性,相关超级链接。语境质量指提供作者信息。表达质量包括:组织,视觉效果,版面特点,一致性,活泼有吸引力,内容混乱。可访问性质量指提供导航工具。

文献[13]以符号学为基础,建立4个符号学层次共11个质量维度。句法层次的维度是良好定义或者正规的句法。语义层次的维度包括:易理解,明确,有意味,恰当。语用层次的维度包括:适时,简明,易于访问,声誉好。社会层次的维度包括:获知,明白差异。每个维度都有具体的改进策略。

文献[14]给出3类共22个评估标准。主观类包括:可信性,简明表达,可解释性,相关性,声誉,可理解性,增值。客观类包括:完全性,客户支持,文档,客观性,价格,可靠性,安全,适时性,可验证性。过程类包括:精确性,数据量,可用性,表达一致性,等待时间,响应时间。对每个标准有特定的评估方法。

文献[15]识别出5类28个数据质量维度。人类工程学质量类维度包括:易于导航,舒适性,可学习性,视觉信号,音频信号。可访问性质量类维度包括:技术访问,系统可用性,技术安全,数据可访问性,数据共享,数据可转换性。处理质量类维度包括:可控性,容错,适应性,系统反馈,效率,响应。语境质量类维度包括:增值,相关性,适时性,完全性,适当的数据。表达质量类维度包括:可解释性,一致性,简明性,结构,可读性,对照。

文献[16]给出6个Web 数据检索的质量度量,包括:流通,可用性,信噪比,权威,流行,内聚性。

文献[17]给出2种4类共16个Web 数据质量维度,包括:理解,正确,清晰,适用,简明,一致,恰当,流通,方便,适时,可追溯,交互,可访问,安全,可维护,快捷。

Journal of Information No .2,2007 情报杂志2007年第2期

文献[18]对包括上述9个数据质量维度方案在内的12个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评述,12个方案中有3个是引用另外两个的成果。文献[19]对包括文献[18]的12个方案在内的13个方案进行分析和评述。

美国国家统计科学研究所(N ISS)关于数据质量的研究表明[20]:a.数据是产品。b.作为产品,数据有质量,这个质量来自产生数据的过程。c.数据质量原则上可以测量和改进。d.数据质量的重要性正在增加,但不平衡。e.在大学里,实质上不存在数据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认识。f.数据质量与环境有关。g.数据质量是多维度的。h.数据质量是多尺度的。i.人的因素是核心。

从上述数据质量维度方案可以看出,现有方案较多地涉及Web 数据质量。尽管有些维度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同,由于数据质量依赖使用数据的个体,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数据质量的从业人员都未对数据质量维度集形成共识。同一词汇在不同的维度方案中的语义不完全相同,这点在文献[18]和[19]对维度频次的统计差异可以看出。由于管理学强调环境和个体差异,作者认为没有必要(似乎也不可能)建立一套广泛接受的完整的数据质量维度。因此,在特定的背景中识别数据质量维度是有价值的。识别出来的数据质量维度得到认同的程度,依赖于识别的方法和过程。

2 数据产品制造过程

文献[21]和[22]利用信息系统环境和制造环境的相似性,建立起数据产品与物质产品的联系。原始数据对应原材料,数据加工对应材料加工,数据产品对应物质产品。这样,全面质量管理(T QM)的原则、方法、指南和技术就可以用于数据质量管理。在数据产品制造环境中有四种角色:数据提供者,数据生产者,数据消费者,数据管理者。

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方法和过程的系统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3]。确定数据质量相关的过程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数据是由信息系统加工的,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现有的信息系统建模方法可以用于数据质量相关过程的识别,如数据流图(DFD)、实体-关系(E-R)图和面向对象模型等。但是这些方法缺乏系统地描述数据制造过程的能力,同时缺乏用来清楚地表达制造细节的构件。因此,人们试图设计更加适合数据质量测量和改进的数据制造系统建模方法。

文献[23]给出的数据制造系统模型,通过建立表达数据单元和系统构件关联关系的数据制造系统分析矩阵,系统地追踪数据产品相关属性,这些属性的测量值可以用于数据制造系统的改进。

文献[24]给出一种称为IP-M AP(Inform ation P roduct Map)的数据制造系统建模方法。IP-MAP包括8种组装块:源(原始输入数据)块,消费者(输出)块,数据质量块,加工块,数据存储块,决策块,业务边界块,信息系统边界块。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得到的IP-MAP可以使数据管理者看见数据产品制造中的最重要环节,识别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确认数据制造系统的瓶颈。IP -MAP不仅能帮助识别过程拥有者,还能帮助实现质量的源头控制,在数据制造过程的不同阶段用适当的质量维度进行产品质量测量。

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信息系统建模方法,主要目的是系统分析。文献[23]和[24]的模型主要针对投入运行后信息系统中数据质量管理问题。事实上,数据质量不仅依赖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还依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因此,开发适用于信息系统从分析设计到运行维护全过程的、适合数据质量管理的信息系统模型,不仅可以从整体上考虑信息系统开发的数据质量和运行的数据质量,还可以降低解决系统开发和运行过程中数据质量问题的总体成本。

3 数据质量的测量和评估

 3.1 数据质量要求 数据质量要求是为使用户获得特定质量数据而需要附加在数据上或者在数据文档中列明的指标[25],它是检验质量的标准。文献[25]在几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建立数据质量要求的方法和步骤。数据质量参数(简称质量参数)是用户评价数据质量定性的或者主观的维度,如来源可信、适时等。数据质量指标(简称质量指标)是提供数据客观信息的数据维度,如来源、创建时间、收集方式等。

建立数据质量要求的过程如图1所示,共4个步骤:a.建立应用视图。输入是应用需求,输出是应用视图。b.确定质量参数。输入是应用视图、应用质量要求和侯选质量属性,输出是参数视图(附加在应用视图上的质量参数)。c.确定质量指标。输入是参数视图,输出是质量视图(包含质量指标的应用视图)。d.质量视图集成和应用视图求精。输入是质量视图,输出是集成的质量计划

图1 数据质量建模过程

 3.2 数据质量测量和评估 文献[26]和[27]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称为AIMQ,它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2×2的PSP/IQ模型(见表1)。行决定于将数据看成产品还是服务,列决定于评估是依据正规的质量规范还是消费者期望,这样将文献[7]的15个质量维度中除增值性以外的维度,加上易操作性维度分成4类。二是IQA 工具,是一套测量数据质量的调查问卷。三是质量差距分析技术。

表1 PSA/IQ模型

规格符合性满足或者超过消费者期望产品

质量

完好的信息(没有错误,简

明性,全面性,一致性)

有用的信息(数据量,可解释性,

易理解性,相关性,客观性)服务

质量

可靠的信息(及时性,安全

性)

可用的信息(可信性,可访问性,

易操作,声誉)

文献[28]提出一种在组织内部测量数据质量的方法。首先建立数据质量标准列表,标准分为直接评估标准和间接评估标准。直接评估标准的评估采用传统的软件测量方法,即问卷调查方式。而间接评估标准的分数由直接评估标准计算得到。

文献[29]采用面向评估的方法对Web数据质量标准进行分类。根据影响数据质量的用户、数据源和查询过程这三个主要因素,对应地将文献[14]中的22个质量维度分为主观标准、客观标准

情报杂志2007年第2期 Journal of Inform ation N o.2,2007

和过程标准。每个维度都有相应的评估方法。

文献[30]给出3种数据质量客观评价的算法(简单比率,最大-最小运算,加权平均),并描述了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结合,在实际应用中改进数据质量的步骤。

文献[31]给出一个完整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评估过程按照由选择模块、质量评估模块和简表(profile)模块构成的数据质量评估架构进行,将评估过程得到的数据质量值和用户类要求进行比较来判断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文献[17]给出由4个步骤12个方面组成的Web数据质量测量方法,16个质量维度都有各自的Web指标和测量工具。

由于数据质量与背景和用户密切相关,现有的数据质量测量和评估都采取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

4 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当利用信息系统环境和制造环境的相似性建立起数据产品与物质产品的联系后,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原则、方法、指南和技术就可以用于数据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9000系列标准(2000年版包括ISO9000、ISO9001和ISO9004)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接受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也基本继承ISO9000系列标准的框架,如文献[21]、[22]和[32]的研究。

文献[33]引入评估组织数据质量管理能力的数据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该模型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相似,分为4个等级:一级为初始数据管理级;二级为已定义数据管理级;三级为已管理数据管理级;四级为优化数据管理级。

5 结束语

经过20多年的历程,数据质量管理研究取得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面数据质量管理(T DQM)研究自成一体,从1990年开始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出版专著5部。

无论是将数据质量定义为数据“使用的适合性”,还是根据ISO 9000的版本升级引起质量定义的变化,而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由于环境和个体的差异,在特定的背景中识别数据质量维度是有价值的研究工作。

为从整体上考虑信息系统开发的数据质量和运行的数据质量,降低解决系统开发和运行过程中数据质量问题的总体成本,开发适用于信息系统从分析设计到运行维护全过程的、适合数据质量管理的信息系统模型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Scannapi eco M,T Ca tarci.Data Quality under the Com puter Sc ienc e Perspec-tive.A rchivi&Com puter,2002;(2)

2 Center fo r Innov ation in Engineering Educ a ti o n at Vande rbilt Uni ve rsity.What is Qual i t y:Definitions and Co nt rast s.http://mo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889184.html,/m t322/ Whatis.htm,2006-10-10

3 Qualitydi g est.Quality:How Do You Define it.https://www.360docs.net/doc/311889184.html,/ html/qualityde f.html,2006-10-10

4 GB/T19000-2000(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5 Juran J M,A B Godf rey.Juran's Qual i t y H andbook(5th edition).Ne w Yo rk: McGraw-Hill,1999

6 Crosby P B.Qual ity i s Free:The A rt of Making Qual i ty Certain.New Yo rk: McGraw-Hill,1988

7 Wang R Y,D M Strong.Be y ond Accurac y:What Data Quality Means to Data Co nsumers.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 rmation Systems,1996;(4)

8 Orr K.Data Qual ity and System T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889184.html, munic a ti o ns o f the ACM,1998;

(2)

9 Stro ng D,Y Lee,R Y Wang.Data Qual ity i n Contex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889184.html,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7;(5)10 Zeist R H J,P R H H endriks.Specifying Sof tware Quality with the Ex tended ISO Model.Sof tware Qual ity Journal,1996;(4)

11 Alexander J E,M A T ate.We b Wi sdom:How to Eval uate and Create Info rma-tion on the Web.Mahwah.NJ:Erlbaum,1999

12 Ka t e rattanakul P,K Siau.Measuring Inform ation Quality of Web Sites: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In:Proc eedings of the20th International Confe rence o n Informa ti o n Systems.Charl o tte,No rth Ca rolina,USA,1999

13 Shanks G,B Co rbit t.Unde rstanding Data Qual i ty: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In:Proceeding s of the10th Australasian Confe rence on Inf orma ti o n Sy stems, 1999

14 Naumann F,C Rolker.Assessment Me thods fo r Information Qual ity Criteri a.

In:Pro c eedings of5th Int e rna ti o nal Conferenc e on Inform ation Quality,2000 15 Dedeke A.A Conc eptual Fra m ewo rk for Developing Quality Measures for Info r-ma ti o n Sy stem s.In:Pro c eedings of the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 e on Info r-ma ti o n Qual ity,2000

16 Zhu X,S Gauc h.Incorporating Qual ity Me trics in Central ize d/Distributed In-fo rmation Re trieval on the Wo rld Wi de Web.In:P rocee dings of the23rd Annu-al Inte 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 e on Researc 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 rmation Retrieval,Athens,Gre ece,2000

17 Eppl er M,P Muenzenm a y er.Measuring Inform ation Quality in the Web Co n-tex t:A Survey of State-of-the-art Instruments and an Appl ication Method-ology.In:Pro c eedings of the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 e o n Info rmation Qual-ity,2002

18 Knig ht S,J Burn.Developi ng a Framewo rk fo r Asse ssing Information Qual ity o n the World Wide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889184.html,rming Science Journal,2005;(8)

19 Parker M B,V Moleshe,R De la H arpe,e t al.An Evaluation of Info rmation Qual i t y Frameworks for the Wo rld Wide We b.In:Proc eedings of8t h Annual Conference on WWW Applic a ti o ns.Bloemfontein,Free State P rovinc e,South Af ric a,2006

20 Alan F K,A P Sanil,J Sacks,et a l.Wo rkshop Re port:Affil iates Workshop on Data Quality.N orth Carolina:NISS,March,2001

21 Wang R Y,V Sto rey,C Fi rth.A Fram e wo rk fo r Anal y sis of Data Quality Re-search.IEEE T ransactions on Knowl edge and Data Eng i neering,1995;(4)

22 Wang R Y.A P roduct.Perspective o n To tal Data Quality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889184.html,-munications o f the ACM,1998;(2)

23 Ballou D P,R Y Wang,H Pazer,e t al.Modeling Inform ation Manufacturing Systems to Determine Info rmation P roduct Qual ity.Management Sci enc e, 1998;(4)

24 Shankar G,R Y Wang,M Ziad.IP-MAP:Representing the Manufacture of an Informa ti o n Product.In:Pro c eedings o f the2000International Conferenc e on Informa ti o n Qual i t y.2000

25 Wang R Y,H Kon,S Madnick.Data Quality Requirements Anal y sis and M od-eling.In:Proce edi ngs o 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 e of Data Eng ineer-ing.1993

26 Wang R Y,D M St rong,B K Kahn,et al.An Information Qual ity Assessment Me thodology.In:P rocee 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 rmation Qual i t y.Cambri dge,MA,1999

27 Yang L,D M Strong,B K Kahn,et al.AIMQ:a Methodo l og y for Info rmation Qual i t y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889184.html, rma t io n&Mana g ement,2002;(2)

28 Bobro wski M,M M arre,D Yankel evich.A Homogeneous F ramework to Mea-sure Da ta Quality.In:P 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 e on Info rma-tion Qual ity.Cambridge,MA,1999

29 Naumann F,C Rolker.Assessment Me thods fo r Information Qual ity Criteri a.

In:Pro c eedings of5th Int e rna ti o nal Conferenc e on Inform ation Quality.2000 30 Pipino L,Y Lee,R Y Wang.Data Quality Asse ssment.Co mmunic a ti o ns of the ACM,2002;(5)

31 Cappiell o C,C F rancalanci,B Pernici.Data Quality Assessment fro m the Use r's Perspe c t ive.In:P roce edings of IQIS'04in Co njunction wi th the23rd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 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Pa ris,2004

32 Wang R,T Al len,W H arri s,e t al.An Informa ti o n P roduct Approach for T otal Informa ti o n Awareness.In:Proceeding s of IEEE Aerospace Conference.2003

33 Ryu K S,J S Pa rk,J H Park.A Data Quality Management M aturity Model.

ET RI Journal,2006;(2)(责编:愚加勃)

Journal of Information No.2,2007 情报杂志2007年第2期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来源......................................................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自我决定动机研究综述

自我决定动机研究综述 摘要:自我决定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动机理论, 代表着当下动机理论研究的趋向。文章综述了自我决定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及具体内容,归纳了典型领域研究成果,分析了未来研究的走向,并对该理论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与评价。关键词:自我决定动机;测量;应用领域 动机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它涉及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最能反映人类行为的目的性、能动性特征, 而自我决定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动机理论, 代表着当下动机理论研究的趋向。准确理解自我决定动机理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动机的理解,并为动机问题研究的前景指明道路。一、自我决定动机 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和Ryan提出的,它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自愿的和自我决定的。自我决定理论是人本主义的一个动机理论,它假设人是积极的有机体,人天生就具有追求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倾向,努力去应对持续的挑战,并把外部经验与自我感进行整合。根据个体自我决定的程度不同,自我决定理论把人的动机分为:缺乏动机、控制动机和内在动机。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包括四个小型理论:有机整合理论主要阐述外部动机发展为内部动机的过程经历了哪些不同类型的动机;基本需要理论主要归纳了人类先天存在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以及它们与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关系;认知评价理论主要解社会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于内部动机的影响;因果定向理论主要描述人们的先天倾向中的个体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怎样影响个体对于环境的选择和适应。上述四个小型理论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同等程度的发展,多数的研究主要围绕前三个小型的理论展开,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动机对行为的影响,考查了社会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对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影响,研究了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又是怎样影响到自主动机的。 二、自我决定动机的测量 随着人们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者相继编制了一些量表,用于研究不同人群的自我决定动机。目前国内使用的量表主要是对国外量表的修订。唐本钰、张承芬对 sheldon 等人编制的自我决定量表(SDS)进行了翻译并用我国大学生样本进行验证,发现同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量表有两个分问卷组成,共有十个题目,每个分问卷五个,既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合起来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论文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摘要】本文简要就企业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重点对项目质量管理的方向、办法等进行了简要论述,以期对建筑市场项目质量管理提供一些必要性的认识。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领域实行项目管理,对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期、节约资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标就是确保项目各个节点、各个分项、分部工程均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领域实行项目管理,对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期、节约资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标就是确保项目各个节点、各个分项、分部工程均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关键词】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一概述 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已被企业各级领导所认同。内抓现场质量领先,外抓市场名优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营战略已被广泛采用,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工程质量的竞争。而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是企业形象的窗口,因此抓工程质量必须从施工项目抓起。而项目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深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部提出抓工程质量要实行“两个覆盖”(即:要覆盖所有的工程项目和覆盖每一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也是着重强调了抓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抓项目质量管理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企业层次,二是项目层次。以下就两个层次分别谈一谈对抓项目质量管理的认识。 二质量管理的关健 2.1 抓项目质量管理必须覆盖所有的工程项目 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每个施工项目质量的总和代表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优质工程是企业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也是企业形象的金字招牌,劣质工程损害企业形象,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质工程的正面效应与劣质工程的负面影响并不是一比一的对等关系,对企业信誉的影响可以说是“十誉不足,毁一有余”。企业为维护自身的形象,必须重视抓好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南京桥梁项目部多年来抓工程质量管理---坚持“两个一个样”(即:工程大小一个样,重点非重点一个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完全证明了抓质量管理必须覆盖所有工程项目的重要意义。

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 一、引言 由于在供应链环境下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输、分销和售后服务都是由相应的供应链成员企业来共同完成,产品和服务质量是由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共同保证和实现的,而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关注企业自身内部的质量管理活动,对于上游供应商质量管理则缺乏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与策略,如何在供应链的环境下来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也已从原本价格的竞争,技术的竞争逐步转变到上下游整条产业链的竞争。伴随着中国加入WTO,许多外国一流企业的强势加入使得中国国内竞争极度激烈化。第三方物流,外包等等都在速度的发展,怎么样才能在供应商之中选择适合自己而且质量符合要求的企业就是实现企业盈利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为降低成本,许多跨国企业都把中国当作其全球的原料、零件供应基地。同时,国内的企业也将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发包给供应商生产。于是就形成了企业、供应商、分承包方的复杂的供应网络,在网络的每一个环节的成本、质量、及时性都将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供应商质量管理成为企业急需挖掘的利润增长点,对供应商的选择、评审、培养使之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随企业的发展共同成长。 面对供应商质量管理,学术界已经通过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取得了多角度,为数众多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企业时刻面对着产品寿命周期短,企业交货期紧,产品需求质量高和不断要求提高售后服务的困境,对于供应商管理企业也需要时刻不断优化和更新。 二、主题 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中国期刊网上当前已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观期刊网对于供应商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大量文献研究成果,为本文的这次写作提供比较好的素材资源和值

精准质量管理

精准质量管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围绕生产与质量主题,目前国内外已形成了多种理论和方法。最引人注目的当属、()、()。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十多年来在国内受到企业热捧,证书需要是重要原因,但不可否认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自身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精益生产管理与六西格玛管理近年来在国内受到追捧,精英企业理论实践一体的明星功居至伟,其理论方法的实用价值功不可没。 上面所提到的三种理论方法尽管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偏差,但各自均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的。我们应看到,这三种理论方法均是舶来品,是西方先进企业管理精华的提炼,虽然科学的理论方法不应有国界之分,但管理学科本身所具有的软性和弹性特征,使我们在借鉴应用这些理论方法时有必要结合国情。从我国企业普遍管理状况和管理方法需求出发,对有关理论方法进行创新探索应该是有必要的。 从综合改善的角度,精益生产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方法可以有效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思想也可借鉴其中。此种结合就是倡导的精益质量管理模式(LeanQuality)。如下图所示: 由五大子系统组成,分别为员工职业化、生产系统化、工序标准化、度量精细化、改进持续化,这五方面是企业推行精益质量管理的五大法宝。这五大法宝各自又由相关要素组成,从而使精益质量管理形成体系。精益质量管理模式是围绕生产作业系统质量、效率、成本综合改善这个目标,吸收借鉴精益生产、六西格玛、ISO9000体系的优秀成果,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 精益质量管理模型五大法宝 1、员工职业化 精益质量管理五大法宝之一是员工职业化。精益质量管理将员工职业化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这是与、六西格玛、ISO9000体系的一个显着区别。精益质量管理借鉴有关管理革新项目成败经验教训,将员工职业化作为推行精益质量管理革新的首要关键要素。 精益生产()模式源于日本,几乎是(ToyotaProductionSystem,TPS)的代名词,精益生产模式先天打上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烙印,其体系架构是基于日本企业文化特征设定的。精益生产中提到了员工素养,提到了多能工,这几方面还不充分,力度还不够。在工业化成熟的国家和地方,谈如同我们现在还谈上班不要迟到,已属起码的,而我国员工职业化与西方相比差距却很大,应该大力倡导和提升。许多西方理论方法在我国水土不服,这与我国企业整体职业化水平偏低不无关系,精益生产推行难度大固然有多种原因,把员工职业化这道障碍大力克服应是企业必选的重要措施。 六西格玛管理重视人的因素,创造了绿带、黑带、黑带主管等(GB、BB、MBB)资质体系,以促进企业人才的培养和六西格玛的推行。如同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别一样,员工职业化如同我国广大企业在进行基础教育,而绿带、黑带等则象已完成基础教育的企业在进行高等教育。对我国众多企业而言,谈员工职业化以及提升员工职业化水平则更具普遍实用意义。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3) 大数据定义 (3) 大数据来源 (3)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3) 大数据技术 (4)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4)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5)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7)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8)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9)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行政管理秦高文 【摘要】随着信息的高速化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政务日益成熟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政府。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梳理了国内外智慧政府建设发展的情况,结合智慧政府主要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开展文献综述,希望得以了解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的整体进展情况。总结归纳了智慧政府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并对未来智慧政府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政务;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政府信息化;公共服务 一、引言 现代政府事务日益复杂,传统政府的智能水平已经难以应付这种新的形势,伴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高速化发展,政府信息化建设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历经传统政府、数字政府、电子政务、移动政务等多个阶段后,“智慧政府”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政府的四大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政府”就是要实现上述职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 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智慧政府”具有移动性、社会性、虚拟性、个性化等特征。「1」这些新特征是信息技术进步和电子政务应用创新两者融合演化发展到更高级实践阶段的必然结果。「2」智慧政府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概念具有明显

的实践先于理论的特点,它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世界各国政府机构都是在探索中先行先试。 二、智慧政府在国内外的探索实践 2011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提高政府服务的绩效及服务能力,提出智慧政府建设框架(Smart Government Framework)。「3」2012年6月,韩国政府公共行政与安全部顺应时代发展构建了智慧政府实施计划(Smart Government Implementation Plan),使得韩国始终居于联合国电子政务指数排名中的领先位置。「4」2013年6月,迪拜专门成立智慧政府部门(Dubai Smart Government Department),负责指导和监督迪拜电子政务的转型与实施,迪拜智慧政府项目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取得了重要成就,是该地区为企业和社区生活提供政府在线服务的开创性举措,标志着迪拜开始进入智慧政府时代。「5」2014年3月,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推出“资讯媒体总体规划2025”(Infocomm Media Masterplan 2025),该规划的重要目标是将新加坡政府建设成为智慧政府,使新加坡成为全球领先的ICM技术使用者和倡导者,通过有效的安全措施保护个人的隐私和交易,促使企业提高生产率和收入,帮助政府利用数据更好地分析城市问题,从而制定更适当的政策。「6」 国内在政策方面,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电子政务向智慧化和服务化转变。在建设实践方面,中国已经有超过两百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计划,而智慧政府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7」北京、上海、南

参考文献-工程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吴涛,丛培经.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3]吴涛,丛培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手册[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陆惠民,苏振民,王延树.工程项目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7]丛培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培训讲座[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8]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9]田金信.建设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青出版社. 2002. [10]自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1]张金锁.工程项目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12]丛培经.实用工程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3]桑培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l4]蒲建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5]王要武.工程项目管理百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戚振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7J顾慰藉.建设项目质量监控[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8]张毅.工程建设质量监督[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l9]王祖和.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0]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1]赵涛,潘欣鹏.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22]顾勇新,吴获,刘宾.施工项目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3]李三民.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4J陈乃佑.建筑施工组织[MJ.北京E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5]许元龙.业主委托的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26]郑海航.企业组织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7]许程洁,周晓静.建筑工程估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8]姜华.施工项目安全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文献综述 英文

文献综述 大学生时间管理研究——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为例 姓名:代永寒学号:20091211205 专业:工商管理班级:工本2班 史蒂芬?柯维的《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顾名思义是指重要的主要的事情要放在第一时间去完成。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是将认为急迫的紧要的事情放在第一时间完成; 本书通过四个象限来告诉我们如何区分事情的紧急性与重要性,从而告诉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应怎样去区分事情属轻属重,以及造成事情紧急性的原因,在平常工作中要注意哪些方面以避免出现紧急事件的情况。 第一象限包括四点:A危机 B 急迫的问题C最后期限迫近的项目 D 会议准备工作等。第一象限显得紧迫与重要,但我们要知道形成第一象限的紧迫与重要主要是因被延误及没有进行计划与预测及计划所致。第二象限包含准备工作、预防、价值、筹划、建立关系、真正的再创造与赋予能力。第二象限属于质量象限,属于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但我们必须要去做,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第一象限包含的情况。第三象限包含干扰、电话;邮件、报告;某些会议;很多临近、急迫的事情及很多流行的活动。第三象限包括“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而事实上它易给人造成假象,从而形成第一象限情况。第四象限包含琐事、打发时间的工作、某些电话,解闷,“逃避”行为、无关紧要的邮件及过多地看电视;第四象限属于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它是浪费象限,第四象限中的行为是堕落行为。这四个象限告诉我们如果在办事过程中不是以重要性而是以紧要性为出发点,就会出现第一第三甚至第四象限的情况,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加以区分,日常工作生活中往往事情越是紧迫,反而说明事情越不重要!像最近存货系统因急着想能早日上线,在运作过程中被卡住,故一心想着去解决软件中存在的问题,而忽略了与其他人员的沟通协调,存货上软件固然重要,但与公司整体运作相比就稍显其次,没合理分配其他人员手头事项,这样会导致其他问题的增多,从而会出现第一第三象限甚至于第四象限的浪费情况。 “要事第一”,告诉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加以区分、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国外现状 国外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社会水平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21世纪初期,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均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实践,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城市建设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

国内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42.99%上升至2015年的56.1%。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每年还将有1000多万人口进入城市。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城市病”,城市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不断突出。如何解决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不断深化城市功能以提高利用效率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难题,而城市信息化建设无疑是提升城市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结合的最佳模式,将充分发挥产业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的转型。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萌芽期和推进期。2010年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在此之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萌芽阶段。继2010年宁波市在政府的全面推动下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其他城市纷纷效仿,智慧城市在我国的建设风生水起,不少城市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甚至有些地区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武汉、株洲、佛山等。截止2016年初,全国已经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2016年,我国将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等八大技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要方向。“十三五”期间,26部委将共推100各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根据《2015年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我国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有:无锡、上海、北京、杭州、宁波、深圳、珠海、佛山、厦门、广州等。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市整体智慧化程度较低,建设能力及落地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表现出区域差异,华南地区与华东地区发展良好,而东北、西北、西南等相对偏远区域,发展较为落后。智慧城市在各省份、各领域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中投顾问的《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研究表明,如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全面展开,推进速度较快的已进入建设阶段,其它城市也开始进行规划与设计等。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的城市可能需要2-3年时间,而有的城市可能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当前,我国正在通过“两

学业拖延文献综述

我国高校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研究文献综述 一、前言 1、学术背景 拖延(Pr(K~ra.Min&re)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7O年代术,由Ellis和Knaus等人提出。在我国,关于拖延的实证研究是近2、3年玎始的。 拖延在学术领域十分普遍,Ellis 和Knaus(1977)曾估计大学里面有接近95%的美国学生存在拖延行为,而Solomon 和Rothblum[2]的研究则表明,有50%的学生报告他们长期有拖延行为,38%的学生报告偶尔拖延。甘良梅等的调查显示,63.5%的大学生报告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达到中等程度的拖延。 2、相关概念 拖延是尽管可能会带来更糟的结果,但仍自愿延迟预定计划的行为。 学业拖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推迟学业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开始着手进行的行为倾向。 3、研究目的 基于国内外关于拖延的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日前人学生拖延的现状,分析在大学生中拖延的普遍性以及可能存在的性别、年龄和学科差异;

2、从大学生白我报告的13个拖延理由入手,通过因子分析探讨大学生拖延的土要原因以及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和学科等)对其原因的影响 3、研究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以探讨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程度 二、主题 1、学业拖延的特征 1.1 学生有执行学习任务的想法,但是没有与意向相符合的行为表现 1.2 学习拖延容易产生不符合标准的学习结果(如潦草的 家庭作业、不合格的论文、考试成绩低下) 1.3 学习拖延还往往伴随着焦虑不安、抑郁、失落等消极情绪体验。 2、学业拖延的成因 2.1 内部因素 2.1.1 学业拖延与人格特质 用大三人格模型,MeCown发现拖延和外向性是线性关系,与神经质是曲线关系,低的和高的神经质都在拖延上得分较高。国外有关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的严谨性、责任感与拖延行为之问呈现较高的负相关。 2.1.2 学业拖延与完美心理倾向 完美心理倾向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它代表一种核心为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开题报告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开题报告 一、文献综述 (一)建筑工程质量理管国内外现状 欧洲是质量管理的发源地,也是世界现代质量管理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从欧共体到欧盟,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中,质量管理及其发展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人们认识到,质量已成为全世界的任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使质量有了可比性,也使产品、过程、体系有了可比的质量。企业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还要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其竞争力。因此,欧洲企业不满足通过ISO9000标准认证,还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有更高要求的质量体系标准。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永恒的话题。建筑工程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某一时期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众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作为建筑,它是一门艺术,代表某一民族的文化特征,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以及民族形象。从这种意义上讲,工程质量与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涉及多个学科。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发第9l号主席令公布《建筑法》,并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建筑法》第三条规定:“建筑活动应当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的建筑工程安全标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就是确保其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各项特性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建筑法》,2000年1月30口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第27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发布并实施2000年1月10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促使工程建设企业建立了完善企业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企业和各项目、建设、生产各环节的质量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严格按照建没程序、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建没合同约定履行质量保证职责,大大促进了我国工程质量的提高。 所谓质量管理,是指“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的全能”它包括质量方针、质量体系、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质量管理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质量检

质量管理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质量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综述 学生: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搞好质量管理是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本文拟对质量管理的涵义、发展历程及动向进行论述。同时,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质量管理改进新趋势的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质量管理;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改进新趋势。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rends Student:XX Tutor:XX Abstract: Do a good job in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imag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 enterprise. Based on amounts of former works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discuss some main issues about the meaning of quality management,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Meanwhile, the paper have a summary of 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suggestion of some future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Keywords Quality Management:;Development history;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 引言:飞利浦电器公司总裁蒂默宣称:质量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反映了质量与社会、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质量已成为了效率、完美、合理和进步的同义词,“生活质量”的提出把质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1]。为了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人类对质量管理科学的研究和人类的质量管理活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且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由于人类质量观念的不断更新也导致了质量管理新的发展。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及趋势,通过综述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分析了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通过比较目前各学者的研究,深入探讨未来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初步提出质量管理今后发展应克服的问题及建议。 1.质量管理发展理论回顾 1.1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而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先后形成了事后质量检验、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前质量预防等方法,也出现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手段。质量管理的发展持续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极大地丰富了产品市场,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及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策略.doc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及我国企业质量 管理策略 质量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并遵循最高质量目标、核心价值标准的质量观念的行为规范,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的,欢迎阅读参考。 世界着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说: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质量成为了全世界的共同语言,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提出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并且正在纷纷努力寻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满足顾客的期望和要求的有效途径。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已为研究质量问题的学者和国内外大多数企业所认同。 一、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产品检验阶段,检验单个产品是否符合标准样件;第二阶段为统计检验阶段,由于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模式出现,利用统计抽样方法检验产品成为必然要求;第三阶段为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调动企业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最经济的方式,在保证用户充分满意的条件下,实现企业经营质量不断提高;第四阶段为现代质量管理阶段,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平台,充分利用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作为补充,使企业经营走向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伴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国外的一些质量管理学者提出了新的质量管理理念。 1.品牌战略 进入20世纪以来,品牌化的发展有如核裂变,时至今日,品牌标记已经无处不在,由此引发的品牌效应和品牌竞争愈演愈烈。纵观当今世界,质量的竞争乃至品牌的竞争已经成为经济竞争的焦点之一,创造自己的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界和全社会的共识。由此,国外的学者提出,企业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除了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外,关键在于经营自己的品牌。 2.适度质量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2) 大数据定义 (2) 大数据来源 (2)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3) 大数据技术 (3)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4)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4)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5)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5)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7)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8)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 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 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 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 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 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 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则简单明了: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也就是说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 大数据来源 1)来自人类活动:人们通过社会网络、互联网、健康、金融、经济、交通等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微博、病人医疗记录、文字、图形、视频等

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报告

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大数据的概念 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早期,企业在大型机上部署财务、银行等关键应用系统,存储介质包括磁盘、磁带、光盘等。尽管当时人们称其为大数据,但以今日的数据量来看,这些数据无疑是非常有限的。随着PC的出现和应用增多,企业内部出现了很多以公文档为主要形式的数据,包括Word、Excel文档,以及后来出现的图片、图像、影像和音频等。此时企业内部生产数据的已不仅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还包括大量的办公人员,这极大地促进了数据量的增长。互联网的兴起则促成了数据量的第三次大规模增长,在互联网的时代,几乎全民都在制造数据。而与此同时,数据的形式也极其丰富,既有社交网络、多媒体等应用所主动产生的数据,也有搜索引擎、网页浏览等被动行为过程中被记录、搜集的数据。时至今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的进一步丰富,数据已呈指数级的增长,企业所处理的数据已经达到PB级,而全球每年所产生的数据量更是到了惊人的ZB级。在数据的这种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大数据”的概念逐渐在科技界、学术界、产业界引起热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分析的数据因为“大”,摆脱了传统对随机采样的依赖,而是面对全体数据;因为所有信息都是“数”,可以不再纠结具体数据的精确度,而是坦然面对信息的混杂;信息之“大”之“杂”,让我们分析的“据”也由传统的因果关系变为相关关系。 大数据热潮的掀起让中国期待“弯道超越”的机会,创造中国IT企业从在红海领域苦苦挣扎转向在蓝海领域奋起直追的战略机遇。传统IT行业对于底层设备、基础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企业在起点落后的情况下始终疲于追赶。每当企业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技术突破时,IT革命早已将核心设备或元件推进至下一阶段。这种一步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状态在大数据时代有望得到改变。大数据对于硬件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不会受困于基础设备核心元件的相对落后。与在传统数据库操作层面的技术差距相比,大数据分析应用的中外技术差距要小得多。而且,美国等传统IT强国的大数据战略也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阶段。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也为这一产业发展提供了大空间、大平台。大数据对于中国企业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更新,更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变革。随着对大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等各个角度研究的开展,企业逐渐认识数据已经逐渐演变成“数据资产”。任何硬件、软件及服务都会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逐渐被淘汰,只有数据才具有长期可用性,值得积累。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可以是也应该是独立于软硬件系统及应用需求而存在的。大数据是信息技术演化的最新产物,确立了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元素的独立地位。正因为数据不再是软硬件及应用的附属产物,才有了今天爆炸式的数据增长,从而奠定了大数据的基础。

方案-心理授权国内外研究综述

心理授权国内外研究综述 '授权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心理授权研究现状与成果 1、心理授权的概念 授权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参与式” 理论。McCelland最先提出,授权是使企业员工有完成 的能力,这说明通过 强烈的自我效能,也就是完善他们的工作能力,能够提升员工工作动机。Burke提出了操作性极强的概念,认为授权是上级将职权授予下属,使下属在一定范围内有权作出决策并承担相应责任。Conger等首次从心理感知的角度来定义授权,他认为授权是提高成员间自我效能感的过程,它本质上并非是对个体外部行动的设定,而是一种改变个体内在信仰的过程。之后很多学者也对心理授权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从上述定义的发展过程来看,学者们对授权理论的认识逐步由结构授权向心理授权发展。心理授权更重要的是员工对授权的认知感,这种内在的认知感会增加他的工作动机。它是一个多维的概念,主要包括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自主决策性和工作影响力四个维度。 2、心理授权的维度 欧美企业管 者对员工心理授权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的组成成分及其计量方法进行了不少研究,开发了不同的心理授权测量问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pr tzer在前人构建的心理授权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出四个维度12个题项的量表。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及工作影响这四个维度分别通过3个项目来进行测试。 此外,Meno从心理层面出发,认为个体的心理授权包含三个部分,即控制感、胜任感和目标内化。在此基础之上,他编制了三个维度9个题项的量表。通过对该量表的质量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各维度的a系数在0.80一0.88之间。 3、心理授权的前因变量 对心理授权前因变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特征对心理授权的影响 Thomas和velthouse在1990年就提出个体的控制倾向显著影响心理授权。spreitzer实证研究了控制倾向和自尊分别对心理授权的各维度的影响。 (2)工作特征对心理授权的影响 Kraimer]提出工作特征的不同方面与心理授权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工作意义,工作自主性,任务反馈都与心理授权的各维度相关性显著。Liden等指出,任务的多样性、完整性、重要性和任务反馈均显著影响心理授权。 (3)组织的情境特征对心理授权的影响 Thomas等提出组织 特征对心理授权有显著的影响。Spreitzer研究了企业组织结构特征中的控制幅度、 支持、主管角色模糊、获得信息机会、获得资源机会及参与型单位气氛特征分别与心理授权的关系。Seibert等提出“授权气氛”这一概念。研究结果表明:授权气氛显著影响个体的心理授权水平。Alge等研究了组织中员工的信息私有感知会显著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4、心理授权的结果变量研究 (1)心理授权作为自变量的研究 Spreitzer研究发现,随着工作意义的提升,工作紧张与工作满意度会显著增强;工作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