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十七章 补虚药.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十七章补虚药

概述

【药性特点】多具有甘味。

【功效】补虚

【适应证】虚证

【使用注意】

1.无虚勿补。误用补虚药有“误补益疾”之弊。

2.对证选药。分气血,别阴阳,辨脏腑,明寒热。

3.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避免闭门留寇。

4.顾护脾胃、整体调节。

5.注意服法用法及剂型。

【配伍】气虚常致阳虚,而阳虚多兼气虚;血虚易致阴虚,阴虚多兼血虚。故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须为用。其次,应根据兼证的不同,进行适当配伍。

第一节补气药

【药性特点】性味以甘温或甘平为主;少数兼具苦、寒。主归脾、肺经;少数药归心、肾经。

【功效】补气

【适应证】气虚证

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甘而微苦,微温而不甚燥热,药力强大,为补气强身之要药。既善大补元气,治气虚欲脱;又善补脾肺之气,治脾肺气虚诸证;还能补气而生津、安神、益智,治津伤口渴、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健忘等。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病证】

(1)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大补元气而为救脱要药。

(2)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3)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4)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5)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配伍】

人参配附子:人参甘温补气,力宏固脱;附子辛热回阳,补火救逆。两药相合,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

人参配蛤蚧:人参甘温善补肺气,蛤蚧性平补肺益肾。两药相合,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生脉饮):人参性温补气,麦冬寒凉滋阴,五味子酸收敛阴。三药相合,

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为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

【用量用法】3~9g,宜文火另煎,对入其它药汤内服用。益气救脱可用15~30g。野生人参功效最佳,多用于挽救虚脱;生晒人参性较平和,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药性偏温,多用于气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为保证人参的补气药效,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因属补虚之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用。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皂荚,均忌同用。

【药理】又兴奋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学习记忆、抗休克、强心、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调节糖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以及使促性腺激素释放增加等作用。

党参

【性昧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甘补而平,不燥不腻,入脾肺经。补气之力逊于人参,对用于脾肺气虚之轻症。又兼生津、养血,可治津亏、血虚等证。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主治病证】

(1)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2)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3)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

(4)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用量】9~30g。

【使用注意】本品虽性平,但为甘补之品,故实热证不宜用。

【鉴别用药】

人参、党参:均能补气生津,治脾胃气虚倦怠乏力、肺气不足气短喘促,以及气津两伤的口渴等证。

不同:人参源于五加科,性微温而善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第一要药;又善安神增智,治心神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党参源于桔梗科,性平而补气力较缓,挽救虚脱虽非其所能,但却善补中气、益肺气;又兼养血,治血虚萎黄等证。由此可知人参力强,党参力薄,若以党参代人参用,则宜加大用量。

【药理】有调节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促进胃溃疡的愈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增加红细胞、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强心、调节血压、抗心肌缺血、改善学习记忆、抗菌等作用。

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甘温升补,入脾肺经,主以扶正气,兼能除水邪。既善补中气、升举清阳,又善补肺气、益卫固表,还能托疮毒、利水消肿。此外,通过补气又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治血虚萎黄、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气津两伤之消渴、气虚血滞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脾胃气虚之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脏器脱垂。

(2)自汗,盗汗。

(3)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

(4)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5)气血双亏

【配伍】黄芪配柴胡、升麻(补中益气汤):黄芪甘温益气升阳,柴胡、升麻皆有升举阳气之功。三药相合,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

【用量用法】6~30g。补气升阳宜炙用,其它宜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甘温升补止汗,易于助火敛邪,故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疮痈毒盛者,均不宜应用。;

【鉴别用药】

黄芪、白术:温补兼利水,同能补气利尿、固表止汗。

不同:黄芪补气力强,又善升阳;还善补肺益卫、固表止汗;托疮生肌;通过补气还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白术兼苦味

而具燥湿之功;又能健脾安胎。

人参、黄芪,甘温,温补,同补脾肺之气。

不同:人参补气力强,善于大补元气,又能补气生津,安神增智。黄芪补气不如人参,但有升阳:又善托疮生肌、利水消肿。通过补气还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

【药理】有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强心,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及肾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促进骨髓造血,调节糖代谢,抗病毒,抗菌,保肝等作用。

白术

【性味归经】甘、苦,温。归脾、胃经。

【性能特点】甘温苦燥,入脾胃经,主以温补扶正,兼能祛除水湿。善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治脾胃气虚、脾虚水肿,止汗,安胎。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病证】

(1)脾胃气虚之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2)脾虚水肿,痰饮。

(3)表虚自汗。

(4)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

【用量用法】6~12g。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燥湿利水宜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燥伤阴,故津亏燥渴、阴虚内热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

苍术、白术:源于同科同属,上古通用,宋元始分。

均味苦性温入脾胃经,功善燥湿健脾,治中焦湿滞证。

不同:苍术以燥湿为主,治湿阻中焦脘闷苔腻者用之为宜;又兼辛味而能祛风湿、发表,治风寒湿痹及表证夹湿。

白术以健脾为主,并有补气之功,故治脾虚夹湿乏力便溏者用之为宜;又能利水、止汗、安胎,治水肿、表虚自汗以及脾虚胎动不安等。

山药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性能特点】甘平补虚,归脾肺肾经,虽药力平和,但兼涩敛之性。既平补气阴,为治气虚或气阴虚之佳品。又滋阴益气而生津,为治肾阴虚及消渴所常用。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主治病证】

(1)脾虚气弱、食少便溏或泄泻。

(2)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3)肾阴虚证,消渴证。

(4)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用量用法】9~30g。健脾止泻宜炒用,补阴宜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养阴收敛助湿,故湿盛中满者不宜用。

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性能特点】味甘性平,主入脾肺经,兼入胃心经。既益气补中,又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还祛痰止咳、解毒。蜜炙平而偏温,补气缓急力强;生用平而偏凉,能泻火解毒。

【功效】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主治病证】

(1)心气虚之心动悸、脉结代。

(2)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3)咳嗽气喘。

(4)疮痈肿毒,食物或药物中毒。

(5)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

(6)调和诸药。

【配伍】甘草配白芍:甘草味甘补气缓急,白芍酸收养血柔肝。两药相合,缓急止痛力强,治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用量用法】2~10g。泻火解毒宜生用,补气缓急宜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味甘,易助湿壅气,故湿盛中满者不宜应用。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均忌同用。大剂量服用甘草,易引起浮肿。

【药理】能抗心律失常、抗消化性溃疡、解痉、镇咳祛痰、解毒、保肝、抗炎、抗菌、抗病毒、抗变态反应,并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等。

西洋参

【性味】苦、微甘,凉。归心、肺、肾经。

【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主治病证】

(1)阴虚火旺、咳嗽痰血。

(2)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

(3)津液不足、口干舌燥。

【用量用法】3~6g。宜另煎对服。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能伤阳助湿,故阳虚内寒及寒湿者慎用。

【鉴别用药】

人参、西洋参,均能补气生津。

不同:人参补气力甚强,气虚、气阴两虚的重症、急症;又善补脾气、肺气,治脾肺气虚常用;还能安神益智。西洋参性寒,清补,长于清火养阴,气阴两虚兼火为宜;又善养肺阴、清肺火。

刺五加

【药性】甘、辛、微苦,温。归脾、肾、心经。

【功效】益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活血通络。

【主治病证】

(1)脾虚乏力,食欲不振,气虚浮肿。

(2)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

(3)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

(4)胸痹心痛,痹痛日久,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9~20g。

【使用注意】甘苦辛温,能伤阴助火,阴虚火旺者慎服。

大枣

【药性】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主治病证】

(1)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2)血虚萎黄,血虚脏躁。

(3)缓和峻烈药的药性。

【用法用量】内服:6~15g。

【使用注意】甘温,易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湿盛中满、食积、虫积、龋齿作痛及痰热咳嗽者忌用。

太子参

【药性】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生津。

【主治病证】

(1)脾虚食少倦怠,气津两伤口渴。

(2)肺虚咳嗽。

(3)心悸,失眠,多汗。

【用法用量】内服:9~30g。

【使用注意】味甘补虚,邪实者慎服。

白扁豆

【药性】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化湿,消暑解毒。

【用法】内服:9~15g。健脾化湿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

蜂蜜

【药性】甘,平。归脾、肺、大肠经。

【功效】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

【用法】内服:15~30g,外用:适量。内服宜用熟蜜,外涂宜用新鲜生蜜。

【使用注意】干润滑腻,易助湿滞气,令人中满,湿盛中满、痰多咳嗽及大便稀溏者忌用。

饴糖

【药性】甘,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用法】内服:30~60g,分次烊化冲服。

【使用注意】甘温,易助热生湿,湿阻中满、湿热内蕴及痰湿甚者忌用。

红景天

【药性】甘、苦,平。归肺、心经。

【功效】益气,平喘,活血通脉。

【用法】内服:3~6g。

绞股蓝

【药性】甘、苦,寒。

【功效】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用法】内服:15~30g,研末吐,3~6g,沸水冲代茶饮。

第二节补阳药

【性能特点】味多甘辛咸,药性多温热,主入肾经。

【功效】温补阳气。

【适应证】阳虚证。

鹿茸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甘咸性温,入肝、肾经,药力峻猛,为血肉有情之品。既峻补元阳、大补精血,又强筋健骨、调理冲任,还能通过温补而托疮毒。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主治病证】

(1)肾阳不足之阳痿滑精、宫冷不孕。

(2)精血虚亏之筋骨无力,小儿发育不良之骨软行迟、囟门不合等证。

(3)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之崩漏、带下过多。

(4)阴疽内陷,疮疡久溃不敛。

【用量用法】1~2g,研细末,1日3次分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温热峻烈,故阴虚阳亢、实热、痰火内盛以及外感热病者忌用。

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免伤阴动血。

【药理】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抗疲劳、延缓衰老等作用。

肉苁蓉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性能特点】甘咸而温,质地柔润,药力较缓,不甚燥热。入肾经,能补肾阳、益精血;入大肠经,能润肠燥、缓通便。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1)肾虚阳痿、不孕、

(2)精血不足之腰膝痿弱、筋骨无力。

(3)肠燥便秘。

【用量】6~10g。

【使用注意】本品助阳滑肠,故阴虚火旺、大便溏薄或实热便秘者忌用。

淫羊藿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辛甘温燥,入肝肾经,作用较强。既补肾阳而强筋骨,又祛风湿而蠲痹痛。七公里较强而灵验,又名仙灵脾。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主治病证】

(1)肾虚阳痿、不孕、尿频、筋骨痿软。

(2)风寒湿痹或肢体麻木。

【用量】6~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甘温燥,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及湿热痹痛者忌用。

【药理】有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性腺功能、抗心肌缺血、降血压、降血糖、提高骨髓细胞的增值率、延缓衰老、抗炎、抗过敏等作用。

杜仲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甘温而补,入肝肾经,药力颇强。善温补肝肾而强筋健骨、安胎,兼降血压。既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又为治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病证】

(1)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筋骨无力。

(2)肾虚阳痿、尿频。

(3)胎动不安,胎漏下血,频惯堕胎。

(4)高血压病属肝肾亏虚者。

【用量用法】6~10g。炒用疗效较生用为佳。

【使用注意】本品性温,故阴虚火旺者慎用。

续断

【性味归经】苦、甘、辛,微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甘温能补,苦辛行散,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入肝肾经,既补肝肾,又行血脉,还续筋骨,为内科补肝肾、妇科止崩落、伤科疗折伤之要药。

【功效】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

【主治病证】

(1)肝肾不足的腰痛脚弱、遗精。

(2)肝肾亏虚的胎动欲堕、胎漏下血、崩漏经多。

(3)跌扑损伤,金疮,痈疽肿痛。

【用量用法】9~20g。外用适量研末敷。崩漏下血宜炒用。

【使用注意】苦燥微温,风湿热痹者忌用。

补骨脂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肾、脾经。

【性能特点】苦辛温燥,温补涩纳,入肾脾经。既补肾壮阳、固精缩尿、纳气平喘,又温脾止泻。名破故纸者,是其正名谐音之所为。

【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主治病证】

(1)肾阳不足的阳痿、腰膝冷痛。

(2)肾虚不固的滑精、遗尿、尿频。

(3)脾肾阳虚的泄泻。

(4)肾虚作喘。

【用量】6~10g。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易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及大便秘结者忌用。

益智仁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肾经。

【性能特点】辛温香燥,温补固涩,入脾肾经。既暖肾固精缩尿,治肾虚遗精滑泄;又温脾开胃摄唾,治脾寒泄泻腹痛或多涎唾。

【功效】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主治病证】

(1)肾气虚寒的遗精滑精、遗尿、夜尿频多。

(2)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涎唾。

【用量】3~10g。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而易伤阴,故阴虚火旺及有湿热者忌服。

蛤蚧

【性味归经】咸,平。归肺、肾经。

【性能特点】味咸性平,药力平和,入肺肾经。既补肺益肾,治肺虚咳,治肾阳不足及精血亏虚。嗽与肾虚作喘;又补肾阳、益精血

【功效】补肺气,定喘嗽,助肾阳,益精血。

【主治病证】

(1)肺虚咳嗽,肾虚喘促。

(2)肾虚阳痿,精血亏虚。

【用量用法】3~6g。研末服,每次1~2g。浸酒每次1~2对。

【使用注意】本品滋补助阳,故风寒、实热及痰湿喘咳者忌用。

菟丝子

【性昧归经】辛、甘,平。归肝、肾、脾经。

【性能特点】辛甘而平,质润涩敛,平补阴阳,并兼固涩。入肾经,善补阳益阴、固精缩尿;入肝脾经,善养肝明目、补脾止泻。此外,通过补益肝肾还能安固胎元,通过调补阴阳还能生津止渴。

【功效】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安胎,生津。

【主治病证】

(1)肾虚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尿频、白带过多。

(2)肝肾不足的目暗不明。

(3)脾虚便溏或泄泻。

(4)肾虚胎漏、胎动不安。

(5)阴阳两虚的消渴。

【用量】6~12g。

【使用注意】本品虽平补阴阳,但仍偏补阳,且带涩性,故阴虚火旺而见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

锁阳

【性味】甘,温。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1)肾虚阳痿、不孕、

(2)精血不足之腰膝痿弱、筋骨无力。

(3)肠燥便秘。

【用量】5~10g。

【使用注意】本品甘温助火滑肠,故阴虚火旺、实热便秘及肠滑泄泻者忌服。

骨碎补

【性味】苦,温。

【功效】补肾,活血,续伤。

【主治病证】

(1)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泻。

(2)跌仆闪挫,筋伤骨折。

【用量】3~9g。

【使用注意】本品苦温燥散助火,故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不宜服用。

冬虫夏草

【性味】甘,平。

【功效】益肾补肺,止血化痰。

【主治病证】

(1)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2)肺肾两虚的久咳虚喘,肺阴不足的劳嗽痰血。

【用量用法】3~9g。煎汤或与鸡、鸭、猪肉等炖服。

【使用注意】本品甘平补虚,故表邪未尽者慎用。

核桃仁

【性味】甘,温。

【功效】补肾,温肺,润肠。

【主治病证】

(1)肾虚腰痛脚弱。.

(2)虚寒咳喘。

(3)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6~9g。定喘止咳宜连皮用,润肠通便宜去皮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温滑润,故阴虚火旺、痰热咳喘及大便稀溏者慎用。

紫河车

【性味】甘、咸,温。

【功效】温肾,补精,养血,益气。

【主治病证】

(1)肾虚精亏的不孕、阳痿、遗精、腰酸。

(2)气血两亏的藏色萎黄、消瘦乏力、产后少乳。

(3)肺肾两虚的气喘咳嗽。

(4)癫痫久发气血亏虚。

【用量用法】2~3g。研末装入胶囊吞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温热,故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独应用。

沙苑子

【性味】甘,温。

【功效】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主治病证】

(1)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白带过多。

(2)肝肾虚亏的目暗不明、头昏眼花。

【用量】9~15g。

【使用注意】本品温补固涩,故阴虚火旺及小便不利者忌服。

仙茅

【药性】辛、热。有毒。归肾、肝、脾经。

【功效】温肾壮阳,强筋健骨,祛寒除湿。

【使用注意】燥热而易伤阴,阴虚火旺者忌用。

狗脊

【药性】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

【使用注意】温补固摄,肾虚有热、小便不利或短涩黄少、口苦舌干者忌用。

海马

【药性】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助阳,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用量】内服:3~9g,研末,,每次1~1. 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甘咸温补行散,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

第三节补血药

【药性特点】多甘温质润,主入心肝血分。

【功效】补血。

【适应证】血虚证。

当归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甘温补润,辛温行散,主入肝心,兼入脾经。善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并能散寒,凡血虚血瘀有寒之证均宜,兼肠燥便秘者尤佳,既为妇科调经之要药,又为内科补血之佳品,还为外、伤科消肿疗伤所常用。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1)血虚萎黄、头晕等证。

, (2)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3)虚寒腹痛,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

(4)痈疽疮疡。

(5)血虚肠燥便秘。

【配伍】当归配黄芪:当归性温补血,黄芪微温补气,气旺则血生。两药相合,益气生血力强,治血虚或气血双亏证每投。

【用量用法】6~12g。一般生用,酒炒能增强活血作用。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全当归和血。

【使用注意】本品甘补温润,故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用。

【药理】有抗贫血、促进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心肌缺血缺氧、扩张外周血管、降血压、兴奋或抑制子宫平滑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降血脂、抗炎及保肝等作用。

熟地黄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味甘微温,质地粘稠,滋补力强,入肝肾经。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为治血虚精亏或阴液不足之要药。唯能腻膈碍胃,脾胃不健者服之宜慎。

【功效】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主治病证】

(1)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

(2)肾阴不足的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3)精血亏虚的腰酸脚软、头晕眼花、耳聋耳鸣、须发早白。

【用量用法】9~15g。宜与健脾胃药如砂仁、陈皮等同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滋腻,易碍消化,故脾胃气滞、痰湿内阻的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服。

何首乌

【性味归经】苦、甘、涩,温。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入肝肾经。制用微温,甘补兼涩,不腻不燥,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为滋补良药。生用性平偏凉,苦多甘少,善行泄而补虚力弱,能解毒、截疟、润肠燥。

【功效】补益精血,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1)精血不足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酸脚软、遗精、崩漏、带下。

(2)疮肿,瘰疬。

(3)久疟不止气血两虚。

(4)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6~12g。补益精血宜制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宜生用。

【使用注意】生用能滑肠,脾虚便溏者慎服。

【药理】有促进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降血脂、康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脉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抗衰老、保肝及抗菌等作用。

白芍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性能特点】苦酸微寒,入肝脾经。既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又敛阴止汗、平抑肝阳,主治隐血亏虚、肝急、阳亢诸证,兼治体虚多汗等证。

【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主治病证】

(1)月经不调,痛经,崩漏。

(2)阴虚盗汗,表虚自汗。

(3)肝气不和的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急作痛。

(4)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

【用量用法】5~9g。养血调经多炒用,平肝敛阴多生用。

【使用注意】反藜芦。

【药理】有调节免疫功能、镇静、镇痛、解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血压、抗炎及保肝等作用。

阿胶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性能特点】质黏紫润,甘补而平,入肺肝肾经,为血肉有情之品。既善补血止血,

又善滋阴润燥。为治血虚、阴虚诸证之要药。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主治病证】’

(1)血虚眩晕、心悸。

(2)吐血,衄血,便血,崩漏。

(3)阴虚燥咳或虚劳喘咳。

(4)阴虚心烦、失眠。

【用量用法】3~9g。用开水或黄酒化服,入汤剂应烊化冲服。止血宜蒲黄炒,润肺宜蛤粉炒。

【使用注意】本品滋腻黏滞,故脾胃不健、纳食不佳、消化不良及大便溏泻者忌用。

龙眼肉

【性味】甘,温。

【功效】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

【用量】9~15g。

第四节补阴药

【药性特点】性味以甘寒为主,部分有苦味或咸味。

补肺胃之阴者,主归肺胃经;滋肝肾之阴者,主归肝肾经;少数药能养心阴,可归心经。

【功效】补阴,多兼润燥或清热之效。

【适应证】阴虚证。

南沙参

【来源】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新鲜或干燥根。新鲜者名为鲜沙参。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味甘能补,微寒清凉,入肺胃经,为凉补之品。主以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兼以益气、祛痰,善治肺胃阴虚有热诸证,兼气虚或夹痰者尤宜。

【功效】清肺养阴,益气,祛痰。

【主治病证】

(1)肺热燥咳有痰,阴虚劳嗽咯血。

(2)气阴两伤的舌干口渴。

【用量用法】9~15g,鲜品15~30g。鲜用清热养阴生津力较好。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故虚寒证忌服。反藜芦。

北沙参

【来源】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甘能补虚,微寒清凉,入肺胃经,为凉补之品。善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治肺胃阴虚有热诸证。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主治病证】

(1)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咯血。

(2)阴伤津亏的舌干口渴。

【用量】5~12g。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故虚寒证忌服。

麦冬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

【性能特点】甘润苦泄,微寒清热,入肺心胃经。为滋养清润之品。既养阴生津而润肺益胃,又清养心神而除烦安神,还滋润肠燥而通便。

【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1)肺热燥咳痰黏,阴虚劳嗽咯血。

(2)胃阴虚的舌干口渴,内热消渴。

(3)心阴虚心火旺的心烦失眠。

(4)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6~12g。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多连心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凉滋润,故风寒或痰饮咳嗽、脾虚便溏者忌用。

石斛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胃、肾经。

【性能特点】甘能滋养,微寒清凉,以清滋为用。入胃经,能养胃阴、生津液;入肾经,能滋肾阴、清虚热。此外,通过滋阴清热,还能明目、强腰。鲜用药力较强。

【功效】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

【主治病证】

(1)热病伤津或胃阴不足的舌干口燥,内热消渴。

(2)阴虚虚热不退。

(3)肾虚视物不清、腰膝软弱。

【用量用法】6~12g,鲜品15~30g。干品入汤剂宜先煎。

【使用注意】本品甘补敛邪,故温热病不宜早用。又能助湿,故湿温尚未化燥者忌服。

黄精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性能特点】甘平质润,作用缓和,入脾肺肾经,为平补气阴之品。既滋阴润肺,又补肾益精,还补脾益气,为滋补良药。

【功效】润肺滋阴,补脾益气。

【主治病证】

(1)肺虚燥咳,劳嗽久咳。

(2)肾虚精亏的腰酸、头晕、乏力。

(3)气虚倦怠乏力,阴虚口干便燥。

(4)气阴两虚的消渴。

【用量】9~15g。

【使用注意】本品质地滋腻,易助湿邪,故脾虚有湿、咳嗽痰多及中寒便溏者忌用。

枸杞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肺经。

【性能特点】甘平质润,归肝肾肺经。善滋补肝肾而明目,治肝肾阴虚、视力减退;能滋润肺阴而止咳,治阴虚咳嗽。

【功效】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主治病证】

(1)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

(2)消渴。

(3)阴虚咳嗽。

【用量】6~12g。

【使用注意】本品滋阴润燥,故大便溏薄者慎用。

【药理】有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延缓衰老、抗肿瘤、降血脂、护肝、降血糖及提高耐缺氧能力等作用。

龟甲

【性味归经】甘、咸,寒。归肝、肾、心经。

【性能特点】甘寒质重,标本兼治,入肝肾心经,为滋清镇潜止血之品。既滋肾阴、清退热,又补肝肾、潜肝阳,还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凉血止血。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凉血止血。

【主治病证】

(1)阴虚阳亢的头晕目眩,热病伤阴虚风内动。

(2)阴虚发热。

(3)肾虚腰膝痿弱、筋骨不健、小儿囟门不合。

(4)心血不足的心悸、失眠、健忘。

(5)血热崩漏,月经过多。

【用量用法】9~30g。宜打碎先煎。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故脾胃虚寒者忌服。又据古籍记载,能软坚祛瘀治难产,故孕妇慎用。

鳖甲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肾经。

【性能特点】咸寒质重,入肝肾经,为滋阴镇潜兼软坚之品。及滋肾阴、退热除蒸,又镇潜肝阳、软坚散结,主治阴虚阳亢、虚风内动、阴虚发热、久疟疟母及瘾瘕等。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主治病证】

(1)热病伤阴之虚风内动。

(2)阴虚发热。

(3)久疟疟母,症瘕。

【用量用法】9~30g。宜打碎先煎。滋阴潜阳宜生用,软坚散结宜醋制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重,故脾胃虚寒之食少便溏及孕妇慎用。

天冬

【性味】甘、苦,大寒。

【功效】清肺降火,滋阴润燥,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1)肺热燥咳,劳嗽咯血。

(2)热病伤阴的舌干口燥,阴虚消渴。

(3)肠燥便秘。

【用量】6~12g。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滋润,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玉酞

【药性】甘,平。归肺、胃经。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养胃。

【主治病证】

(1)肺燥咳嗽,阴虚劳嗽,阴虚外感。

(2)胃阴耗伤的舌干口燥,消渴。

【使用注意】柔润多液,脾虚有痰湿者忌用。

百合

【药性】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主治病证】

(1)肺虚久咳,劳嗽咯血。

(2)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内服:6—12g。

【使用注意】寒润,风寒咳嗽或中寒便溏者忌用。

桑椹

【药性】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主治病证】

(1)阴虚血亏的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

(2)津伤口渴,消渴。

(3)肠燥便秘。

【用法】内服:9~15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性寒润滑,脾胃虚寒溏泄者忌用。

墨旱莲

【药性】甘、酸,寒。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益肾,凉血止血。

【主治病证】

(1)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须发早白。

(2)阴虚血热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法】内服:6~12g。

【使用注意】性寒,虚寒腹泻者忌用。

女贞子

【药性】甘、苦,凉。归肝、肾经。

【功效】滋肾补肝,退虚热,明目乌发。

【主治病证】

(1)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

(2)阴虚发热。

(3)肝肾虚亏得目暗不明,视力减退。

【配伍】女贞子配墨旱莲:女贞子甘苦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墨旱莲甘酸寒,滋补肝肾、凉血清热。两药相合,滋补肝肾之阴力增,多治肝肾阴虚之证。

【用法】内服:6~12g。

【使用注意】虽补而不腻,但性凉,脾胃诶虚寒泄泻及肾阳虚者忌用。

【鉴别用药】

女贞子、墨旱莲相同:归肝肾经而具补肝肾之功,治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常相须为用。

不同:女贞子性凉,长于滋阴,又能退虚热、明目,善治阴虚内热及肝肾虚之视力减退;墨旱莲性寒,长于清热,又能凉血止血,善治阴虚或血热之出血证。

哈蟆油

【药性】甘、咸,平。归肺、肾经。

【功效】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用法用量】内服:5~15g,炖服。

【使用注意】甘咸滋腻,外有表邪、内有痰湿者慎服。

褚实子

【药性】甘,寒。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益肾,清肝明目,利尿。

【使用注意】甘寒滋腻,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服。

典型例题

【A型题】例题1.功善大补元气的药是

A.人参 B.西洋参

C.党参 D.太子参

E.北沙参

【答案】A

【A型题】例题2.既补气生津,又养血的药是

A.太子参 B.丹参

C.人参 D.西洋参

E.党参

【答案】E

【A型题】例题3.既补气升阳,又止汗利水的药是

A.黄芩 B.黄柏

C.黄芪 D.黄连

E.黄精

【答案】C

【A型题】例题4.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药是A.白芍 B.白及

C.白前 D.白术

E.白芷

【答案】D

【A型题】例题5.下列哪一项不是鹿茸的功效

A.补肾阳 B.益精血

C.强筋骨 D.托疮毒

E.止汗

【答案】E

【A型题】例题6.巴戟天、淫羊藿与仙茅均可治疗

A.阴虚 B.风湿热痹

C.表虚风寒湿痹 D.阳虚风寒湿痹

E.阴虚风寒湿痹

【答案】D

【A型题】例题7.杜仲除补肝肾、强筋骨外,还能

A.止汗 B.止泻

C.止吐 D.安胎

E.坠胎

【答案】D

【A型题】例题8.功能益肾补肺,止血化痰的药物是

A.阿胶 B.蛤蚧

C.核桃仁 D.冬虫夏草

E.紫河车

【答案】D

【B型题】例题9.

A.补血活血 B.补血止血

C.补血敛阴 D.补血益精

E.补血安神

(1)白芍的功效是

(2)阿胶的功效是

【答案】C、B

【B型题】例题10.

A.郁金配白矾 B.枳实配白术

C.陈皮配半夏 D.独活配桑寄生

E.薤白配瓜蒌

(1)治疗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者,常选用

(2)治疗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常选用【答案】B、E

【B型题】例题11.

A.养阴清肺 B.滋阴潜阳

C.燥湿健脾 D.补气生津

E.补肾助阳

(1)苍术、白术的功效相同点是

(2)龟甲、鳖甲的功效相同点是

【答案】C、B

【X型题】例题12.北沙参、南沙参的功效共同点是A.养阴清肺 B.益胃生津

C.益气 D.祛痰

E.润肠

【答案】AB

【X型题】例题13.麦冬的功效有

A.润肺养阴 B.益胃生津

C.清心除烦 D.养心安神

E.润肠通便

【答案】ABCE

【X型题】例题14.能补肝肾之阴的药物是

A.墨旱莲 B.女贞子

C.枸杞子 D.龟甲

E.鳖甲

【答案】ABCDE

中药学专二单味中药速记

中药专业知识(二)记忆宝对比记忆法汇总 第一章解表药(3.5分) 一、辛温解表药 1、麻桂香姜发汗, 香麻利水力缓;麻黄宣肺平喘,和中化湿寻香。 桂枝解肌助阳,温通经脉用常。 姜紫发散解表,鱼蟹中毒可疗; 生姜温胃止呕,温肺止咳可投; 紫苏行气宽中,胎动恶阻可控。 2、羌防苍藁祛风解表,散寒除湿止痛可靠。 防风解痉擅长,苍耳通窍除湿止痒棒。 羌活善治肩痹,藁本巅顶尤宜。 3、苍芷辛细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通窍均好。 苍耳上能通脑,苍耳止痒除湿,上下内外通使。 白芷善治阳明,止带排脓止痒; 辛夷通窍绝妙。 细辛专攻少阴,温肺化饮止咳棒; 4、荆芥西河柳祛风透疹, 荆芥解表,散风通用疹痒无论风寒风热,炒碳止血; 西河柳除湿。 二、辛凉解表药: 1、薄荷牛蒡子与蝉蜕,疏风利咽透疹兼备; 薄荷疏肝清利头目,牛蒡解毒消肿祛痰; 蝉蜕明目退翳,开音止痉。 2、桑菊木贼与蝉蜕,疏风明目病邪退; 桑菊均可平肝阳,菊花清热解毒良。 桑叶木贼凉血止血,桑叶清肺润肺效切, 蝉蜕开音止痉特别。 3、葛根柴胡与升麻,发表退热疗效佳; 升阳原理各不一,升柴举陷配黄芪。 葛根升阳以止泻,项背强痛效特别,解肌缓急生津切。 升麻葛根又透疹,升麻解毒是特征。 柴胡和解少阳,疏肝调经效强。 4、蔓荆薄荷疏散,清利头目同甘; 蔓荆祛风止痛性寒,薄荷透疹利咽疏肝。 5、淡豆豉发表,除烦;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第二章清热药(7.5分) 一、清热泻火药 1、石知天芦四药对,清热泻火入肺胃。 石膏敛疮止血生肌,芦知花粉滋阴生津。 知母善润上中下,肺胃肾阴全靠他; 花粉排脓消肿,引产孕妇禁用。 芦根清肺透表,除烦止呕利尿。 2、栀子竹叶淡竹叶,利尿泻心除烦热。 栀子解毒消肿止痛强,凉血止血利湿而退黄。 3、密蒙青箱谷决夏,清肝明目效不差。 决明善通便润肠,夏枯消肿散结效良,谷精疏散风热常用。二、清热燥湿药 三黄燥湿泻火解毒,龙胆专攻肝胆效宏; 苦参尤善祛风止痒,下行利尿杀虫效强。 三、清热凉血药 玄地凉血养阴润肠,玄参解毒散结火降。 赤紫丹凉血活血,牡丹退虚热效确,赤芍止痛清肝热。 紫草牛角凉血解毒,紫草透疹斑疹透出,牛角泻火定惊效独。 四、清热解毒药 1、银翘野心解毒疏散, 连翘清心利尿结散;心莲燥湿可观,野菊疏风平肝。 2、蝴蝶射马大板豆,清热解毒利咽喉; 蝴蝶疏肝又和胃,射干散结消肿祛痰; 马勃止血兼清肺,大青叶善凉血消斑。 3、白苋秦鸦解毒止痢。 头翁齿苋凉血止痢,齿苋通淋止血效优。 鸦胆秦皮燥湿止痢。鸦胆杀虫截疟蚀疣, 秦皮燥湿止带,清肝明目厉害。 4、鱼蒲二半垂盆土,清热利湿又解毒。 腥草尤善治肺痈,公英尤善治乳痈; 二半均可利水消肿,枝莲散瘀止血不同; 土苓解毒利关节,梅毒拘挛均完结。 垂盆性寒而不强,解毒利湿可退黄。 5、熊牛黛楼止痉解毒, 熊胆清肝明目效独,牛黄开窍化痰。 青黛凉血消斑,并可止血清肝。 重楼定惊息凤,消肿止痛有功。 6、败酱血藤金荞,解毒止痛良好; 血藤祛风络通,败酱消痈排脓; 金荞散瘀止痛,尚可祛痰排脓。 7、白鲜皮地丁均可清热解毒, 白鲜皮燥湿止痒祛风突出, 紫地丁凉血消肿疔疮消除。 五、清虚热药 青蒿白薇地骨皮,退虚热凉血兼备; 青蒿解暑透表截疟,骨皮降火生津止血; 地白凉血清肺均可,白薇利尿疗疮止咳。 胡黄连银柴胡除疳退虚热,胡黄连并可解热毒清湿热。 第三章泻下药(2分) 一、攻下药 泻下大黄芒硝,通便清热良好,相须为用增效。 大黄攻积解毒泻火,活血止血功效颇多; 芒硝咸软能消肿,外用清热回乳从。 番泻芦荟泻热通便,芦荟又可杀虫清肝; 番泻兼能消积健胃,行水消肿单用可靠贵。 二、润下药 火麻郁李均可润肠通便, 火麻仁补虚,郁李仁利水消肿。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共 40 分,每题一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桑叶除疏散风热外,又能 A.凉血止血 B.敛肺止咳 C.利咽透疹 D.清热解毒 E.解肌退热 【答案】A 2.上能清肺润燥中能清胃口生津,下能滋阴降火,治疗实热虚热均可选用的是 A.芦根 B.栀子 C.知母 D.石膏 E.竹叶 【答案】C 3.某男,40 岁,患热结便秘,兼肝经实火,宜选用的药是 A.龙胆 B.芦荟 C.芒硝 D.番泻叶 E.青箱子 【答案】B 4.木瓜的主治病症是 A.湿疹瘙痒 B.吐泻转筋 C.胃阴虚证 D.风湿热痹 E.跌打损伤 【答案】B 5.既能燥湿健脾,又祛风湿的药是 A.苍术 B.厚朴 C.白术 D.砂仁 E.防风 【答案】A 6.泽泻的功效是 A.利水渗湿,止痒 B.利水渗湿,杀虫

C.利水渗湿,泄热 D.利水渗湿,安神 E.利水渗湿,健脾 【答案】C 7.附子与干姜配伍后除湿助脾阳外,又善 A.温肺化饮 B.回阳救逆 C.温肾助阳 D.散寒通脉 E.降逆止呕 【答案】B 8.川楝子的主治病症是 A.肝郁肋痛兼热 B.肝郁肋痛兼寒 C.肝郁肋痛兼食积 D.肝郁肋痛兼瘀血 E.肝郁肋痛兼痰饮 【答案】A 9.莱菔子的主治病症是 A.食积兼脾虚 B.食积兼瘀血 C.食积兼虫积 D.食积兼气滞 E.食积兼遗尿 【答案】D 10.贯众的主治病症不包括 A.痄腮 B.风热感冒 C.寄生虫病 D.血热出血 E.水火烫伤 【答案】E 11.白茅根除利尿通淋外,又能 A.化瘀止血 B.凉血止血 C.温经止血 D.收敛止血 E.益气摄血 【答案】B 12.某医师治产后瘀阻腹痛,伴小便不利,常选用牛膝,是因其能

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十七章 补虚药.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十七章补虚药 概述 【药性特点】多具有甘味。 【功效】补虚 【适应证】虚证 【使用注意】 1.无虚勿补。误用补虚药有“误补益疾”之弊。 2.对证选药。分气血,别阴阳,辨脏腑,明寒热。 3.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避免闭门留寇。 4.顾护脾胃、整体调节。 5.注意服法用法及剂型。 【配伍】气虚常致阳虚,而阳虚多兼气虚;血虚易致阴虚,阴虚多兼血虚。故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须为用。其次,应根据兼证的不同,进行适当配伍。 第一节补气药 【药性特点】性味以甘温或甘平为主;少数兼具苦、寒。主归脾、肺经;少数药归心、肾经。 【功效】补气 【适应证】气虚证 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甘而微苦,微温而不甚燥热,药力强大,为补气强身之要药。既善大补元气,治气虚欲脱;又善补脾肺之气,治脾肺气虚诸证;还能补气而生津、安神、益智,治津伤口渴、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健忘等。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病证】 (1)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大补元气而为救脱要药。 (2)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3)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4)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5)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配伍】 人参配附子:人参甘温补气,力宏固脱;附子辛热回阳,补火救逆。两药相合,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 人参配蛤蚧:人参甘温善补肺气,蛤蚧性平补肺益肾。两药相合,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生脉饮):人参性温补气,麦冬寒凉滋阴,五味子酸收敛阴。三药相合, 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为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 【用量用法】3~9g,宜文火另煎,对入其它药汤内服用。益气救脱可用15~30g。野生人参功效最佳,多用于挽救虚脱;生晒人参性较平和,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药性偏温,多用于气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为保证人参的补气药效,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因属补虚之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用。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皂荚,均忌同用。 【药理】又兴奋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学习记忆、抗休克、强心、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调节糖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以及使促性腺激素释放增加等作用。 党参 【性昧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甘补而平,不燥不腻,入脾肺经。补气之力逊于人参,对用于脾肺气虚之轻症。又兼生津、养血,可治津亏、血虚等证。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主治病证】 (1)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2)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3)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 (4)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用量】9~30g。 【使用注意】本品虽性平,但为甘补之品,故实热证不宜用。 【鉴别用药】 人参、党参:均能补气生津,治脾胃气虚倦怠乏力、肺气不足气短喘促,以及气津两伤的口渴等证。 不同:人参源于五加科,性微温而善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第一要药;又善安神增智,治心神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党参源于桔梗科,性平而补气力较缓,挽救虚脱虽非其所能,但却善补中气、益肺气;又兼养血,治血虚萎黄等证。由此可知人参力强,党参力薄,若以党参代人参用,则宜加大用量。 【药理】有调节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促进胃溃疡的愈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增加红细胞、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强心、调节血压、抗心肌缺血、改善学习记忆、抗菌等作用。 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甘温升补,入脾肺经,主以扶正气,兼能除水邪。既善补中气、升举清阳,又善补肺气、益卫固表,还能托疮毒、利水消肿。此外,通过补气又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治血虚萎黄、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气津两伤之消渴、气虚血滞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专业二》中药功效总结

《中药学》中药功效总结 第一章解表药(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麻桂紫姜香荆防,羌白细藁苍辛柳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发表散风、祛风胜湿、止痉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止痒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蝉桑菊,蔓升柴葛淡浮木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散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利咽开音、熄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知竹叶芦栀天,淡夏决谷青密蒙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外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2015年真题-(2)含答案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2015年真题-(2) 一、最佳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白芍不具有的功效是 A.养血调经 B.柔肝止痛 C.养心安神 D.平抑肝阳 E.敛阴止汗 答案:C [解答] 本题考查补虚药白芍的功效。白芍的功效为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故答案选C。 白芍性酸、甘、苦,微寒。归肝、脾经。既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又敛阴止汗、平抑肝阳,略兼清热,主治阴血亏虚、肝急、阳亢诸证,兼治体虚多汗等证。主治病证为:①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②阴虚盗汗,表虚自汗;③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急作痛;④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2. 乌梅的主治病证是 A.外感咳嗽 B.湿热泻痢 C.瘀阻出血 D.蛔厥腹痛 E.积滞腹痛 答案:D [解答] 本题考查收涩药乌梅的主治病证。乌梅主治病证为:①肺虚久咳;②久

泻久痢;③虚热消渴;④蛔厥腹痛;⑤崩漏,便血。故答案选D。 乌梅性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上能敛肺气以止咳,下能涩大肠以止泻,并能收敛以止血。又因酸味独重,还善安蛔、生津。功效为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血。用法为止泻止血宜炒炭,生津安蛔当生用。 3. 常山与雄黄的共同功效是 A.杀虫 B.截疟 C.燥湿祛痰 D.涌吐痰涎 E.补火助阳 答案:B [解答] 本题考查常山与雄黄功效的相同点。常山功效为涌吐痰饮,截疟。雄黄功效为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两药功效的相同点是截疟,故答案为B。(1)常山既涌吐痰饮,为治胸中痰饮所常用。又攻毒行痰而截疟,为治疟疾寒热之要药。主治病证为:①胸中痰饮;②疟疾。(2)雄黄能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既治疮肿、疥癣、蛇伤及虫积,又治哮喘、疟疾及惊痫。主治病证为:①痈疽疔疮,疥癣,虫蛇咬伤;②虫积腹痛;③哮喘,疟疾,惊痫。 4. 马钱子的功效是 A.祛风止痛 B.破气止痛 C.软坚散结 D.化瘀散结 E.消肿散结 答案:E [解答] 本题考查拔毒消肿敛疮药马钱子的功效。马钱子功效为散结消肿,通络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单味中药记忆口诀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单味中药记忆口诀 1.辛温解表药 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羌活祛风寒湿气,太阳头疼上肢痹。白芷通窍阳明疼,燥湿止带消痈脓。细辛祛风通鼻窍,诸班寒痛肺饮消。 2.辛凉解表药 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升阳。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牛蒡散热利二便,解毒透疹消肿疮,宣肺利咽痄腮强。蝉蜕疏风透痒疹,明目息风痉开音。桑叶清肺兼平肝,止血燥咳目昏眩。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葛根解肌治颈项,透疹生津升泄阳。升麻发表又透疹,清热解毒升陷阳。蔓荆清利头目热,止痛祛风在经络。 3.清热泻火药 泻火石膏知芦竹,决明栀子粉夏苦。 石膏泻火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煅用收敛又生肌,专配知母情相须。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润燥虚热退。栀子泻火除烦湿,凉血解毒肿痛止。夏枯草清肝散结,高压消瘿珠痛解。芦根除烦又生津,止呕排脓利尿淋。决明益肾又清肝,明目润肠通大便。 4.清热燥湿药 三黄苦胆 黄芩清肺除湿热,解毒止血又安胎。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黄柏入肾燥下湿,泻火解毒退虚热。胆草燥湿泄肝胆,带状疱疹小儿惊。苦参燥湿又杀虫,疮疹癣麻痢尿淋。 5.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水牛角,生地玄参紫丹芍。

生地凉血阴津热,润肠吐衄伤营血。玄参凉血且滋阴,解毒散结润肠真。丹皮凉血散淤血,内外痈肿骨蒸热。赤芍凉血兼清肝,瘀滞肿痛经闭痊。凉血活血有紫草,解毒消斑水牛角 6.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双黄连,蚤休败酱青板蓝,二白地丁垂盆菊,马勃红藤马齿苋。山豆土苓鸦胆子,秦皮射干穿心莲,鱼熊牛蛇青半边。 银花解毒散风热,痈肿毒痢卫营邪。连翘解毒散肿结,清心透散利尿淋。公英解毒消乳痈,利湿通淋咽喉痛。板蓝根凉血解毒,利咽消肿大头瘟。牛黄解毒热心包,息风止痉化痰窍。鱼腥解毒尿淋通,脓疮湿痢热肺痈。射干解毒善祛痰,利咽散结消痈肿。白头翁解毒凉血,热毒血痢阿米巴。败酱解毒祛淤痛,肠痈肝肺血瘀胸。青黛解毒又凉血,消斑清肝定血惊。蚤休解毒消肿疼,清肝泻热定风痉。二莲解毒虫蛇咬,穿心燥湿半水肿。土苓解毒利关节,湿浊梅毒肢体挛。山豆解毒肺胃火,湿热黄疸利牙咽。马齿解毒通血淋,凉血止血疮疡痢。鸦胆解毒燥湿虫,止痢截疟鸡眼疣。垂盆水烫蛇咬疮,利尿利湿又退黄。秦朝树皮能解毒,燥湿止带清肝目。马勃中毒热出血,咽喉肿痛咳失音。 7.清虚热药 虚热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黄连。 青蒿透散阴份热,凉血解暑又截疟。地骨皮凉血退蒸,清肺生津血妄行。白薇清热效全占,疳热银柴胡黄连。 8.攻下药 大黄、芒硝、泻叶、芦荟 大黄止血祛积瘀,火毒湿热一并驱。芒硝软化便燥结,咽喉口疮及痈结。芦荟杀虫能泄便,内服清肝外疗癣。 9.润下药 润下麻仁郁李仁,蜂蜜苁蓉与当归 10.峻下逐水药 京戟芫隧牵牛豆 甘遂大戟泻水饮,消肿散结风痰峻。巴豆峻下冷积水,祛痰利咽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要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要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要点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治耳聋耳鸣剂 本类中成药 主要具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开窍或滋阴平肝等作用。 适用于肝火上扰、肝胆湿热或肝肾亏虚等引发的耳聋耳鸣等。 一、清肝利耳剂 1.耳聋丸 【功能】清肝泻火,利湿通窍。 【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头痛、耳聋耳鸣、耳内流脓。 【注意事项】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二、益肾聪耳剂 1.耳聋左慈丸 【功能】滋肾平肝。 【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注意事项】痰瘀阻滞者慎用。服药期间,注意饮食调理,忌食或少食辛辣刺激及油腻之物。 治鼻鼽鼻渊剂 一、清宣通窍剂 1.鼻炎康片 【功能】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 【主治】风邪蕴肺所致的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注意事项】过敏性鼻炎属虚寒症者慎用。肺脾气虚或气滞血瘀者慎用。运动员慎用。服药期问,戒烟酒,忌辛辣食物。所含苍耳子

有小毒,故不宜过量或持久服用。又含马来酸氯苯那敏,易引起嗜睡,服药期间不得驾驶车、船,不得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等;又因其对Hl受体阻断作用,故膀胱颈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高血压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千柏鼻炎片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宣肺通窍。 【主治】风热犯肺、内郁化火、凝滞气血所致的鼻塞鼻痒气热、流涕黄稠、或持续鼻塞、嗅觉迟钝;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肺脾气虚者慎用。高血压、青光眼患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厚味、油腻、鱼腥发物,戒烟酒。因含千里光,故不宜过量或持久服用。 二、清化通窍剂 藿胆丸 【功能】芳香化浊,清热通窍。 【主治】湿浊内蕴、胆经郁火所致的'鼻塞、流清涕或浊涕、前额头痛。 【注意事项】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三、散风通窍剂 1.鼻渊舒胶囊(口服液) 【功能】疏风清热,祛湿通窍。 【主治】鼻炎、鼻窦炎属肺经风热及胆腑郁热证者。 【注意事项】孕妇、肺脾气虚或气滞血瘀者慎用。对本品过敏者忌用。服药期间,戒烟酒,忌辛辣油腻食物。所含细辛、苍耳子均有小毒,故不宜过量或持久服用。 2.辛芩颗粒

中药知识_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七章 补虚药

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七章补虚药功效:补充人体物质亏损、增强人体功能活动,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 性味归经:补气和补阳类药大多药性甘温;补血和补阴类药药性甘温或甘寒不一。 适用:各种虚证。 第一节补气药 一组: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 二组:黄芪、白术、白扁豆、山药 三组:甘草、蜂蜜、大枣、饴糖 了解:刺五加、红景天、绞股蓝 人参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病证】 (1)气虚欲脱证。 (2)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3)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4)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5)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党参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主治病证】 (1)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2)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3)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 (4)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西洋参 【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主治病证】 (1)阴虚火旺之咳嗽痰血。 (2)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 (3)津液不足之口干舌燥,内热消渴。 太子参 【功效】补气生津。 【主治病证】 (1)脾虚食少倦怠,气津两伤口渴。 (2)肺虚咳嗽。 (3)心悸,失眠,多汗。 黄芪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 (2)自汗,盗汗。 (3)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 (4)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5)气血双亏,血虚萎黄,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

白术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病证】 (1)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2)脾虚水肿,痰饮。 (3)表虚自汗。 (4)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 山药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主治病证】 (1)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 (2)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3)肾阴虚证,消渴证。 (4)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白扁豆 【功效】健脾化湿,消暑解毒。 【主治病证】 (1)脾虚夹湿之食少便溏或泄泻,妇女带下。 (2)暑湿吐泻。 (3)食物中毒。 甘草 【功效】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主治病证】 (1)心气虚的心动悸、脉结代。 (2)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3)咳嗽气喘。 (4)疮痈肿毒,食物或药物中毒。 (5)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 (6)调和诸药。 大枣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主治病证】 (1)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2)血虚萎黄,血虚脏躁。 (3)缓和峻烈药的药性。 蜂蜜 【功效】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 【主治病证】 (1)脾胃虚弱之食少倦怠、脘腹疼痛。 (2)燥咳少痰,肺虚久咳。 (3)肠燥便秘。 (4)疮疡,烫伤。 饴糖 【功效】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主治病证】 (1)劳倦伤脾,气短乏力。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补虚药(补阴、补阳)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单味中药第17章补虚药(补阴、补阳) 一、最佳选择题 1、具有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的药是 A、沙苑子 B、菟丝子 C、砂仁 D、益智仁 E、肉豆蔻 2、鹿茸的功效是 A、调冲任,托疮毒,祛风湿 B、壮肾阳,托疮毒,祛风湿 C、壮肾阳,益精血,祛风湿 D、壮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E、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3、沙苑子的功效是 A、调经止带 B、祛寒除湿 C、养肝明目 D、补阴益阳 E、益气养血 4、核桃仁的功效是 A、补肾,益精,缩尿 B、补肾,润肺,明目 C、补肾,清火,滋阴 D、补肾,活血,续伤 E、补肾,温肺,润肠 5、海马除补肾助阳外,还能 A、清火生津,消肿止痛 B、润肺化痰,消肿止痛 C、止血续伤,消肿止痛 D、消暑解毒,消肿止痛 E、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6、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腰膝痿弱、筋骨无力,首选 A、益智仁 B、补骨脂 C、火麻仁 D、肉苁蓉 E、麦冬

7、不具有润肠通便功效的是 A、巴戟天 B、核桃仁 C、肉苁蓉 D、锁阳 E、麦冬 8、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是 A、杜仲 B、补骨脂 C、续断 D、淫羊藿 E、肉苁蓉 9、性温,既补肾,又祛风湿的药是 A、续断 B、狗脊 C、骨碎补 D、桑寄生 E、雷公藤 10、既补肝肾,又行血脉,还续筋骨,为骨伤科常用药的是 A、杜仲 B、仙茅 C、续断 D、菟丝子 E、巴戟天 11、不属于桑椹主治病证的是 A、肠燥便秘 B、津伤口渴 C、阴虚血亏 D、脾肾阳虚 E、须发早白 12、具有滋阴降火,清肺润燥,润肠通便功效的药物是 A、天冬 B、石斛 C、沙参 D、玉竹 E、麦冬 13、墨旱莲的功效是 A、滋阴,润肠

2022版安徽省药学专业中初级资格考试大纲 -中药学部分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一中药师大纲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是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其中,常用单味中药占考试内容70%,常用中成药占考试内容的30%。 根据中药师的职责与职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知识考试内容的总体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临床常用单味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症、使用注意;中成药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主治、使用注意。占本部分考试内容比例的60%。 熟悉:功效相似单味中药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症的异同点及个别同名异物药物的来源;中成药的命名、分类、功能及合理应用。占本部分考试内容比例的30%o 了解:典型单味中药的基本配伍意义、用量、来源;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代表性中成药的组成。占本部分考试内容比例的10%。 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每类药的概论部分要求掌握该类药的共同的性能功效特点、适用范围,熟悉该类药的分类、性能特点、使用注意,了解该类药的配伍方法;每类药的具体药物部分要求掌握的药物重点考查该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以及功效相近药物的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要求熟悉的药物重点考查该药的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注意以及功效相近药物的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要求了解的药物重点考查该药的功效以及相关药物配伍的意义;部分药的特殊要求详见各类药具体大纲。 -解表药 (一)概论 1 .掌握解表药的性能功效特点与适用范围。 2 .熟悉解表药的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

3 .了解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二)辛温解表药 1 .掌握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 2 .掌握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的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 3 .熟悉紫苏与生姜的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 4 .熟悉细辛的用量。 5 .熟悉生姜、藁本、香番、苍耳子、辛夷。 6 .了解麻黄配桂枝、麻黄配石膏、桂枝配白芍的配伍意义。(三)辛凉解表药 1 .掌握薄荷、牛劳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 2 .掌握桑叶与菊花、柴胡与升麻的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 3 .熟悉篁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4 .了解柴胡配黄苓、桑叶配菊花的配伍意义。 二清热药 (一)概论 1.掌握清热药的性能功效特点与适用范围。 2 .熟悉清热药的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 3 .了解清热药的配伍方法。 (二)清热泻火药 1 .掌握石膏、知母、天花粉、桅子、夏枯草。 2 .掌握石膏与知母的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 3 .熟悉竹叶、淡竹叶、芦根、决明子。 4 .熟悉芦根与天花粉的功效、主治病证的异同。 5 .了解密蒙花、谷精草、青箱子。 6 .了解石膏配知母、桅子配茵陈的配伍意义。 (三)清热燥湿药

中药学药二冲刺金题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七章:补虚药

中药学药二冲刺金题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七章:补虚药一、最正确选择题 1.哈蟆油的成效是 A.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B.滋阴益肾,清肝明目,利尿 C.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D.滋肾补肝,清虚热,明目乌发 E.滋阴益肾,凉血止血 2.能清肺火,滋肾阴的药物是 A.沙参 B.玉竹 C.麦冬 D.天冬 E.石斛 3.鹿茸的成效是 A.调冲任,托疮毒,祛风湿 B.壮肾阳,益精血,祛风湿 C.壮肾阳,托疮毒,祛风湿 D.壮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E.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4.既能补中益气,又能生津养血的是 A.大枣 B.何首乌 C.黄芪

E.党参 5.沙苑子的成效是 A.润肠通便 B.祛寒除湿 C.养肝明目 D.补阴益阳 E.益气养血 6.常与女贞子配伍,滋补肝肾之阴力增,多治肝肾阴虚之证的是A.益智仁 B.何首乌 C.墨旱莲 D.百合 E.天冬 7.既治脾肺气虚证、又治热病伤津及心神不安,宜选 A.白术 B.山药 C.人参 D.黄芪 E.以上均是 8.以下为气血双补之品的药物是 A.大枣 B.甘草 C.蜂蜜

E.山药 9.以下药物中药性偏于寒凉,为凉补之品的是A.党参 B.人参 C.黄芪 D.西洋参 E.白术 10.善温脾开胃摄唾的药是 A.砂仁 B.益智仁 C.肉豆蔻 D.沙苑子 E.菟丝子 11.墨旱莲的成效是 A.滋阴,润肠 B.滋阴,软坚 C.滋阴,润肺 D.滋阴,止血 E.滋阴,明目 12.治疗阴虚盗汗、表虚自汗宜选用 A.阿胶 B.白芍 C.熟地

E.女贞子 13.既能补气健脾,又可燥湿利水,止汗的药物 A.茯苓 B.山药 C.苍术 D.白术 E.黄芪 14.海马除补肾助阳外,还能 A.清火生津,消肿止痛 B.润肺化痰,消肿止痛 C.止血续伤,消肿止痛 D.消暑解毒,消肿止痛 E.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15.肾阳缺乏,精血亏虚的腰膝痿弱、筋骨无力,首选A.益智仁 B.补骨脂 C.火麻仁 D.肉苁蓉 E.麦冬 16.治疗出血而兼有阴虚、血虚证,首选的药物是A.女贞子 B.何首乌 C.当归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试卷14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试卷14 (总分:24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 1.缩泉丸属于( ) (分数:2.00) A.益气固表剂 B.固脬缩尿剂√ C.固精止遗剂 D.涩肠止泻剂 E.补虚止泻剂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固涩剂的知识点。固涩剂可分为益气固表剂、固脬缩尿剂、固精止遗剂、涩肠止泻剂四类。缩泉丸有补肾缩尿之功,属于固脬缩尿剂。 2.上能清肺润燥,中能清胃生津,下能滋阴降火,治疗实热虚热均可选用的是( ) (分数:2.00) A.芦根 B.栀子 C.知母√ D.石膏 E.竹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母性能特点的知识点。知母的性能特点为: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热而滋润,上能清肺润燥,中能清胃生津,下能滋阴降火。 3.柏子养心丸属于( ) (分数:2.00) A.补虚安神剂√ B.解郁安神剂 C.清火安神剂 D.滋阴安神剂 E.补血安神剂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神剂的知识点。安神剂可分为补虚安神剂、解郁安神剂、清火安神剂三类。柏子养心丸具有补气、养血、安神之功,属于具有滋阴养血、安神宁志作用的补虚安神剂。 4.小建中合剂的功效是( ) (分数:2.00) A.温中散寒,健胃 B.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C.温胃理气 D.温中驱寒,回阳救逆 E.温中和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温里剂的知识点。温里剂中,具有温中散寒、健胃功效的是理中丸;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功效的是小建中合剂;具有温胃理气功效的是良附丸;具有温中和胃功效的是香砂养胃颗粒;具有温中驱寒、回阳救逆功效的是四逆汤。温里剂中,相似功效方剂较多,容易混淆,注意归纳比较。 5.补中益气丸的功效是( ) (分数:2.00) A.益气合营 B.升阳举陷√ C.燥湿化痰 D.补脾益肺 E.健脾和胃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试卷17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试卷17 (总分:24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 1.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滋肾宁心功效的药物是( ) (分数:2.00) A.五味子√ B.乌梅 C.椿皮 D.赤石脂 E.莲子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收涩药的知识点,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滋肾宁心;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血;椿皮,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赤石脂,内服涩肠止泻、止血、止带,外用收湿敛疮生肌;莲子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止带、养心安神。药味多,功效相似,容易混淆,记诵时可归纳比较。 2.常山的功效是( ) (分数:2.00) A.涌吐痰热、宿食 B.涌吐痰饮,截疟√ C.涌吐风痰 D.外用研末吹鼻,引去湿热 E.杀虫疗癣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涌吐药的知识点。选项A、D为瓜蒂的功效,选项C、E为藜芦的功效。 3.某男,40岁,患热结便秘,兼肝经实火,宜选用的药物是( ) (分数:2.00) A.龙胆 B.芦荟√ C.芒硝 D.番泻叶 E.青葙子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芦荟主治病证的知识点。芦荟的主治病证有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4.以下哪项不是人参的功效( ) (分数:2.00) A.大补元气 B.补脾益肺 C.安神益智 D.清热解毒√ E.生津止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补虚药的知识点。人参的功效为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补虚药一般无清热解毒功效。 5.川芎被前人誉为( ) (分数:2.00) A.阳中之阴药 B.阴中之阳药 C.血中之气药√ D.气中之血药 E.气血圣药

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二》考试大纲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合编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从事药品质量监管和药学服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用于评价执业药师对中药学各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识记、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这部分的专业知识是中药学学科的核心组成内容,也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体现执业药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准。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药药性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中药制剂与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常用中药的来源、产地与性状鉴别,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控制等内容;熟悉中药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成分及中药毒理;并能够运用有关中药学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中药与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一中药与方剂(一)历代本草著作 1.神农本草经 学术价值 2.本草经集注 3.新修本草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5.本草纲目 6.本草纲目拾遗 7.中华本草 (二)中药性能 1.中药性能理论 (1)药性理论的内容 (2)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 2.四气 (1)确定四气的主要依据 (2)四气与所疗疾病的关 系 (3)寒凉性所示的效用 (4)温热性所示的效用 (5)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 义 3.五味 (1)确定五味的主要依据 (2)五味与所疗疾病的关 系 (3)辛味、甘味、酸味、 苦味、咸味的效用与临床 应用 (4)气味配合的原则与规 律 (5)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 系 4.升降浮沉 (1)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 依据 (2)升降浮沉与所疗疾病 的关系 (3)升浮性所示效用 (4)沉降性所示效用 (5)顺其病位用药 (6)逆其病势用药 (7)依据气机运行特点用 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目录上篇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2 第二章清热药/11 第三章,泻下药/23 第四章祛风湿药/28 第五章芳香化湿药/34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39 第七章温里药/45 第八章理气药/50 第九章消食药/56 第十章驱虫药/60 第十一章止血药/64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70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77 第十四章安神药/85 第十五章平肝息风药/90 第十六章开窍药/95 第十七章补虚药/99 第十八章收涩药/ll0 第十九章涌吐药/ll5 第二十章杀虫燥湿止痒药/ll8 第二十一章拔毒消肿敛疮药/122 下篇常用中成药 第一章内科常用中成药/128 第一节解表剂 (128) 第二节祛暑剂 (133) 第三节表里双解剂 (136) 第四节泻下剂 (138) 第五节清热剂 (140) 第六节温里剂 (142) 第七节祛痰剂 (145) 第八节止咳平喘剂 (147) 第九节开窍剂 (149) 第十节固涩剂 (151) 第十节补虚剂 (153) 第十二节安神剂 (158) 第十三节和解剂 (161)

第十四节理气剂 (163) 第十五节活血剂 (165) 第十六节止血剂 (167) 第十七节消导剂 (169) 第十八节治风剂 (171) 第十九节祛湿剂 (173) 第二十节蠲痹剂 (176) 第二章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178 第三章妇科常用中成药/183 第四章儿科常用中成药/188 第五章眼科常用中成药/194 第六章耳鼻喉、Vl月-7科常用中成药/197 第七章骨伤科常用中成药/201 上篇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考点分级 ★★★★★ 1.解表药的性能与功效主治、配伍及使用 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2.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 羌活、细辛、白芷、薄荷、牛蒡子、蝉 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的药性性 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 注意;细辛的用量。 3.麻黄配桂枝,麻黄配杏仁,麻黄配石膏, 桂枝配白芍,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柴 胡配黄芩,生葛根配黄芩、黄连,菊花 配枸杞子,蝉蜕配胖大海的意义。 4.麻黄、桂枝、细辛、葛根、柴胡的主要 药理作用。 ★★★★ 香薷、藁本、苍耳子、辛夷、升麻、蔓荆子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 ★★★ 1.西河柳、淡豆豉、浮萍、木贼的药性、 功效、用法、使用注意。 2.上述各层次药物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 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异同比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