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章末过关检测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章末过关检测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章末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多选)在下面的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有( )

解析:选ABD.由图象的物理意义得C 项表示物体静止,而A 、B 、D 均表示匀速直线

运动.故选ABD.

2.(单选)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 A .重力加速度g 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 取9.8 m/s 2

B .在地面上不同的地方,g 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落至同一高度时的加速度都相同

D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 越小

解析:选A.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在地球的表面,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9.8 m/s 2左右.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 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 的值逐渐减小.故选A.

3.(多选)(201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联考)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可以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解析:选ACD.A 为x -t 图象,图线与t 轴相交的两个时刻即为相同的初始位置,说明

物体回到了初始位置;B 、C 、D 选项中的图象均为v -t 图象,要回到初始位置,需t 轴上方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和t 轴下方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等,显然B 选项中只有t 轴上方的面积,故B 选项表示物体一直朝一个方向运动,不会回到初始位置,而C 、D 选项在t =2 s 时刻,物体回到了初始位置,故选ACD.

4.(多选)

(2013·山西四校联考)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

动情况是( )

A .前5 s 做匀速运动

B .5 s ~15 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0.8 m/s 2

C .15 s ~20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 2

D .质点15 s 末离出发点最远,20 s 末回到出发点

解析:选AB.前5 s 质点做速度是8 m/s 的匀速运动,A 正确;5 s ~15 s 内做匀加速运

动,加速度为a 1=Δv Δt =16-815-5

m/s 2=0.8 m/s 2,B 正确;15 s ~20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为a 2=Δv Δt =0-1620-15

m/s 2=-3.2 m/s 2,C 错误;质点在0~20 s 内一直沿着正方向运动,20 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D 错误.故选AB.

5.(单选)

如图为两个物体A 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做匀加速运动的v -t 图线.已知

在第3 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两个物体出发点的关系是( )

A .从同一地点出发

B .A 在B 前3 m 处

C .B 在A 前3 m 处

D .B 在A 前5 m 处

解析:选C.两物体在途中相遇,但v -t 图象的面积表示的位移并不相同,说明两物体出

发点不同,两物体位移差Δx =(12×3×4-12×3×2) m =3 m ,即B 在A 前3 m 处,故选C. 6.(多选)

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 =4 m ,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

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

B .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C .乙车的速度不断增大

D .两车相遇两次

解析:选CD.由题图可知,两车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甲车在前6 s 内做匀速运动,以后处于静止状态,B 错误;乙车的x -t 图象虽为曲线,但这不是运动轨迹,且图象只能表示正反两个方向的运动,A 错误;由于乙车图象的倾斜程度逐渐增大,即其速度逐渐增大,C 正确;在x -t 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车相遇,故两车相遇两次,D 正确.故选CD.

7.(单选)有一长为L 的列车,正以恒定的加速度过铁路桥,桥长也为L ,现已知列车车头过桥头时的速度为v 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 2,那么,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

A .2v 1-v 2

B .2v 2-v 1

C.2v 21-v 22

D.2v 22-v 21

解析:选D.从列车车头过桥头开始,车头过桥尾时,列车位移大小为L ,车尾过桥尾时,

列车位移为2L ,设列车车尾过桥尾时速度为v 3,由v 22-v 21=2aL ,v 23-v 21=4aL ,知v 23-v 21=

2(v 22-v 21),可得v 3=2v 22-v 21.故选D.

8.(单选)(2013·绍兴高一检测)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15 m .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g 取10 m/s 2)( )

A .31.25 m

B .11.25 m

C .20 m

D .25 m

解析:选C.设物体下落总用时为t ,则最后一秒内的位移Δh =12gt 2-12

g (t -1)2,代入数据求得t =2 s ,故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h =12

gt 2=20 m ,故选C. 9.(单选)

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

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 ,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

1.00×10-3 s ,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 )

A .1 m

B .1.25 m

C .0.4 m

D .1.5 m

解析:选B.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v =x /t

=5 m/s ,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h =v 2

2g

=1.25 m ,故选B. 10.(单选)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 s 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 m ,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

A .1 m/s 2

B .2 m/s 2

C .3 m/s 2

D .4 m/s 2

解析:选B.由题中车身总长为4.5 m ,从题图中可以读出每一个格表示约1.5 m ,每一小格表示0.3 m ,则第一次和第二次拍摄小车之间行进的距离为x 1=8×1.5 m =12.0 m ,第二次和第三次拍摄之间小车行进的距离为x 2=(13×1.5+2×0.3) m =20.1 m.

由公式Δx =at 2得a =Δx t 2=20.1-12.022 m/s 2=2.025 m/s 2≈2 m/s 2.故选B. 二、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11.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 的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打点计时器打出3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打点计时器打出3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

v =x 242T =8.56-3.302×0.10

cm/s ≈0.26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a =x 36-x 039T 2=(15.82-5.68)-5.689×0.12 cm/s 2≈0.50 m/s 2. 答案:0.26 0.50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2.(14分)在一次救援当中,为了救助伤员,直升机需要悬停在800 m 的高空,用绳索将伤员从地面拉起,假设在某一次救助伤员时,悬绳以0.4 m/s 2的加速度将静止于地面的伤员拉起,达到4 m/s 的速度时,变为匀速上升,试求:

(1)伤员加速运动的时间和位移;

(2)伤员从地面到直升机需要多长时间.

解析:(1)设加速运动时间为t ,

由v =at 知t =v a =40.4

s =10 s ,(3分) 加速上升的位移为

x =12at 2=12

×0.4×102 m =20 m .(3分) (2)伤员匀速上升的距离为

x ′=(800-20) m =780 m ,(3分)

匀速上升时间为:t ′=x ′v =7804

s =195 s .(3分) 伤员从地面到直升机需用时

t 总= t +t ′=205 s .(2分)

答案:(1)10 s 20 m (2)205 s

13.(16分)汽车正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6 m/s 2的匀减速运动,恰好碰不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

解析:

两车位移关系如图所示.

由题意知,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速度相等.(2分)

设汽车关闭油门后经t 秒追上自行车,则

v 汽′=v 汽+at (3分)

且v 汽′=v 自=4 m/s.v 汽=10 m/s ,a =-6 m/s 2(3分)

故t =1 s(1分)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

x 汽=v 汽t +12at 2=10×1 m +12

×(-6)×12 m =7 m(3分) 自行车的位移x 自=v 自t =4×1 m =4 m(2分)

汽车关闭油门时离自行车的距离

x =x 汽-x 自=7 m -4 m =3 m .(2分)

答案:3 m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章末检测卷

第二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式子中,是单项式的是() A.x+y 2 B.- 1 2x 3yz2 C. 5 x D.x-y 2.在下列单项式中,与2xy是同类项的是() A.2x2y2 B.3y C.xy D.4x 3.多项式4xy2-3xy3+12的次数为() A.3 B.4 C.6 D.7 4.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A.6a-5a=1 B.a+2a2=3a2 C.-(a-b)=-a+b D.2(a+b)=2a+b 5.如图所示,三角尺的面积为() A.ab-r2 B.1 2ab-r 2 C.1 2ab-πr 2 D.ab 6.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m-n,其中两边长的和为m+n-4,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为() A.2m-4 B.2m-2n-4 C.2m-2n+4 D.4m-2n+4 7.已知P=-2a-1,Q=a+1且2P-Q=0,则a的值为() A.2 B.1 C.-0.6 D.-1 8.甲、乙、丙三家超市为了促销一种定价相同的商品,甲超市先降价20%,后又降价10%;乙超市连续两次降价15%;丙超市一次性降价30%.则顾客到

哪家超市购买这种商品更合算() A.甲 B.乙 C.丙 D.一样 9.当1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共4套) 第五章曲线运动章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8为单项选择题,9~12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关于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C.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答案 A 解析平抛运动的加速度恒定,所以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正确;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落地时速度一定有水平分量,不可能竖直向下,D错误;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B错误;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始终指向圆心,也就是方向时刻变化,所以不是匀变速运动,C错误. 【考点】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理解 【题点】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性质 2.如图1所示为某中国运动员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勇夺金牌的精彩瞬间.假定此时她正沿圆弧形弯道匀速率滑行,则她() 图1 A.所受的合力为零,做匀速运动 B.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匀加速运动 C.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变加速运动 D.所受的合力变化,做变加速运动 答案 D 解析运动员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合力时刻指向圆心,其方向变化,所以是变加速运动,D正确. 【考点】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 【题点】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

3.各种大型的货运站中少不了旋臂式起重机,如图2所示,该起重机的旋臂保持不动,可沿旋臂“行走”的天车有两个功能,一是吊着货物沿竖直方向运动,二是吊着货物沿旋臂水平方向运动.现天车吊着货物正在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行驶,同时又使货物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此时,我们站在地面上观察到货物运动的轨迹可能是下图中的() 图2 答案 D 解析由于货物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减速运动,故货物所受的合外力竖直向下,由曲线运动的特点(所受的合外力要指向轨迹凹侧)可知,对应的运动轨迹可能为D.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题点】速度的合成和分解 4.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在相互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分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3所示.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 A.物体做速度逐渐增大的曲线运动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50 m/s D.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10 m/s 答案 C 解析由题图知,x方向的初速度沿x轴正方向,y方向的初速度沿y轴负方向,则合运动的初速度方向不在y轴方向上;x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y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y轴方向,所以合运动的加速度沿y轴方向,与合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物体做曲线运动.根据速度的合成可知,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A错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y方向的加速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根据题图可知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v0=v x02+v y02=302+402m/s =50 m/s,故C正确,D错误.

高中物理必修二(粤教版)第二章过关检测 含解析

第二章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6~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O 1为皮带传动的主动轮的轴心,轮半径为r 1 ,O 2 为从动轮的轴心,轮半 径为r 2,r 3 为固定在从动轮上的小轮的半径.已知r 2 =2r 1 ,r 3 =1.5r 1 .A、B、C分别是 3个轮边缘上的点,则质点A、B、C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假设皮带不打滑)( ) A.1∶2∶3 B.2∶4∶3 C.8∶4∶3 D.3∶6∶2 ,则A、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同,都等于皮带运动的速率,由a n =, 可得a A ∶a B =r 2 ∶r 1 =2∶1,即a A =2a B .B、C点是固定在同一轮上的两点,所以它们的 角速度相同,由a n =ω2r,可得a B ∶a C =r 2 ∶r 3 =2∶1.5,即a C =a B ,所以a A ∶a B ∶a C =8∶ 4∶3.选项C正确. 2.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成圆周运动的一部分,即把整条曲线用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小圆弧来代替.如图甲所示,曲线上的A点的曲率圆定义为通过A点和曲线上紧邻A点两侧的两点作一圆,在极限情况下,这个圆就叫做A点的曲率圆,其半径ρ叫做A点的曲率半径.现将一物体沿与水平面成α角的方向以速度v 抛出,如图乙所示.则在其轨迹最高点P处的曲率半径是( ) A. B. C. D.

,物体斜抛到最高点P的速度v P =v cos α;在最高点P,物体 所受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解得R=,选项C正确. 3. 在离心浇铸装置中,电动机带动两个支承轮同向转动,管状模型放在这两个轮上靠摩擦转动,如图所示,铁水注入之后,由于离心作用,铁水紧紧靠在模型的内壁上,从而可得到密实的铸件,浇铸时转速不能过低,否则,铁水会脱离模型内壁,产生次品.已知管状模型内壁半径为R,则管状模型转动的最低角速度ω为 ( )(导学号51100060) A. B. C. D.2 ,转动的最低角速度ω对应铁水在最高点受内壁的作用力为零,即mg=mω2R,解得ω=,选项A正确. 4. 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轻质弹性杆P插入桌面上的小孔中,杆的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今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球所受的合力大小为m B.球所受的合力大小为m C.球对杆作用力的大小为m D.球对杆作用力的大小为m

选修一 第二章章末检测

选修一第二章章末检测 1.如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 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20~21题。 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 岩洞 B. 岩礁 C. 沙滩 D. 海岸 【答案】C 【解析】解:A、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从这个概念中分析此地貌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海岸地形之一。珊瑚礁,岩礁,泥质等地形是鱼类栖息的乐园。从这句话中可以分析此地貌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根据这个定义分析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故正确; D、海岸(又称滨),分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主要是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岩洞又称溶洞或洞穴.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海岸地形之一.珊瑚礁,岩礁,泥质等地形是鱼类栖息的乐园.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 海岸(又称滨),分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

高一物理必修二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测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机械能守恒时,一定只受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B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C 、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若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到其他力作用时, 物体的机械能也可能守恒。 D 、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增大,必定有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功。 2、从地面竖直上抛两个质量不同而动能相同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上升到同一高度时,它们( ) A.所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 B.所具有的动能相等 C.所具有的机械能相等 D.所具有的机械能不等 3、一个原长为L 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着。今将一质量为m 的物体挂在弹簧的下端,用手托住物体将它缓慢放下,并使物体最终静止在平衡位置。在此过程中,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而弹性势能增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B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C 、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D 、系统的机械能增加 4、如图所示,桌面高度为h ,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 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小球落到地面前的瞬间的机械能应为( ) A 、mgh B 、mgH C 、mg (H +h ) D 、mg (H -h ) 5、某人用手将1kg 物体由静止向上提起1m, 这时物体的速度为2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物体做功12J B.合外力做功2J C.合外力做功12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 6、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木块,并留在其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与木块获得的动能相等 B.阻力对子弹做的功与子弹动能的减少相等 C.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与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相等 D.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子弹对木块做的功 二、填空题(每题8分,共24分) 7、从离地面H 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它重力的k 倍, 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则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为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车,小车跟绳一端相连,绳子另一端通过滑轮吊一个质量为m 的砖码,则当砝码着地的瞬间(小车未离开桌子)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在这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________。 9、物体以100 k E J 的初动能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当该物体经过斜面上某一点时,动能减少了80J ,机械能减少了32J ,则物体滑到斜面顶端时的机械能为_______。(取斜面底端为零势面)

2021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章末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6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章末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 6 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 解析:赤潮的发生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大量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海洋里,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积聚,海水呈富营养化,藻类物质繁盛,出现赤潮现象。 2.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D) A.渤海湾 B.温州湾 C.胶州湾 D.珠江口 解析:在四个选项中,珠江口纬度最低,气温最高,生物活动强盛,最易出现赤潮。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下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以下关于霾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C) A.夏季多于冬季 B.冬季多于夏季 C.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解析:横轴代表月份(季节),纵轴为出现霾的日数,对照图例可直接判断。 4.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D) A.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 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 解析:图中显示河北省霾日数冬季多,与冬季燃煤取暖有关,春秋季人为排放少,且多大风,霾日数少。 下图是某年东亚部分国家、城市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日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 B.首尔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小 C.上海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北京 D.东京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该国人均水平 解析:直接读图可得出结论:日本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但总量不是最大。 6.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无关的是(B) A.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大 B.青藏高原地区的雪线下降 C.日本的樱花开放季节提前到来

人教A版高中 数学必修4:第二章 章末检测--含解析

第二章章末检测 班级____ 姓名____ 考号____ 分数____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a =λ b ,则a 、b 共线 B .若b =3a (a 为非零向量),则a 、b 共线 C .若m =3a +4b ,n =3 2a -2b ,则m ∥n D .若a +b +c =0,则a +b =-c 答案:C 解析:根据共线向量定理及向量的线性运算易解. 2.已知向量a ,b 和实数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a |=a ·a B .|a ·b |=|a |·|b | C .λ(a ·b )=λa ·b D .|a ·b |≤|a |·|b | 答案:B 解析:|a ·b |=|a |·|b ||cos θ|,只有a 与b 共线时,才有|a ·b |=|a ||b |,可知B 是错误的. 3.已知点A (1,3),B (4,-1),则与向量AB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 ) A.????35,-45 B.????45,-3 5 C.????-3 5,4 5 D.????-4 5,3 5 答案:A

解析:AB →=(3,-4),则与其同方向的单位向量e =AB →|AB →|=15(3,-4)=????35,-45. 4.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 为BC 边的中点,且2OA →+OB →+OC →=0,那么 ( ) A.AO →=OD → B.AO →=2OD → C.AO →=3OD → D .2AO →=OD → 答案:A 解析:由于2OA →+OB →+OC →=0,则OB →+OC →=-2OA →=2AO →. 所以12 (OB →+OC →)=AO →,又D 为BC 边中点, 所以OD →=12 (OB →+OC →).所以AO →=OD →. 5.若|a |=1,|b |=6,a ·(b -a )=2,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π6 B.π4 C.π3 D.π2 答案:C 解析:a ·(b -a )=a ·b -a 2=1×6×cos θ-1=2,cos θ=12,θ∈[0,π],故θ=π3 . 6.若四边形ABCD 满足:AB →+CD →=0,(AB →+DA →)⊥AC →,则该四边形一定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直角梯形 答案:B 解析:由AB →+CD →=0?AB →∥DC →且|AB →|=|DC →|,即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 DA →)⊥AC →?AC →⊥DB →,所以四边形ABCD 是菱形. 7.给定两个向量a =(2,1),b =(-3,4),若(a +x b )⊥(a -b ),则x 等于( )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章末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章末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章末综合测评(一) (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摩擦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一定做负功 B.静摩擦力起着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一定不做功 C.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一定都做负功 D.滑动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 【解析】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而且摩擦力对物体既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综上所述,只有D正确.【答案】 D 2.下列关于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用力F=300 N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40 m,人对足球做功1 200 J B.人用力推物体,但物体未被推动,人对物体做功为零 C.物体竖直上升时,重力不做功 D.只有恒力才能做功,变力不能做功 【解析】球在空中飞行40 m不是人踢足球的力的位移,A错;物体没有被推动,位移为零,人对物体做功为零,B对;物体竖直上升时,重力做负功,C错;任何力都有可能做功,D错. 【答案】 B 3.有关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的功率越大,做的功就越多B.功率不同的机械,做的功可能相等C.机械做功的时间越少,功率就越大D.机械的功率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 【解析】由P=W t可得W=Pt,做功的多少由功率和做功的时间两个量决 定,功率大的机械做的功不一定多,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只有做功时间没有对应时间内的功,无法比较功率,选项C错误;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选项D错误. 【答案】 B 4.一辆汽车以功率P1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若驾驶员突然减小油门,使汽车的功率减小为P2并继续行驶.若整个过程中阻力恒定不变,此后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将() A.保持不变 B.不断减小 C.突然减小,再增大,后保持不变 D.突然增大,再减小,后保持不变 【解析】由P1=F v知,当汽车以功率P1匀速行驶时,F=f,加速度a=0.若突然减小油门,汽车的功率由P1减小到P2,则F突然减小.整个过程中阻力f恒定不变,即F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1.下列几个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A.上海磁悬浮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为400 km/h B.乒乓球运动员陈玘扣出的乒乓球速度达23 m/s C.子弹在枪膛内的速度为400 m/s D.飞机起飞时的速度为300 m/s 2.在公路上常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如图2-3-8所示的限速标志,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图2-3-8 A.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B.瞬时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3.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图2-3-9 A.9 m/s B.10.2 m/s C.10 m/s D.9.1 m/s 4.2012伦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名将孙杨以3分40秒14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改写了中国男子泳坛无金的历史,高科技记录仪测得他冲刺终点的速度为3.90 m/s,则他在400米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约为() 图2-3-6 A.2.10 m/s B.3.90 m/s C.1.67 m/s D.1.82 m/s 5.(2013·临高一中高一检测)晓宇和小芳同学从网上找到几幅照片,根据照片所示情景

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大炮水平发射炮弹轿车紧急刹车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13秒15!刘翔出人 意料完成复出之战 图2-3-10 A.当点燃火药炮弹还没发生运动瞬间,炮弹的加速度一定为零 B.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的加速度可能为零 D.根据图中数据可求出110 m栏比赛中任意时刻的速度 6.一物体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其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加速度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物体的() 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增大 C.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 D.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 7.一个物体以恒定加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后的速度大小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8.(2012·郑州高一检测)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末的速度大小是6 m/s,第3 s 末的速度大小是10 m/s,则该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 A.2 m/s2B.4 m/s2 C.-4 m/s2D.-2 m/s2 9.(2013·福州三中高一检测)小明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2-3-11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训练:第二章章末检测

第二章章末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2题。 1.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方面的差异。() A.空间布局形式 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 D.以上三个方面 2.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解析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答案1.B 2.D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3~4题。 3.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解析第3题,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第4题,华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但是不种植春小麦,而种植冬小麦。 答案3.A 4.B

读某城镇略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 6.若甲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俯瞰全城 解析第5题,②功能区位于市中心位置,应属于商业区;①在盛行风的上风地带,应为居住区;③位于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应为工业区。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东西均临河流,且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因此“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最能反映出其优美的自然环境。 答案5.B 6.C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8.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居住区 B.工业区 D.文化区 解析第7题,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自市中心向外缘递减,但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如城市主要干道与城市环路的交会处地租较高,图中c曲线地租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出现两个次高峰,故选C项。第8题,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由于交通较为便利,人流量大,并且便于商品的集散,一般会产生商业区,故选C项。 答案7.C8.C 下图为武汉市大型零售商场、超市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

第二章 声现象过关检测卷

第二章《声现象》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为营造清静的生活环境,近两年来,咸宁市已经实现所有城区“禁鞭”.燃放鞭炮产生的烟尘飞扬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运动;“禁鞭”是通过在_____来控制噪声这种公害. 【答案】不是声源处 【解析】为营造清静的生活环境,近两年来,咸宁市已经实现所有城区“禁鞭”。 燃放鞭炮产生的烟尘飞扬不是分子运动,因为与微观的分子相比,烟尘仍然是很大的宏观物体,不能代表分子的运动; “禁鞭”是控制噪声的产生,所以是通过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这种公害。 2.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中华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____产生的;琴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答案】振动空气 【解析】琵琶的琴弦振动时会发出声音,然后此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里。 3.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____,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_____. 【答案】声波,振动,能量 【解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向四周传播,声音具有能量,可以使物体发生振动,所以,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振动,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4.今年春节,疫情发生后,滨海支援湖北医疗队迎难逆行。2月9日,10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开展医疗救治,他们在那里战斗了38天,圆满结束了全部医疗工作。凯旋之刻,警车护卫匀速前行,现场人们听到车辆的鸣笛声是经______传播而来,以编队中某一辆警车为参照物,其他警车是 ______(运动/静止)的。 【答案】空气静止 【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人们听到车辆的鸣笛声是经空气传播而来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课时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情景导入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为什么会有“山迎”“船行”这两种不同的感觉呢?为了生活和梦想,我们的祖先从远古就开始探索自然运动的奥秘.经过长期的探索,人们逐渐建立了描述运动的概念,并不断寻求探索运动问题的方法,揭开了一个又一个与运动有关的奥秘. 二课标点击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其作用,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 3.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三课前导读 要点1 质点 1.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质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称为质点. 2.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3.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度,对实际物体简化,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我们总这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例如“他向我们走来”“车急驰而去”“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在这些描述中,我们并没有考虑“他”的高矮胖瘦、“车”的型号款式,我们也没有特意去想“月亮”或“地球”是个庞然大物,这样合理吗? 1.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1)当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成质点. (2)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物体可看成质点,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大小相对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可忽略不计,故可视为质点.(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时,或物体虽转动但不研究转动及转动的各个部分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2.质点与物体的异同. 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没有体积,没有大小,也不是几何上的“点”,是一个与物体质量相等的,不占空间的抽象模型. 特别提示: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的.同一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看作质点,有时则不能. 1.下列关于质点的概念正确的是() A.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 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就一定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C.质点是把物体抽象成有质量而没有大小的点 D.旋转的物体,肯定不能看成质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一)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注释) 1、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 ∠1=500,则∠2等于【 】 A.600B.500C.400D.300 2、如图,AB⊥BC,BC⊥CD,∠EBC=∠BCF,那么,∠ABE与∠DCF的位置与大小关系是() A.是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等 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只能()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4、下列说法中,为平行线特征的是()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①B.②③C.④D.②和④ 5、如图,AB∥CD∥EF,若∠ABC=50°,∠CEF=150°,则∠BCE=() A.60°B.50°C.30°D.20° 6、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A.α+β+γ=360°B.α-β+γ=180° C.α+β-γ=180°D.α+β+γ=180°

7、如图,由A到B 的方向是() A.南偏东30°B.南偏东60°C.北偏西30°D.北偏西60° 8、如图,由AC∥ED,可知相等的角有() A.6对B.5对C.4对D.3对 9、如图,直线AB、CD交于O,EO⊥AB于O,∠1与∠2的关系是( ) 更多功能介绍 A.互余 B.对顶角 C.互补 D.相等 10、若∠1和∠2互余,∠1与∠3互补,∠3=120°,则∠1与∠2的度数分别为( ) A.50°、40°B.60°、30°C.50°、130°D.60°、120° 1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一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章末测试卷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 A.速度一定在不断地改变,加速度也一定不断地改变[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12799854.html,] B.速度一定在不断地改变,加速度可以不变 C.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一定不断地改变 D.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也可以不变[来源:学+科+网] 2.一条小船的静水速度为6 m/s,要渡过宽度为60 m,水流速度为10 m/s的河流,现假设水面各点水的流速是相同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6 s B.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10 s C.小船渡河的最短路程为60 m D.小船渡河的最短路程为100 m 3.火车在转弯时,受向心力的作用,对其所受向心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火车本身作用而产生了向心力 B.主要是由于内、外轨的高度差的作用,车身略有倾斜,车身所受重力的分力产生了向心力 C.火车在转弯时的速率小于规定速率时,内轨将给火车侧压力,侧压力就是向心力D.火车在转弯时的速率大于规定速率时,外轨将给火车侧压力,侧压力作为火车转弯时向心力的一部分 4.如图所示,一轻杆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固定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由于球对杆有作用力,使杆发生了微小形变,关于杆的形变量与球在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形变量越大,速度一定越大B.形变量越大,速度一定越小 C.形变量为零,速度一定不为零D.速度为零,可能无形变 5.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其中一个力F1撤去, 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将一定沿与F1相反的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将一定沿与F1相反的方向做有一定初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可能将沿与F1相反的方向做匀加速曲线运动 D.物体可能将沿与F1相反的方向做变加速曲线运动 6.一圆盘可绕通过圆盘的中心O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置一小木块A,它随圆盘一起做减速圆周运动,如图2所示,则关于木块A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A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心力 B.木块A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相反 C.木块A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不指向圆心 D.木块A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相同 7.“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若分别在地球和月球表面,以相同初速度、离地面相同高度,平抛相同质量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时间t月>t地B.水平射程x月>x地 C.落地瞬间的速度v月>v地D.落地速度与水平面的夹角θ月>θ地 8.如图所示,有一个半径为R的光滑圆轨道,现给小球一个初速度,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关于小球在过最高点的速度v,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v的极小值为gR

2020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章末过关检测

第二章相互作用 章末过关检测(二) (时间:分钟分值: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正确) .假期里,一位同学在厨房里帮助妈妈做菜,对菜刀产生了兴趣.他发现菜刀的刀刃前部 和后部的厚薄不一样,刀刃前部的顶角小,后部的顶角大,如图所示,他先后做出过几个猜 想,其中合理的是( ) .刀刃前部和后部厚薄不匀,仅是为了打造方便,外形美观,跟使用功能无关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跟刀刃厚薄无关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大,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越大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小,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越大 解析:选. 把刀刃部分抽象后,可简化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劈,设顶角为θ,背宽为,侧面长为,如 图所示.当在刀背施加压力后,产生垂直侧面的两个分力、,使用中依靠着这两个分力分开被加工的其他物体.由对称性知,这两个分力大小相等(=),因此画出力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实为菱形,如图所示,在这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取其四分之一考虑(图中阴影部分).根据它跟半个劈的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关系,有关系式==θ),得==θ).由此可见,刀背上加上一定的压力时,侧面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跟顶角的大小有关,顶角越小,θ的值越小,和的值 越大,故正确. .“竹蜻蜓”是一种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传统儿童玩具,是中国古代一个很精妙的小发 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外形如图所示,呈字形,横的一片是由木片经切削制成的螺旋桨,中间有一个小孔,其中插一根笔直的竹棍,用两手搓转这根竹棍,竹蜻蜓的桨叶便会旋转获得升力飞上天,随着升力减弱而最终又落回地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下列关于“竹蜻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第二章章末检测题

第二章 章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某男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下列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 A.神经细胞B .精原细胞C .淋巴细胞 D .精细胞 2. 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可能存在 A.两个Y 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 . 一个Y 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C.两个X 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D . 一个Y 染色体,一个 X 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3.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 AaBb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其一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一个基因型 为Ab 的卵细胞和三个极体。这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 AB aB ab B . AB aB Ab C . aB aB aB D . Ab aB aB 4. 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 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 ( A. 3 : 1 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 .该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 .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 5. 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 C . D . 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该细胞中I 与2,3 与4是同源染色体 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1与 该细胞中,如果1是Y 染色体, 6.因某人不是色盲,其父母、 那么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A.祖父?父亲?弟弟 C.外祖父?母亲?弟弟 祖父母、 ) B D 2、3与4颜色应该不同 则2也是Y 染色体,3与4为常染色体 外祖父母均不是色盲, 但弟弟是色盲患者, .祖母?父亲?弟弟 .外祖母?母亲?弟弟 7 .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具有同源染色 体的细胞只有 ② B. 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 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的自由组合 D .上述细胞中有 8个染色单体的是 ① ② 和③ 8 .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染色体类型和数目, 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0 A.①③ B .②⑤ C .①④ D .③④ 9.雌蛙的卵巢中有初级卵母细胞 6000个,从理论上计算,经减数分裂所生成的卵细胞和极体数 分别是 () A . 6000 和 6000 B . 6000 和 18000 . C . 6000 和 24000 D . 12000 和 12000 10 .羊的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期间 ( ) A .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11 .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A . 3 + X 或 3 + Y B C. 3 + XX 或 3 十 YY D 12 .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的意义是 A 保证子代有更多染色体 B C 减少子代个体数 D 13 .下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 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以下说明正确的是( ① 甲产生的是次级精母细胞 体③乙产生的是体细胞 A .①② B C.①③ D 14 .某动物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24条染色体, 应为 A . 12 条 B . 24 条 C . 36 条 D . 48 条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XYY 个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复制的 Y 的原因只能发生在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 ③人的体细胞中只有第 体多了一条时才表现出严重的病症 ④目前未发现第I 号染色体 婴儿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 A .①④ B . ②④ C .①③ D . ②③ 16 .右图为动物细胞示意图,它属于 A .第二极体 B .卵原细胞 C.第一极体 D .卵细胞 17 .豚鼠黑毛对白毛为显性,一只黑色雄豚鼠为杂合体, 毛基因和Y 染色体的精子有 ( A . 2 000 万个 B . 1 000 万个 C 18 .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①体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③次级卵母细胞④ A .①②⑤ B .①②⑥ C 19 .孟德尔遗传定律不适合于原核生物,是因为原核生物 A .没有遗传物质 B .没有细胞核 高等动物的三 ) ②乙产生的是精细胞或极 丙产生的是体细胞 .①④ .③④ ( .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6 + X 或 6 + Y .6 + XX 或 6 + XY 保证胚胎发育所需营养 .增加受精机会 ( 那么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 染色体未分离 13号、第18 () ②XXY 个体产生 号 或第21号染色 多一条的 了的缘故 一次产生 ) .500 万个 2 000万个精子,同时含有白 .250万个. 精子⑤精原细胞⑥ .①②③④ D 受精卵 .①②⑤⑥ (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章末检测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 整理制作) 《机械能守恒定律》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用水平拉力F=1000 N拉质量为M=500 kg 的大车移动10 m,用相同的水平拉力拉质量为m=50 kg 的小车也移动10 m,则两次拉车所做的功相比较( ) A.拉大车做的功多 B.拉小车做的功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因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知,两车速度大小不知,无法判定 2.如右图石块自由下落过程中,由 A 点到 B 点重力做的功是 是( ) A .由A到B,石块的重力势能减少了10 J B.由 A 到B,功减少了10 J C.由A 到B,10 J 的功转化为石块的动能 D.由A 到B,10 J 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石块的动能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机械能守恒,一定只受重力和弹簧弹力作用 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C.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增大时,必定有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了功D.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在相互转化过程中,一定通过重力做功来实现 4 .如图所示,为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的速度图象,汽车所受阻力恒定.图中OA为一段直线,AB为一曲线,BC为一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 ) A.OA段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恒定的 B.OA段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恒定

6 .如图所示是健身用的“跑步机”示意图,质量为 m 的运动员 踩在与水平面成α角静止的皮带上,运动员用力向后蹬皮带,皮带 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为 F f ,使皮带以速度 v 匀速向右运动,则 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脚对皮带的摩擦力是皮带运动的动力 B .人对皮带不做功 C .人对皮带做功的功率为 mgv D .人对皮带做功的功率为 F f v 7 .如图所示,小球自 a 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 b 点时 弹簧接触,到 c 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的质 和空气 阻力,在小球由 a →b →c 的运动过程中 ( ) A .小球在 b 点时的 动能最大 B .小球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均匀减少 C .小球从 b 到 c 运动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弹簧 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大 D .到达 c 点时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8 .如图所示,重 10 N 的滑块在倾角为 30°的斜面上,从 a 点由静止下滑,到 b 点接 触到一个轻弹簧.滑块压缩弹簧到 c 点开始弹回,返回 b 点离开弹簧,最后又回到 a 点, 已知 ab = 0.8 m , bc =0.4 m ,那么在整个过程中 ( ) A .滑块动能的最大值是 6 J B .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 6 J C .从 c 到 b 弹簧的弹力对滑块做的功是 6 J D .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机械能减少 9.如图所示, A 、B 、C 、D 四图中的小球以及小球所在的左侧斜面完全相 同,现从同一高度 h 处由静止释放小球, 使之进入右侧不同的轨道: 除去底部 一小段圆弧, A 图中的轨道是一段斜面,高度大于 h ; B 图中的轨道与 A 图中 的轨道相比只是短了一些,且斜面高度小于 h ; C 图中的轨道是一个内径略大 C .AB 段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可能是恒定的 D .BC 段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恒定的 5 . 如图所示, 在电梯中的斜面上放置了一滑 块, 在电梯加 速上升的过程中,滑块相对斜面静止.则在该过程中 ( ) A .斜面对滑块的弹力对滑块所做的功等于滑块增加的重 力 势能 B .滑块所受合力对滑块所做的功等于滑块增加的机械能 C .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对滑块做负功 D .斜面对滑块的弹力对滑块所做的功小于滑块增加的机 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