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和茎

根和茎
根和茎

根和茎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科学知识

1.认识根和茎的形态。

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茎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出示大蒜和菠菜。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

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

3.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a.在活动记录上画下直根和须根,描述它们的不同。

b.小组内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直根,哪些是须根。

汇报比较结果。

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1.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2.学生回答。

(1)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

(2)小组讨论。汇报实验方案,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

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1.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书上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

四、认识茎的作用。

1.讲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

2.学生交流。

出示实验装置,讲述: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

你能预测它的茎会有什么变化吗?学生发言。

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就来把它的茎切开看一看。教师示范茎的斜切和横切。

3.每小组发一段植物的茎,进行斜切和横切。用放大镜观察茎的内部

变化,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4.学生回答后小结。

五、课外作业

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根与茎的选择题

选择题 1.扦插、压条是利用枝条、叶、地下茎等能产生________的特性。 A.初生根B.不定根C.次生根D.三生根 2.玉米近地面的节上产生的根属于________。 A.主根B.侧根C.不定根D.气生根 3.根毛是________。 A.表皮毛B.根表皮细胞分裂产生的 C.毛状的不定根D.表皮细胞外壁突起伸长的 4.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A.吸收B.保护C.通气D.分泌 5.植物根和茎中,各种初生组织在次生生长产生的压力之下遭受破坏,但________例外。 A.初生木质部B.初生韧皮部C.表皮D.皮层 6.禾本科植物的分枝方式特称为________。 A.单轴分枝B.合轴分枝C.二叉分枝D.分蘖 7.芽开展后形成枝条的叫________。 A.叶芽B.花芽C.鳞芽D.裸芽 8.苹果、梨等木本植物茎的增粗,主要是________细胞增多。 A.韧皮部B.形成层C.木质部D.皮层 9.茎表皮细胞的外壁常________。 A.木质化B.栓质化C.角质化D.矿质化 10.茎的某些部位也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该部位是________。 A.木栓层B.表皮C.皮层D.厚角组织 11.根的吸收作用主要在________。 A.根冠B.分生区C.根毛区D.伸长区 12.中柱鞘细胞可产生________。 A.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B.不定芽和不定根 C.侧根D.A、B和C 13.根瘤细菌与豆科植物根的关系是________。 A.共生B.寄生C.腐生D.竞争 14.果树、蔬菜等带土移栽比未带土移栽的成活率高,主要原因是保护了________。 A.叶B.枝C.芽D.幼根和根毛 15.棉花的分枝方式为________。 A.单轴分枝B.合轴分枝C.假二叉分枝D.分蘖 16.根和茎的次生保护组织是________。

植物的根和茎教学设计

植物的根和茎教学设计 《植物的根和茎》教学设计 南关岭小学史丽红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自主感受,明确任务。 1、师讲述:我们来看一个小实验:两个试管中分别装着红墨水和蓝墨水,再将两枝同样颜色的康乃馨花插入试管中,几个小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觉得红水和蓝水是怎样到花上的, 2、学生自由回答。 3、师讲述:到底是不是植物的茎运送上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茎。(出示课题)学完本课以后,你就能解释清楚了。 二、带着问题,自主探究,自主交流,探寻规律。 (一)茎的形态 1、师课件出示图片讲述:这是杉树,谁能指出哪部分是它的茎,(学生指图)师问:下面从哪开始是茎,(学生指图)师出示下两幅图:这是竹子,这是向日葵,谁能指出哪部分是它们的茎,(学生指图)师出示下一幅图:仔细观察这三种植物的茎都是怎么生长的,(学生自由回答) 2、师讲述:自然界中多数植物是直立茎,但也有不是直立生长的。看图:这是什么植物,哪部分是它的茎,说说西瓜的茎是怎么生长的,(课件出示:贴在地面上生长的茎)(学生回答,师举例:人匍匐前进。课件出示:匍匐茎) 3、师问:杉树和西瓜都是在地面上生长的植物,但它们的茎却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4、师讲述: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两种不同形态的茎,(师课件出示图片):左图是 什么植物,(菜豆)右图是什么植物,(黄瓜)指出哪部分是它们的茎,你觉得这两种植 物茎生长形态一样吗,小组同学一起找找它们的茎在生长形态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互补,师启发,追问,小结。 6、师边讲解边出示课件:菜豆:茎缠在别的物体上生长——缠绕茎; 黄瓜:须子缠在别的物体上生长——攀缘茎。 7、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四种形态的茎,你记住了哪一种,它是怎样生长的, 说给老师听听,老师给它画出来,好吗,(学生回答,师板画、板书)师:在自然界中植物的茎多数是这四种形态,你能举例说说吗, 8、师讲述:其实许多植物我们都很熟悉,只是你们没注意观察,或是一时想不 起来,不过,没关系,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们看着图片说出它的形态。好吗, 9、师出示图片,学生回答。 (二)茎的作用 1、师讲述: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起了什么作 用呢,上节课学习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那么,根吸收上来的水分是怎样到达植物 身体的各个部分的,你们猜一猜。 2、学生猜想。(师板书:推想) 3、师讲述:既然是靠茎运输的,那么,茎里面就应该有什么样的东西来运输水 分呢, (师启发:自来水厂的水是通过什么送到我们家的,) 4、师讲述:植物茎里面是否也有这样的管道运输水分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 验来亲自看看茎里面的结构。问:怎样才能看到茎内部的结构,(学生交流后师出示 西芹):这是一棵西芹,为了能看清茎里面的结构,老师提前把西芹浸泡在红墨水中,现在切开西芹(这叫横切),仔细观察横切面,看能发现什么,再用小刀在西芹 边纵切开,看能发现什么,(横:红点;纵:红线)(师板书:实验验证) 5、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互补。

《植物的根茎叶》教案

科学领域《植物的根、茎、叶——苹果树长大了》 授课教师:崔云巧 活动名称:科学领域《植物的根、茎、叶》 活动时间:2017年11月10日 活动内容:观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了解其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的作用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观察事物,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观察认识实物,让幼儿能掌握植物各个部分的作用。 3.提高幼儿的科学兴趣及探究能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植物的实物、一组植物的卡片,一组手工操作贴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哪些事物属于“植物”?幼儿回答,教师 给予肯定。那我们“人”属于植物吗?桌子属于植物吗?幼儿回答 2.图片导入:请小朋友们欣赏植物图片,看看你认识它们吗? 3.引出问题:通过观察图片,请小朋友们说说,植物有哪些部分组成? 小朋友回答,教师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二)活动部分: 一、通过结构图,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 二、分别细化讲解(1)植物的根分为:直根系、须根系两类(出示实 物观察)。植物的根具有吸收贮藏养分 和水分的 作用,以及固着植株的作用。 (2)植物的茎:形态一般呈管状(观察图片)。茎能 把根吸收的水分养分运送到植物的叶、花、果实 和种子里。 (3)植物的叶子:形态各不相同(观察图片)。植物 的叶子在阳光的作用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养 料。 三、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平时吃的蔬菜是植物吗?你们知道这些都是植 物的哪个部分呢? 四、实验1:请小朋友们拿出一组植物图片,观察并思考平时吃的是植 物的哪个部分?思考并讨论。教师总结。 (土豆属于块状茎,莲藕属于根状茎) (萝卜属于根,人参属于根) 2:观察图片,说说它们又是植物的哪个部分?教师总结。 (芹菜吃的是茎和叶,白菜吃的是茎和叶,葱吃的是茎和 叶) 五、实验1:请小朋友们拿出一组植物粘贴卡片,进行动手操作,将植 物的各个部分粘贴到正确的位置,并且说一说,植物各个 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小朋友回答,教师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习题-1.2 根与茎的奥秘|湘教版(含部分答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练习题(一)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2、根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植物身体)和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的作用。 3、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无机盐类和有机营养物质到植物的各部分,同时又有支持(枝叶、花和果实)的作用。此外还有储藏(养料)的功能。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5、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又称叶的(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的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6、植物的花主要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具有这四部分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7、动物的食性各不相同,我们把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腐食)动物。 8、人的一生只换(一)次牙齿,换牙期在(6――12)岁,在换牙期要特别注意牙齿的(保健),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美观的牙齿。 9、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片),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用产卵方式繁殖后代。 10、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全身长毛)、(胎生)、(靠吃奶长大)。 11、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对减轻自然灾害、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判断题(每题1.5分,共18分)

用根茎叶繁殖的植物

1、用根繁殖的有:甘薯、聖誕紅、竹蕉、菊花、馬齒牡丹、松葉牡丹、黛粉葉、彩葉草、黃金葛、粗肋草、變葉木、薔薇、茶花、杜鵑、天竺葵、龍吐珠、非洲鳳仙花、日日春、地瓜藤、郁金香等;郁金香用地下的球茎能长出新植物;常见的用根来繁殖的植物——。 2、用茎繁殖的有:草莓、木薯、鸢尾、洋葱头等。鸢尾每年都能从地下茎上长出幼苗,这种根的茎叫根状茎。草莓的茎能向四处延伸,伸到哪儿,就生根长成一株草莓。木薯有许多块茎,都能发芽,成为一颗植株。吊兰在它的茎部顶端会萌生出幼小的植物体,如果你把这些幼小植物取下,扎入土壤,它就会慢慢长出根来; 3、还有一些植物更有趣,把它的一片叶子放入土壤,也长出植株,这种叫切叶繁殖;一般仙人掌科大戟科的多肉植物都能用叶进行扦插.剪几根长春藤,放入水中,等它长出根后,就可以种到土中;把一株植物连根分取,再种到土中,也能成活,叫分株。有一些植物的茎下有一大蓬根,我们可以用刀把它切开,分开种植,这样可一株变为几株。其它繁殖方法:随着科学发展,植物繁殖的方法更多了。比如嫁接、组培苗、转基因、克隆…… 虽然今天我们人类已经懂得许多种植物繁殖的方法,但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一定会发明更加先进的繁殖方法,造福人类,创造明天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 用叶繁殖的植物大多数是肉质植物。肉质植物的枝叶肥厚,贮藏了很多水分,它是植物在热带地区对干旱的一种适应。叶插法适用于叶上能生长不定芽和不定根的花卉。例如秋海棠类、大岩桐、虎尾兰、石莲花、菽草类、落地生根等,均可用叶插法繁殖。叶插需选取生长健壮、充分成熟的叶片。秋海棠类叶插时先剪去叶柄及叶缘薄嫩部分,以减少蒸发,并在背面叶脉上用小刀切些横口,然后将叶片平铺在细砂或草炭与沙土各半的基质上,最后再用几块小石子铺在叶面,或用竹签将叶脉固定,使之紧贴基质不断吸收水分,以免凋萎。以后在切口处即可长出不定根并发芽长成小植株。虎尾兰叶插时,将剪取的叶子横剪成长约5厘米的叶段,直插于沙中,沙面以上露出2厘米,即能在叶段基部长出新根茎,上部发芽即成一新株。大岩桐叶插时,叶片上带一段叶柄(长约3厘米),将叶柄插入沙土中,以后在叶柄基部形成小球,发根生芽。此外,百合类花卉的鳞片也可进行叶插。叶插时可将叶片平置在沙面上,并使之与沙面紧密相接,即可在叶脉处长出小植株。叶插通常都在室内进行,插后置于荫蔽处。用浸盆法浇灌,切不可向叶面上喷水,以防插叶断脉上沾水后,影响成活。 我有个朋友买了盆迷你型金钱树,叶片明亮光泽,很招人喜爱,被他的两个同事一人挖走了两株,剩下可怜的高矮不一的两株,很煞风景,金钱树大株每年仅能产生3、4个小株,看来,只有等到明年再发展了。其实,完全可以不必如此结局的,金钱树除了可以采用这种分株繁殖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叶插繁殖方法。

湘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3课 茎的奇妙 教案

第3课茎的奇妙 —、教材分析 承接第一节课“植物的这些器官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的讨论,继续展开本节课的学习一茎。本节课的研究方式、方法与“根的奥秘”这课很接近,教材都是按“观察外形结构-探究功能作用”的认知逻辑,编排了两个相应的进阶活动。引领学生观察比较茎的形态特征,尝试归纳茎的概念,猜想茎的作用,基于实验探究茎的运输水的功能。 活动1:观察比较植物的茎。教材依据概念建构的认知发展流程:“典例聚焦(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比较异同-类比举证(观察比较更多植物的茎) T归纳提炼(茎分节,节上着生有叶和芽)”,引领学生初步建构茎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植物的茎进行分类。(这点学生认识到不同即可,在后续中学生物课中会有更深入的学习。)然后归纳这些植物茎的相同。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上,将“思与做”结合在一起,“茎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呢?”引发学生暴露自己原有的认识。 活动2:探究茎是否运输水分。教材围绕活动主题,引领学生再一次经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一“提出假设-制订研究计划-完成研究计划,搜集证据T科学论证、得出结果”。 指南车信箱:变态茎一马铃薯 旨在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展开思考:一是马铃薯有什么特殊的特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二是植物的茎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紧密关联,积累一些对于变态茎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植物的茎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学生能描述植物茎的外部形态,以及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一撑开枝叶、运输水分。 2科学探究

或图片资料等 (1) 学生有序观察、比较发现植物茎的形态特点,可用语言、 绘画等方式进 行表达。 (2) 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获取证据、了解对比实验方法。 3 科学态度 学生认识到实验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感受到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 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 演示材料:自制PPT 、实物投影、解剖刀 (2) 分组材料:各种带植物茎的图片、标本或实物若干;一株不带根的月季花、平底烧瓶、红墨水 2. 学生准备 自愿带来植物的茎(比较完整的植物) 四、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导入 本课的导入可以参照上节课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按照教材,采用问题导入 方式,直接入题:“植物的茎是什么样子?茎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也可以用案例质疑的方式,如给葡萄树和桃树浇水、施肥,是浇葡萄、桃子上, 还是浇在根上?葡萄、桃子的水分和营养来自哪里?怎么输进去的?这说明了什 么?问题导向,激发学生好奇心,导入课题。 教师如想将第四、五单元整合在一起交错教学,建议本课安排在“植物的一 生”单元“小苗快长”课后进行,当这课研究完后,植物到开花结果还需要一段 时间(温度低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带领学生一起来研究“茎的奇妙” 和“叶的神奇”,同时植物生长到这个时期,学生正好可以观察到植物的茎与叶。 活动1 观察比较植物的茎 1. 观察比较描述“茎”。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植物茎的实物、图片、 标本若干,在科学教室的一个区域里创设一个类似小型植物博物馆的氛围。然后,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描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根和茎》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根和茎》教学设计 植物的根和茎 【教学目标】 .经历一个观察和探究植物根的主要作用的过程; .设计出验证根的吸收作用、茎的输送作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体验到植物的根和茎作用的多样性,形态的多样性,初步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教学准备】 ?玉米、胡萝卜、水葫芦、菜豆的植株; ?新鲜完好的小植株、试管; ?牵牛花、玉米、丝瓜、草莓的茎; ?带花小植物、大号烧杯、红墨水、蓝墨水; ?食用油、小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制造食物所需要的水和土壤中的养分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呢? .学生讨论、推测,汇报。 二、根的形态的观察 观察玉米、胡萝卜、水葫芦、菜豆植株根的不同形态。

归纳:植物的形态多种多样,但它们都长有根,根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三、设计实验,验证根的吸收作用 .你需要哪些器材? .为了保证试管中的水不散发到空气中,我们需要怎样做? .什么现象能够说明试管里的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 .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方法延伸到课外观察验证。 .植物的根在植物生长中还起什么作用? 四、茎的形态的观察 .土壤中的水和养料被根吸收后,又是怎样被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去的呢? .观察牵牛花、玉米、丝瓜、草莓的茎。 .归纳:植物都长有茎,虽然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茎的作用都是一样的——输送水和养料。 五、设计实验,验证茎的输送作用 .能想出一个方法让我们可以观察到茎把水输送到叶和植物的其他部分吗? .学生设计观察方法: ?学生设计方法一 ?学生设计方法二

?学生设计方法三 …… .学生设计验证性的对比实验。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实验装置。 为什么接触到红水的植物的叶和花都染成了红色? 为什么没有接触到水的植物的叶和花都蔫了? .通过对植物茎的观察,我们知道茎对于植物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六、小结,延伸 今天,我们想出了哪些方法来观察和验证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关于根和茎的什么问题你还有兴趣观察和研究,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和研究? 附:板书设计

01-根与茎的初生生长及初生结构

根与茎的初生生长及初生结构03

?初生生长:由初生(顶端)分生组织产生成熟结构的过程。 经过初生生长形成的结构为初生结构。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尖和茎的芽中,细胞经过横分裂,使植物体纵向生长。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都以初生生长完成生活史。 ?次生生长:由次生/侧生分生组织产生成熟结构的过程为次生生长;经过次生生长形成的结构为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细胞通过径向的分裂活动,使根、茎进行加粗生长。

每条根从着生根毛处至顶端的一段称为根尖。从先端向后根尖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成熟区)。 1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

原形成层 初生分生组织 是包围在分生区外的帽状结构,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 起保护分生区的作用,并可分 泌粘液。粘液作用:增大吸收 表面;促进离子交换;有利于 根尖推进生长。 是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前端为原分生组织,后部为初生 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原形 成层、基本分生组织三种)。 分生区细胞持续分裂活动,增 加根的细胞数目。 原分生组织 根冠 分生区

由初生分生组织组成,细胞逐渐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生长,产生大液泡。后部分化出最早的导管和筛管,是分生 区与成熟区的过渡区域。许多细胞迅速 伸长,是根尖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 内部组织全部分化成熟,最显著的特征是表面密被根毛。根毛 的形成扩大了根表皮吸收面积,改善 根与土粒的接触。根毛区是根行使吸 收功能的主要区域。 伸长区 根毛区(成熟区)

根的伸长过程 ?根的伸长是根尖进行初生生长不断形成和积累初生结构的过程。 ?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上端不断变为根毛区的更新部分。 ?根伸长生长时,根尖各区始终处于不断更新而又保持各自相对长度的状况。 ?根的伸长生长始终受到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的制约。

根和茎的相同和不同

根和茎的相同和不同 1.根和茎 1.1.相同点: 1.1.1.根分为:主根侧根;芽分为:顶芽腋芽;不定根和不定芽 1.2.不同点: 1.2.1.分类不同:主根是否明显:直根系和须根系;有无芽鳞:裸芽和鳞芽;形 成器官的性质:叶芽、花芽和混合芽;生理状态:活动芽和休眠芽。 1.2.2.芽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分枝方式: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支(假二杈分枝) 2.根尖和茎尖 2.1.相同点: 2.1.1.都有顶端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都有成熟区。 原分生组织: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 2.2.不同点: 2.2.1.根尖还有根冠和伸长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 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更为复杂:原体原套学说和组织分区学说 2.2.2.根冠可以感受重力,根冠中央柱细胞中的淀粉粒可能具有平衡石的作用 2.2. 3.根毛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质,与其吸收功能适应 3.初生结构与初生生长 3.1.相同点: 3.1.1.都是由表皮、皮层(薄壁组织)、微管柱组成。表皮源于原表皮;皮层源 于基本分生组织。 初生木质部,主要是导管和管胞,少有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管状分子孔径小(原生木质部):环纹和螺纹导管;管状分子孔径大的(后生木质部):梯纹、网纹 和孔纹导管。 初生韧皮部主要是筛管和伴胞,少数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外始式发育。 3.2.不同点: 3.2.1.表皮: 茎的表皮上有形成气孔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器。根的表皮上有根被,即复表皮。

3.2.2.皮层: 茎皮层近表皮处的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的细胞中常含有叶绿体,有些植物中存在厚壁组织。 茎的皮层处有淀粉鞘,具有平衡石作用。 茎一般没有内皮层,仅少数植物可发育出具有凯氏带的内皮层。 3.2.3.微管柱: 根的微管柱源于原形成层;茎的微管柱中维管束源于原形成层,而髓和髓射线源于基本分生组织。且根中没有维管束。根中一般无髓。 3.2. 4.微管柱: 根的微管柱: 组成:中柱鞘和微管组织。 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发育。 木质部表现出不同的辐射棱角,称木质部脊,脊的数目决定原型。 侧根源于中柱鞘,内起源。 茎的微管柱: 组成:维管束、髓和髓射线 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发育。 初生维管束(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构成的束状结构):外韧维管束、双韧维 管束、周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 4.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4.1.相同点: 测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微管形成层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二者合称次生微管组织。 微管射线:木射线和韧皮射线。 木栓形成层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成木栓层,三者合称周皮。 4.2.不同点: 4.2.1.维管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 根的维管形成层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产生,呈条状。向两侧发展,到达中柱鞘,使中柱鞘细胞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星型形成层。由于不等速

植物的根茎叶

第一单元植物的根、茎、叶 自然(科教版)教材编写组张瑞芳 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和观察细微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推断、设计方案、收集证据的能力以及测量的能力。通过让学生体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感悟植物根、茎、叶对植物整体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增强关爱植物的意识,逐步形成解释周围现象和进一步探究植物世界奥秘的兴趣。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下上”:由植物根从外界吸收水分和养料茎输送水分和养料叶蒸腾水分。基于学生曾在一年级学习了植物根、茎、叶的外部形态的多样性,本单元将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形态根、茎、叶的一些简单的结构及其功能。比较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将在中学进一步学习。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解剖、分类、测量,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基本结构。2.通过设计和实施收集证据的方案,探究根和茎的主要功能。 3.通过分析,感悟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4.通过了解根、茎、叶的功能,增强爱护植物,保护绿化的意识。 单元教学活动结构图

教学活动准备一览表

第1课 各种各样的根(对应教材P 2~P 3 ) 本课通过测量葱根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对根的庞大产生惊讶,由此激发学生探究植物根奥秘的兴趣。通过异中求同的活动,通过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植物的根尖一般都有根毛,并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整体观察 局部观察”,“观察形态 观察结构”。首先,基于学生对植物的根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以测量葱的根须数量和长度为切入口,促使学关注整个根的每一条根须。然后,考虑到学生对“根是各种各样的”已经有了初浅的认识,所以,从寻找6种植物根的不同为切入口,通过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仔细观察根尖部分并加以记录,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共同的结构:都有根毛。在单元中,本课既起到激发学生探究植物结构的兴趣,又是下一节课探究根的功能的基础。 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根的庞大,了解根的一般结构:植物的根尖一般都有根毛。难点是对根毛的观察。 本课教学目标 1. 通过测量根的长度,培养学生粗略估计的能力。 2. 体验根的庞大,激发学生关注根的兴趣。 3. 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植物的根尖一般都有根毛。 版面说明 根的兴趣。 希望学生通过阅读小资料,进一步感受根系的庞大。 象。 提示教师将植物在水中栽培一段 时间后供学生观察。

小学科学植物的根和茎

第四课时植物的根和茎 教学目标: 1.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 ·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证明?给实验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 4. 说说植物的根和茎除了吸收水和养分、输送水和养分以外,还有什么 作用?(还有支撑植物,使它们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照射。)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1、利用课外时间注意观察。 2、收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 教学后记:

根与茎的奥秘教案及反思完整版

根与茎的奥秘教案及反 思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根与茎的奥秘》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4、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同学们,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它是什么芹菜为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芹菜是绿绿的,而现在是红红的(吸水)有同学说是因为吸水,那到底是不是呢为了弄清楚这个神奇的变化,那先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观察植物的根 1、在你们的实验桌上,老师放好了白菜好热葱这两种植物,请你们看看他们的根,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 3、师生交流: (1)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白菜的根,中间有一根长长的粗粗的,上面长出一些小根,小根上面还有更小的根…)

(2)你们能根据它们不同的形态特点,给长得和它们相似的根取个名吗像白菜一样的根,我们把它叫直根;像葱一样的根,我们把它叫须根。 (3)那同学们想一想,还要哪些植物根是直根,哪些是须根? 三、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直根和须根,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固定和吸收) 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想一想: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3、交流:实验器材:水、锥形瓶、一株带根的植物、植物油、水彩笔 实验步骤 想一想:是不是这样我们的实验装置就可以了呢锥形瓶中的水就一定是根吸水了吗也有可能是水蒸发了我们应该想什么样的办法(滴植物油)我们已经完善好了实验装置,为了方便观察结果,我们还需做好水位的标记。 4、出示预先的装置 因为这个实验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现象,老师事先就为你们准备好了,观察水位有什么变化。

四年级科学上册 根和茎的奥秘教案 湘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根和茎的奥秘教案湘教版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科学知识 4、认识直根和须根。 5、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6、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小朋

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二、活动----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根) 三、活动----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 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组装实验装置。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四、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

根和茎教学设计

《根和茎》教学实录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课,本课重点研究根和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安排了三个活动“认识植物的根”、“研究根的作用”、“研究茎的作用”。要研究根和茎的作用,就要首先认识各种各样的根和茎,所以活动一安排的是认识植物的根,根据各种根的特点,给植物的根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接着课文安排了“研究根的作用”和“研究茎的作用”两个活动,通过开展这两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根和茎的主要作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预测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实验结果、交流自己研究结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植物界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根的特征和作用。 2、能说出如何辨别植物的根和茎。 3、能说出植物的茎的作用。 4、能说出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 1、能通过植物器官的特点及生活环境推测出这些器官的功能。 2、能根据植物器官的特点进行分类。 3、能独立地设计试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4、能根据自己和别人的试验结果归纳出结论。 情感目标: 1、能与其他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问题的研究。 2、能仔细观察试验现象并实事求是地进行纪录和分析。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研究了植物生长的需求、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并且发现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以满足自身的生长,植物是通过哪些主要器官获得营养,并把营养输送到全身的呢? 四、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五、知识技能训练点: 本课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指导学生探究根和茎的作用,认识根和茎,能区分根和茎。 六、教具及学具: 活动1、植物的标本(直根、须根植物全株) 活动2、试验瓶、植物油、红墨水、芹菜 七、教学要点及方式方法 1、研究认识植物的根:观察植物找出根着生的位置,交流它们有哪些不同;观

KX04002 根和茎的奥秘

编号:KX04002 科学导学案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备课人焦凤林课题 2 根和茎的奥秘课时安排 1 审核人使用时间9月5日 学习目标1. 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 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 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导学流程 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 1、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 )、( )、( )、( )、 ( )、( )6种器官构成。 2、()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根系具有()和()的作 用。 4、植物的三大应用器官是()。()、 ( )。 找学生完成, 学生评价 让学生带着 问题去读书, 小组长组织 完成。 合作探究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 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根) 引导学生自 主探究独立 思考,小组交 流,形成共 识,小组长总 结归纳,教师 巡视指导,关 注学生自主 学习状态,并 适时点拨 导学流程 学案导案 展 示 交 流 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 水到哪去了? 2.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 什么现象? 3、设计实验: 4、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5.回家做实验。 6.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 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 指导交流,适 时纠错、点 拨、互动评 价,并借助学 生的问答总 结。 巩 固 练 习 教材第5页 达 标 检 测 .一、填空: 1、植物的茎与根在外形上主要区别是茎有() 和()。 2、()吸收的水分是通过()运送到植 物全身各处的。 二、回答问题: 1、植物有那两种根? 2、水稻是什么根? 3、玉米是什么根? 明确任务、测 评反馈、及时 矫正 盘点 收获 通过本节学习,我主要学会了,知道 了,明白了 引导学生自 主完成,然后 汇报交流

植物的根和茎

植物的根和茎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观察和探究植物根的主要作用的过程; 2.设计出验证根的吸收作用、茎的输送作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3.体验到植物的根和茎作用的多样性,形态的多样性,初步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教学准备】 ?玉米、胡萝卜、水葫芦、菜豆的植株; ?新鲜完好的小植株、试管; ?牵牛花、玉米、丝瓜、草莓的茎; ?带花小植物、大号烧杯、红墨水、蓝墨水; ?食用油、小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植物制造食物所需要的水和土壤中的养分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呢? 2.学生讨论、推测,汇报。 二、根的形态的观察 1. 观察玉米、胡萝卜、水葫芦、菜豆植株根的不同形态。 2. 归纳:植物的形态多种多样,但它们都长有根,根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三、设计实验,验证根的吸收作用 1.你需要哪些器材?(小型的带根植株、装有水的试管两支、食用油、滴管) 2.为了保证试管中的水不散发到空气中,我们需要怎样做? 3.什么现象能够说明试管里的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4.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 5.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方法延伸到课外观察验证。 6.植物的根在植物生长中还起什么作用? 四、茎的形态的观察 1.土壤中的水和养料被根吸收后,又是怎样被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去的呢? 2.观察牵牛花、玉米、丝瓜、草莓的茎。 3.归纳:植物都长有茎,虽然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茎的作用都是一样的——输送水和养料。 五、设计实验,验证茎的输送作用 1.能想出一个方法让我们可以观察到茎把水输送到叶和植物的其他部分吗? 2.学生设计观察方法: ?学生设计方法一 ?学生设计方法二 ?学生设计方法三 ……

四年级科学上册 根和茎的奥秘教案 湘教版

根和茎的奥秘 科学探究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科学知识 4.认识直根和须根。 5.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6.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 (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活动----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根) 三.活动----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 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组装实验装置。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四.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 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6.回家做实验。 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五.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根有吸水,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根和茎》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根和茎》教学设计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312833713.html, 植物的根和茎 【教学目标】 .经历一个观察和探究植物根的主要作用的过程; 2.设计出验证根的吸收作用、茎的输送作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3.体验到植物的根和茎作用的多样性,形态的多样性,初步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教学准备】 • 玉米、胡萝卜、水葫芦、菜豆的植株; • 新鲜完好的小植株、试管; • 牵牛花、玉米、丝瓜、草莓的茎; • 带花小植物、大号烧杯、红墨水、蓝墨水; • 食用油、小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制造食物所需要的水和土壤中的养分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呢? 2.学生讨论、推测,汇报。 二、根的形态的观察 .观察玉米、胡萝卜、水葫芦、菜豆植株根的不同形态。 2.归纳:植物的形态多种多样,但它们都长有根,根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三、设计实验,验证根的吸收作用 .你需要哪些器材?(小型的带根植株、装有水的试管两支、食用油、滴管) 2.为了保证试管中的水不散发到空气中,我们需要怎样做? 3.什么现象能够说明试管里的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4.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 5.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方法延伸到课外观察验证。 6.植物的根在植物生长中还起什么作用? 四、茎的形态的观察 .土壤中的水和养料被根吸收后,又是怎样被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去的呢? 2.观察牵牛花、玉米、丝瓜、草莓的茎。

3.归纳:植物都长有茎,虽然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茎的作用都是一样的——输送水和养料。 五、设计实验,验证茎的输送作用 .能想出一个方法让我们可以观察到茎把水输送到叶和植物的其他部分吗? 2.学生设计观察方法: • 学生设计方法一 • 学生设计方法二 • 学生设计方法三 …… 3.学生设计验证性的对比实验。 4.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实验装置。 (1)为什么接触到红水的植物的叶和花都染成了红色? (2)为什么没有接触到水的植物的叶和花都蔫了? 5.通过对植物茎的观察,我们知道茎对于植物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六、小结,延伸 今天,我们想出了哪些方法来观察和验证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关于根和茎的什么问题你还有兴趣观察和研究,准

《根与茎的奥秘》教案及反思

《根与茎的奥秘》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4、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同学们,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它是什么?芹菜?为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芹菜是绿绿的,而现在是红红的?(吸水)有同学说是因为吸水,那到底是不是呢?为了弄清楚这个神奇的变化,那先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观察植物的根 1、在你们的实验桌上,老师放好了白菜好热葱这两种植物,请你们看看他们的根,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 3、师生交流: (1)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白菜的根,中间有一根长长的粗粗的,上面长出一些小根,小根上面还有更小的根…) (2)你们能根据它们不同的形态特点,给长得和它们相似的根取个名吗?像白菜一样的根,我们把它叫直根;像葱一样的根,我们把它

叫须根。 (3)那同学们想一想,还要哪些植物根是直根,哪些是须根? 三、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直根和须根,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固定和吸收) 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想一想: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3、交流:实验器材:水、锥形瓶、一株带根的植物、植物油、水彩笔 实验步骤 想一想:是不是这样我们的实验装置就可以了呢?锥形瓶中的水就一定是根吸水了吗?也有可能是水蒸发了?我们应该想什么样的办法?(滴植物油)我们已经完善好了实验装置,为了方便观察结果,我们还需做好水位的标记。 4、出示预先的装置 因为这个实验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现象,老师事先就为你们准备好了,观察水位有什么变化。 5、结论 通过观察水位的降低,我们可以验证了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四、植物怎样运输水分 1、引发矛盾:根吸收了水如果都留在根内,根肯定会变成个大

实验报告---不同植物根茎叶的比较

不同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比较研究 生物科学基地一班李明 6541 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形态结构特征的差异; 2、认识单、双子叶植物根、茎、叶形态结构间的差异; 3、建立植物体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认识; 4、掌握植物显微结构观察中常用的染色技术。 实验材料: 植株:吊兰、倒挂金钟、白花紫露草、荠菜(仅为自己所用到的) ! 器具:光学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双面刀,滴管,解剖针,镊子 试剂:%固绿酒精溶液,1%番红水溶液,二甲苯,1:1二甲苯酒精溶液,30%、70%、95%酒精,无水乙醇,指甲油 实验内容: 【1】根 操作步骤:选取荠菜和倒挂金钟(可能)的根,徒手制作横切临时装片,观 察比较表皮、皮层、维管柱结构特征的异同。染色步骤方法:(1)染色:采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将幼嫩的植物茎切成薄片,将选好的切片置于载玻片中央,加一滴 1%番红水溶液,染色 10min左右(根据具体材料而定),吸取染液,加蒸馏水洗去浮色。(2)脱水:依次滴少许 30%→70%→95%→无水乙醇等各浓度梯度的酒精各 10sec 进行脱水。(3)复染:吸去 95%酒精后,加一滴 %固绿酒精染液,复染 5—10 sec(根据具体材料而定),再滴 95%酒精去浮色。(4)脱水透明:吸去 95%酒精后,加一滴无水酒精(两次),然后加一滴无水酒精和二甲苯等体积混合液→(两次),每次 2-3 sec,使材料完全透明。透明后保持二甲苯不挥发,若已挥发应再滴一滴二甲苯,盖好盖玻片后观察。

实验结果: - ' 荠菜根的维管柱(10*40) 结果分析:第一个图的未染色,所以很多结构看不清楚。荠菜根的横切切的太厚,所以很多结构不是很明显。 【2】茎 操作步骤:取倒挂金钟和白花紫露草的嫩枝,制作徒手横切切片。染色方法同根的染色方法。 实验结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