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集合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集合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学习札记第一单元集合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背景材料】

康托儿与集合论的产生

现代数学中将研究集合的理论称为集合论,它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在数学

中占据着极其独特的地位,其基本概念已经渗透到数学的所有领域.如果把现代数

学比作一座无比辉煌的大厦,那么可以说,集合论正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集合

论的创始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康托儿(德国数学家,集合论

的创始者.1845年3月3日生于圣彼得堡,1918年1月6日病逝于哈雷),他也以其

集合论的成就被誉为二十世纪数学发展影响最深的学者之一.

17世纪数学中出现了一门新的分支:微积分,并且在以后的一二百年中这一崭

新学科获得了飞速发展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由于微积分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来不及

检查和巩固它的基础理论,在19世纪初,许多迫切问题得到解决后,就出现了一场

重建数学基础的运动.正是在这场运动中,康托儿开始了集合论的研究,1874年,

康托儿给出了“集合”的定义: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事物(无论是具体的或抽象

的)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这

和我们今天的集合的概念基本一致,我们会感觉很自然和简单,但是康托儿的研究

道路却布满荆棘,并使他承受了强烈的外界压力和刺激,导致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并最终因此病逝.

数学与无穷的关系可谓紧密,但如何看待无穷却是数学家们很头疼的问题,他

们始终持怀疑和回避的态度,形象地将“无限”解释为:无限可看作是永远延伸着

的,一种变化着成长着的东西.按照这种解释,无限永远处在构造中,永远完成不

了,是潜在的而不是实在的.这种观念称为潜无限思想.18世纪数学王子高斯(德

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和阿基米德、

牛顿并列,同享盛名.高斯1777年4月30日生于不伦瑞克,1855年2月23日卒于

格丁根)就持此观点:“我反对将无穷量作为一个实体,这在数学中是从来不允许

的.所谓无穷,只是一种说话方式……”.而康托儿首先把全体自然数看作了一个

集合,称为自然数集,用字母N表示.事实上就是把一个无限的整体作为了一个构

造完成了的东西,进而就肯定了作为一个整体的无穷是可以完成的,这种观念称为

实无限思想.由于潜无限思想已经在微积分的基础重建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康托儿

的实无限思想遭到了一些数学家的强烈批评和攻击,但他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

正面探讨无穷,在实无限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一系列的结论,创立了令

人振奋的、意义十分深远的理论.这些理论使人们真正进入了一个难以捉摸的奇特

的无限世界.

最能显示他独创性的是他对无穷集元素个数问题的研究.他在研究过程中关注

了这样一个问题:像自然数集那样的无穷集合与像实数集那样的无穷集合之间存在

着怎样的关系?1873年11月29日,康托儿在给戴德金的信中将上述问题以更明确

的形式提了出来:全体正整数集合N与全体实数集合R能否建立一一对应?这个问

题看起来似乎不成问题,因为N是离散的,R是连续的.但康托儿认为问题也许并

不那么简单,不能过分相信直觉.他把元素间能建立一一对应的集合称为个数相同,

用“等势”表示.由于一个无穷集可以与它的真子集等势(很容易建立一一对应,比如自然数集与正偶数集之间就存在着一一对应),这与传统的观念“全体大于部分”

相矛盾.而康托儿认为这恰恰是无穷集的特征.在此意义上,自然数集与正偶数集具有了相同的个数,因而正偶数集是可数集,接着他又证明了有理数集与自然数集等势,因而有理数集也是可数集.他的证明如下:

考虑正有理数按以下方式排成的阵列:

12341111

12342222

12343333

12344444

→→→↓↓

在其中,第一行依大小次序包括所有以1为分母的正分数,即全体正整数;第二行依大小次序包括所有以2为分母的正分数;第三行依大小次序包括所有以3为分母的正分数;…….显然,每个正有理数都出现在这个阵列中.如果我们按箭头所示依次重新排序,略去已经出现过的数,就得到全体正有理数的一个无穷序列1234{r r r r ,,,,},于是序列112233{0r r r r r r ,-,,-,,-,,}就是包括所有有理数的集合,这就证明了有理数集合的可数性.

而且康托儿还证明了:全体实代数数的集合也是可数的.而直觉上实代数数似乎比有理数要多得多.(注:整系数一元n 次方程的根称为代数数,实数中不是代数数的数称为超越数.显然所有有理数是代数数,大量无理数也是代数数,

等就是代数数,π是超越数).

此时似乎可以说“无穷集都是可数集”,但出乎意料的是,1873年12月他证明出了“自然数集合N 与实数集合R 之间不可能建立一一对应”(1890年,他再次用反证法证明了这个结论).从而说明了“实数集的势大于自然数集的势”,这意味着“无理数的个数远远多于有理数”, “庞大的代数数与超越数相比也只是沧海一粟”.当时人们发现的超越数只有几个而已,这是何等令人震惊的结果啊.康托儿意识到无穷集之间存在着差别,有着不同的数量级,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于是“所有的无穷集之间存在着无穷多个层次”得到了他进一步的成功证明.并证明了著名的康托儿定理:一个集合的幂集的基数较原集合的基数大.由此他又建立了新的“超限数理论”,作为对传统观念的一次大革新,康托儿又开创了一片全新的领域.

康托儿历经20余年的研究,于20世纪初,他的集合论得到了数学家的赞同和世界的公认,这就是康托儿的“朴素集合论”.至此,数学家们乐观地认为:一切的数学成果都可以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成果啊.在1900年第二届国际数学大会上,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庞加莱是十九世纪后期的领袖数学

学习札记

家.庞加莱1854年4月29日生于法国南锡,1912年7月17日卒于巴黎)就曾兴高

学习札记采烈地宣布:“数学已经被算术化了,今天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已经达到了.”

然而仅隔两年,1902年,一个著名的悖论——罗素悖论的出现,又给人们以致命一

击,从而引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一天,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

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由谁理呢?”理发师顿时哑

口无言.因为,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给自己理发的那类人.但是,

招牌上说明他不给这类人理发,因此他不能自己理.如果由另外一个人给他理发,

他就是不给自己理发的人,而招牌上明明说他要给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理发,因

此,他应该自己理.由此可见,不管怎样的推论,理发师所说的话总是自相矛盾的.这

是一个著名的悖论,称为“理发师悖论”,也称为“罗素悖论”.这是由英国哲学家、

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公元1872年5月18

日生於蒙茅斯郡特里莱克,公元1970年2月2日卒於威尔士的普拉斯彭,是著名的

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1950年获诺贝儿文学奖)提出来的.事实上,罗素构造了

一个所有不属于自身的集合R,那么问R是否属于集合R?如果R属于R,则R应

该满足R的定义,从而R不属于R;如果R不属于R,则R应该属于R.不管怎么

说都是自相矛盾的.这一仅涉及集合和属于两个最基本概念的悖论如此简单明了,

以致根本留不下为集合论漏洞辩解的余地,使绝对严密的数学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

地,同学们,如果是你能甘心吗?这一危机促使众多数学家投入到解决危机的工作

中去.1908年,德国数学家策梅罗(策梅罗,E.F.F.(Zermelo,Ernst Friedrich

Fer-dinand)1871年7月27日生于德国柏林;1953年5月21日卒于德国弗赖堡)提

出了公理化集合论,保留了朴素集合论的有价值的成果,将原本直观的集合概念建

立在严格的公理基础之上,并消除了可能存在的悖论,圆满地解决了第三次数学危

机.至此,集合论完整确立.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希尔伯特,德国数学家,20世

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1862年1月23日生于柯尼斯堡,1943年2月14日在格丁根逝

世)激情疾呼:没有人能把我们从康托儿为我们创造的乐园中赶出去.

从康托儿集合论的创立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在这段时间内,数学又发生

了极其巨大的变化,包括对上述经典集合论作出进一步发展的模糊集合论的出现等

等.而这一切都是与康托尔的开拓性工作分不开的.因而,数学界对康托儿给予了

极高的评价,称他的集合论是过去两千五百年中对数学的最令人不安的独创性贡献

之一,是人类纯智力活动的最高成就之一,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伟大的工作.

同学们,我们今天看来很自然很简单的集合问题,不曾想其发展历程却如此曲

折和充满艰辛,而这正是科学发展的规律,也是对待科学的态度,愿我们能够从中

受到启示,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培养科学的精神,提高科学素养.期待着不远的

将来在浩瀚的科学星空中,有我们的科学巨星闪耀,努力吧,未来属于你们!

【知识网络】

1.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

要的数学分支,如高等数学中的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

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

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

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这就是把它安排

在高中数学起始章的原因.

2.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本节对集合的学习就要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

学习,充分体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准确性,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并能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集合语言之间进行

转换,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 教科书从我们熟悉的集合(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直线或圆上的点集等)出发,结合实例引出元素、集合的概念,介绍了集合的表示法,以及集合间的关系(包含与相等),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和补集),并结合相关内容给出了子集、全集等概念.

4. 图表网络:

【基础导学】

1. 集合是一个原始的、描述性的概念,课本通过一些实例,帮助我们理解了集合的含义.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三条特性: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你是如何理解这三条特性的?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合常见的有五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特定字母表示法、区间法.其中:图示法是一种直观的示意性的表示方法,能帮助我们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是一种独立的严谨的表示方法;特定字母表示法用于几个常用集合(整数集、自然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等)的表示,简洁实用;区间法是为了研究函数性质而采用的表示连续实数组成的集合的一种简易表示方法,将在第二章《函数》中学习;列举法和描述法是集合表示的基本方法,各有优点.列举法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描述法更能反映集合的特征和涵义,一般情况下,对有限集,在元素不太多的情况下,宜采用列举法表示;对无限集,一般采用描述法表示.那么,“{ }”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描述法的基本表示形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区分}012{2

=--x x ,}012|{2=--x x x ,}12|{2--=x x y y ,}12|),{(2--=x x y y x ,}12|{2--=x x y x ,}12{2--=x x y 的不同含义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集合中所含元素个数的多少,可以将集合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你是如何理解空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集有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集合理论中的最基本关系,是研究集合间关系及运算的基础,那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于两个集合A 和B ,有几种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判断两个集合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否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写出两个集合A ,B 满足A ?B ,A ≠

?B ,A=B 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集合间关系的证明是集合理论的较高要求,掌握一些基本问题的证明将有利于我

们进一步理解集合间关系的基本思想.如A B C A C ?

???且B 称为子集关系的传递性,证明如下:

证明:设x 是集合A 中任一元素,

∵A B ?

∴x B ∈

又∵B C ?

∴x C ∈

故,由子集的定义可知:A C ?.

试写出真子集关系的传递性, 并证明.

真子集关系的传递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

7. 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都是由原集合中的元素按照一定条件组成的新的集合,

试用描述法写出A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 A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学习札记

8.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算中,应用集合的运算性质,可以使运算简便、快捷,

如:,Φ=Φ A ()()()U U U A B A B = 痧 ,B A A B A ??= 等,通过学习你能总结出更多的运算性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剖析】

[例1]已知},15|{N n n x x A ∈+==,},25|{N n n x x B ∈+==,

},35|{N n n x x C ∈+==,},45|{N n n x x D ∈+==,

若,,,C B A ∈∈∈?βα D ∈γ,则( )

A .A D D A ∈∈∈∈2222,,,γ?βα

B .D

C B A ∈∈∈∈2222,,,γ?βα

C .A B C A ∈∈∈∈2222,,,γ?βα

D .B D D B ∈∈∈∈2222,,,γ?βα

分析:研究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需要正确理解集合的含义,对整数集的分类是集合

中常见的问题,通过此题认真体会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思想.

解:∵A ∈α,则存在,N n ∈使得,15+=n α

∴1)25(5)15(222++=+=n n n α

∵,252N n n ∈+

∴A n n n ∈++=+=1)25(5)15(222α

同理可得:D n n n ∈++=+=4)45(5)25(2

22β D n n n ∈+++=+=1)165(5)35(222?,

.1)385(5)45(222A n n n ∈+++=+=α

∴选A .

[例2] (1)若},|{2R x x y y P ∈==,},1|{2R x x y y Q ∈+==,

则)(=Q P

学习札记

A .P

B .Q

C .Φ

D .+R

(2)若},|{2R x x y y P ∈==,},|),{(2R x x y y x Q ∈==,

则必有( ) A .Φ=Q P B .Q P ? C .Q P = D .Q P ∈

(3)若},,1|),{(R x x y y x P ∈+==},,145|

),{(R x x y y x Q ∈=--= 则)(=Q P

A .P

B .Q

C .Φ

D .R

分析:这是集合中常见的综合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集合的意义,审清

题意.

解:(1)由P 、Q 中的代表元素都是y 可知:集合P 、Q 分别表示函数1

,22+==x y x y 的值域,即}1|{},0|{≥=≥=y y Q y y P ,因为P Q ?,所以选B .

(2)因为集合P 表示函数2x y =的值域,即},0|{≥=y y P 集合Q 表示函数

2x y = 图象上的点组成的集合,所以选A .

(3)因为集合P 表示直线1+=x y 上的所有点的集合,集合Q 表示直线

1+=x y 上除点(4,5)外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显然P Q ?所以选B .

[练一练(一)]

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_____{1,2,3},0_____{0},{1}____{1,2,3}, ____?{0}, ?____{?},?____{?}, 0___},,2|{Z b Z a b a x x A ∈∈+==,},

11|____{32

-_____},,2|{Z b Z a b a x x A ∈∈+==.

},32|____{52+≤+x x },1|____{

32N n n x x ∈+=, }.1|),____{()2,1(2+=-x y y x

反思: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是集合论中的基本关系,明确集合中元素

的特点,准确理解集合是关键.

2.设U 为全集,123,,S S S 为U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123S S S U = ,则下面论断

学习札记

正确的是( )

A .123()()U S S S =Φ e

B .123()()U U S S S ? 痧

C .123()()()U U U S S S =Φ 痧

D . 123()()U U S S S ? 痧 分析:图示法是解答抽象集合问题的有效方法,直观而简洁.利用集合的运算性质

求解也是最基本的思维途径.

解:

3.设,,A B U 均为非集合,且满足A B U ??,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A .()U A

B U = e B .()()U U A B U = 痧

C .()U A B =Φ e

D . ()()U U U A B B = 痧

分析:

解:

[例3] 设},01)1(2|{},04|{222=-+++==+=a x a x x B x x x A

(1)若B B A = ,求a 的值;

(2)若B B A = ,求a 的值.

分析:此类题是集合中的基本题型,如何将集合条件B B A = ,B B A = 转化

为参数a 满足的直接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解:(解法一)由题知}0,4{}04|{2

-==+=x x x A , (1)∵B B A = ,∴A B ?,从而;,或或或}40{}4{}0{--Φ=B

若Φ=B ,则△=0141422<--+)()(

a a ,解得;1-

??=-=--+=?a a a a ; 若B={-4},则Φ∈??

??=+-=--+=?a a a a a 0780)1(4)1(4222; 学习札记

若B={-4,0},则1010)1(4)1(4222=??

??=->--+=?a a a a ; ∴若B B A = ,则1-≤a 或a=1.

(2)∵B B A = ,

∴B A ?,

又∵B 中至多只有两个元素,

∴B=A ,从而由(1)知a=1.

(解法二)由题知}0,4{}04|{2-==+=x x x A ,

(1)∵B B A = ,∴A B ?,

若0∈B ,则1012±=?=-a a ;

若-4∈B ,则710782==?=+-a a a a 或;

若Φ=B ,则△=0141422<--+)()(a a ,解得;1-

∴若B B A = ,则1-≤a 或a=1.

(以下同解法一).

[例4] 已知集合A ={}d a d a a 2,,++,B ={}

2,,aq aq a ,其中a ≠0,且A =B ,求q 的

值.

解:由A =B ,可能有两种情况: (Ⅰ)???=+=+22aq d a aq d a )

2()1( 或(Ⅱ))4()3(22???=+=+aq d a aq d a 对于(Ⅰ):两式相减得d =aq (q -1)代入(1)式可得q =1,这时有a =aq =aq 2与集合的互异性矛盾,故只能由(Ⅱ)解得q = -2

1. 说明:此题主要考查集合元素的无序性、互异性,要对所求的结果加以检验.

[例5] 求符合条件{1}≠

?P ?{1,3,5}的集合P . 分析:(1) 题中给出两个已知集合{1},{1,3,5}与一个未知集合P ,欲求集合P ,

即求集合P 中的元素;

(2)集合P 中的元素受条件{1}≠

?P ?{1,3,5}制约,两个关系逐一处理,利用元素分析法解决问题.

解:由{1}与P 关系{1}≠

?P 知:1∈P 且P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1}中,即P 中除了1外还有其他元素;由P 与{1,3,5}关系P ?{1,3,5}知:P 中的其 他元素必在{1,3,5}中,至此可得集合P 是{1,3}或{1,5}或{1,3,5}.

学习札记

[练一练(二)]

1. 设,A B 为两个集合,下列四个命题:①A B x A x B ??∈?对任意,有;

②A B A B ??=Φ ; ③A B B A ???;

④A B x A x B ??∈?存在,使得;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符合要求的命题都写上)

2.设21f n n n N =+∈()(),{12345}P =,,,,,{34567}Q =,,,,,

记 {|}P n N f P =∈∈(n ), {|}Q n N f Q =∈∈(n ),

则有 N N P Q Q P = ()()()

痧 A .{0,3} B .{1,2} C .{3,4,5} D .{1,2,6,7}

分析:正确理解集合的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针对此题,显然要具体确定集合

PQ

,. 解:

3.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0P =,2,5},{1Q =,2,6},则P Q +中的元素个数是( )

A .9

B .8

C .7

D .6

分析:

解:

[例6] 50名学生报名参加A 、B 两项课外学科小组,报名参加A 组的人数是全体学

生数的五分之三,报名参加B 组的人数比报名参加A 组的人数多3人,两组都没有报名的人数是同时报名参加两组的人数的三分之一多1人,求同时报名参加A 、B 两组的人数和两组都没有报名的人数.

分析:此题是一道应用题,显然需寻求集合与集合交集解决问题,借助符合题意的

文氏图(如下图)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转化.

解:设报名参加A 、B 两项课外学科小组的学生分别组成集合A ,B ,A ∩B

的元素学习札记

为x 个,则有:(30-x )+x +(33-x )+(

31x +1)=50, 可得x =21,31x +1=8 ∴同时报名参加A 、B 两组的学生人数为21人,两组都没报的学生人数为8个.

[例7] 设A ={x |-2≤x ≤a },B ={y |y =2x +3,x ∈A },C ={z|z=x 2,x

∈A }且C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此题联系函数和集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必须对集合的表示、函数的图象

和性质深入理解,同时,当-2≤x ≤a 时,z=x 2的取值范围与实数a 取值的正负号以及|a |与2的大小均有关系,因此,必须对a 分情况进行讨论.从而得出C .再根据C ?B ,求出a 的取值范围.

解:∵A ={x |-2≤x ≤a },

∴B ={y |y =2x +3,x ∈A }={y |-1≤y ≤2a +3}

(1)当-2≤a ≤0时,C ={z|a 2≤z≤4}

∵C ?B ,∴4≤2a +3

解得 a ≥2

1,与-2≤a ≤0矛盾 (2)当0<a ≤2时,C ={z |0≤z ≤4}

∵C ?B ,∴4≤2a +3

解得 a ≥21,故2

1≤a ≤2 (3)当a >2时,C ={z |0≤z ≤a 2}

∵C ?B ,∴a 2≤2a +3

解得-1≤a ≤3,故2<a ≤3

综上可得,满足条件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21≤a ≤3. [练一练(三)]

1.数集A 满足条件:若a ∈A ,a ≠1,则A a

∈-11,试证明:(1)若2∈A ,则集合A 中还有另外两个元素;(2)若a ∈R ,则集合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 分析:

解:(1)

(2)证明:

2. 已知},01)2(|{2R x x p x x A ∈=+++=,若Φ=+

R 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分析:抓住条件Φ=+

R A 可知,方程2(2)10x p x +++=无正实数根,由此寻学习札记

找关于参数p 的条件,解出即可.

解:

单元小结:由于集合概念的抽象性,学习起来较困难,究其缘由,主要是集合问题

的表现形式,思路分析、解题过程往往不同于初中阶段常见的计算题、化简题、证明题……,那么解集合题有没有什么规律可探寻呢?有!集合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其元素来完成,元素是解决一切集合问题的核心,因此抓住集合中的元素进行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分析法.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研究对象分成几个部分或几种情况,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策略,达到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从而获得完整解答的目的.学习时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培养分类讨论的意识,掌握分类讨论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解集合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集合中,其数学语言常见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然语言:通过日常语言来描述集合问题中的数学对象;二是符号语言:通过约定的数学符号来表达集合问题中的数学对象;三是图形语言:通过图形来表示集合问题中的数学对象;集合的概念和运算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语言.例如集合的交集,它的三种语言分别是:

文字语言:由所有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符号语言:A ∩B ={x |x ∈A ,且x ∈B }

图形语言:(图中阴影部分)

这三种语言使用起来是等效的,学会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会给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解决问题时,要灵活准确地进行语言转换.要记住:转化是数学的灵魂.

学习札记

集合基本概念及性质

集合及运算 集合:一般的,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子集:对于两个集合 A和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 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集合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视图法、区间法 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常见数集:“N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N+'或“N*'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Z”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Q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 R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 关系: 元素属于集合:a € A 集合与集合:A? B , A=B 运算: 交集: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记作A A B 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 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 U B 补集: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 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为CuA 4 ?集合的运算性质 (1)A A B=BA A ; A PB € A ; A PB € B ;A A U=A ; A A A=A ; A A$ = $ (2) A U B=BUA ; A € A U B; B € A U B ; A U U=U ; A U A=A ;A U $ =A ; (3)Cu ( CuA) =A ; Cu$ =U; CuU=$ ; A A CuA=$ ; A U CuA=U; (4)A? B, B? A,贝U A=B , A? B, B? C,贝U A? C 5.常用结论: (1) A? B<=>A A B=A;A ? B<=>A U B=B; A U B=A A B<=>A=B ⑵ CuA A CuB=Cu(A U B), CuA U CuB=Cu(A A B)——德摩根律

【免费下载】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的学习笔记 放假前,在网上挑选了几本暑假期间要读的书,其中就有这本史宁中教授主编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一书,每读一页都有很多收获,结合《课标》和另外一本关于案例式解读《课标》的书,使得我对“四基”、“四能”、“十大核心概念”等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书读过一遍后,感觉还有必要再读一遍并做好笔记,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摘要。 史宁中教授的思考:(1)课程标准应当规定哪些教学内容,为什么要规定这些内容,这些内容的教育价值是什么?(2)数学的本质是什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本质?(3)思考数学教育的本质,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实施一种什么样的数学教育?(4)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什么,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进行培养?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一种隐性的东西,恰恰是这种隐性的东西体现了数学素养。 判定数学基本思想的准则:(1)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2)学习过数学的人和没有学习过数学的人的思维差异。 数学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 基础知识主要指概念和法则的记忆,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和证明的能力。 对教师的更高要求:除了“双基”之外,(1)还要求教师能够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并且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悟这些实质;(2)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3)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思维与实践,并且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的和实践的经验。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因此在认识数之前,首先要认识数量。 数学的本质:在认识数量的同时认识数量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数的同时认识数之间的关系。 分数:虽然可以把分数看作除法运算,但分数更重要的还是数,分数本身是数而不是运算,人们用这种数表示自然数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一种是整体与等分的关系,一种是整数的比例关系。 数量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例如:一粒米、两条鱼、三只鸡、四个蛋等。 数量关系的本质是多与少。 数的关系的本质是大与小。 认识自然数的两种方法: (1)基于对应的方法。 首先利用图形对应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

集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

学校乐从中学年级高二学科数学导学案 主备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小组课题: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 课型:复习课时:1 【学习目标】 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深刻理解子集、真子集、空集的概念,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要点: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的定义:。 (2)、集合的三性:、、。 (3)、元素a属于集合A,记作 元素a不属于集合A,记作 常见数集:。 集合的表示方法:、、。 2、集合的基本关系 (1)、子集:。 (2)、集合相等:。 (3)、真子集:。 (4)、空集:。 二、例题讲解 例1(1)写出数集N,Z,Q,R,C之间的包含关系,并用Venn图表示(2)判断对错:①Φ?A ②Φ A ③A A?④A A 例2选择恰当的符号填空: ①、Φ___{0}, ②、0 Φ, ③、0 {(0,1)}, ④、(1,2){1,2,3}, ⑤、{1,2} {1,2,3} 例3对于集合A、B,“不成立”的含义是( ) (A)B是A的子集 (B)A中的元素都不是B中的元素 (C)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D)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例4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2,4,6,8}与{4,8,2,6}是同一集合。 ② {x|x > 3 ,x∈R} 与{t|t > 3 ,t∈R}表示同一集合。 ③{y|y= x2,x∈R}与{(x,y)|y=x2,x∈R}表示的是同一集合。 ④{x|x2-2x-1=0}与{x2-2x-1=0}表示同一集合。 ⑤ {x|x=2k-1,k∈Z }与{x|x=2k+1,k∈Z } 表示同一集合。 例5.已知集合A={x∈N| 12 6x - ∈N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练习题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训练 一、选择题 1.(07浙江)设全集U ={1,3,5,6,8},A ={1,6},B ={5,6,8},则(C U A )∩B =( ) A .{6} B .{5,8} C .{6,8} D .{3,5,6,8} 2.(09山东)集合{0,2,}A a =,2{1,}B a =,若{0,1,2,4,16}A B = ,则a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4 3.(10湖北)设集合M ={1,2,4,8},N ={x |x 是2的倍数},则M ∩N =( ) A .{2,4} B .{1,2,4} C .{2,4,8} D .{1,2,8} 4.(08安徽)若A 为全体正实数的集合,{2,1,1,2}B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2,1}A B =-- B .()(,0)R C A B =-∞ C .(0,)A B =+∞ D .(){2,1}R C A B =-- 5.(06陕西)已知集合P ={x ∈N |1≤x ≤10},集合Q ={x ∈R |x 2+x -6=0}, 则P ∩Q 等于( ) A . {2} B .{1,2} C .{2,3} D .{1,2,3} 6.(07安徽)若22 {|1},{|230}A x x B x x x ===--=,则A B =( ) A .{3} B .{1} C .? D .{1}- 7.(08辽宁)已知集合{31}M x x =-<<,{3}N x x =≤-,则M N = () A .? B .{3}x x ≥- C .{1}x x ≥ D .{1}x x < 8.(06全国Ⅱ)已知集合2{|3},{|log 1}M x x N x x =<=>,则M N = ( ) A .? B .{|03}x x << C .{|13}x x << D .{|23}x x << 9.(09陕西)设不等式20x x -≤的解集为M ,函数()ln(1||)f x x =-的定义域为N ,则M N 为() A .[0,1) B .(0,1) C .[0,1] D .(-1,0] 10.(07山东)已知集合11{11}| 242x M N x x +??=-=<<∈????Z ,,,,则M N = () A .{11}-, B .{0} C .{1}- D .{10}-, 11.(11江西)已知集合{}? ?????≤-=≤+≤-=02,3121x x x B x x A ,则B A 等于() A .{10}x x -≤< B .{01}x x <≤ C .{02}x x ≤≤ D .{01}x x ≤≤ 12.(07广东)已知集合1{10{0}1M x x N x x =+>=>-,,则M N = () A .{11}x x -<≤ B .{1}x x > C .{11}x x -<< D .{1}x x -≥ 13.(08广东)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若集合A={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集合B={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 B. B C ? C. B ∪C = A D. A∩B = C 14.(09广东)已知全集U =R ,则正确表示集合M = {-1,0,1}和N = {x |x 2+x =0}关系的韦恩(Venn ) 图是() A . B . C . D .

10《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测试题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分类的核心是构建(一个标准),基于这个标准把所要研究的东西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合)。 2.负数与正数的教学方法一样,也可以用(对应)的方法进行负数的教学。 3.为了理解小数,需要重新理解整数,其核心在于(重新理解十进制)。 4.符号表达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也是现代(自然科学)、甚至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 5.概率是指(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在一般情况下,这个可能性的(大小)是未知的,概率是未知的,但(生活经验)可以告诉我们概率的大小。 二、判读题。(10分) 1.有了十个符号与数位,读自然数的法则是:符号 + 数位。(?) 2.分数的本质是一种无量纲的数(?) 3.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包括的对自然数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奇数与偶数的分类;一种是素数与合数的分类。(?) 4.在整数集合上,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推断统计希望推断调查了的数据以外的信息。(??) 三、简答题。(20分) 1.认识自然数的方法有哪些? 有两种方法认识自然数:一种是基于对应的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定义的方法。 2.真分数分数的现实背景有哪些? 有两个现实背景:一个是表达整体与等分的关系,一个是表达两个数量之间整数的比例关系。 3.小学数学中有哪些模型? 总量模型、路程模型、植树模型、工程模型。

4.抽象了的东西是如何存在的? 抽象了的概念本身是不存在的,这些抽象了的概念只是一种理念上的存在。 四、论述题。(30分) 1.你是如何理解数与数量的?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因此在认识数之前,首先要认识数量。数量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多与少,与此对应,数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大与小。 2有关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是如何要求的? 课程标准要求: (第一学段)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第二学段)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五、简析题。(20分) 根据下面教学片断,分析该教学设计的思路和可借鉴之处。 教学片断设计:认识倒数 1. 通过分数认识1 教师通过媒体演示,把一个月饼分为六份(如上第一个图所示)。教师指着其中的一份、并以回忆的口气询问学生:“每份月饼是原来月饼的多少?”

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

第一节 集合 一.考试要求: 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二.基本概念和性质 1.集合的基本概念: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做集合的_______,集合中的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性。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各有优点,用什么方法来 表示集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分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它们用符号___或____表示。 4.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 子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A 为B 的子集,记作为_____; 真子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A 为B 的真子集,记为_____; 空集: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为_____ 补集:如果已知全集U ,集合A U ?,则U C A =_________________; 交集:A B =___________________;并集: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集合中常用运算性质 若,A B B A ??则______,若,A B B C ??则_______, ___A ?, 若,A ≠?则___A ?,___,__,__,__A A A A A A =?==?= __U A C A = __,()__,()__U U U A C A C A B C A B === ____A B A B A B ??=?= 6.熟练掌握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理解下列五个常见集合: {}{}{}{}{}(1)|()0,:______________(2)|()0,: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f x x R x f x x R x y f x y y f x x M x y y f x x M =∈>∈==∈=∈ 7.特别注意: (1)空集和全集是集合中的特殊集合,应引起重视,特别是空集,避免误解或漏解。 (2)为了直观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常用韦恩图来解决问题,另外要充分利用数轴和平面 直角坐标系来反映集合及其关系。 (3)解决有关集合问题,关键在于集合语言的转化。 三、例题选讲

(完整word版)《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docx

附件 2: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姓名1.1 集合-集合的概念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高一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二、教材地位作用 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 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 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 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 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三、学情调查分析 1.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集合为高一上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授课知识,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知识,存在部分同学还沉浸在暑 假的懒散中,从而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再者,与初中直观、具体、易懂的数学知识相比,集合尤其是无限集合 就显得抽象、不易理解,这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本节授 课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2.学生知识结构分析: 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能够顺利进入高中知识的学习,基本功还是较扎实的,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一 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集合概念的知识接纳和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 生已掌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确定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五、重点、难点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读书笔记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读书笔记 在朱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借阅了图书室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这本书,这本书于我就像一扇通向提升专业素养的门,给我带来无限的启迪和很大的影响。随着阅读的越多,我能从中汲取的便越多,而想要学习提升的变更多。 小学数学所涉及的内容,无论是基础概念,还是基本法则,都是最基础的、最本质的,要把这些本质的东西讲述清楚往往比较困难。而《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结构简洁,通俗易懂。主要讲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实现“四基”课程目标、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分为三个部分:“问题篇”、“话题篇”和“案例篇”。“问题篇”包括30个问题,大部分问题来自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本书尝试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讲述,读者能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把握小学数学的核心。“话题篇”设定了30个话题,拓展对教学核心问题的理解。“案例篇”呈现了20个教学设计,每一个案例,都有详细的教学设计以及对设计的分析,特别的实用,可供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时参考。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有这样一段话,令我有着深思:“我们在前面的30个问题中反复强调,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从头思考问题,要知道自己思考问题的开始是什么。可以知道,这样强调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可见,数学思考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如

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认真思考与研究。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追求标准的答案,从而忽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恰恰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数学思维的时机。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说”,表面上是语言的交流,其实是思维过程的展示,学生说对概念的理解、思考的困惑等等,使教师的引导、讲解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叙述者进行进一步的追问,以发现问题的不同表达形式、解决的方法和出现的错误,所有学习者之间相互启发,促进全体学习者在叙述过程中的共同成长。 对于教学经验匮乏的我而言,这本书的内容和理念都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会大有帮助。小学数学的教学,一定要围绕现实问题开展,让孩子从对现实问题的处理中找寻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学习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读后感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读后感 在王红梅老师的推荐下,很荣幸读到史宁中校长专门写给小学数学教师的一本书《基本概 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这本书主要讲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 一些核心问题,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实现“四基”课程目标、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 教学方法。这本书有助于教师丰富本体性知识,让曾经模糊、困惑的一些概念、知识更加 清晰;有助于感受数学之美:抽象概括的简洁美、逻辑推理的严密美、统一协调的和谐美;更有助于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读懂教材,设计出有广度和深度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魅力、培养学科素养。 一、“一针见血”的观点摘录与批注 “我确信:数学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创新”是人的核心素养中最难得的一种关键能力,“悟”道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为学 生的学习创造条件、留有独立思考、交流碰撞的时空。教学不能太急:不要急于否定、不 要急于打断,不要急于和盘托出……) “数学思想归纳为三方面的内容,可以用六个字表达:抽象、推理、模型。”(这是数学思 想最上位的三个方面) “数学的本质是:在认识数量的同时认识数量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数的同时认识数之间的 关系。”(更能理解《课标》中对数学的定义是“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精算在本质上是对数的运算,估算在本质上是对数量的运算。”(因此估算往往是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的,教学估算应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 “技能表现于一般性,技巧表现于特殊性。”(“四基”中基本技能的习得需关注一般性,教 学中可将技巧加以梳理、提炼使之能上升为技能层面。如:为什么要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数学结论是“看”出来的,而不是“证”出来的。(归纳推理对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 这些观点言简意赅、一针见血。读下来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从语言本身便能感受到作者大道至简的大气与智慧!接下来我将从具体知识问题和根本性知识问题两方面各摘选 两点来谈谈感受与体会。 二、两个具体知识问题分析的触动 1.方程的本质是什么? 方程以及与方程有关的函数,是义务教育阶段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最核心的内容。“方程”是小学生接触到的最为抽象的概念。什么是方程?教材的定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教学设计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的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它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如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直线、圆)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延伸.首先通过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元素的概念,然后通过实例加深对集合与集合元素的理解,最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本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3.掌握集合的表示法,通过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集合语言),培养学生的理解、化归、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任务分析 这节内容学生已在小学、初中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主要根据实例引出概念.介绍集合的概念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学生容易接受.在引出概念时,从实例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紧接着再通过实例理解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也是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 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

在初中代数里学习数的分类时,学过“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说它的所有解为不等式的解集. 在初中几何里学习圆时,说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3.“集合”一词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词语的意义相近? 学生讨论得出: “全体”、“一类”、“一群”、“所有”、“整体”,…… 4.请写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 0,1,2,3,4,5,6,7,8,9.这些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5.什么是集合? 二、建立模型 1.集合的概念(先具体举例,然后进行描述性定义) (1)某种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 (2)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例:设B={1,2,3},则1∈B,4B. 2.集合中的元素具备的性质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如上例,给出集合B,4不是集合的元素是可以确定的.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的. 例:若集合A={a,b},则a与b是不同的两个元素.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读后感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读后感 放假前,在网上挑选了几本暑假期间要读的书,其中就有这本史宁中教授主编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每读一页都有很多收获。起初读该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完成本学期读一本专业书的任务,二是希望通过读此书确确实实能解决一些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所以最开始读的时候,对该书的第一部分“问题篇”我做了详细的阅读,并认真地做了笔记。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敢称句句反刍,融会贯通,但力求吃透文中要义。但是对书中的第 二、三部分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虽然是略读,但第二部分“话题篇”的部分内容却给了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于是,决定把第二部分也认真地读一遍。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数学知识的拓展,重点对一些数学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做了介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了解这些话题的内容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是非常必要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对一些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有了深入的了解,为更好地向学生传递这些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寻求正确的、恰当的教学方法找到了理论依据。例如在“数量多少的比较”这一话题中,作“数量的多少是借助对应关系来记载的“这一数学原则的产生的背景,通过多个故事做了

详细的论证。比如:《周易? 系辞传》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古欧洲人用小石头来记录数量的多少;古希腊荷马史诗中那个不幸的盲老人用石头记录羊群的数量等。通过这些故事,我们知道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就能借助结合于 集合之间的元素的对应关系分辨多少。正是利用这样的对应关系,古代的人民就抽象出了数,并且用符合来表达数。这就是小学数学中强调要用对应的方法来认识自然数的原因,也是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小学低年段的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数与数量的关系,应当重视数的大小关系与数量多少的对应关系,并且应当创造出各种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悟这样的关系。 通过阅读第二部分,对一些事实而非,甚至是以讹传讹的数学知识有了清楚的认识。以前总是说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至于具体哥德巴赫猜想是怎么回事,我不得而知,甚至有的人说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研究“1+1=2”。我甚至一度无知地认为陈景润研究的就是“1+1=2”这类的基础数学。但是心中不免疑惑:“1+1=2”有什么好研究呢,“1+1=2”还用研究吗?直至在上课的时候,学到素数这一部分内容,我也很想给学生讲一讲陈景润的故事,但实在是自己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欠缺,不敢在学生面前乱说话。直到读了“素数的故事”这一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读书心得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读书心得 ——Summaring Experience, Carrying Over To Go Forward Striving for More Achievement。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读书心得 暑期,在阅读《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时,这样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我们在前面的30个问题中反复强调,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从头思考问题,要知道自己思考问题的开始是什么。可以知道,这样强调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同时,新课标在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中也提出了数学思考这一方面。可见,数学思考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认真思考与研究。在阅读《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和《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后,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一些想法。 1.过程促思。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追求标准的答案,从而忽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恰恰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数学思维的时机。在新课标实施以来,大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例如这一道题是找规律,在老教材的编写中这类题目要到中高年级才涉及。现在编入一年级教材,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就要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从4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3个结,简单推理:如果把5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几个结?把6根短绳连在一起呢?由此得出:结的个数总是比短绳的根数少1 。在此基础上,再确定答案。如果单单是教师在讲授,学生就没有亲身体验,也就发

高三一轮复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教师版)电子教案

§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以集合中含参数的元素为背景,探求参数的值;2.求几个集合的交、并、补集;3.通过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考查创新能力.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注意分类讨论,重视空集的特殊性;2.会利用Venn图、数轴等工具对集合进行运算;3.重视对集合中新定义问题的理解.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2. (1)子集: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A≠B,则A?B(或B?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B(B≠?). (4)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A的非空子集有2n-1个. (5)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A=B. 3.集合的运算 4. 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正确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尤其是“确定性和互异性”在解题中要注意运用.在解决含参数问题时,要注意检验,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结论错误. 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A?B,则需考虑A=?和A≠?两种可能的情况. 3.正确区分?,{0},{?}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即空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它不是空集,因为它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是0.{?}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0},??{?},?∈{?},{0}∩{?}=?. 题型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B)

数学教师读书笔记《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数学教师读书笔记《基本概念与运算法 则》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数学教师读书笔记《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在区小学数学教师研训班上,市教研室的张新春教授向我们推荐了要读的书,其中就有这本史宁中教授主编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一书,每读一页都有很多收获,感觉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现摘录笔记如下: 史宁中教授的思考:(1)课程标准应当规定哪些教学内容,为什么要规定这些内容,这些内容的教育价值是什么?(2)数学的本质是什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本质?(3)思考数学教育的本质,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实施一种什么样的数学教育?(4)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什么,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进行培养?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一种隐性的东西,恰恰是这种隐性的东西体现了数学素养。 判定数学基本思想的准则:(1)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2)学习过数学的人和没

有学习过数学的人的思维差异。 数学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 基础知识主要指概念和法则的记忆,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和证明的能力。 对教师的更高要求:除了“双基”之外,(1)还要求教师能够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并且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悟这些实质;(2)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3)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思维与实践,并且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的和实践的经验。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因此在认识数之前,首先要认识数量。 数学的本质:在认识数量的同时认识数量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数的同时认识数之间的关系。 分数:虽然可以把分数看作除法运算,但分数更重要的还是数,分数本身是数而不是运算,人们用这种数表示自然数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一种是整体与等分的关系,一种是整数的比例关系。 数量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例如:一粒米、两条鱼、三只鸡、四个蛋等。 数量关系的本质是多与少。 数的关系的本质是大与小。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针对具体实例,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加法运算引入了集合间“并”的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集合的“交”的运算和“补”的运算。类比方法的使用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类比方法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 2、Venn 图表达集合运算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通过集合运算的学习逐渐发展学生使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什么叫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2:关于子集、集合相等和空集,有哪些性质? (1) .A A ?; (2) 若A B ?,且B A ?,则.A B =; (3) 若,,A B B C ??则C A ?; (4) A ??. 二、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问: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吗? (1){ }{}{}6,5,4,3,2,1,6,4,2,5,3,1===C B A ; (2){}是有理数x x A =,{}是无理数x x B =,{} 是实数x x C =.

学生讨论并引出新课题. 三、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A∪B读作:“A并B”即: A∪B={x|x∈A,或x∈B} 例1:(1)设A={4,5,6,8},B={3,5,7,8},求:A∪B。 (2)设集合A={x|-1

第1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一、知识梳理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 N*(或N+)Z Q R [注意]N为自然数集(即非负整数集),包含0,而N*和N+的含义是一样的,表示正整数集,不包含0.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 子集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即 若x∈A,则x∈B) A?B(或B?A) 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中 A B(或 B A) 集合相等集合A,B中元素相同A=B 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A∪B={x|x∈A或x∈B}A∩B={x|x∈A且x∈}B ?U A={x|x∈U且x?A}

常用结论|三种集合运用的性质 (1)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2)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3)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U(A∩B)=(?U A)∪(?U B);?U(A∪B)=(?U A)∩(?U B). 二、教材衍化 1.若集合P={x∈N|x≤ 2 021},a=22,则() A.a∈P B.{a}∈P C.{a}?P D.a?P 解析:选D.因为a=22不是自然数,而集合P是不大于 2 021的自然数构成的集合,所以a?P.故选D. 2.设集合A={x|-2≤x≤2},Z为整数集,则集合A∩Z中元素的个数是() A.3 B.4 C.5 D.6 解析:选C.A中包含的整数元素有-2,-1,0,1,2,共5个,所以A∩Z中的元素个数为5. 一、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集合A={x|y=x2},B={y|y=x2},C={(x,y)|y=x2},则A,B,C表示同一个集合.() (2)若a在集合A中,则可用符号表示为a?A.() (3)若A B,则A?B且A≠B.() (4)N*N Z.() (5)若A∩B=A∩C,则B=C.() 答案:(1)×(2)×(3)√(4)√(5)× 二、易错纠偏 常见误区|(1)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致错; (2)集合运算中端点取值致错; (3)忘记空集的情况导致出错.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 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十一)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十二)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十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小学数学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 (一)数与数字的区别:数字(也就是数码),是用来记数的符号,通常用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0~9这十个数字。其他还有中国小写数字,大写数字,罗马数字等等。 数是由数字和数位组成。 (1).0的意义: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温度等。0是一个完全有确定意义的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0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0不能作除数。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3).整数: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4).小数: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但是不KCB齿轮油泵能说小数就是分数。(5).混小数(带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6).纯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7).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8).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

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9).循环小数: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ZYB-B可调压齿轮泵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10).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11).混循环小数: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 (12).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二)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3).带分数:一个可调压渣油泵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三)十进制: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常说“满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