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一)体验静电现象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学生可能都经历过。

实验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材料:塑料梳子、纸屑、几个气球、绑起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

实验过程: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碎纸屑被吸起来了)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头发被吸起来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气球把头发吸起来了)

由以上三个实验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4、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

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这和我们了解的磁铁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磁铁都有两极,相互接近时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二)连接简单电路

关于电路,学生们已经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用手来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太不方便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一个电路。

实验器材: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一个电路。

实验目标: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步骤: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安装电池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

发光。(检查?)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小灯泡是怎样装到小灯座上的?)再连

接上导线,这时,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也就是小灯泡)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小灯泡亮了。(这下不需要用手按住了)

4、指导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在画的时候,如果画实物电路图比较费时间,引入简单电路图,要告诉学生一些简单的符号,说明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

5、我们来尝试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现在就要准备比较多的材料,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这时,会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我们按照上面的方法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这种连接方法就是串联。(街上的彩灯)

(两个小灯泡串联时,1节电池的电压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1 节电池电压的一半,所以小灯泡比较暗)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

第二种,是并联,也就是首首相连,尾尾相连。两个小灯泡并联时,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的电压相同,所以比较亮。

并联电路中有多条路径,每一条电路之间相互独立,有一个电路元件短路,其他支路照常工作。(街边的路灯)

6、实验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使用更多的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三)制作电路检测器

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如果电路中的某个电器元件出了故障,小灯泡就不会亮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检查电路:看看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把小灯泡换下来试一试;换一个电池等。我们来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实验器材:2--3个小灯泡、导线、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

实验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实验步骤:

(展示一个完整的电路图)这是学生在上节课已经用到过的简单电路。

1、我们把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我们来试一试灵不灵)

2、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接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的、有故障。(演示检测小灯泡和检测一根导线)

在检测时要注意: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3)利用排除法进行检测,边检查边做记录,找出故障的原因。

(4)注意安全,不能用它来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四)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中,有些容易导电,有些不容易导电,怎样才能知道物体的导电性呢?

实验目标:

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

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记录表1张。

实验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强调材料从右边的盒子内拿出,待检测完毕后,应放到左边的盒子里,形成严谨、有序的操作习惯。

1、我们首先来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现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是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2、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把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是为了检查检测工具的准确性,若检测工具出了问题,所有的活动都将失去意义。)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这里不是把两个检测头叠在一起检测。)

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重复检测一次,并将小灯泡是否发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4、接下来我们选取身边的20种材料,依照上面的方法,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并作好记录。

检测前最好现预测一下哪种材料在电路中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逐个检测,完成记录单。

5、整理我们的检测记录。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维的过程,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整理思路进行分析。一共检测了()种材料,检测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种,检测中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种,预测正确的材料有()种,预测错误的材料有()种。

6、实验的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结合记录单整理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检测后分导体和绝缘体两组摆放。

导体和绝缘体各自的特点;

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可以导电.绝缘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特别大,电流不能通过.

2、原子结构看导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且远离原子核,容易脱离原

子核,形成自由电子.绝缘体的原子的最处层达到饱和的稳定结构.没有自由电子.

3、从材料上看,金属基本上都是导体,酸、碱、盐溶液、水、人体也是导体.非金属基本上是绝缘体.

(五)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实验目标:了解串联和并联在连接方法上的本质不同。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步骤:

我们已经发现,在电路中使用两节电池时,电池有两种不用的连接方式;使用两个小灯泡时,小灯泡也有两种不用的连接方式。这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分别称为串联和并联。

A、两节电池的不同连接方式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起来,这种连接方式称为串联。(因爲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或者说太亮了,会烧坏小灯泡的,不要超过小灯泡上标的1.5V)。

3、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我们把两节电池并联起来,这时候发现小灯泡不太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4、比较电池的串联和并联的区别:电池串联时灯泡亮,并联时灯泡暗;

B、两个小灯泡的不同连接方式

1、仿照刚才电池的两种连接方法,尝试组装两种不同的电路。

2、说明:两个小灯泡可以并联,也可以串联。还会发现串联时两个小灯泡比较暗,并联时两个小灯泡比较亮。这是因为两个小灯泡串联时,1节电池的电压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1 节电池电压的一半,所以小灯泡比较暗,两个小灯泡并联时,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的电压相同,所以比较亮。

3、比较小灯泡串联和并联的区别:灯泡并联时亮,串联时暗。

C、强调实验结论:

电池串联灯泡亮,并联灯泡暗;灯泡并联亮,串联暗。

注意事项:

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

2、要注意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六)油菜花的观察

春天,油菜花开了,一场孕育着新的油菜花的生命的活动也开始了。我们能区分一株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现在来观察油菜花。怎样观察了解油菜花的构造呢?

实验材料:油菜花1朵、镊子、放大镜、白纸1小张,观察记录表实验目标:了解油菜花的构造

操作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油菜花是不是一朵完整的油菜花。肉眼??

2、怎样观察了解油菜花的构造呢?解剖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油菜花虽然小,可一朵小小的油菜花,却是油菜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解剖它,是为了学习的需要,它的美丽、它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要小心翼翼呦!)

3、解剖时,用镊子尖轻轻地夹住油菜花各部分的基部,小心地撕下来,

注意保持各部分的完整。把油菜花放在白纸上,用镊子解剖

观察,解剖顺序是由外及内。

我们先撕下油菜花的萼片,数一数萼片的数量(4片),看一看萼片的颜色(绿色),闻一闻萼片的气味,(无味),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撕下的萼片上是不是有像叶脉一样的“花纹”,然后将撕下的萼片一片一片地粘贴在记录纸上,并在记录表上记录观察的结果。

4、接下来解剖油菜花的花瓣,数一数它的数量(4片),看一看它的颜色(黄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淡淡的清香),还观察到花瓣生长的位置(两两相对成“十”字形),观察完后,粘贴、记录观察结果。

5、解剖雄蕊,数一数它的数量(6个),看一看它的颜色(黄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淡淡的清香),还观察到四个雄蕊形状相同,长短不同。观察完后,粘贴、记录观察结果。

6、解剖雌蕊,数一数它的数量(1个),看一看它的颜色(黄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淡淡的清香),还观察到它的顶端突出、底端膨大。观察完后,粘贴、记录观察结果。

7、另外还观察到雄蕊上的花粉和雌蕊顶端有黏液,记录在“其他发现”

一栏里。

8、完成解剖、观察、记录活动后,总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和1个雌蕊。

(七)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散播出去的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萌发,长成一棵新的植物。

种子里面是什么?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新的植物呢?

实验材料:

烧杯、花生1粒、大豆1粒、蚕豆1粒、放大镜1个、白纸1小张、记录单

实验步骤:

1、拿出提前浸泡1-2天的蚕豆、放大了的油菜和黄豆的种子,先观察一下它们的外部形态。()

2、(种子的内部构造从外部是看不到的,我们用解剖的方法把种子剥开来观察)解剖时,用镊子尖轻轻地夹住各部分的基部,小心地剥下来,注意保持各部分的完整。

将种皮剥开,观察它们的种皮是什么样的?(薄薄的一层,是种子外面的保护层);

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观察时要有顺序)先来观察在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有个尖尖的小芽?)其它两个种子也来观察一下。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种子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有种皮、都能分成两半,它们都是双子叶植物的种子。

出示胚的放大图,指认胚根,胚芽,子叶。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3、小结:通过观察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虽然在形状、大小和颜色上有差异,但这些种子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都有种皮和胚,它们都是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八)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我们已经知道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

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这些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在我们吃食物的时候,常常会想:这种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

实验步骤:

A、脂肪的辨别方法

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

2、用肥肉在白纸上压一压、擦一擦;

3、观察白纸上有没有留下油迹。

我们发现: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生活中的芝麻?

B、淀粉的辨别方法

1、在淀粉糊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在滴碘酒时,要离开食物一段距离,然后滴一滴或几滴)

2、分别在土豆、馒头、米粉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

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C、找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看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

(九)生熟食物的比较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事物的不同食用方法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

实验器材:切开的生、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酒精灯、水、烧杯、镊子、刀片、记录单

实验步骤:

A、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用小刀将生、熟马铃薯切开。从颜色上看到?;用手摸一摸发现熟马铃薯变软了,如果用小刀切开很容易,这说明吃下去很容易被消化;

用鼻子问一问有一股?的气味,如果我们尝一尝的

话,会感觉到味道更好了。(颜色、硬度、气味、味道)

2、熟的马铃薯的营养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

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如果我们换做红薯做这个实验的话,大家可能更熟悉一些。

(食物的生熟变化不仅在植物类食物中存在,在动物类食物中也非常明显)

B、观察比较生、熟鸡肉

1、用镊子夹起一小块生鸡肉,通过观察发现生鸡肉气味并不好,而且用手不易撕开,不利于人体对它的消化吸收。

2、切一小块生鸡肉放入清水中用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使用

石棉网(作用:使蒸发受热均匀)三脚架(作用:支撑)

介绍酒精灯(作用)给物质加热

操作方法:(1) 使用时先将灯放稳,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2)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灯芯通常是用多股棉纱线拧在一起,插进灯芯瓷套管中。灯芯不要太短,一般浸入酒精后还要长4—5cm。对于旧灯,特别是长时间未用的灯,在取下灯帽后,应提起灯芯瓷套管,用洗耳球或嘴轻轻地向灯内吹一下,以赶走其中聚集的酒精蒸气。再放下套管检查灯芯,若灯芯不齐或烧焦都应用剪刀修整为平头等长。

添加酒精时一定要借助个小漏斗,以免将酒精洒出。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燃着的酒精灯,若需添加酒精,必须熄灭火焰。决不允许燃着时加酒精,否则,很易着火,造成事故。灯体内的。禁

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点燃酒精灯)酒精灯灯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后的三脚架、石棉网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注意安全。

(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盖上打开,再盖上再打开的原因是为了让酒精蒸汽跑掉,不然产生负压就会酒精灯打不开。

3、烧熟的鸡肉比较松软,很容易被撕开,这样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闻起来有鸡肉的香味,而且加热过程中的高温,细菌被杀死了,我们可以放心吃。

4、不仅是鸡肉,绝大多数的动物类食物都必须经过烧熟,不能够生食。

C、虽然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的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但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而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流失,比如水果类,还有一些蔬菜,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十)观察变质的食物

变质的食物是不能被食用的。如何鉴别食物是否变质了?我们可以通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戴手套用手摸等方法来判断。

实验器材:新鲜的小鱼和腐败的小鱼,记录单、干面条和馊面条、镊

子、一次性塑料手套

实验步骤:

A、观察一条新鲜的小鱼和新鲜的干面条

1、眼睛看外观:

2、鼻子闻气味:有新鲜的鱼腥味,面条有淡淡的麦香

3、嘴巴尝味道:

4、手摸的感觉:

B、观察一条开始腐败的小鱼和已经发馊的面条

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带上手套,用镊子接触变质食物;

2、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霉菌)

3、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腐败的小鱼有一股难闻的气味,颜色会发生变化,由于考虑安全卫生方面,我们不能去尝它的味道。

C、腐败的小鱼、发馊的面条与发霉的面包都有相似的地方,颜色变了,味道变了、有难闻的气味。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一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器材: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米、瘦肉等。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米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闻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结论: 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这说明米饭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米后,在纸上留下油渍。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像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二 实验名称:溶解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步骤: 1、先把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再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实验三 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药匙、玻璃棒、水、小苏打、洗衣粉、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等。 实验步骤: 1、先把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洗衣粉、面粉、食用油、粉笔末、粘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按顺时针方向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溶解的现象。

实验结论: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实验说明: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实验四 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将颗粒同样大的冰糖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用玻璃棒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3、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冰糖研成粉末,然后分别放入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实验结论: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五 实验名称:沉淀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明矾、浑浊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的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出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实验六 实验名称:过滤实验 实验器材:方座支架、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过滤网(或纱布)、待过滤的水、纯净水。 实验步骤: 方案一: 1、将烧杯放在方座支架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上,调节好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口直面贴在烧杯的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学校班级姓名 实验一:气温的测量(8分) 测量气温应该选择的地方,使用温度计时要抓住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下面的记录表中,能正确反应当地气温的测量地点 分析上面一周的降水量记录,发现上周的下雨天共()天,小雨()天,中雨()天,大雨(),暴雨()天,大暴雨()天,特大暴雨()天,上周降水量合计共()毫米。 实验三: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0分) 一、实验器材:。 二、我预测能溶解食盐(克) 三、实验步骤:

四、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现象,我们发现了常温下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实验四: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物(20分) 分离面粉和水实验记录表 过滤后看到的现象是: 2.从现象中可知用过滤的方法能不能把面粉和水分离?。 3.实验中要注意的地方有:让漏斗的底端()烧杯的内壁。过滤时要使液体()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滤纸的边缘。 4.写出过滤实验中各种器材的名称。

实验五:加热分离食盐和水(20分) 1.实验记录单: 加热分离食盐和水实验记录表 加热后看到的现象是: 2. 写出蒸发实验中各种器材的名称(4分) 3.实验中用加热的方法能把盐和水分离吗?。(1分) 4.实验中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的温度最高,次之,的温度最低。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加热完毕需要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7分)

5.写出酒精灯各部分的名称。(5分) ()() () () () 实验六: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6分) 1.实验器材:。 2.试验方法: 3.实验记录单: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记录表物质50毫升水溶解的物质 食盐 小苏打 4.通过分析记录表中的数据,溶解能力比较好的是。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

四年级上册 一、P4第2课我们的营养 【实验名称】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 【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 (一)检验淀粉实验 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说明: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 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 结论: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 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说明: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 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 油渍:发黄、半透明; 水渍:原纸色、不透明。 补充: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二、溶解实验(第4课:水变咸了)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步骤】 1、在三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约三分之一)。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搅拌时要按照一个方向。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会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沙子在水中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还会沉降下来。 【实验结论】食盐、高锰酸钾会溶解在水中,沙子不会溶解。 【注意事项】 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得微粒,这和粉笔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 2、像高锰酸钾这样的药品,不能直接用手取,应该用药匙量取,为避免化学反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勺子。要适量,几粒即可,这样效果最好。 3、玻璃棒的用途:玻璃棒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或蘸取试液。实验前后应及时洗净玻璃棒,以防沾污试剂。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击器壁,防止碰破容器或造成液滴溅出。 三、P12第5课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名称】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冰糖、小锤、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一)搅拌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到:被搅拌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没有被搅拌的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慢。 结论: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用热水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观察到: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 结论:说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三)研碎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 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1-A 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仪器为每组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资料。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1-B 认识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仪器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2-A 观察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仪器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 与 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现象观察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2-B 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仪器为每组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V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设计题_专项训练试题

1、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起来,并使第一张图中的灯泡比第二张图中的灯泡亮。 2

,乐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请你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线是怎么连接的,在下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你认为有几种可能就画几种可能) 4、请你为家里设计一份四菜一汤的营养晚餐。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6、霉菌的生长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提出一个假设。 我的假设是:。 围绕这一假设设计实验,检验你的假设。 我设计的实验:。 需要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七、简答题: 1、用一些导线、一节电池可以使两个小灯泡发光。请用简图画出两种使两个小灯泡发光的接法。 2、聪明的你能让几个小灯泡亮起来?小组合作动手,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说你们的方法。 3、如果灯泡没有亮,你觉得可能是哪些原因?你将准备怎样去检测?你又是如何去解决?(3种以上) 4、豌豆剥开了,怎样使它保存的时间很长?至少写出二种方法 5、我们知道霉菌的生长可能与水、温度、阳光等因素有关,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它有关。(写出实验步骤) 6、设计一张三餐的合理的食谱,它能补充你一天所需的均衡营养。 7、谈谈哪些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8、观察细致的,能从食品包装袋上获得哪些信息?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9、食物在什么环境中容易发霉?以储存鱼为例,说说怎样才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0、你认识哪一种矿物?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矿物的特点。 11、你已经观察了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请你以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活动为主题,写一个小故事,或者小童话,或一首小诗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可打印)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下册(10个) 一、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 实验目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酒精可以红墨水染红。 二、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 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三、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目的: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四、实验名称:认识岩石(3、认识岩石)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实验盒 实验目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 实验步骤: 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 2、用手摸摸每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 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 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

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只供学习与交流 ( ) ( ) ( ) ( ) ( ) 一、我们在做作业时都有身体的 哪些部分参与了这个活动。 请用气泡图记录下来。(12分) 二、我会连线:(5分) 把左图的人体消化器官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消化器官 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口腔 将食物运输到胃里 胃 小肠 将食物的残渣从这里排出体外 四、我会填图与填空:(共17分) 1. 写一写,画一画。(8分) 天气符号 天气现象 晴 阴 2. 写出人体各部分的名称。(5分) 3. 写出下图的实验装置箭头所指的仪器名 称。(4分) 五、我会探究:(12分) 下表是小明所作的气温记录,请你帮助他完成气温数据整理和分析。 做作业 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 把食物变成食物经过的通吸收其中的大部分搅拌食物,咀嚼、磨碎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只供学习与交流 一天的气温记录表 时间 凌晨2时 上午8时 上午10时 中午12时 下午2时 傍晚6时 气温(℃) 10 16 18 20 22 15 1. 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画出一天的气温变化柱状图6分 2. 从图上获得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三条)(6分) (1) 六.我会解决(20分) 1. 在空格内写出下列实验装置名称和仪器各部分名称。(8分) 2、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6分)(请给实验步骤排序) 实验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 )先取大约40克食盐一份,再把它平均分为20小份。 ( )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记录加入食盐的份数 ( )通过计算,得出总共溶解的食盐的量。 ( )食盐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 ( )在烧杯里倒入100毫升冷水。 实验结果: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________克食盐 3、我们把天空当作一个圆,分别画出晴天、多云、阴天的云量 ( ) ( ) ( ) ( )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下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四年级上册(11个)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 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明细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明细表 实验名称实验器材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温度与气温温度计、温度填充图 要会正 确使用 温度计。 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 3、把测得的气温填在记录表中。 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 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 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 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 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 低的规律变化的。 风向和风速硬吸管、硬纸板、带 橡皮的铅笔、大头 针、透明胶带、剪刀 等 操作过 程中要 安全,仔 细观察。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 3、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4、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 转动。 5、用我们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 1、风向是指()的方向。北风是由 ()吹来的风; 降水量的测量直筒玻璃杯或塑料 杯、刻度尺、纸带、 透明胶带、剪刀、 喷壶 观察数 据时要 会比较 1.分析这段时间的温度数据统计表; 2.分析这段时间的云和风的统计表; 3.分析这段时间的降水量变化柱状图。 根据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统计表,描述这段 时间的天气变化。 学会了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用简易 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透明的玻璃杯、盛有 水的水槽、食盐、面 粉、沙、筷子、搅拌 棒、滤纸、漏斗、烧 杯、方座支架 操作过 程要注 意变化 现象。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 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 有什么发现?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 解。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题 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 1、正确折叠滤纸。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 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2、一个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不搅拌,观察现象。 3、实验结论:搅拌能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不搅拌杯中的食盐溶解较慢,说明搅拌能够加快溶解。 4、将等量的食盐分别同时放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都不搅拌,观察现象。 5、实验结论:热水中的食盐溶解的快,冷水中的溶解的慢,说明用热水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实验三:分离食盐和水 实验材料:浓盐水、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三角架、火柴。 实验步骤: 1、将适量浓盐水倒入蒸发皿中。 2、先在三角架上放石棉网,再把蒸发皿放在上面。 3、点燃酒精灯(注意使用过程中要用酒精灯外焰,灯帽放置方法),加热至蒸发皿内的盐水基本变干。 4、熄灭酒精灯(注意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火焰,别摸三角架)。 5、实验结论:加热能分离出溶解的食盐。 实验四:观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钢尺、橡皮筋、鼓或锣、音叉和装有水的水槽。 实验步骤: 1、拨动钢尺,让钢尺发出声音。观察现象:钢尺振动并发出声音。 2、拨动橡皮筋,让橡皮筋发出声音。观察现象:橡皮筋振动并发出声音。 3、轻轻击打鼓或锣,让其发出声音。观察现象:鼓面振动并发出声音。

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 ) ( ) ( ) ( ) ( ) 一、我们在做作业时都有身体的 哪些部分参与了这个活动。 请用气泡图记录下来。(12分) 二、我会连线:(5 分) 把左图的人体消化器官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三、根据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情况完成下表。(15分) 四、我会填图与填空:(共17分) 2. 写出人体各部分的名称。(5分) 3. 写出下图的实验装置箭头所指的仪器名 称。(4分) 五、我会探究:(12分) 下表是小明所作的气温记录,请你帮助他完成气温数据整理和分析。 一天的气温记录表

1. 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画出一天的气温变化柱状图6分 2. 从图上获得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三条)(6分) (1) 六.我会解决(20分) 1. 在空格内写出下列实验装置名称和仪器各部分名称。(8分) 2、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6分)(请给实验步骤排序) 实验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 )先取大约40克食盐一份,再把它平均分为20小份。 ( )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记录加入食盐的份数 ( )通过计算,得出总共溶解的食盐的量。 ( )食盐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 ( )在烧杯里倒入100毫升冷水。 实验结果: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________克食盐 3、我们把天空当作一个圆,分别画出晴天、多云、阴天的云量 晴天 多云天 阴天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74383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3、读数。 4、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雨量器 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目的:食盐、沙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 7.实验名称: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器材: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各一份,烧杯4个、钥匙、水。 实验步骤: 1、将四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内,观察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2、根据实验现象完成教材26页记录表。 实验结果: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面粉、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8.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9.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10,实验名称: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汽水、注射器、橡皮塞。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展示试题四年级(下) 一、实验名称:水的蒸发 实验器材:酒精灯、蒸发皿(大小不同的各2个)、三脚架、坩埚钳、扇子、烧杯、水、玻璃片(2个)。(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 1、在大小相同的蒸发皿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1分) 2、把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把其中一个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点燃酒 精灯。( 1分) 3、实验现象: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蒸发的快。( 1分) 4、在两块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其中一个把水摊开,观察蒸发的快 慢。( 1分) 5、实验现象:表面积大的蒸发的快。( 0、5分) 6、在两块玻璃片上滴一滴水,用扇子在其中一块上扇。观察蒸发的 快慢。( 1分) 7、用扇子扇的玻璃片上的水蒸发的快。( 0、5分) 8、结论: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通的越快,水蒸发的越快。( 1 分) 9、自由发挥。( 1分) 10、整理器材。( 1分) 二、实验名称:雨的形成 实验器材:石棉网、三脚架、烧杯、铜片(铁盒盖)、酒精灯、冰块、水。(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 1分) 2、将烧杯中倒入约1/5的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1分) 3、在小铁盘中放入冰,并将小铁盘放在烧杯口上。( 1分) 4、点燃酒精灯。( 1分) 5、待杯中水沸腾后观察。( 1分) 6、实验现象:首先观察到杯中会出现云雾状,过一会烧杯中有水滴落 下。( 1分) 7、结论:雨的形成就是云雾中的小水滴遇冷而形成的。( 1分) 8、自由发挥。( 1分) 9、整理器材。( 1分) 三、实验名称:物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铜球、圆环、烧杯、酒精灯、火柴、水、烧瓶、试管、带单孔橡皮塞的导管。(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让铜球通过圆环数次,证明铜球直径小于圆环。用酒精灯给铜球加 热2-3分钟,再让铜球去通过圆环。( 1分) 2、将铜环用冷水冷却后,再通过圆环。( 1分) 3、在小瓶内装满红色的水,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瓶塞塞紧,在液面 处做一记号。( 1分) 4、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管中的液柱有什么变化。( 1分)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doc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篇一: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湘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第一课《听听声音》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但不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声音》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由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自制小乐器”两部分组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时就要比较一下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探究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这两个活动是发展学生关于“声音的产生”的科学概念的一系列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目的不仅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和描述发声体的状态,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建构“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 二、[学生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

的这个问题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是由外力的作用,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有外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如拉橡皮筋就不能发出声音),更主要的是物体必须发生振动。通过课前了解,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们认为是物体敲打、碰撞、摩擦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他们对声音的最初认识。这些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声音是由敲、拍、拨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而并未真正关注物体本身的变化,即振动。对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概念,即使有学生讲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际上他们的认识也是很模糊的。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观察实验中,学生关注的往往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特别是物体之间摩擦也能听到声音,学生很难看到物体是否发生了振动,因此很难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 三、[设计理念]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与思考,我们认为本课的教学应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观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从相同现象的观察中进行抽象和概括,实现认识上的跨越。为此我设计时安排这么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①利用已有经验使物体发声,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②观察、收集发声物体的变化特点,获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③通过更多物体,采用实证与反证结合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 演示实验 1 水的蒸发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热量变化。 实验材料:温水、相同的温度计两支、烧杯 实验过程: 1.选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分别记下当时所显示的温度。 2.将其中的一支温度计在烧杯中的温水中蘸一下取出,仔细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变化。3.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浸湿的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会下降。没浸湿的温度计的示数没有发生变化。实验结论:蒸发吸热。 使用温度计注意: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3、读书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2雨的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片2、温水、试管夹 实验过程: 1、向同样大小的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 2、将其中一个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均匀受热) 3、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观察两片玻璃下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冷的玻璃片下有水珠生成,并有水滴落下。 实验结论:雨可能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0°C以上)凝结成小水滴,并不断地从空中落下来形成的。 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应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使用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酒精灯的使用 步骤演示: ①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注意: ①使用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 ②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不能少于1/4。 ③取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④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灯身内的酒精燃烧而发生爆炸。 ⑤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 要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还可以按如下操作: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小金属盘、水、 冰、试管夹、没尖的钉子等。 实验过程: (1)用钉子在金属盘面向下冲些小坑。 (2)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石棉网放三脚架上,烧杯放石棉网上,向烧杯中加约1/5的水,在小盘中放上冰块。 (3)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有雾出现时,用试管夹夹住小盘置于烧杯口的上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题

四年级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题 第一组 实验名称:体验静电现象(40分) 实验材料:塑料梳子、纸屑。10分。 实验过程: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8分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8分 3、整理器材。4分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10分 实验名称:观察一朵花(60分) 实验材料:花1朵、镊子1、放大镜1、白纸1小张。 10分 操作步骤: 1、检查观察器材。5分 2、用放大镜观察1朵花:把花放在白纸上,用镊子解剖观察,解剖顺序是由外及内,要夹住各部分的基部。 10分 3、说出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数量。10分 4、把花的各个部分粘贴到记录纸上。10分 5、记录观察结果。10分 6、整理器材。5分

第二组 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40分)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10分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20分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每种连接方式6分,做出两种即得满分18分) 4、整理器材。(2分)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10分 实验名称: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60分) 实验材料:烧杯、花生1、大豆1、蚕豆1、放大镜1、白纸1小张、记录单。10分 实验步骤: 1、提前浸泡1-2天。10分 2、剥开种皮,分开豆瓣观察胚的组成部分。20分 3、整理器材。10分 实验结论:种子的内部由子叶、胚芽、培根构成。10分 第三组 实验名称:连接带灯座的电路(40分)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10分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第一单元天气 ` 1、实验内容:测量室内外的温度 器材:温度计 规范操作要点: (1)手拿温度计上端(拇指、食指和中指)。 (2)观测时,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小液泡虽然敏感,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约2-3分钟)。 (3)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4)读数时,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避免呼出的气影响温度。 操作的建议: (1)室内温度的测量,可以在教室里挂一支温度计,便于全班同学观测。 (2)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温度计是易碎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用好后要入盒,避免放在桌子上滚落地上打碎。 链接:

1、测高温时用水银温度计,[100摄氏度以上]。测低温时用酒精温度计。 2、温度计打碎了怎么办 (1)、用硫磺粉撒在上面,让它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化合物。(其实这是最好的办法) (2)、若没有,可以用吸尘器,但必须要彻底清洁吸尘器。 (3)、将碎片收集(不要碰到手),包好倒入垃圾箱。水银用纸是吸不上的,所以要用扫的。不要见水。你的伤口没碰上就没事,若不太确定,最好去趟医院,水银是重金属,有剧毒!!还有,收拾完一定要开窗通气,这一点切记切记! 3、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 C、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停留在水中。 D、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2、实验内容:制作风向标测风向。 实验材料:吸管1根、硬纸板1张、带橡皮铅笔1支、剪刀、大头针1枚 规范操作要点:

教科版_四年级下册_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 一、实验名称: 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目的: 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器材: 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 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小灯泡亮了。1二、"实验名称: 简单电路 实验目的: 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材料: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 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2三、"实验名称: 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的: 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器材: 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结论:

电路检测器能检测出电路故障。3四、"实验名称: 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目的: 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 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 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在我们选取的材料中,铜片、钥匙…是导体;纸条、木片…是绝缘体。4五、"实验名称做个小开关 实验目的知道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 实验器材小木块、图钉、曲别针、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等实验步骤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四年级实验 实验一:连接一个简单电路(10分) 实验材料:小灯座、电池盒、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 实验步骤: 1、组装电路: ①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②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③将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中。 ④打开开关。 ⑤用导线将灯座和开关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简单电路。(5分) 2、接通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变化。(2分) 3、拆分器材:断开开关,使小灯泡熄灭。(2分) 4、整理器材。(1分) 实验二:检测导体与绝缘体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1分) 2、检查电路检测器。(1分)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6分)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1分) 5、整理器材。(1分) 实验三:选择两种连接方式点亮小灯泡(10分) 实验材料:小灯泡、电池、导线。实验步骤: 1、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①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②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③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每种连接方式4分,做出两种即得满分8分) 2、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1分) 3、整理器材。(1分) 实验四:辨别食物的营养成分(10分) 实验材料:花生米、瓜子、馒头、面包、土豆……白纸、碘酒、滴管。 实验步骤: 1、辨别脂肪:(4分) ①去掉花生米的种皮,用它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②去皮的瓜子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③花生米、瓜子在白纸上留下油渍说明含有脂肪。 2、辨别淀粉:(4分) ①掰一小块馒头,在馒头上滴1-2滴碘酒,观察现象。 ②将碘酒滴在其他食物上,观察现象。 ③淀粉遇碘会变蓝,馒头、土豆等食物变成蓝色,说明这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整理实验材料。(2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知识点 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