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弟子规》第五课《或饮食》

国学《 弟子规》第五课《或饮食》
国学《 弟子规》第五课《或饮食》

第五课或饮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地诵读课文,有节奏的诵读课文,背诵课后古诗。

2、学生简单理解长幼有序、尊敬长者的道理和一些做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以一个长胡子、长发飘飘的长者去演示长字。然后引申到如何对待长者,开始学习。

二、识记生字

1、让学生将生字画上圈,标记出来,让学生拼读,然后

2、带领学生一起拼读达到初步读准字音的地步。

3、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这些字连同拼音一起写一遍,边写边拼读,然后再让学生齐读几遍达到彻底会读的程度。

三、朗读感悟

1、让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可以让学生先看课后练习说一说,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朗读时要求学生放开嗓子读出声音来。

2、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老师亲自范读,为学生解决他们朗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老师都、读第一遍时,要求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应该读出韵律和停顿。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既/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朗读第二遍时,老师读一遍,让学生跟着读三遍,然后再让学生同桌之间上句和下句相互对读几分钟,直至读到正确流利为止。

3、在熟读的基础上,老师对课文简单讲解。例如:第1句可以处理为吃饭走路,都要长幼有序。

第2句理解为帮长者但是要有始有终;第3句讲对长者不能直呼其名;第4、5句讲路上遇到长者应该恭敬地招呼;第6、7、8句讲在长者面前要得到允许才能就坐说话,声音要恰当,要看着对方说话;最后一句是说对待同族的叔伯兄弟要向对待自己父亲和兄弟一样。

4、在初步了大意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对读、点读、齐读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四、作业:背诵课文;预习下一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国学礼仪《弟子规》教案集

《弟子规》国学教育课堂教案设计 国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绝大多数人承认并不懂国学,也不能给国学一个定义,似乎印象中的国学就是四书五经。 国学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仅仅就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呢?百度 百科中对国学的解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其实是一个国家学术文化的简称,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切学问的简称。国学不仅为中国独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有。”云南传统蒙学研究会会长郑千山认为,所谓中国国学,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文明的简称,涵盖了神州大地三江五岳的人文与生活经验。 学国学不可急功近利 在国学热的同时,随之兴起的还有各种教育基地、讲座、交流会以及不同版本的国学教材。不少家长急于求成,欲让孩子在几岁之前读完多少经典国学,并选择最难的经典让孩子朗诵,以此开发孩子的智力。对此,有网友说,“国学热”可喜,但是对国学的盲目狂热却是绝对不可取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糟粕也有不少,国学一定要学,但不能跟风。 很多家长都看重国学对自己孩子品格的教育,但一涉及到具体问题,往往从实用主义出发,把上国学班等同于上音乐、舞蹈特长培训班了。也有个别家长抱着与人攀比的心态,看到别人的孩子都上国学班了,自己的孩子说什么也不能落后。其实,这远远不够。亲子教育

专家陈禾教授认为,国学是人生修养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需要随着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积累,慢慢体会其中的意义,这就意味着:国学教育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而且,父母在送孩子去读国学经典后,自己也应当好好体会经典的意思。在这里我们不一定要求孩子全懂,而重在培养兴趣,重在阅读名著过程本身,通过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国学素养。 第一课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3、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 4、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本学期的国学课,我们主要以《弟子规》为载体,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经典中学习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 二、《弟子规》简介 1、《弟子规》是一部怎样的经典著作?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它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阐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它是一部启蒙养正,净化人们心灵的著作。古代人将它作为儿童的启蒙必读书之一。 《弟子规》是一部值得细细咀嚼的经典著作,从今天起,让我们一

第五册国学教案

第9课课宽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3.正确理解课文关于“宽"的主题思想,了解儒家宽仁、宽厚的人伦道德与政治主张。 4.体会《论语"宽"思想的现实意义,培养宽广、博大的胸怀。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和古诗的语感、韵味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修身单元的“宽”你能用“宽”组成哪些词语?在本课中,“宽:指的是宽容、宽厚、宽仁。不仅当官要爱护百姓,人与人之间也要互相包容,对别人要多体谅、理解,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朗读、理解课文 1.经典教育重在诵读、涵咏,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示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可采取领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第一则句末反问句注意读出孔子失望的情绪。

2.在朗读时,要着重注意各则的诵读节奏、停顿,准确理解课文疑难字词意思,理解"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成人之美"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句子的意义 第一则讲述了孔子对"居上"者一一统治者的三方面考查,孔子认为,居上者如果不宽厚,不恭敬地行礼,参加丧礼而不哀伤,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值得期望的呢? "宽",要求统治者实行仁德之政,只有以宽仁之心待民,才能得民心,所谓"宽则得众 3.本课第二则涉及到历史人物伯夷、叔齐,对于两位贤人的生平事迹、后人对他们的评价等, 三、辅助学习 1、自指鼻子以表示"自己"这一行为习惯,在今天也一直保留着。由此可见,汉字构形及其意义产生、流变,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影响后人,直到成为民族不自觉的行为习惯。。 2、本课"诗歌赏读"部分选了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诗的后两句所抒发的报国情怀和宏远志向。本课"日积月累"讲述了廉颇向商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蔺相如能够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能宽容、忍让廉颇过错,冰释前嫌,留下了"将相和"的美谈。 四、总结

小学二年级弟子规教案

小学二年级弟子规教案 【篇一:二年级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总序 教学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会背《弟子规》总叙。 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 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 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 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 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你们知道“弟子”指 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弟子规》 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讲故事:《大舜的故事》——孝 五、礼仪 1、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2、学习鞠躬。 六、作业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板书设计: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篇二:二年级上册国学教案《弟子规》】 二年级第四周国学教案 课题:《弟子规—入则孝》 授课教师:冯永婷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 3、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1、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学习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学习过程: 一、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二、背诵《弟子规》 今天,先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轮背<<弟子规>>,好吗? 1、齐背“总叙”。 2、轮背。 三、走进《弟子规》 第一关,我最欣赏的一句弟子规。(并说一说欣赏的原因) 第二关:弟子规对对碰:学生说一句弟子规,任意找一同学说一说意思。 第三关,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个有关弟子规中的故事,把你想讲的故事讲给同学和后面的老师听。 第四关,我唱我演《弟子规》 四、生活与《弟子规》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等。今天,我把其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句子选了出来。对照这些句子,同学想一想,你平时都做到了吗?(把打印稿每人一份) 屏幕出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出必告;返必面。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晨必盥( guan),兼漱口。便溺回,辄(zhe )净手。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借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 凡出言,信为先。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1、请你针对上面的句子,想想自己在某个方面做的好或不好,在做的好的

国学启蒙弟子规(衣贵洁)精品国学教案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衣贵洁——最为丑”,理解原文意思。 2、教育学生理解穿着应当整洁,符合身份,不能追求华丽、昂贵。 3、教育学生理解饮食应当营养均衡,做到“勿拣择勿过则勿饮酒”,认 识并拒绝垃圾食品。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原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受到教育和启发,指导学生在生活中遵循穿着、饮食规范。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 1、指名背诵“朝起早——致污秽” 2、谈话导入 二、诵读原文,理解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2、学生自由练习读 3、小组竞赛读 4、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1)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哪两个方面要遵循的礼仪规范? (2)穿着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找出原文中的句子。 (3)饮食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找出原文中的句子。 5、交流学习成果: (1)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饮食、穿着应该要遵循的规范。 (2)穿着应当:贵洁不贵华循份、称家 (3)饮食应当:勿拣择勿过则勿饮酒 6、教师小结,疏通理解: 穿衣服应当注重整洁,不能过于讲究昂贵、名牌、华丽,还应当符合自己的身份及

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这才是持家之道。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能挑食偏食;吃东西要注意适可而止,避免过量;青少年不可以喝酒,成年人也要避免喝醉,以免出丑。 7、在理解的基础上,男女生分组竞赛背诵原文。 三、拓展延伸,深入领悟 1、弟子规中提出“穿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要求每个人穿衣都应该符合自己的身份,你认为小学生应当怎样打扮自己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新时代,讲文明,好少年,树新风。 重仪表,讲身份,穿和戴,有学问。 首整洁,次美观,要自然,要大方。 按校规,穿校服,不攀比,宜朴素。 仪容美,贵洁净,勤洗手,衣冠整。 2、同学们都知道不能吃垃圾食品,垃圾食品并不是说食品很脏,而是指吃了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的食品。说一说,你认为哪些是垃圾食品,我们不能吃?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归纳: 十类垃圾食品: (1)油炸类食品 (2)腌制类食品 (3)加工类肉食品 (4)饼干类食品 (5)汽水类食品 (6)方便类食品 (7)罐头类食品 (8)话梅蜜饯类食品 (9)冷冻甜品类食品 (10)烧烤类食品 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是否有吃这些垃圾食品?如果有,要减少食物的份量,多吃蔬菜水果来改变饮食习惯,让身体变得更健康!

国学经典教材 国学第五册

第1课孝为根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第2课无违为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为政》) 第3课克己复礼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刚、毅、木、讷进仁”(《子路》) 第4课人以为己任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价》)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第5课推己及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敏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述而》)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第6课不违和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述而》)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第7课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呼?”(《宪问》) 第8课信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 第9课宽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价》)”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公冶长》)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第10课恕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一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一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南航大学附属小学红谷滩分校一年级语文组 目录 第一课弟子规子总序 (3) 第二课《弟子规》入则孝第一段 (4) 第三课《弟子规》入则孝第二段 (6) 第四课《弟子规》入则孝第三段 (8) 第五课《弟子规》入则孝第四段 (12) 第六课《弟子规》入则孝第五段 (16) 第七课《弟子规》入则孝第六段 (18) 第八课《弟子规》出则弟第一段 (20) 第九课《弟子规》出则弟第二段 (23) 第十课《弟子规》出则弟第三段 (25) 第十一课《弟子规》出则弟第四段 (27) 第十二课《弟子规》出则弟第五段 (29) 第十三课《弟子规》谨第一段 (32) 第十四课《弟子规》谨第二段 (35) 第十五课《弟子规》谨第三段 (37) 第十六课《弟子规》谨第四段 (39) 第十七课《弟子规》谨第五段 (41) 第十八课《弟子规》谨第六段 (43) 第十九课《弟子规》谨第七段 (45) 第二十课《弟子规》信第一段 (47) 第二十一课《弟子规》信第二段 (49) 第二十二课《弟子规》信第三段 (51) 第二十三课《弟子规》信第四段 (53) 第二十四课《弟子规》泛爱众第一段 (55) 第二十五课《弟子规》泛爱众第二段 (57) 第二十六课《弟子规》泛爱众第三段 (60) 第二十七课《弟子规》泛爱众第四段 (62) 第二十八课《弟子规》泛爱众第五段 (64)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总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1、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内容是什么? 3、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讲解题目: 1、《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3、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4、小组合作学习,比赛读 二、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国学经典教案

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1、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16句。 2、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学习《弟子规》“总叙” 第二至六周学习“入则孝” 第七至九周学习“出则弟” 第十至十四周学习“谨”

第十五至十八周学习“信” 第1课《弟子规》总叙 学习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重点 会背《弟子规》总叙。 难点 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具 准备《弟子规》音频 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 明确: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各年级本学期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内容

小学语文第九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第一单元亲近自然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王勃《滕王阁序》 2、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音坟)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音真)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国风·周南》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3、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大学》 第三单元语言艺术 1、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况《荀子荣辱》 2、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学记》 3、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第四单元走进名著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 2、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 3、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窄狭时难回避。——《水浒传》 第五单元信息技术 1、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汉乐府》 第六单元领袖风采 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3、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第七单元异域风情 1、关关雎(jū)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cēn cī)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w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xìng杏)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关雎》 2、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最新弟子规1-10课时教案

《弟子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0小学国学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第二十课教学设计 上饶县第六小学刘玉芳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弟子规第二十讲教案-长者立幼勿坐-事诸兄如事兄

第二十讲《弟子规》备课教案 上课时间:2009年12月26日 上课地点:欧莱雅培训中心(衡山路4号) 一、检查同学们《学生行为规范》的实践情况(10分钟) 老师抽取《学生行为规范》中的5条规范,逐条询问: 1.请做到的同学举手 2.选取其中一位同学分享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如何做到的? 二、全体诵读《弟子规》(10分钟) 三、教授“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17分钟) 1. 解释该句:(2分钟) 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 现场演练:(5分钟) 1)演练前,老师简要介绍演练项目: 现在假设我是长辈,从门口进来,我不坐,你们也不坐;我让谁坐,谁才坐。 2)演练中: 老师从门口进教室,全体同学应主动起立; 老师询问个别同学学习《弟子规》的情况,待对方答毕,让其坐下,他才坐下。其他同学仍需站着,直到老师让其坐下。 3)演练后,老师总结同学的表现,纠正错误,并说明正确的做法 3. 坐姿训练:(5分钟) 观摩各种坐姿的图片,老师指出对错,并让同学训练正确坐姿 4. 情景小品:公车上(5分钟) 1)表演前,老师简要介绍情景小品: 小品名称:公车上 小品道具:一张凳子 角色介绍:妈妈(老师饰)、孩子(当场抽一同学饰) 场景描述:妈妈带着她的孩子上公车,孩子正好看到车上有一个空位子。同学们,假如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 2)表演小品 3)表演完毕总结:说明小品中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妈妈或其他年长的乘客坐空位。

四、教授“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8分钟) 1. 解释该句:(3分钟) 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要点强调:1)声音不能轻得让长辈听不清 2)声音也不能大喊大叫地太响,让人感觉没有礼貌和教养 3)如果周围环境很吵闹,那么对长辈的说话声可适当加大,或者稍微起身靠近长辈说话 2. 现场演练:(5分钟) 当场抽两名同学,一名饰演老人,另一名饰演小朋友。对话如下: 老人:你中饭吃了吗? 小朋友:(随机回答) 老人:你最爱吃什么菜? 小朋友:(随机回答) 五、教授“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12分钟) 1. 解释该句:(2分钟) 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2. 现场演练:(5分钟) 1)演练前,老师简要介绍演练项目: 让同学们全体起立,转身向后,背对老师。然后老师会随机问同学问题,被叫到的同学需转身看着老师对答交流。 2)演练中,举例如下: 老师:倩倩,今天《弟子规》课程是哪个老师教的啊? 倩倩:(需转身看着老师回答) 老师:甘智水,过几天就是新年了。你元旦放假准备做什么? 甘智水:(需转身看着老师回答) 3)演练后,老师总结同学的表现,纠正错误,并说明正确的做法 3.“视勿移”的礼仪训练:(5分钟) 1)训练前,老师介绍“视勿移”的扩展应用: 不仅是对长辈回答时要看着对方,视线不要游移离开。我们不管对谁说话,都要“视勿移”看着对方,才是尊重别人。 2)训练前,老师介绍“视勿移”的礼仪训练项目: 同学两人一组,起身相对,互相简单交谈、自我介绍姓名。举例如下: A:你好,我叫张悦然 B:你好,我叫岭岭 3)训练中:全班同学可分成若干组同时训练,每个同学都参与礼仪训练。 4)老师总结同学的表现,纠正错误,并说明正确的做法

一年级国学课《弟子规》教案

第一课:国学教育的认识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 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也可请学生自己来回答外国人的体貌特征,以便区别。 中国中国人的内在特征——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中国心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各地的生活习俗。 举例说明:汉字是我们的文字;语言——中国话;礼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现代是行礼和握手。(外国人则是亲吻、或是拥抱。)还有过春年、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清明节等等,都是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地方……(教师自己举例) 热爱自己的国家 举例——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让学生自己来举一些例子,参与到课堂的气氛中来。 教具:画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下面有若干根系 讲解: (2)向学生讲解这棵大树,好比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学生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学生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擦掉根部一段)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根和叶的关系。理解大树的含义、及根的重要性。了解个体和群体的依赖关系。 向学生讲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 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 接着讲解《弟子规》是学生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

弟子规120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是圣人孔子的教诲,是对做人道德和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总结,里面包含待人处事的道理和具体的方法。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优良性格养成的起点。“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播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一个人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有礼貌才能成功。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做人最主要的根本,从孝悌来入门。《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然而第一章总叙述却又是整本书内容的概括,起一个统领全书的作用。这一章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后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我们明白《弟子规》的纲领之后,我们也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能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所在,我们才有办法去落实。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2. 结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来了解“大圣人”孔子; 3.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4.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 第一章开宗明义篇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弟子规》这本书的内涵,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结合书中的故事了解“大圣人”--- 孔子。

2. 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演唱读,让学生充分多读,使其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喜欢上读《弟子规》。 四、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设疑引出孔子播放《弟子规》演唱版,激发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兴趣。 提问:大家喜欢听吗?想不想和里面的小朋友一起学着唱唱?那好,请同学们拿出《弟子规》这本书,知道这本书里面的教诲都是谁说的吗?(出示孔子画像),老师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书本第3 页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猜猜"弟子规" 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了解先后次序; 3、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演唱读、表演读;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 、同学们喜欢用哪种方法学习《弟子规》?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弟子规。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幼儿园国学特色-《弟子规》-总教案

育博源幼儿园国学特色 (一)课程理念: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全文虽然仅有1080个字,360句,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概括得淋漓尽致。德慧幼儿园以《弟子规》为本校特色课程,强调幼儿教育的根本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这完全符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学习践行《弟子规》能奠定孩子完美人生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我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弟子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我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工作。 (二)课程目标: 1. 家庭礼仪:培养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关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家中亲人。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校园礼仪:培养学生的爱心,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每个小朋友见人鞠躬问好,礼貌友爱。 3.社会礼仪:见长辈鞠躬问好,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常挂嘴边;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说假话。 (三)课程培养目标: 1、学习中国古代的一个礼节——鞠躬。表示尊敬他人、谦虚、诚恳等。 老师示:双手放在裤线的两旁,低下头同时把腰轻轻的弯下去,正确的姿势看到自己的脚面。手臂自然下垂。有的表示诚意鞠躬到90度。 ①下课时鞠躬说:老师您辛苦了; ②见到长辈鞠躬问好 ③放学到家后要说声: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我回来了 ④学会和小朋友们礼貌用语:“请大家多多关照”。“希望大家喜欢我”。“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想象。 课程提问: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对多少个人鞠躬问好,直到养成习惯。 2、培养学生的孝心和感恩之心,比如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老师示:比如:摆放碗筷、擦桌子、扫地、倒垃圾;为父母捶背、按摩。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系列之第五册《增广贤文》

目录 第1课以史为鉴 (2) 第2课惜时(一) (5) 第3课惜时(二) (8) 第4课读书 (11) 第5课恕人律己 (14) 第6课孝道 (17) 第7课夫妻之道 (20) 第8课交友 (23) 第9课居安思危(一) (26) 第10课居安思危二) (29) 第11课弃恶扬善(一) (32) 第12课弃恶扬善(二) (35) 第13课金钱观(一) (38) 第14课金钱观(二) (41) 第15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44) 第16课其它处世哲学(二) (47)

第一课以史为鉴 【经典吟诵】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zhūn zhūn)①。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②。 观今宜鉴(jiàn)古,无古不成今③。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④。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jīn jū)。 【快乐解意】 ①昔时贤文,诲汝谆谆: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 ②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 ③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你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④三老:乡官之名,指经验丰富的老人

【故事会】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传说河北有个地方曾经盛行养鸡,每家每户没有一百也有几十只鸡。有一次,村里闹鸡瘟,从多少个地方请大夫都治不好,于是就有人提议请神仙来帮忙。可又没有人知道神仙在哪里,不知道该怎么请。又有人说:“我们可以把鸡毛烧焦,焦味飞到天上去,神仙肯定闻得到的。”人们都夸是好办法。果然,羽毛的焦味传到了天上,让玉皇大帝闻到了,知道凡间肯定有灾难,就派太白金星下凡来看一看。 太白金星来到村里后,见到了三位老者,就上前问村里出了什么事,听完之后,就给了那二位老者一瓶仙水,说:“你们把这个倒在井里,再拿去喂鸡就没事了。”?说完就飞上了天。那天夜里三位老者就遵照着神仙的话做了,第二天还让村民都来取水喂鸡,就这样一场灾难被平息了。从此,村里人无论什么事都会先去问一问这三老,时间久了也就留下了这条习俗:“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弟子规》第二十五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二十五课教学设计(五年级) 应家浮墩小学杨诚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正确朗读韵文,达到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结合故事,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和“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谦虚的态度和知错就改的习惯,并懂得在生活中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理解正文意思,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做到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和“荣”。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 1、在上课的开始,请同学们观看一个动画片《狐狸和乌鸦》,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认真思考:故事讲了狐狸和乌鸦的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动画故事——《狐狸和乌鸦》) 2、指名回答。 3、老师提出疑问:乌鸦的肉为什么会被狐狸叼走呢? A生答:乌鸦唱歌了。 B生答:乌鸦上了狐狸的当。 师问:那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 生答:乌鸦太爱听好话了。 生答:乌鸦太骄傲了。 生答:乌鸦太爱表现自己了。 4、揭题 乌鸦因为喜欢听好话、称赞的话、奉承的话,失去了到口中的肉,那如果我们人也专门喜欢听好话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子规》中的第25课。(板书:第二十五课) 二、学习正文 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81页,同学们先自己轻声地读一遍,要读正确,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2)指名读并评议其读得正确性。 (3)全班齐读。 过渡:刚才同学们读得很正确,现在老师还要请同学们读一遍,要读得比刚才理流利、顺口些,等会儿,我们男女生赛读。 (4)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要读得流利些、顺口些,读出它的韵味(老师打拍子,学生读)。(5)男女生赛读。 2、理解课文含义 过渡:我发现我们班的朗读水平真高!可是我们读了那么多遍课文,还不知道课文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再来认真读一读,结合下面的释解思考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1)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同桌互相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2)下面谁来说说你知道哪句话的意思。(适机板书课文) (3)指名解释全文。 (4)全班把全文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小结:我们知道如果我们“闻过怒,闻誉欣”就会造成“损友来,益友却”(板书“”如果我们做到“闻誉恐,闻过欣”就能“直谅士,渐相亲”(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