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题库3-1-8

慢性肾衰竭题库3-1-8

问题:

[单选,A1型题]尿毒症最常见的症状是()。

A.心律失常

B.胃溃疡

C.缺铁性贫血

D.尿毒症性脑病

E.尿毒症肺炎

问题:

[单选,A1型题]以下哪项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鉴别最有助()。

A.肾脏大小

B.代谢性酸中毒

C.肾滤过功能

D.血电解质

E.尿蛋白电泳

问题:

[单选,A1型题]诊断尿毒症最有意义的结果是()。

A.血肌酐升高

B.代谢性酸中毒

C.低钙血症

D.高磷血症

E.低钠血症

(棋牌游戏中心 https://www.360docs.net/doc/315733190.html,)

问题:

[单选,A1型题]为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每天给予的热量至少为()。

A.20kcalkg.d

B.30kcalkg.d

C.40kcalkg.d

D.25kcalkg.d

E.50kcalkg.d

问题:

[单选,A1型题]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旁亢的原因是()。

A.肌酐升高

B.尿素氮升高

C.血钾升高,血钠降低

D.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E.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问题:

[单选,A1型题]患者男性,52岁,因“乏力、恶心,呼吸深大1周”入院。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10年。入院查体:BP14090mmHg,心率90次分,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静推西地兰

B.静脉应用利尿剂

C.限盐饮食

D.平喘

E.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问题:

[单选,A1型题]慢性肾衰竭时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并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并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并呼吸性酸中毒

慢性肾衰竭的护理要点、措施、评估.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英文缩写为CRF) 的概念是: 各种原因致肾脏慢性进行性损害,使其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CRF 为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共同转归,终末期称为尿毒症。 CRF的病程发展分为三期: 一、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又称肾储备功能减退期): Ccr < 80ml / min;Scr < 178umol / L; BUN < 9mmol / L;该阶段,病人的肾功能已下降但临床无肾衰竭的症状。 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 Ccr 25-50ml / min;Scr > 178umol / L; BUN > 9mmol / L;出现临床症状。病人处于该阶段时,肾功能进一步下降,出现消化道症状和贫血。 三、肾功能衰竭期(又称尿毒症期): Ccr < 25ml / min;Scr > 445umol / L; BUN > 20mmol / L;症状明显。此时,病人的肾功能极度下降,出现各系统症状。当病人的Ccr < 10ml / min时,为尿毒症终末期。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 引起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原发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和肾盂肾炎、多囊肾等, 2.继发性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SLE性肾病。 3.梗阻性肾脏疾病: 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症状是尿素等代谢产物对胃肠道粘膜刺激引起的。首发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后期口中有氨味,常有口腔粘膜溃疡、十二指肠炎、消化道出血。是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二、血液系统:血液系统症状包括以下三方面 贫血(必有症状)EPO减少、铁摄入不足、失血、毒素抑制RBC生成、叶酸蛋白质缺乏。 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和聚集能力下降。 感染:WBC趋化、吞噬和杀菌能力减弱。 三、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 钠水潴留(容量依赖性);肾素活性增加(肾素依赖性);肾分泌降压物质减少;外周阻力增高。

(完整word版)慢性肾衰教案

授课教师经维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教学手段黑板板书授课日期2018-01-02授课对象16护本授课类型理论教学`授课内容慢性肾衰竭的护理学时数2X40min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和讲授提纲)时间安排 1、慢性肾衰竭疾病概述 2、慢性肾衰竭①病因和发病机制②病理变化 3、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 4、小结10min 15min 50min 5min 教学目的 1.了解慢性肾衰竭的概念和分期,发生机制以及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 2熟悉竭的高血压、酸中毒、高血钾、心力衰竭治疗。 3.掌握肾衰竭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以及发生机制,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4了解替代治疗的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 教学方法 课前、课中或课后示教典型病例,帮助学生认识本病的症状和体征特点 教学重点 [概述] 定义与分类,主要阐述慢性肾衰竭(CRF) [临床表现] 结合肾脏生理作用,阐明慢性肾衰竭造成全身多个系统的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护理] 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抗感染护理。 教学难点 一、慢性肾衰竭概念和分期及发生机制。 二、。肾衰竭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以及治疗要点。 教材及参考书 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四年制教材,五版 思考题 试述慢性肾衰竭心血管系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试述肾性贫血的产生机制?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备注慢性肾衰竭 一.定义及分期 定义:慢性肾衰竭(CRF)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的肾小 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功能损害,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分期:一、肾功能代偿期二、肾功能失代偿期三、肾衰竭期四、尿毒症期 二. 病因及发生机制 病因: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狼疮性肾炎、梗阻性肾病遗传性肾病 发病机制:一、肾小球高滤过学说二、矫枉失衡学说三、肾小管高代谢学说二.临床表现 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二、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 三、消化系统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口腔溃疡、消化道粘膜溃 疡、出血。 四、心血管系统表现:高血压左心肥大、心力衰竭、心包炎、动脉粥样硬化。 五、呼吸系统表现:气促、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心功能不全时发生) 六、血液系统表现:贫血、出血倾向。 七、皮肤表现:皮肤瘙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皮肤干燥脱屑、尿毒症面容 八、肾性骨病:纤维囊性骨炎、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骨硬化症。 九、神经系统表现: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早期表现),性格改变、抑郁、 记忆力下降、谵妄、幻觉、昏迷(后期表现) 十、内分泌系统表现:女性闭经、不孕,男性阳痿、不育,甲状腺功能低下。 十一、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 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下降,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白细胞计数异常 二、尿液检查:夜尿增多,尿渗透压下降,尿沉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 三、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四、血生化检查:血钙降低、血磷增高,血钾、钠离子代谢异常。 五、影像学检查:B超、CT等示双肾缩小。 五.治疗要点 一、治疗原发病纠正加重慢性肾衰竭的因素。 二、营养治疗 三、控制高血压和肾小球内高压力。 四、贫血的治疗 五、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六、控制感染 七、替代疗法:血液透析疗法、肾移植 六、护理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饮食护理:合理膳食营养,限制蛋白质摄入,摄入优质蛋白,供给足够的热量,减少体内10min 简述慢性肾衰竭的疾病概况 15min 说明本病的发病机制 15min 用具体病例说明慢性肾衰竭特征10min 10min

慢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 了解患者有无原发病和继发性疾病。 2.评估患者有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症状。 3.评估目前病情和症状。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况,有无悲观、消极情绪等。 二、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协助其适当床上活动,能够起床活动的患者,则鼓励其适当活动,避免劳累和受凉;贫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 2.少量多餐,给予优质低蛋白,根据患者 GFR 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供给患者足够的热量,每天供应的热量为126~147kJ/kg,注意供给维生素C和B族食物,尿量少于 1000ml/d不需要严格限水,但不可多饮水,尿量少于500ml/d或严重水肿时限制入水量(每天的人水量=前一天的尿量+500ml),遵医嘱监测血钾水平,据情况指导低钾饮食。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血压,定期测量体重,注意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晕、胸闷、气促、皮肤瘙痒、出血等症状。 4.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

反应。静脉穿刺时应有计划的使用血管,注意保护前臂、肘等部位的大静脉。 5.置有透析导管者做好导管护理,防止导管堵塞、感染、脱出;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每班检查内瘘血管搏动情况,观察有无出血、肿胀、内瘘血管搏动或杂音减弱或消失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三、健康教育 1.消除或避免加重病情的诱因,如受凉、感染、妊娠、劳累、肾毒性药物、外伤、手术等。 2.指导患者严格遵从饮食原则,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3.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面对疾病,家属关心、照料患者,使其保持稳定积极心态接受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4.指导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保护内痿或腹透管术后操作有关知识,避免堵塞、出血和感染。 5.置有透析导管的患者做好防止导管堵塞、感染及脱出的相关宣教;内接患者做好内瘘观察与锻炼的相关宣教。 6.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四、出院回访 1.指导患者饮食及生活,预防感染;房间多通风、避免受凉、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公共场所。 2. 了解患者用药情况,指导患者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的药物。 3.指导结肠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一、概念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由多种慢性疾病引起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使机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症群。是威胁生命的重要病症之一。慢性肾衰的终末期,人们往往又称为尿毒症。 二、临床特点 贫血、高血压、恶心呕吐、头痛、食欲不振、水肿等。 三、护理评估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少尿期 (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肢体功能锻炼。 (2)预防感染,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一切处置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感染。 (3)如行腹膜透析或血透治疗,按腹透、血透护理常规。 2.多尿期

(1)嘱患者多饮水或按医嘱及时补液和补充钾、钠等,防止脱水、低钾和低钠血症的发生。 (2)以安静卧床休息为主。 3.恢复期控制及预防感染,注意清洁及护理。 4.皮肤搔痒,可用热水擦浴,切忌用手搔伤皮肤。 5.病人思想负担重,使病人失去安全感和信心,护士应对病人加强解释工作,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7.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低蛋白饮食,高血压病人应限钠盐的摄入,透析治疗病人应予以优质高蛋白饮食。 (二)对症护理 1.少尿期 (1)严格限制液体进入量,以防水中毒,按医嘱准确输入液体。(2)饮食护理:既要限制入量又要适当补充营养,原则上应是低钾、低钠、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适量的蛋白质。 2.多尿期供给足够热量和维生素,蛋白质可逐日加量,以保证组织的需要,给予含钾多的食物。 3.恢复期 (1)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2)鼓励逐渐恢复活动,防止出现肌肉无力现象。 4.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抽搐时防止舌咬伤,加用床挡。 (三)病情观察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和相关知识

慢性肾衰竭的教学查房 一、概念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简称肾衰,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导致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 常见病因有: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血管疾病、遗传性肾病。我国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狼疮性肾炎、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等 三、临床分期 中国慢性肾衰竭分期 四、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可出现高钾或低钾血症、高钠或

低钠血症、水肿或脱水、低钙血症、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2、各系统的症状 (1)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表现 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大:多数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压主要源于水、钠潴留引起的,也与肾素活性增高有关。高血压引起左心室扩大、心力衰竭、动脉硬化并加重肾损害,个别可为恶性高血压。 心力衰竭: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死亡原因。其发生大多与水钠潴留、高血压有关,部分亦与尿毒症性心肌病有关。尿毒症性心肌病的病因则可能与代谢废物潴留和贫血等有关。 心包炎:可分为尿毒症性心包炎或透析相关性心包炎,后者主要见于透析不充分者。其临床表现与一般心包炎相同,但心包积液多为血性,可能与毛细血管破裂有关。严重者可发生心脏压塞。 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常有甘油三酯血症及轻度胆固醇升高,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迅速,也是主要的致死因素。 (2)血液系统表现: 贫血: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贫血,且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导致贫血的原因包括: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铁摄入不足、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失血、体内叶酸和蛋白质缺乏、血中存在抑制血细胞生成的物质以及红细胞寿命缩短等 出血倾向:常表现为皮下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等。出血倾向与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聚集与粘附能力下降以及凝血因子减少等有关。

【实用】-慢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如慢性肾炎、梗阻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高血压、肾病、多囊肾等,患病及治疗经过。 2.评估患者有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症状,如钠水潴留。高钾血症、酸中毒、低钙高磷及高镁血症的症状。 3.做好全身各系统体检,包括精神状况,生命体征,有无贫血、出血、水肿,有无心力衰竭征象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况,有无悲观、消极情绪等。 【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 2.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致钠水潴留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营养失调和心功能减退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降低和透析有关。 5.焦虑:与病情较重、疗程长、经济负担重有关。 【护理措施】 1.慢性肾衰竭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合并心力衰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肾功能不全代偿者采取适当活动方式,肾功能不全失代偿者采取循序渐进的活动方式。 2.饮食护理:饮食原则给予高热量、低磷、优质低蛋白及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尽可能少食富含植物蛋白的物质。透析患者予以优质高蛋白饮食;水肿、高血压和少尿要限制食盐<3g /d;少尿、水肿、心力衰竭者,应严格限制进水量;尿量>1000m1而又无水肿者,则不宜限入水的摄入。 3.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忌用可能对肾有损害的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等病情变化。严重水肿者每日测体重1次.准确记录并控制出入水量。密切观察电解质变化,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 5.对于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按相应护理常规。血液透析病人有计划的保护血管,尽量保护前臂、肘部静脉血管,以备造瘘使用。 6.积极纠正病人贫血症状,观察促红素、铁剂等药物药物不良反应。 7.病人及家属心理压力较大,应做好心理护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终末期肾脏疾病,病程逐渐发展,肾单位大量毁损,引起体内氮质和其他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活性物质生成和:反活障碍等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在治疗上,早期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及时解除可纠正因素,可能延缓病程进展,晚期则以透析疗法及肾移植为主。 一、护理措施 1、嘱患者避免过于劳累,注意多休息。 2、饮食: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治疗者原则上不必限制蛋白质的摄人。未行透析者应采用高热量低蛋白饮食,并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含钾食物应根据体内血钾水平调节,高钾血症应避免,低钾血症应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红枣、鲜蘑菇、榨菜、卷心菜、柑桔,柠檬、香蕉等,并避免含磷高的食物。对于无水肿和无少尿者应补充足够水分,保证每日尿量在1500m1以上。无高血压和水肿者不必严格限制钠盐。此外,应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3、避免或及时停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4、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开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5、肾功能衰竭病人常伴有贫血、抵抗力下降,应加强口腔护理,督促病人早晚漱口,进食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

防止局部刺激诱发出血。 6、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皮肤瘙痒明显者,可用温水擦洗,必要时可涂止痒霜。 7、督促病人按时服用降压药,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任何降压药物时,应逐渐加量或加药,并监测血压每日1—2次,以免快速、明显降压引起肾血流量减少导致尿量减少和肾功能损害。 8、心理护理:由于病程较长,肾功能逐渐恶化,病人易对治疗丧失信心,并产生焦虑情绪,应耐心安慰病人,积极给病人讲解有关知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帮助病人尽快适应透析生活方式。 9、透析病人按透析护理常规处理。 10、如病人出现血三系降低,及时给予保护性隔离和其他预防感染的措施,并注意病人行动时的安全,以防跌倒而引起出血。 11、出院指导: (1)嘱病人定期复诊。 (2)指导病人透析期间的自我护理。 (3)预防感染。 (4)按时、合理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 二、主要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与盐摄人量过多、液体摄人量过多有关

慢性肾衰竭的护理要点、措施、评估

慢性肾衰竭的护理要点、措施、评估

————————————————————————————————作者:————————————————————————————————日期: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英文缩写为CRF) 的概念是: 各种原因致肾脏慢性进行性损害,使其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CRF为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共同转归,终末期称为尿毒症。 CRF的病程发展分为三期: 一、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又称肾储备功能减退期): Ccr<80ml/min;Scr<178umol / L; BUN < 9mmol / L;该阶段,病人的肾功能已下降但临床无肾衰竭的症状。 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 Ccr25-50ml /min;Scr > 178umol/ L; BUN >9mmol/L;出现临床症状。病人处于该阶段时,肾功能进一步下降,出现消化道症状和贫血。 三、肾功能衰竭期(又称尿毒症期): Ccr< 25ml/ min;Scr >445umol /L; BUN>20mmol / L;症状明显。此时,病人的肾功能极度下降,出现各系统症状。当病人的Ccr<10ml/ min时,为尿毒症终末期。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 引起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原发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和肾盂肾炎、多囊肾等, 2.继发性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SLE性肾病。 3.梗阻性肾脏疾病: 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症状是尿素等代谢产物对胃肠道粘膜刺激引起的。首发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后期口中有氨味,常有口腔粘膜溃疡、十二指肠炎、消化道出血。是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 二、血液系统:血液系统症状包括以下三方面 贫血(必有症状)EPO减少、铁摄入不足、失血、毒素抑制RBC生成、叶酸蛋白质缺乏。 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和聚集能力下降。 感染:WBC趋化、吞噬和杀菌能力减弱。 三、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 钠水潴留(容量依赖性);肾素活性增加(肾素依赖性);肾分泌降压物质减少;外周阻力增高。可

慢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如慢性肾炎、梗阻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病等,均可引起慢性肾衰竭。 2.评估患者有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症状,如钠、水潴留。高钾血症、酸中毒、低钙高磷及高镁血症的症状。 3.评估各系统症状,如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有高血压医学教育|搜集整理、心力衰竭、心包炎、动脉粥样硬化、肺水肿;如血液系统表现有贫血、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如纤维性骨炎、肾性骨软化症、骨质疏松和肾性骨硬化症;内分泌及代谢失调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心理状况,有无悲观、消极情绪等。 【护理措施】 1.患者应停止体力劳动,避免劳累。症状明显时应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低磷、优质蛋白质及丰富维生素的饮食。蛋白质摄入量每天宜0.6g/kg,且其中60%以上必须是高生物效价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瘦肉和牛奶等,尽可能少食富含植物蛋白饮食;水肿、高血压和少尿要限制食盐1000ml而又无水肿者,则不限制水的摄入量。 3.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忌用可能对肾有损害的药物,医学教育|搜

集整理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等病情变化。严重水肿者每日测体重1次,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对于病情严重、长期卧床者要定时翻身,防止压疮。 5.对于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按相应护理常规。对于考虑肾移植者,做好相关指导。 6.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开导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预防感染。 【健康指导】 1.积极祛除导致慢性肾衰竭的诱因,如感染、妊娠、劳累、肾毒性药物、外伤、手术等。 2.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严格遵守饮食治疗原则,延缓肾衰进程。 3.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面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医学教育|搜集整理提高生活质量。 4.指导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保护内瘘或腹透管术后操作有关知识,避免堵塞、出血和感染。 5.嘱咐患者3个月复查1次。

肾衰竭的护理常规

肾衰竭的护理常规 肾衰竭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其血肌酐平均每日增加≥44.2umol∕L。慢性肾衰竭是由各种 原发性肾脏疾病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进行性损伤和肾功能的逐渐恶化。 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1、身体不适:由于毒素和废物在体内不断堆积,病人可能会感到浑身不适。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夜间睡眠不好,没有胃口,搔痒和疲劳。 2、浮肿:一些病人会出现浮肿现象。尿量减少,尿频(尤其在夜间)。手足踝浮肿。其它症状还有气短,眼睛周围肿胀。 3、贫血:由于肾脏功能遭受损害,人体不能产生制造红细胞所需的足够荷尔蒙,因而产生贫血。贫血的人经常会感到寒冷和疲惫。 4、肾衰竭的其它患病症状:血尿(呈茶色或血红色)、高血压、尿液中出现泡沫、腹泻、极度口渴、睡眠不安、或嗜睡、性欲下降 护理措施: (一):绝对卧床休息:

急性肾衰应绝对卧床休息,知道症状消失,尿蛋白正常为止,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二):病情的观察及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出入量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出入量并详细记录。 1 、少尿期的观察与护理:少尿期一般5—7 天,有时可达 7—14 天,尿量少于400ml 为少尿,少于100ml 无尿。 (1) 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及消化道出血等。 (2) 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如性格的改变、表情淡漠及昏迷、抽搐等。 (3) 观察有无酸中毒、高钾血症、以及低钠血症、低钙血症等。 (4) 做好透析护理,急性肾衰时多数需要透析治疗,做好透析护理是一项重要措施。 2、多尿期的护理:此期通常持续1—3 周,尿量多者每日可达(3000—5000ml),患者可因尿量过多而引发低钾血症,因脱水引起高钠血肿症及低血压、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心律失常等,应严密观察积极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