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学课后总结各章重点答案

发育学课后总结各章重点答案
发育学课后总结各章重点答案

一、绪论

1.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多细胞

生物体的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镶嵌发育:合子的细胞核含有大量特殊的信息物质——决定子,在卵裂的过程中这些决定子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控制子细胞的发育命运。细胞的命运实际上是

由卵裂时所获得的合子核信息早已预定的。这一类型的发育我们称之为镶嵌

发育。

胚胎诱导: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间通过相互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

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

形态模式:各门动物都具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特有的解剖学特征,这些特有的解剖学结构内在的排列称为形态模式。

调整发育:胚胎为保证正常的发育,可以产生胚胎细胞位置的移动和重排,这样的发育为调整发育。

2.发育生物学的发展基础及过程如何?研究哪些问题?

答:发展基础:胚胎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

发展过程:形态→机理

组织器官→细胞→分子

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同时,也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的机制。

3.细胞学说对发育生物学发展的作用?

答:细胞学说改变了胚胎发育和遗传的概念:

19世纪30年代末:德国Mathias Schleiden和Theodor 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

1840, August Weismann提出了生殖细胞论,认为后代个体是通过精子和卵子继承亲本描述躯体特征的信息;卵子是一个细胞,其分裂产生的细胞可分化出不同组织,从而否定了先成论。

19世纪70-80年代,Oscar Hertwig兄弟对海胆受精卵的观察发现,受精卵含有两个细胞核,并最终合并为一个细胞核,表明细胞核含有遗传的物质基础。

19世纪末,染色体的发现和发现染色体数目在发育中的变化规律,使孟德尔遗传定律有了物质基础。

4.研究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有哪些?各自特点?

答:主要有下列几种:果蝇、线虫、非洲爪蟾、斑马鱼、鸡和小鼠,拟南芥等。

作为模式生物,它们具备一些共同特征:①取材方便;②胚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③可进行遗传学研究。

但它们也有各自的特点:

果蝇的主要优点:a. 生命周期短(12d );b.体积小,易于繁殖(2mm) ;c. 产卵

力强;d. 性成熟短,幼虫存在变态过程;e. 易于遗传操作:如诱变;突变多(4

对染色体);f. 基因组序列已全部测出(Science, Mar. 24,2000,180Mb)。(120Mb

encodes 13,601 proteins)

线虫的主要优点:a. 易于养殖:成虫体长1mm,易冷冻保存;b. 性成熟短:一般

为3.5天,两种成虫(雌雄同体和雄体);c. 细胞数量少,透明,谱系清楚;d. 易于

诱变;

e. 基因组序列已全部测出(97Mb encodes 19,099 proteins.)

非洲爪蟾主要优点:a. 性成熟短;b.易于人工繁育(生活在水中,体长7cm);c.

卵体大(d=1-2mm),易于操作(体外受精,体外发育);d. 抗感染力强,易于组

织移植;

斑马鱼的主要优点:a.起源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为小型的热带鱼类;b.染色体数为

50;c.成体长3-4cm,孵出后约3个月可达性成熟;d.产卵多,体外受精,体外发

育;e.胚胎发育同步(25-31o C发育正常),胚胎透明;f.个体小,养殖花费少,可

大规模繁殖,精子可冷冻保存;g.基因组序列已经全面测出。

小鼠作为发育生物学研究模型的特点:a.繁殖不受季节影响;b.出生后6周性成熟,

排卵周期短(4d一次/8-12卵),8窝/年(从交配受精开始,一般需要经19-20天

的发育产出胎儿);c.突变多;d.可做基因敲除鼠;e.基因组侧序完成。

鸡的主要特点:鸡的胚胎发育过程与哺乳动物更为接近。由于鸡胚在体外发育,相

对于哺乳动物更容易进行实验研究;鸡的基因组测序也已完成。

拟南芥主要特点:1.多种生态型;2.生命周期短(6周);3.易培养;4.根的结构简

单;5.自体受粉;6.基因组小,仅120Mb(2000,Nature408,796-)异染色质少。

5.生物发育的主要过程和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主要过程:

A)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快、没有细胞生长的间歇期,因而新生细胞的体积比母细胞小。

B)图式形成:(1) 躯体轴线的制定;(2) 胚层的形成

C)原肠作用:最突出的形态变化发生在原肠作用开始之后。

D)细胞分化: 人类胚胎可最后发育出至少250种不同细胞类型,分化通常是不可逆的。

E)细胞生长:胚胎在基本的pattern形成之后,其体积会显著增长,原因在于细胞数量增加、细胞体积增加、胞外物质的积累。不同组织器官的生长速度也各异。

基本规律:受精→卵裂→原肠胚形成→神经胚形成→器官形成(organogenesis)→幼

体发育→生长为成体

幼体→成体经历变态发育

二、受精的机制

1. 比较精子和卵子的发生过程。

答:精子发生的一般过程: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增殖期,初级精母细胞生长期,成熟分裂期,精子形成期。精子分化:高尔基体形成顶体泡,中心粒产生精子鞭毛,线粒体整合入鞭毛,核浓缩,胞质废弃,最后产生成熟的精子。

卵子的发生一般过程与精子发生相比:相同点:增殖→生长→成熟期,不同点5各方面:A)首先,通过精子发生形成的配子,实质上是一个“能运动的细胞核”,而由卵母细胞形成的配子却含有启动发育和维持代谢所需要的全部元件。因此卵子发生的

过程除了形成单倍体的细胞核之外,还要建立一个由酶、mRNA、细胞器和代

谢产物等所组成的细胞质库,具备十分复杂的细胞质体系。

B)卵母细胞有一个很长的减数分裂前期,使卵母细胞充分生长。

C)与精子发生相比,卵母细胞发生的机制在各种动物之间的差异更大。这与各种动物生殖方式的差异有关。

D)与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相比,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另一个特征是2次成熟分裂都并非均等分裂: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一个含有所有细胞质的次极卵母细胞和几乎

不含胞质的第一极体。

E)有些动物种群卵子发生中减数分裂发生明显的变异,以致于产生二倍体的配子,不需要受精就能够发育。

2. 人类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排卵过程如何?(405)

答:在成年女性卵巢中大多数的卵母细胞被阻断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双线期阶段。每个卵母细胞都由一个初级卵泡包裹,初级卵泡是由单层滤泡上皮细胞和无规则的间质壁细胞构成。一批初级卵泡阶段性地进入卵泡生长阶段。随着卵母细胞的生长,滤泡细胞的数目也增加,围着卵母细胞形成多层同心圆。在卵泡形成过程中,卵泡中形成一个由滤泡细胞围成的腔,其中充满蛋白质、激素、cAMP和其他分子的混合物。发育到一定阶段的卵泡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在受到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后,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才能继续。月经周期的第一阶段,垂体开始释放大量的FSH。正在发育中的卵泡受FSH刺激进一步生长和进行增殖,同时FSH也引起滤泡颗粒细胞表面LH受体形成。在滤泡开始生长后不久垂体就释放LH,在LH的刺激下卵母细胞开始恢复减数分裂,核膜破裂,染色体凝聚,纺锤体形成,形成一个卵子和一个极体,两者都包在透明带内,第一极体排出(卵母细胞成熟标志),此时卵被排出卵巢。

3. 受精过程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请简述之。

答:受精过程包括:卵母细胞成熟→精子获能→精卵间接触和识别→精子入卵→卵的激活并开始发育。

1)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成熟标志:核膜破裂,染色体凝聚,纺锤体形成,第一极体排出。

2)精子获能:是指射出的精子在若干生殖道获能因子作用下,子膜发生一系列变化,进而产生生化和运动方式的改变。

意义:使精子准备顶体反应;促使精子超活化,以便通过透明带。

精子获能中发生的生理生化反应:

质膜的改变:外周糖蛋白的移去或改变,内部糖蛋白的重排,膜内胆固醇的外流,膜内某些磷脂的变化

物质代谢的变化:呼吸变化,活力变化,对营养物质利用的变化。

3)精卵识别

距离识别:常见体外受精的水生生物

接触识别:常见体内受精的哺乳动物

精子的向化性:卵子释放的精子激活肽

精子表面蛋白:半乳糖基转移酶,透明带附着分子(SP56),P95分子参与配子间质膜相互作用的一些具粘附作用的分子:Fertilin, Cyritestin, Integrin etal.顶体反应的调控机制(离子调控,脂质调控,磷酸肌醇调控)

4)配子遗传物质融合:雌雄原核融合,雌雄原核的不均等性(哺乳动物)遗传印记现象,卵质重排,卵裂准备。

5)卵子激活:快速阻止多精受精,多精受精的慢速抑制

4.一般情况下为什么不会发生多精受精现象?

答:阻止多精入卵的机制:

电势改变产生的快速阻止:海胆的第一个精子与卵质膜结合后的1-3秒内,因钠离子的流入而导致膜电位的迅速升高,从而阻止其它精子与卵膜的结合。

形成受精膜的慢速阻止:海胆卵受精后20-60秒内,质膜下的皮质颗粒与质膜融合,释放其内含物形成受精膜,阻止其它精子的进入。

三、卵裂

1. 卵裂有哪些特点?

答:a)大多数物种在卵裂时,胚胎的体积并不增大,而是将受精卵的大量卵质分配到数目不断增加的较小的细胞中。

b)受精卵是以二分裂、四分裂和八分裂的方式进行,两次之间无生长期。

C)卵裂期细胞数目的增加速度与其他发育阶段相比要快得多,这种迅速分裂的结果导致细胞质与核的比值迅速减小。

2. 卵裂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答:每个物种的卵裂方式是由两类因素决定的:①卵质中卵黄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②卵质中影响纺锤体方位角度和形成时间的一些因子。

含卵黄相对少的受精卵(均黄卵和中黄卵)的卵裂为均裂,卵裂沟通过整个卵。卵黄含量高的受精卵,采用偏裂的方式,只有部分卵质分裂,分裂沟不陷入卵黄部分。

全卵裂:a)辐射型: 海鞘、海胆、两栖类;b)螺旋型: 螺、蚌、软体动物、纽形动物、多毛类动物;c)旋转型: 哺乳动物

偏裂:a)盘状偏裂:鸟类、鱼类等端黄和极端端黄卵;b)表面裂:中黄卵(昆虫)

四、原肠作用——胚胎细胞重组

1. 原肠作用的概念?有哪几种细胞运动参与原肠作用?

答:原肠作用是胚胎细胞通过剧烈而又有序的运动,使囊胚细胞重新组合,形成由外胚层、中胚层和内配层3个胚层构成的胚胎结构的过程。

有三种原肠化运动方式:外包、内化和汇聚伸展,其中内化又可分为:内卷、分层和内陷。

2. 下列几种动物的原肠作用中参与胚胎诱导作用的组织区?海胆、爪蟾、斑马鱼、鸡、哺

乳动物。

答:海胆——小卵裂球,爪蟾——胚孔背唇,斑马鱼——胚盾,鸡——亨氏结,哺乳动物——亨氏结。

五、胚胎细胞相互作用——胚胎诱导

1. 细胞分化:是指同群结构与功能相同的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内外变化,成为结构与功能不

同细胞的过程。

胞质定域:细胞质物质在卵细胞质中呈一定形式分布,受精时发生运动,被分隔到一定区域,并在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卵裂球中,决定卵裂球的发育命运,这一现

象称为胞质定域。如生殖细胞决定子,形态发生决定子(海鞘的胚胎发育)

胚胎诱导: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间通过相互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

反应组织:胚胎组织者具有接受诱导刺激的反应能力,这种能力称为感受性(completence)。有感受性的组织称反应组织。

2. 细胞分化过程涉及哪些变化?其特点如何?

答:分化过程涉及形态结构的变化、基因活性状态变化、细胞内物质组成的变化和功能的变化。

细胞分化的主要特点包括:

A)基因表达上的变化,导致组织特异性蛋白的产生;

B)不同细胞在蛋白质组成上的差异导致细胞结构的不同, 改变其组成就可改变其形状;

C)在细胞分化的早期,不同细胞间的差异难以检测;

D)分化是渐进过程,进入终端分化的细胞往往不再分裂,而终端分化后能够继续分裂的细胞可以维持和传递终端分化状态;

E)细胞分化由许多细胞外信号(如细胞表面蛋白、分泌蛋白)控制。

3.胚胎细胞定型的两种方式是什么?请比较

答: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胞质隔离与胚胎诱导。

通过胞质隔离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卵裂

球中;卵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可以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而与邻近细胞没有关系。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细胞发育命运完全由内部细胞质组分决定。如果在发育早期将一个特定卵裂球从整体胚胎上分离下来,它就会形成如同其在整体胚胎中将会形成的结构一样的组织,而胚胎其余部分形成的组织会缺乏分离裂球所能产生的结构,两者恰好互补。这种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

通过胚胎诱导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互相作

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相互作用开始前,细胞可能具有不止一种分化潜能,但是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限制它们的发育命运,使之只能朝一定的方向分化。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称为“有条件特化”,因为细胞发育命运取决于与其邻近的细胞或组织。对细胞进行有条件特化的胚胎来说,如果在发育早期,将一个分裂球从整体胚胎上分离下来,剩余胚胎中某些细胞可以改变发育命运,填补分裂掉的裂球所留下的空缺,仍形成一个正常的胚胎。这种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

4. 临近组织相互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答:A、指令的相互作用:是指需要从诱导细胞发出一个信号,才能启动反应细胞新基因的表达,没有诱导细胞,反应细胞就不能按特定的方式分化。这种相互作用改变反应组织的细胞类型,在这里反应组织的发育潜能不稳定,其发育方向和过程取决于接收的诱导刺激的类型。

如所有的神经管细胞都能对脊索信号起反应,但只有那些离脊索最近的细胞被诱导,其他细胞变为非底板细胞。脊索是一种指导性激活诱导组织。

B、容许的相互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反应组织包含所有需要表达的潜力,只是需要

允许这些特征表达的环境。

如,许多发育中的组织需要一种致密坚固的底物,这种底物包含纤连蛋白或层粘蛋白以便于发育,纤连蛋白或层粘蛋白并不改变所产生细胞的类型,而仅仅是让它有能力表达。

六、果蝇胚轴形成

1. 同源异型选择基因:含有同源异型框的基因

同源异型框:是指HOM-C中含有一段180bp的保守序列

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称为图式形成。

副体节:在原肠作用开始后,胚胎表面沿AP轴线出现一些过渡性的浅沟,将胚胎分为14个区域,这些区域即为副体节。每个副体节受一套特定的基因的控制,做为独

立的发育单位,将逐渐获得自身特有的特性。

体节:原肠期后,胚胎沿AP轴线出现有规则的节段,即体节,每个体节有不同的特性及发育命运。体节是在副体节的基础上形成的,即一个体节是由前一个副体节的后半

部和下一个副体节的前半部组成。

2. 果蝇胚胎早期发育机制是什么?

答:果蝇早期胚轴形成涉及一个由母体效应基因产物构成的位置信息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一定浓度的特异性母源性RNA和蛋白质沿前--后轴和背--腹轴的不同区域分布,以激活胚胎基因组的程序。有4组母体效应基因与果蝇胚轴形成有关,其中3组与胚胎前--后轴的决定有关,即前端系统决定头胸部分节的区域,后端系统决定分节的腹部,末端系统决定胚胎两端不分节的原头区和尾节。另一组基因决定胚胎的背--腹轴,即背腹系统。

在卵子发生中,这些母体效应基因的mRNA由滋养细胞合成后迁移进卵子,分别定位于一定区域。这些mRNA编码转录因子或翻译调控蛋白因子,它们在受精后立即翻译且分布于整个合胞体胚盘中,激活或抑制一些合子基因的表达,调控果蝇胚轴的形成。这些母体效应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又称为形态发生素。

3. 果蝇胚轴形成有关的几个系统是什么?分别主要由哪些母性基因控制?

答:有前端系统、后端系统、末端系统和背腹系统。

4. 果蝇卵母细胞的A-P,D-V轴特化的机制如何?

答:

七、发育异常与癌症

1. 几个概念:

发育异常:有机体在发育过程中,经受各种外界和内部因子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引起畸胎瘤,即发育异常。

癌症:癌症是肿瘤的一种,是指细胞调控机制发生缺陷,并导致恶性和侵犯性肿瘤形成的一种疾病。是一种恶性肿瘤。

癌基因:是一类会引起细胞癌变的基因。分类:病毒癌基因:指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带有可使受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发生癌变的基因,简写成v-onc;细胞癌基因:指

正常细胞基因组中,一旦发生突变或被异常激活后可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

因,简写成c-onc,又称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抑癌基因又称肿瘤抑制基因或抗癌基因,是指能够抑制细胞癌基因活性的一类基因,其功能是抑制细胞周期,阻止细胞数目增多以及促使细胞死亡。

2. 癌细胞有哪些特征?

答:(1)接触抑制的丧失

(2)粘着性下降

(3)凝聚性增强

(4)产生新的膜抗原

(5)无限增殖

3.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关系?

答: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癌基因只要有一个等位基因基因发生突变时就可以发生癌变;而抑癌基因只要有一个等位基因是野生型时,就可以抑制癌症的发生。

4. 致癌的可能机制

答:癌症可能是由于生长的控制受到干扰,或者部分细胞未能从增殖转变为终末分化而引起。缺陷可以发生在控制体系的各个分子级水平上。

生长因子

信号的接受受到干扰

信号传导受到干扰

细胞核内对信号的影响受到干扰

八、衰老与死亡

1. 细胞衰老的一般特征?

答:一般认为细胞衰老的特征有:

1)细胞质膜变性

2)细胞器降解

3)细胞核异常

4)细胞水分减少

2. 细胞衰老机理?

答:自由基理论:生命活动离不开氧,而生物氧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能够导致细胞结构

和功能改变。

自由基是指带有奇数电子数的化学物质,它们都带有未配对的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导致了这些物质的高反应活性。

生物氧化、辐射、酶促反应等过程都会释放自由基。

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可以被清除或限制在某一区域,防止对细胞产生的危害。

清除和限制的方式:生物体内的抗氧化分子,如维生素C、E等都能和自由基结合,终止自由基的扩增反应;利用细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协同清除自由基;细胞内部形成自由基隔离,使自由基只能局限在特定部位。

但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不能被清除,对细胞造成伤害。

端粒学说:细胞衰老的“有丝分裂钟”学说:随着细胞的每次分裂,端粒不断缩短;当

端粒长度缩短达到一个阈值时,细胞就进入衰老。

细胞的程序化死亡:生物体的衰老是由基因组上的基因控制的,这些基因按照发育的时

空进行顺序表达,决定某些组织器官或细胞群按计划分裂、生长、分化、死亡,称细胞的程序化死亡。

3. 细胞程序化死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答:细胞程序化死亡与细胞坏死是不同的:

特征程序化死亡坏死

细胞形态凝聚、断裂溶解

膜完整性保持到最后阶段很早消失

线粒体完整肿胀

染色质边缘化固缩

核生化变化DNA降解,电泳梯形带DNA弥散降解,电泳拖影

炎症反应周围活组织无炎症反应周围活组织有炎症反应

谷氨酰胺转移酶

活性升高无变化

4. 细胞程序化死亡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答:细胞程序化死亡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都存在,这种细胞死亡方式有其一定的生物功能:

(1)清除无用的或多余细胞;

(2)除去不再起作用的细胞;

(3)除去发育不正常的细胞;

(4)除去一些有害的细胞。

九、性别决定

1、阐述哺乳动物初级性别决定及次级性别决定机制

答:Primary sex determination:指生殖腺发育为睾丸或卵巢的选择。胚胎生殖腺(gonad)的发育命运决定于其染色体组成,Y染色体的存在使生殖腺的体细胞发育为testis而非ovary。

e.g., 基因型为XXY的Klinefelter综合症患者的表型为male,但不具生殖力;基因型为XO的Turner综合症患者为不能产卵的female。

secondary sex determination:指睾丸或卵巢形成后,由它们分泌的激素来影响性器官的发育。

在出现睾丸的胚胎中,中肾旁管(Mullerian duct)退化,而中肾管(Wolffian duct)分化为输精管、附睾、精囊。

在出现卵巢的胚胎中,中肾管退化,中肾旁管分化为输卵管、子宫等。

2、果蝇性别决定是如何控制的?和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比有何不同?

答:. 果蝇的性别决定于X染色体的数量:

X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叫分子基因,而常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叫分母基因。二者之比 0.5时,个体将发育为雄性。

十、神经胚和三胚层分化

1、三大胚层发育的命运?

答:外胚层细胞的命运:背部中线区的细胞将形成脑和脊髓;中线区外侧的细胞将生成皮肤;上述二者相交处的细胞为神经嵴细胞,它们将迁移各处形成外周神经元、色素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

神经胚期中胚层分为5个区:

1)位于胚胎背面中央的脊索中胚层—脊索

2)背部体臂中胚层—体节和神经管两侧的中胚层---背部许多结缔组织

3)中段中胚层—泌尿系统和生殖器官

4)离脊索稍远的侧板中胚层—心脏、血管、血细胞等

5)头部间质—面部组织和肌肉。

内胚层:咽,消化器官,呼吸器官。

2、何为神经胚、神经胚形成?有哪些方式形成神经胚?

答:胚胎由原肠胚预定外胚层细胞形成神经管的过程称为神经胚形成。而正在进行神经管形成的胚胎称为神经胚。

神经胚形成有初级神经胚形成和次级神经胚形成两种方式。

初级神经胚形成是指由脊索中胚层诱导上面覆盖的外胚层细胞分裂、内陷并与表皮质脱离形成中空的神经管。绝大多数脊椎动物前部神经管的形成采用此种方式。

次级神经胚形成是指外胚层细胞下陷进入胚胎形成实心细胞索,接着在细胞索中心产生空洞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3、神经管形成的过程如何?

答:神经管是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基,其形成过程可分为初级神经胚形成及次级神经胚形成(见上题)。而初级神经胚形成的过程又可分为彼此独立但在时空上又相互重叠的5个时期:神经板形成、神经底板形成、神经板变形、神经板弯曲成神经沟、神经沟闭合形成神经板。

4、皮肤分为哪几层?

答:表皮细胞的起源:胎皮和基底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过渡型细胞-角质层。

神经胚形成之后覆盖在胚胎表面的额细胞构成预定表皮。表皮很快称为两层结构,外面一层形成胎皮,是胚胎临时性保护结构;内层细胞称为基底层或生发层,是形成所有真正表皮细胞的生发性上皮。一旦底层细胞分化成真正的表皮,胎皮便自行脱落掉。生发层细胞通过分裂,再产生外面一层称为棘层的细胞。棘层和生发层一起构成马尔皮基层。马尔皮基层细胞再分裂产生表皮的颗粒层细胞,其中含有角蛋白颗粒。颗粒层细胞和仍然保留在马尔皮基层内的细胞不同,它们不分裂,直接分化成表皮细胞即角质细胞。随着颗粒层细胞不断成熟并向外迁移,细胞变为扁平状,内部角蛋白颗粒越来越多,细胞核被排挤到细胞一侧,最终形成角质细胞。由角质细胞构成的表皮成为角质层。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

第一章 思考题 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 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热学公式。试 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 dx dt q λ-=,其中,q -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dx dt -沿x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 )(f w t t h q -=,其中,q -热流密度;h -表面传热系数;w t -固体表面温度;f t -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T q σ=,其中,q -热流密度;σ-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T -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 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 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 烧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答: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很快,容易被烧坏。 6. 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搅拌热水,握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到热。试分析 其原因。 答:当没有搅拌时,杯内的水的流速几乎为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自然对流换热,自热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小,当快速搅拌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强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热水有更多的热量被传递到杯壁的外侧,因此会显著地感觉到热。 7. 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情况可能使热 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例如:三块无限大平板叠加构成的平壁。例如通过圆筒壁,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不相等,可能造成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8.有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杯A 与B ,注入同样温度、同样体积的热水后不久,A 杯的外表面就可以感觉到热,而B 杯的外表面则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试问哪个保温杯的质量较好? 答:B:杯子的保温质量好。因为保温好的杯子热量从杯子内部传出的热量少,经外部散热以后,温度变化很小,因此几乎感觉不到热。 第二章 思考题 1 试写出导热傅里叶定律的一般形式,并说明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答:傅立叶定律的一般形式为:n x t gradt q ??-=λλ=-,其中:gradt 为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n 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q 为该处的热流密度矢量。

发育生物学 期末总结

卵裂(cleavage):受精卵形成后即不断分裂成较小的细胞,这个过程称为卵裂(cleavage) 卵裂球(blastomere):卵裂产生的细胞称为卵裂球 囊胚腔(blastocoel):动物极内部的细胞向表面迁移,形成一空腔,即囊胚腔(blastocoel) 紧密化(compaction):紧密化是哺乳动物与其它类型卵裂之间最关键的区别。8细胞之前,分裂球之间结合比较松散,从8个卵裂球起,卵裂球开始重新排列。8细胞之后突然紧密化,通过细胞连接形成致密的球体。紧密化是哺乳动物发育中第一次分化(滋养层与内细胞团的分离)的外部条件。 桑椹胚:通常动物的胚胎在64细胞以前为实心体,称为桑椹胚 囊胚:在128细胞阶段,细胞团内部空隙扩大,滋养层细胞向桑椹胚中分泌液体,产生充满液体的囊胚腔,此时的胚胎称为囊胚 植入(Implantation):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又称着床(imbed)。 母型调控:对于大多数动物而言,早期卵裂是由源自卵母细胞的因子调控的,即母型调控 合子型调控:晚期卵裂是由合子基因组表达产物调控的,即合子型调控。 MPF (促成熟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可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在受精后的卵裂过程中,该因子继续发挥作用。MPF受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修饰调节 原肠形成(gastrulation):原肠作用或原肠形成是指囊胚细胞有规则的移动,使细胞重新排列,用来形成内胚层和中胚层器官的细胞迁入胚胎内部,而要形成外胚层的细胞铺展在胚胎表面。 原肠胚(gastrula):原肠作用期的胚胎叫原肠胚(gastrula)。此时,出现了三种原始胚层(germlayer)的分化,形成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内陷(invagination):由囊胚植物极细胞向内陷入,形成二层细胞: 外面的一层称为外胚层(ectoderm),向内陷入的一层为内胚层(endoderm)。 内胚层围绕的空腔将形成未来的肠腔,称原肠腔(gastrocoele), 原肠腔与外界相通的孔称为原口或胚孔(blastopore)。 内移(ingression):由囊胚的一部分细胞移入内部而形成内胚层。 分层(delamination):囊胚细胞分裂时,单层细胞分裂形成内外两层细胞。 内转(卷)(involution):指正在扩展的外层向内卷折,而从内铺盖原来的外层细胞,再伸展成为内胚层。 外包(epiboly):动物极的细胞分裂快,植物极细胞由于卵黄多分裂较慢,结果动物极细胞逐渐向下包围植物极,形成外胚层,被包围的植物极细胞形成内胚层。 会聚伸展(convergent extension):指细胞间相互插入,使所在组织变窄、变薄,并推动组织向一定方向移动。在胚胎内部进行的形态发生运动,主要是会聚。 表皮细胞(epithelial cells):细胞与细胞间紧密连接成管状或片层状结构,局部或整个结构一起运动。 间质细胞(mesenchymal cells):细胞与细胞间松散相连,每个细胞为一个行动单元。 胚环(germ ring):斑马鱼的原肠作用中胚层形成过程50%外包时,与卵黄交界处的cells内卷,使交界处形成厚实的一圈,叫胚环(germ ring)。 胚盾(embryonic shield):因细胞的内卷和会聚扩展而在胚环的某处形成的加厚区。它为胚胎的背部,从此处内卷的细胞将与其它会聚扩展的下胚层细胞一起沿背部中线形成中胚层;下胚层细胞将生成内胚层和部分中胚层。 两栖类的原肠胚是通过“外包”与“内陷”和“内卷”相结合形成的,囊胚的后期,动物半球的细胞开始沿植物半球表面向下移动,首先在囊胚的边缘带下方细胞内陷出现一个弧形的浅沟。浅沟以上的细胞快速分裂,逐渐聚集并下垂呈唇形,为胚孔背唇。这就是原肠腔的开始。 背唇出现以后,内陷的范围逐渐扩大,形成胚孔侧唇,这时候的胚孔呈新月形。接着,形成了胚孔腹唇,形成了圆形的胚孔。部分卵黄细胞像塞子塞在胚孔中,因此叫做卵黄栓。 原口动物,原肠胚阶段的胚胎具有胚孔。在后来的发育中,胚孔发育成口,节肢动物以前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属于。 后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发育为动物的肛门或封闭,而相对的一侧形成新的开口发育为动物的口。包括:棘皮动物、半索动物(柱头虫)、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包括脊椎动物亚门,尾索动物亚门(海鞘)和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鸡胚进入子宫后,继续卵裂形成5-6个细胞厚的胚盘。胚盘细胞从蛋白吸取液体后,与卵黄分裂,形成胚盘下腔。该腔使胚盘中央区透明,叫明区;而边缘区的细胞仍与卵黄接触使其不透明,叫暗区。 鸡胚原条(primitive streak):上胚层后部边缘区的细胞向深层侵入,两侧细胞向中央积聚、加厚,形成原条。它的出现确定了胚胎的A-P轴线。 原沟:原条内会形成一个凹陷,叫原沟,原沟的作用相当于两栖类的胚孔,是上胚层细胞进入囊胚腔的门户。Hensen`s node,或原结:原条的最前端区域,加厚,形成Hensen`s node,或原结,是一个诱导中心,相当于两栖类的胚孔背唇。

《教育学》复习重点总结

目录 《教育学》 (1) 一、选择题 (1) 二、填空题 (3) 三、名词解释 (4) 四、论述题 (6) 五、案例分析 (9)

《教育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 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 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 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 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 《雄辩术原理》)。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 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 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 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 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 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 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 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育学》。杨贤江的《新教

发育生物学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绪论 1、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2、(填空)发育生物学模式动物:果蝇、线虫、非洲爪蟾、斑马鱼、鸡和小鼠。 第一篇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 1、细胞分化:从单个的全能细胞受精卵开始产生各种分化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称细胞分化。 2、细胞定型可分为“特化”和“决定”两个阶段: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特化;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决定。(特化的发育命运是可逆的,决定的发育命运是不可逆的。把已特化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会分化成不同组织,把已决定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只会分化成同一种组织。) 3、(简答)胚胎细胞发育命运的定型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第一种通过胞质隔离实现,第二种通过胚胎诱导实现。(1)通过胞质隔离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可以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而与邻近细胞没有关系。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细胞发育命运完全由内部细胞质组分决定。这种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因为整体胚胎好像是由能自我分化的各部分组合而成,也称自主型发育。(2)通过胚胎诱导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互相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相互作用开始前,细胞可能具有不止一种分化潜能,但是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限制它们的发育命运,使之只能朝一定的方向分化。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成为“有条件特化”或“渐进特化”或“依赖型特化”,因为细胞发育命运取决于与其邻近的细胞或组织。这种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也称有条件发育或依赖型发育。 4、(名词)形态发生决定因子:也称成形素或胞质决定子,其概念的形成源于对细胞谱系的研究。形态发生决定子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卵细胞质中,能够指定细胞朝一定方向分化,形成特定组织结构。 5、胞质定域:形态发生决定子在卵细胞质中呈一定形式分布,受精时发生运动,被分隔到一定区域,并在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裂球中,决定裂球的发育命运,这一现象称为胞质定域。也称为胞质隔离、胞质区域化、胞质重排。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转录和转录前的调控 1、根据细胞表型可将细胞分为3类:全能细胞、多潜能细胞和分化细胞。(1)全能细胞:指它能够产生有机体的全部细胞表型,或者说可以产生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的全套基因信息都可以表达。(2)多潜能细胞表现出发育潜能的一定局限性,仅能分化成为特定范围内的细胞。(3)分化细胞是由多潜能细胞通过一系列分裂和分化发育成的特殊细胞表型。 2、(简答)差异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水平完成:(1)差异基因转录:调节哪些核基因转录成RNA。(2)核RNA的选择性加工:调节哪些核RNA进入细胞质并加工成为mRNA,构成特殊的转录子组。(3)mRNA的选择性翻译:调节哪些mRNA翻译成蛋白质。(4)差别蛋白质加工:选择哪些蛋白质加工成为功能性蛋白质,即基因功能的实施者。不同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水平。 3、克隆和嵌合技术的区别画图P59 第三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转录后的调控 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转导

教育学重点总结(自己总结)

教育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年《大教学论》——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 究对象的著作。 ●赫尔巴特德国180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 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三中心论:教室教师教材。 ●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2.从教中学;3、儿童中心。 ●卢梭18世纪自然主义教育家;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要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 引起了教育领域一次深远的革命。著作:《爱弥儿》 ●苏联教育学家沙芭耶娃根据人类学、考古学的材料,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便出现了学校 教育的萌芽形式——“青年之家”。 ●在中国,夏朝就已有学校,称为“庠”和“序”。 ●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差别 在所有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中,只有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为直接目标的,而其他活动则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直接目标。 ●教育的定义 一般性定义或广义教育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教育的定义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西方自文艺复兴、在中国则自20世纪始,一直是最主要的教育形式。 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比较起来,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一是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教职人员承担的,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二是学校教育的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学校教育及狭义的教育概念定义为: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 ●教育在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的过程中,基本着眼点是人,是人的发展。人是 教育的出发点。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个体的先天性素质;社会环境;个体活动。 ●教育的文化功能就是指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呢? 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传热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 1-3 宇宙飞船的外遮光罩是凸出于飞船船体之外的一个光学窗口,其表面的温度状态直接影响到飞船的光学遥感器。船体表面各部分的表明温度与遮光罩的表面温度不同。试分析,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与遮光罩表面发生热交换的对象可能有哪些?换热方式是什么? 解:遮光罩与船体的导热 遮光罩与宇宙空间的辐射换热 1-4 热电偶常用来测量气流温度。用热电偶来测量管道中高温气流的温度,管壁温度小于气流温度,分析热电偶节点的换热方式。 解:结点与气流间进行对流换热 与管壁辐射换热 与电偶臂导热 1-6 一砖墙表面积为12m 2,厚度为260mm ,平均导热系数为1.5 W/(m ·K)。设面向室内的表面温度为25℃,而外表面温度为-5℃,确定此砖墙向外散失的热量。 1-9 在一次测量空气横向流过单根圆管对的对流换热试验中,得到下列数据:管壁平均温度69℃,空气温度20℃,管子外径14mm ,加热段长80mm ,输入加热段的功率为8.5W 。如果全部热量通过对流换热传给空气,此时的对流换热表面积传热系数为? 1-17 有一台气体冷却器,气侧表面传热系数95 W/(m 2·K),壁面厚2.5mm ,导热系数46.5 W/(m ·K),水侧表面传热系数5800 W/(m 2·K)。设传热壁可看作平壁,计算各个环节单位面积的热阻及从气到水的总传热系数。为了强化这一传热过程,应从哪个环节着手。 1-24 对于穿过平壁的传热过程,分析下列情形下温度曲线的变化趋向:(1)0→λδ;(2)∞→1h ;(3) ∞→2h 第二章 2-1 用平底锅烧水,与水相接触的锅底温度为111℃,热流密度为42400W/m 2。使用一段时间后,锅底结了一层平均厚度为3mm 的水垢。假设此时与水相接触的水垢的表面温度及热流密度分别等于原来的值,计算水垢与金属锅底接触面的温度。水垢的导热系数取为1 W/(m ·K)。 解: δλt q ?= 2 .2381103424001113 12=??+=?+=-λδ q t t ℃ 2-2 一冷藏室的墙由钢皮、矿渣棉及石棉板三层叠合构成,各层的厚度依次为0.794mm 、 152mm 及9.5mm ,导热系数分别为45 W/(m ·K)、0.07 W/(m ·K)及0.1 W/(m ·K)。冷藏室的有效换热面积为37.2m 2,室内、外气温分别为-2℃和30℃,室内、外壁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可分别按1.5 W/(m 2·K)及2.5 W/(m 2·K)计算。为维持冷藏室温度恒定,确定冷藏室内的冷却排管每小时内需带走的热量。 解:()2 3 233221116.95.21101.05.907.015245794.05.1123011m W h h t R t q =+ ???? ??+++--=++++?=?= -λδλδλδ总 W A q 12.3572.376.9=?=?=Φ 2-4一烘箱的炉门由两种保温材料A 和B 做成,且δA =2δB (见附图) 。 h 1 t f1 h 2 t f2 t w δA δ B

北京大学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北京大学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果总结报告 成果名称:生命科学创新型基础人才的培养 与理科基地建设的实践 成果完成人:许崇任、郝福英、柴真、苏都莫日根、赵进东成果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创新型基础人才的培养 与理科基地建设的实践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许崇任、郝福英、柴真、苏都莫日根、赵进东 1993年8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我院作为第一期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于1994年正式启动。经过第一期的建设,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1998年6月在厦门大学召开“国家基础科技人才与培养基金生物学及心理学学科评审会”,我基地被评为“A”类基地。2001年被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为“优秀生物学基础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0年实施的第二期理科生物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来,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大幅度改革了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质,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特长。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基础研究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教授41人(其中包括院士3名、长江特聘教授8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5人,以及博士生导师37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学科8个,硕士授予权的学科12个,同时是全国首批生物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历年来,报考我院的都是各省市考生的佼佼者,获得中学生国际生物奥赛金银牌的选手也绝多数进入我院。我院现有在校本科生636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99名。因为招收的都是全国高考中顶尖的学生(1994年-2004年共有51位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状元”和22位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8名银牌、2名铜牌获得者),根据我院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全体学生均是基地学生。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国家理科基地建设和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地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优势,在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在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总结

高等教育学 第二章 1. 教育本质是什么?P39 (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 (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 (3)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 (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与发展。 2.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P47 (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 (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 (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 3. 几种基本的高等教育价值观。P53 (1)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2)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3)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4. 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作用(理解)。P59 5. 大学的“社会中心”地位意味着什么?P61 (1) 是大学处于社会诸事物中心领袖的位置,是区域经济、科技、 社会发展的发动机,而且这个发动机是唯一的、最强大的发动 机。 (2) 是“中心”是一个全能的概念,即大学主动地、全能地发挥着作 用,姑且称之为“大学的万能论”。 (3) 是“中心”的话语权。 6.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是什么?(P61) (一)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 1、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 2、社会制度与高等教育 3、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 (二)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1、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 3、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 7. 怎样理解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P67) (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二)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三章 1.我国高等教育目的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3、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4、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构成 1.面向全体学生 2.全程培养学生 3.全面发展学生 3.简述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的主要模式。 通才教育:与职业准备不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专才教育:与职业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 (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3)不分专业模式 (4)产学研结合模式 第四章 1.对高等学校只能体系的基本认识 第六章 1、教学大纲编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教学大纲应符合教学计划、体现培养目标。 (2)教学大纲还应符合该学科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任务。 (3)教学大纲应该有高等的科学性。 (4)教学大纲应建立科学严密的体系。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相长规律 (2)教学科研互动规律 (3)教学发展性规律 (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3、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教学改革国际化趋向明显

传热学课后题答案整理

3-15 一种火焰报警器采用低熔点的金属丝作为传热元件,当该导线受火焰或高温烟气的作 用而熔断时报警系统即被触发,一报警系统的熔点为5000C ,)/(210 K m W ?=λ,3/7200m kg =ρ,)/(420K kg J c ?=,初始温度为250C 。问当它突然受到6500C 烟气加热 后,为在1min 内发生报警讯号,导线的直径应限在多少以下?设复合换热器的表面换热系 数为 )/(122 K m W ?。 解:采用集总参数法得: ) exp(0 τρθθcv hA -=,要使元件报警则C 0500≥τ ) exp(65025650500τρcv hA -=--,代入数据得D =0.669mm 验证Bi 数: 05.0100095.04) /(3

教育学重点总结—香山教育版资料讲解

教育学重点总结—香 山教育版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得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思想品德、智力、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的人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个人本位论(卢梭);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巴格莱、涂尔干)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及其管理规制。 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壬寅学制,是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并未正式公布和实施。癸卯学制,主要承袭日本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是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中长期规划》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这一规划,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传热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传热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传热学习题_建工版V 0-14 一大平板,高3m ,宽2m ,厚0.2m ,导热系数为45W/(m.K),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 w1t 150C =?及 w1t 285C =? ,试求热流密度计热流量。 解:根据付立叶定律热流密度为: 2w2w121t t 285150q gradt=-4530375(w/m )x x 0.2λλ??--?? =-=-=- ? ?-???? 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x 轴的方向相反。 通过整个导热面的热流量为: q A 30375(32)182250(W) Φ=?=-??= 0-15 空气在一根内经50mm ,长2.5米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的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2.k),热流密度q=5110w/ m2, 是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解:热流量 qA=q(dl)=5110(3.140.05 2.5) =2005.675(W) πΦ=?? 又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w f hA t=h A(t t )qA Φ=??-= 管内壁温度为: w f q 5110t t 85155(C)h 73 =+ =+=?

1-1.按20℃时,铜、碳钢(1.5%C)、铝和黄铜导热系数的大小,排列它们的顺序;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数值最大为多少?列举膨胀珍珠岩散料、矿渣棉和软泡沫塑料导热系数的数值。 解: (1)由附录7可知,在温度为20℃的情况下, λ铜=398 W/(m·K),λ碳钢=36W/(m·K), λ 铝=237W/(m·K),λ 黄铜 =109W/(m·K). 所以,按导热系数大小排列为: λ 铜>λ 铝 >λ 黄铜 >λ 钢 (2) 隔热保温材料定义为导热系数最大不超过0.12 W/(m·K). (3) 由附录8得知,当材料的平均温度为20℃时的导热系数为: 膨胀珍珠岩散料:λ=0.0424+0.000137t W/(m·K) =0.0424+0.000137×20=0.04514 W/(m·K); 矿渣棉: λ=0.0674+0.000215t W/(m·K) =0.0674+0.000215×20=0.0717 W/(m·K); 由附录7知聚乙烯泡沫塑料在常温下, λ=0.035~0.

传热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

传热学习题_建工版V 0-14 一大平板,高3m ,宽2m ,厚,导热系数为45W/,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 w1t 150C =?及w1t 285C =? ,试求热流密度计热流量。 解:根据付立叶定律热流密度为: 2 w2w121t t 285150q gradt=-4530375(w/m )x x 0.2λλ??--??=-=-=- ? ?-???? 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x 轴的方向相反。 通过整个导热面的热流量为: q A 30375(32)182250(W)Φ=?=-??= 0-15 空气在一根内经50mm ,长米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的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 2.k),热流密度q=5110w/ m 2, 是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解:热流量 qA=q(dl)=5110(3.140.05 2.5) =2005.675(W) πΦ=?? 又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w f hA t=h A(t t )qA Φ=??-= 管内壁温度为:

w f q5110 t t85155(C) h73 =+=+=? 1-1.按20℃时,铜、碳钢(%C)、铝和黄铜导热系数的大小,排列它们的顺序;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数值最大为多少列举膨胀珍珠岩散料、矿渣棉和软泡沫塑料导热系数的数值。 解: (1)由附录7可知,在温度为20℃的情况下, λ铜=398 W/(m·K),λ碳钢=36W/(m·K), λ铝=237W/(m·K),λ黄铜=109W/(m·K). 所以,按导热系数大小排列为: λ铜>λ铝>λ黄铜>λ钢 (2) 隔热保温材料定义为导热系数最大不超过 W/(m·K). (3) 由附录8得知,当材料的平均温度为20℃时的导热系数为: 膨胀珍珠岩散料:λ=+ W/(m·K) =+×20= W/(m·K); 矿渣棉: λ=+ W/(m·K) =+×20= W/(m·K);

发育生物学总结大全

1. 原肠:原肠作用中植物极板向内弯曲、内陷,当深及囊胚 腔1/4到1/2时,内陷停止,此时陷入的部分称为原肠。 原肠作用(gastrulation)是胚胎细胞剧烈的、高速有序的运动过程,通过细胞运动实现囊胚细胞的重新组合。原肠形成期间,囊胚细胞彼此之间的位臵发生变动,重新占有新的位臵,并形成由三胚层细胞构成的胚胎结构。 2.原肠作用的细胞迁移的主要方式?答:外包,内陷,内卷,分层,内移,集中延伸。 3.瓶状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其作用是什么?答:爪蟾胚胎未来背侧即赤道下方向“灰色新月区”发生原肠作用,在“灰色新月区”形成背唇,而凹陷的小孔为胚孔,胚孔处的细胞顶端部位剧烈收缩,而基底部位扩张,变为瓶状。作用:与胚胎外表面相通 4.初级神经胚形成和次级神经胚形成?答:初级神经胚形成:由脊索中胚层诱导上面覆盖的外胚层细胞分裂,内陷并与表皮质脱离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初级神经胚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彼此独立但在时空上又相互重叠的5个时期: (1)、神经板(neural plate)形成 (2)、神经底板(neural floor plate)形成 (3)、神经板的整形(shaping) (4)、神经板弯曲成神经沟(neural groove) (5)、神经沟闭合形成神经管(neural tube) 次级神经胚形成:外胚层细胞下陷进入胚胎形成实心细胞索,接着在细胞索中心产生空洞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5.什么叫神经板,神经褶,神经沟?答:神经板:外胚层中线处细胞形状发 生改变,细胞纵向变长加厚,形成神经板。神经褶:神经板形成后不久,边缘加厚,并向上翘起形成神经褶。神经沟:神经褶形成后在神经板中央出现的U型沟。 6.无脑畸形和脊髓裂?与哪些基因有关,如何避免?答:无脑畸形和脊髓裂均为人类胚胎的神经管闭合缺陷症。人的后端神经管区域在27天时如不能合拢,则产生脊髓裂;若前端神经管区域不能合成,则胚儿前脑发育被停止,产生致死的无脑畸形。它们与pax3、sonic hedghog和openbrain等基因有关。约50%神经管缺陷可由孕妇补充叶酸加以避免。 7.突触的形成?答:突触的形成:当神经元的生长锥抵达靶位,将在二者间形成特化的连接,即神经突触。 8.神经嵴细胞的发生部位,特点,分化命运?答:神经嵴细胞:发生部位——神经管闭合处的神经管细胞和神经管相接的外表层细胞,它的间质细胞化而成 具有迁移性。分化命运:因发生的部位和迁移目的地不同而不同,可分化为感员,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表皮中的色素细胞,头骨软骨和结缔组织等 9.中胚层的分区及其发育命运?答:中胚层的分区:一、背面中央的脊索中胚层。形成脊索;二、背部体节中胚层。形成体节和神经管两侧的中胚层细胞,并产生背部结缔组织;三、居间中胚层,形成泌尿系统和生殖管道;四、离脊索较远的侧板中胚层,形成心脏,血管,循环系统的血细胞、体腔衬里、除肌

教育学 重点总结

教育学重点知识总结 1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2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3 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4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5 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分为家庭教育,学习教育,社会教育),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6 社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也是自古就有。社会教育从外延上说,主要包括了“社会传统的教育”、“社会制度的教育”与“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等不同类型。 7 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教育的心理起源代表人物孟禄。 8农业社会教育的特征: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第三、学校教育鱼生产劳动的脱离。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第一、现代教育的出现和发展;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第三、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四,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勾画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第一、学校发生一系列的变革;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第三、教育的国际化鱼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9 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教学的思想的专著。 1623年培根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夸美纽斯一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教学论》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苏格拉底强调完善的人格教育并在讲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产婆术”。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梅伊曼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10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克伯屈。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人体验继续不断的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 11 当代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

传热学第五版完整版答案

1.冰雹落地后,即慢慢融化,试分析一下,它融化所需的热量是由哪些途径得到的? 答:冰雹融化所需热量主要由三种途径得到: a 、地面向冰雹导热所得热量; b 、冰雹与周围的空气对流换热所得到的热量; c 、冰雹周围的物体对冰雹辐射所得的热量。 2.秋天地上草叶在夜间向外界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叶面有露珠生成,请分析这部分热量是通过什么途径放出的?放到哪里去了?到了白天,叶面的露水又会慢慢蒸发掉,试分析蒸发所需的热量又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 答:通过对流换热,草叶把热量散发到空气中;通过辐射,草叶把热量散发到周围的物体上。白天,通过辐射,太阳和草叶周围的物体把热量传给露水;通过对流换热,空气把热量传给露水。 4.现在冬季室内供暖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就你所知试分析每一种供暖方法为人们提供热量的主要传热方式是什么?填写在各箭头上。 答:暖气片内的蒸汽或热水 对流换热 暖气片内壁 导热 暖气片外壁 对流换热和 辐射 室内空气 对流换热和辐射 人体;暖气片外壁 辐射 墙壁辐射 人体 电热暖气片:电加热后的油 对流换热 暖气片内壁 导热 暖气片外壁 对流换热和 辐射 室内空气 对流换热和辐射 人体 红外电热器:红外电热元件辐射 人体;红外电热元件辐射 墙壁 辐射 人体 电热暖机:电加热器 对流换热和辐射加热风 对流换热和辐射 人体 冷暖两用空调机(供热时):加热风对流换热和辐射 人体 太阳照射:阳光 辐射 人体 5.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传热现象,如加热、冷却、冷凝、沸

腾、升华、凝固、融熔等,试各举一例说明这些现象中热量的传递方式? 答:加热:用炭火对锅进行加热——辐射换热 冷却:烙铁在水中冷却——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凝固:冬天湖水结冰——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沸腾:水在容器中沸腾——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升华:结冰的衣物变干——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冷凝: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对流换热和导热 融熔:冰在空气中熔化——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5.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穿单衣感到舒服,而冬季在保持同样温度的室内却必须穿绒衣,试从传热的观点分析其原因?冬季挂上窗帘布后顿觉暖和,原因又何在? 答:夏季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室外物体向室内辐射热量,故在20℃的环境中穿单衣感到舒服;而冬季室外温度低于室内,室内向室外辐射散热,所以需要穿绒衣。挂上窗帘布后,辐射减弱,所以感觉暖和。 6.“热对流”和“对流换热”是否同一现象?试以实例说明。对流换热是否为基本传热方式? 答:热对流和对流换热不是同一现象。流体与固体壁直接接触时的换热过程为对流换热,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相混合的换热过程为热对流,对流换热不是基本传热方式,因为其中既有热对流,亦有导热过程。 9.一般保温瓶胆为真空玻璃夹层,夹层内两侧镀银,为什么它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热水的温度?并分析热水的热量是如何通过胆壁传到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