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后地质学简答题

整理后地质学简答题
整理后地质学简答题

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岩在固结成岩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

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其中压力可分为静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

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称为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地壳发展史上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断层: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海啸是指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所引起的巨大波浪。

岩浆作用和火成岩

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叫做变质岩。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叫做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岩石圈:地壳加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合称为岩石圈。

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冰是矿物;煤不是无机化合物晶体,不属于矿物)

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非晶质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类质同象:指矿物晶体结构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

石。

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同沉积褶皱:指在岩层形成过程中即产生沉积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火山喷发方式:一种是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喷出,称为中心式喷发;另一种是岩浆沿地壳中的狭长缝隙(断裂带)喷出,称为裂隙式喷发。

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主要有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两种方式。

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产状:任何成因的天然地质体(包括沉积岩层、层状火山岩、侵入岩及变质岩等)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或空间方位)称作产状。产状是指层状岩石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侵入作用。

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SiO2含量的分类,火成岩共有四种类型: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岩相对比定律:把岩相横向变化与海侵作用联系起来说明了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的变化,解释了时间界面同岩相界面的关系。

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

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群。

标准化石:对于确定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是在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工业性油气流的沉积盆地。

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波痕:指层面呈有规律波状起伏的构造。

结核:指沉积岩中由某种成分的物质聚集而成的团块。

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开面叫做断口。

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承压水:饱水带中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含水层:指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的岩体。

透水性:指在一定压力梯度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透过的性能。

风化作用:暴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各种外力在运动状态下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总称为剥蚀作用。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成岩作用:由岩石的风化剥蚀产物经过搬运、沉积而形成松散的沉积物再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以及其他的变化和改造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叫做成岩作用。

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剥蚀作用:地下水体、地下水、冰川和风等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壳表面岩石进行破坏并将产物搬运的过程。剥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化剥蚀作用。

1. 风化和剥蚀的作用:风化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河流、海浪、风、冰川等运动介质转移离开原地到它处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可分为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

2 . 1. 搬运过程中的物质由搬运介质能量减弱或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以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脱离搬运介质形成松散沉积物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可分为机械沉积和化学沉积、生物沉积。

3. 固结成岩作用

1.松散的沉积物形成以后逐渐转变成硬的沉积岩的过程称为固结成岩作用。

2.沉积岩在固结成岩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

4.沉积岩的结构:碎屑结构、2. 泥质结构、生物结构、豆状结构。

5. 沉积岩的构造

1. 层状结构及原理:块状层>1m 厚层1m~0.5m 中厚层0.5m~0.1m 薄层<0.1m 。

2. 按照层理结构分类: 水平和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

3. 层面构造:(1).波痕(2).泥裂

4. 沉积岩分类:(1). 火山碎屑岩(2). 陆源沉积岩(3). 内源沉积岩。

(三)变质作用的类型

1.区域性变质作用

广大地区内的岩石在地下深处受到构造运动长期和剧烈地影响而发生的变质作用,称为区域变质作用.

2. 接触变质作用

岩浆倾入时的高温和从岩浆中逸散出的大量挥发性物质使围岩发生变质,称为接触性变质作用.

3. 动力变质作用

岩石在构造应力(定向压力)作用下发生碎裂变形及轻微重结晶的变质作用,称为动力变质作用。

4. 混合岩化作用

亦称超深变质作用,它是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转变的过渡性地质作用。当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温度很高时岩石受热而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酸性成分的熔融体,同时由地下深部也能分泌出富含钾、钠、硅的热液这些熔融体和热液沿着已形成的区域变质岩的裂隙或片理渗透、扩散、贯入,甚至与变质岩发生化学反应,以形成新的岩石,这就是混合岩化作用。

地质年代及底层系统

1.地质年代:是指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

一.相对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率:地层形成时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且先形成的在下部,后形成的在上部。既正常产状的地层存在上新下老的关系,这称为地层层序率。

2.化石层序率:生物的演化是有规律的生物总是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含有高

级生物化石的地层时代新,含有低级生物化石的地层时代老,含有相同种类化石的地层不论相聚多远,原则上划归同一时代,这一规律称为化石层序率。

3.地层的接触关系

地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经历的地壳运动在当地的地层中留下了物质记录。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彼此之间的接触关系也可分为三种:整合、假整合及不整合。

1)整合

新老俩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它们之间是连续沉积,没有沉积间断。

2)假整合(平行不整合)

新老俩套地形虽然是平行一致的,但它们之间并不是连续沉积,而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因此地层有或多或少的损失。

3)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新老俩套地层彼此不平行而有一交角,其间有明显的剥蚀面。

1.岩体的切割或穿插关系

倾入岩与围岩的新老关系,可以根据其切割或穿插关系确定。倾入者年代新,被倾入者年代老,这一规律为切割率。

二. 同位素年龄的确定

人们利用矿物和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产物的数量比来推算这些矿物和岩石在地壳中存在的时间,也就是它们的地质年龄。人们把利用这种方法所测到的岩石的年龄称为同位素年龄。其计算公式为

t =1/λ1n(1+D/N)

式中t--岩石产生的地质年龄,Ma年;

λ--衰变常数,与放射性同位素有关;

D--产生的终极元素的原子数;

N--测得的放射性的原子数。

第二节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

一.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

(一)岩石地层单位

1.组:组是基本的岩石地层单位,为区测填图时常用的地层单位。

2.群:群是比组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

3.段:段是比组低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

4层:层是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

二、年代地层表和地质年代表

年代地层表和地质年代表是俩个不同的概念,年代地层表是由岩石组成的物质单位,而地质年代表则是地质时间单位,但它们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第三节地史简述

1.地质年代表

顺口溜:寒武奥陶志留纪,泥盆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白垩纪第三第四纪。

新生代:第三第四纪,中生代:三叠侏罗白垩纪,古生代:1.晚古生代:泥盆石炭二叠纪,2.早古生代:寒武奥陶志留纪

地质构造

沉积岩形成时除局部倾斜外,基本上是水平产出的,而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分布的;岩浆岩则具有原生的整体性。

第一节岩层产状

一、岩层产状及产状要素

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称为岩层的产状,用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来确定,这三个用来说明岩层产状的参数称为岩层产状要素。

(一)走向:倾斜岩层面与任一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

(二)倾向:在岩石面上,垂直走向线,沿岩石面往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线。

(三)倾角:岩石面与水平面的锐夹角。

第二节褶皱构造

一.褶皱构造的概念

由于构造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连续弯曲的各构造形态,称为褶皱构造。

二.褶曲概念

褶皱的形态多种多样,规模大小悬殊,大的可达数十公里,小的在手标本中可见。褶皱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一)褶曲要素:为了研究和描述褶曲的空间形态特征,必须弄清褶曲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通常把褶曲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褶曲要素。

(二)褶曲要素主要分为:核部,翼部,枢纽,轴面,轴。

三.褶曲的基本类型

(一)褶曲的基本类型有俩种:背斜和向斜。

1.背斜:背斜的形态是岩层向上拱的弯曲,其俩翼岩层一般相背倾斜,经剥蚀后出露于地表时,其核部相对为老地层,俩翼依次相对变新的对称重复排练的新地层。

2.向斜:向斜是岩层向下凹的弯曲形态,其俩翼岩层一般相像倾斜。

四.褶曲分类

(二)根据褶曲的横剖面分类

1.直立褶曲

2.斜歪褶曲

3.倒转褶曲

4.平卧褶曲

(三)根据褶曲的纵剖面分类

1.水平褶曲

2.倾伏褶曲

(四)根据褶曲的平面形态分类

1.线形褶曲

2.短轴褶曲

3.近等轴褶曲

第三节断裂构造

一.断裂构造定义

自然界岩石受力后,当作用力超过其强度时,就会产生断裂,使其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这种岩石脆性变形的产物称为断裂构造。

(一)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

二.节理

(一)节理定义:节理是指断裂面俩侧岩石没有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1.根据节理形成的力学性质,可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俩类。、

(1)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2)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三.断层

断层是指断裂面俩侧的岩石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一)断层要素

1.断层面:断层面是指岩层断裂后发生位移的破裂面。

2.断层线: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表面的交线,也就是断层面在地表上的出露线,它大致反应了断层的延伸方向和延展规模。

3.断盘:断盘是指断层面俩侧相对位移的岩块(岩体)

4.交面线:交面线是指断层面与岩层面(一般为岩层底面)的交线。

5.断层位移:断层俩盘岩石沿断裂面的相对错动叫断层位移。

(二)断层分类

1.根据断层俩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分类

(1)正断层:指上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2)逆断层:指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3)平移断层:指断层俩盘沿断层面作水平方向相对位移的断层.

2.根据断层走向与所切割岩层走向的关系分类

(1)走向断层:指断层走向与所切割岩石层走向基本一致的断层.

(2)倾向断层:指走向与所切割岩层倾向基本一致(既与岩层走向垂直)的断层。

(3)斜交断层:指断层走向与所切割岩层走向明显斜交的断层。

3.根据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的关系分类

(1)纵断层:指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的断层。(2)横断层:指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垂直的断层。(3)斜断层:指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明显斜交的断层。(三)断层的组合类型

1.地堑:指有俩条或俩条以上倾向相对的正断层组合,致使中间岩块相对下降,俩侧岩块相对上升的组合类型。

2.地垒:指有俩条或俩条以上倾向相背的正断层组合,致使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俩侧岩块相对下降的组合类型。

3.阶梯状构造:指由俩条或俩条以上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成,致使上盘在剖面上呈阶梯状向同一方向依次下降的组合类型。

4.叠瓦状构造:指由俩条或俩条以上产状基本一致的逆断层组成,致使上盘在剖面上呈叠瓦状向同一方向依次上推的组合类型。

工程地质学基础 答案

机密★启用前 吉林大学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工程地质学》正考 课程考试试卷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试卷类型:A 一、概念题(每题3分,共30分) 1.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2. 具有粒间连结的细粒土。颗粒细,孔隙小而多,透水性弱,具膨胀、收缩特性,力学性质随含水量大小而变化。粘性土随含水率大小可处于液体、塑体、固体等稠 3. 粒度分析又称“机械分析。是研究碎屑沉积物(或岩石)中各种粒度的百分含量及粒度分布的一种方法。 4. 岩石的抗压强度是指在无侧束状态下(Unconfined)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通常以每平方公分多少公斤,或每平方英寸多少磅。换言之,它指把岩石的加压至破裂所需要的应力。 5. 活断层,是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曾经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后一种也可称为潜在断层。 6.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7. 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工程结构物地面以下的部分结构构件,用来将上部结构荷载传给地基,是房屋、桥梁、码头及其他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8.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由载荷试验确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影响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地基土的成因与堆积年代,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基础的形式与尺寸、

地质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

学前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 1、试论述蒙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贝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她的教育理论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她视教育委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统一,允许幼儿个别的学习。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要具有以下特点:a、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b、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c、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d、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3)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神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予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予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没有作业组织的自由将是毫无效益的。没有作业手段、被放任自流的幼儿将一事无成。因此她认为,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 (5)重视感觉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设计了一套教具。

普通地质学真题

2013年普通地质学803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2、节理: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可形成断裂,其中没用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即裂隙或裂缝)称为节理。是地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3、角度不整合:即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产状一致,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等。 4、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少数岩石可有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构成地壳及上地幔的固态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5、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划分的地质年代,即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单位划分等级主要有宙、代、纪、世等 6、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7、板块构造: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的块体(即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就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进程。 8、土壤:通过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含有腐植质的松散细粒物质。成分有腐植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 二、简答 1、地震是什么?地震有哪几种类型?全球地震主要有哪些主要地震带 地震:由于地应力的突然释放或其它能量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的现象,称为地震 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的)、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上覆岩层的重量超过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发生塌陷引起) 地震带的分布: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3、洋脊地震带 2、矿物是什么?矿物有哪些物理性质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

工程地质简答题答案汇编

《工程地质》作业及思考题(答案) 一、绪论 1、工程地质学的具体任务与研究方法。 答:工程地质学是把地质科学的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为了做好上述工作,必须经过地质调查、勘察、试验、观测、理论分析等手段,获得必要的地质资料,结合具体工程的要求进行研究、分析和判断,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 2、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是什么?它们具体包括哪些因素和内容? 答:工程地质条件,通常指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及其稳定性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这些自然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貌、物理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等。工程地质问题,一般是指所研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由于不能满足工程建筑的要求,在建筑物的稳定、经济或正常使用方面常常出现的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是多样的,依据建筑物特点和地质条件,概括起来有二个方面:一是区域稳定问题;二是地基稳定问题。公路工程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有边坡稳定和路基(桥基)稳定问题;隧道工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围岩稳定和突然涌水问题;还有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和质量问题等。 二、地球的概况 2、简述物理地质作用及其分类 答: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进行的破坏和建造作用。 按其能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1) 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2) 外动力地质作用:表现方式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 二、矿物与岩石 1、矿物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答:矿物主要的物理性质包括:外表形态、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其中,光学性质又分为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力学性质主要指矿物的硬度和解理。 2、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 答:最重要或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斜长石、正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及粘土矿物。 3、矿物的力学性质包括哪些? 答:矿物力学性质主要包括:硬度,矿物抵抗外力作用(如刻画、压入、研磨)的能力;解理,晶体矿物在外力敲打下沿特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裂开的平面称为解理面;断口:不具有解理的矿物,在锤击后沿任意方向产生不规则断裂,其断裂面称为断口。 火成岩 4、岩浆岩常见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是哪些?其产状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分类:按矿物颜色深浅可划分为浅色矿物和深色矿物两类,其中浅色矿物富含硅、铝,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白云母等;深色矿物富含铁、镁物质,有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长石含量占岩浆岩成分的60%以上,其次为石英,所以长石和石英是岩浆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绪论一填空题 1 圈。 2 内部圈层。 3 4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 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698.74%,称为造岩元素。 7 8、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温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高,但不均匀。 9 10、地球的年龄约为46 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11 12、 先后关系。 13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地壳 3、岩石圈 4、软流层 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 三、单选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 a)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 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 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 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 四、双项选择 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莱曼面 e、地表面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硅铝层 b、洋壳 c、陆壳 d、硅镁层 e、铁镁层 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构造作用 b、岩浆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e、沉积作用 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 a、物质交流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能量传输 五、判断题 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 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 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 4、地表形态地貌始终处于不断的剧烈的运动变化中(F) 5、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和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均匀的增加(F) 6、地质作用既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T) 7、野外观察是直接观察自然界的地质现象(T) 8、绝对地质年代又称同位素地质年龄(T)

(完整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3.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 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 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5.教育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D ) A.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文化教育; B.社区教育、校园教育、家乡教育 C.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D.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6.教育的目的是谁来决定的?( B ) A.父母亲;B.教师;C.教育部官员;D.执政党 7.现代教育最显著特征是:( D ) A.教育的法治化 B.教育的均衡发展 C.教育的公益性增强 D.教育的普及化 8.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可以说教育具有:( D )A.时代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9.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 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 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B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12.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 A.孔子苏格拉底 B.孔子亚里斯多德

(完整版)工程地质简答题答案

工程地质》作业及思考题(答案) 一、绪论 1、工程地质学的具体任务与研究方法。 答:工程地质学是把地质科学的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为了做好上述工作,必须经过地质调查、勘察、试验、观测、理论分析等手段,获得必要的地质资料,结合具体工程的要求进行研究、分析和判断,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 2、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是什么?它们具体包括哪些因素和内容?答:工程地质条件,通常指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及其稳定性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这些自然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貌、物理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等。工程地质问题,一般是指所研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由于不能满足工程建筑的要求,在建筑物的稳定、经济或正常使用方面常常出现的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是多样的,依据建筑物特点和地质条件,概括起来有二个方面:一是区域稳定问题;二是地基稳定问题。公路工程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有边坡稳定和路基 (桥基)稳定问题;隧道工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围岩稳定和突然涌水问题;还有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和质量问题等。 二、地球的概况 2、简述物理地质作用及其分类答: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进行的破坏和建造作用。 按其能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1)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2)外动力地质作用:表现方式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 二、矿物与岩石 1、矿物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答:矿物主要的物理性质包括:外表形态、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其中,光学性质又分为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力学性质主要指矿物的硬度和解理。 2、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答:最重要或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斜长石、正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及粘土矿物。 3、矿物的力学性质包括哪些? 答:矿物力学性质主要包括:硬度,矿物抵抗外力作用(如刻画、压入、研磨)的能力;解理,晶体矿物在外力敲打下沿特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裂开的平面称为解理面;断口:不具有解理的矿物,在锤击后沿任意方向产生不规则断裂,其断裂面称为断口。 火成岩 4、岩浆岩常见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是哪些?其产状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分类:按矿物颜色深浅可划分为浅色矿物和深色矿物两类,其中浅色矿物富含硅、铝,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白云母等;深色矿物富含铁、镁物质,有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长石含量占岩浆岩成分的60 %以上,其次为石英,所以长石和石英是 岩浆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 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结晶程度划分成三类: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分成显晶质和隐晶质两种类型。按矿物晶粒的相对大小划分为三类: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 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空间排列和充填方式。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产状:分为侵入岩的产状:岩基、岩株、岩盘(岩盖)、岩床、岩墙和岩脉。喷出岩的产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6、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 (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 9、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11、人格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12、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教育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13、教师的能力结构:

兰州大学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备注:页码为《普通地质学》第三版;名词解释中数字为历年考察次数;历年真题(共17套)按章节编排,考生可直接以此为纲展开复习。联系QQ:940114253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4):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一、简答题 1. 简述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任务)?P2 (2004) 1、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2、有效地指导抵御自然灾害: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 3、研究地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地质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地质学能够直接服务于人类的身体健康。QQ:940114253,最低价转让,免费答疑。 2. 简述地质作用的特点?P3 (2007,2003) 1、地质作用的地域特色:一方面,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具有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且同一类地质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其特殊性; 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地质现象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复杂; 3、地质作用过程的漫长性: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时间一般很长,也有一些地质作用过程的时间很短(如地震)。 3、简述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P3(2016)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1、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热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两者都同时受到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获取剩余文档联系QQ940114253 二、论述题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绪论 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地 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问 2.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 答: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方法为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 3.建筑物的地基:在土和岩层中修建建筑物,承受建筑物全部重 量的那部分土和岩层。 4.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主要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 作用。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 盾或问题。主要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 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 1.地质作用: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 2.物理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 作用、地震)和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均匀固体,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和 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4.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和条痕、光泽、硬度、解理与断口、 密度、弹性,挠曲,延展性。 5.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着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 其破裂面称作断口。 7.岩石按其形成方式分成火成岩(又称岩浆岩)(岩浆作用)、沉积岩(外力地质作用)和变质岩(变质作用)等三大类。 8.通常用结构和构造来描述岩石的形貌特征。 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 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和填充方式。 火成岩具有块状构造、沉积岩具有层状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 识别岩石类型的主要依据是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 9.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是三大类岩石中在 地表分布最广的。最基本、最显著地特点是具有层理构造。 10.沉积岩的形成途径: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或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以这种方式形成 的沉积岩称碎屑岩。二是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水溶液

地质学基础(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高起专) 单选题 1. 幔核界面-古登堡面位于地下约_____深度。(6分) (A) 670km处(B) 1000km处(C) 2900km处(D) 5157km处参考答案:C 2. 下列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的是_____。(6分) (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参考答案:C 3. 矿物的_____是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6分) (A) 颜色(B) 条痕(C) 透明度(D) 光泽参考答案:D 4. 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6分) (A) 花岗岩(B) 安山岩(C) 石灰岩(D) 大理岩参考答案:C 5. 在大陆表层由风化残积物组成的一个不连续的薄壳,称为_____。(6分) (A) 残积物(B) 坡积物(C) 土壤(D) 风化壳参考答案:D 6. 下列风化作用类型中,属于物理风化作用的是_____。(6分) (A) 溶解作用(B) 氧化作用(C) 冰劈作用(D) 水解作用参考答案:C 多选题 7. 下列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_____。(6分) (A) 岩浆作用(B) 构造运动(C) 风化作用(D) 变质作用参考答案:A,B,D 8. 下列属于矿物的光学性质的是_____。(6分) (A) 颜色(B) 条痕(C) 透明度(D) 解理参考答案:A,B,C 9. 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风化作用的是_____。(6分) (A) 溶解作用(B) 盐类的结晶与潮解(C) 碳酸化作用(D) 氧化作用参考答案:A,C,D 10. 按照形成岩石的地质成因,可将岩石分为三大类,分别是_____。(6分) (A) 岩浆岩(B) 沉积岩(C) 侵入岩(D) 变质岩参考答案:A,B,D 11.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_____。(5分) (A) 构造运动(B) 地形(C) 岩石特征(D) 气候条件参考答案:B,C,D 判断题 12. 在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地球内部圈层是否属于岩石圈部分?(5分)参考答案:错误 13.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以外的外能和地球内部的内能。其中,内能是否包括重力能、热能、太阳辐射能、结晶与化学能等?(5分)参考答案:错误 14. 解理是否指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方向裂开的能力?(5分)参考答案:正确 15. 由于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共同作用,使岩石与外界接触的棱角部分逐步风化直至消失,最后变成球形或椭球形,这种现象是否称为差异风化?(5分)参考答案:错误 填空题16. 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地表向下,分为地壳、地幔、地 核,其分界面分别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5分) 17. 矿物的透明度是指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按照透明程度由高到低可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5分) 18. 风化壳具有垂直分带性,自上到下大致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岩石及基岩。(5分) 单选题 1.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对谷底和谷坡进行冲蚀破坏,这个过程称为_____。(5分) (A) 剥蚀作用(B) 下蚀作用(C) 侧蚀作用(D) 侵蚀作用参考答案:D 2. 由于河流的下蚀作用,河谷、瀑布具有向上游迁移并逐渐消失的规律,这一现象称为_____。(5分) (A) 向源侵蚀(B) 袭夺现象(C) 截弯曲直现象(D) 牛轭湖参考答案:A 3. 冰川对地面的破坏作用称为_____。(5分) (A) 侵蚀作用(B) 刨蚀作用(C) 溶蚀作用(D) 潜蚀作用参考答案:B 4. 下列不属于冰蚀地貌的是_____。(5分) (A) 冰斗(B) 冰蚀谷(C) 冲沟(D) 羊背石参考答案:C 5. 根据海水运动产生原因及特点,海水运动形式分为若干基本类型,下列不属于海水运动形式的是_____。(5分) (A) 波浪(B) 潮汐(C) 洋流(D) 环流参考答案:D 6. 在海进沉积序列中,在纵向剖面上表现为_____。(5分) (A) 沉积物粒度下粗上细(B) 沉积物粒度较粗(C) 沉积物粒度下细上粗(D) 沉积物粒度较细参考答案:A 多选题 7. 根据流水在地面流动的特点,将地面流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_____。(5分) (A) 波流(B) 浊流(C) 洪流(D) 河流参考答案:A,C,D 8. 河流的冲积物的主要特征包括_____。(5分) (A) 良好的分选性(B) 较高的磨圆度(C) 清晰地层理(D) 较差的磨圆度参考答案:A,B,C 9.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包括_____。(5分) (A) 机械沉积作用(B) 化学沉积作用(C) 生物沉积作用(D) 石化作用参考答案:A,B,D 10. 按照冰川的形态特征、规模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将其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分别是_____。(5分) (A) 大陆冰川(B) 山谷冰川(C) 山麓冰川(D) 山岳冰川参考答案:A,D 11. 根据海水运动和滨海区的地势特点,将滨海区分为三个带,分别为_____。(5分) (A) 外滨带(B) 前滨带(C) 中滨带(D) 后滨带参考答案:A,B,D 判断题 12.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谷底和谷坡进行磨蚀破坏,这个过程是否称为河流的冲蚀作用?(5分)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B__。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 2.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ABD_。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 AE_。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C__。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 5.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__ABCDE__等。 A.终身教育观B.教育主体观C.教育民主观D.效益效率观E.整体优化观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E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7.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AE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E.多因素决定论 8.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D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 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__BCDE__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活动决定论E.多因素决定论 10.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B__。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 1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D___进行教育。

(完整word版)普通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圈包括、、。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其中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和固结成岩作用。 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4.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今年汶川大地震属于。 5.根据岩浆的冷凝环境分类,火成岩可分为、、。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三大律是、、。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可分为、、 、等五类。 8.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9.褶曲的基本类型是、。 10.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两大类。 11.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有、和三种。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1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分为、。 二、选择题 1.下列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最高的()。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下列沉积物中分选性最差的是()。

A. 冲积物 B. 冰碛物 C. 风积物 D. 洪积物3.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 A. 包气带水 B. 上层滞水 C. 潜水 D. 承压水4.花岗岩属于()。 A. 超基性岩 B. 基性岩 C. 中性岩 D. 酸性岩5.浅成侵入岩典型的结构是()。 A. 全晶质结构 B. 隐晶质结构 C. 玻璃质结构 D. 斑状结构6.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蜂窝石 B. 咯斯特 C. 鼓丘 D. 锅穴7.构造洋壳的岩石主要是()。 A. 科马提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 D. 流纹岩8.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是()。 A. 板岩 B. 千枚岩 C. 片岩 D. 片麻岩9.属于稳定大陆边缘的地形是()。 A. 岛弧 B. 洋脊 C. 海沟 D. 大陆坡10.地表最常见、面积最大的岩石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火山岩 D. 侵入岩 三、概念解释 1. 矿物与岩石 2. 岩石圈与软流圈 3. 透水层与含水层 4. 重力异常与地磁异常 5.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四、问答题

工程地质期末复习简答题(归纳)

一 1.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要点: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2.简叙各褶曲要素。 要点:核:组成褶皱中心部位的岩层。翼:中心岩层动外的岩层。转折端:从翼向另一翼过 渡的弯曲部分。枢纽:组成褶皱岩层的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轴面:由各岩层枢纽所连成的面。 3.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各自反映了哪些内容? 答: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平面图是反映一表地质条件的图。 是最基本的图件。地质剖面图是配合平面图,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质条件,它对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现象的反映比平面图更清晰、更直观。柱状图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各地质年代的 地层特征、厚度和接触关系的图件。 4.何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要点: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5.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要点: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以下两种: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提高。前者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 后者主要是加固围。 论述题(10分) 分析褶皱区如何布置工程建筑。(工程地质评价) (1)褶皱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 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厂房、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在褶皱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与岩 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的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翼部。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稳定, 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塌落,向斜核部则是储水较丰富的地段。 二 1.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 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 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野外鉴别矿物的步骤? (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教育学心理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教育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一、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答:(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答:(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答: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和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答:(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4)加强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六.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七.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八.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