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周《甲骨文字释义

韩建周《甲骨文字释义
韩建周《甲骨文字释义

韩建周《甲骨文字释义

韩建周《甲骨文字释义》之评析

韩建周、牛海燕伉俪出于对甲骨文的热爱,在多年摭拾、选拣、积累的大量甲骨文资料基础上广搜众说,博采兼收,系统研究,精心编选,并不断完善、升华,数易寒暑,终于使这部集甲骨文字典、字帖于一体的《甲骨文字释义》书稿得以告竣。

《甲骨文字释义》一书就其规模和价值讲,可谓体大思精,宏富赅博。它较系统地从各种资料中集纳了甲骨文的不同形体,并通过电脑统一缩放,使得字体整齐划一不失其真,如出同一型范,这就保持了甲骨文的刻辞风格,给人以不可胜收的书法形体之美。它既是一部辨形释义的辞书工具书,又是一部规范的甲骨文字帖。可供广大爱好者学习临摹,以提高甲骨文书法的美学价值和促进书法艺术的进步。同时将每个甲骨文字的出处及所属时期分别列出,便于读者追根求源,深入研讨。所以,该书达到了知识性、系统性、学术性、实用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并体现出全面、新颖、简洁、实用、便利等特点。

所谓全面,是指内容的全面和用途的广泛。编撰者从我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和浩瀚的历史资料中旁求远绍、爬罗剔抉、钩沉辑佚、刮垢磨光,发掘一切与甲骨文义有关的内容为其释义,又征引数量难以数计的《经》、《史》、《子》、《集》等文献为其佐证,同时又征引5408个与其相对应的古今汉字演绎出文字演变的过程。可谓殚见洽闻、网罗宏富。它不是只见一斑难窥全豹、局限于甲骨学某个层面的辞书,而是鸟瞰甲骨学全景式的、有广泛用途的八十余万字的大型专业工具书。

唯其全面,所以适用范围才十分广泛,特别是词目的科学分类,进一步提高了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各类读者的不同需求,务使读者扣无不鸣、检无不得。正因为涵盖面大,所以甲骨文学科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类

课题所需的材料,大体上可以从相关类目与词目中找到,可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既是材料源,又是信息库。另外,从大量资料中筛选出来的词目,不仅具有认识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还有审美价值,因为许多词条的释义例证都与优秀的文史名篇佳作相联系,所以,阅读那些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的佳句美词,那生动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丰富的知识,真乃商彝周鼎,古色照人;元酒太羹、真味沁齿。

所谓新颖,是指该书书新、词目新、释义新。据笔者视野所及,像《甲骨文字释义》这样反映甲骨文整体面貌的高层次、多功能的专业辞书,过去很少出版行世,所以该书不为凤毛,亦为麟角,故谓书新。在词目的筛选中一次选及1760个甲骨文字,给以分类释义,并且以三种检索方法以方便读者查寻,恐怕以笔者视野所及尚无先例,可谓词目新。对词目的诠释,深恐因袭旧故,不存建树,故以作者的灵心慧性和实事求是精神,力求跳出前人窠臼,极尽考究之能事,排除众说纷纭、不求甚解、莫衷一是之纠葛,杜绝逞臆师心、郢书燕说之

偏颇,使无传讹沿误之弊。不少较难释义的词目,反复推敲,征典求书,剔伪留真,补缺匡谬,释义详尽,新颖全面,多有非常之论、发明之功;深造之诣、独见之明。此可谓释义新。

所谓简洁,其一是指这部能广泛反映甲骨文字研究成果的辞书选收词目博观约取,披沙拣金,立目极为严格,尽量选用经见习用之字。尽管1760个词目、80多万字的内容堪称富赡之作,但词目摭取弥富而不丛杂猥多。其二是指词目释义词尚体要,语归简约,不作繁顼的考证,不作过多的诠释,除少数词目外,多在200字左右。每能抓住关键,显露核心,剔除芜杂,汰其繁词,存其精义,决不添枝加叶妄生异说。以上可谓简洁。

所谓实用,是指该书的编撰有明确的针对性。所立词目取舍标准是能否和广大读者实际需要相结合,能则取之,否是舍之,决不填书塞典、滥竽充数。按照词目

使用频率的高低,在甲骨文研究领域存在价值的大小而选定,宁缺勿滥,以实际需要保证该书的实用价值。因为在一部工具书中,全面反映和记录甲骨文这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展变化着的系统形态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尽量扼要、清晰、较完整地将这一形态面貌写照出来,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奉献给读者一个着实管用的释难解疑的实用工具,则完全是可能的。该书实践了这一编撰原则,此可谓实用。再者释难解疑,词达理举,语言多能深入浅出。因为入之不深,则有浅显之病;出之不浅,则有艰涩之患。既然太深太浅皆为病患,故深入而浅出方与广大读者的水平相适宜。一般读者读后不以为深,专家学者读后不以为浅。此可谓实用。

所谓便利,是指该书的编排科学而系统,检索省时省力,能充分发挥其工具书的作用。该书按三大部分二十五类将1760个甲骨文字依次编排,并制定了甲骨文字检索表、汉语拼音检索表和汉字笔画检索表,这样就将互不相属的词目在博甄细别之后能合乎规律地归属于一定的类目之下,这就使整部辞典显得科学系统、鳞次羽覆、雁行有序。读者一编在手,可以从相关词目中采撷到所需要的任何答案,直如探囊取物,手到擒来。寻找相关知识无需在浩瀚卷帙的字里行间苦苦寻觅,省时省力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中国是文章的国度,文明古国辞书简册海汇山积,学者一披卷帙,不啻鼹鼠饮河、河伯向若,四顾茫然,通读甲骨辞书,势所难能。在茫茫书海中求其一问,索其一答,亦不啻捞针于大海,采珠于丽水。对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极为宝贵的读者来说,该书的出版行世无疑是一大快事,它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能使读者踏着这部著作的阶石去实现新的攀登。

今世教学,认字释义往往不从本义着眼,而是随文释义没有定准,致使学生雾里观花,作文时遣词用字或南辕北辙,或郢书燕说,每每似是而非误用其义,盖因不知究竟,无从取舍,真乃人生识字糊涂始,童蒙背书心知其义者鲜矣。《甲骨文字释义》一书,先从该字的本义阐释,然后再将直接引申义、间接引申义或假借引

申义依次说出,使学生对该字的各种意义辨别得朗若列眉,洞若观火,终生难忘。所以,该书可谓迷津之宝筏,险道之导师,不可不加辨析研穷而颟顸读过。

书和所有事物一样,永不会有止于至善的时候。成书之前殚思竭虑以求尽善尽美,行世之后便觉不尽如人愿,瑕疵可觅,该书亦作如是观。正如古人所云:“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疵”。比如个别词目因资料欠缺,释义不够全面;个别词条反因资料太丰,释义

时罗列佐证而未作严格选择;个别词条虽有自己的新颖释义,但缺乏大量的书文实证的有力支撑而削弱了新义的存在价值。以上所述不足之处,均为毛下之微疵,不吹难见也。而且,这些瑕疵也是作者无力避免的。这正所谓“名帖之存败笔,古琴之留焦尾”,此事古难全。一部工具书最要紧的是两条:一是科学性,二是实用性。该书已经占据此两条,终归瑕不掩瑜,堪称力作。笔者希望冰水青蓝,后出更胜。

河南大学文学院

杨松岐二?一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写于悬鉴楼雾露霜雪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