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六 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六 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六田间试验设计

为减少或排除各种使试验结果产生偏离实际情况的干扰因素、取得好的结果和可靠的结论,而进行的确定试验方案和安排试验过程,称为试验设计。林业试验设计应按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进行,以便对试验的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在安排试验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林木本身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习,掌握林业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根据具体的供试处理和试验地条件来安排试验。

(二)、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设置重复:所谓的重复是指一个处理在整个试验中重复种植的小区数目。一般来说重复

的次数愈多,试验结果愈准确,具体次数应视土壤差异情况,试验材料多少,试验小区大小,

对试验准确性的要求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而定。以减少试验误差和正确的估计试验误差。一

般单株小区,重复30-40次,甚至更多;少株小区(3-25株),重复8-12次;多株小区(30

株以上),重复5-8次。

2、随机化:使各试验处理具有相同的机会占有一个试验单元,以消除空间或时间上的系统

误差,正确估计试验误差,以保证测值和误差的独立分布,以利于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

试验数据.

(三)、供试材料及山地示意图

1、供试材料(处理)

(1)F=5 (家系A、B、C、D、E)每个家系有苗木250株

(2)对照CK1(原产地种子育出苗木)250株,CK2(本地生产用种育出苗木)1500株。

2、供试验用的山地示意图

3、红松子代测定林需维持40年,40年时小区数不少于12株。

4、试验地条件

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天然次生林的皆伐基地

(四)实验报告

根据提供的条件,做出相应的试验设计,内容为:

1.根据红松的生物学特性在供试验用山地示意图上,划出区组配置图和保护行;

2.将已在示意图上的区组配置图中的一个区组放样在纸上,划出小区配置图、小区株数、小区形状、初植密度(株行距),并分别做出相应的简单说明;

3.简单的抚育管理、疏伐方式及规格、补植的要求计划,造林整地规格。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精编版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怎样设计“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试验地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 a、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b、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长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c、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d、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e、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试验药剂处理 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 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如供试的农药产品是混配制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而: 1?试验地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 1.1、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2.2、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树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且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2.3、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1.4、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2.5、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 ?试验药剂处理 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2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如供试的农药产

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己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 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因为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而人力、物力的花费也大大增加,是不值得的。 重复次数的多少,一般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精确度、试验地土壤差异的大小、供试作物的数量、试验地而积、小区的大小等具体决定。对试验精确度要求高、 试验地土壤差异大、小区面积小的试验,重复次数可多些,否则可少些。通常情况下,要求把试验误差的自由度控制在10以上,即(处理数-2)* (重复数-2)>10o 一般每个处理的重复次数以3-5次为宜。大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可不设重复。 4?釆用随机区组排列 为使各种偶然因素作用于每小区机会均等,那么在每重复内设置的各种处理只有用“随机排列”才能符合这种要求,反映实际误差。例如某种药剂药效好坏究竟是由于其所在小区病、虫密度不均匀,还是药剂木身的原因,就不容易判别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试验地按重复次数划分为数量相同的区组(即重复),再将每一区组按处理数目划分小区(包含药剂处理和对照区),然后将每种药剂在区组中随机排列,即每种药剂在区组中仅出现一次。用随机区组和重复组合,试验就能提供无偏的试验误差估计值。 5 ?小区面积与形状 小区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对于减少土壤差异的影响和提高试验的精确度是相当重要的。小区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种类、病虫草害的生物学特性和试验目的而定。一般要求: 5.2、差异较大的田块,小区面积宜大一些。 5.2、凡植株高大、株行距较大的作物,单位面积上株数较少的作物,种植密度小的作物小区而积可大些,反之可小些。 5.3、活动性强的害虫,小区面积宜大些;活动性较差的如蜗虫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教程文件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 案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试验地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 1.1、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1.2、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树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且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1.3、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1.4、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1.5、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试验药剂处理 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 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如供试的农药产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已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 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因为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而人力、物力的花费也大大增加,是不值得的。 重复次数的多少,一般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精确度、试验地土壤差

田间试验设计

试验标准(依此文件), 试验流程:责任部门、责任人 常用的田间实验设计 一、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 (一)、对比法设计 这种设计常用于少数品种的比较试验及示范试验,其排列特点是每一供试品种均匀直接排列于对照区旁边,使每一小区可与其相邻旁的对照区直接比较。如图1为8个品种3次重复的对比法排列。 这类设计由于相邻小区特别是狭长相邻小区之间土壤肥力的相似性,亦可获得较精确的结果,并有利于实施与观察。但对照区过多,要占试验田面积的1/3,土地利用率不高。一般重复次数可为3~6次,必要时还可适当增加。每一重复内的各小区都是顺序排列。重复排列成多排时,不同重复内小区可排列成阶梯式,以避免同一处理的各小区排在一直线上。(二)、间比法设计 在育种试验前期阶段如鉴定圃试验供试的品系(种)数多,

要求不太高,而用随机区组排列有困难,可用此法。间比法设计的特点是,在一条地上,排列的第一个小区和末尾的小区一定是对照(CK)区,每二对照区之间排列相同数目的处理小区,通常是4或9个,重复2~4次。各重复可排成一排或多排式。排成多排时,则可采用逆向式(图2)。 如果一条土地上不能安排整个重复的小区,则可在第二条土地上接下去,但是开始时仍要种一对照区,称为额外对照(Ex.CK),如图3。 顺序排列设计的优点是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可按品种成熟期、株高等排列,能减少边际效应和生长竞争。但缺点是这类设计虽通过增设对照,并安排重复区以控制误差,但各处理在小区内的安排不随机,所以估计的试验误差有偏性,理论上不能应用统计分析进行显著性测验,尤其是有明显土壤梯度时,品种间比较将会发生系统误差。 二、随机排列的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怎样设计“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 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试验地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 a、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b、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长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c、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d、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e、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试验药剂处理 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 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如供试的农药产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已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 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因为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而人力、物力的花费也大大增加,是不值得的。重复次数的多少,一般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精确度、试验地土壤差异的大小、供试作物的数量、试验地面积、小区的大小等具体决定。对试验精确度要求高、试验地土壤差异大、小区面积小的试验,重复 次数可多些,否则可少些。通常情况下,要求把试验误差的自由度控制在10以上,即(处理数-1)*(重复数-1)>10。一般每个处理的重复次数以3-5次为宜。大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可不设重复。 4.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为使各种偶然因素作用于每小区机会均等,那么在每重复内设置的各种处理只有用“随机排列”才能符合这种要求,反映实际误差。例如某种药剂药效好坏究竟是由于其所在小区病、虫密度不均匀,还是药剂本身的原因,就不容易判别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试验地按重复次数划分为数量相同的区组(即重复),再将每一区组按处理数目划分小区(包含药剂处理和对照区),然后将每种药剂在区组中随机排列,即每种药剂在区组中仅出现一次。用随机区组和重复组合,试验就能提供无偏的试验误差估计值。 5.小区面积与形状 小区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对于减少土壤差异的影响和提高试验的精确度是相当重要的。小区面

“3414”肥料试验方案设计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1. 试验目的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可以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2. 试验设计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取决于研究目的。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推荐采用“3414”设计方案,我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研究目的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3414”部分实施方案及“3414”扩展实施方案。 (2)有机肥及中、微量元素应用效果试验。 (3)配方肥校正试验 3.“3414”完全实施方案 全称为: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3414方案)肥料试验设计 (1)“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与码值计算得到的结果相同,原因是此方案不含带有小数的码值。“311—B”,“311—A”等含带有小数的码值。) (2)该方案除了可应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拟合以外,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 (3)其具体操作参照有关的试验设计与统计技术手册。

实验六 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六田间试验设计 为减少或排除各种使试验结果产生偏离实际情况的干扰因素、取得好的结果和可靠的结论,而进行的确定试验方案和安排试验过程,称为试验设计。林业试验设计应按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进行,以便对试验的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在安排试验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林木本身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习,掌握林业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根据具体的供试处理和试验地条件来安排试验。 (二)、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设置重复:所谓的重复是指一个处理在整个试验中重复种植的小区数目。一般来说重复 的次数愈多,试验结果愈准确,具体次数应视土壤差异情况,试验材料多少,试验小区大小, 对试验准确性的要求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而定。以减少试验误差和正确的估计试验误差。一 般单株小区,重复30-40次,甚至更多;少株小区(3-25株),重复8-12次;多株小区(30 株以上),重复5-8次。 2、随机化:使各试验处理具有相同的机会占有一个试验单元,以消除空间或时间上的系统 误差,正确估计试验误差,以保证测值和误差的独立分布,以利于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 试验数据. (三)、供试材料及山地示意图 1、供试材料(处理) (1)F=5 (家系A、B、C、D、E)每个家系有苗木250株 (2)对照CK1(原产地种子育出苗木)250株,CK2(本地生产用种育出苗木)1500株。 2、供试验用的山地示意图

3、红松子代测定林需维持40年,40年时小区数不少于12株。 4、试验地条件 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天然次生林的皆伐基地 (四)实验报告 根据提供的条件,做出相应的试验设计,内容为: 1.根据红松的生物学特性在供试验用山地示意图上,划出区组配置图和保护行; 2.将已在示意图上的区组配置图中的一个区组放样在纸上,划出小区配置图、小区株数、小区形状、初植密度(株行距),并分别做出相应的简单说明; 3.简单的抚育管理、疏伐方式及规格、补植的要求计划,造林整地规格。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方法对比

一、顺序排列设计法 (一)对比设计 每隔2个供试处理设一个对照区,使每一个小区与其相邻的对照直接比较。 (二)间比设计 在一条地上,排列的第一个小区和最末尾的小区一定时对照区,每两个对照区之间排列相同数目的处理小区。 二、随机排列设计法 (一)完全随机设计 适用: 实验空间中的各种非实验因素者相当均匀一致,否则误差大。广泛应用于环境变异较小的盆载实验、温室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而在田间实验中很少应用。 实施步骤: 将全部实验小区统一编号,按随机的方法安排每个处理。 优点: 易设计,对处理和重复数没严格限制,可充分利用全部材料;有无缺区也可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简单。 缺点: 同处理小区分布比较零乱,不便于观察。没实行局部控制,在实验材料或小区土壤差异较大时,不能采用。 (二)随机区组设计 适用:存在单方向系统误差的实验 实施步骤: (1)确定重复数 (2) 划分区组 原则:重复内具同质性,重复间允许最大异质性; 区组数=重复数; 区组走向与土壤肥力梯度相垂直;区组内差异尽可能小,区组间差异尽可能大。 (3) 小区的划分 小区的长边与土壤肥力梯度平行; (4) 处理的设置 将各处理随机安排区组的小区中,每处理仅占一小区。 (5) 区组的设置 不同的区组可以设置在不同地段上,而同一区组内各个小区必须设置在同一地段上。

特点: 随机区组设计按照局部控制的原则,将整个实验地分成与重复数相等的区组,然后把每一个区组划分成与处理数相等的小区,将各处理随机安排在区组内的小区中。 优点: ①易设计和分析,能保证实验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贯彻了三原则)。 ②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灵活性大,适用广。 ③单因素、多因素实验都可应用。 缺点: ①不允许处理数太多,一般少于20。 ②实验精确度没有拉丁方设计高。 ③处理数为2的随机区组设计,叫配对法。 (三)拉丁方设计 适用:存在两个方向系统误差来源的实验 实施方法: 从行和列两个方向上排列成区组,而每一处理在每一行或列都只占有一个小区,处理在各区组的排列是随机的。 特点: ①处理数=重复数=行区组数=列区组数; ②拉丁方设计实行双重局部控制,精确度最高,是随机区组设计特殊情况; ③实验结果分析简便。 优点:精确度最高,适用实验存在两种系统误差的实验。 缺点: ①缺乏伸缩性:处理数=重复数=行数=列数。 这种实验设计,不能将一行或一列分开设置;观察记载和田间管理都不方便。 ②处理数限于5-8。 (四)改良对比法 适用: 当参试处理数众多,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如丘陵地带)时,就难于实现局部控制,改良对比法用增加对照区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矛盾,从而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实施方法: 1、每个重复区的第一个小区安排处理,第二个小区安排对照,以后每隔两个处理区安排一个对照区,一直至排完为止。 3-6次,重复内可不具同质性。 重复中,每个处理(不包括对照),必须随机排列。 。

田间试验答案--植物保护

6.24.46、单尾测验:否定区位于分布在一尾的测验。 7.*29.47、接受区:接受无效假设0H 的区间。 9.45.60、相关系数; 反映变数间相关密切程度及其性质的统计数, r =。 19.*30.49、乘积和: X 的离均差与Y 的离均差乘积之和,()()S P X x Y y =--∑。 13.33、置信度:若使总体参数θ在区间[]12,L L 中的概率为1α-,即:{}121P L L θα≤≤=-,则称1α-为参数θ在区间[]12,L L 的置信概率和置信度。 14.23、试验误差:在试验中由于非处理因素的影响,使实际观察值与处理真值之间发生了差异,这种差异称为试验误差。 15.35、回归系数:X 每增加1个单位,Y 平均地将要增加(0b >)或减小(0b <)的单位数。X S P b S S = 3.43、置信区间:若使参数θ在[]12,L L 中的概率为1α-,即:{}121P L L θα≤≤=-,则区间[]12,L L 叫做参数θ的1α-的置信区间。 28.41、决定系数:变数X 或Y 的总变异中可以相互以线性关系说明的部分所占的比率,22X Y S P r S S S S = 。 (在依变数Y 的变异中,因自变数X 的改变而引起Y 线性改变的平方和在Y 变异中所占的比例。定义为2/Y X Y U r S S =。) *20.*40、多元相关:在1M m =+个变数中,m 个变数的综合和1个变数的相关,叫做多元相关或复相关。 4.44、唯一差异原则:除了处理因素具有的不同水平外,其余的各种环境因素均应保持在特定的水平上。 8.48、无偏估值:参数估计的期望值与参数的真值相等,称为无偏估计值。 1、标准差: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总体标准差:()N Y ∑-=2μσ,样本标准差:()12 --=∑n y Y s 。 (变数的平均变异量。 42、小概率事件原理:统计学上,把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看成是实际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称为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亦称为小概率原理。 51.随机误差:由于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误差。 52.二项总体:由非此即彼事件组成的总体,常用B (n ,p )来表示。由对立事件构成的总体,称为二项总体 53.试验因素:将作为试验研究对象的因素称试验因素。 54.系统误差: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是指由于仪器未校正、测量者感官的某种偏差、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使观察值不是分散在真值的两侧,而是有方向性、系统性或周期性地偏离真值。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和完善技术措施来消除或使之减少。 55.无偏估计值:在统计上,若所有可能样本的某一统计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的相应参数,则称该统计数为总体相应参数的无偏估值。 56.第一类(α)错误:如果无效假设是正确的,但是通过假设测验否定了无效假设,这样犯的错误叫做第一类错误。 57.试验效应: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起的增加或减少的作用。 5、回归截距:线性回归中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a y bx =- 2、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样本的集合。 58 离回归平方和: 59 回归平方和:SS 回即 ( ) ? -2? Y Y ,它反映由于X 与 Y 的直线关系而使Y 的总变异所减小的部分,也就是在总平方和中可以用X 解释的部分。回归平方和越大,说明回归效果越好。 10、偏回归系数: 11、方差: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对于总体()2 2 i Y N μσ-=∑,对于样本22()1 Y y s n -=-∑ 12、总体:指在同一组条件下所有成员的某种状态变量的集合;或者说是某一变数的全部可能值的集合;或性质相同的个体组成的整个集团。 16、两尾测验:有两个否定区,分别位于分布的两尾的测验。 17、否定区:否定无效假设0H 的区间。 18、随机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体,在每一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概率被取为样本。 21、统计数:由样本获得的代表样本的特征数。(描述样本的特征数。)

农作物田间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 内容要点提示: 试验设计属于科学试验方法论的范畴,学习时①要注意将试验误差和前一章作为随机变量介绍的误差联系起来,进一步区分田间试验研究和抽样分析的不同点;②了解试验研究的程序和试验方案的内容,重点掌握试验误差的控制办法,特别是试验地土壤差异的控制技术;③要在充分认识随机区组设计和拉丁方设计的田间排列、优势及其缺陷的基础上,理解其它各种试验设计与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④对于正交设计,要熟悉正交表的类与型,熟练正交表的使用方法(因素上列,处理成行)以及由正交拉丁方构造部分正交表的原理。 第一节试验概述 一、试验研究的基本知识 1、试验研究在科研中的地位。 (1)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科研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任何一个领域的科研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完结,但对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而言,都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自然科学来讲,大体上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调查研究试验研究解释或表达 选题 -------------- 假说形成------------------ ?假说验证----------------- ?科技写作 什么叫“假说”? 用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对未知事物的猜测或假定性解释。 假说及其形成作为科研活动的阶段之一,标志着科研方法的进步和完善,其价值在于研究工作可以它为基点,把研究方向朝四面八方铺开,尽可能地将它应用于各种具体情况而引伸出许多预期结果,来和客观实际结果作比较,从而提出试验或观察方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有过这样一句名言: “只要自然科学还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哥伦布发现美州大陆就是为验证“地球是球体”这样一个假说而得到的意外发现。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就是迈克尔逊等人为验证,光的传播介质是“以太”这样一个假说而导出了洛仑兹变换,这一变换经爱因斯坦的头脑就成了新的发现线索。 所以科研工作就以“假说形成”为时间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假说形成前是科研工作的准备阶段,其方法主要调查研究。假说形成后的阶段是试验或观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试验研究,因此,实践检验真理在科研工作中就表现为试验验证假说。 (2)什么叫试验研究? 在尽可能排除外界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能细腻地观察到各种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条件下,某种过程重演,以观察未知事实,验证假说。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期末复习试题

一、判断题 1. 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时,若各区层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不同,则从各区层抽取单位数应根据其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按比例配置。(√) 2.二项分布属于连续型概率分布(×) 3.一般情况下,长方形尤其是狭长形小区的试验误差比正方形小区的大(×) 4.准确性是指在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5.调和平均数主要用于反映研究对象不同阶段的平均速率(√) 6.在计算植物生长率时,用调和平均数比用算术平均数更能代表其平均水平(×) 7.就同一资料而言,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8.通常将样本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将样本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9.正态分布属于离散型概率分布(×) ( 10.统计分析的试验误差主要指随机误差。这种误差越小,试验的准确性越高(×) 二、填空题 1. 正交试验设计表的主要性质有正交性、代表性、综合可比性。 2. 两个变量数据依据确定性关系可分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2种类型。 3. 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主要有直方图、多边形图、条形图、圆图这4种图形。 4.在田间试验中,由观察、测量所得的资料,一般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和质量性状资料两大类。 5. 小样本抽样分布主要包括三类分布:t分布、X2分布和F分布。 6. 随机事件可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基本事件3种类型 7. 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主要有随机区组试验、随机裂区试验、拉丁方试验。/ 8. 正交试验设计表的主要类型有两种分别相同水平正交表和混合水平正交表 9. 田间试验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和多级随机抽样 10. 试验地土壤差异测量的方法有目测法和肥力测定法 12. 试验处理重复的作用分别是估计试验误差和降低试验误差。 13. 试验地土壤肥力差异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肥力梯度的变化和斑块状变 化。 14. 在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和产量的相关关系中,其中种植密度是自变数,产量是依变数 15. 小麦品种A每穗小穗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值为18和3(厘米),品种B为30和(厘米),根据CV A大于_ CV B _,品种_ A _ 的该性状变异大于品种_ B _。 16. 田间试验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和等 17.根据试验的内容将田间试验分为:品种试验、栽培试验、品种和栽培相结合的试验3种类型。 18. 统计学中,一般来说常见抽样的方法有典型抽样、随机抽样和顺序抽样3种方法。 { 19. 在Excel表格中计算正态分布概率值和反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别是NORMDIST 和NORMINV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后习题解答及复习资料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习题集及解答
在种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中,属于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方法为:对比法设计、间比法 若要控制来自两个方面的系统误差,在试验处理少的情况下,可采用:拉丁方设计 如果处理内数据的标准差或全距与其平均数大体成比例,或者效应为相乘性,则 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作数据转换。其数据转换的方法宜采用:对数转换。 4. 对于百分数资料,如果资料的百分数有小于 30%或大于 70%的,则在进行方差分 析之前,须作数据转换。其数据转换的方法宜采用:反正弦转换(角度转换)。 5. 样本平均数显著性测验接受或否定假设的根据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 6. 对于同一资料来说,线性回归的显著性和线性相关的显著性:一定等价。 7. 为了由样本推论总体,样本应该是: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的一部分 8. 测验回归和相关显著性的最简便的方法为:直接按自由度查相关系数显著表。 9. 选择多重比较的方法时,如果试验是几个处理都只与一个对照相比较,则应选择:LS D 法。 10. 如要更精细地测定土壤差异程度,并为试验设计提供参考资料,则宜采用:空白试验 1. 2. 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当总体方差为末知,且样本容量小于 30,但可假设 = = (两样本所属的
总体方差同质)时,作平均数的假设测验宜用的方法为:t 测验 因素内不同水平使得试验指标如作物性状、特性发生的变化,称为:效应 若算出简单相差系数 大于 1 时,说明:计算中出现了差错。 田间试验要求各处理小区作随机排列的主要作用是:获得无偏的误差估计值 正态分布曲线与 轴之间的总面积为:等于 1。 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叫:参数,用希腊字母表示;描述样本的特征数叫:统计数,用拉 丁字母表示。 确定 分布偏斜度的参数为:自由度 用最小显著差数法作多重比较时,当两处理平均数的差数大于 LSD0.01 时,推断两处理 间差异为:极显著 要比较不同单位,或者单位相同但平均数大小相差较大的两个样本资料的变异度宜采 用:变异系数 选择多重比较方法时,对于试验结论事关重大或有严格要求的试验,宜用:q 测验。 顺序排列设计的主要缺点是:估计的试验误差有偏性 田间试验贯彻以区组为单位的局部控制原则的主要作用是:更有效地降低试验误差。 拉丁方设计最主要的优点是:精确度高 连续性变数资料制作次数分布表在确定组数和组距时应考虑: (1)极差的大小;(2)观察值个数的多少;(3)便于计算;(4)能反映出资料的真 实面貌。 某蔗糖自动打包机在正常工作状态时的每包蔗糖重量具N (100, 。 2) 某日抽查 10 包, 得 =101 千克。问该打包机是否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此题采用:(1)两尾测验; (2)u 测验 下列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中,仅能用作多因素试验的设计方法有:(1)裂区设计;(2) 再裂区设计。 对于对比法和间比法设计的试验结果,要判断某处理的生产力确优于对照,其相对生 产力一般至少应超过对照:10%以上 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有:(1) 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征是: (1) ≠ )。
1
25.
26. 27. 28. 29.
测验法;(2)二项分布的正态接近法。 =0;(2) <∑ ,(a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试验地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 a、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b、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树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且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c、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d、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e、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试验药剂处理 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 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如供试的农药产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已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 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 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因为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而人力、物力的花费也大大增加,是不值得的。 重复次数的多少,一般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精确度、试验地土壤差异的大小、供试作物的数量、试验地面积、小区的大小等具体决定。对试验精确度要求高、

田间试验示范方案

田间试验示范方案 澳佳生态腐植酸系列产品包括壤动FT、壤还童腐植酸生物有机肥(以下简称壤还童)、腐植酸螯合肥、腐植酸水溶肥及叶面肥、根美佳酸性土壤调理剂(以下简称根美佳)、福田莱腐植酸液体肥(以下简称福田莱)等腐植酸功能性肥料,均由湖北澳佳肥业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其中,壤动FT 能提高作物根系活力及土壤有益微生物活性、提升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及作物抗旱抗逆能力等。壤还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根、提高移栽成活率,改善农产品品质等。 一、试验目的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验证壤动FT与澳佳生态腐植酸系列产品优化套餐在改良土壤、提升地力、增产提质等方面的效果,以及壤还童在促进作物生根、提高移栽成活率等方面的效果。 二、地点与作物 试验示范点宜选择交通便利、易于观察及管理的田块,要求田块方正、田面平整、肥力中下、排灌方便、种植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并建立标识牌,以利观察。小区试验具体地点、作物见表1,大田示范选择在小区试验点附近,

便于示范参观。 表1 小区试验地点及作物选择 注: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每个试验小区面积原则上不小于30平方米。 三、试验设计 小区试验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由湖北澳佳肥业有限公司与试验承担单位的技术人员,依据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和作物特性商定。田间试验设计如下: (一)水稻(盐碱地改良)田间小区试验。 试验点要求选择在耕地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的水稻产区。 1.供试肥料。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壤动FT、澳佳腐植酸水溶肥、腐植酸螯合肥、腐植酸硅钙肥等。

2.试验设计。试验为土壤调理剂用量梯度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小区安排在同一地块,小区间应做隔离,单排单灌,防止串灌。具体养分配方、施肥用量、施肥次数等水肥管理结合当地习惯实施。 处理1:常规施肥(对照) 处理2:常规施肥+150公斤/亩盐碱地土壤改良剂 处理3:常规施肥+200公斤/亩盐碱地土壤改良剂 处理4:优化套餐。 底(基)肥:盐碱地土壤改良剂150公斤/亩+腐植酸螯合肥+腐植酸硅钙肥; 插秧肥:壤动FT+腐植酸水溶肥(叶面喷施); 分蘖肥:腐植酸螯合肥; 粒(穗)肥:壤动FT+腐植酸水溶肥(叶面喷施)。 (二)寒地水稻田间小区试验 1.供试肥料。壤动FT、腐植酸螯合肥、腐植酸叶面肥。 2.试验设计。试验为氮、磷、钾等养分试验,设3个处理,3个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小区安排在同一地块,具体养分配方、施肥用量、施肥次数等水肥管理结合当地习惯实施。 处理1:常规施肥(对照) 处理2:常规施肥+壤动FT或腐植酸叶面肥喷施 处理3:优化套餐。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怎样设计“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 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试验地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 a、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b、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长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c、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d、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e、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试验药剂处理 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 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如供试的农药产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已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 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因为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而人力、物力的花费也大大增加,是不值得的。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后习题解答及复习资料 (1)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习题集及解答 1.在种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中,属于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方法为:对比法设计、 间比法 2.若要控制来自两个方面的系统误差,在试验处理少的情况下,可采用:拉丁 方设计 3.如果处理内数据的标准差或全距与其平均数大体成比例,或者效应为相 乘性,则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作数据转换。其数据转换的方法宜采用:对数转换。 4.对于百分数资料,如果资料的百分数有小于30%或大于70%的,则在进 行方差分析之前,须作数据转换。其数据转换的方法宜采用:反正弦转换(角度转换)。 5.样本平均数显著性测验接受或否定假设的根据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 原理。 6.对于同一资料来说,线性回归的显著性和线性相关的显著性:一定等价。 7.为了由样本推论总体,样本应该是: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的一部分 8.测验回归和相关显著性的最简便的方法为:直接按自由度查相关系数显著 表。 9.选择多重比较的方法时,如果试验是几个处理都只与一个对照相比较,则应 选择:LSD法。 10.如要更精细地测定土壤差异程度,并为试验设计提供参考资料,则宜采用: 空白试验 11.当总体方差为末知,且样本容量小于30,但可假设==(两样本 所属的总体方差同质)时,作平均数的假设测验宜用的方法为:t测验 12.因素内不同水平使得试验指标如作物性状、特性发生的变化,称为:效应 13.若算出简单相差系数大于1时,说明:计算中出现了差错。 14.田间试验要求各处理小区作随机排列的主要作用是:获得无偏的误差估计值 15.正态分布曲线与轴之间的总面积为:等于1。 16.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叫:参数,用希腊字母表示;描述样本的特征数叫:统计 数,用拉丁字母表示。 17.确定分布偏斜度的参数为:自由度 18.用最小显著差数法作多重比较时,当两处理平均数的差数大于LSD0.01时, 推断两处理间差异为:极显著 19.要比较不同单位,或者单位相同但平均数大小相差较大的两个样本资料的变 异度宜采用:变异系数 20.选择多重比较方法时,对于试验结论事关重大或有严格要求的试验,宜用: q测验。 21.顺序排列设计的主要缺点是:估计的试验误差有偏性 22.田间试验贯彻以区组为单位的局部控制原则的主要作用是:更有效地降低试 验误差。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期末复习试题

` 一、判断题 1. 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时,若各区层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不同,则从各区层抽取单位数应根据其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按比例配置。(√) 2.二项分布属于连续型概率分布(×) 3.一般情况下,长方形尤其是狭长形小区的试验误差比正方形小区的大(×) 4.准确性是指在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5.调和平均数主要用于反映研究对象不同阶段的平均速率(√) 6.在计算植物生长率时,用调和平均数比用算术平均数更能代表其平均水平(×) 7.就同一资料而言,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8.通常将样本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将样本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9.正态分布属于离散型概率分布(×) 10.统计分析的试验误差主要指随机误差。这种误差越小,试验的准确性越高(×) 二、填空题 1. 正交试验设计表的主要性质有正交性、代表性、综合可比性。 2. 两个变量数据依据确定性关系可分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2种类型。 3. 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主要有直方图、多边形图、条形图、圆图这4种图形。 4.在田间试验中,由观察、测量所得的资料,一般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和质量性 状资料两大类。 5. 小样本抽样分布主要包括三类分布:t分布、 X2分布和F分布。 6. 随机事件可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基本事件3种类型 7. 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主要有随机区组试验、随机裂区试验、拉丁方试验。 8. 正交试验设计表的主要类型有两种分别相同水平正交表和混合水平正交表 9. 田间试验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 样和多级随机抽样 10. 试验地土壤差异测量的方法有目测法和肥力测定法 12. 试验处理重复的作用分别是估计试验误差和降低试验误差。 13. 试验地土壤肥力差异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肥力梯度的变化和斑块状变 化。 14. 在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和产量的相关关系中,其中种植密度是自变数,产量是 依变数

农作物田间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 内容要点提示: 试验设计属于科学试验方法论的范畴,学习时①要注意将试验误差和前一章作为随机变量介绍的误差联系起来,进一步区分田间试验研究和抽样分析的不同点;②了解试验研究的程序和试验方案的内容,重点掌握试验误差的控制办法,特别是试验地土壤差异的控制技术;③要在充分认识随机区组设计和拉丁方设计的田间排列、优势及其缺陷的基础上,理解其它各种试验设计与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④对于正交设计,要熟悉正交表的类与型,熟练正交表的使用方法(因素上列,处理成行)以及由正交拉丁方构造部分正交表的原理。 第一节试验概述 一、试验研究的基本知识 1、试验研究在科研中的地位。 (1)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科研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任何一个领域的科研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完结,但对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而言,都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自然科学来讲,大体上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调查研究试验研究解释或表达 选题假说形成假说验证科技写作 什么叫“假说”? 用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对未知事物的猜测或假定性解释。 假说及其形成作为科研活动的阶段之一,标志着科研方法的进步和完善,其价值在于研究工作可以它为基点,把研究方向朝四面八方铺开,尽可能地将它应用于各种具体情况而引伸出许多预期结果,来和客观实际结果作比较,从而提出试验或观察方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只要自然科学还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哥伦布发现美州大陆就是为验证“地球是球体”这样一个假说而得到的意外发现。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就是迈克尔逊等人为验证,光的传播介质是“以太”这样一个假说而导出了洛仑兹变换,这一变换经爱因斯坦的头脑就成了新的发现线索。 所以科研工作就以“假说形成”为时间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假说形成前是科研工作的准备阶段,其方法主要调查研究。假说形成后的阶段是试验或观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试验研究,因此,实践检验真理在科研工作中就表现为试验验证假说。 (2)什么叫试验研究? 在尽可能排除外界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能细腻地观察到各种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条件下,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