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我们即将消失的春节民俗

拯救我们即将消失的春节民俗
拯救我们即将消失的春节民俗

拯救我们即将消失的春节民俗

周景堂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记得2010年11月的时候,我曾经去过广东省博物馆。那一次简直就是走马观花,根本就学不到什么东西,但是有一样东西令我非常的印象深刻。那就是我看到了几个做炒米饼的模型。当时,我感到非常的熟悉,毕竟以前小的时候曾经看过长辈们做炒米饼,自己也做过,只不过是做得很烂而已。见到这几个模型,其实当时就是勾起我一丁点童年的回忆,过后不久就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几年,过年的味道一年比一年淡了。2011年的春节,这是我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春节。记得当时在学校就已经非常盼望着自己回家,不停地想着回家。的确,第一次离乡别井,难免会有所牵挂。回到家之后,一开始还是挺高兴的。然而,今年的春节也不同寻常,非常的平静。放假前的高兴,回家后春节的冷清,这一巨大的反差,真的令我无法接受。记得2011年的春节,我第一次几乎没有烧烟花。这个“几乎”,其实我有买的,但是由于不能接受为什么我不想烧烟花了,所以强行买了一点回来自己烧。可惜的就是,都几乎没有摸过,留到了今年都还没有烧完呢。以前是一堆堆兄弟姐妹们围在一起,一堆堆大人们站在旁边看着我们烧,有时候是几个小伙拿着檫炮到河边的烂泥上烧,或者找其他能玩的地方、用可玩的道具来玩。上一年就只有我们兄弟俩了,多没趣啊。

在那个孤独的春节,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那次去省博看到的炒米饼的模型又一次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记得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应该是小学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们周围家家户户在春节前的一个星期里都是热热闹闹的。春节前做得更多的当然是年货了,相比现在很多吃的都是去买,以前更多的是自己做。我们这边每一年都做角仔(油角)、煎堆、炒米饼、粽子和团滋。做角仔和煎堆是一起做的,而炒米饼又另外做。哪天谁家做什么,邻居就都来帮忙,挺热闹的,因为单凭一家的几个大人是很难做,况且不是做一点点,除了自己吃还要招呼客人的。

有人家做油角和煎堆的时候,我们附近的几个小伙当然都去“捣乱”了。做油角所用的馅料,我们经常地去偷吃然后出去玩,玩够了又去偷吃。大人们总是“骂”我们,而我们总是一副鬼脸的一笑而过。做煎堆的爆谷也是我们偷吃的对象,不过现在都已经忘记了是什么的味道。当然,我们有时也去帮帮忙的,虽然做的难看,不免被长辈们“责骂”,但是现在想起也觉得以前挺幸福的。做炒米饼的时候也是一样。已经很久没有吃过炒米饼了。记得以前做炒米饼,那是挺辛苦的,把料子放到做炒米饼的模具上后,要不停地敲打。我们小孩子做的几乎都是松松散散的。成型的炒米饼做完之后就要烘培了,而我总是守在炒米饼的旁边,经常问奶奶什么时候可以吃,真的恨不得把所有的都自己独吞。做完之后的炒米饼那就不是我经常能看到的了。奶奶总是把它藏到很隐蔽的地方,当然了,这都逃不过我的搜查,只要我用心一点就都会在一个小小屋子里找出来。一般奶奶都会藏在二楼。而我当然每次都趁她不在的时候偷偷走上去,偷它一两个然后逃出去玩去。

多少年过去了,那已经是当年事。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懒了。油角、煎堆和炒米饼,几乎都可以出去买了。什么都是买,一掏钱,买回家,然后就轻松了,什么也不用做。为什么我们现在几乎都这样了。可能是因为以下这几点吧。首先,现在个个都出去打工了,帮人打工,哪会那么早放假的,而且个个的放假的时间都不一样,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时间再去做这些看起来挺麻烦的活了;也许也是我们越来越懒了,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出现,油角啊什么的都可以瞬间的做出来,自己做的话肯定不划算了;或许老一辈的很多都不在了,很多东西做起来也不是很方便了。

凡是种种,我们村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人做油角,煎堆和炒米饼。

对于买回来的东西,说实话真的不好吃,除了用来拜神之外我根本不会吃的。机械化生产出来的东西,一味地最求成本最小化,没有了原汁原味,更少了那份不一样的情感。

去年12月,我特意叫我奶奶准备材料,我回来想做做已经很久没有做的油角和炒米饼。回家之后,我却遇到很多不理解。爸妈奶甚至邻居都说太麻烦了,某邻居说,没有时间,要工作,不帮你做了。而奶奶说她不是全都会做的,以前都是分工合作的,谁做这个谁做那个。而且道具已经没有了,以前那些做炒米饼的模具都已经全烂了,都扔了,其他很多道具现在都找不到了。另外,材料也不易找啊,做油角的白芝麻现在已经很难买到,去问了好多家都没有了,椰丝也买不到了,最后还是去一个做蛋糕的朋友家拿了一点。曲曲折折,真麻烦,我和妈妈弟弟奶奶最后艰难地找了一些凑合的道具和材料做了50多只油角就算了,炒米饼都做不成了。

记得做油角的时候发了几条微博,有不少朋友回应,很多都说已经不做这些了,幸好也发现也有一些还是坚持每一年都做。最近也看到有一些同学发了做油角这些的微博,不过都是在非珠三角地区的同学。难道是越发达的地区,这些春节民俗消失得越快?一般来说,我认为是这样的。

现在个个一放假都去做类似于上网、玩游戏、约朋友去唱K等所谓的潮流事情。现在的孩子都离不开这些东西了。不知道多少年后,油角啊、煎堆啊、炒米饼啊这些概念是否还会出现在我们的孩子的脑海中。这些春节传统民俗会不会就在不久的将来消失,断送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呢?当中国处在一个重视经济远远多于重视环境和文化的时期,我们的文化必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一个个的民俗就好像动物那样在人类的自私中逐渐的灭绝。作为大学生,我们出生在处在如此背景下的中国,我们是否应该担当起一份责任,继承与发展这些文化?文化的保护,从最近的梁林故居被拆就可以洞察当今我国的文化保护是何等的艰巨。如果我们都只是只眼开只眼闭,一味追求享受,却忽视了我们最根本的东西,任凭它去留,那以后我们还有什么,钱?就剩下钱了?现在说要建设幸福广东,和谐社会,有钱我们就一定幸福了吗?看着最近北京出台的所谓和谐家庭的指标,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除了物质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才是真正的幸福,而这部分的幸福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我们所处在的文化氛围。所以要建设幸福广东和谐社会,在文化保护上是要狠下功夫的。就看休假制度,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可以说都需要人作为载体。如果只是强调文化保护,却把人“锁在一个笼子里”,这文化怎么保护?总而言之,文化的保护,需要政府的努力,这路子还挺长的。另外,作为社会的动物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是否要肩负起促进我们社会发展的责任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