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08年经济危机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及其对策

论2008年经济危机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及其对策
论2008年经济危机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及其对策

经济危机对主要经济体的影响以及对策

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

2.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3.房地产行业真正的“冬天”来临,寄希望于政府救房市无异于“痴人说梦”。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4.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

5.各国央行任何救市行为都会“失灵”。

中国的对策:

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

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4.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5.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6.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7.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8.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9.产业振兴计划.

对欧盟的影响:

1.欧洲的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大幅下降,

2.在欧洲各国大幅削减国内产量的同时,国际贸易的成交量也大幅下滑,打破了欧洲各国把国际贸易当成安全阀门,以此来缓解国内各行业产量下降的压力的美梦。

3.由于国内失业率不断走高,以及人们对日益加深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恐惧情绪不断加重,欧洲各国的民众抗议也是此起彼伏,这也加大了欧洲各国政府及领导人的政治风险。

4.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张,给欧盟的团结及共同利益的理想宗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5.本轮经济下行持续的时间越长,各国政府被国际社会指责其经济刺激措施不足,未达到与其经济规模相称的水平的可能性就越大。

欧盟采取的措施:

1. 强化了欧洲债券监管委员会的职能。欧洲债券监管委员会是隶属欧盟委员会内部的一家咨询机构,没有任何的监管职能。2009年1月23日下达的指令,强化了该委员会协调欧盟各国间证券监管措施的职能。

2. 加强了欧洲银行监管委员会的职能。此前,该委员会仅是一家咨询机构,不具备任何的监管职能来协调银行的监管措施。而2009年1月23日下达的指令则扩展了该委员会的职能范围,把对金融集团的监管纳入欧洲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权限。

3. 强化了欧洲保险及职业养老金监督委员会的职能。该委员会是隶属于欧盟委员会的一家咨询机构,不具备任何监管职能,覆盖的主要领域包括保险,再保险及职业养老金。2009年1月23日下达的指令授予该委员会协调欧盟各国之间及欧盟与其它国家政府机构间政策的职能。

4. 欧洲议会及欧洲委员会于2009年4月23日通过了新的针对信誉评级机构的监管条例,旨在提高评级机构的质量和透明度。

5. 欧盟委员会批准通过了向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基金会、欧洲财务报告咨询专家组和公共利益监督机构直接注资的计划。

6. 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让对冲基金经理和另类投资基金经理注册的措施以及管理高管薪酬的措施。

7. 欧盟委员会对建立新的欧盟系统风险委员会和欧盟金融监督系统表示支持。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资料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 1637年郁金香狂热 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还在地里生长时,价格就已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20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这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 1720年南海泡沫 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使得私人资本集聚,社会储蓄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当时,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1720年,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股票供不应求,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后来《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通过,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837年经济大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1929年股市大崩溃 1922年—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 1970滞涨 1973年,由石油危机造成的供给冲击导致美国出现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这是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至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受其影响,不仅拉美股市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指数及世界股市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这使得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源起美国“零首付”的买房政策,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美国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至今仍是国际关注热点。 2012.05.24 发生来源 次级房屋信贷危机 2007年的事件 2007年8月9日-爆发流动性危机 2007年10月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创历史新高14,164点 2008年的事件 2008年环球股灾 贝尔斯登被接管 美联储接管房利美和房贷美 2008年9月流动性危机 美国国际集团陷入财困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重点

[收稿日期]2010-01-25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 贾 晶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要]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有市场经济就会不时地爆发经济危机。它源于生产的社会性与私人占有的矛 盾,但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不断追求扩张的产物。所以,研究经济危机离不开制度分析。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可以发现,经济危机虽然是伴随大国崛起的危难,但制度创新却可以使大国迎难而上,转危为机,抓住机遇而崛起。我国应从制度创新入手,让利于民;创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强化政府干预,纠正市场失灵;加强国际合作。从而不仅化解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而且还在后经济危机时期能够快速发展。 [关键词]经济危机;制度创新;中国崛起[中图分类号]F640 [文献标识码]B 第2010年第3期(总第346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3,2010Total No.346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003-0003-02从美国的次债危机发展成美国的经济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经济危机。现在,危机早就进一步深化和蔓延,经济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而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 “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自1825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在繁荣与萧条中交替运行,经济危机理论历经100多年的历史演变,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通过对经济危机与制度创新、大国崛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并为通过制度创新应对经济危机,促进中国崛起,转“危”为“机”提供思路。 一、经济危机的制度分析 (一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危机 在制度经济学看来,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无效率的制度则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危机就可以看作是无效率的制度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经济制度变迁中的突变。试分析如下: 1.经济危机只有在市场经济制度中才会产生。如果经济自给自足,生产与消费直接结合,就不可能形成生产过剩或不足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形成是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生产与消费日益脱离,各种矛盾累积集中爆发的结果。 2.经济危机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紧密相联。人们的经济活动离不开经济制度。集中的工业化生产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使相关的商品交易制度、银行信贷制度、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国际贸易制度等形成并发生变化。如果出现经济结构失衡,就可能诱发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制度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采取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 含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关于对我国的影响大致如下: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

世界上的近代的几次大些经济危机有

世界上的近代的几次大些经济危机有: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代表国家是英法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8年次贷危机。 背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代表国家是英法等欧美资本主义 国家。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经济滞涨。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导致经济迅速过热发展,产品生产出来,但消费能力未能跟上,导致国家赤字上升,经济发展缓慢甚 至停止发展。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代表为金融业,范围波及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东 南亚诸国等。其问题出自于2方面:1方面是因为东南亚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引来 过多国际热钱,由于这些国家过分依赖这些热钱而且没有对应能力,在经济出现 问题时候,这些热钱迅速撤离,导致经济迅速崩塌。而另一个则是国际金融炒家 恶意炒卖货币,人为搞乱汇率,导致这些国家货币迅速贬值,引起世界范围内的 货币抛售,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受损。除了中国香港外,其余地方均受到严重影响, 其中以韩国,泰国最为严重,甚至达到其货币几成废纸的地步。 2008~2009年次贷危机:不用多说,现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还在延续。 对于国外,这个次实在太大,我就找了一些在危机发生时期的主要国家的一些经济指标进行 了统计分析,因为有些资料实在是太难找。 1.当时的美国GNP,由危机前的1044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745亿美元,由于当时罗斯福新政,在1933年以后又增加至2049亿美元。 2.美国失业人数从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失业率猛的上升1000%不止。但是危机过后失业人数较少至800万。 3.在危机前夕美国规定公司税一律是13.75%但是危机过后规定,5万元以下为12%,

对经济危机的一点看法

对经济危机的一点个人看法 二零零八年,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AIG急需巨额现金来摆脱财务困境。至此,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而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与影响,此次经济危机迅速波及了整个世界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此次经济危机的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之强显而易见。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各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与信用危机。金融危机发生后,无论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金融市场都是一片混乱。过度投资与放贷,大量金融衍生产品推出后监管失控,使银行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致使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运转。再者,世界货币体系紊乱,各国货币汇率巨幅波动,给国际经营和外汇兑换带来重大影响。虽然在近期金融危机中美元表现强势,但根据分析,美国为缓解经济颓势,可能会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美元随时可能停止升值而贬值。所以,两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加大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和风险。从宏观角度看,众多实体经济公司企业遭遇订单消费减少的困扰,随时面对倒闭的风险,从而裁员加剧,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美国最新经济数字显示,9月份企业裁员近16万人,失业率达6.1%,创2001年“911”恐怖袭击以来的最高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到创记录的 2.1亿。此外,世界各国股市连连暴跌,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等近段时间来被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导致的。 毋庸置疑,此次经济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而沉重的灾难。个人看来,面对如此大的冲击,作为普通市民的我们更应该有清醒的头脑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应对。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有一定的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决定的,当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危机就会爆发。这是一个普适的经济规律,既然是规律,它的发生发展便有历史的必然性,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作为个体的我们也就不应该对之过于恐慌,应把它当做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其实上述的影响中,对绝大多数市民影响最大的是失业率的上升和股市的暴跌。失业率是劳动力供给和就业需求共同决定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顺从市场的导向,摸清市场各个行业的供求关系,择业时面向市场的需求,把自己培养成市场需要的人才。而针对暴跌的股市,我觉得作为一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危机 摘要:从全球化经济层面看,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传统的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复归。这次经济危机不能简单地看成美国经济的危机及其扩散效应,它是全球化经济的总危机。美国人过度消费、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不力只是这次危机的技术性原因,从根本上看,这次危机是全球化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资本的逐利本性、全球化经济的无序竞争和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的缺失是其深层根源。因此,它首先是实体经济的危机。无论美国经济短期内能否实现稳定,如果没有新的技术革命或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水平的提高,全球经济将长期陷于低迷。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国际分工经济危机技术创新福利制度 从2006年开始,美国的次贷问题逐步显现,2007年8月这场危机全面爆发。危机爆发前后,其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潜在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由30个发达国家组成的OECD曾经预言,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难以避免下滑,但欧洲将接过美国的接力棒,推动OECD各国的经济增长。这种展望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可以与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势相分离。然而,经过2年多的治理,美国次贷危机不仅没有痊愈,反而引起更猛烈的次级债务危机和全面的金融危机,并引起实体经济的收缩。与此同时,这场危机逐步向世界各国扩散,发

展成为一场全面而深刻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样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根源在哪里?其演变趋势如何?下面,先从经济全球化视角分析。 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收入分配完全由市场决定,并且,在资本主义早期,劳动力供给往往大于需求,处于过剩状态。因此,劳动力价格即工资一般被压缩到仅仅维持生存的水平,甚至达不到劳动力价值的水平,其收入无法维持正常的城市生活需要,即城市中生存最基本的居住、就医、就学的需要。而另一方面,资本却能在几乎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低消费、高积累、高投资和工业生产的外延扩张是这一生产模式的基本特征。由于消费压抑和强烈的投资冲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总是要大幅度慢于生产能力的增长,生产的快速扩张和消费力的相对缩小便构成最基本的矛盾。但是,在存在经济扩张空间的情况下,这一潜在矛盾不会成为现实,投资需求会弥补消费需求的不足。相反地,由于高积累、高投资,通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快速外延扩张或外延扩张与产业升级相结合,能够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并把越来越广的领域卷入这一生产方式中。因此,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具有历史合理性,它为一种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提供了强大动力。 就我们这个时代的全球化经济而言,由于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化经济层面的一定程度的复归,这一生产方式内在的基本矛盾必然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特征方面得到体现,这必然也会影响到该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全球化经济中的表现形式。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某些国家的信用制度和虚拟经济也已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水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源于5月9日维也纳的债券交易,24小时内股票贬值了几亿盾;接踵而至的,是信用全面瘫痪和有价证券交易中止。维也纳的交易所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的其他交易所。由欧洲各国停止对美国的资本输出,导致美国纽约银行不再对铁路公司和工业界拨款,于是在9月18日,随着拥有北太平洋铁路大量债券的泽依-库克金融公司宣告破产,一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受这次危机打击或影响的国家,除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奥匈帝国外,还有俄国、意大利、荷兰、瑞典、比利时以及日本、阿根廷、印度等非西方国家。自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发一次危机。但与以往各次危机比较,1873年的危机“就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的强烈程度来说”,却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所经历过的危机中“最大的一次”。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展开,逐渐显现出与以往5次危机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首先是危机的策源地和“震中”完全从英国移向美国。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源地,而且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顶端或“中心”地位。因此,马克思始终强调《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分析,“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 [4]但是,1873年的危机却始自美国,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迟至5年后才进入危机阶段。在1879年4月10日给尼?弗?丹尼尔逊的信中,马克思指出这次危机“在很多方面都和以往的现象不同”,特别是在英国发生危机之前,美国、南美洲、德国和奥地利等地“就出现这样严重的、几乎持续五年之久的危机,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34.345) 其次,重工业既是危机中遭受打击的主要部门,也是危机过后经济高涨的基础。以往危机过程中,遭受重创的主要是轻工业。例如在英国,棉纺织业曾经是前4次危机的主要发源地和部门。1873年危机虽然最初表现为交易所混乱和信用危机,但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过剩却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领域。无论是最先爆发危机的美国和德国,还是后来的英国,重工业在这一次经济周期的高涨和危机阶段都处于中心地位。危机期间,美国纺织业的生产只缩减了18-20%;德国1875年的棉花消费量下降了10%,1876年情况又趋于好转,各棉纺织厂消费的棉花甚至高于危机前的繁荣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在1873、1874年仍在继续发展,生产量和出口量都没有下降。 第三,这次危机包括农业部门和部分非西方国家在内,从而真正具有世界性质。如果从“普遍”性生产过剩角度衡量,1825年、1837年的危机虽然在国际范围产生影响,但还都属于英国性质的危机。随着美国、法国等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及其工厂制度的发展,1847年的危机开始具有国际根源。而1857年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不仅像1847年那样具有国际性,而且开始表现出世界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1847年后西方国家工业化与世界市场迅速发展的一个结果。英、法、美、德四国当时占有世界工厂工业的4/5左右。然而在“世界性”方面,1873年危机才是真正当之无愧的。一是涉及到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以及部分非西方

谈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的边缘地位(1)

谈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边缘地位的理解 【本文摘要】在三十年代,世界各国都忙于为解脱经济危机而奔忙,但是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中国却安然无恙,这显得中国好像风景这边独好,但是中国是面临危险的,那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众联教育下面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到20世纪30年代,我们不能不提到经济危机,1929-1933年,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寻求危机的出路,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或者是军国主义道路,或者是进行平稳的改革,而当时的中国,却四平八稳,没有大的波动。今天众联教育就和大家一起探讨。 为什么中国在世纪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却安然渡过了这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呢?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做为一个以白银为法币的国家,中国起初没有受到工业国家间的影响,那当时中国是一个什么情况呢?中国其实在在美英等国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一如既往的坚持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外贸量在1929-1930年间保持稳定,在1930-1931年间,出现了20%的增长,并且1929年由于新的海关税则的出台,使中国的海关税收增长了一倍,此外,1930年后由于政府用黄金替代白银征收进口税,这样,就使政府从国际市场银价波动中解救出来,减少了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使中国以外国的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于是就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感。 对于欧洲列强来说,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维持了各国的相对稳定,但是,在德国和日本,对于战后的国际合作体系出现了不信任的因素,也就是说国内出现了改革派,也就是说如在德国,1919年的凡尔赛公约,德国人不满,强烈要求修约,这部人叫改革派,而日本在中国发展有欣欣向荣之感时,日本觉得,应该把国家的发展和某种程度的控制中国联系在一起,这一过程出现于19世纪末,日本的几代人都认为这种控制是必要的。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国是他们潜在的敌人,另一方面,在地理和经济考虑,反映了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完全依赖货物的主要供应者,同时做为日本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市场他有必要控制。第三个因到是日本人认为在心理上和文化上,作为一个成功的改革者有义务也有必要来领导其邻国,特别是中国,来走向相似的道路。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国内的与国外的事务,强硬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国内政治的反映。 当此之时,中国在加大力度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在东北也是如此,于是中日在满洲的冲突就成了一场恢复并维护国家主权的农业为主的社会之间的力量的抗衡。 好了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吧,也就是说在30年代初的中国,形势比欧洲要好,在外国资本主义疲于应付之时,中国的经济得到发展,而政治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是一场危机就要到来了。众联教育与大家一起重温历史。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摘要: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失衡有相当大的联系。在当今,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影响看似已经过去了,人们开始讨论金融危机后的 经济市场新秩序,但世界经济危机仍然给我们留下了难以摆脱的负面影响。而在 这影响下,我国经济应如何来进行应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笔者探讨 了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失衡;世界经济危机;应对策略 世界经济在几十年内的发展过程后,正经历着一次大的波浪式调整。国外的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浮动, 国内受房地产和信贷调控,经济逐渐呈现越来越不稳定的趋态。而在如此恶劣大 环境中,中国本国经济想要持续走高一定会面临一些危机与挑战。所以,笔者对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世界经济现状及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现状分析 尽管距离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11年,但是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 影响仍处于低迷态势。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投资格局逐渐变小、货币利率风 险以及政治摩擦等问题依然在持续发生,这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说都是不小 的考验。而近几年,国际投资增速放缓,世界经济的发展原动力逐渐弱化。从2010年开始,国际总贸易增长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态,且持续到现今。这都代表 着国际投资贸易正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创严重。在此基础上,为了维护世界经济的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登上了国际舞台。之前的TPP和TTIP 均属于高规格的国际贸易规则,但随着美国特朗普的上任,原本的国际贸易规则 发生了改变,导致现存的国际贸易中存在一种非理性的价值规范。而在如今这种 世界经济情况下,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无疑会给相关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打击, 从而影响世界总体经济贸易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国际投资方面,世界经济的增 长率也在不断下滑,其中新兴的经济贸易体下滑最为严重。从2000年至今,新 兴国家不断发现资本净流现象。其中,中国的资本净流现象最为严重。在2008 年之前,对于新兴的国际投资市场,其投资和融资的数量暂且较大,这个数据在2010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值。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净资本逐年减少,其中资本 净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甚至金额达到了1万亿美元。 (二)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些年,中国经济被世界经济半主动半被动地卷入其中,与全球经济不断的 进行融合。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被暴露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下。受世界 经济发展的约束,从而导致现今世界经济危机情况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1、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由于我国并没有完全开放资本市场,所以,导致国内金融相关的衍生物并没 有完全发展起来,与银行相关的衍生物非常有限。再加之我国在对金融走出去的 进程中还仍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世界经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有限。世界经 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股市走跌、外汇储备缩水等。美国大幅度调息,造成国际经济市场的动荡,也是中国在对世界经济走低的大环境下无法置身 事外的原因,收益下降,外汇资产严重缩水,严重冲击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1]。 2、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2008 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2008 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 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 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 10 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 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 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 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 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 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 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 1:20—30 甚至1:40—50。在过去的 5 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 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 40 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 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 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 还可将 CDS 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 33 万亿美元的 CDS 市场。 CDS 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 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 147 美元的天

浅析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浅析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响不断扩大,波及到全球。受到影响的各国政府联手救市,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媒体呼吁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发挥重大作用,要中国承担大国责任。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力有限,金融制度也不健全,在处理国际经济危机过程中,作用有限,这是国人应该清醒认识到的。 [关键词] 经济危机中国积极作用 一、国际上对中国作用的期待 从9月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各国政府一片救市行动中,西方主要媒体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将在此次危机处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某些西方知名人士也将目光投向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希望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第七届亚欧峰会结论的主轴之一也是在要求全面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更呼吁中国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直言不讳地说:“我非常希望中国能为解决这场金融危机作出重要贡献。”他认为这场危机是中国展现“责任感”的机会。担任欧盟轮值主席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在峰会上敦请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协助重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国际媒体纷纷注意到了中国在峰会里的地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要求中国提供协助的压力骤增”;中东的半岛电视台说:“中国被要求加入全球拯救行动”,并预言中国的国际地位将因此大为提升。 要求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据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中国是世界目前最庞大的新兴经济体和市场;美国现在手忙脚乱,但只要中国稳住阵脚,全球经济就不会彻底失去重心支点,也会为较快的复苏开辟有效通道。 第二,中国目前拥有大宗的美元外汇储备,并且是美国的主要债权国之一。只要中国不陷入经济恐慌可能导致的债务抛售,甚至愿意参加美国的救市计划与行为,美国这里的危机就不太可能进一步恶化。 第三,中国在处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隔十年之久,中国为自身利益考虑,不会在处理目前这场危机中袖手旁观,同样会显示中国的特殊作用。 难怪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10月21日在纽约发表讲话,赞扬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表示,作为世界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已明确承诺与其他各国一起努力确保全球经济的稳定,并认为中国的发展对美国公司和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论2008年至今的金融风暴危害 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多种形式混合的趋势。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泡沫信贷次贷危机 一、金融危机发生的趋势 2008年美国由于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而这次著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

三百年间世界经济危机循环周期规律

三百年间世界经济危机循环周期规律(一)(2009-02-21 22:30:43) 分类:经济危机周期 纵观三百年来经济历史繁荣年代该涨的年头经济必繁荣,危机年代该跌 的年代经济必走向衰落,如此跌宕起伏循环往复。本篇只是从资本资金市 场供求关系消费需求生产力水平金融借贷投资投机关税政策等经济层面 解读。 至于为什么有些年代会产生投资投机高涨市场需求旺盛经济繁荣的局面, 有些年代却是市场衰退经济危机的局面,为什么出现经济繁荣衰退的循环周 期本篇不涉及深层挖掘.是由年代间的内驱力规律带动的,大道致简。 1636年荷兰郁金香崩盘 1720年9月英国南海泡沫崩盘其中1717年到1720年三年间为投机狂潮上升阶段第一次经济危机 1788年 繁荣期 1789年—1792年 英国纺织业发展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 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 第二次经济危机 1793年 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 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 开始好转。 繁荣期 1795年 第三次经济危机 1797年 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6年—1809年 好景持续了12年 第四次经济危机 1810年—1814年 1809年英国农业再度歉收,国内市场严重萎缩。1810年物价下跌40-60%。正在市场一片恐慌之际,1811年春,美英开战,美国再次对英国实行禁运。雪上加 霜的打击。

繁荣期 1815年 英美战争结束,英国商品对美国输出额从1814年的8000英镑激增至1330万英镑。于是,英国工业空前繁荣。 第五次经济危机 1816年 1816年,英国对美输出额下降了28%。同时,由于军事订单下降,黑色冶金业和 煤炭工业第一次生产过剩,原来每吨高达20英镑的铁价跌至8英镑。 繁荣期 1817年—1818年 1817年至1818年在英国推销的外国公债数量达到3800万英镑。巨额资金外流让外国增加了购买能力,英国工业的剩余生产能力才被部分吸纳。 第六次经济危机 1819年—1822年 1819年,英国经济陷入了第六次经济危机。全国食品消费量比1818年减少三分 之一。1819年破产事件超过1815-1816年危机的最高点 繁荣期 1824年 这次危机持续很长时间,直到1824年才出现新的繁荣。严重的生产过剩使资本 家不敢投资,利润源源不断变成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1年到1825年, 伦敦交易所共对欧洲和中南美洲国家发行了4897万英镑公债,而英格兰银行对 国内私人贷款却急剧萎缩。这些公债转过来又成为对英国商品的购买力。 第七次经济危机 1825年 供大于求 1825年下半年,物价终于开始下跌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 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 繁荣期 1826年—1828年 1834年—1836年 铁路业兴起,带动冶金、煤炭、机车制造业的发展,运输成本迅速降低,进而 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英国经济经历了长达近12年的繁荣。1834年到1836年繁荣阶段之一,1833年到1836年农业大丰收,粮食价格下跌到60年来的最低水平,从而使工业品市场扩大,此间向美国输出资本和商品。 第八次经济危机 1837年—1843年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 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 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 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 济机制的缺失等等。英国农业连续两年歉收,小麦价格在1839年比1836年上涨了48%,使国内的工业品需求进一步萎缩。1839年,棉花价格暴涨。工业品价格下 跌而小麦、棉花涨价,出口下降而进口增加,使英国出现贸易赤字。黄金大量外 流。为控制黄金外流,英格兰银行不得不提高利率,客观上进一步缩小了国内投 资。这样,1837年开始的危机就变得格外严重,美国的萧条从1837年到1842年也持续了六年。。

经济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 的影响 (The economic crisis effec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a)

经济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对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所采取的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经济危机国际贸易影响 Abstract: This paper relocates enterprise of the economic crisis effec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a. Keywords: economic crisis . international trade . influence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趋势日益显著。世界经济正在稳步走向一体化,任何国家或地区,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它国或地区的影响。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这场目前还不曾见底的全球经济衰退,给各国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场金融灾难,虽然说始于华尔街,又延伸至欧洲日本,并波及到新兴世界,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别人的危机”、“外部的危机”,而是一场全球金融体系的危机。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经济严重失衡。以不受约束的美元主导体系为支撑,美国通过过度负债的模式维持投资和高消费,通过长时间扩张性货币政策支持资本市场,给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了长期的繁荣和稳定,通过美元发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膨胀发展,在全世界金融体系中吹起了巨大的泡沫。华尔街五大投行倾覆、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危机、世界经济广受危害之后,人们才渐渐意识到,这一场泡沫破裂的后果竟然如此之严重。由于这场由美国产生的经济危机也给中国的国际贸易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中国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大国”,其经济已纳人国际经济的体系之中。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GDP增长是靠外贸出口带动实现的。对外依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表明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影响日益增大,同时,也表明中国对它国或地区震荡的反应会很敏感。 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它都有双面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也同样如此,在危机当中自然有弊端,有风险。我们不能任由危机摆布左右,要想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危机当中也会有挑战,在危机当中同样存在着机遇和发展。 首先,要分析的是经济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不利的影响,从产业看,危机对制造业比重大的地区影响大于服务业比重大的地区。从地区看,本次危机对出口依赖型的地区影响大于内需依赖型的地区。从行业看,前几年发展快的行业,也是本次危机影响最深的行业。受房地产业、汽车等交通设备制造业不景气影响,支撑冶金工业发展的三个支柱倒塌两个,使冶金行业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以出口为主的纺织服装业影响较大,但对整个工业基础的摇动不如冶金、汽车、石化等行业强,这些行业以及航空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都有可能负增长。港口及运输受到的影响在服务业中仅次于房地产和金融(证券)等行业。受到危机影响较小的行业包括:公共设施、基础设施行业,基本生活类产品制造业(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生活性服务业(医疗保健、康体可能有大幅提高)、机械加工制造业、

浅析世界经济危机和中国应对措施

浅析世界经济危机和中国应对措施摘要:从2007年开始,一场次贷风暴从美国刮起,并迅速席卷全球,演变成一次全球 性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部分国家甚至频临破产的境地。本文通过对当前金融危机的研究和分析,以及针对经济危机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认为中国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应对。面对此次危机,中国应该和世界各国积极合作,并认清解决当前内部的主要问题,以加快自己的发展。 关键字:经济危机中国发展策略 世界经济危机简介 此次世界经济危机发生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在由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下迅速扩张并影响到全球,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机。 起因 此次世界经济危机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同时产生的,而是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为了保持国内经济增长、维持美国国民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消费水平,美国政府不断地削减企业和居民的税收,从而导致了巨额的财政赤字,与此同时,美联储又不受约束地滥发美元来满足政府赤字融资和居民负债消费的需求,从而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泛滥与日益膨胀的资产泡沫,于是危机的爆发只是个时问问题。果不出所料,在美联储连续两年多的升息政策打击下,美国终于在2007年爆发了次贷危机,从而引爆了全球金融危机。 根源 这场危机很重要的一点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那些贪婪无度的华尔街投机者钻制度的空子,弄虚作假,欺骗大众。这场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究其根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待:1.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 在美国,私人证券市场占GDP比重远远超过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主要得益于美国高度发达的金融创新(如资产证券化)水平。然而,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跨境金融交易成本下降,工业化国家资本本土偏好下降,工业化国家资本向海外投资的倾向增强,美国通过资产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看待欧债危机以及中国该如何面对 3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4,通过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5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要求:标题,三号字,加粗,仿宋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150字左右,小四号,仿宋 ?关键字,三到五个,小四号,仿宋 ?正文,五号字,仿宋,1.5倍行距 ? 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连续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发展态势,经济增长速度近四年持续超过10%,经济体系也未发生明显的通货膨胀,社会各界弥漫着乐情绪,对潜在的风险和危机认识不足。然而,世界经济史上的历次经济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危机往往发生在繁荣的顶峰时期,并瞬间对经济金融体系造成巨大打击。 1 历次金融危机概览 所谓金融危机,是指起源于一国或一地区及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能力,造成金融制度混乱(刘园,王达学1999),主要表现为所有或绝大部分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的超周期变化(Raymond

Goldsmith1997),其结果是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资金向最佳投资机会转移的渠道(Miskin1996),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金融危机往往与金融风险不断累积但并未集中爆发的金融脆弱性紧密联系,二者通常被统称为金融不稳定。 近三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先后发生了1982-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0年代开始的日本经济衰退、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几次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除此以外,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也一直没有停止。 从历次金融危机发生的表现形式看,可以将金融危机划分为四大类: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混合型危机。 通常,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购买力或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币值的急剧下降,而当局为维护本币币值的行为又迅速地耗尽外汇储备。如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就是典型的货币危机。 银行危机是指实际或潜在的银行运行障碍或违约导致银行中止其负债的内部转换,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从而发生挤提,银

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

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 经济危机的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后有所不同。但无论是战前或战后,其共同点是: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战前与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的主要标志。 在战前的危机中,一般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并大批倒闭;而在战后的危机中,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膨胀政策以及其他原因,从1957~195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期间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 主要表现 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了通货膨胀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