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数学培优竞赛新方法(九年级)-第25讲抛物线与直线形(1)——由动点生成的特殊三角形问题

(完整版)数学培优竞赛新方法(九年级)-第25讲抛物线与直线形(1)——由动点生成的特殊三角形问题
(完整版)数学培优竞赛新方法(九年级)-第25讲抛物线与直线形(1)——由动点生成的特殊三角形问题

抛物线与直线形(1)

——由动点生成的特殊三角形问题

在科学研究中,首先要能够发现好的、重大的问题,只有找对了方向,才能不断发现、解决一系列重要的问题,而要找到好的问题,不仅需要丰富的学识,更关系到一个人的观念和文化的品味。

——丘成桐

知识纵横

抛物线与直线形的结合表现形式之一是,以抛物线为载体,探讨是否存在一些点,使其能够成某些特殊三角形,有以下常见的基本形式:

(1)抛物线上的点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

(2)抛物线上的点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

(3)抛物线上的点能否构成相似三角形;

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假设存在,数形结合,分类归纳,逐一考察。

例题求解

【例1】如图,抛物线452

+-=ax ax y 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已知BC ∥x 轴,点A 在

x 轴上,点C 在y 轴上,且BC AC =.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

(2)写出C B A ,,三点的坐标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探究:若点P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且在x 轴下方的动点,是否存在PAB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坐标;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龙岩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对于(3)只需求出P 点纵坐标,将问题转化为相关线段长。解题的关键是分情况讨论并正确画图。

【例2】已知抛物线k kx kx y 322

-+=,交x 轴于B A ,两点(A 在B 的左边),交y 轴于

C 点,且y 有最大值4.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PBC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包头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对于(2),设P 点坐标为()b a ,,寻找相似三角形,建立b a 、的另一关系式,解联立而得到的方程组,可求出b a 、的值。

【例3】抛物线()314

1

2+--

=x y 与y 轴交于点A ,顶点为B ,对称轴BC 与x 轴交于点C .

(1)如图1.求点A 的坐标及线段OC 的长;

(2)点P 在抛物线上,直线PQ ∥BC 交x 轴于点Q ,连接BQ .

①若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2所示放置.其中,一个顶点与点C 重合,直角顶点D 在

BQ 上,另一个顶点E 在PQ 上.求直线BQ 的函数解析式;

②若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一个顶点与点C 重合,直角顶点D 在直线BQ 上,另一个顶点E 在PQ 上,求点P 的坐标.

(2011年绍兴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对于(2),解题的关键是求出CQ 的长。由条件出发,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而能发现E Q D C 、、、四点共圆,可使问题获得简解。

【例4】如图1,抛物线()02

≠++=a c bx ax y 的顶点为()4,1C ,交x 轴于B A ,两点,交

y 轴于点D ,其中点B 的坐标为()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过点A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E ,交y 轴于点F ,其中点E 的横坐标为2,若直线PQ 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点G 为直线PQ 上的一动点,则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H ,使F H G D ,,,四点所围成的四边形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及点H G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T ,过点T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M ,过点M 作

MN ∥BD ,交线段AD 于点N ,连接MD ,使BMD DNM ??∽?若存在,求出点T 的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1深圳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对于(2),因DF 是一个定值,故需使HF GH DG ++最小即可,从轴对称入手;对于(3)由题意知BDM NMD ∠=∠,要使BMD DNM ??∽,只要使BD

MD

MD NM =,即BD NM MD ?=2

;或从角入手得到隐含的相似三角形。

学力训练

1. 如图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2A ,且经过原点O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C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D 在抛物线上,且以B D C O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D 点的坐标;

(3)连接AB OA ,,如图2,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OBP ?与OAB ?相似?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临沂市中考题)

2. 如图,已知抛物线与x 轴交于()()0.3,0,1B A -两点,与y 轴交于点()3,0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 ,在其对称轴的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DC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M 是抛物线上一点,以M D C B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试求出点M 的坐标.

(临沂市中考题)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现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放在第二象限,斜靠在两坐标轴上,点()0,1-C .如图所示,B 点在抛物线22

1

212-+=x x y 图象上,过点B 作x BD ⊥轴,垂足为D ,且B 点横坐标为3-. (1)求证:COA BDC ???; (2)求BC 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CP ?是以AC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1年西宁市中考题)

4. 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

的对称轴为直线2=x ,且与x 轴交于B A ,两点,与y 轴

交于点C ,其中()()3,0,0,1-C A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P 在抛物线上运动(点P 异于点A ).

①如图1.当PBC ?面积与ABC ?面积相等时.求点P 的坐标; ②如图2.当BCA PCB ∠=∠时,求直线CP 的解析式.

(2011年莆田市中考题)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32

++=bx ax y 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

()()0,1,0,3B A -,过顶点C 作x CH ⊥轴于点H .

(1)直接填写:=a ,=b ,顶点C 的坐标为 ;

(2)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D ,使得ACD ?是以A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若点P 为x 轴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点P 与顶点C 不重合),AC PQ ⊥于点Q ,当PCQ ?与ACH ?相似时,求点P 的坐标.

(2011年潜江市中考题)

初中九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0 最优化_答案[精品]

专题10 最优化 例1. 4 提示:原式=1 12 - 62 -+)(x . 例2. B 提示:由-1≤y ≤1有0≤≤1,则=22 +16+3y 2 =142 +4+3是开口向上,对称轴为7 1 -=x 的抛物线. 例3. 分三种情况讨论:①0≤a +?)(,∴f (a )=2a ,即2a =2132-2+a ,则?? ? ??=--=413 172b a 综上,(a ,b )=(1,3)或(17-2-, 4 13 ) 例4. (1) 121≤≤x ,y 2 = 21+216143-2+-)( x .当=4 3时,y 2 取得最大值1,a =1; 当21= x 或=1时,y 2取得最小值21,b =22.故a 2+b 2=2 3. (2) 如图,AB =8,设AC =,则BC =8- ,AD =2,CD =42+x ,BE =4,CE =16)-8(2+x BF =AD =2. 10)24(816)8(4222222=++=+=≥+=+-++EF DF DE CE CD x x 当且仅当D ,C ,E 三点共线时,原式取最小值.此时△EBC ∽△DAC ,有 22 4 ===DA EB CA BC , 从而=AC = 3831=AB .故原式取最小值时,=3 8. (3)如图, 原式= [] 22222 2 2)24()13()32()01(032--0y x y x -+-+-+-+-+)()(

人教版初一数学培优和竞赛二合一讲炼教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讨论

人教版初一数学培优和竞赛二合一讲炼教程 (10)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讨论 【知识精读】 1. 二元一次方程组???=+=+222 1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解的情况有以下三种: ① 当2 12121c c b b a a ==时,方程组有无数多解。(∵两个方程等效) ② 当2 12121c c b b a a ≠=时,方程组无解。(∵两个方程是矛盾的) ③ 当 2121b b a a ≠(即a 1b 2-a 2b 1≠0)时,方程组有唯一的解: ??? ????--=--=12212 11212211221b a b a a c a c y b a b a b c b c x (这个解可用加减消元法求得) 2. 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时,一般是不定解,即有无数多解,若要求整数解,可按二元一次方程整数解的求法进行。 3. 求方程组中的待定系数的取值,一般是求出方程组的解(把待定系数当己知数),再解含待定系数的不等式或加以讨论。(见例2、3) 【分类解析】 例1. 选择一组a,c 值使方程组???=+=+c y ax y x 275 ① 有无数多解, ②无解, ③有唯一的解 解: ①当 5∶a=1∶2=7∶c 时,方程组有无数多解 解比例得a=10, c=14。 ② 当 5∶a =1∶2≠7∶c 时,方程组无解。 解得a=10, c ≠14。 ③当 5∶a ≠1∶2时,方程组有唯一的解, 即当a ≠10时,c 不论取什么值,原方程组都有唯一的解。 例2. a 取什么值时,方程组? ??=+=+3135y x a y x 的解是正数? 解:把a 作为已知数,解这个方程组

五年级奥数培优第十课《分解质因数》

五年级奥数培优 第十课分解质因数 自然数中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表示成若干个质因数乘积的形式,如果不考虑因数的顺序,那么这个表示形式是唯一的。把合数表示为质因数乘积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60=22×3×5,1998=2×33×37。 例1 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3824厘米3,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棱长×棱长”,现在已知正方体的体积是13824厘米3,若能把13824写成三个相同的数相乘,则可求出棱长。为此,我们先将13824分解质因数: 把这些因数分成三组,使每组因数之积相等,得13824=(23×3)×(23×3)× (23×3), 于是,得到棱长是23×3=24(厘米)。所求表面积是24×24×6=3456(厘米2)。 例2 学区举行团体操表演,有1430名学生参加,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要求每队人数在100至200之间,共有几种分法? 分析与解:按题意,每队人数×队数=1430,每队人数在100至200之间,所以问题相当于求1430有多少个在100至200之间的约数。为此,先把1430分解质因数,得1430=2×5×11×13。 从这四个质数中选若干个,使其乘积在100到200之间,这是每队人数,其余的质因数之积便是队数。 2×5×11=110,13; 2×5×13=130,11; 11×13=143,2×5=10。 所以共有三种分法,即分成13队,每队110人;分成11队,每队130人;分成10队,每队143人。 例3 1×2×3×…×40能否被90909整除? 分析与解:首先将90909分解质因数,得 90909=33×7×13×37。 因为33(=27),7,13,37都在1~40中,所以1×2×3×…×40能被90909整除。

数学培优竞赛新方法(九年级)-第22讲 几何最值

第22讲 几何最值 知识纵横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式有: 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先考虑特殊位置或极端位置,确定最值的具体数据,在进行一般情况下的推证。 2.几何定理(公理)法:应用几何中的不变量性质、定理. 3.数行结合法:揭示问题中变动元素的代数关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 例题求解 【例1】 如图,在锐角ABC ?中,24=AB ,45=∠BAC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点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N BM +的最小值 。 (陕西省中考题) 思路点拨 画折线为直线,综合运用轴对称、垂线段最短等知识。 例1

例2 【例2】 如图,在ABC ?中,AB=10,AC=8,BC=6,经过点C 且与AB 相切的动圆与CB 、CA 分别相交于点E 、F ,则线段EF 的最小值( )。 A.24 B.4.75 C.5 D4.8 (兰州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设O 与AB 相切与T ,连OC 、OT,EF 为O 直径,则EF=OE+OF=OC+OT,将问题转化为求OC+OT 的最小值。 【例3】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点P 是BC 边上不与点B 、C 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 ,过点P 作PQ ⊥AP 交DC 于点Q ,设BP 的长为x cm ,CQ 的长为y cm. (1) 求点P 在BC 上运动的过程中y 的最大值; (2) 当4 1 = y cm 时,求x 的值. (河南省中考题) 思路点拨 利用相似形建立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由此导出y 的最大值 例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下册培优讲义机构辅导资料(共30讲)

九年级讲义目录

专题01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 阅读与思考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常涉及最简根式、同类根式,分母有理化等概念,常用到分解、分拆、换元等技巧. 有条件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是代数变形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类问题包含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等众多知识,又联系着分解变形、整体代换、一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1、直接代入 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待化简求值的式子. 2、变形代入 适当地变条件、适当地变结论,同时变条件与结论,再代入求值. 数学思想: 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数与形,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有理式与无理式,相等与不等,正面与反面、有限与无限,分解与合并,特殊与一般,存在与不存在等,数学就是在矛盾中产生,又在矛盾中发展. =x , y , n 都是正整数) 例题与求解 【例1】 当x = 时,代数式32003 (420052001)x 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2003 2- (绍兴市竞赛试题) 【例2】 化简 (1(b a b ab b -÷-- (黄冈市中考试题) (2 (五城市联赛试题)

(3 (北京市竞赛试题) (4 (陕西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若一开始把分母有理化,则计算必定繁难,仔细观察每题中分子与分母的数字特点,通过分解、分析等方法寻找它们的联系,问题便迎刃而解. 思想精髓:因式分解是针对多项式而言的,在整式,分母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因式分解的思想也广泛应用于解二次根式的问题中,恰当地作类似于因式分解的变形,可降低一些二次根式问题的难度. 【例3】比6大的最小整数是多少? (西安交大少年班入学试题) 解题思路:直接展开,计算较繁,可引入有理化因式辅助解题,即设x y == 想一想:设x=求 432 32 621823 7515 x x x x x x x --++ -++ 的值.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的根式为复合二次根式,常用配方,引入参数等方法来化简复合二次根式.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培优竞赛训练一

培优竞赛训练一 1. 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点位置如图所示,用“>”或“<”填空: (1)|a |______|b |; (2)a +b +c ______0: (3)a -b +c ______0; (4)a +c ______b ; (5)c -b ______a . 2. 已知321===c b a ,,,且c b a >>,那么c b a -+= . 3. 已知d c b a 、、、是有理数,169≤-≤-d c b a ,,且25=+--d c b a , 那么=---c d a b . 4. 若有理数x 、y 满足2002(x 一1)2 +0112=+-y x ,则=+2 2y x . 5. 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54=-b a ,那么1 2+++-ab a b ab a = . 6. 设0=++c b a ,0>abc ,则c b a b a c a c b +++++的值是( ). A .-3 B .1 C .3或-1 D .-3或1 7. 若|x |=x ,并且|x -3|=3-x ,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 的值,并计算这些值 的和. 8. 已知m ,n 为整数,且|m -2|+|m -n |=1,求m +n 的值. 9. |x -1|+|y +2|+|z -3|=0,则(x -1)(y -2)(z +3)的值为( ). (A)48 (B)-48 (C)0 (D)xyz 10. 巧算下列各题: (1))2004 11)(120031( )151)(411)(131)(211(--?---- (2)666663333222299999?-? 11. 式子| |||||ab ab b b a a ++的所有可能的值有( ). (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 12. 13. 如果c b a 、、是非零有理数,且0=++c b a ,那么 abc abc c c b b a a +++的所有可能

五年级数学培优:分解质因数

五年级数学培优:分解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一) 【专题导引】 一个自然数的因数中,为质数的因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例如:24=2×2×2×3,75=3×5×5. 我们数学课本上介绍的分解质因数,是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服务的.其实,把一个数分解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启发我们寻找解答许多难题的突破口,从而顺利解题. 【典型例题】 【例1】把18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大于1个,小于18个.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试一试】 1、有60个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去慰问解放军叔叔,每组不少于6人,不多于15人,有哪几种分法? 2、195个同学排成长方形队伍做早操,行数和列数都大于1,共有几种排法?【例2】写出若干个连续的自然数,使它的积是15120.

【试一试】 1、有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且体积是39270立方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有4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1岁,4人的年龄积是3024,问这4个孩子中最大的几岁? 【例3】将下面八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这两组数的乘积相等. 2、5、14、24、27、55、56、99 【试一试】 1、有三个自然数a、b、c,已知a×b=30,b×c=35,c×a=42,求a×b×c的积是多少? 2、把40、44、45、6 3、65、78、99、105这八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两组四个数的乘积相等.

【例4】王老师带领一班同学去植树,学生恰好分成4组,如果王老师和学生每人植树一样多,那么他们一共植了539棵.这个班有多少个学生?每人植树多少棵? 【试一试】 1、3月12日是植树节,李老师带领同学排成两路人数相等的纵队去植树,已知李老师和同学们每人植树的棵数相等,一共植了111棵树,求有多少个同学? 2、小青去看电影,他买的票的排数与座位号数的积是391,而且排数比座位号数大6,小青买的电影票是几排几座? 【﹡例5】下面的算式里,□里数字各不相同,求这四个数字的和. □□×□□=1995 【﹡试一试】 1、在下面算式的框内,各填入一个数字,使算式成立. □□□×□=1995

8年级数学培优竞赛试题1-25题(含详解)

八年级 第1题:下列命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对应相等; (2)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或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B 解析: (1)全等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对应相等,正确 (2)可以先证明两边的夹角相等,再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正确 (3)可以用AAS或A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 (4)参考等高模型,两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错误 第2题:如图,在△ABC中,IB,I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点I作DE ∥BC,分别交AB于D,交AC于E,给出下列结论:①△DBI是等腰三角形; ②△ACI是等腰三角形;③AI平分∠BAC;④△ADE周长等于AB+AC,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①因为IB 平分ABC ∠ 所以CBI DBI ∠=∠ 因为DE 平行BC 所以CBI DIB ∠=∠ 所以DIB DBI ∠=∠ 所以BD=DI 所以DBI ?是等腰三角形 ②因为BAC ∠不一定等于ACB ∠ 所以IAC ∠不一定等于ICA ∠ 所以ACI ?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③因为三角形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BI 、CI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 所以AI 平分BAC ∠ ④因为DI BD =,同理可得EC EI = 所以ADE ?的周长AE EC BD AD AE EI DI AD +++=+++ 第3题:已知△ABC 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4,6,在△ABC 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 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 ) A .6条 B.7条 C.8条 D.9条 答案:B 解析: 根据当11AC BC =,2CC AC =,3BC AB =,44CC AC =,5AC AB = 6AC AB =,77CC BC =时,都可以得到符合题意的等腰三角形 所以共有7条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25 配方法-精编

专题 25 配方法 阅读与思考 把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部分写成完全平方式或者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的形式,这种方法叫配方法,配方法是代数变形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相等关系,讨论不等关系的常用技巧. 配方法的作用在于改变式子的原有结构,是变形求解的一种手段;配方法的实质在于揭示式子的非负性,是挖掘隐含条件的有力工具. 配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配方”,恰当的“拆”与“添”是配方常用的技巧,常见的等式有: 1、222 2()a ab b a b ±+=± 2、2 a b ±= 3、2222 222()a b c ab bc ca a b c +++++=++ 4、2 2 2 2221 [()()()]2 a b c ab bc ac a b b c a c ++---= -+-+- 配方法在代数式的求值,解方程、求最值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运用配方解题的关键在于: (1) 具有较强的配方意识,即由题设条件的平方特征或隐含的平方关系,如2 a = 能 联想起配方法. (2) 具有整体把握题设条件的能力,即善于将某项拆开又重新分配组合,得到完全平方式. 例题与求解 【例1】 已知实数x ,y ,z 满足2 5,z 9x y xy y +==+- ,那么23x y z ++=_____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解题思路:对题设条件实施变形,设法确定x , y 的值. 【例2】 若实数a ,b , c 满足222 9a b c ++= ,则代数式2 2 2 ()()()a b b c c a -+-+- 的 最大值是 ( ) A 、27 B 、18 C 、15 D 、12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解题思路:运用乘法公式 ,将原式变形为含常数项及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含解析)专题27 以形借数

27 以形借数——借助图形思考 阅读与思考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与形以及数和形的关联与转化,这是数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就解题而言,数与形的恰当结合,常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维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解法”.将问题转化为一个图形,把问题中的条件与结论直观地、整体地表示出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解题方法,现阶段借助图形思考是指以下两个方面: 1.从给定的图形获取解题信息 数学问题的表述方法很多,既有用文字叙述的,也有通过图形(如数轴、图表、平面图形等)来呈现的,善于从给定的图形获取解题信息是一个重要技能. 2.有意地画图辅助解题 图形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及关系,解题中有意地画图(如画直线图、列表、构造图形等)能帮助分析理顺复杂数量关系,使问题获得简解. 阅读与思考 【例1】如图,圆周上均匀地钉了9枚钉子,钉尖朝上,用橡皮筋套住 其中的3枚,可套得一个三角形,所有可以套出来的三角形中,不同 形状的共有____________种。 (“五羊杯”竞赛试题) x y z则解题思路:圆周长保持不变,设圆周长为9,套成的三角形三边所对应的弧长分别为,,, ≤≤,借助图形分析,找出满足条件的整数解即可。 ++=。不妨设x y z 9 x y z

【例2】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 ........y(km),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像进行一下探究: 信息读取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km。 (2)请解释图中点B的实际意义。 图像理解 (3)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 (4)求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问题解决 (5)若第二列快车也从甲地出发驶往乙地,速度与第一列快车相同。在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30分钟后,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求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车发多少小时?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函数图像包含了两种不同层次的信息:有慢车行驶900km用了12h等可直接感知的浅层结构信息,也有在0~4小时之间以及稍后的一段时间内,快车和慢车的速度之和为定值和C点表示快车在某一时刻已到达终点等需要经过分析或运算才能获得的深层结构的信息。

最新五年级数学下提高教学质量举措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 幺棚小学:孔德燕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22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 3、5的倍数的

黄东坡数学培优竞赛新方法平行四边形与平移变换(答案)

例1 (1)本题先结合平行四边形性质,根据ASA得出△ABM≌△CDN,从而得出DN=BM,AM=CN;再由三角形中位线得出CN=MN,BM=DN=2NF,同时推翻AM=AC、S△AMB= S△ABC.

(2)用大五边形面积减去3个三角形面积即可求得结果 (三角形ABD、三角形ACE、三角形ABC); ∴△BDF、△EFC均为RT三角形 例2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分别是:(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任取两个进行推理.

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符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条件的有九种:(1)(2);(3)(4);(5)(6);(1)(3);(2)(4);(1)(5);(1)(6);(2)(5);(2)(6)共九种. 例3熟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其中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平行四边形,延长AC 后,证明AD∥BC,然后再证明三角形全等,证得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到结论. 证明:延长AC,在C上方取N,A下方取M,使AM=AE,CN=CF,则由已知可得PM=PN,易证△PME≌△PNF,且△AME,△CNF都是等腰三角形. ∴∠M=∠N,MEP=∠NFP ∴∠AEP=∠PFC ∴AD∥BC, 可证得△PAE≌△PCF,得PA=PC, 再证△PED≌△PFB.得PB=PD. ∴ABCD为平行四边形. 例4(1)先过点E作EG∥CD交AF的延长线于点G,由EG∥CD,AB∥CD,可得,CD∥GE,再有BE∥AG,那么四边形ABEG是平行四边形,就可得,AB=GE=CD,而GE∥CD,会出现两对内错角相等,故△EGF≌△DCF,即EF=DF.

初中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6 不等式

专题16 不等式(组) 阅读与思考 客观世界与实际生活既存在许多相等关系,又包含大量的不等关系,方程(组)是研究相等关系的重要手段,不等式(组)是探求不等关系的基本工具,方程与不等式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解题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重要区别;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只要考虑这个数是否为零,而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不但要考虑这个数是否为零,而且还要考虑这个数的正负性. 2. 解不等式组与解方程组的主要区别是:解方程组时,我们可以对几个方程进行“代入”或“加减”式的加工,但在解不等组时,我们只能对某个不等式进行变形,分别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求公共部分.通俗地说,解方程组时,可以“统一思想”,而解不等式组时只能“分而治之”. 例题与求解 【例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x t x x x 2 35 35 2恰好有5个整数解,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A 、2116-<<-t B 、2116-<≤-t C 、2116-≤<-t D 、2 116-≤≤-t (2013 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广东省试题) 解题思路:把x 的解集用含t 的式子表示,根据题意,结合数轴分析t 的取值范围. 【例2】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7 10 05)2(< >---x n m x n m 的解集为那么关于x 的不等式)0(≠>m n mx 的解集为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从已知条件出发,解关于x 的不等式,求出m ,n 的值或m ,n 的关系. 【例3】已知方程组?? ?=+=-6 2y mx y x 若方程组有非负整数解,求正整数m 的值. (天津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解关于x ,y 的方程组,建立关于m 的不等式组,求出m 的取值范围. 【例4】已知三个非负数a ,b ,c 满足3a +2b +c =5和2a +b -3c =1,若m =3a +b -7c ,求m 的最大 值和最小值. (江苏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本例综合了方程组、不等式(组)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用含一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m ,通过解不等式组,确定这个字母的取值范围,在约束条件下,求m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七年级数学培优竞赛教案

奥数培训之趣味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 1、诗仙李白豪放豁达,有斗酒诗百篇的美名,为唐代“饮中八仙”之一, 民间流传李白买酒歌谣,是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抖,三遇店和花,喝完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解:设酒壶中原有酒x 斗,“三遇店和花”意思是李白三遇店,同时也三见花。 第一次见店又见花后,酒有:12-x ; 第二次见店又见花后,酒有:1-122)( -x ; 第三次见店又见花后,喝完壶中酒,所以 依题意,得 ()[]0111222=---x 解方程,得 87= x 答:酒壶中原有酒8 7斗。 2、有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羊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们的羊数就一样了”,求两个牧童各有多少只羊。 解:设甲有x 只羊,乙有y 只羊。依题意,得 ()? ??+=--=+11121y x y x 解方程组,得? ??==57y x 所以甲牧童有羊7只,乙牧童有5只。 3、一片牧场上的草长得一样快,已知60头牛24天可将草吃完,而30头牛60天可将草吃完.那么,若在120天里将草吃完,则需要( )头牛 A 、16 B 、18 C 、20 D 、22 分析:设草一天增加量是a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的量是b ,原有草的量是c ,根据60头牛24天可将草吃完,而30头牛60天可将草吃完,列方程组,用其中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即可求解。

解:设草一天增加量是a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的量是b ,原有草的量是c 。 根据题意,得 ???==???+=?+=?b c b a a c b a c b 120010606030242460解得, 则若在120天里将草吃完,则需要牛的头数是20120120=+b a c 。故选C 。 4、杯子中有大半杯水,第二天较第一天减少了10%,第三天又较第二天增加了10%,那么,第三天杯中的水量与第一天杯中的水量相比的结果是( ) A .一样多. B .多了. C .少了. D .多少都可能. 解:设杯中原有水量为a ,依题意可得, 第二天杯中水量为a ×(1-10%)=0.9a ; 第三天杯中水量为(0.9a)×(1+10%)=0.9×1.1×a ; 第三天杯中水量与第一天杯中水量之比为199.01.19.01.19.0<=?=??a a 。 所以第三天杯中水量比第一天杯中水量少了,选C . 5、 甲杯中盛有2m 毫升红墨水,乙杯中盛有m 毫升蓝墨水,从甲杯倒出a 毫升到乙杯里(0<a <m ),搅匀后,又从乙杯倒出a 毫升到甲杯里,则这时( )。 A .甲杯中混入的蓝墨水比乙杯中混入的红墨水少. B .甲杯中混入的蓝墨水比乙杯中混入的红墨水多. C .甲杯中混入的蓝墨水和乙杯中混入的红墨水相同. D .甲杯中混入的蓝墨水与乙杯中混入的红墨水多少关系不定. 解:从甲杯倒出a 毫升红墨水到乙杯中以后: 乙杯中含红墨水的比例是a m a +, 乙杯中含蓝墨水的比例是 a m m +, 再从乙杯倒出a 毫升混合墨水到甲杯中以后: 乙杯中含有的红墨水的数量是毫升a m ma a m a a a +=+?- ①

全国通用初中数学竞赛培优辅导讲义(28—33)讲

全国初中数学竟赛辅导讲义修订(2) 三角形的边角性质 内容提要 三角形边角性质主要的有: 1. 边与边的关系是: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反过来要使三条线 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必须任意两条线段的和都大于第三条线段,即最长边必须小于其 他两边和。用式子表示如下: a,b,c 是△ABC 的边长b a c b a b a c a c b c b a +<-??? ????????>+>+>+?< 推广到任意多边形:任意一边都小于其他各边的和 2. 角与角的关系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 内角和。 推广到任意多边形:四边形内角和=2×180 , 五边形内角和=3×180 六边形内角和=4×180 n 边形内角和=(n -2) 180 3. 边与角的关系 ① 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② 在直角三角形中, △ABC 中∠C=Rt ∠2 22c b a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ABC 中?? ??=∠∠=∠ 30A Rt C a :b :c=1:3:2 △ABC 中?? ??=∠∠=∠ 45A Rt C a :b :c=1:1:2 例题 例1.要使三条线段3a -1,4a+1,12-a 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求a 的取值范围。 (1988年泉州市初二数 学双基赛题) 解: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得不等式组 ?????+>-+-->-++->++-141312131214121413a a a a a a a a a 解得?? ???<->>51135.1a a ∴1.5

七年级数学尖子生培优竞赛专题辅导第二十讲 质数与合数

第二十讲 质数与合数 趣题引路】 由超级计算机运算得到的结果2859433-1是一个质数,则2859433+1是( ) A .质数 B .合数 C .奇合数 D .偶合数 解析 ∵2859433-1,2859433,2859433+1.是三个连续正整数,∵2859433-1的末位数字是1.∴2859433 是偶合数,∵上述三个数中一定有一个能被3整除,而2859433-1是质数,∴2859433+1的末位数字是奇数且能被3整除,故2859433+1是奇合数.故选C .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吗?二百多年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任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质数之和.如6=3+3,12=5+7等.对许多偶数进行检验,都说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至今仍无法从理论上加以证明,也没有找到一个反例.到目前最好的结论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的“1+2”,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质数或两个质数的积,这一结论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知识延伸】 1.正整数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各种分类,这里依据它们的正约数的个数可以分为三类: (1)只有一个正约数的数,它只能是1; (2)只有两个正约数的数,如2,3,11这样的数叫质数; (3)有两个以上正约数的数,如4,10,12这样的数叫合数. 2.(1)2是最小的质数,也是唯一的偶质数;除2以外,其余的质数都是奇数。 (2)质数有无穷多;合数也有无穷多. 证明 假设只有有限多个质数,设为P 1,P 2,P 3,…,P n 考虑P 1P 2P 3…P n +1,由假设可知,P 1P 2P 3…P n +1是合数,它一定有一个质因数P ,显然,P 不同于P 1,P 2,P 3,…,P n ,这与假设P 1,P 2,P 3,…,P n 为全部质数矛盾. 3.质数可以采用埃拉托色尼筛选法进行判定.如判断2003为质数,可以这样操作:分别用质数2,3,5,7,11,13,17,19,23,29,31,41,43来除2003,它们都不能整除2003,而下一个质数47,它的平方472=2209大于2003,由此就可判定2003为质数。 4.算术基本定理 对于一合数,如果将它分解为若干质数的连乘积的形式,并不考虑质因数的排列顺序,那么这种分解 式将是唯一的,即正整数N (N >1)可以唯一表示为12 12m a a a m N P P P =??? 其中,P 1,P 2,…,P m 为质数,且P 1<P 2<…<P m ,a 1,a 2,…,a m 为正整数. 5.对于正整数N 的质因数标准分解式12 12m a a a m N P P P =??? 根据乘法原理,它的正约数个数为(1+a 1)(1+a 2)…(1+a m ).它的所有约数之和为 ()()()() 12 11221+++1+++1+++m a a a m m S N P P P P P P =???????????? 121 11 1212111=111 m m m p p p p p p ααα+++---???---. 而且仅当N 为平方数时,它的正约数个数为奇数.

西安交大少年班入学考试试题

数学:全国数学竞赛或联赛的题要做,黄东坡的《培优竞赛新方法》的竞赛内容。物理:省赛水平,力电为主,去年光声都没考。 语文:古文要注意,作文关注社会热点。 英语:看高中词汇,做高考阅读和完型填空。 化学:去年没考,建议天原杯的原题。 面试:10个科普,一个一分钟回答,一个动手能力操作,一个团队合作项目,再问你什么事情让你成长最多。面试时要努力争取发表意见的机会但不要让人觉得你爱出风头过于张扬,要把握一个度。 科普:书香门第是什么意思?被蚊子叮了为什么痒?兔子上山快还是下山快为什么?NBA单场最高得分是多少? 一分钟:砖块的用处?空城计被识破了会怎么样? 团队合作:每人在一张纸上画一笔,并起一个名字。 动手:如何把一张纸变得最长,要有创意。 数学是最难的一门,甚至有好多高中奥赛的题,千万不要指望都做出来,重要的是心态,不要慌,能做多少做多少就行了。 语文重要的是阅读量,都是初中生没看过的,如果你平常看的课外书比较多,应该不成问题。 英语吗,我英语比较好,当时考了全河北省第一,所以觉得比较简单,呵呵,给不出什么建议,抱歉啦。 物理不难,要做一本叫《初中生物理培优教程》,有大量原题。 面试要落落大方,大胆些,抢到说话的主动权,无论发生什么紧急状况,千万不要怵,因为那是评委给你设的套! 题目很多,我是去年的,我们先是自我介绍,然后专家会根据你的介绍向个人提问题。不过,呵呵,有的会问提前写好的问题,我们那一组有两道题挺好“如果照相时摄影师没有安排你位置,你会选择坐在哪里?”,“你如何看待学校里阴盛阳衰(女生比男生强势)的问题?”反正,我觉得这种题,你最好答的成熟一些,比如我前面有个人答第一个题,她竟说在最边上!当时我觉得她就挂掉了。不过因人而异,表达自己就好,专家通常能看出你是不是很真实,最忌讳虚假!!!然后就是看了一幅图片,我记得当时是一只母鸡喂养一只小狗,然后写下自己的感想,然后依次发言,我的建议,写的不要太详细,关键字写上就好,这样发言时自由空间比较大。然后是动手操作,我知道两道题:用一个纸杯,一根吸管,胶带,一根牙签(好像是),一个组做一个能下落时间最长的飞行器,一个组我记得是做能从斜面上滑下能直线运动且运动最远的模型。反正你只要做得比同组人做的好就行了。比较式的那种呵呵,你比同组强就行了。我是女生,我觉得女生其实挺占优势,至少我们做得差不多就行了,不过最后的环节,他们问你可不可以实验一下,一定要实验哦,否则我个人认为你的主动性得分就会大打折扣。还有最简单有效的模型有时就比奇异形状好。既省时间,又好想。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是集体合作将一个字改成画,“旮”。我们组做得超级好。因为我们提前就商量

初中九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0 最优化

专题10 最优化 阅读与思考 数学问题中常见的一类问题是:求某个变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带有“最”字的问题,如投入最少、效益最大、材料最省、利润最高、路程最短等,这类问题我们称之为最值问题,解最值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1.配方法 由非负数性质得()02 ≥±b a . 2.不等分析法 通过解不等式(组),在约束条件下求最值. 3.运用函数性质 对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若自变量为任意实数值,则取值情况为: (1)当0>a ,a b x 2-=时,a b ac y 442-=最小值 ; (2)当0

【例3】()2 13 22+-=x x f ,在b x a ≤≤的范围内最小值2a ,最大值2b ,求实数对(a ,b ). 解题思路:本题通过讨论a ,b 与对称轴0=x 的关系得出结论. 【例4】(1)已知2 11- + -=x x y 的最大值为a ,最小值b ,求2 2b a +的值. (“《数学周报》杯”竞赛试题) (2)求使()168422 +-+ +x x 取得最小值的实数x 的值.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3)求使2016414129492222+-+++-++y y y xy x x 取得最小值时x ,y 的值. (“我爱数学”初中生夏令营数学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解与二次根式相关的最值问题,除了利用函数增减性、配方法等基本方法外,还有下列常用方法:平方法、判别式法、运用根式的几何意义构造图形等. 【例5】如图,城市A 处位于一条铁路线上,而附近的一小镇B 需从A 市购进大量生活、生产用品,如果铁路运费是公路运费的一半,问:该如何从B 修筑一条公路到铁路边,使从A 到B 的运费最低? (河南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设铁路与公路的交点为C ,AC =x 千米,BC =y 千米,AD =n 千米,BD =m 千米,又设铁路每千米的运费为a 元,则从A 到B 的运费( ) ay m y n a S 222+--=,通过有理化,将式子整理 为关于y 的方程.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培优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培优竞赛试题 1、已知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1:∠3=3:1, ∠2=20度,求∠DOE 的度数。 2、如图所示,O 为直线AB 上一点,∠AOC=1 3 ∠BOC,OC 是∠AOD 的平分线。 ①求∠COD 的度数; ②判断OD 与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两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BOD ,如果∠AOC :∠AOD=7:11, ①求∠COE ; ②若OF ⊥OE ,∠AOC=70°,求∠COF 。 4、如图⑺,在直角 ABC 中,∠C =90°,DE ⊥AC 于E,交AB 于D . ①指出当BC 、DE 被AB 所截时,∠3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②试说明∠1=∠2=∠3的理由.(提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 5、如图是一个3×3的正方形,则图中∠1+∠2+∠3+…+∠9= 。 6,(安徽中考)如图,已知AB ∥DE ,∠ABC= 80 ,∠CDE= 1400 ,则∠BCD= . 3 21O F E D C B A O D C B A A B C D O E F 6 3 2 1 9 8 7 5 4

7、如图,BO 、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 , (1)若∠A=60°。求∠Q (2)若∠A=100°、120°,∠Q 又是多少? (3)由(1)、(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A 的度数发生变化后,你的结论仍成立吗? (提示:三解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8、如图所示,AB ⊥EF 于G ,CD ⊥EF 于H ,GP 平分∠EGB ,HQ 平分∠CHF ,试找出图中有哪些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9,(北大)如图所示,图(1)是某城市古建筑群中一座古 塔底部的建筑平面图,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古塔外墙底部的∠ABC 大小的方案,并说明理由,(注:图(2)、图(3)备用) (1) (2) (3) 10、已知点B 在直线AC 上,AB=8cm ,AC=18cm ,P. Q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PQ 为多少cm? (自己构造图) A B C D E F G H P Q

八年级上册科学《溶液》单元培优训练试题

八年级上册科学《溶液》单元培优训练试题 1.20 ℃时,在三个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加10 g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待充分溶解后,情况如表所示,正确的是() A. C.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D.20 ℃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2.分离混合物要根据各成分不同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方法,是人们改造、利用自然界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晶法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B.化学沉淀法是根据混合物各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同 C.过滤法是根据混合物各种成分的粒子大小不同 D.蒸馏法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3.30 ℃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 ℃,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 ℃。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C.溶质的溶解度D.溶质的质量分数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把烧杯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加热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5.能证实20℃时,原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6.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在室温时难以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A.硝酸钾B.酒精C.二氧化碳D.氯化钠 7.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A.28℃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g 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8.如图所示,甲、乙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