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诗四首《梅花》

15、古诗四首《梅花》
15、古诗四首《梅花》

和平中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学年语文学科教师姓名韩英华第四周授课时间2015年九月29、30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外国诗四首同步检测 粤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外国诗四首同步检测粤教版必修2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闪烁.(shuò)絮.语(xù)迷惘.(mǎnɡ)喑.哑(yīn) B.峭.壁(qiào) 倔.强(jué) 喋.喋(dié) 薄.雾(bó) C.柔嫩.(nèn) 嗡.嗡(wēnɡ) 湿.婆(shī) 钏.镯(chuàn) D.体谅.(liànɡ) 寂.静(jì) 一摞.(luó) 啜.饮(chuò解析A项,“惘”读wǎn ɡ;B项,“薄”读báo;D项,“摞”读luò。 答案 C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5分) A.原素渺小逗留寓意 B.壮观波澜喧滕照像 C.深渊主宰问候体谅 D.徘徊阴郁泛滥影碟 解析B项,滕—腾,像—相。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贾平凹说,如果你能听从老中医的劝告,增强自信心,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 坚持锻炼,不气馁,长此以往 ....,你口吃的毛病一定能得到矫治。 B.到肯德基呢?一个饭量正常的人,少则七八元,多则二十元足矣。门外还挂着三块 价格表,有意问津者看上几眼便可一目了然,决无阮囊羞涩 ....之虞C.《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影片描写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宫廷生活,从军事斗争、宫闱内幕、经国治家到礼仪时尚、民 俗风情,各类场景栩栩如生 ....。 D.诚然,办学校一般需要入乡随俗 ....,需要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是,办学者绝不能 为旧的习俗左右,特别是当事关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时。 解析D项,“随乡入俗”指到一个地方就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A项,“长此以往”意为“长期这样下去(多用于不好的情况)”,不合语境。B项,“阮囊羞涩”指经济困难,手头拮据。此处属望文生义。C项,“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跟活的一样,多用于描摹、刻画人和动物的形态。此处用来形容生活场景不恰当,宜改为“惟妙惟肖”。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分) A.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双脚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8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 000余项之多。 B.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中国当代诗四首》《外国诗四首》《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新人教版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中国当代诗四首》《外国诗四首》《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新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中国当代诗四首》、《外国诗四首》之《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 (一)诗歌鉴赏方法: 1. 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的创作经历与创作风格。 2. 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社会环境)。 3. 把握诗歌意象的含义以体会意境。 4. 关注表现手法,以深刻理解诗歌主旨。 (二)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关系。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讲读)中,舒婷用了哪些意象来抒发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诗歌第一节,连用“老火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五个意象,加以“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语,来描绘祖国所承受的苦难与忧患,并且连用“我是……”的句法,暗喻我和祖国的关系,增强这种痛苦的深度。第三节则用“理想”、“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意象,来唱出对祖国的希望之歌,抒发诗人在祖国获得新生之后的激动不已的情绪。 2. 梁小斌在《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讲读)中是怎样写出秋天的自然之美? 诗人既写出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又赞颂了创造的永恒。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是,梁小斌写秋天的自然之美,并不是用浓墨重彩来描绘秋天的风光,而是着眼于对秋天风光的感受上。“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不写风光之美,而写这种美让我陶醉;“我仰望秋天/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秋天的辉煌,秋天的美丽,秋天的神秘,尽可让我们自由地想象、联想,去充实、感悟。 3. 《山民》(自读)寓含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山民》以一个山民的口吻,叙述了一个希望出山,向往着海而终未实现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山民追求理想而不可得的矛盾心态。他不甘于现状,从小就渴望走出大山,走向海。“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后代身上。但是,“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儿子也使他很疲倦”。诗中“他想”、“他觉得”、“他不再想了”、“他只是遗憾”等表心理活动的语句,暗示了“他”最终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只是遗憾和抱怨而已。山民空有理想和追求,而无实现理想和追求的行动,恐怕也只能落得个怨天尤人的后果。 4.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自读)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感情? 大海意味着无边的空间和博大的包容。“做一个诗人,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热爱人类的痛苦与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必须歌唱的”(海子语)。因而面对大海时,

6外国诗四首黑八月

第六课外国诗四首·《黑八月》 【圣卢西亚】沃尔柯特 一、作者简介: 沃尔柯特,即德勒克·沃尔柯特(Derek Walcott),生于1930年。他有英国、非洲和荷兰血统,会英语、克里奥耳英语和克里奥耳法语(本地土语)以及西班牙语,使用英语写作。他在多种文化交叉错杂的环境下成长,然而他的国家——1979年才获得独立的国家——没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使沃尔柯特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精神“分裂”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沃尔柯特的诗,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上定位的。瑞典文学院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中指出,授奖予沃尔柯特是由于他的诗“大量散发光和热,并深具历史眼光,是多元文化作用下的产物”,“沃尔柯特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为他的文化环境定了位,并通过它们向我们每一个人说话”。 沃尔柯特是一个富于爱心的诗人,尽管异化主题和“海难”主题贯串在他的诗中,但他的诗同时又有一种生活的厚实感和韧性的生命力,使人得以“海难余生”。《黑八月》即是这样一首诗。 在诗风上,沃尔柯特是传统诗与现代诗相结合的

诗人,他不随俗,当诗趋于“反诗’’而显得艺术性“式微”之际,作为“边缘诗人”的沃尔柯特自行其是,独树一帜地表现出丰富华美的诗风。 沃尔柯特从18岁出版第一本诗集起,至今已出版诗集和长诗15部,包括《海难余生》(1965年)、《海葡萄》(1976年)、《星苹果王国》(1979年)、《幸运的旅客》(1984年)、《仲夏》(1986年)、自传性叙事长诗《另一半》(1973年)和史诗体叙事长诗《荷马》(1990年)等。 二、生词: 一摞luò啜chuò饮 三、基本解读: 这首诗描写的雨季应该是非常漫长、晦暗的,但是诗人却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叙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人生宽厚的接纳,反映出一种生活的厚实感和韧性的生命力。(主题) 诗歌首先写到了“黑八月”的雨水和“肿胀的天”,“一切东西都进了地狱”,大家都在盼望着太阳。诗人想像太阳的方式是非常奇特的,拟人化的太阳是非常有性格的,她像一个小姑娘,不管“山岭冒烟”还是“河流泛滥”,她都“抱窝不出”、“躲在房里赏玩古老东西”,这些“古老东西”里竟然还有“我的诗”。

外国诗歌四首

6、《外国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诗歌的抒情方式和灵活的选材特点 2、通过朗诵体悟诗歌情感 3、通过讨论探究诗歌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分析诗歌的抒情表意方式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外国诗歌的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他们出生贵族,享受了良好的教育和生活,但最终却用自己的方式砸碎了华丽的镣铐,带着平等、自由和爱,赤脚走向了广阔的原野。他,是俄罗斯的太阳,金屑一样的诗句释放着灼目的热和狂傲的力,他歌颂大海,他呼唤利剑,他以高加索的囚徒为伴;他,是印度的泰戈尔,宁静的梵音似午后叶与花的私语,天空的飞鸟、秋天的落叶、水中的鹅卵石都在他的诗中找到休憩的家园。今天,让我们感受这两颗高贵而伟大的心灵,聆听他们风格迥异的歌唱。 二、诗人简介和诗歌背景(幻灯投影) 1、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俄国现实文学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提供了典范。他出生贵族家庭,一生向往并讴歌自由,他抨击了农奴制,揭露沙皇暴政,曾多次被流放。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致大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奉承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致大海》这首诗。 2、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小说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富有民族风格和特色,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见解,饱含了对生活、国家和人民的爱,风格清新,有神秘和感伤的情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代表诗作有《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边缘集》、《生辰集》等。 三、朗读——读出感情,读出疑难。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致大海》、《我一无所求》,感受诗情和诗意。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朗读,然后请学生谈谈喜欢的饿理由。 3、听录音,然后请学生谈谈感触最深的一点或疑难点。 在学生可能谈到的体会或提出的疑问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出的问题: (1)大海的形象特点及其特征。

外国诗四首_1

外国诗四首 导读:《致大海》 设计思想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讨论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

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

高中语文外国诗歌四首 课文赏析

外国诗歌四首-课文赏析 一、方法点拨 《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诗人1824年写于第二次流放之前,是诗人在南俄时期写的一篇浪漫主义代表作。作品歌颂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了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把自然景物拟人化,把大海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即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和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我一无所求》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诗人在诗篇里自始至终处于一种隐形的状态,但他描绘的挤奶女子的形象却呼之欲出,在晨曦中,在薄雾里她平静的神态,她勤劳的双手,给人美的感觉。诗歌还通过一系列人和事物的勾勒,突出挤奶女子的与众不同,《底片》的作者是波兰女诗人,这首诗前四节从多角度描绘了底片呈现出来的与生活相反的色彩,最后一节令人深思,让我们从中悟到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事物的正面,还要看到事物的反面,要用相反的目光来看生活,不管生活是否有答案,《黑八月》通过八月雨水的泛滥,环境阴暗潮湿的描写,让我们感到压抑郁闷,作者试图告诉人们在面对人生逆境和苦难时,只能选择顺应而无法回避。这首诗的结尾着重表达的是在顺境和逆境中自己心态的转变、发展。 二、赏析要点 1.《致大海》 《致大海》的作者——诗人普希金,在青少年时代就为全国人民反对拿破仑战争的爱国激情所鼓舞,又受到十二月党人的影响,写下了许多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21岁时就被沙皇放逐。被幽禁在奥德萨期间,他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全诗十五个诗节,可分为三个部分来读。开头两节,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充斥,永不忘怀。 赏析此诗,不仅要理清思路,还要理解诗人为什么把大海人格化。因为大海的喧响像是忧郁的怨诉,又像是临别时的呼唤。这无疑是诗人的一种感觉,是诗人忧郁之情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他把大海的自由奔放,任性不羁看作自己心灵的投影,引起诗人对于自由和解放的向往。他由大海得到启示,执著追求自由、歌颂自由。诗人追念拿破仑和拜伦,是因为他们与诗人有相似的地方,渴求自由,追求理想。但对拿破仑的暴君行为却更多的是谴责。 2.《我一无所求》 《我一无所求》选自泰戈尔的《园丁集》。《园丁集》1913仍然是一部“生命之歌”,但较多地融进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述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其实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不过,诗人是在回首往事时吟唱出这些恋歌的,在回味青春心灵的悸动时,他无疑又与自己的青春经验保有一定距离,可以相对地进行理性审视和思考,从而使这部恋歌不时闪烁出哲理的光彩。《我一无所求》刻画了一个青年在一个清晨,偷偷地欣赏他心中的恋人劳作的情景。诗中的女子勤劳而美丽,挤奶这个劳动场面积写出了女子优美娴熟的动作,也用鲜嫩的牛奶衬托出了女子的性格与品质。而一旁看着的青年始终没有走近,给这场恋爱笼罩上了一点淡淡的忧伤。 3.《底片》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在波兰的一座城市里,用怀疑的目光注视着世界,注视着蹦蹦跳跳的男人们与女人们的爱情,注视着人类孤寂的灵魂和布满痛苦的生活。她珍爱自己心灵里的怀疑,让它们在各居的世界的每一个空间里,淀结为充满智慧和询问的诗章。她怀疑爱情,怀疑生活,希姆博尔斯卡像爱护天真与童心一样,珍爱自己的怀疑。希姆博尔斯卡的怀疑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情愫,是诗人的一种美好的气质。她用怀疑的金线穿起了历史与哲学,在人类现实生活碎片中,让历史和哲学闪烁着生命的光辉。 《底片》选取照相的“底片”作意象,来象征我们的生活,照相的“底片”对物象的扭曲变形——围着黑圈的太阳、白樱桃的黑花、鬼魂的印象……就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真实的一种怀疑。但是作者最后还是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四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四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设计理念:两首诗均是外国诗,都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莱蒙托夫通过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休斯通过抒写故乡的河流来抒情,无论是莱蒙托夫的俄罗斯大地还是休斯的河流,都距学生遥远而陌生。因此,本设计打算利用多种形式的写作活动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学习全诗。 教学步骤: 一、学习莱蒙托夫的《祖国》 1.朗读全诗,初步感受 2.续写诗句,体验情感 (1)教师示例,如: 祖国啊,我爱你那野火冒起的轻烟,因为它们在我的眼里恰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是那样美妙动人! (2)学生活动。 (3)师生交流,形成如下句子: 祖国啊,我爱你那小山上闪着微光的白桦,它们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亲密无间、坚贞不渝。 祖国啊,我爱你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从那里飘出的是和美的交响曲,温馨的春之歌。 祖国啊,我爱你那醉酒的农人的笑谈,那笑谈里有着多少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和乐啊! 祖国啊,我爱你那农人们伴着口哨的舞蹈,舞姿里有着生活的多姿多彩,伴和着生活的甜美怡人! …… 3.改写诗句,歌唱祖国 (1)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以分号为限,可分为五小节,任选一节改写成散文,必须用进下列词语: 温馨宁静质朴简单美不胜收刻骨铭心(2)教师出示自己的范文,如第四小节,可以改写为: 我喜欢这样的温馨宁静 ....的时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满谷物的打谷场,从那里飘来阵阵丰收的馨香;再回头望望那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在暮色中静默无言,

是那样和蔼可亲;在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乡亲们质朴简单 ....的日子……这样平常而 普通的乡村风景,在我眼里美不胜收 ....地爱着这片土地! ....,因为,我刻骨铭心 (3)学生活动,交流。 二、过渡 祖国是什么?祖国是壮丽的河山,是勤劳的人民,祖国还是是悠久的历史。下面就和休斯一起追溯黑人的历史。 三、学习休斯《黑人谈河流》 1.了解背景 (1)教师讲解相关知识。 关于黑人: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在现存的几类人种中,黑人是最早在地球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的。但在近代史上,黑人生存的土地受到殖民地统治者的侵略,许多黑人沦为奴隶,并被贩卖到美洲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肉体和精神都饱受欺凌。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废除奴隶制度,黑人获得自由。 (2)学生交流他们课外收集的资料。 关于河流: 幼发拉底河——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刚果河——是非洲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域也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林肯在担任美国总统时,废除了奴隶制,使美国的黑奴获得解放。 2.体验情感 (1)用“诗人谈河流,就是谈”说话。 (2)学生活动,交流,形成如下内容: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黑人的历史。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人类的文明。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自己这令人自豪的种族。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黑人在深重苦难下创造历史的伟大。 …… 四、比较两首诗写作上的不同点 (1)学生自主发现。

《高二新教材——外国诗四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新教材——外国诗四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孤独的收割人 华兹华斯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衬托的表现手法,品味诗人质朴的语言风格。 2.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才能从普遍劳动者身上挖掘特有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诗人为什么对那收割女的歌声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2.对两首诗如何进行比较阅读。 3.学习如何运用衬托手法来突出主体。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比较阅读法。通过《孤独的收割人》与白居易的《观刈麦》的比较分析,认识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诗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媒体设计: 投影仪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方案一 导语设计 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普希金所描绘的自由奔放的大海魅力,

今天我们再将艺术的轻舟驰向19世纪的英国,去聆听苏格兰高原上一位年轻姑娘优美动人的歌唱。 解题: 作者及背景简介: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杰出代表人物。1787年进入著名学府剑桥大学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790年去法国、瑞士和意大利旅游,受到当时法国革命思想的强烈感召。一年后,他又一次访问法国,与法国革命党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坚定地拥护法国革命,回国后即创作了一些具有民主思想的诗歌。18世纪后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逐渐兴起、壮大,自幼就深受自然陶冶的华兹华斯决心投身大自然,潜心写诗并探索人生意义,1798年他与塞缪尔·柯勒律治合作的《抒情歌谣集》开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篇章之一。华兹华斯终生定居于田园乡野,关切农村下层劳动群众,他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观点,以满腔的同情和敬意,描写农民、牧民、流浪者的困苦生活,歌颂他们纯良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其诗风清淡朴素、含义隽永。 《孤独的收割人》写于1805年11月5日,是诗人游历苏格兰时所写。其诗有多种译本,如《刈麦女》(顾子欣译)、《孤独的刈禾者》(曹鸿昭译)、《孤独的收割人》(黄杲炘译)等。另外,对其诗的主题艺术特色也多有不同的看法。 研习课文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下几个问题:

高二新教材-外国诗四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

《高二新教材——外国诗四首》——《致大海》《篱 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 孤独的收割人华兹华斯教学目的:学习本诗衬托的表现手法,品味诗人质朴的语言风格。 2.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才能从普遍劳动者身上挖掘特有的美。教学重点、难点:1.准确理解诗人为什么对那收割女的歌声如醉如痴,流连忘返。2.对两首诗如何进行比较阅读。 3.学习如何运用衬托手法来突出主体。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比较阅读法。通过《孤独的收割人》与白居易的《观刈麦》的比较分析,认识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上的异同。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诗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媒体设计:投影仪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导语设计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普希金所描绘的自由奔放的大海魅力,今天我们再将艺术的轻舟驰向19世纪的英国,去聆听苏格兰高原上一位年轻姑娘优美动人的歌唱。解题:作者及背景简介: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杰出代表人物。1787年进入著名学府剑桥大学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790年去法国、瑞士和意大利旅游,受到当时法国革命思

想的强烈感召。一年后,他又一次访问法国,与法国革命党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坚定地拥护法国革命,回国后即创作了一些具有民主思想的诗歌。18世纪后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逐渐兴起、壮大,自幼就深受自然陶冶的华兹华斯决心投身大自然,潜心写诗并探索人生意义,1798年他与塞缪尔·柯勒律治合作的《抒情歌谣集》开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篇章之一。华兹华斯终生定居于田园乡野,关切农村下层劳动群众,他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观点,以满腔的同情和敬意,描写农民、牧民、流浪者的困苦生活,歌颂他们纯良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其诗风清淡朴素、含义隽永。《孤独的收割人》写于1805年11月5日,是诗人游历苏格兰时所写。其诗有多种译本,如《刈麦女》(顾子欣译)、《孤独的刈禾者》(曹鸿昭译)、《孤独的收割人》(黄杲炘译)等。另外,对其诗的主题艺术特色也多有不同的看法。研习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下几个问题:问题一:贯穿全诗的线索是什么?明确:孤独的收割人的歌声是贯穿全诗的线索。问题二:概括每节诗的主要内容。明确:第一节:孤独的年轻姑娘边收割边唱着凄凉的歌;第二节:突出表现收割

《王维诗四首》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揣摩诗歌语言;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4、体会王维诗歌中蕴含的佛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及语言。 【学习方法】 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 【学习时数】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及掌握鉴赏方法 1.基本知识另附 2.掌握鉴赏我国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获得鉴赏我国古典诗歌的能力。以在同学们离开老师后,仍能时时回到这诗的王国,美美地享受其中丰盈的“满汉全席”,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审美的愉悦……)鉴赏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是:入乎其内(感性认识)出乎其外(理性思考),“入”要带上两张门票一张嘴(当然还有一颗心)——①了解有关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②了解有关诗人、作品、时代背景等知识;③诵读吟咏,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蕴美;“出”要理性思考、收获四宝——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二、导入背诵《山居秋瞑》,然后简介作者。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可捉摸的禅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抒发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板书)王维(701-761) ☆结缘佛教:字摩诘,来源于《维摩诘经》,“诗佛”。 ☆仕途经历: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思想分期: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 ☆艺术造诣:多才多艺,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被称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成就: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王孟” 三、课前思考: 回忆你所学过的盛唐诗人王维的诗作,说说你对王维及其诗作的印象。

应用信息技术与发展语文能力的结合点

应用信息技术与发展语文水平的结合点 信息技术如下五方面优势,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语文水平明显有益: 1.促动综合效应。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升其吸纳和输出语言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其语文修养。这种综合效应,可创造语文学习的最佳情景,可增进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课堂教学声形并茂,情趣盎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极大增加文化底蕴的厚度。(如:《鸿门宴》、《兰亭集序》等) 2.拓展选择空间。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一个侧面(当然还有别的侧面,比如“求甚解”就是其中之一)。但广泛阅读,多方涉猎,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极大,能够极大拓展阅读选择的空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获得极大的选择自由。语文学习需要充分的选择自由。爱读金庸不爱读艾青,或爱读艾青不爱读金庸,并不妨碍学生学好语文。若不能引发学生健康的兴趣,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分可能,学生很难学好语文。(如:诸如《外国诗四首》一类的课案) 3.提供便捷手段。①利用“课件”,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特别予以注重的语段、语句、语词,即时以最佳方式表现,使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加工得到有力支持,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②利用信息技术,可按不同水平等级要求,制作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水平方面的程序训练软件,让学生通过类似“闯关”的方式,有效地实现基本训练的目的。例如准确掌握字音、准确掌握字形、准确使用词语、准确掌握标点、准确识别语病、文言语感的培养等等,都可制成“闯关”型的专题训练软件。在教师指导下使用这样的软件,可增进学生兴趣,可大大提升教学效率。③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水平训练(即所谓“双基”)实行“实时监控”,从而即时取得必要的统计数据,这将使语文教改获得实实在在的依据,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如:《“而”字的用法》《正音正字》《课外文言阅读》等) 4.改善参与条件。学生在语文课上的积极参与(思考、质疑、各述己见、交相问难等),在原来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受到诸多限制。凭借网络手段则将大大突破限制。如果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那么学生的参与将变成既能够是“即时”的,又能够是“异步”的;而不管是学生的“即时”参与还是“异步”参与,教师都可能“一目了然”,从而相机引导。如果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将是另一番天地。学生参与条件的改善,是提升研究性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如:BBS和聊天室在课堂上的使用。) 5.扩大共享范围。应用信息技术,将使被优化的资源,千百倍地扩大其享用范围。利用VCD和CDROM,是体现这种效果的简便手段。好的文章、各种例文,精彩的讲授,优秀的教学实录,各种独具匠心的课件、课案,各方名家的优秀诵读,都可“整合”进“资源库”。异地能够共享,异步(不同时间)也可共享。这对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产生难以估量的重大影响。(如:高一、高二语文学法期刊) 以上五方面,能够说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五个结合点。倘若仅就某一方面、或某一种结合方法来说(比如根据某课某内容制作某个动画),可能尚难以充分论证这种结合的必要性——人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那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就连语文课所选的某篇课文,人们也很难论证哪篇是非选非学不可的,更何况根据某篇课文制作的素材。但若把五方面总起来看,意义却十分重大。能够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信息技术在这五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那么语文教学就将掀开新的一页。 语文水平是一种多元水平,其构成也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我们至今尚不能说已经把语文水平结构研究得很清楚。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点仅止于上述五个。我们还需要从优化教学

18 19第1单元1王维诗四首

1 王维诗四首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1.字音识记 ⑴蒸藜炊黍()(2)啭黄鹂() ⑶芙蓉()(4)红萼() ⑸风劲()⑹罟师() 【答案】(1)sh u(2)zhu n (3)r rt)g (4) e (5)j ni g (6) gu 2 ?词语释义 ⑴蒸藜炊黍饷东菑: (2) 罟师荡桨向临圻: 【答案】(1)用酒食等款待,此指送饭(2)渔人,这里指船夫 3.名句背诵 (1) ______ 阴阴夏木啭黄鹂。 (2) ______ 纷纷开且落。 (3) ______ 江南江北送君归。 (4)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_________ , _________ 。 (5) ______ , _______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案】⑴漠漠水田飞白鹭(2)涧户寂无人(3 )惟有相思似春色(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作者名片] “诗中有画”的诗佛——王维

王维(701 - 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开元 九年(721)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开始了仕宦生涯。34岁那年, 赴洛阳,献诗中书令张九龄,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天宝十一载 (752)任 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今存诗400首。 [探究精研文本] ------ 积雨辋川庄作-----------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日非,王维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辋川,啸咏山林,笃志奉佛。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西南十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中。 [文脉梳理] 《积雨辋川庄 作》 〔首联写田家生活 写景/ '山上静观 < '颔联写自然景色/ ' 颈联 抒情/ '抒写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 /

外国诗四首

外国诗四首 教案示例 《致大海》 设计思想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讨论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表现手法及修辞: 普采用直抒胸意的表现手法。他所表现出的情感悲壮豪放。诗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将“波光”写作“容光”,将海浪声声化为“怨诉”,“呼唤”,“回音”,使海

王维诗四首学案教师版

《王维诗四首》学案 山水田园诗基本知识介绍 : 一、 表达的情感内容 1. 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 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二、 常见的写景技巧 (一 )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 ②以动衬静2.视觉角度: ① 绘形、绘声、绘色②色彩映衬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 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 4.运用炼字技巧: 5.运用描写技巧:①工笔 (二).表现手法: (1)写景:衬托(动静 明暗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 绘声绘色 白描拟人 (2 )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三、 语言特点:描写见长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四、 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五、 主要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 六、 鉴赏山水田园诗方法 《王维诗四首》学习目标: 1、 深入揣摩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2、 进一步理解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3、 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4、 学习通过生活细节表现内心情感的写作手法。 一、课前自学探究 1、王维,字 __________ ,是 ___________ (朝代) _______________ 派代表诗人之一, 与孟浩然齐名,世称“ 崇信_,诗常常在景物中流露出禅宗达观通脱的生命体悟, 使读者读了忘怀尘俗,心境洒脱,故有“ 之称。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 ;观摩诘之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字音识记 辋()川藜黍( 萼( )罟( 3、文体常识填空 近体诗分为 为______________ 、_ 有_______ 言和 _______ 言绝句。 答案:一、课前自学探究 1、 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 2、 字音识记 辋川(w fing )藜黍(I ^) 3、 律诗,绝句,八句,四, )东菑( )师 )白鹭( )朝槿( 露葵( )辛夷坞( O 其中,律诗 ;其中 ________ ________ 句,共 _____________ 联, 和 必须对仗。绝句 “王孟”佛教 “诗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分别 句, 东菑(z i )白鹭(I U )朝槿(j in )露葵(ku 门辛夷坞(w U )红萼(e )罟(g u )师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四、五、七 二、导学过程 《积雨辋川庄作》: 【方法】这首诗属于 诗。一般来说,这类诗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描写壮美山 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 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 考,揭示引人思考的生活哲理。这首诗显然属于第 ___________________ 种情况。 1、自读诗歌,试找出诗中用到的意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