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十五章

教育心理学第十五章
教育心理学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教学心理

一、选择题

1、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也称作()。

A、定势效应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盲因效应

2、一位教师把大量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那么这位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属于()。

A、关注学生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情景

D、关注教学

3、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并具有()。

A、预见性

B、系统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4、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是能否自觉关注()

A 教材

B 情境

C 生存

D 学生

5、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为中心。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学思想

6、教师对教学活动主动积极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称之为()。

A、教学反馈能力

B、自我教育能力

C、自我完善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7、专家教师常将课堂练习看作检查学生的()。

A、过程

B、工具

C、目的

D、手段

8、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

A、活动

B、细节

C、经验

D、形式

9、当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后,其组织能力与教学效果()。

A、没有关系

B、呈负相关

C、有较高相关

D、有利有弊

10、微格教学是指的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尝试的小型教学,时间一般为()。

A、1~5分钟

B、5~20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11、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 C )。

A.敬业精神

B.渊博的知识

C.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D.高超的能力

12、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并具有( A )。

A.预见性

B.系统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13、在课后评价中,专家教师更加关注的是( D )。

A.课堂中发生的细节

B.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

C.课堂管理问题

D.学生对新

教材的理解情况

14.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 A )为中心。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学思想

15.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其教学能否自觉地关注( B )。

A.教材

B.学生

C.生存

D.情境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布鲁巴奇等在1994年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的是( D )。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关注问题

17、.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 B )。

A.活动

B.细节

C.经验

D.形式

18、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D )。

A.老教师

B.教学熟手

C.优秀班主任

D.专家型教师

19、.教师的( B )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A.权威

B.威信

C.角色

D.社会地位

20.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不合适的做法是 ( D )。

A.课堂练习的布置于教学目标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性的练习

21.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 B )的角色。

A.“家长代理人”

B.“知识的传授者”

C.“学生楷模”

D.“心理调解者”

2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 B )。

A.爱好

B.忠诚

C.热爱

D.兴趣

23.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 C)。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空间知觉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24.下列不属于教师职业个性品质的是( A )。

A.反思能力

B.宽容

C.敏感性和移情理解

D.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自信

25.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D )。

A.加涅

B.罗森塔尔

C.戴尔

D.波斯纳

二、填空题。

1、教师的人格影响显著效果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热情和,教师富于激励和的倾向性。

2、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能力。

3、教师成长的历程有关注生存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成为。

4、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它着眼于的改变,波纳斯用数学公式表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5、布鲁巴奇认为反思有四种方式: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

6、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有个人因素,,系统过程。

7.教师要充当只是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_心理辅导者____者等多种角色。

8.有迹象表明,教师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__年龄阶段特征___存在着相互作用。

9.一般来说,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_组织化_观摩。

10.备课时,专家教师表现出一定的__预见性___。

11.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_课时计划____、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三个方面。

18.教师的___认知特征__和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都有关系。

19.我国学者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_自我指向型____和任务指向型两种类型。

20. __教师威信___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21.教师的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权利,即教师耳朵身份地位带来的威信;另一方面是_人格影响____。

22. _微格教学____指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23.福勒和__布朗___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阶段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24. __微格教学___是训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它的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

25.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之一为教师劳动的__个体性___于协作性的矛盾。

26.人们通常将专家教师的相关知识、技能和_策略____合称为教学技能。

答案:

1—5 CBADA 6—10 DDBCB

1、同情心,想象

2、教学监控

3、关注情景阶段,专家型教师

4、教学反思,教学行为

5、行动研究

6、情境因素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试题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试题解[日期:2008-12-26]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 [字体:大中小] 一、选择题 1.( )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A.健康 B.心理健康 C.人格完整 D.情绪稳定2.进人大学意味着一种独立,周围人会用一种看待成人的眼光来看大学生,对他们生活的独立性、社会的责任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表明( )。 A.生活环境的变化 B.人际环境的变化 C.学习内容及方法的变化 D.角色地位的变化 3.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怯懦、偏执及性格上的一些缺陷表明其人际交往中的( )。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 );其二是能( ),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2.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 )和较充分的( )。 3.心理卫生是以增进人们的( )为目的的。 4.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 )的变化;二是( )的变化;三是( )的变化;四是角色地位的变化。 5.大学生的( )是指影响大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经常伴有焦虑感的种种心理因素。 6.消除过度的考试焦虑,可以从( )、( )、学习掌握必要的应试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06c.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有:追求平等、( )、( )。

8.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最主要是培养学生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和正确的( )。 9.要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就得学会( )自己和他人,克服认知偏见。 10.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辅导,就是帮助他们调整个人的(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将来在社会中扮演积极有意义的角色的同时,使个人的潜能得以发展,拥有一个充实而满足的人生。 11.为了提高学生的( )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读书、做笔记,利用图书资料,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并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12.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具有( )性和( )性,即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行为能始终受到意识的控制。 13.团体咨询辅导着重解决一些学生共性的( ),并对此进行一些针对性的( )。 14.大学生学习障碍是( )、( )、( )三方面多种不良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从学科范畴来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来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主体)的心理。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与教实际上是对同一过程的不同理解,要知道教师该如何教,首先就要理解学生该怎样学,故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多选题)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及阶段特点。)一、作为独立学科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他因此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俄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此后,该书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认为教育心理学因教育需要而产生,其研究是以了解人性及改变人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为取向的。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世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四章教学测量和评价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四章教学测量和评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 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采用性格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量,他们在一个月后的结果与六个月前和三个月前的得分大 致相等,这表明测验的( )较高。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相关度 2.关于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按教学评价的功能分类可分为( )。 A.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3.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做出分析 B.做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做出决策 4.常用的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案卷分析、观察和( )。 A.情感评价 B.轶事记录 C.等级评价量表 D.行为检查单 5.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 )。 A.定性评价 B.考察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形成性评价 6.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 评价方式称为( )。 A.常模参照标准 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1

D.非正式评价 7.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进行 考察、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为( )。 A.个案研究 B.观察分析 C.案卷分析 D.事务记录 8.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9.( )被称为“教育测验之父”,拉开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测验运动的序幕。 A.桑代克 B.斯金纳 C.泰勒 D.梅伊 10.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1.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C.主要过程 D.系统程序 12.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 A.系统程序 B.严格规则 C.系统规则 D.标准规则 13.( )不是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A.客观性 B.计划性 C.可比性 D.公平性
2
)。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第一章_教育心理学概述(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重点提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d)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d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a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d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a)。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a )。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b(b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c )。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笔记和习题详解-第14章 现代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第14章 现代教学设计 14.1 复习笔记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与教学设计 (1)教学的概念 狭义的教学是指教师面对学生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呈现教材,引出学生的反应和提供反馈与纠正等。广义的教学是指包括教师课前的准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和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教学和对教学效果的测量、诊断、补救以及修改教学计划。广义教学包括如下环节: ①设置陈述目标。尽量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术语陈述预期学生要获得的学习结果。 ②分析任务。分析从学生的原有水平到达教学目标之间所需要的从属的知识和技能,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 ③确定学生原有水平。确定达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起点能力。 ④设计教学策略。根据教师在任务分析中所确定的概念与技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活动。 ⑤实施教学。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和反馈的过程,其一般模式是:呈现教材—学生反应—强化与校正性反馈。这一步是第四步的实施或执行。 ⑥评定教学。对照教师提供的教学目标,确定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广义的教学设计一般是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的,包括目标设置、教材开发、测量评价、工具开发和教学策略的开发等。狭义的教学设计指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 ②教学设计的特征 加涅认为,现代教学设计有如下五个特征: a.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学习。虽然学生被组成班级或其他团体,但学习发生在团体中的每一成员身上,所以在理论上教学设计应符合每一个学生的需要,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特点。 b.教学要有短期的和长期的两种设计。短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先于上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长期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的教学设计。后者可以由教师个人进行,也可以由教师、课程专家和媒体专家合作进行。 c.系统设计的教学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有些教育家认为,好的教育只为受教育者提供有养育作用的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成长,不必外加任何计划去指引他们的学习。 d.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系统观认为,教学设计包括许多步骤,始于需要和目的的评估。每一个教学步骤的决定都要以经验证据为依据。每一步导致新的决定,这些决定又成为下一步的“输入”。如此,整个过程尽可能牢固地基于人类理论智慧限度之内,而且每一步骤要针对来自下一步骤的“反馈”证据予以检验,以提供系统效度的指标。 e.教学设计必须基于有关人类学习的研究。加涅认为,在考虑个人的能力是如何发展的问题时,仅说能力是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考察能力是如何习得的问题。教材不仅要反映编者知道的东西,也要能反映人们希望学生如何学习这些知识。教学设计必须相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十章】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遗传得来的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3.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4.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是( ) A.认知因素 B.情感因素 C.意向因素 D.情境因素 5.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6.“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7.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8.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0.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感染 11.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12.“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 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 1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像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14.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15.品德是( )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A.哲学 B.科学 C.心理学 D.伦理学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 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 A.1903 年 B.1913 年 C.1924 年 D.1934 年 6.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 一撰写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1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 A.1879 年 B.1897 年 C.1789 年 D.1798 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2
)。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C 【解析】 l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A 4.A 【解析】 桑代克的联结说、华生的习惯说、赫尔的内驱力递减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联想一反射说、格式塔的完形说、勒温的场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认知一同化说等等。 5.D 【解析】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 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6.C 7.D 8.D【解析】 l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都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9.D 10.D 【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因此,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1.D 【解析】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而非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12.A 【解析】 维果茨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13.B l4.A l5.C 16.A 【解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7.D 【解析】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和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18.D 【解析】 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以本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独立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19.C 【解析】 研究趋势:①在理论思想方面,外因论和机械论被逐渐克服。②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③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④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⑤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⑥分析性研究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⑦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20.C 【解析】 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占优势。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21.D 【解析】 扩大教育内容不是教育心理学学科的任务。 22.D 【解析】 巴甫洛夫的联想~反射说,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 23.B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C 】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D 】P9 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B 】P10 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 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 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 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B 】P12 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 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 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P9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 1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 】P10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 1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P4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章节题库(第14章 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第14章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 1.学习策略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最困难的一步是()。 A.教师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策略 B.通过分析具体的学习任务,确定所必需的学习策略及其执行方式C.如何将学习策略以外显的、程序性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D.是否能找到有效的、现成的学习策略 【答案】B 2.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和动机以前,教师应()。A.务必推迟教学活动,首先去培养学习动机 B.加强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视学习动机的培养 C.批评和训斥学生 D.使学生学懂学会。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自然就会产生学习动机【答案】D 3.研究表明:()程度的“认知不协调”对动员学生的注意最为有效。A.较低 B.中等 C.很低 D.很高

【答案】B 4.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答案】B 5.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 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答案】B 6.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B

7.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 【答案】A 8.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答案】C 9.“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A.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接受理论 C.认知目的理论 D.认知建构理论 【答案】B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学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考查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霍普金斯 C.桑代克 D.卡普杰列夫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 ) A.《教育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 C.《实用教育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 A.桑代克——联结说 B.格式塔——场论 C.勒温——完形说 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6.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 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 B.奥苏伯尔 C.皮亚杰 D.桑代克 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9.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赫尔巴特 B.莫依曼 C.詹姆斯 D.桑代克 10.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 A.学生的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 C.教师的工作压力 D.教师的社会地位 11.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 ) A.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B.阐明学习的过程 C.阐明有效学习的环境 D.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12.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13.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 A.1879年 B.1903年 C.1907年 D.1913年 14.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时间是(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15.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心理学家是( ) A.廖世承 B.陈鹤琴 C.潘菽 D.朱智贤 16.《人是教育的对象》的作者是( ) A.乌申斯基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金纳 1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 ) A.研究心理现象 B.对心理进行测量 C.获取心理数据,区分心理高下 D.研究、揭示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等 18.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A.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 B.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 C.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 D.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的技术不够到位 19.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的是( ) A.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使教育心理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B.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为研究者开阔了思路 C.已完全摆脱了其他学科的束缚,自成体系 D.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既注重质的研究也注重量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考试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考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学评价( )于测量和测验。 A.等同 B.不等同 C.相似 D.无关 2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 )。 A.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3、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4、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码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把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 A.常模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5.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为(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6、以下不属于客观题的是( )。 A.填空题 B.论文题 C.选择题 D.是非题 7、教学评价应包括认知、情感和( )三个方面。 A.操作 B.行为 C。技能 D.态度 8、( )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9、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 )。 A客观性 B.计划性 C.可比性 D.以上都是 10、( )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A.选择题 B.是非题 C.论文题 D.填空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分。 2.________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 序。 3.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________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 断与解释。 4.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________和________。 5.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_______的评价手段,如分 析、观察以及谈话等。 6.常用的观察的方法有行为检查单、________和等级评价表,检查单与评价量 表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检查单只需要做________的判断,而等 级评价表是做________的判断。 7.客观题有________,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的选项组成的。 8.论文题属于________题,一般常用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 9.问题解决时向学生提供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 10.测验结果的分析主要包括对________本身的分析和对________的分析两个 方面。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学评价。 2、诊断评价。 3、标准化成就测验。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

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

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试题解-汇总教学内容

求助者:奖励好啊,我还是用奖励的方法吧。 71【多选】、本段咨询开始阶段,心理咨询师表现出了()。 A 、没有共情 B 、违背价值中立原则 C 、批评指责 D 、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72【单选】、心理咨询的目标应该来源于()。 A 、求助者的意愿 B 、上级的指定 C 、咨询师的习惯 D 、双方的商定 73【单选】、厌恶疗法的基本原理是()。 A 、改变行为习惯 B 、建立条件反射 C 、产生不良体验 D 、迅速产生恐惧 74【多选】、厌恶疗法的基本步骤包括()。 A 、明确目标行为 B 、构建恐惧等级

C 、明确厌恶刺激 D 、实施厌恶刺激 75【多选】、厌恶疗法所用的厌恶刺激包括()。 A 、电流刺激 B 、听觉刺激 C 、药物刺激 D 、视觉刺激 76【单选】、实施厌恶刺激时,厌恶刺激的强度应该是()。 A 、温和的 B 、依求助者耐受程度而定 C 、强烈的 D 、根据咨询师的习惯而定 77【多选】、心理咨询师提出可以看光碟分散注意力,其做法()。 A 、可能伤及其他行为 B 、没有将行为分开 C 、干扰目标行为改变 D 、使厌恶刺激分散 78【多选】、评估咨询效果的时间点包括()。 A 、一次咨询结束后

B 、全部疗程结束后 C 、几次咨询结束后 D 、咨询中任意时间 79【多选】、在实施阳性强化时,妥当的做法包括()。 A 、主要进行阳性强化 B 、惩罚异常行为 C 、及时奖励正常行为 D 、奖罚相辅相成 80【单选】、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是()。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社会学习理论 D 、交互抑制理论 案例九: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大专文化程度,已婚,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家老房子拆迁,因房子与钱等问题与家人产生矛盾,非常气愤,也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单选题 1.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中 D.教学过程之后 2.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来分,教学评价可分为()。 A.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3.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A.做出决策 B.做出判断 C.作出分析 D.进行评估 4.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题型 B.一种量值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5.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来分,教学评价可分为()。 A.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6.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7.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A.形成性评价 B.配置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8.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来分,教学评价可分为()。 A.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9.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来分,教学评价可分为()。 A.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10.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认为,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A.基本过程 B.系统程序 C.主要过程 D.全部过程 11.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按一定测验理论和技术,根据全国或地区 所有学校的共同教育目标来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智力发展的测验 B.结构的测验 C.能力形成的测验 D.成就水平的测验 12.()可用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 A.是非题 B.选择题 C.论问题 D.填空题 13.()不是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A.计划性 B.客观性 C.可比性 D.公平性 14.教师平时的观察记录属于()。 A.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15.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程度,这属于()。 A.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6.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这是()。 A. 总结性评价 B.模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17.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当前工作服务的 C.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D.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2011年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 A.道德信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情感 2.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3.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5.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包括 ( ) A.教养方式 B.人际关系 C.个人信念 D.社会风气 E.同伴群体 2.品德学习的过程包括 ( )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E.同化 3.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是 ( ) A.爱国主义情感 B.义务感 C.责任感 D.羞耻感 E.自卑感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________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________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3.________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________ 。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6.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________ 。 四、名词解释 1.内化 2.服从 3.替代强化 五、简答题 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精析】A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疗法是两难故事法。 3.【精析】D 考查内化的定义,应识记。 4.【精析】A 认同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5.【精析】B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二、多项选择题 1.【精析】ACDE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即个人信念。 2.【精析】ACD一般认为,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3.【精析】BCD尤为重要的是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