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规模扩张与风险防范

连锁经营规模扩张与风险防范
连锁经营规模扩张与风险防范

连锁经营规模扩张与风险防范摘要:连锁经营是规模经济原理在流通领域中的应用,这种经营方式的规模经济特征表现为随着企业连锁的扩张,规模经营优势不断显现。但是过分扩张,致使连锁经营规模和企业自身能力发生不协调。通过分析连锁经营的规模成本,探讨企业最佳的规模与效益,探索连锁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风险以及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成本曲线;连锁经营;规模扩张

连锁经营是一种规模经济较为明显的商业组织形式,要求连锁企业的规模不能低于最小经济规模水平,否则,经营收益就会小于成本,连锁企业的规模经济潜力难以发挥。根据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经验,一个连锁店只有发展到14家店铺才开始赢利,才能发挥规模优势。世界连锁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了效益最好的连锁公司,常常是具有较大规模的公司[1]。

一、连锁经营企业规模扩张带来的风险

在零售连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赢利与发展?连锁企业规模的扩张应该是有效益的扩张,是通过规模扩大而降低单位成本,从而增加收益的经济模式。

1.在扩张中管理滞后,适应能力变弱

连锁经营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权不明确,总部和分店之间关系复杂,责权利不清晰等方面,连锁企业对连锁经营的基本要求和内在规律缺乏深入研究,照搬单体商

店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连锁经营多分店发展的需要[2]。

2.物流配送发展滞后,资源供应不足

目前我国多数连锁经营企业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或虽有配送中心却难以高效运用。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滞后突出表现在[3]:(1)统一配送率不高,目前我国连锁业统一采购和进货的比例(平均配送率)通常只有30%~60%,许多连锁商店的总部与分店、各分店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仍实行传统的单体采购和进货,还有相当一批连锁商店完全是独立进货,经营上相当分散;(2)配送规模较小;(3)配送中心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配送技术落后,仓储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等硬件问题还普遍存在。效率低下。

3.信息管理成为扩张的瓶颈问题

连锁经营的实质是管理和信息的“连锁”,如果不能在各个连锁分店间实现管理和信息的统一和共享,这样的连锁只能是形式上的连锁。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连锁就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IT技术。

4.市场空间不断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风险

有时企业领导者没有掌握市场的真实情况,面对市场需求的增长预测过多地依赖内部信息,诸如订单的增多、一线销售队伍的信息反馈,忽视了未来市场的客观走向。在这一阶段,企业工作重点可能是增大“市场份额”、销售“多多益善”,容易造成对市场增长的人为乐观。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牛鞭效应”造成的需求假象会使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