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设计教案1份#(精选.)

场景设计教案1份#(精选.)
场景设计教案1份#(精选.)

《场景设定》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用专业】绘画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学时数】总课时56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场景设定是动漫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是除角色以外一切对象的造型设计,是塑造角色和影片风格的关键创作环节。是动漫专业学生必备能力之一,为今后的动画制作课程做好准备。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镜头画面中表现场景空间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动画场景设计的技巧与方法,了解动画场景设定的分类与动画场景设定的构思方法,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场景设计课程,使学生了解场景设计的规范与要求,掌握场景设计的设计、制作过程。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场景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场景造型方法场景设定风格的把握。

教学难点是动画场景设定的绘制与色彩表现。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1、动画场景设计概论(2-4课时)

1.1 动画场景设计概述

1.2 动画场景的类型

1.3 动画场景的设计流程

2、透视基础(5-10课时)

2.1平行透视

2.2成角透视

2.3三点透视

3、动画场景的构成(12-16课时)

3.1 自然景观

3.2建筑空间

3.3 意象空间

4、布光原理(4-8课时)

4.1 布光原理

4.2 灯光设计

4.3 光效

5、动画场景构思(8-10课时)

5.1影视动画时空

5.2 场景色彩基调

5.3 场景风格

6、动画场景构图(4-6课时)

6.1 构图原理

6.2 构图规律

6.3 动画场景构图特点

6.4 静态构图与动态构图

6.5景别

6.6 镜头运动

7、动画场景设计制作(8-12课时)

五、教材及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孙哲《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现代出版社

六、考核与评价

以课堂作业与提问相结合进行考核。

考核办法:课堂提问结合阶段作业的成绩计算总成绩,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确定作业形式及作业数量,不能按时、保量完成作业者,由任课教师酌情扣分。不完成课堂作业者,不能取得本课程成绩。

成绩计算方法: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占30%,课堂作业成绩占70%。

七、补充说明

本课程注重实践,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理论讲授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并

且配合一定量的动画欣赏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动画场景设计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在原始阶段进行深化与提高,使创意更

彻底的表现主题。在设计语言与表现风格样式上,鼓励学生大胆综合利用各种风

格的艺术设计语言。

场景设计授课计划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2、教学手段及组织设计

场景设计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中涉及专业基础部分,专业认识部分以及设计理念部分。在教学环节上,讲解理论与训练相结合,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训练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示范操作等形式的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引导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知识与操作技能。

通过短片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强化理论的实践性,直观展示、分析场景设计的不同类型,不同思路、方法,以及相关的基础技能。

通过作业分析进一步完善学生认识,指导实践与操作,通过短片的制作,强化学生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相联系,建立完整的专业学习观念。

场景设计教案

第一部分:场景设计基本知识(4课时)

一、场景设计的基本概念

场景设计是指影视片中人物以外的所有造型部分的设计,包括角色活动的各种空间环境,以及道具设计等内容。同时场景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结合镜头创造的空间效果。

二、场景设计的基本作用

场景设计对镜头画面有决定意义。场景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通过镜头的运动进行展示。场景设计也是对影片设计风格与效果起决定作用的部分。只有有了场景才能进一步表达角色活动的空间。

三、场景设计的内容

场景设计主要解决内景、外景、内外结合景的设计。由于动画的不同需求,场景设计主要完成色彩气氛图、平面坐标图、立

体鸟瞰图、结构分解图等内容。通过场景设计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艺术素质、审美水平与创作能力,今后可以运用到插图漫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游戏动画等工作中去。

四、场景设计的基本要求

1、学习的必备条件包括文学修养、审美能力、专业技

能;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合作能力与敬业精神等条件。

2、从故事出发去理解脚本,分析风格要求、时代要求

等,把握整体的主体思想、情节内容、文化背景,深入理解与定位。深入生活搜集素材进行创作。表达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交代角色活动的环境,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情绪基调。

五、场景设计的类别

场景设计的题材广泛,可以包括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现实等等,从题材上来分,可以分为生活类、科幻类、魔幻类;从表现内容上来分,可以分为自然风光类、建筑类、意象类。

(自然风光类场景)

(建筑类场景)

(意象类类场景)第二部分:场景设计的技能(30课时)

一、透视规律

场景设计离不开透视效果,尤其是写实类的场景表现,通过透视的变化结合视点创造出环境的氛围与效果。

1、镜头的视角变化很多,主要包括仰视、俯视、平视、

正面、侧面、斜面等。通过不同的视角可以创造不同的氛围及变化。同时,视角的变化要通过透视来表现出来。

2、透视变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

点透视以及散点透视等。我们重点学习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部分的表现规律。

3、一点透视规律:画面只有一个主灭点,在视平线上,

画面用水平线、垂直线来表示横竖方向。一点透视是常见的透视效果,画面近大远小的效果明显,层次分明,纵深感强。有现场感。一点透视中的杂乱效果(如桌子上的书)可以有多个灭点,但所有灭点都在同一视平线上。

4、二点透视规律:画面只有二个主灭点,在同一视平

线上分左右两个方向,画面的竖线为垂直线。二点透视具有活泼生动多样变化的视觉效果。多表现视点变化过程以及旁观效果中。

5、三点透视规律:画面只有三个主灭点,第三个灭点

在视平线上方称为天点,在视平线下方称为地点,画面没有垂直线、水平线。三点透视多用来表现高层建筑和空间场景的俯视图或仰视图

6、应用透视变化规律可以更好的塑造高、宽、深度的立体感,应用近大远小的变化创造符合审美及视觉习惯的空间效果,进一步烘托出场景的氛围。结合虚实变化的效果可以创造出复杂多变的画面感、真实感。

7、根据视平线的位置变化可以分为平视图、仰视图、俯视图。适用于一点、二点、三点透视效果。平时可以产生

进距离的真实感以及亲近感,符合人们正常的观察角度;仰视图可以创造高大挺拔的效果,适合表现高度感,壮观效果;俯视图适合表现全景,大场面的效果,由于俯视的视域宽阔,适合表达内容较多、有恢弘气势的场面。

8、在场景设计中往往综合运用多种透视效果表现一个场景的不同需求,影片中的场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想像、设计,以满足镜头运动的需求。需要我们从空间的角度去设计,而不是单纯从平面的效果上去制作。(无论是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等等都是同样道理)。

二、空间想像

1、场景设计中经常出现同一场景的不同视角,所以要求我们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场景设计的空间性,这是场景设计的必要部分。在练习中就要先设计平面坐标图。

2、平面坐标图是进行设计的辅助过程,从空间位置上规划出场景组成部分的位置关系,明确不同物体的坐标位置,为下一步设计提供参考,同时也是设计的构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镜头位置的变化。

3、根据平面坐标图设计场景的深度效果,也就是进一步设计不同对象的造型,明确出长、宽、高的比例效果,以及基本特征与结构关系。分析组成场景的对象,归纳结构特点与视角的关系,结合设计风格创造形象。

4、分析场景中结构特点,针对建筑结构进行分解,明确空间结构效果,在进一步的制作中可以提供必要的参考。

三、场景设计的空间表现

1、场景的距离表现造成物体虚实与色彩的变化,由于空气中水分、灰尘等影响,物体越远越模糊,这是自然规律

造成的效果,在场景设计中,我们要把握住这一特点进行设计。物体距离远近的变化创造了画面的层次变化,产生了场景表现的深度空间。通过对生活的理解、分析,提炼出对场景设计有作用的规律加以利用,通过加工、取舍、变化、加强、减弱等手段,创造需要的场景空间效果。

2、景别表现是空间表现的又一手段。景别是由视距造

成的,不同的视距可以产生不同的景别效果。在场景设计中要冲分调动景别的变化,使画面充满活力,是表现内容的重要手段。景别主要包括五种: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不同的景别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场景设计就要结合景别进行设计,不同的景别效果需要在场景设计中展示不同的

细节、特征与效果。在设计中大场景不乱,小场景不空。

四、场景设计的构图

1、一幅场景设计的构图是否符合视觉审美的要求,取决于画面场景与其他基本形态的联系,相互之间的合理穿插,

使画面形成和谐的主次关系、空间关系、疏密关系。设计场景时往往要有目地的在景物之间进行筛减、添加、处理,使景物之间协调有序、恰到好处。

在造型的时候,遵循同一的、单纯的、节奏感和均衡规律的形式法则,将造型诸要素加以同一完整化,使整体的造型要素之间产生和谐的审美效果。

2、场景构成的基本要素:物质要素,景观、建筑、道具、人物、装饰等;效果要素,外形、色调、光影等。

3、在场景设计中存在几种构图形式:

⑴三角形的构图形式。是场景设计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指在画面建立三个点,所有构成元素全部围绕在这三个点范围内,形成有规律的一个整体,突出中心,平稳画面。

⑵焦点透视构图形式。指画面灭点只有一个的构图形式,焦点透视构图有很强的纵深感,画面层次分明,对比强烈,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⑶S型的构图形式。S型的构图形式能够抓住观众的视觉心理,引导视线沿弧线方向发展,增强画面深远的效果,适用于表达层次丰富的画面。

⑷对称型的构图形式。主要形体安排在画面中心,次要形体置于主形两边,起平衡作用,画面被均匀分割。画面结构表现严谨,构图完整,适宜表达静态的场景。

⑸拱形构图形式。具有强烈的对比景深效果,画面空间

对比强烈。

⑹均衡型的构图形式。给人以宁静感和平衡感,富有活力,是构图中常见的形式之一。关键要找好均衡点的位置。

五、场景绘制的基本方法。

1、场景设计的基本技法:

⑴依据剧本内容进行设计。创造特定的意境与情绪基调,运用电影视觉语言,创造符合不同剧本要求的场景。

⑵强化空间距离感。拓展镜头中远景、中景、近景的层次,丰富画面效果,有利于表现画面主次、虚实、空间、气氛等。

⑶焦点透视的空间营造。合理运用透视的视觉焦点,调动不同的画面视觉效果,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画面空间环境氛围,增强视觉效果。

⑷构建独特的空间环境。有意识增强主场景中的通透感,使主场景空间产生多方位的扩张感,强化画面的运动感和三维空间,展示更加丰富、独特的动画气氛。

⑸色彩空间表现。通过不同的色彩表现营造合理的空间效果,运用色彩理论创造画面的表现力,从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入手。

2、场景绘制步骤。

场景绘制首先要把复杂场景归纳、概括为远中近三个层次。主要运用绘画写生的技巧:⑴从大局把握整体效果。⑵

采用由远及近的步骤。⑶采用近实远虚的原理安排画面。⑷按需要进行深入刻画。⑸充分利用对比规律进行表现。

3、光线与氛围。

好的场景设计不仅要解决画面的造型与色彩,还要创造出需要的画面氛围,就需要运用光线变化、表现规律,充分利用关于色的关系,有目的的运用光线,创造画面情绪。

六、场景设计的色调。

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产生丰富的画面效果。

1、熟悉色彩规律。色彩的三属性:色相、纯度、明度。色彩的对比规律: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虚实对比与空间的关系。色彩心理表现:色彩联想、色调表现规律等。

2、色彩表现分类:

⑴装饰性色彩表现。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提取出有代表性或有装饰性的色彩关系。进行画面表现,一般画面以平面表现为主。

⑵写实性色彩表现。为创造出符合自然规律的视觉效果,需要在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表现,在自然的色彩效果的基础上,超越自然的色彩表效力,从规律上与自然相统一。

⑶表现相色彩表现。从绘画等视觉艺术中吸取理论依据,结合场景设计的要求,有目的的创造具有强烈审美意识的视觉效果。

第三部分作业及要求(30课时)

一、作业内容:

1、透视训练作业三张。包括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各一张,内容为建筑。

要求:符合透视规律,构图完整,视觉效果好。

2、场景设计作业三张。包括自然风光类、城市建筑类、意象类场景设计各一张。

要求:尺寸为25×35 CM,构图完整,画面表现力强,有独到的表现视点,画面氛围好,有一定的细节描绘。三张作业中有一张为分层设计稿。完成线稿设计及色彩稿绘制。

《场景设计》评分细则

1、考核方式

课堂作业及练习部分占成绩的70%,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占成绩的20%,平时表现占成绩的10%。

2、考核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