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实录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实录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实录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女

娲补天》教学实录

一、课前准备:

同学们,你们好!请大家拿出语文书、铅笔、字典,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二、读文提问题:

1、出示课题: 《女娲补天》,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读词语:

师:练习把生字词读准确。

生读:败失败支支起柱柱子类人类野野兽

师:再把认读的词语读一读。

生:读:撞去发誓液体停歇天塌地陷

3、提问题:

师: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读准确了,那么还有什么懂的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女娲是谁?

2、她为什么要补天呢?

3、她是怎样补天的呢?

4、她把天补好了吗?

师:让我们一起学习,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三、读文,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1)女娲是谁?

师:你们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呢?

生:我觉得应该先解决女娲是谁?

师:你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写着呢?

生:第3自然段开头写着呢。读“女娲是人类的母亲”。

师:谁知道为什么称女娲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呢?

生:我从动画片上看到是女娲捏泥人创造了我们人类。

师:我们人真是女娲用泥捏的吗?同学们都知道不是,我们人是类人猿变成的,女娲抟土造人是个神话故事。

(二)解决问题(2)女娲为什麽补天?

师:女娲是谁同学们知道了,那么她为什么要补天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你们自己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吗?

生∶读第2自然段:

(1、是火神和水神打架,天塌了……2、人类受到了伤害。)

师:女娲看到了天塌地陷,人类遭受了伤害,她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 她很心疼,很着急。

师:怎么才能把女娲的这种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同学们你们练一练。

(三)解决问题(3-4)女娲是怎麽补天的?天补好了没有?

师:通过读书,你们自己解决了女娲为什么要补天这个问题,那么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呢?天补好了吗?课文哪写着呢?

生:课文的第4自然段写着呢。

师:这一自然段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我们怎么学呢?我想我们师生合作来学习。我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用朗读来回答。这是学习课文的一个好方法。

师问:女娲用什么来补天?

生读:女娲采来……

师追问:女娲是用五彩的石子补天吗?

生:不是,它是用五彩的石子炼成的稠稠的液体来补天的。

师问:她是怎样把稠稠的液体送上天的呢?

生读:她驾着……

师问:她用了多长时间补天呢?

生读:不知多少天……

师追问:女娲是补了一次吗?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女娲补天教案+教学反思

15*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措、混”等8个生字。 2.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课文3、4自然段,借助具体语言文字,感悟故事的神奇之处。 2.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课题谈话导入,直击神话传奇 1.(出示女娲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板书:女娲)你对她有哪些了解呢?(预设:女娲创造了人类,是人类的母亲,女娲的哥哥是伏羲)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女娲有关的一篇神话故事。(板书:补天)生活中,你见过补什么东西?(补衣服、补课、补轮胎等)你见过补天吗? 总结:多么神奇呀!神话故事连题目都透着浓浓的神话色彩。 二、依据略读课型,确定学习方法 1.注意到了吗?这篇文章的课题还多了个小符号呢!(*表示略读课文。) 2.略读课文怎么学呢?(出示课前导读内容)谁来为大家读一读这段导读文字,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我们可以怎么来阅读这个故事呢? 总结:是呀,原来阅读故事的方法都藏在这段文字中呢! 3.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运用这两个方法去读一读这个故事。 出示学习活动1: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女娲补天过程的起因、经过(做了哪些事)和结果的语句,试着用四个字分别概括; (2)和同桌进行交流,将你的想法写在纸上。 三、绘制情节曲线,梳理故事脉络

1.学生把四字概括语贴在黑板上。 2.找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能够梳理出故事的情节了,而将这些情节用曲线连起来,这就是故事的“情节曲线图”。(板贴“情节曲线图”) 3.结合情节曲线图,说一说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聚焦重点段落,感悟神奇写法 1.在女娲所做的这些事情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2.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故事的第3、4自然段。导读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处处充满着神奇的想象”,谁再来为大家读一读?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3、4自然段,画出让你觉得神奇的有关词句,再和你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出示学习活动2:默读第3~4自然段,画出让你觉得神奇的有关词句,再和你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交流神奇的词语。 拓展延伸:其实,在我们学过的神话故事中也有这些神奇的词句,《大禹治水》中就有“很久很久以前”“九年过去了”等,这些词句的运用更让我们感受到神话的神奇之处啦!(板书:神奇的词语) (2)交流神奇的想象: ①“天上顿时露出一个大窟窿”②“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炼成了黏稠的石浆” 总结:是呀,在故事中,无论是能够运用神火冶炼彩石,还是用石浆立刻就补好的窟窿,这些情节都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神话故事中神奇、大胆的想象。(板书:神奇的想象)(3)神奇的情节:女娲补天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①炼五色石补天;②斩龟足撑天;③杀黑龙除恶;④烧芦苇止水) 总结:神话故事正是运用了这三个小方法,才格外地引人入胜。(引导学生齐读三个方法) 五、感悟女娲形象 1.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女娲补天后,人们是怎么做的? 点拨:先从段落中提炼出“怀念”“传颂”两个核心词,再分析“传颂”一词的含义,从而让学生明白女娲补天、挽救人类是人们传颂她的原因。 2.整体阅读课文,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娲形象?请简单说说。(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 六、课内延向课外,阅读传承文化

女娲补天优质课教案设计

女娲补天优质课教案设计 《女娲补天》 设计理念: 《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传说,课文通过女娲补天的艰辛历程刻画了一个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女娲形象。因此,我在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女娲的这一崇高形象,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灾难的深重以及女娲补天的艰辛来感受她的形象,让这一形象能够自然而然的进入学生心目中。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作者运用的生动语言和丰富奇丽的想像,体会人们的愿望和寄托。课前准备 课文挂图;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一、灾难入手,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想听神话故事吗, 远古时代,世上一片荒凉,只有许多森林,人们连毛带血地吞吃着打猎得来的禽兽。这时,昆仑山上有一座光明宫,光明宫里住着一位火神,名叫祝融。祝融很慈祥,很有同情心,看到人们生吃禽兽,就传下火种,教给人们用火的方法。人们

从光明宫里取来火种,把打来的野兽放在火上烤熟了再吃,这样不仅好吃,而且也能不生病,所以,大家非常崇拜火神祝融。 这样一来,便触怒了水神共工。共工住在东海里,性情很暴虐。他说:“世人真可恶,水与火都是人生活需要的东西,为什么光敬火神不敬我水神呢,”他由气愤转为嫉妒,最后终于和火神打斗起来。 第 1 页共 9 页 那共工离领着水族,向祝融居住的光明宫进攻,把光明宫周围常年不熄的神火弄灭了,搞得大地上一片漆黑。这一下把火神祝融惹怒了,他驾着一条火龙出来迎战,那火龙全身发光、烈焰腾空,把大地照得通明,光明宫里的神火又复燃了。 水神共工没有能扑灭神火,便恼羞成怒,调来了五湖四海的大水,漫到山上,直往祝融和他骑的火龙泼去。可是,水往低处流,大水一退,神火又燃烧起来。祝融骑着那条火龙,便烈焰腾腾直向共工扑去,长长的火舌,把共工烧得焦头烂额。共工抵挡不住,退到大海里,祝融骑着火龙直冲大海;共工慌忙又逃到天边,回头看看,祝融已追上来了,便一头撞在不周山上,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不周山竟被他拦腰撞倒了。那不周山原是根顶天的柱子,山一倒,天塌了个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那又是谁伸出了援助之手呢, 生:女娲。 2、师: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31、《女娲补天》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孩子们想听这个故事吗,师泛读课文。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目录篇一:女娲补天教学反思范文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女娲求雨灭火、照船救人、找五彩石补天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女娲百折不挠的形象,赞美了她为拯救人类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女娲这一神话人物不怕危险、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1.课题的引出充满神秘感,通过让学生简单说说知道的神话故事,使学生知道我国的神话故事有很多,接着话锋一转,今天学其中一则,马上引出了课题,然后通过读题的训练,读词的指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读课文要有感情,读题和读词同样要有感觉。我想如果平时能经常这样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读中悟情,“读”贯穿始终,抓住重点词句来读,读出感受。如第一节后四句要读出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挣扎的悲惨景象。在教师引读时对“熊熊”等词进行解读,突出悲惨的景象。 3.师生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第一节时,我采

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小组赛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通过让学生闭目想象,感受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景象。 篇二: 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注意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我的基本教法就是从感受到领悟再到积累最后到运用”。我设计的基本学法是: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一、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导学生体会一边串叠词“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传达出的人间惨状。 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学,教者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二、本课的教学注意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读的训练。课文中“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动情大家听得入神。同时,用“边读边

2019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二十二)

8.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AD边的中点,BE⊥AC,垂足为点F,连接DF,分析下列四个结论:①△ AEF∽△ CAB;② DF=DC;③ S△DCF=4S△DEF;④ tan ∠CAD= 2 .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2 A.4 B.3 C.2 D.1 16.如图,在△ ABC中,AB=AC=,6∠A=2∠BDC,BD交AC边于点E,且AE=4,则BE·DE= . 22.如图,△ ACE,△ACD均为直角三角形,∠ ACE=90°,∠ ADC=9°0 ,AE与CD 相交于点P,以CD为直径的⊙ O恰好经过点E,并与AC,AE分别交于点 B 和点 F. (1)求证:∠ ADF=∠ EAC. 2 (2)若PC= PA,PF=1,求AF的长. 3

3 24. 如图,一次函数 y x 6的图像交 x 轴于点 A 、交 y 轴于点 B ,∠ABO 的平 4 分线交 x 轴于点 C ,过点 C 作直线 CD ⊥AB ,垂足为点 D ,交 y 轴于点 E. ( 1)求直线 CE 的解析式; (2)在线段 AB 上有一动点 P (不与点 A ,B 重合),过点 P 分别作 PM ⊥x 轴, PN ⊥y 轴,垂足为点 M 、N ,是否存在点 P ,使线段 MN 的长最小?若存在,请直 接写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25. 如图,∠ MBN=9°0 ,点 C 是∠MBN 平分线上的一点,过点 C 分别作 AC ⊥BC , CE ⊥BN ,垂足分别为点 C ,E ,AC=4 2,点 P 为线段 BE 上的一点(点 P 不与点 B 、 E 重合),连接 CP ,以 CP 为直角边,点 P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CPD , 点 D 落在 BC 左侧. 2)连接 BD ,请你判断 AC 与 B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设 PE=x ,△PBD 的面积为 S ,求 S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1)求证: CP CE CD CB

女娲补天优质课教案超详细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字词,感受到人类遭受的苦难,理解女娲补天的艰辛,体会女娲的善良和勇敢。 3、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点:理解关键字词,体会女娲的远大志向及补天的辛苦。 教学难点:明白女娲补天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生词卡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神话故事,大家来猜猜看是什么。 《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哪咤传奇》等 2、除了这些,老师还另外带来了一个新的神话故事,它的历史比前面这些故事更久远,它的内容更加神奇,想听吗?那么现在请和老师一起书空这个故事的题目——《女娲补天》。

3、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看来,同学们对于女娲补天这个故事都非常感兴趣,都很善于提问,会提问的 孩子就是会思考,会学习的孩子。让我们带着刚才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为了 鼓励大家,老师准备了一些五彩石,奖励给那些表现出色的孩子,让他帮女娲共同 来补天。 二、品读课文,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体会女娲的善良、勇敢和坚定 (一)女娲补天的起因 1、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慢慢地走进那遥远遥远的古代,翻开语文书第103页,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生自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第一自然段,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条: 天塌地陷、山火燃烧、洪水喷涌、猛兽残害 3、那么看到这些,你觉得怎么样呢?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一下。 配乐,师读可怕的情景。 孩子们,如果当时你也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生回答。 害怕。想想看,那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片,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再看看 地,它越来越往下陷了,这样的情景就叫做----(天塌地陷)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doc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要求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边想象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首先在讲课前,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包括理解生字词,熟读课文,这样,在学生还没有学习课文之前就已经对课文比较了解了,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一段录像,然后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先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先自己解决。弄不懂的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互相讨论弄懂。让学生再读课文时,让他们带着问题读,思考问题,和同学讨论来读懂课文。然后就问题展开讨论,让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在小组讨论时,我要求他们就讨论一个小组成员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因为就围绕一个问

题,所以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堂气氛活跃。 在全班同学讨论时,我让同学们自己说,他们回答问题很积极,就边平时很少举手的同学,这堂课上也很活跃。他们根据看书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喜欢、崇敬、向往、同情的感受。我想,只要给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就能听到学生幼稚的语言,真实的感受。 本来准备本堂课将课文学完,但没有预计到同学们的回答会那么积极,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没有学完,但我觉得,同学们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也是一种收获。

女娲补天 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31课《女娲补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引发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人类的老祖先凭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寄予了他们美好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女娲补天》。 生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感受天塌一大块的可怕。 1.(课件演示天塌地裂的可怕景象)看到此情此景,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2.(出示课件2)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指导朗读感悟。

3.(课件3)(出示文字)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女娲难过极了。 (2)女娲很着急。 指导朗读、体会。 4.出示:天空喷火图。(课件4)感悟补天的危急。 二、朗读感悟,品词析句,感受补天艰难 (一)整体感知,理清故事线索 1.请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①女娲为了把天补好做了哪几件事? ②女娲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呢?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在句子旁写出自己的体会。 2.交流: (二)寻找五彩石,感受补天艰难 1.重点句子品析 ⑴(出示句子)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为了找齐五彩石,女娲跳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也许会被滔天大浪打痛;——还到哪里去找呢?可能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呢? ⑵(出示句子)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三)冶炼补天,感受女娲神力 1.边听边想象 师: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出示文字:第4自然段,师读) 2. 交流。 A、抓住动词体会 B、抓住“五天五夜”从时间上体会 C、再读读这段,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 齐读,感受女娲神力。 4.复述课文。。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领会女娲精神 1、你们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你觉得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语文七上《女娲补天》教案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 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 课文插图投影。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1 2.女娲补天 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12.女娲补天 1. 女娲为什么补天? 2. 女娲怎么补天? 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5 女娲补天 教学反思

15《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四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个流传于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为这篇课文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课文,了解感悟女娲补天故事的神奇。第二课时复述故事,指导写字。 这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因此,备课时,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复述故事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一、成功之处,体验欣喜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整堂课通过学生质疑,再引导解疑,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运用画面激活法: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如“天塌地裂”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少见,学生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但仍然比较空洞。此时我出

示的一组图片和声音,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课文人物的情感。再如“金光四射”“五彩的云霞”虽然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见过,但是感受不深,这时,我搜集并出示“金光四射”“五彩的云霞”的图片,学生被美丽的图片迷住了,在一阵阵“好极了!”“太漂亮了!”的啧啧赞扬声中,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金光四射”“五彩的云霞”这两个词,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为女娲的神力而惊叹。 3、角色演绎法: 《女娲补天》是一篇学生非常喜爱阅读的神话故事,整个教学学生的心都被女娲的善良、勇敢、吃苦耐劳等光辉形象深深地牵动着,我引导学生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在这堂课中,我尝试着让学生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质,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课文,理解文本。 4、运用板书,激情总结: 我设计运用的板书,力求体现神话的起因、经过、结果,也体现我的教学思路。 女娲补天 天塌地裂 找炼补 五彩的云霞 了不起 最后总结时,我借着板书,引导学生一又一次有感情读课题,加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女娲补天》教案

15*女娲补天 文本分析:女娲补天是我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其他三个是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本文就是根据这个神话故事改编的。课文主要讲的是天塌地裂后,民不聊生,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找来五彩石,补好了天上的窟窿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师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想象女娲补天的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从而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娲、隆、塌”等6个生字(包括2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感受女娲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 3.发挥想象,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4.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女娲的精神。 教学难点: 1.想象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2.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感受传统,揭示课题 1.展示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特色。 导语: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能说出它们是来自哪个故事或传说吗? (学生依次说出图片中的故事的名称)

2020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02 一次方程(组)的含参及应用问题

专题 02一次方程(组)的含参及应用问题 【考点1】一次方程的有关定义 【例1】(2019?呼和浩特)关于x的方程mx2m﹣1+(m﹣1)x﹣2=0如果是一元一次方程,则其解为________. 【答案】x=2或x=﹣2或x=﹣3 【解析】∵关于x的方程mx2m﹣1+(m﹣1)x﹣2=0如果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m=1时,方程为x﹣2=0,解得:x=2; 当m=0时,方程为﹣x﹣2=0,解得:x=﹣2; 当2m﹣1=0,即m时,方程为x﹣2=0, 解得:x=﹣3, 故答案为:x=2或x=﹣2或x=﹣3. 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变式1-1】(2019?湘西州)若关于x的方程3x﹣kx+2=0的解为2,则k的值为.【答案】4 【解析】∵关于x的方程3x﹣kx+2=0的解为2, ∴3×2﹣2k+2=0,

解得:k=4. 故答案为:4.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正确把已知数据代入是解题关键. 【变式1-2】(2019?常州)若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y=3的解,则a=.【答案】1 【解析】把代入二元一次方程ax+y=3中, a+2=3,解得a=1. 故答案是:1. 点睛:本题运用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知识点,运算准确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考点2】方程组的解法 【例2】(2019?南通)已知a,b满足方程组,则a+b的值为()A.2 B.4 C.﹣2 D.﹣4 【答案】A 【解析】, ①+②得:5a+5b=10, 则a+b=2,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了消元的思想,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 【变式2-1】(2019?荆门)已知实数x,y满足方程组则x2﹣2y2的值为() A.﹣1 B.1 C.3 D.﹣3 【答案】A 【解析】, ①+②×2,得5x=5,解得x=1, 把x=1代入②得,1+y=2,解得y=1, ∴x2﹣2y2=12﹣2×12=1﹣2=﹣1. 故选:A.

女娲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有滋有味地读故事,学会生字新词,积累优美语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真切体会天塌下来的可怕景象,感受女娲一心拯救人类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塌下来的可怕景象。 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女娲的勇敢、善良、甘于奉献的品质,在阅读中感受神话那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吗?这位人头蛇身的美丽女神就是女娲。女娲创造了人类,是人类的母亲,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神话世界,感受女娲补天的神奇。 2、(板书课题)生跟着写 提示:娲、补的写法 3、齐读题目《女娲补天》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女娲是怎么补天的? (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你们提的问题很好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女娲。打开课文130页。 2、自读课文,要求 (1)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孩子们,读了课文,现在让我来考一考你们,看看谁会读这些词语。 课件2出示:塌下露出熄灭喷火燃烧围困挣扎缺少冶炼液体轰隆隆熊熊大火金光四射(生读,师纠正,多音字,容易读错的词语) 4、师生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的故事。) 三、品读过程,感知形象。 (一)品读故事起因 师引读: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课件3出示,雷电声)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1、生思考:究竟发生了怎样可怕的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在文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15、《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如何把天补好的过程;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精神和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以读为本,边读边悟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也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在这节课上,我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目标指导朗读训练。课前预习要求读正确,检查预习情况时要求流利地读,通过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同学们的朗读情况,读后引导进行评议,通过欣赏同学的朗读,让同学们体验到读书的快乐。研读课文时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在指导中,把理解语言与训练朗读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提高朗读效果,最终实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除了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发挥不同的功能。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我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做文章,通过细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获得体验、升华情感。 2.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较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洪水冲来,房屋倒塌,人也被冲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哭着寻找爸爸妈妈。”在这些补白想象中,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积累并运用了语言。 二、成功之处

2019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附答案(一)

2019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附答案(一) 1、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过A,B两点的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C(﹣1,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连接BC,若点E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过点E作EF∥BC,交AB于点F,当△BEF的面积是时,求点E的坐标; (3)在(2)的结论下,将△BEF绕点F旋转180°得△B′E′F,试判断点E′是否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2、把函数C1:y=ax2﹣2ax﹣3a(a≠0)的图象绕点P(m,0)旋转180°,得到新函数C2的图象,我们称C2是C1关于点P的相关函数.C2的图象的对称轴与x轴交点坐标为(t,0). (1)填空:t的值为(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若a=﹣1,当≤x≤t时,函数C1的最大值为y1,最小值为y2,且y1﹣y2=1,求C2的解析式; (3)当m=0时,C2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与y轴相交于点D.把线段AD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它的对应线段A′D′,若线A′D′与C2的图象有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的取值范围.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4分别交x轴、y轴于点B,C,正方形AOCD的顶点D在第二象限内,E是BC中点,OF⊥DE于点F,连结OE.动点P在AO上从点A向终点O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在直线BC上从某一点Q1向终点Q2匀速运动,它们同时到达终点. (1)求点B的坐标和OE的长 (2)设点Q2为(m,n),当=tan∠EOF时,求点Q2的坐标. (3)根据(2)的条件,当点P运动到AO中点时,点Q恰好与点C重合. ①延长AD交直线BC于点Q3,当点Q在线段Q2Q3上时,设Q3Q=s,AP=t,求s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 ②当PQ与△OEF的一边平行时,求所有满足条件的AP的长. 4、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AB=14,点D,E分别在边AB,BC上,将线段ED绕点E按逆时针方 向旋转90°得到EF. (1)如图1,若AD=BD,点E与点C重合,AF与DC相交于点O.求证:BD=2DO. (2)已知点G为AF的中点. ①如图2,若AD=BD,CE=2,求DG的长.

15 《女娲补天》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15*女娲补天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远古时期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情分析 故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从阅读中体会得到,一要他们反复读、多读,在读中感悟;二要教师适时点拨,帮他们感悟。 教学建议 讲故事是教学神话故事最好的策略。课堂上可以先帮助学生理一理故事发展的脉络,理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能够顺着故事思路进行复述,这样学生就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理解了故事内容,感悟了神话故事的神奇,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采用启发、探究等教学方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与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体会神话的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女娲补天》的录像。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着古代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按照自学识字法进行识字练习,再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积累词语。 (3)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4)标注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标上记号,学习时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汇报学习成果。 三、细读课文,清理文章层次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话的语言进行概括。 2.默读每一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同学相互交流。 第1自然段:女娲创造人类,大地上欢歌笑语,人们幸福地生活。不久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人们在水火中挣扎。 第2自然段:女娲想办法解救人们。 第3自然段:女娲艰难地寻找补天的五彩石。 第4自然段:女娲用神火冶炼五彩石并补天。 第5自然段:人们常见的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3.全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自从女娲创造人类,人们幸福地生活,不久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人们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女娲找齐了五彩石并用神火冶炼了五彩石,最后把天上的窟窿补好了。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相传天边的云霞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4.再次读一读这个神奇的故事,你会怎样评价女娲呢?(女娲非常了不起,女娲真神奇……) 四、深入学习,感受故事的神奇 1.解决问题:女娲是谁? (1)默读全文,你能找出有关介绍女娲的句子吗?读一读。(“自从女娲创造了人,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她就好像是人类的母亲。) (2)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你又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她是人类的母亲?(当

教研活动《女娲补天》教学反思(2020)

教研活动《女娲补天》教学反思(2020) 今天执教了《女娲补天》一课,感触颇深。一、以读为本,边读边悟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也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在这节课上,我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目标指导朗读训练。课前预习要求读正确,检查预习情况时要求流利地读,通过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同学们的朗读情况,读后引导进行评议,通过欣赏同学的朗读让同学们体验到读书的快乐;研读课文时带领学生有

感情地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在指导中,把理解语言与训练朗读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提高朗读效果,最终实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除了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发挥不同的功能。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我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做文章,通过细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获得体验、升华情感。 二、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较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洪水冲来,房屋倒塌,人也被冲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哭着寻找爸爸妈妈。”在这些补白想象中,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积累并运用了语言。

在本堂课中,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才能使学生乐学。 2020年10月

Word版人教版《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等奖

2018年小学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评比活动一等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xxxx小学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学习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学习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以问导趣——让学生乐学 1.开火车读上节课学习的新词。 2.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复习上一节课的新词导入,激活原有知识,尊重学生直接、主观的阅读感受,为本节课的文本学习打下基础。运用电子白板出示新词,方便、快捷、直观,还可以在上面作一些批注,方便操作。】 二、以问导疑——让学生善学 1.教师过渡语:我们大家都知道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都是欢歌笑语,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却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2.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交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理解词语:熊熊大火、挣扎。

(3)当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之后人们的处境如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 (4)指导朗读,全班齐读,分组朗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语:是啊,灾难发生后,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洪水中挣扎,此时,女娲的心情怎么样的呢?学生说。 (2)教师出示句子: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有造好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学生读) (3)“难过极了”是什么意思?女娲的心情除了难过,还有什么呢? (4)学生说——“着急”从那个词可以看出来了?(立刻) (5)人类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女娲是多么地难过,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要读出难过的感情。(全班齐读) 4.学习课文的3、4自然段 (1)过渡语:在女娲的努力下,被围困在山顶上的人们得救了,在洪水中挣扎的人们也被救出来了,可是女娲为什么还要补天呢? (2)学生读第3自然段回答: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呢! 教师出示句子: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学生齐读 (3)那么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在补天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①出示思考题学生默读第3、4自然段。 A.女娲把天补好做了哪几件事? B.女娲在找石头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C.女娲还可能去哪找纯青石? ②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A.女娲做了三件事:找——炼——补你能用表示顺序的词把事情的经过说完整吗?

2019年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几何1)--解析版Word版

(2019年安徽23题) 23.(14分)如图,Rt△ABC中,∠ACB=90°,AC=BC,P为△ABC内部一点,且∠APB=∠BPC=135°. (1)求证:△PAB∽△PBC; (2)求证:PA=2PC; (3)若点P到三角形的边AB,BC,CA的距离分别为h1,h2,h3,求证h12=h2?h3. 【分析】(1)利用等式的性质判断出∠PBC=∠PAB,即可得出结论; (2)由(1)的结论得出,进而得出,即可得出结论; (3)先判断出Rt△AEP∽Rt△CDP,得出,即h3=2h2,再由△PAB∽△PBC,判断出,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ACB=90°,AB=BC, ∴∠ABC=45°=∠PBA+∠PBC 又∠APB=135°, ∴∠PAB+∠PBA=45° ∴∠PBC=∠PAB 又∵∠APB=∠BPC=135°, ∴△PAB∽△PBC (2)∵△PAB∽△PBC ∴ 在Rt△ABC中,AB=AC, ∴ ∴

∴PA=2PC (3)如图,过点P作PD⊥BC,PE⊥AC交BC、AC于点D,E, ∴PF=h1,PD=h2,PE=h3, ∵∠CPB+∠APB=135°+135°=270° ∴∠APC=90°, ∴∠EAP+∠ACP=90°, 又∵∠ACB=∠ACP+∠PCD=90° ∴∠EAP=∠PCD, ∴Rt△AEP∽Rt△CDP, ∴,即, ∴h3=2h2 ∵△PAB∽△PBC, ∴, ∴ ∴. 即:h12=h2?h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EAP=∠PCD是解本题的关键.

(2019年北京27题) 27.(7分)已知∠AOB=30°,H为射线OA上一定点,OH=+1,P为射线OB上一点,M 为线段OH上一动点,连接PM,满足∠OMP为钝角,以点P为中心,将线段PM顺时针旋转150°,得到线段PN,连接ON. (1)依题意补全图1; (2)求证:∠OMP=∠OPN; (3)点M关于点H的对称点为Q,连接QP.写出一个OP的值,使得对于任意的点M总有ON=QP,并证明. 【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由旋转可得∠MPN=150°,故∠OPN=150°﹣∠OPM;由∠AOB=30°和三角形内角和180°可得∠OMP=180°﹣30°﹣∠OPM=150°﹣∠OPM,得证. (3)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以ON=QP为已知条件反推OP的长度.由(2)的结论∠OMP=∠OPN联想到其补角相等,又因为旋转有PM=PN,已具备一边一角相等,过点N作NC⊥OB于点C,过点P作PD⊥OA于点D,即可构造出△PDM≌△NCP,进而得PD=NC,DM=CP.此时加上ON=QP,则易证得△OCN≌△QDP,所以OC=QD.利用∠AOB=30°,设PD=NC=a,则OP=2a,OD=a.再设DM=CP=x,所以QD=OC=OP+PC=2a+x,MQ=DM+QD=2a+2x.由于点M、Q关于点H对称,即点H为MQ中点,故MH=MQ=a+x,DH=MH﹣DM=a,所以 OH=OD+DH=a+a=+1,求得a=1,故OP=2.证明过程则把推理过程反过来,以OP=2为条件,利用构造全等证得ON=QP. 【解答】解:(1)如图1所示为所求. (2)设∠OPM=α, ∵线段PM绕点P顺时针旋转150°得到线段PN ∴∠MPN=150°,PM=PN ∴∠OPN=∠MPN﹣∠OPM=150°﹣α ∵∠AOB=30° ∴∠OMP=180°﹣∠AOB﹣∠OPM=180°﹣30°﹣α=150°﹣α ∴∠OMP=∠OPN (3)OP=2时,总有ON=QP,证明如下: 过点N作NC⊥OB于点C,过点P作PD⊥OA于点D,如图2 ∴∠NCP=∠PDM=∠PDQ=90° ∵∠AOB=30°,OP=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