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3~6年级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小学3~6年级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一、 集体备课的可行性分析与理性思考
(一) 集体备课已形成扎实基础与强劲优势
1、集体备课并不是新生物,许多地区与学校都进行了大胆地偿试,有许多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运作模式,如长芦中学的学案制度改革与运作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参考,有许多切实可行的借鉴。
2、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积极提倡广大教师的合作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广大教师注意资源的整合与教育智慧共享。集体备课正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3、本着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我镇的集体备课去年在借鉴吸取了兄弟学校的经验与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首先在全镇小学五年级语、数、外三科展开了集体备课试验,通过一年的试验,逐步生成一整套的教学预案与学案,以及实践运作体系,有力地增强了全镇五年级实验学科教师的合作意识,形成了研究氛围,开展了说课、上课、评课、评价、学生成果展示等大量教学研究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操作性很强的实施方案,并成为全镇教研、科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农村实施抹下了重要的一笔,有力地促进全镇其它年级教师的教改研究积极性。全镇的教学质量大面积整体提高,刷新了马集镇小学教学质量历史,使一大批教师成长为市、区骨干教师,市、区优秀青年教师。
(二) 集体备课管理措施得力,各项保障到位
1、以镇中心校的教育行政一把手与业务主管者为直接领导,并选拔聘任了语、数、外骨干教师为学科业务辅导人员。配备了科研素养高,组织能力强,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组建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
2、引进激励机制加大集体备课组成员的培训工作,在业务技能培训上给予优先考虑;适时进行阶段性总结与考评,对集体备课中成长快,贡献大的教师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
3、为集体备课的学校、年级尽最大可能配备计算机网络服务、打印等硬件设施,想方设法调配优质的教育资源,并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
4、镇中心校责成各实验学校一把手参与集体备课的管理与实验研究活动,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 正视问题,不断创新在理性思考中推进
1、集体备课到日前为止还没有成功的典例。许多学校在经过一翻轰轰烈烈的集体备课研究之后,草草收兵,甚至一些

学校又“重蹈覆辙”。因此,我镇集体备课也经历了改革实践前期的大争论。在经历了先实践后推进的指导方针下,一步一个脚印,再实践总结,逐步调整,接受正确的批评意见,不断更新。并把集体备课与集体写教案区分;与一人备课其他人坐享其成区分;把注重内容与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区分。将集体备课与“五优化”管理和《南京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手册》这些具体教学管理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综合化,一体化的教学研究体系,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备课从长年抄教案,封闭式的课堂教学,简单落后教学手段,耗时低效的“苦干”甚至“蛮干”中走了出来,代替的是交流、互动、共享,不断地自我修正,个性生成等新活而又高效研究性教学,教师、学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为新课程改革理论转化教学实践行为搭建起了一道桥梁。
2、本着先立后破的研究原则,在这次3~6年级的集体备课中将逐步从以下几方面调整;
①预案与学案评价之间的衔接关系加以整合,使之更加完善;
②各年级学科的集体备课研究直接管理单位及人员将不在由马小三科主任为业务管理,而是将三、四、五、六年级集体备课实验研究成为年级实验点。各年级集体备课管理者由各实验学校校长直接任组长,加以管理;
③在展示学生质量的基础上,各实验年级或实验点,要在每学期结束前推存备课中成长最快、最有代表性的青年教师向全镇上展示课;
④适时采取各种形式向区级及区级以上单位展示并推广集体备课研究实验成果,使集体备课有所为而作;
⑤各年级各学科课堂教学实践将实行借班上课的形式,更具挑战性地培养教师课堂教学的技能;
⑥促进集体备课由有重点的个别年级的试点实验转向全体参与的“常态”化,真正体现备课整体优势,促进全体各年级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 参与集体备课的年级及科目的具体安排。
1、实验年级,三~六年级
2、实验学科,语文、数学、英语。
三、3~6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运行模式
(一)教学案的预设
教学案的预设是我们在经过一年活动实践后不断改革不断提炼不断完善的产物。上学年第一学期,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教案预设这一环节上,第二学期我们的工作重心移向了学案预设。本学期,我们将把教案预设和学案预设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我镇特色的教学案预设。
1、教学案预设的一般模式


“教学案预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结合体。即在教师的教案中渗透学生的学案,在学生的学案中渗透教师的教案,在预设中保留一部分教案的精华,但必须大胆改革教案,彻底打破陈旧的教案模式,摈弃教案中只注重教师教的环节;预设中要大胆探求学生的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学),大量预设学生学的知识,情景和方法,其具体模式如下:
(1) 目标预设 双基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走近文本 走近作者(搜集著名作家的相关资料)
走近知识点(对文本中出现的重要知识点作相关搜索
(3)储备搜索 文本的相关资料库
学生已备的知识库
(4)走进文本(在这一环节中主要突出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步骤和学生的应知应会,此环节可以以问答的形式出现)
(5)走出文本(教师在此环节预设和文本相关的迁移训练)
(6)适时反馈(此环节主要探索学生的学习与掌握情况,以便在教后补漏,这项也可作为课堂作业处理)
(7)巩固生成(略)
(8)举一反三(推荐和自荐文本内容相关或相近的阅读、练习)
(9)三维评价(略)
(10)认同签名(略)
注:教学案可以先分工完成,然后经集体讨论后定稿,并由组长签字后负责印制、发放。
2、教学案的使用
教学案运用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时段,其中1~3项在课前完成;4~6项在课堂完成;7~10项在课后完成。
四、集体备课总体操作模式的基本想法
1、明确集体备课“备”什么
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备教学过程→备资源→备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过程→备评价方案
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任务。
①推广的内容
集体备课经验的总结与推广的基本构想 ②推广的模式与方法
③有关奖惩的想法
2、具体操作模式
以各学科的单元教学为例:集体讨论确定各学科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集体商讨各学科各单元中每一课或每一小节教学目标与要求(课时划分与课时目标)

→ 集体研究各学科每一课时或每一小节的具体教学思路(即分哪几步实现教学目标)
→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个性化的实践每一步教学目标(教师适时相互走入课堂交流实施经验)→集体交流个人的实践得失,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集体设计作业,集体设计单元考核项目、内容→集体考核交流教学质量情况总结经验制定弥补策略,实现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五、活动安排
3~6年级各学科备课组每月定期定点活动一次,活动时间为半天,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1、备课组成员在指定实验点借班上课[各年级、各学科上课人员,上课次序是:马小(包含冯云)、圣小(包括下李、杨云)、黄小、龙山];
2、听上课(听一节完整的课);
3、检测评价(对听课班级的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及时检测评价);
4、交流与反馈(交流上课情况,教学案实施情况和反馈检测评价结果)。
六、集体备课组各组安排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