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慈利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慈利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慈利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颁发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张家界市及慈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其它关于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法规、规定、标准编制而成。

第二条本规划通过对慈利县的人口、产业、城镇、县域大型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布局,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它是慈利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第三条本规划的范围为慈利县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3480.5平方公里。

第四条为与《慈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相衔接,本次规划期限:近期至2005年、远期至2020年,对2040年提出远景构想。

第五条本规划经慈利县人大常委会通过,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应,作为政府指导全县城镇化进程,小城镇建设、协调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对县域与城镇发展宏观调控的决策依据。

本规划指导全县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县域内各乡镇村镇规划应服从本规划,县域内其它专项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二章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第六条慈利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92亿元,保持张家界市经济强县;调整产业结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由37.3%,26.5%,36.2%变为21%,35%,44%。城镇化水平达44.1%,全县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城镇体系,实现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发展目标。

第七条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

1.城镇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合理扩大县城城市规模,以强化县城发展为核心,建立由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城镇发展的格局。加快小城镇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分工有序的城镇网络。

2.交通带动战略——充分利用中西部大开发,以交通建设为先导,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3.旅游带动战略——积极配合张家界东线旅游开发,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建设标准,提升城市形象。

4.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等多种产业模式,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集中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建设,促进小城镇发展。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最大限度地协调城镇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力求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条城镇发展方针:优先发展县城和重点建制镇,适当发展小城镇;在发展城镇数量的同时更加突出城镇发展的质量,加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九条城镇发展战略:以国家加速中西部开发为契机,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城镇带动发展步伐,实施“突出重点、完善基础、提高质量、形成体系”的城镇发展战略。形成以县城为核心,重点建设城镇为支柱,广大小城镇为基础的等级序列分明、规模科学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有序的城镇体系。

1.“突出重点”指突出重点建设地区的城镇发展。以慈利县城及江垭、溪口的城镇建设为重点,以交通建设为支撑建设“一体两翼”城镇体系格局。

2.“完善基础”:是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和城镇基础设施,重点放在交通、能源、通信、水利、防洪等方面。特别要有意识加强县域南部的交通建设。

3.“提高质量”:是指提高城市道路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城镇绿化覆盖率、城镇景观、城镇市容市貌等。

4.“形成体系”:是指依托全县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县域城镇体系,以慈利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镇为骨干,以广大建制镇和集镇为依托,形成规模等级分明、职能分工协调的城镇体系。

第十条城镇化目标

1.城镇数量:2005年建制镇15个,2020年小城市1个,重点建制镇3个,一般建制镇11个。

2.城镇化水平:以城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衡量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指居住在城镇建城区范围内的常住人口(包括城镇非农业人口、有固定摊点和经营场所的外来人口和建城区内的农民、部队驻军和中等以上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2020年全县总人口75万人,城镇人口共33万人,城镇化水平44.1%。

第十一条城镇发展目标

1.水平与规模:县域城镇化平均水平达到44.1%,县城人口规模达到18万人,建制镇平均人口规模1.1万人。

2.城镇发展布局:全县形成以县城为核心,江垭镇、溪口镇为副中心,其它建制镇为支柱、乡镇及其它集镇为基础的城镇网络。并以县城、江垭镇、溪口镇、岩泊渡镇的建设为重点,以常张高速公路、省道S305线、S306线、南部环线等交通干线为轴线,带动全县的经济与城镇发展。

3.城镇经济结构:整体向较高档次迈进。县城和建制镇应积极开发以农副产品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和外贸。

4.城镇基础设施:合理、高效能地运转,努力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形成便捷的效能系统和完善的静态交通设施;提高饮水质量和安全保障性,大幅度提高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争创卫生城市、园林城市。

2020年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3m2,人均停车场与广场面积达1.0m2,日生活用水量达300升左右,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燃气率达80%以上,

城市污水处理达6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电话普及率达100%。

5.居民生活标准:实现由小康向富裕跨越。2001—2020年农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10%以上。2020年分别从2000年的人均1892元、5128元达到人均12728元、19843元,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25m以上,住房成套率达80%以上,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达100%。

6.社会化服务设施:城市中学、小学、幼儿园、医院、菜市场等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方便要求;建制镇都建有图书馆、电影院、400m 标准跑道运动场。服务设施要社会化,努力提高城镇的文化品位。7.城镇景观风貌:充分利用城镇山水自然要素,建立各具特色的城镇风貌,对农民进城建房一定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联户建设,统一建筑风格和色彩。保护和恢复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延续和发掘历史文脉。

保护好已有自然环境,城镇人均公共绿地不能低于8m2,城镇绿地率达34%以上,城镇绿地覆盖率达39%以上。

第三章农村产业调整与经济布局

第十二条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渔产业的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56:7:35:2调整为2005年的51:8:38:3,2020年调整为45:10:40:5。

第十三条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产品质量,实施农业种苗工种,适度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产业。

第十四条大力调整林业结构,切实搞好封山育林、依法治林,营造山青水秀的生态氛围,以生态建设塑造文明品牌。

第十五条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积极推广瘦肉型猪,利用山区草场资源优势和湘西黄牛、马头羊品牌优势、建成草食动物高效养殖基地;利用山区水库、塘、溪、流水质清澈无污染优势,通过网箱养鱼扩大名优水产生产,积极推广无激素、无污染、无公害生产,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第十六条依靠科学进步,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和现有的成熟的生产模式,改进农业耕作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低耗、高产和高质的目标。

第十七条建立综合的服务体系,完善农业教育、科研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重点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农业生产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

第十八条农产品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城市为目的,大力发展城郊型、加工型、创汇型农业。

第十九条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障体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探索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反哺农业的政策措施。

第二十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完善产品市场,乡镇企业一方面应以农产品为原料,利用现有资源,另一方面突出乡、镇特色,实现

规模生产与经营;通过发展乡镇企业与市场服务,大量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

第二十一条实现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互为拉动,乡镇企业的集聚促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拉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二者共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第二十二条全县域经济区划分为东部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和西部经济区。

东部经济区包括零阳镇、苗市镇、广福桥镇、杨柳铺镇、零溪镇、岩泊渡镇、朝阳乡、景龙桥乡、二坊坪乡、龙潭河镇。

北部经济区包括三合口乡、国太桥乡、庄塔乡、东岳观镇、杉木桥镇、象市镇、通津铺镇、江垭镇、赵家岗乡、高峰乡、三官寺。

西部经济区:宜冲桥乡、南山坪乡、甘堰乡、阳和乡、许家坊乡、溪口镇、金坪乡、高桥镇、洞溪乡、金岩乡。

第二十三条县域经济布局

东部经济区:以县城为中心,岩泊渡为次中心,发展高科技工业和加工业。同时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型农业,抓好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

北部经济区:以江垭为依托,以省道S305线为走廊,立足旅游资源、水资源、杜仲、粮食、木材等原料,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和加工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

西部经济区:以溪口为依托,以交通建设带动发展旅游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特色突出的经济区。

第四章行政区划调整与城镇发展

第二十四条行政区划调整的原则

1.应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乡镇的合并应以大并小,以强并弱,以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为依托,合并相邻的,规模较小,人口稀疏、经济实力较弱的乡镇,合并后的乡镇应以乡镇的所在地为核心,安排各项设施。2.行政区划的调整应有利于县域城镇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农业剩余人口就近集中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生产,城乡居民可以共享相对较高档次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从本质上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

3.应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防止污染,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第二十五条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1.东部经济区:朝阳乡并入零溪镇,金坪乡并入龙潭河镇。

2.北部经济区:赵家岗乡并入江垭镇,三合口乡并入象市镇,国太桥乡、庄塌乡并入通津铺镇。

3.西部经济区:阳和乡、许家坊乡并入溪口镇。

第二十六条城镇发展目标

全县城镇化水平达44.1%,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m2以下。

第二十七条加强对城镇发展的分类指导

县城:是一个县域或一个经济区内的中心城市,要集中力量以“增长极”的模式扶植其发展,城镇职能向综合型发展。

县城周围的小集镇:是城市近郊型城镇、随着城市的发展将逐步融入市区。

县域内的其它建制镇:是一定区域内的中心,依靠对农副产品加工和提供交换市场而带动相关区域的发展。

第二十八条塑造小城镇风貌,充分尊重历史和自然条件,挖掘小城镇内涵,创造城镇特色,私营住宅要实行多户联建,统一设计与施工,塑造街道与小城镇整体风貌。

第二十九条城镇建设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本次规划确定慈利县城和江垭、溪口镇、岩泊渡3个建制镇为重点建设城镇,给予重点扶持、优先发展。

1.慈利县城

城市性质: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湘西门户、张家界市东大门,发展成为以旅游服务业和本地资源加工业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

城市规模:2005年人口规模10.5万人,用地规模11km2。2020年人口规模18万人,用地规模18km2。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布局形态:近期往东、往西发展、远期往北发展为组团式布局。

2.岩泊渡镇

城市性质:以发展加工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城市规模:2005年人口规模1.0万人,用地规模1.0km2。2020年人口规模2.0万人,用地规模1.8km2。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布局形态:往东和往南发展、为组团式布局。

3.江垭镇

城市性质:慈利县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县城的次中心,以发展能源工业、旅游业和资源加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城市规模:2005年人口规模3.0万人,用地规模2.70km2,2020年人口规模5.0万人,用地规模5.0km2。

城镇用地发展方向与布局形态:城市用地沿S305线和溇水向东、西扩展,形成紧凑组团式形态。

4.溪口镇

城市性质:慈利县西部中心城镇,以旅游接待、商贸、交通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城市规模:2005年人口规模1.2万人,用地规模1.2km2。2020年人口规模2.5万人,用地规模2.5km2。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布局形态:完善溪口老城、建设阳和新城,为组团式布局。

第三十条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有效的水利设施体系,抓好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强对水库的治理。

建设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发展先进的信息传输体系,构筑合理的城镇功能体系。

第五章城镇体系总体结构

第三十一条城镇体系结构:全县城镇发展将形成以慈利县城为核心的四级城镇体系。第一级为全县域中心城市,即慈利县城。第二级为县域次中心,包括江垭、溪口2个城镇。第三级为岩泊渡、高桥、零

溪、龙潭河苗市、东岳观、通津铺、杉木桥、象市、广福桥、杨柳铺、三宫寺12个建制镇。第四级为乡集镇及其它集镇,共16个,慈利县域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和规划中心城镇见下表。

第三十二条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积极培植中心城镇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形成大小有序的城镇规模结构,按城镇实际居住人口计算,2020年全县有10万到20万的城市一个,即慈利县城,总人口18万。5—10万人口的城镇一个,共5万人;2—5万人口城镇共2个,共4.5万人;1—2万城镇人口1个,共1万人;0.5—1万人口城镇7个,共3.6万人;0.5万人口以下城镇3个,共1.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详细情况见附表2。

2020年全县各级城镇数量之比为:1::1:2:1:7:3,各级城镇人口规模之比为180:50:45:10:36:10。

第三十三条城镇体系职能类型结构:将县城和各建制镇按其主要职能划分为,综合性、农贸型、工贸型、边贸型4类。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其职能将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慈利县城镇职能类型结构规划见下表。

第三十四条全县形成“一体、两翼、三片、多轴”的空间结构。

一体是指慈利县城,即零阳镇,全县城镇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点带动其它城镇的建设发展。

两翼则指江垭和溪口两个重点建设镇,为县域次中心,也是北部经济区和南部经济区的经济中心。

三片是指以零阳、江垭、溪口为中心城镇的东部、北部、西部三个县域经济区。

多轴是指以常张高速公路、省道S305、S306线、县域南部环线等县域城镇发展轴为支撑带动整个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第六章土地利用与城镇建设用地发展规划

第三十五条基本农田控制,全县耕地总面积629872亩,其中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77600亩,基本农田保护率在60%以上,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平衡,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及方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如特殊情况进行调整的,必须报湖南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三十六条城镇建设用地与占用耕地控制,2000年全县城镇人口12.63万人,2020年城镇人口达33.1万人,建设用地增加3078.9公顷,占用耕地控制在1490.8公顷以内。

第三十七条其它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控制,2020年交通用地新增713.5公顷,水利工程新增用地203.5公顷,独立工矿用地新增20.75公顷。

第三十八条耕地总量控制

到2020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1864.1公顷,通过土地开发与整理、复垦、补充耕地2082.5公顷,耕地增加218.4公顷。

第三十九条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城镇建设用地发展应走内涵挖掘和外延发展结合的路子,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合理利用土地,并尽量做到少占、晚占、不占耕地。

第四十条小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与建设用地标准控制,2005年城镇人口17.3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308.9公顷,2020年城镇人口33.1万人,城镇建设用地的增长控制在3078.9公顷内,小城镇建设用地人均标准一般控制在80-110m2之间。

第四十一条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1997年颁布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中规定的“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1990年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慈利县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0-110m2/人以内。

第四十二条一个规划期内人均用地指标的增(降)幅控制。

1.县城:人均耕地面积大于1亩的地区,现状人平≤60.0m2/人,允许增加幅度不能超过25m2;现状人平60.1-75.0m2/人的允许增加幅度不能超过20m2;现状人平90.1-105.0m2/人的允许增(降)不能超过15m2;现状人平105.1-120.0m2/人的降幅度可达20m2。在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地区,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允许采用的指标等级中,只能控制在最低一级之内。

2.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在人均耕地大于1亩的地区,现状人均≤50m2/人的增幅控制在20m2/人以内;现状人平50.1-60.0m2/人之间的增(降)幅控制在15m2/人以内;现状人平120.1-150.0m2/人降幅可在20m2以内;≥150m2/人的至少减至150m2/人以内。在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地区,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允许采用的指标级别中只能采用最低一级;对新建镇,人均用地指标应在80-100m2以内。

第四十三条为提高城镇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加强旅游开发建设,保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可适当提高公共设施、道路广场及绿地的比重,降低工业用地的比重。

第七章区域重要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建立外向性和超前性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省道为骨干、县道为补充的现代化综合运输网。2.“十五”重点建设常张高速公路慈利段70KM,改造慈利至石门41KM 为一级公路,完成S303、S304、S305、S306省道的扩建工程慈利至江垭至武陵源95KM为二级公路,建设慈清二级公路、改造通津铺至旭日塔34KM战备公路,新改建溪口至岩门4.5KM,朝阳至金坪10KM 五条连线公路成四级公路,新建溪口、岩泊渡两座澧水大桥,抓好慈桑公路江垭至茶垭段、甘堰至溪口两条经济公路砂改油工程,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

3.加快站场建设,搬迁湘运车站建设城东,城西汽车站,改造现火车站。

第四十五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抗旱防洪

1.抓好澧水流域治理慈利段防洪工程,重点突出县城城区防洪,七相坪护岸,溪口集镇(含渡坦)堤防、零阳镇青山堤防、江垭碾子沟护岸和官堂湾卡口拓宽工程,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2.县城防洪工程与旅游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在茶庵至双安沿河两岸修建防洪堤、护坡及护岸,建好排涝闸,将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近期五十年一遇,远期百年一遇。

3.继续抓好小流域治理工程。续建庄塌水库,赵家垭水库和小型水库的灌区配套工种,继续加强病险水库治理。

4.河流上游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量。

1.发展目标:电源建设实行水电为主,建成一个运行安全、稳定、可靠、经济的供电系统。

2.坚持发电、供电、配电协调发展,突出城乡配电网改造与建设,实现城乡同电、同网同价,努力开拓电力市场。根据张家界市电业局远景规划及当地实际需要新建零阳一座220KV变电站,另外本区已有江垭水电站220KV电源点,届时2020年将形成北区环网和南区环网。第四十七条邮电通信设施规划

1.战略目标:与全县城镇体系相协调,建立全县邮电通信服务网络,重点提高邮电通信网络综合能力,建设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骨干工程,逐步形成技术先进、协调配套、优质高效、方便畅通、迅速便捷的现代化邮电通信网络。

2.邮政方面:以加快邮件传递建设为主线,以增强自主邮运和邮件处理能力为重点,提高城镇邮政通信网综合能力,重点发展城镇、县城开通邮政特快传递;每个建制镇设一处邮政分局。

3.电信方面: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统一规划,建设高速主干网,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基本形成全县比较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和信息应用系统体系,城镇电话普及率达100%,全县电话普及率达80%,实现村村通电话,全县固定电话机总容量15万门,电话装机要12万门,移动电话覆盖率达60%以上。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电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第四十八条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到2005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县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例和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0%以上。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第四十九条科技工作:加大科技工作力度,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全面推广高科技成果和农村“星火计划”,使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达90%以上,积极引进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每万人中达100人以上;建立高科技产业,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提高到50%以上。

第五十条:文体广电,县剧院完成扩建并投入使用,广播电视事业有新发展,乡镇有线电视全部开通,新建家庭卫星地面接收站320座,电视、广播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92%。

第五十一条医疗卫生,建立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床位增加到2500床,全面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以预防为主,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建立一个责任明确、有效约束、运转协调、高效低能的医疗卫生运轨机制,至2020年,使县域城乡居民和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有较高质量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第五十二条保险、社会福利与民政事业

全面推进人寿、财产等保险事业,将居民最低生活保证金标准提高,县城建立社会福利院,乡、镇开办敬老院,推进遗体火化制,城镇死亡人口火化率达100%。

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文

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概况 双城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中游南岸。西北、北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两县相望;东北靠哈尔滨市;东、东南与阿城、五常县接壤;南、西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榆树、扶余县为邻。市区位于哈尔滨市区西南44公里处,市域面积3112.29平方公里,东西长85公里,辖9镇18乡,385个行政村。 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04年双城市市域总人口为80.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36万人,人口密度为256.05人/平方公里。 双城镇区人口为18.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3.59万人。双城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在黑龙江省县及市中名列前茅。2004年双城市域国内生产总值为126.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为38.15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为43.06亿元;第三产总产值为45.35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为30.1:34: 35.8。 二、规划期限

依据城镇体系划编制办法,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 近期:2005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三、城镇发展与布局的综合条件分析评价 (一)有利因素 1、区位条件优越双城位于黑龙江省南端,历来是联接内地和北部边疆地区的重要门户,是中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哈尔滨的近邻和强辐射区域,是形成中的哈尔滨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并可以继续强化与哈尔滨的对位同步发展关系。另为作为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哈尔滨市第二产业的承接地对双城市经济影响巨大。 2、土地资源丰富双城全市呈平原地貌,无山,海拔高程120米-210米,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土质肥沃,多为黄粘土,其次为黑粘土,宜于种植旱田。市域内有林地及牧草地亩。 3、交通优势双城处在京哈铁路线、京哈速公路和102国道并行构成的东北地区生产力布局一级轴线上,并贴近京哈、绥满两大交通干线和城市产业带“T”形布局结构的交接点,市内的交通网已初具规模,铁路保持了原有的状况,公路交通得到了大力的加强。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一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1条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石牌镇镇域人口近期2022年为10.35万人,远期2035年为12.90万人。 石牌镇近期2022年城镇化水平为48%,远期2035年为70%。 第2条镇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1135N”的空间结构: (1)1个镇域引擎 指引领镇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包含两个吸引核:湖区论坛演艺核、以及老镇朝 圣体验核。 (2)1条城乡联动发展轴 依托普济路、皖裕路等内部主干道路,由西北向西南,连接普济村、镇区、 皖河村、万明村、同福村等,形成城乡联动发展主轴。 (3)3个重要发展板块三片 北部片区:城镇产业集聚发展区; 西南片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 东部片区:绿色粮油种植示范区。 (4)5条对外联动辐射发展带 石牌-腊树辐射带:依托省道S344,吐舌腊树及太湖、潜山县周边乡镇。 石牌-雷埠辐射带:依托省道S237辐射带动雷埠及望江县周边乡镇。 石牌-平山辐射带:依托省道S237辐射平山等怀宁县周边乡镇。 石牌-赛口辐射带:依托新建石牌——安庆公路,辐射皖河农场等乡村区域。

石牌-高士辐射带:依托石牌——高士——望江公路,辐射高士等周边乡镇。 (5)N个特色美好乡村。 指镇域内美好乡村。 第3条镇村职能结构规划 粮油种植型乡村、农业休闲型乡村、文化休闲型乡村四类。根据石牌镇的现 状和镇区发展条件,将镇域村镇职能分为综合服务型城镇、 表4-2镇村职能结构规划表 职能类型行政区名称中心村名称 综合服务型镇区—— 粮油种植型彭星村彭家墩万明村郑家湾永裕村红星同福村娘娘庙南保村苏方 农业休闲型保湖村钱湾、湖港墩青圩村陈家二房万全村鲁家牌 杨塅村陈家上八屋五一村王家桥 双一村张家墩 文化休闲型广丰村王家墩广丰村王家墩皖河村杨家牌普济村产家中垅 第二章镇区主要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第4条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镇区总建设用地903.54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96.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 32.8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80.3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8.88%;工业用 地31.0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3.43%;交通设施用地164.6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8.22%;绿地139.4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5.43%。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 一、区位 肥西县地处江淮之间,位于省会合肥市的西南部,紧邻中心城区,巢湖西岸。南接庐江县、舒城县,西接六安市,北临寿县。 县政府所在地位于上派镇,距合肥17公里,是合肥市的南大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117°9′,北纬31°42′~31°43′。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 (一)规划范围 1、县域 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县城 规划范围:西南组团内肥西县域部分的范围,包括上派镇及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严店乡等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3、规划区 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

近期:2009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30年 三、县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化水平 2015年和2030年肥西县总人口规模分别为130万人和200万人。2030年,肥西县城镇化水平最高将达到70%,而城镇人口将达到140万人。 四、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根据合肥市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合肥西县现状城镇特点及发展条件,依据肥西县的县域空间发展战略,确立肥西县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带、两轴”。 两带:在合肥市城镇密集区内,沿城市外环高速的三河、严店、紫蓬、小庙和高刘,形成城市外圈的重点城镇带;在肥西县西部,以山南镇为中心,形成沿高店、官亭、铭传、山南和柿树岗一线的生态城镇带。 二轴:以合六叶公路为西向发展轴,联动六安发展;向南以合安公路为南向发展轴,打造合铜安产业走廊。 五、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本次规划是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细化,规划期末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条件将肥西县县域城镇体系划分为四级结构。 (1)一级城镇:肥西县城,人口规模50万人以上; (2)二级城镇:桃花、严店、高刘,人口规模10-35万;

_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_的导向与实践动向_徐泽

□ 徐 泽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的导向与实践动向 [摘 要]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和精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立足省级政府事权,规范工作程序,强调规划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以城镇化为核心,强调规划研究的综合性和政策制定的差异化;拓展空间规划的内涵,强调对空间由“面”到“点”的全方位管制与引导;明确实施抓手,强调将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紧密结合,提高了规划的权威性、规范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程序;城镇化;空间管制;规划实施[文章编号]1006-0022(2012)11-0025-04 [中图分类号]TU981.2 [文献标识码]A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Planning Compilation And Approval Regulation Orientation And Practice/Xu Ze [Abstract] According urban-rural planning law,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planning compilation and approval regulation bases on provin-cial powers of authority, highlights planning openness and dynamics, differentiates comprehensive planning research and policy making, stresses all-round spatial governance and guidance, combines plan compi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improves planning authority, rationality, comprehensiveness, and feasibility. [Key words]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planning, Planning procedure, Urbanization, Spatial governanc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本期主题:法定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探讨 [编者按]《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2011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改革与创新”的研究课题,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的修订做准备。新办法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是对《城乡规划法》实施后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是对城市规划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和编制审批提出的新要求。本期规划师论坛栏目以“法定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探讨”为主题,邀请参与新办法修订、研究的专家,以及参与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实践的规划师,就法定规划编制 审批办法的内容和实践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1994年《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设部令第36号)颁布实施以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稳步推进,对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为适应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政府管理和调控模式转型、统筹城乡空间管理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导向、调节和分配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了对《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 办法》的修订,并按照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规划 的原则,改名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1] (以下简称新办法)。笔者结合参与修订工作和规划实践的体会,对新办法的导向和实践动向进行总结。 1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回顾与认识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确立的法定规划。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着手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年国务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236) 徐 泽,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5日 前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目标是把重庆建设成为“一中心,多组团、城镇群集合”的现代化大都市,逐步形成由特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长江山峡生态功能区。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新总规》)。重庆第一次被明确定位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重庆作为特大经济城市,将带动川东以及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以多中心五个等级谋求市域城镇大发展。重庆市域城镇分为五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都市区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都市区是重庆市市域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突出其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和西部地区的核心地位,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加强交通运输、物流配送、资金融通、现代管理、综合服务、技术传递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万州是重庆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发展成为重要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辐射川东北、陕南、鄂西的区域中心。 涪陵是重庆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积极培育高科技产业,推进核能能源开发,强化对乌江流域的辐射作用。

江津是重庆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合川是重庆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进行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开发。重点发展食品、轻纺、建材、商贸等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 永川是重庆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产业和旅游业。 黔江是东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渝、鄂、湘、黔四省(市)商贸重镇。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 长寿等25个区县(自治县)次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承接和传导经济辐射的功能,带动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三种模式建设新农村 重庆市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将采用集中扩建、保留整治、撤并三类发展模式。 位于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经济、基础设施、交通、自然资源等条件相对优越的行政村,进行集中扩建;位于丘陵和低山区的其他行政村,经济、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条件一般,离主要交通线较远的行政村,进行保留整治;对规模过小、位置较偏僻、基础设施差、缺乏基本生存条件,以及位于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等特殊控制区内的行政村,原则上进行撤并。 到2020年,重庆市形成以各级城市为中心、镇乡为节点,各级中心村、基层村有机结合、结构完整、规模适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村镇体系。中心村还设置“一校三室一园一场”的公共服务设施,即村小学、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五保家园、运动场地。基层村也要设置“三室一场”,即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运动场地。 2、重点保护三峡库区生态 到2020年,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二级,森林覆盖率达到45%,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地质环境安全监测体系健全,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新总规》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也做了明确的部署。要求重点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积极开展以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和以生态脆弱

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

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 说明书 济南市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七月

目录 1 规划背景与总则 (4) 1.1规划背景 (4) 1.2规划依据 (4) 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4) 1.4规划范围与期限 (5) 2 现状分析 (6) 2.1现状概况 (6) 2.2镇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6) 2.3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8) 2.4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8) 2.5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9) 2.6镇村发展条件评价 (9) 3 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14) 3.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14) 3.2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15) 3.3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 (15) 4 城乡统筹发展 (17) 4.1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17) 4.2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18) 4.3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19) 4.4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20) 5 发展定位与规模 (21) 5.1发展定位 (21) 5.2发展规模 (21) 5.3城镇化水平 (22) 6 镇村体系结构 (23) 6.1镇村等级结构 (23) 6.2镇村规模结构 (25) 6.3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25) 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29) 7.1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29) 7.2村庄迁并与整合 (29) 7.3村庄布点规划 (31) 7.4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37) 7.5历史文化与特色保护 (37) 8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8) 8.1规划原则与标准 (38) 8.2行政办公设施 (39) 8.3商业服务设施 (39) 8.4教育设施 (39) 8.5医疗设施 (39) 8.6文化体育设施 (40) 9 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规划 (43) 9.1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43) 9.2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43) 9.3排水工程规划 (44) 9.4电力工程规划 (44) 9.5通信工程规划 (44) 9.6燃气工程规划 (44) 9.7供热工程规划 (45) 9.8防洪规划 (45) 9.9消防规划 (45) 9.10环境卫生规划 (45) 9.11防灾规划 (46) 9.12环境保护规划 (46) 10 近期建设与政策措施 (48) 10.1近期建设重点 (48)

镇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 《即墨市金口镇总体规划(2013-2030)》批前公示 2013年4月,金口镇人民政府委托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承编《即墨市金口镇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金口总规”)。2015年5月,“金口总规”通过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2015年7月,“金口总规”通过专家及即墨市相关部门评审会。为加强公众参与,发挥公众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乡规划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青岛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对“金口总规”进行社会公示,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为规划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次规划公示期限为三十天,公示期为2015年7月30日至8月30联系电话:0532-******** 地址:即墨市金口镇人民政府、即墨市店集中心社区管理委员会 公示内容如下: 一、规划背景

1、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抓住了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突出矛盾,实现城镇化的健康、高质量和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关键在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生态保护、生态边界、历史文化保护、地方财政、社会公共事业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大青岛全域统筹发展时代背景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将被培育成国家级中心城市,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这也为即墨东部城镇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青岛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战略,大青岛城市发展空间由环胶州湾地区向全域拓展,全域统筹的重点是城乡统筹,城乡统筹的重点是南北统筹,这也为即墨金口小城镇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即墨行政区划调整

济南市市区镇村体系规划桑梓店规划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说明书 济南市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七月 目录 1 规划背景与总则............................................................................ 规划背景.................................................................................. 规划依据..................................................................................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规划范围与期限............................................................................ 2 现状分析.................................................................................. 现状概况.................................................................................. 镇村建设现状.............................................................................. 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镇村发展条件评价......................................................................... 3 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济南市北跨与北部新城区发展战略研究》..................................................... 《黄河北部地区概念规划及天桥工业园选址研究》............................................... 《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4 城乡统筹发展.............................................................................. 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5 发展定位与规模............................................................................ 发展定位.................................................................................. 发展规模.................................................................................. 城镇化水平................................................................................ 6 镇村体系结构.............................................................................. 镇村等级结构.............................................................................. 镇村规模结构.............................................................................. 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村庄迁并与整合............................................................................ 村庄布点规划.............................................................................. 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8 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原则与标准............................................................................ 行政办公设施.............................................................................. 商业服务设施.............................................................................. 教育设施.................................................................................. 医疗设施.................................................................................. 文化体育设施.............................................................................. 9 基础设施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 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江西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含附图)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内容摘要 一、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 二、全省城镇化发展战略 三、全省城镇空间发展总体结构 四、优化城乡居民点体系 五、构筑“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 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进绿色发展 七、重视公共服务体系与住房体系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八、加强省级空间管制,科学推进建设项目选址管理 九、推进近期行动,完善城镇化考核评价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全面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要求,围绕全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总体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内生和外源发展动力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保障江西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有序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一、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 规划确定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为:走“多元发展、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到规划期末建立起以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示范,以都市区、城镇群为城镇化核心载体,以一批综合承载力强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支撑,生态、低碳、宜居指标全国领先,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山水特色和文化特色突出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规划确定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53%左右,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60%左右,到203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68%左右。 规划确定省域城镇人口及城乡建设用地发展和控制目标为:到2015年全省城镇人口为2450万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3320平方公里左右,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7650平方公里左右;到2020年全省城镇人口为2900万左右,城镇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镇总体规划(2018-2030)》规划简介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镇总体规划 (2018-2030)》规划简介 一、规划范围 1.大致坡镇行政辖区范围,规划面积为115.42平方公里。 2.镇区规划范围:东、南接文昌市东路镇,西邻海文高速公路,北达乌土城村。规划总用地面积778.2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62.16公顷。 二、总体发展目标 依托高效绿色农业、南洋河等资源及便捷的交通优势,秉承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原则,建成以商贸、“互联网+”为支撑,以琼剧文化为底蕴,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一流的特色产业小城镇。 三、总体发展定位 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的重要示范区、形成琼北地区商贸服务中心、创建以琼剧文化为特色的风情小镇。 四、空间发展结构 依托现状产业基础,大致坡镇城乡发展的空间结构为“一廊、两心、五区”结构。 一廊:以海文高速公路和琼文公路形成的交通发展廊道。

两心:为大致坡镇区综合发展中心和咸来片区综合发展中心。 五区:林下经济发展区、反季节瓜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乡村旅游发展区、建材加工产业区。 五、镇域土地利用规划 用地分类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公墓用地、水域、农林用地等。 六、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根据村镇体系空间结构组织,中心镇——中心村——特色村三个等级。 中心镇:大致坡中心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心村:咸来墟、大东村、咸来村、崇德村、美桐村、大榕村。其中咸来墟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经济辐射能力在大致坡镇西部片区中作用明显,是周边行政村经济、社会服务中心。其他中心村是周边各自然村的公共服务中心。 特色村:金堆村、昌福村、栽群村、美良村、永群村,特色村是作为周边各自然村的公共服务同时根据村庄特色建设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发展乡村旅游。 七、城镇性质 大致坡镇城镇性质为:琼东北地区以商业贸易、现代服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介绍(doc 8页)(正式版)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简介

一、城市概况 1、地理位置 老河口市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东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20°00′,北纬32°10′—32°38′,东西最大距离4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1公里,市域国土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 老河口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东北依豫西南与邓州市和淅川县接壤,中心城区距河南省邓州市和南阳市分别为60公里和120公里。省内南接襄樊市、西北连十堰市,分别与襄阳区、丹江口市和谷城县毗邻,中心城区距省会武汉市418公里,距襄樊市71公里,距丹江口市24公里,距谷城县和十堰市分别为24公里和133公里。境内汉丹铁路贯穿南北,襄渝铁路和汉十高速公路从市域南部穿境而过;316国道、302省道从市境经过;全国六大军用机场之一的老河口机场属大(一)型机场,民航开通有至北京、佛山等5条航线。 2、自然条件 老河口市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支尾端,南阳盆地边缘,地貌形态多姿。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丘陵、岗地、平原三种地形。其中东部、中部为平岗地,高程(黄海高程,下同)在100米至150米之间,面积590平方公里;西北部为低丘,高程在150米至462米(为境内最高点)之间,面积225平方公里;南部为平原,高程在100米上下,面积217平方公里,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57.2%、21.8%、21%。 老河口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市年平均气温15.3℃,极端最高气温41.0℃(1977年),最低气温-17.2℃(1961年),最大冻土深度12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831.0毫米,最大日降雨量178.7毫米;日照时数1828.7小时,日照百分率41%;盛行风向东北风,平均风速1.4米/秒,最大风速17.7米/秒。 老河口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164.09平方公里。汉江是流经境内的最大河流,过境长58公里,最大洪流量57200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为384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后年平均过水量259亿立方米);境内尚有10条发源于朱连山的小河流,源短流小,枯水期流量不到0.5米/秒;引丹灌渠所形成的人工水利系统使市域21座水库获得了丰富的水源,引水能力3.2亿立方米,可直接灌溉全境大部分地域;境内以排子河水库、孟桥川

镇总体规划

关于《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的公告 《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规划成果已经舒城县汤池镇人民政府委托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即将上报舒城县人民政府审批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现依法向社会公告,诚请广大市民踊跃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详情可在汤池镇人民政府网站、舒城县规划局网站及舒城县政府信息公开网上查询。公告期自2018年4月5日起至2018年5月4日止。 附件:《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主要内容 一、规划目的 加快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绿色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在《六安市舒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指导下,结合汤池镇发展实际情况,编制完成《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五统筹的和谐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城市双修等为思想,以塑造生态镇为标准,合理调整城镇发展空间,协调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以及与周边景区之间的关系,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持续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镇品质。 (1)树立区域整体观,处理好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发挥优势,促进发展 (3)优化结构,完善功能

(4)提升品位,塑造特色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确定镇域、镇区两个规划层次。 1、镇域 包括整个汤池镇域范围,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2、镇区 镇区规划范围共1049.1ha,分为中心片区、三江片区和城冲片区三大片区,中心片区规划范围为北至万佛湖大道(三江快速连接线),西抵倒淌河西侧山体、东达高速公路,南至镇区南侧山体,范围大小为856.2ha;三江片区规划范围为北到三江北环以北用地边界及往东至城冲河边、南达三江南环及万佛湖大道、西以环湖旅游路为界、东至城冲河堤,规划范围约144.3ha;城冲片区规划范围为北到城冲河和舒桐路外绕线、西以现状建成区边缘及平行南延为界、南至敬老院南侧附近、东抵城冲河,规划范围约48.5ha。 五、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1、城镇化发展目标 用10—20年左右的时间,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全面改善投资发展环境,重点建设旅游业和服务业,使之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建成以温泉为特色,地方特色产业比较发达、综合服务业繁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 说明书 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O O九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 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 一、规划背景 (1) 二、现状概况 (2) 三、镇区概况 (4) 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4) 一、规划依据 (4) 二、规划年限 (4) 三、规划原则 (5) 四、规划目标 (5)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5) 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 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 三、产业发展规划 (7) 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 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 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 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 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23)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3) 一、城镇性质 (23) 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23) 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 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 三、功能结构规划 (24) 四、用地布局规划 (24) 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 一、现状 (26) 二、绿地系统规划 (26) 三、景观规划 (26) 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27) 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 二、道路交通规划 (27) 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 (28) 一、给水工程规划 (28) 二、排水工程规划 (28) 三、燃气工程规划 (29) 四、电力工程规划 (29) 五、通信工程规划 (29) 六、管线综合规划 (30) 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30)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 三、城镇防灾规划 (31)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 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 三、近期建设重点 (31) 四、近期建设项目 (32)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 第一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域、市(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 (一)综合分析评价县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二)研究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三)分析研究县域人口增长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趋势,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确定城镇化模式及水平。 (四)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确定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确定村镇体系结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确定村庄布局的基本原则,明确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农村居民聚居点治理和建设的管理策略。 (五)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实施措施,防止灾害、确保安全,提出县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六)按照城乡统筹、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防止重复建设。 第三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镇建设现状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差别,强调不同的原则和内容。要区别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等不同地域,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突出不同的城乡空间布局特点,选择不同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第四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划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强制性内容应在图纸上准确标明,文本上明确,规范表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措施。 第五条对涉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