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清末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清末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近代清末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经济学院 1100015486

【摘要】1840年至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的前期。这一阶段是中国社会剧变的时期,这不仅仅体现在政治上,而在经济结构上也有非常明显的表现。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这一过程便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不再是唯一的经济形式,外资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多种经济形式的出现及其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本文着重讨论的主题。

【关键词】经济结构;清末;工业化;资本主义经济

1.前言

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私田的大量出现,开始产生了封建自己自主的自然经济形式。这一经济形式在随后的两千多年中,一直处于社会经济结构的绝对支配地位,并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经济具有的分散、自给自足、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等特点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了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并不断加强,在文化上造就了独特的农耕文化。自然经济对中国的汉,唐等时期的盛世的出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明朝中期以来,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同时,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外高产作物的引进以及“一条鞭法”的施行,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萌芽悄然出现,并且在之后的几百年里有所增长。但由于封建的专制统治,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却仅仅停留在萌芽阶段,并无实质性进展。自然经济仍然在经济社会中的绝对统制地位。然而,这样的经济结构会在清末——中国近代的剧变时期发生变化。

2. 20世纪初以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首先需说明的是,这一时期自然经济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处于统治地位,但是,它不再是社会经济中唯一主角。外资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继出现,并使得自然经济在一些地区开始了逐步的解体,这使得中国经济类型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在经济类型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着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也开始了经济工业化的步伐,这可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现代化。

2.1 外资经济

外资经济的出现,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后。虽然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并未明确写有允许在中国建设工厂的语句,但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华资本输出已然开始。根据已有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到1841年是中国就有了外资企业4家[1]。从这一时期到1885年,即《马关条约》明确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之前,虽然西方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是以商品输出为主的,且外国在华设厂尚未得到合法地位,但外资企业就已经有142家之多。[2]

而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由于条约中明确认定了外国在华设厂的合法性,其他西方各国根据“片面最惠国”规定也纷纷在华设厂,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变成了以资本输出为主。且经营的范围也从原先的纺织、船坞等向电力、采矿等重工业领域转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外国争相在中国修筑铁路,并以此来获取自身利益。

外资经济的侵入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影响巨大:首先,它是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就打破了以往自然经济农业和手工业封建生产方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而产生了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其次,外资经济的出现对后来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最后,由于外资企业主要分

布在中国沿海,沿江的地区特别是通商口岸,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地域结构也倾向于不平衡。

图1耶松船厂

2.2 洋务经济

洋务经济是中国近代前期一种比较独特的经济形式。19世纪60年代左右,清廷中的一部分人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上的先进,于是希望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期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一帮洋务派由此创办了一系列的近代工业企业。在前期,洋务派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是以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为前提的。所办企业,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采取的是封建衙门似的管理模式;而在后期,洋务派创办的一些民用企业中,开始实行官督商办的管理模式,是属于早期官僚资本主义。

[3]例如,江南制造总局由清政府委任人员管理,管理人员的人事权由清政府直接控制;而轮船招商局的齐价合同条文竟载明, 凡三家有争议相持不下时, “即交洋务公所董事决断, 该董事决断之事, 务须遵依。”[4]

洋务经济引起的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与外资经济类似,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当时中国经济形式结构中的又一支重要力量,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且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洋务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工业化的起点,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它不同于以往的农业和手工业,使机器化生产的近代工业开始在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中崭露头角。

而在甲午战争失利后,清政府转而开始重视“振兴实业”,直接投资创办了一系列的官办企业。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洋务经济的某种延续。这些企业主要的经营范围是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也(包括铁路,电报),而且还出现了原有军用企业民用化和官办企业商办化的倾向的特点。这样的转变对我国产业结构中重工业的发展,使轻重工业比例更加合理以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图2江南制造总局

图3轮船招商局

2.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受到了外资经济的刺激,洋务经济的引导,一些地区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等等。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有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对高额的赔款,为了增加税源因而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这就使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一时期发展比较迅速。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竞相在中国开矿山,修铁路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张謇等爱国商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也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5]

此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以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卷烟业为主要投资对象,其他各种轻工业也有程度不同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上已涉及纺织、食品、日用化工、建筑材料和文化用品各部门,较之洋务运动时期的工业企业已有较大程度的完整性。尤其以纺织业的产业结构最为完整,已形成一个包括棉、丝、毛、麻纺织和针织的纺织工业体系。在商办轻工业发展的同时,商办的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6]

但是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着较大的缺陷:包括产业结构显得颇不平衡;单个企业的资本平均数较少,显得企业规模过小,力量薄弱;地区分布偏重于沿海沿江省份[7];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8]等。这使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一时期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我们仍要看到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工业化有着推动作用,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更加深化。

3. 结语

大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与其他封建王朝不同的是,大清王朝末期在近代历史的风雨飘摇中,经济结构发生着剧变,这样的剧变是之前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不曾发生过的。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外资经济,洋务经济即及后来的官办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代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较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封建的自给自足的生产关系的趋势,而也正是这样的趋势。

这些经济结构的转变的影响固然对中国的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清王朝的覆灭,中华民国的成立,不能不说和这样的经济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这样的经济结构的变化继续延续了下去,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外资经济进一步侵入中国,且日美逐渐替代了英国成为最大投资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一战的影响,南京临时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及及团体的出现及动员作用[9]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实现了较快发展,在后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税制,币制改革以及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然未摆脱上文提到的种种局限;官僚资本主义经

济出现并迅速膨胀,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展开。当然,这些变化是离不开上文所述的清末的经济结构的变化的。

[1]清末民初的外资工业.张玉法.台湾:1987年6月

[2]同上

[3]略论洋务企业的性质.姜铎.《历史研究》1985年06期

[4]论晚清的官督商办.江熙.《历史学》1979年01期

[5]图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李爱珍.《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35期

[6]辛亥革命的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走向.虞和平. 《“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

[7]同上

[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特点分析.程海东,段学平. 《历史学习》2001.4.

[9]辛亥革命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社会动员.虞和平.《社会学研究》1992年05期

第6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必修二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黄宇英 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难点: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 社会类型:从生产关系角度被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从生产力角度被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 请根据已学知识,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 传统经济结构 社会类型: 经济形式: 生产方式: 对外关系: 经济政策: 变动一: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1821-1850),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茶叶生丝 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 1845年8010 13220 1851年9919 23040 1853年10122 62896 根据材料一、二和课本知识,概括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1、 2、 3、 【题目】(2015·全国Ⅰ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题目】(2016·全国Ⅰ卷)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_特色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因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尽管这种现象当时只出现于东南沿海局部地区,但它却是中国社会自然经济解体的征兆。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历史纵横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它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导学1:鸦片战争后,英国如何对中国实施经济侵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手工业者,英国的经济侵 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农民,英国的经济侵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 的变化?从根本上说这是怎样的变化? 答:倾销商品(洋纱、洋布)、掠夺原料(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破产失业;破产成为流民乞丐、被 迫把农副产品投入市场、购买洋纱洋布、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导学2、根据上题分析的结论概括:(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有哪些? 答:洋纱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导学3、(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答: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物美价廉的洋货涌入、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产品、商品经济发展。 导学4、(3)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主要发生在哪一地区?为什么是该地区? 答:中国东南沿海;由于受列强侵略早而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商品经济较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过渡:列强侵略是中国经济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自此,出现很多与“洋”有关的生活用品和政治事件:洋布、洋油、洋盒火、

21高考历史人教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阶段六 第2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萌发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江西名师联盟调研)167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购运南京布(即江南棉布)。乾隆末年,欧美各国购买的南京布已突破百万匹。从乾隆五十一年至道光十三年的48年中,欧美各国进口的南京布总数高达46余万匹。这表明当时中国() A.棉布成为大宗出口商品 B.欧洲工业产品受到抵制 C.开始了与西方贸易往来 D.棉纺织业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选A。材料“从乾隆五十一年至道光十三年的48年中,欧美各国进口的南京布总数高达46余万匹”,说明棉布成为大宗出口商品,故选A项;从材料看不出欧洲工业品受到抵制,排除B项;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说明我国开始了与西方的贸易往来,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棉纺织业与其他手工业,排除D项。 2.(2020·黄冈质检)1843~1852年,英商不得不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以低于成本20%~30%的价格销售棉纺织品。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近代机器棉纺业的发展 B.供过于求,超过国人购买力 C.自然经济对英货的顽强抵抗 D.英国棉纺织品的质量低劣 解析:选C。题干中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英货有很强的抵制作用,故C项正确;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A项错误;“供过于求,超过国人购买力”是现象,并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时间可以判断,英国棉纺织业在当时主要采用机器生产,质量不一定低劣,故D项错误。 3.(2020·广东六校联考)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842年以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经济结构的变动B.城市化水平提高 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 解析:选A。材料反映“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习要求: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表现,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表现; (2)理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原因; (3)探究洋务运动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表格梳理、问题探讨、情境创设等方式学习、认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列强入侵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但也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2)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固守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 学习重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特点。 学习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过程: 变动一:“瘦死的骆驼”——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合作探究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三,谈谈你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含义的理解。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变动二:“挣扎的帝国”——洋务运动的兴起 [自主学习一] 阅读、梳理教材: [合作探究二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形,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材料四:洋务运动顺应世界潮流,为缩小中外差距做了最彻底的努力,实现了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缓慢地朝资本主义方向挪动,客观上为中国的独立和进步积累着物质力量,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李时岳材料五: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企业,一为“分洋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饷源;同时也为军用工业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可以由自己创办的这些工业得到供给,减少对外国依赖……培养人才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务运动史》(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并指出其为实现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2)有人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也仅仅只迈出了第一步”,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的认识。 (3)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请结合材料一、四论证该观点。

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_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原因、表现。 ②识记洋务派代表;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和影响。 ③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④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图文资料,情景再现;创设情境,阶级分析法;对比分析,情景、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②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重点突破:通过史料的列举及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 2、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难点突破: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描述推论出原因及影响。 3、确立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规律、 历史知识储备等综合因素确定的。 【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采用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教师最后进行引导和评析。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师生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场景。 【教学过程】(45分钟)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男耕女织是中国自然经济的生动写照”及黄梅戏《天仙配》唱词。)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这张图片在书中的第40页也有。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与写照,它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正是这种经济模式的生动写照。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内容。 【板书】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影响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专业统计实务 学生姓名孙学涛 班级学号Z12160352 指导教师黄犚 指导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 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孙学涛 日期:年月日

摘要 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结构问题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分配间的关系日趋明显。中国作为拥有者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结构的不健康正默默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因此,依据目前中国人口结构的现状分析人口结构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会很有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相关数据资料和有关参考文献,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搜集的数据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人口结构变化对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加以处理、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环境 1.2选题的目的 1.3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变量分析 2.1人口结构的概念 2.2人口结构变化的变量分析 2.2.1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分析 2.2.2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变化情况分析 2.3经济增长的变量分析 2.3.1人均GDP年增长率的数据分析 第三章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3.1建立分析模型 3.2参数估计 3.3模型统计检验 3.3.1拟合优度检验 3.3.2 F检验 3.3.3本章小结 第四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4.1研究结论 4.2政策建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5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含解析

第15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1.传统经济: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其特点是耕织结合。 2.变化原因 3.变化表现 (1)倾销商品——传统手工业破产:鸦片战争后,列强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2)掠夺原料——农产品商品化: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部分农副产品(如丝、茶)日趋商品化。 (3)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4.变化影响 (1)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2)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 (3)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1.发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背景 (1)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2)内忧: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壮大。

(3)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3.表现 的大量涌入,受到猛烈冲击的显然是经营方式。因为在初期涌进来的大量商品中是以洋布洋纱为主的,它们使得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以及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就破坏了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联]这里的“冲击”指社会阶级、阶层出现变化,西学思潮已萌发。 [补] 资本输出 鸦片战争之后,外商在华最初建立了一些船舶修造厂,以维修来华运输货物的外国轮船为主。19世纪60年代,外商在上海开办缫丝厂、茶叶加工厂和轮船运输公司。同时,建立外资金融网络。甲午战争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设厂进行资本输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补] 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主要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官督商办企业吸收了私人资本,其生产也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又能避免封建地方势力的干扰。但官督商办企业名义上商办实则官营的性质,最终导致了它的失败。 [辩]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人教版 必修二 教案

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认识到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它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到维护本阶级利益是地主阶级的基本准则;但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的开端。 3、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方法 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以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要着重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 2、洋务运动可以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分析,提高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及评价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代表企业 教学难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天仙配》组合版《夫妻双双把家还》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轻松一下,先欣赏一段视频,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家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一个问题,这段视频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态? 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多媒体展示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概念 师: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样的经济形态我们又把它称为自然经济,如果要给自然经济一个完整的概念,就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经济形式。特点是自给自足。既然自然经济不是用来交换的,那什么经济是用来交换的呢? 生:商品经济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一种基本模式,它也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多媒体展示课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师: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那么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40页第一子目: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试题及答案

1、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的推行( ) A.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 B.便利了洋货的倾销 C.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2、20世纪20年代,直皖、直奉、江浙等(军阀)争战不已,地方割据对抗。各路军阀将工商企业视为动辄可得之财源,苛捐杂税滥征,这直接造成了()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B.中央政府的权力膨胀 C.工农运动高涨 D.民主思想活跃 3、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 )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 C.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4、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C.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D. 反映工业革命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5、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棉布 D.以白银换取丝茶 6、“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7、美国的著名中国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混战的影响 8、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后,曾长期面临经费困难.1905年,将其中机器制造局和江南船坞分为两个企业,后者实行商务化经营,自负盈亏.结果营业额、盈余大幅增长.这反映出() A.洋务企业缺乏竞争实力 B.洋务运动收效甚微 C.经营体制影响企业发展 D.民族工业走出困境 9、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该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 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 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清末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近代清末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经济学院 1100015486 【摘要】1840年至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的前期。这一阶段是中国社会剧变的时期,这不仅仅体现在政治上,而在经济结构上也有非常明显的表现。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这一过程便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不再是唯一的经济形式,外资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多种经济形式的出现及其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本文着重讨论的主题。 【关键词】经济结构;清末;工业化;资本主义经济 1.前言 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私田的大量出现,开始产生了封建自己自主的自然经济形式。这一经济形式在随后的两千多年中,一直处于社会经济结构的绝对支配地位,并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经济具有的分散、自给自足、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等特点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了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并不断加强,在文化上造就了独特的农耕文化。自然经济对中国的汉,唐等时期的盛世的出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明朝中期以来,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同时,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外高产作物的引进以及“一条鞭法”的施行,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萌芽悄然出现,并且在之后的几百年里有所增长。但由于封建的专制统治,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却仅仅停留在萌芽阶段,并无实质性进展。自然经济仍然在经济社会中的绝对统制地位。然而,这样的经济结构会在清末——中国近代的剧变时期发生变化。 2. 20世纪初以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首先需说明的是,这一时期自然经济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处于统治地位,但是,它不再是社会经济中唯一主角。外资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继出现,并使得自然经济在一些地区开始了逐步的解体,这使得中国经济类型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在经济类型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着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也开始了经济工业化的步伐,这可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现代化。 2.1 外资经济 外资经济的出现,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后。虽然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并未明确写有允许在中国建设工厂的语句,但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华资本输出已然开始。根据已有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到1841年是中国就有了外资企业4家[1]。从这一时期到1885年,即《马关条约》明确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之前,虽然西方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是以商品输出为主的,且外国在华设厂尚未得到合法地位,但外资企业就已经有142家之多。[2] 而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由于条约中明确认定了外国在华设厂的合法性,其他西方各国根据“片面最惠国”规定也纷纷在华设厂,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变成了以资本输出为主。且经营的范围也从原先的纺织、船坞等向电力、采矿等重工业领域转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外国争相在中国修筑铁路,并以此来获取自身利益。 外资经济的侵入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影响巨大:首先,它是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就打破了以往自然经济农业和手工业封建生产方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而产生了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其次,外资经济的出现对后来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最后,由于外资企业主要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本课概述 本课三目分别介绍了在鸦片战争影响下,中国经济出现变动的三个主要表现。其中“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主要介绍了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中国自然经济出现“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和农产品商品化加强的趋势,这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等条件;“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洋务企业兴起、发展、失败的过程,强调了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目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概况。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栏目的资料帮助学生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前途。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以指导阅读各种历史资料、历史图片等教学资源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深入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分析历史,从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理解它与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 (2)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辩证地评价其得失。 (3)掌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概况,分析其历史特征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文表格资料,加强对历史问题的直观再现与定量分析。 (2)通过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一方面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近代中国大规模近代化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设问导入 著名诗人陶渊明给我们描绘过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那么在这种与世隔绝的社会中人们依赖怎样的经济形态来生活呢? 分析过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和写照,它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谁知道自然经济解体有何重要表现?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师生互动: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主要有: (1)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总之,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正在日益被打破。 问题情境2:那么,导致自然经济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图片:英国运茶快船“海上贵族号”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专题讲座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张汉林(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讲座分四个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主题知识详细解析; 第二部分创新主题教学策略; 第三部分学生常见问题分析; 第四部分学生学业检测评价。 第一部分主题知识详细解析 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课标要求;二、知识结构;三、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课程标准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注意: 经济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组成:(1)产业结构;(2)分配结构;(3)交换结构;(4)消费结构;(5)技术结构。 近代民族工业:包括洋务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 中国资本主义:即民族资本主义。 此外,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还要追问自己一些问题: 变动前的中国经济结构怎样? 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是什么?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是什么关系? 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有何地位与作用? 下面,我们将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变动前:自然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变动中:“织”与“耕”分离;“纺”与“织”分离。 关系:为民族工业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因素:阻碍因素(三座大山)、促进因素(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民族危机程度、政府政策扶持等)。 地位:近代中国社会中的进步、革命因素; 作用:为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提供经济基础。 【知识结构】

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课时(十五)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

课时检测(十五)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近代上海农村地区的妇女善于纺织土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土布滞销,许多妇女转而进城中洋纱厂、洋布局做工。这说明( ) A.工业发展促进人口流动 B.民族工业受到外资刺激而兴起 C.手工业出现规模化生产 D.上海农村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解析:选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在沿海地区开设了一些工厂,这样一些妇女便可进城做工,即沿海工业的发展导致了人口的流动,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列强的刺激,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但是这与题干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洋纱厂、洋布局采用的是机器生产,不是手工业生产,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完全解体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2019·惠州调研)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实行股份制,招集商股银73万多两,后又由各海关拨官银190多万两作为资本。下表是其1873年至1884年的利润分配表,从中可以推知轮船招商局( ) A.刺激了民间资本的投资B.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 C.垄断了近代水上运输业D.推动了官办工业的发展 解析:选A根据材料,股息、利息的利润占比较大,刺激了民间资本投资,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积累、其他占比过少,不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调动员工积极性,故B 项错误;材料仅涉及轮船招商局利润分配比例,不能表明其在近代水上运输业的地位,故C 项错误;股息、利息的利润占比较大、积累和其他占比小,也不利于官办企业的发展,故D 项错误。 3.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 700余担,今岁多至69 700余担”。(《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

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设计者:于晶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及表现。 (2)在“自强”和“求富”旗帜下,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对中国早期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认识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步履维艰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析、图文资料。 (2)创设历史情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课堂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思路设计 1.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2.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3.课时:1课时 4.类型:多媒体 5..学法指导 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以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要着重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 2、洋务运动可以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史料进行分析,提高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图说历史:多媒体播放一组历史老照片,展示晚清时期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男耕女织、

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

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

《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的经典力作,作者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为核心,在对新古典经济学假定修正的基础上,运用交易成本、公共产品、相对价格等分析工具,建立了以经济史的经验性材料为论据的制度变迁理论,从而构筑起包括所有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新经济史学理论体系。 作者认为由于人类受自身生产能力和生存环境的约束,随着人口的增长将导致资源的稀缺,加剧资源利用的竞争,从而要求明确所有权,所有权的建立即激励机制的形成可促进经济增长,但在现有技术和组织制约下,所有权的界定、裁决和行使代价极为高昂,于是国家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提供所有权保护和强制力的制度安排应运而生。国家规定着所有权的结构并最终所有权结构的效率负责。此外,由于意识形态提供了一种价值和信念,可以节约个人与社会达成协议的费用,以及约束个人行为的衡量费用,成功的意识形态更能有效的克服“搭便车”行为。 诺思把制度看成是为约束在谋求财富或本人效用最大化中个人行为而 制定的一组规章、依循程序和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可以在其中相互作用的框架,使协作和竞争关系得以确定,从而构成了一个社会,特别是构成一种经济秩序。换言之,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进行的,制度在指导和决定经济活动时起到激励或抑制的作用,决定这一个社会基本的福利和收入分配。所以在诺思看来,一个可以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可以说正是制度变迁构成了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而决定制度变革的主要因素不是生产力及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科学技术,而是人口变动。以早期人类社会发展为例,起初在资源丰富的情况下,人口可以大量繁殖,但自然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当人口增长一旦达到资源基础被完全利用的程度,那么人口的任何继续增长都会引起狩猎、采集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的下降,人们于是觉得有必要建立一种可以限制资源利用速度的所有权,并为之付出代价。所有权正是为更合理的利用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制度。随着所有权的建立,农业生产逐渐发展起来,按所有权的效率来衡量,原始农业的专一所有权和狩猎的共有权相比具有显著优势。这样整个过程就是人类从狩猎、采集到农业的逐步转变过程,一万年前的农耕发明和经济增长的起点就在这里。作者主张,农业是发明并不是最重要的,专一所有权引起的激励机制的变化必然会创造出农业。同样,对于近代西方世界的兴起也可以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予以解释,传统观点一般认为是产业革命推动了经济增长,使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根本改观。而诺思独树一帜的提出,产业革命不过是经济增长的一种表现形式,经济增长的起源可追溯到前几个世纪产权结构的缓慢确立,该结构为更好地分配社会财富和社会活动创造了条件,为技术创新和扩散提供了刺激。总而言之,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才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 诺思从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的角度完整的提出了一套经济史理论,并用这套理论来考察自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至现代经济增长的漫长历史。其推导逻辑可总结为:人口增长导致制度创新,从而产生激励作用,进而推动知识、技术的进步。有意思的是这一过程恰好与马克思理论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相反,并以人口因素代替了生产力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诺思打破了传统叙述经济史的框框,真正做到用经济学理论去解释历史,赋予了经济史新的内涵。而这似乎正是国内经济史研究中所欠缺的。当然,书中也有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7讲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7讲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目标解读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4.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大史实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西方对华商品输出;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地区。 ②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①洋纱、洋布涌入,“纺”与“织”分离、“耕”与“织”分离。 ②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 (3)影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易错点拨】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但就整体而言,其解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 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陷入的窘境。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当权人物发动了“求强”“求富”的洋务新政。 (2)兴起: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3)活动 ①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创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创办、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 ③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三支海军。 ④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问题思索】洋务经济 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和官僚管理运营,使其具有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附,使其具有买办性;采用机器生产,民用企业生产面向市场,又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和近代性;以垄断面目出现,是中国早期的官僚资 本主义。 (4)失败: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5)影响 ①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发展。 ②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对本国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洋务官办企业占主体情况下民营企业的产生) (1)背景 ①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其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②外商企业的丰厚利润,起到了刺激作用。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起到了诱导作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

必修2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习题附带答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认识到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到维护本阶级利益是地主阶级的基本准则;但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的开端. 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教学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请同学们阅读 第一目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思考: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课本分析其解体过程。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产生了哪些影响? ①原因。第一,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第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 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②过程(1)“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③影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中国近代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的货 币财富积累)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便于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激化了社会矛盾.(促使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思维启迪:如何理解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双重性影响?[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二目洋务运动(洋务派所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思考: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及目的;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影响 (1)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开拓了人民的视野,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2)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及目的 ①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 ②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这些人中李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③主张及目的: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3)洋务运动的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打着“自强”的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较为重要的工业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 . 近代军事工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第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水平。如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赶上了德国,制造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