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加快水果糖在水中溶解的速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碎等方

法。

2.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但也有一些物质不能溶于水。常见的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

___________等。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____________,雨过天晴,地面上的积水变干就是____________现象。

4.生活中,液体类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有___________等。

5.用注射器做压缩空气的实验时,能观察到空气被____________,但不能压缩到底,压缩越厉害,用的力量越____________。

6.风向是指风___________的方向。我们一般用___________个方位来描述。如北风是由___________面吹过来的风,___________风是由东南方向吹过来的风。7.在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要将气温计悬挂在____________的空气中,让气温计保持干燥,等示数____________后再读数,让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8.______________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单位是____________。测量气温

的工具叫作___________,常用的温度单位读作___________。

9.水有质量,石子有质量,空气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质量。

10.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___________、雪、___________等。

11.风向标箭头的指向是风___________的方向。蒲福风力等级表里将风力分成

________个不同的等级。

12.气象学家通常根据一个地方___________小时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降水的等

级。

13.____________________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已经溶解在水中的物质都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2.在碎冰里加盐可以使碎冰的温度更低。()

3.对着镜子呼气,镜面立即变模糊,这是因为镜面蒙上了一层水蒸气。()

4.观察某种不熟悉的物体时,我们都能用看、听、摸、闻、尝的方法。( )

5.如果把空杯子倒过来,这时杯子里仍有空气。()

6.利用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观测天气。()

7.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活动。()

8.西风就是从东边刮向西边的风。()

9.天气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又比较缓慢。()

10.水结冰后占据的空间会变小。()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小苏打在20℃同样多的水中溶解能力最弱的是()。

A.小苏打

B.食盐

C.糖

2. 在50毫升的水中加入15克盐,下列能使盐溶解的最快的方法是()。

A.边加热边搅拌

B.轻轻摇晃

C.静静地放着

3. 海水是咸的,因为含有大量的盐分,若想从海水里获得淡水,我们可以通过( )的方法。

A.过滤

B.蒸发

C.溶解

4.注射器里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推活塞,观察到活塞()。

A.推不动

B.推到底

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5.空调一般都装在上部,主要是因为( )。

A.热的空气会往上升,冷的空气会下降

B.装在上面比较好看

C.装在上部,可以节省空间

6.下列适合放孔明灯的地方是( )。

A.大操场

B.教室里

C.卧室

7.如图所示,将一个气球放入细口瓶里并用气球的口套住瓶口,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吹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可以被吹大到整个瓶子

B.气球只能被吹大到一定的程度

C.气球完全不能被吹大

8.测量大气温度时,应该把温度计( )。

A.室内

B.室外阳光下

C.室外阴凉通风处

9.小明出门,发现广场旗杆上的旗子耷拉着不动,当时的风力可能是( )。

A.0级

B.1级

C.2级

10.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B.均匀成层的云通常是白色的 B.大团、堆积的云出现就不会下雨

C.纤维、羽毛状的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11.天气现象( )来临时常伴有狂风暴雨,每年7、8月较常出现

A.沙尘暴

B.台风

C.梅雨

四、实验与探究(共12分)

1.请将以下测量仪器和它们对应的用途用线连起来。(4分)

测量气温测量风速测量风向测量降水量

2.下面是某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晴,西北风3~4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8℃,早上最低气温3℃。明天的森林防火等级是4级,极易引起森林火灾,注意控制野外用火。(3分)

(1)这里所说的气象消息是指该市的____________(填“气候”或“天气”)状况。(1分)

(2)根据以上预报,你想对当天出行的人提出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给下面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排序。(5分)

()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提供参考。

()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察仪器收集最近的观察数据。

()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址、公共显示屏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

()气象员综合分析最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资料,综合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的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做出预报。

()通过天气会商,人工修正数值天气预报。

五、简答题(共16分)

1.请你说出三种温度计及其它们的用途。(4分)

2.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慢慢变圆,请你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6分)

3.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说一说,我们用哪些方法可以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6分)

1、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20.6.136.13.202010:5110:51:10Jun-2010:51

2、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三日2020年6月13日星期六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0:516.13.202010:516.13.202010:5110:51:106.13.202010:516.13.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6.13.20206.13.202010:5110:5110:51:1010:51:10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Saturday, June 13, 2020June 20Saturday, June 13, 20206/13/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10时51分10时51分13-Jun-206.13.2020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20.6.1320.6.1320.6.13。2020年6月13日星期六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三日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10:5110:51:106.13.2020Saturday, June 13, 2020 亲爱的读者: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

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集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017-2018学年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A卷

2017-2018学年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4分) 1. (2分)下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只要保持水分充足,水仙花可以在任何环境下生长 B . 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所以植物的生长环境都是相同的 C . 在不同环境中的水稻,生长状况是不相同的 2. (2分)滑轮组的作用是()。 A . 改变力的方向 B . 既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C . 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3. (2分)变速自行车的后齿轮盘由大小不同齿轮组成,链条连接到大小不同的齿轮上就能起到变速的效果。在自行车比赛时,要想在短时间内骑行速度最快,最合理的操作是()。 A . 把链条调到最小的齿轮上 B . 把链条调到中间的齿轮上 C . 把链条调到最大的齿轮上 4. (2分)做纸箱用的瓦楞纸具有较强的抗弯曲能力,主要是因为()。

A . 这三层纸都很厚 B . 这三层纸是用特殊的材料做成的 C . 改变了中间这层纸的形状,相当于增加了纸的厚度 5. (2分)瓦楞纸因为其抗弯曲能力强,所以常用来作为包装箱的材料。在瓦楞纸中把纸弯折成了下面哪个形状,从而提高了它的抗弯曲能力?()。 A . 形 B . ?形 C . 形 6. (2分)材料的厚度和宽度两个方面中,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更大的是()。 A . 厚度 B . 宽度 C . 影响程度相同 7. (6分)如图是小唐研究纸梁抗弯曲能力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为了做如图所示的材料,他把五张纸张都裁成了12厘米宽,20厘米长,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节省纸张 B . 方便操作 C . 控制条件 (2)从如图准备的材料可知,他研究的问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 集 乡 王 寨 小 学 年级:三年级 教者:耿志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真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一、我们周围的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 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陶瓷、橡胶 等。 3、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 表面有纹路 不太重 能削得动 锯了以后有锯末 能浮在水上…… 二、哪种材料硬 4、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 。材料的硬度越大 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 就表示它比较硬 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5、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画的方法。 6、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铁钉>木条>塑料尺>卡纸 7、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 8、金属的特性 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三、比较韧性 10、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 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11、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塑料的柔韧性最好。 12、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四种材料中 塑料条的韧性最好 弯曲程度最大。 13、塑料的特性具有 不易分解、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质轻、重复利用性、防湿、等特点。 四、它们吸水吗 14、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由于材料组织结构间的空隙形成毛细现象造成,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5、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 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16、世界上第一张纸是我们中国的蔡伦制造的。所有的纸都有纸纤维。 17、古代造纸过程:割草伐木、烹煮、浸沤制浆、舂捣打浆、纸模抄纸、晒干成纸。用废报纸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打浆、抄纸、压平晒干。 18、自己造的纸和平时所用的纸的区别:如厚薄不同、疏密程度不同 纤维长短不同 光滑程度不同 等。 五、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 沉浮 是不同的 20、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 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与物体的大小、重量无关。 21、木头的特性 质轻 、比较坚硬 、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 、能浮在水上 、具有承重力等。 22、木头的特性究竟有哪些:木头可以做家具和筷子 说明它是比较坚硬的 能够做梁柱 说明承重力是很强的 用木头造船 说明它能浮在水面上 用树的枝条编筐 说明它有一定的柔韧性。木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具备质轻、有较高强度、容易加工之优点且某些树种纹理美观 24、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 标准是这种材料能否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同种材料间一般不能划出痕迹。、 六、砖瓦和陶器、瓷器 26、砖的主要用途是 砌房子 陶瓷的主要用途是 做生活用品 。 27、砖是用 黏土 烧制而成的。 28、陶瓷是用一种 特殊的黏土 制造的 也必须经过烧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实验

实验名称:造一张纸 材料:透明杯子、水、筷子、棉布、放大镜。 步骤: 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 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结论:认识一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工作空隙,所以,容易吸水,渗透水。)

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材料:1个矿泉水瓶子、3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 步骤:实验一: 1、将瓶子装满水,向瓶子里插入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堵住瓶口; 2、通过吸管向瓶内吹气。 (可插入一根吸管,双方握住瓶子,将水挤出) 实验二: 1、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玻璃杯子的杯底; 2、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 3、观察纸巾是否会被水浸湿。 (注意在杯子倒扣水中时不要倾斜,纸巾要塞放杯底,并放牢。) 结论:空气会占据空间,也就是说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

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材料:2支注射器、纯净水 步骤: 1、用一支注射器抽进20ml的空气; 2、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 3、用同样大小的力拉活塞; 4、用另一支注射器,抽进与空气同样多(20ml)的水; 5、用手堵住管口,用与前试验时同样大小的力压、拉塞。 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或扩张到一个较大的空间,而液体一般情况下能保持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不变。

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材料: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烫水)、4支温度计(-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教材中)。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二)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一: 1、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 3、比较测量结果。 结论:冷、温、热、烫的水的温度不一样。 实验二: 1、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2、连续测量10 分钟(或更长) 3、比较探研结果。 结论: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度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南北极不变B.南北极改变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20分)一、填空题。(.电灯在使用过程中把电6能转化为()。 一起时,就直7.当电池的两极被导线接连动.滑轮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旗杆顶端安装的是定滑轮,吊车的吊钩上随生物一起移动的是 1 A.断路B.短路C.通路 滑轮,大型起重机上安装的是滑轮组。 ()。8.猴多生活在炎热的丛林,鱼只能生活在水里等事实说明 B.鱼的生活空间小A.猴的生存本领差2.像铁塔那样骨架式的构造通常叫做框架结构结构。C.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3.根据能源可否再生,将它分为 9.下列植物中属于开花植物的是()。4.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凤仙花B.海带CA.蕨类.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5 .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10二、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30分) 分))(20三、判断题。(”。x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使用杠杆,一定能省力。(x 1.下列简单机械中不属于轮轴的是()。2.鸡蛋能承受较大的重量,是因为鸡蛋皮很厚。(x )A.镊子C.自行车车把.方向盘 B 3.相同的材料改变了形状,它们的抗弯曲能力也会发生变化。(x ).下面不属于斜面应用的是(2 ).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4√(A.爬楼梯上楼C.玩跷跷板.螺丝刀拧螺丝钉 B .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5 (√3.人的脚能承受较大的重量,主要是因为()。 6).我们在上坡时感觉到斜面越平缓越费力。(x .脚骨的数量多BA.脚骨组成拱形结构.脚部肌肉发达 C 7.电能可以转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60% 1、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在自然中分布极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微生物. 3、细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形态. 4、_____________细菌学家_______________首先发现________________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 5、人的身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6、______________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8、____________________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__________________! 9、1957年苏联发射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宇航员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1969年__________________月球.20xx年10月我国宇航员_____________搭载__________________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 10、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_千米,赤道半径_________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地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2、地壳的岩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地震. 13、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_____________,最高峰__________________,海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借助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是由构成的。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镜片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3、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 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 6、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7、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是和。 二、选择题(单选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表格里,每题3分,共30分)。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一分钟后熄灭 2、.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 A.只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3、月食不会出现的是…………………………………………………………() A .月全食 B .月偏食 C .月环食 4、很多使用过的物品都可以回收利用,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是()。 A、 B、 C、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食盐 B、雪花 C、玻璃 6、光年是一个计量单位,它是用来计量()的。 A、时间 B、速度 C、距离 7、污水需要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 A、沉淀、过滤、消毒 B、消毒、沉淀、过滤C过滤、消毒、沉淀 8、下列含有淀粉的食物是() A、番薯B西红柿C、萝卜 9、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和()。 A、改变大小 B、改变状态 C、改变颜色 10、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是()。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填埋 C、减少垃圾数量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___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三年级上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科学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水在温度下,会慢慢变成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2、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3、空气有一定的,但是很轻。 4、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重量较。 5、风其实是由空气形成的。 6、当阳光明媚,天空只有少量的云时,是天,当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时,是天。 7、实验室里用来给水加热的仪器叫作,它的火焰温度最高。 8、用“蜡烛”和“塑料袋”来研究热气球的试验中,“塑料袋”是用来的,“蜡烛”是用来的。 9、天气的冷热程度可以用的高低来表示,需要用来测量。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20分) 1、“四季如春”指的是一个地方的气候概况。() 2、同一个地方一天中的气温是不会有变化的。() 3、水在常温下也能变成水蒸气。() 4、水在结冰时的温度是0℃,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地下降。() 5、热气球能飞起来,是因为里面装的是热空气。() 6、溶解到水中的物质,就不可能再从水中分离出来了。() 7、空气流动的越快,风就越大。() 8、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得出实验结论。() 9、测量气温的温度计也可以用来测量开水的温度。()

10、我们可以借助空气中轻小物体的飘动状态来间接知道空气的流动情况。 () 三、选择(共20分) 1、在玻璃杯里装一些水,几天后玻璃杯的水变少了,这是由于()的缘故。 A、水蒸发 B、杯子吸收了水 2、冰块在()的环境里会融化。 A、0℃以上 B、0℃以下 C、0℃ 3、温度计的正确观察方法是()。 A、平视 B、仰视 C、俯视 4、装有()的气球不能上升。 A、热空气 B、空气 C、氢气 5、把纸揉皱后,放入杯底,倒过来插入水中,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B、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C、空气能流动 6、空气流动会形成()。 A、风 B、气泡 C、火光 7、玻璃中装满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瓶中还有( )。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C、大半瓶空气 8、在“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试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是()。 A、开始溶解的快,后来溶解的越来越慢 B、开始溶解的慢,后来溶解的越来越快 C、从开始到最后,溶解的快慢一样 9、通常情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A、0℃ B、37℃ C、100℃ 10、在研究水结冰的试验中,给水位做上标记,是为了观察()。 A、水什么时候变成冰 B、水变成冰后,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C、水变成冰的温度

2020年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实验(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1实验名称:造一张纸 材料:透明杯子、水、筷子、棉布、放大镜。 步骤: 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 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结论:认识一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工作空隙,所以,容易吸水,渗透水。) 2.实验名称: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材料:2个塑料杯、1片玻璃、2支筷子、2支试管、2根长木条、1个水槽、2支滴管、1张报纸片。 步骤:(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用眼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颜色、透明度; 2、用鼻子比较它们的气味; 3、倾斜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情况、在杯壁的残留度; 4、用木条搅拌比较它们的流动速度; 5、比较木条上两种液体下滴的状况。 结论: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水渗透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二)液滴比较 1、用试管将水的食用油分别滴到玻璃上(或蜡光纸); 2、观察记录比较液滴形状; 3、将两种液体滴在报纸上,观察。 结论:一滴油比一滴水要瘪一些,因为它张力小一点。水要圆一些,

张力大一点。而且是它们的大小不同;水的浸润速度和面积大小要超过油滴。 3.实验名称: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将油和水混在一起,观察混合物的分层情况; 2、将同一木条放入装有两种液体的试管中,观察木条在两种液体中的沉浮状况。 结论:同样多的油比同样多的水要轻。 实验名称:比较空气和水 材料:吸管1根、2个透明塑料袋、1个水槽、2个玻璃杯。 步骤: 1、准备1杯水,1个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直接观察比较空气和水的特征。 2、在水槽里盛大半多的水,将吸管伸入槽底,向槽内吹气; 3、在透明塑料袋装满空气,装袋口系紧,放入水中。 4、观察生活中风流动的现象 结论;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一种物质。 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重,空气轻;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 4.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材料:1个矿泉水瓶子、3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 步骤:实验一: 1、将瓶子装满水,向瓶子里插入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堵住瓶口; 2、通过吸管向瓶内吹气。 (可插入一根吸管,双方握住瓶子,将水挤出) 实验二: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像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镜片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3、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 4、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我们常说的。 5、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6、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7、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是和。 二、选择题(把一个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里,每题3分,共30分)。 1、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一分钟后熄灭 2、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做饲料 B、制沼气 C 、就地焚烧 3、下面放在()里的铁钉,生锈的速度最快。 A、干燥空盘子 B、菜油盘 C、水盘子 4、很多使用过的物品都可以回收利用,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是()。 A、 B、 C、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食盐 B、雪花 C、玻璃 6、光年是一个计量单位,它是用来计量()的。 A、时间 B、速度 C、距离 7、表示日环食的示意图是()。 A、B、C、 8、下列含有淀粉的食物是() A、番薯B西红柿C、萝卜 9、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和()。 A、改变大小 B、改变状态 C、改变颜色 10、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是()。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填埋 C、减少垃圾数量

三、判断题(判断对或错,在下列表格相应题号下打“√或×”,每题3分,共27分)。 1、水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2、淀粉遇到碘酒不会变色。 3、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4、我们吃饭的时候觉得米饭有点甜,是因为米饭本身是甜的。 5、地球的引力大约是月球的1∕6。 6、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7、放大镜的凸度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 8、蜡烛燃烧完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9、电池是有毒垃圾,我们要把它埋得很深,就不会有危害了。 四、实验与探究题(第1题12分,第2题11分,共23分)。 (一)对照下列月相图,选择正确农历日期填到相对应的括号里。 初一初三初七十五二十三二十八 ()( )( )( )()()(二)铁生锈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全世界每年由于生锈造成损坏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某科学小组进行了这样一次实验,如图所示: 甲乙丙 1、上图所示是用于研究“铁生锈和水与空气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 2、甲试管中铁钉,能够和与充分接触;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接触,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的防止溶解到水中;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接触,因为试管中的干燥剂很好的吸收空气中的。 3、一星期后观察发现,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和两个试管中的铁 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4、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与和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本册教学内容与目标 科学概念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在“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中,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学生们将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其中一、二单元涉及到生命科学的相关内容,而三、四单元则涉及了物质科学的相关内容。 科学探究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同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三年级上册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1、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二、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