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结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结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结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结》的详细文章,希望对网友有用。篇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总结20XX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总结

第一部分

技术总结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是一项长期的、耐心细致的系统工程,近几年,国家农业部对这项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足见农业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20XX

年,农业部对绥滨农场

投资了

100

万元补贴资金,

启动了我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程,

在国家农业部、

总局农业局、

分局农业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场重新改建了化验室,并精心组织了水稻“ 3414

田间试验。目前,

20XX

年的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就我场

20XX

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

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背景

1、项目来源及立项依据

我场于

20XX

2

月向国家农业部递交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申请报告》,根据农

业部的批复,我场成为

20XX

年度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实施农场。依据《

20XX

年全国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

,我场成立了测土配方施肥领导小组,组织并实施了测土配(来自: 精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结)方施肥

项目。

2、地理位置

绥滨农场位于东经

131

°

47'

最全面的至北纬

47

°

17'

之间。座落在小兴安岭东南,三江平原,绥滨县境内,南邻松花江,北靠黑龙江,南北长

45

公里,东西长

26

公里,土地属黑龙江、

松花江冲击平原,辖区总面积

80.9

万亩。

3、气候条件

场区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冷长,夏季温热,春季多风易旱,秋季短促、霜早,年平均气温

2.3

度,无霜期最短为

112

天,最长为

154

天,多年平均在

135

天,终霜期在

4

26

日至

5

日,初霜期在

9

22

日至

10

8

日,降水量在

323.3-752.9

毫米,多

年平均值

529.1

毫米,全年多西风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

4.7

/

秒,最大风速

24

/

秒,

热量、水分、光照绝大多数年份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4

、土壤状况

绥滨农场共有耕地面积

51.8

万亩,以种植业为主,土壤以草甸棕壤、草甸土为主,黑土层厚

20cm

左右。土壤养分含量幅度为:碱解氮

90-240mg/kg

,速效磷

16-50mg/kg

,速效

70-260mg/kg

,有机质

2-5

%

5.5-

6.5

。土壤肥力较好,地势平坦,适于种植多种

作物,水田面积

35.1

万亩,玉米

7.74

万亩,大豆

5.6

万亩,杂粮、万寿菊等

3.36

万亩。

5

、灌溉条件及肥料使用状况

20XX

年绥滨农场引黑工程全面启动,

江水灌溉面积达到

10

万亩,

其余部分水田仍以地

下水作为灌溉水源。多年来,种植户的施肥方法一直在延续经验施肥,近几年,施肥量在逐年有所增长,但均是无目标的增施肥料。我场使用的肥料种类一般为:尿素、二铵、硫酸钾或**化钾,也有部分农户使用复合肥的。

6

、人口状况

绥滨农场现有耕地

51.8

万亩,总人口

1.91

万人,职工

5999

人。

范文写作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2

二、

项目任务及完成情况

1

、样品采集及分析化验

为了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我场对全场

37

个居民组布置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此

项工作主要由各居民组的农业技术员负责采集并交送到土壤化验室进行养分分析。采样方法

主要是通过随机布点法得到每个地块的混合样品,混合点数要求每

200

亩以下的面积取

10

个单点样进行混合,

超出

200

亩面积以上的取

15

20

个单点样进行混合,

以保证所采集的

土壤样品能够具有准确性与充分的代表性。为保证所取样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采样工具统

一使用不锈钢取土钻。

20XX

年春季共采集土壤样品

200

份,对其进行了速效氮、速效磷、

速效钾及

pH

值四个项目

800

个其次的测定;

20XX

年秋季共采集土壤样品

1800

份,目前,

已对其进行了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

pH

值、有机质等常规五项的养分测定,并对其中

部分样品开展了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工作。

篇二:20XX-20XX年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结

铜陵县20XX—20XX年度测土配方施肥

项目技术总结

铜陵县农技推广中心

20XX年度,是铜陵县被列为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县的续建年,思想汇报专题在接受任务后,我们严格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主要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铜陵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境内山丘、圩、洲区并存,长江环绕铜陵西北,县城滨临长江,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0°46′—31°08′,东经117°42′—118°10′。东西最宽处与南北最长跨距约100公里,形似一个等边三角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1.2℃,年降水平均为1308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064.7小时,全县总面积为7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4万亩,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为4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22万亩,油菜面积为14.8万亩,棉花种植面积为7.3万亩。主要土壤类型是水稻土(占耕地60.33%)、精品潮土(占耕地29.9%)。

通过对我县近几年农作物的施肥水平和现状的调查,我县施肥总量水平较高,尤其化肥施用量较大,氮肥年施用总量4364吨,磷肥2586吨,钾肥2302吨;N:P:K为1:0.59:0.53。氮、磷、钾配比日趋合理,微量元素中的硼肥在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上有少量施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肥料分布不平衡,同样土壤、作物的施肥量、时期、方法上存

在差异。

二、技术内容及完成情况

1、项目计划

20XX年全县计划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9万亩(水稻20万亩、棉花7万亩、油菜12.5万亩、其它9.5万亩),其中配方肥料施用面积11万亩。采集土壤样566个,印制发放施肥建议卡8万份,为8万农户提供免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力争使项目区的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亩增产5-10个百分点,平均亩增效30元以上,总节本增效1470万元以上。

2、项目完成情况

主要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指导”五个环节开展工作。

1)、采样测试:按照农业部统一的测土配方技术规范要求,合理布点取样,共采样566个。对土样分别化验N、P、K、有机质、pH值、水分、交换性酸、有效硼、有效硫等19项指标,累计7580项次。

2)、田间试验:选择有代表性的土种类型的地块,设计在不同肥力水平(高、中、低)水稻作物安排“3414”田间肥效试验8个、校正试验8个。棉花安排“3414”田间肥效试验2个、范文TOP100校正试验2个。

3)、配方设计:汇总分析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按洲、圩区、山区不同作物分别制作配方施肥卡。制定配方5个。

4)、配方肥供应:配方肥由通过招标形式确定的铜陵铜瑞肥业有限公司生产,20XX年计划生产供应3100吨,以乡镇为单位建立配方肥销售点,县土肥站对其进行质量跟踪,同时建立健全生产销售台帐,记录购肥品种、数量等信息。

5)、示范推广:为充分验证配方施肥增产、增效效果,并以此推动配方肥进千家万户。全县共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4个,面积4万亩,其中水稻万亩示范区2个、棉花万亩示范区1个、油菜万亩示范区1个,示范区内统一培训、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指导,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引导带动周边农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

为了大力普及科学施肥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根据不同土壤、不同作物需肥规律,研发配方并制定施肥建议卡,

20XX年共制定配方5个,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8万份,涉及8万多农户,覆盖全县110个行政村。

6)、宣传、培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黑板报、等媒体大力宣传,提高广大农户的测土配方意识,并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进乡入村,培训人数5000人次。

7)、数据库建设及地力评估:运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充分利用野外调查和分析化验等数据,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成果资料,组织专家对全县耕地土壤地力进行综合评价。8)、效果评价:一是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对测土配方施肥的各种田间试验、示范进行测产、调查和分析总结,对试验示范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二是组织各级干部和群众进行现场观摩,使其切实感受到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生产效果。三是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民满意度调查,全县共调查125户农民,从调查结果来看,总体十分满意占16.8%,满意占67.2%,基本满意占16%,不满意为零。

三、项目技术成果

1、全面掌握了全县土壤肥力的现状

本次土壤分析结果是:酸性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63%,其中强酸性以下土壤占25%,多分布在山丘区和圩区。中性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6.0%。碱性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31%,其中强碱性土壤占26.6%多分布在洲区和圩区的一部分。土壤有机质极缺和缺的占耕

地总面积的49.3%,中等的占28.2%,有机质含量较丰或丰的占22.5%。全氮极缺和缺的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40.6%,中等的占35.5%,较丰或丰的占23.9%。有机质和全氮较低的耕地,多分布在山丘区和洲区。碱解氮极缺和缺的占总面积的47.0%。有效磷极缺和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6.7%,多分布在山丘区,洲圩区也有少量分布。速效钾极缺和缺的占总面积的51.1%,其中极缺的占

8.3%。微量元素铜、锰、铁均较为丰富,土壤有效硫和对水稻作物较为敏感的锌存在区域性缺乏现象,对棉花、油菜较为敏感的微量元素硼普遍缺乏。

与第二土壤普查比较,土壤养分的变化:有机质平均为21.2(g/kg)比第二土壤普查21.43(g/kg)略有下降,比上年有所提高,全氮由过去平均0.138%上升到现在的

1.2%,比上年有所提高,有效磷大幅上升,由过去平均6.02(mg/kg)上升到现在的17.6(mg/kg),比上年有所下降,速效钾由过去的82( mg/kg)上升到现在的105.2( mg/kg),比上年有所下降,有效硼由过去的1.25( mg/kg)下降到现在的0.3( mg/kg),比上年有所提高,有效锌由过去的8.39( mg/kg)下降到现在的

2.6( mg/kg),比上年有所提高。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我县“稳氮、降磷、增钾,补硼,补锌(水稻)”的施肥策略得到较好的落实,施肥日趋合理。

从总体上来看,我县土壤肥力水平有所提高。氮、磷含量提高幅度较大,钾素略有提高,硼、锌等微量元素有较大幅度下降。

从化验结果来分析,在全县24.4万亩耕地中,需要施用氮肥的耕地占耕地面积的81.3%,其中47%的耕地施用氮肥效果显著;需要施用磷肥的其中占耕地面积的72.8%,其中26.7%的耕地施用磷肥效果显著;需要施用钾肥的其中占耕地面积的84.8%,其中51.1%的耕地施用钾肥效果显著;需要施用硫肥的其中占耕地面积的75.4%,其中42.8%的耕地施用硫肥效果显著;需要施用硼肥的其中占耕地面积的99.8%,其中91.9%的耕地施用硼肥效果显著;需要施用锌肥的其中占耕地面积31.8%,其中3.5%的耕地施用锌肥效果显著。主要分布在圩区和洲区的一部分。

因此、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在鼓励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继续采取“稳氮、降磷、增钾,补硼”的施肥策略。通过减少磷酸二铵的使用面积,扩大过磷酸钙的使用面积,实现施硫和降磷的目的。

2、获取了一定的试验数据,为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通过对3414肥料试验和配方校正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并与土壤养分测试数据相互印证,对全县土壤的供肥能力、土壤单质元素的贡献率、三元素之间的综合效应及肥料利用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多点的3414试验可以看出,土壤养分的丰缺,决定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氮素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钾,大部分地区

钾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于磷素;第三是磷,东联点磷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于钾素。

经过对水稻增产和增效方面的综合比较分析,我县一季

篇三:测土配方施肥总结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总结

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库

(一)样品采集:①科学划分取样单元②保证足够多的采样点③采用合理的采样路线④避开特殊部位(田埂、沟边、肥堆)。采集土壤样品1000个,平均30-100亩布置1个采样点,风沙草滩区每50-100亩布置1个采样点、丘陵区每30-50亩布置1个采样点。

(二)田间调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样地块基本情况与农户施肥情况的调查,坚持资料收集整理与野外定点采样调查相结合,典型农户调查与随机抽样相结合,通过广泛深入的野外调查和取样农户调查,充分掌握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生产条件、施肥管理水平、来年种植意向等为施肥指导、推荐和地力评价,提供属性信息。

(三)分析化验:为能如期按有关要求完成土壤样品的各项目化验工作,我农技中心组织了一支由10人组成的化验队伍,并充分做好了化验岗位的培训,同时还进行了合理分工,优化组合,以确保土壤化验速度。到目前,已完成500个土壤样品有机质、碱

解氮、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值等推荐施肥必须测试项目的化验工作;300个土样

的全氮、缓效钾测定;400个土样的微量元素铁、锰、铜、锌测定。对每批样品的化验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每5-10个待测样品加1个重复,每批待测样品加测标准样品2个,其测试结果与标准样品标准值的差值,必须在标准偏差范围内,不在范围内则重测;每次测定时对上一批测定的样品抽查2个样品进行再测,如不合格应对上一批样品进行重做。

(四)田间试验:为了验证和完善肥料配方的效果,获得作物最佳施肥量、最佳施肥时期和最优施肥方法,共设置100田间肥效试验15个,采集植株样品45个,在沙峁、锦界、解家堡、太和寨等乡镇建立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片6个,示范面积达到6万亩。

(五)配方制定与校正试验: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减少配方肥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以当地主要作物、主栽品种为对象,设置测土配方施肥、农户习惯施肥、空白对照等八个处理的校正试验(5个),对比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验证和完善肥料配方,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六)配方肥加工与推广:推广配方肥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农户购买和使用到配方科学、优质廉价配方肥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取得实效的具体体现。

(七)数据库建设与地力评价:收集整理项目实施野外调查(地块基本情况调查、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田间试验示范和分析化验数据等,按照统一格式,建立不同层次的测土配方施肥属性数据库,专人负责数据库运转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并做好资料收集和图件数字化等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

(八)化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的要求以及结合我农技中心的实际情况,先后扩建装修了测土配方施肥化验室面积达300平方米,由样品干燥、处理、保存室、贮藏室、精密仪器分析室、消煮室、前处理室、数据库室等组成;还购置了三批价值40多万元的分析化验仪器设备。配备与检测任务相适应的检测人员11人,大部分检测人员都具有土壤农化专业知识背景,且5人经过在榆林市土肥站技术培训后,持证上岗。

(九)发放施肥建议卡:利用土壤化验结果,地块基本情况有关数据和自治区土肥站研制的测土配施肥决策系统,根据种植作物计算出施肥配方。现正准备以一个自然村为单位,张贴推荐施肥建议卡。施肥卡的发放一是在培训课、走访调查等工作时,将施肥卡发放到农户,并教会农户会看、会用和按卡施肥;二是通过乡村干部和自然村村民组,将施肥卡发到农户,目前施肥建议卡正在招标印制当中。

(十)宣传与培训:我农技中心把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普及科技知识列为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测

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队伍,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宣传测土配方施肥在促进农业增产、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在我县营造了良好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氛围,扩大社会影响。

二、主要成效:

(一)项目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

在玉米、大豆等作物上推广配方肥料600吨,面积达30多万亩,为农民节本增效达400万元。

(二)项目取得的社会效益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使我县土壤资源管理和施肥技术指导实现了三个转变:土壤资源管理由分级简单缺乏有针对性养分管理向有针对性养分持续管理转变、施肥技术由定性或半定量施肥技术向定量精准施肥技术转变、技术服务由传统的面对面服务向网络信息化服务转变。对今后土壤资源管理、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对于今后农业技术更多的与信息网络技术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农业技术人员获得农业专业信息的途径和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手段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三)项目取得的生态效益

通过分别计算测土项目所进行的肥效对比试验的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的N、P、K肥料利用率和测土配方施肥比农民常规施肥的N、P、K肥料利用率的提高。事实说明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了养分流失,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培肥

了地力,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典型做法、亮点与创新

(一)加强项目技术外协工作,突破项目对电子信息技术人才要求的制约,加快系统研发进度

项目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要求很高,而我们又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突破项目对电子信息技术人才要求的制约,加快系统研发进度,我们采取技术外协的方式来完成系统研发,充分利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市土肥站的技术力量,协助完成各种图件的绘制、应用程序的编写和系统合成。

(二)将技术进一步细化为农民易于掌握和应用的施肥建议卡

由于土壤资源和安全施肥信息系统是一个新颖的技术平台,为了方便群众接受和掌握技术,我们在推广中采用将施肥方案进一步细化为施肥建议卡(包括土壤肥力状况、施肥比例和用量、施肥品种和具体施肥时期和用量等),广泛发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结》全文结束[END]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的发展与现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的 发展与现状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科学施肥工作的具体落实形势,它不仅涉及肥料施用技术、推广服务形势,还包括与肥料有关的管理工作。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国应用情况回顾 纵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国应用与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1979年开始的、历时10年的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为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奠定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次普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县级土壤肥料分析化验室,配备了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分析化验人员,按统一规定面积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获得上亿个化验数据,为土壤改良和科学施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资料。各级土肥站在土壤普查过程中,利用所学握的测试数据和图件资料,按土壤基层分类单元和不同作物,定点连续布置大田科学施肥试验,积累了大量的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资料。应用土壤肥力差减法、多水平试验选优法、养分丰缺指标法等方法制定了不同的因土因作物施肥的技术方案。到1993年全国已有1800多个县(市)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的试验与推广。 1992年6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农业部签订定了平衡施肥项目合作协议,在河北省唐山市、黑龙江省双城市、陕西省宝鸡市、江苏省盐城市、浙江省金华市、湖南省邵阳市、四川省泸县7个主要农作物带开展平衡施肥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国内土肥工作者借此机会接触到国际上最先进的科学施肥技术、设备和操作管理模式,为农业部和各项目省培养了一批土肥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国内科学施肥工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该项目共在33个土壤类型上完成田间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年修订版)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肥料效应田间实验、样品采集与制备、田间基本情况调查、土壤与植株测试、肥料配方设计、配方肥料合理使用、效果反馈与评价、数据汇总、报告撰写、耕地地力评价等内容、方法和操作规程。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不同区域、不同土壤和不同主要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引用标准 本规范引用下列国家或行业标准: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肥料效应鉴定田间实验技术规程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土壤监测规程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实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配方肥料 以土壤测试、肥料田间实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用各种单质肥料和(或)复混肥料为原料,配制成的适合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品种的肥料。肥料效应 肥料效应是肥料对作物产量或品质的作用效果,通常以肥料单位养分的施用量所能获得的作物增产量和效益表示。

施肥量; 施于单位面积耕地或单位质量生长介质中的肥料或养分的质量或体积。 常规施肥 亦称习惯施肥,指当地有代表性的农户前三年平均施肥量(主要指氮、磷、钾肥)、施肥品种、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期。可通过农户调查确定。 空白对照 无肥处理,用于确定肥料效应的绝对值,评价土壤自然生产力和计算肥料利用率等。优化施肥 指针对当地(一定区域)的土壤肥力水平、作物需肥特点、肥料利用效率和相关配套栽培技术而建立的作物高产高效或优质适产施肥种类、时期、数量、比例和方法。 地力 是指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耕地地力评价 耕地地力是指根据耕地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耕地地力评价是对耕地生态环境优劣、农作物种植适宜性、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高低进行评价。 肥料利用率 是指作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率。 肥料效应田间实验 主要包括大田作物肥料效应田间实验、蔬菜和果树作物田间实验。 大田作物肥料效应田间实验 4.1.1 实验目的 肥料效应田间实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实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 4.1.2 实验设计

高智能测土配方施肥仪器

高智能测土配方施肥仪 该仪器是公司根据多年客户的反馈信息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实验研发的产品。该仪器已经远销海内外,在广大的客户群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我们拥有生产--试用--调试--销售--售后--客户回访等一站式服务,请放心购买。 品牌:悯农 型号:GT-GZN1 特点:微电脑控制,程序化设计,5.1寸大屏幕中文汉字背光显示,交直流两用,内置锂电池,可野外流动测试。 无需空白和标准校准,一键式操作,直接读取数据,配套成套附件及成品药剂。 内置作物专家施肥系统,依据测试结果直接得出科学施肥配方。 触摸式按键,内置高档热敏打印机,可打印测试结果和施肥建议,具备历史查询功能。 一、测试项目: 土壤:水分、pH、含盐量、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 可扩展检测:土壤:碱解氮、硝态氮、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锌、有效铜、有效氯、有效硅、全氮、全磷、全钾。 二、仪器技术指标: 1.电源:交流220±22V 直流7.5V(可选择仪器内置锂电池) 2.功率:≤6W

3.重复性误差:≤0.5%(0.005,重铬酸钾溶液) 4.线性误差:≤3%(0.03硫酸铜检测) 5.灵敏度:红光≥4.5 ×10-5 蓝光≥3.17×10-3 6.波长范围:红光:620±4nm; 蓝光:440±4nm 7.土壤中速效N、P、K等多种养分一次性同时浸提测定。 8.肥料中氮(N)、磷(P)、钾(K)等多养分同时、快速、准确检测。 9.仪器无需做空白和标准,样品直放直读,消除用户校准带来的误差,保证测试结果准确。 10. 5.1寸大屏幕中文汉字背光显示,自动存储打印检测结果,可存储1000条以上检测结果。 11.具备历史数据查询功能,可查询、打印测试结果和家施肥建议。 12.数据打印:内置热敏打印机,可打印出测试日期、测试时间、测试项目、作物种类、作物产量、施肥量等信息。 三、测试速度: 从取样到打印出结果总时间: 测一个土壤样品(N、P、K)≤15分钟,同时检测十个土壤样品(N、P、K)≤50分钟; 测一个土壤样品(有机质、pH、含盐量)≤15分钟。 四、产品仪器特点: 功能全:测试项目全、内置专家施肥系统、科学指导施肥。 配套齐全:该仪器集药、器、仪为一体,携带方便,相当于一个小型土壤化验、配肥站。适于农业服务部门或农资经销商、肥料厂商测土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黄海农场农业服务中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由于我场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200~300亩。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每个采样单元采一个混合样。为使采样更加方便快捷,对于土壤均一、地块形状规则的,亦可在采样单元内距地头100~200米面积为1~10亩的典型地段采一个混合样。 2、采样时间 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前采集(上茬作物已经基本完成生育进程,下茬作物还没有施肥),一般在秋收后。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3、采样周期 同一采样单元,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无机氮每个施肥时期前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钾2~4年,微量元素3~5年,采集1次。植株样品每个主要生长期采集1次。 4、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为7-20个点为宜。 5、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在地形较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6、采样点定位 有条件的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01″。无条件的可在地图上标明采样点位臵,并记录样点名称、田块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7、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土壤硝态氮或无机氮的测定,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 8、采样方法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 (修订稿) 二○○六年四月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样品采集与制备、田间基本情况调查、土壤与植株测试、肥料配方设计、配方肥料合理使用、效果反馈与评价、数据汇总、报告撰写等内容、方法与操作规程和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不同区域、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 引用标准 本规范引用下列国家或行业标准: GB/T 6274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497 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 NY/T 309-1996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NY/T 310-1996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测土配方施肥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3.2 肥料 fertilizer 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GB/T 6274-1997中2.1.2)。 3.3 有机肥料 organic fertilizer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效的含碳物料(GB/T 6274-1997中2.1.4)。 3.4 无机[矿质]肥料 inorganic[mineral] fertilizer 标明养分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由提取、物理和(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GB/T 6274-1997中2.1.3)。 注:硫磺、氰氨化钙、尿素及其缩缔合产品,骨粉过磷酸钙,习惯上归作无机肥料。 3.5 单一肥料 straight fertilizer 氮、磷、钾三种养分中,仅具有一种养分标明量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通称(GB/T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详解

核心提示: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肥料是农作物的营养,科学施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解决当前肥料施用上的重化肥、轻有机肥,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普遍等问题,农业部在2005年初提出要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科技入户工程的第一大技术在全国推广,并将该项技术的推广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之一,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资源浪费,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今年2月21日,农业部又专门召开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视频会议,总结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行动的成效与经验,全面动员和部署今年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推动春耕备耕开展。农业部决定2006年把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为农民办理15件实事的第一件,为1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使100%农户获得配方施肥建议卡、100%得到施肥技术指导,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覆盖面积达到6.8亿亩,并带动全国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会上提出,今年,国家将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的扶持力度,财政补贴资金由去年的2亿元增加到5亿元以上。全年免费为4000万以上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力求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100%,核心示范区实施面积达到2.8亿亩以上,辐射带动6.8亿亩,为做好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杜青林要求: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有专人负责组织,打破部门界限和常规做法,进一步整合力量,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今年测土配方施肥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二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充实加强土肥工作的技术力量,广泛调动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等技术部门的积极性,形成面向基层、面向农民的技术服务合力。同时,要重视肥料配方师职业资格认定,以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完善仪器装备和技术规范。各地积极争取,科学整合,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金,从需要出发,购置必备的测试仪器、设备,形成一套先进完备的土壤肥料测试系统。严格按照农业部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开展采样、测土、试验、配方和施肥。四是加强技术培训。各地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技术知识,充分发挥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作用。五是强化肥料市场监管。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会同质检、工商等有关部门,加强肥料市场监管,依法惩治销售假冒伪劣肥料的不法行为。省级农业部门要对配方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简化登记手续,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杜青林强调,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大措施。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切实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给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创造性地工作,深入实际,转变作风,全面扎实地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顺利开展,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做出新的贡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也是浙江省2 006年10项农业主推技术之一,温岭市作为浙江省首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重点县(市),在过去的一年中,根据省、市部署和要求,以采集土壤样品化验和标准农田普查及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为依据,以科技入户及办方示范为抓手,以建立组织为保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突出推广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兼顾果蔗等经济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了19.83万亩,平均每亩节肥17.2元,增收56.58元,全市累计节本增效1463.80万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节本增效效果。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该项工作,巩固工作成果,现将测土配方施肥有关技术作如下介绍,供参考: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总结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总结》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请下载哦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总结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总结 0 引言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改进了农民传统的施肥方式,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可以增加小麦单产,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为此,我们在冬小麦上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小麦平均产量461.4kg/667m2,实现了小麦增产、增收。现将该示范点情况总结如下: 1 试验基本情况 1.1 示范点概况 示范田实行“五定”,即:定目标产量、定地块、定品种、定技术人员和定技术措施。本示范点在庙工村五组高标准作业示范田,面积1700(667m2),最全面的前茬为棉花、番茄。土壤类型灰漠土,质地是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播前土壤有机质含量 12.6g/kg,速氮58mg/kg,速磷7.6mg/kg;收获后测土区、习惯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是12.9g/kg、12.8g/kg;速氮66mg/kg、68mg/kg;速磷7.9mg/kg、7.5mg/kg;土壤肥力中等,保水保肥能力较强。

1.2 小麦施肥概况 在《农户施肥情况》调查中了解到,小麦种植时,60%~70%的农户不施底肥,一般在播种前平均切入磷酸二铵或三料磷肥10kg/667m2、加普钙10~20kg/667m2(深度7~8cm);或者是全部带肥播种,春季结合头水追施尿素15~20kg/667m2。因为施肥方法不合理,所以肥料利用率较低,小麦产量较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低。 1.3 小麦目标产量 根据该条田的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以及该村前三年的小麦平均产量增产10%的原则,经项目技术小组研究决定目标产量为 460kg/667m2,同时设立习惯施肥区15(667m2)。 1.4 组织培训措施思想汇报专题 项目技术小组根据示范点的实际情况,起草了《小麦单产460千克技术规程》、通俗易懂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利用科技之冬,通过授课、发放资料等形式给农民讲授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让农民充分了解该项技术,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奠定基础。 2 关键技术措施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总结》全文结束[END]

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管理与使用

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管理与使用 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属于农业财政专项资金,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 金管理和使用遵循《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则》和《测土配方施肥试点 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规范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管理,增强补贴 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这里强调三点: 一、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管理与使用 1、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指专项资金设立、分配、使用和监督的管理。 2、设立: (1)农业财政专项资金设立必须对其必要性、政策依据、具体目标、 资金用途、支持范围、起止时间等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论证。 (2)农业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为主的,一定能够带动农民增收。 3、申报和分配: (1)申报项目单位:即项目单位,必须符合规定的资格或条件,即具有法人资格。 (2)项目单位提交的项目可研或实施方案,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由项目单位对上报项目的真实性和文件的合规性负责。 (3)分配: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实行规范化分配,依据项目专家评审报告对项目资金进行分配。在这里已经明确规定,新建县100 万元,续建县50 万元。

4)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的用途(补贴内容)和补贴标准。 A 补贴内容:对测土、配方、配肥等环节给予补贴以及项目管理费。 测土补贴:主要用于划分取样单元、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化验和调查农户施肥情况等费用。 配方补贴:主要用于田间肥效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制定肥料配方和农民施肥指导方案等费用。 设备补贴:主要用于补充土壤采样和分析化验仪器设备、试剂药品、 培训设备、软件等。 项目管理费:由项目县在补贴资金中提取,用于项目评估、论证、规 划编制、检查验收等管理支出。 B 补贴标准:新建县:测土、配方和土壤采样环节的补贴按照实际需要 给予适当补助;仪器设备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适当添置,用于 仪器设备的补贴原则上不超过财政补贴资金的30%。项目管理费按补贴资 金的2%提取。 续建县:测土、配方和土壤采样环节的补贴按照实际需要给予适当补 助;仪器设备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适当添置,用于仪器设备的 补贴原则上不超过财政补贴资金的20%。项目管理费按补贴资金的4%提 取。 4、使用: (1)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根据批复的项目预算,组织项目实施。项目批复后不得随意变更,确需调整的,应报农业部和财政部审批,但是在10%以内。 2)上级主管部门(农业部)与主管部门(农业厅),主管部门 (农业厅)与项目单位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需要签订目标责任书,

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及方法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3期 我国当前农业用肥普遍存在肥料的表施或浅施、过量施用氮肥和过多地使用某种营养元素等不合理的施肥现象,造成肥料易挥发、流失,难以达到作物根部,不利于作物吸收,肥料利用率低;容易造成种子的烧伤或铵中毒,还可能会对作物产生毒害,妨碍作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 对于施肥来说,首先要确定氮、磷、钾养分的用量,然后确定相应的肥料组合,通过提供配方肥或发放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民正确施用肥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供氮磷钾和微肥的施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其特征是“产前定肥”[1,2]。 1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 一是元素的营养学说。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N、P、K、C、H、O、Ca、Mg、S、Fe、B、Mn、Mo、Zn、Cu、Cl等16种营养元素,其中N、P、K是大量元素,C、H、O、Ca、Mg、S是中量元素,Fe、B、Mn、Mo、Zn、Cu、Cl是微量元素。二是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不论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均有各自的生物功能,它们的营养作用是同等重要的,而每种营养元素具有的特殊的生理功能是其他元素不可代替的。三是养分归还学说。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土壤中不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植物的长期吸收利用会使土壤的某些养分变的越来越少,养分失去平衡,地力逐渐下降,若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带走的各种营养元素。四是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决定其产量高低的是土壤中有效含量最低的那个养分,在一定的范围内产量随这个养分含量的增减而增减,忽视这个最低养分,即使再增加其他养分也难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五是报酬递减律。在其他栽培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随之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反而减少。六是综合因子作用律。作物生长发育除养分因子外,还有水分、温度、光照、空气等环境因子和良种、植保、耕作、栽培等农业技术措施,单靠一个因子或一项措施是不可能使作物获得高产的,存在着诸多因子的交互效应。 2测土配方施肥遵循的原则 一是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原则。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沃的重要指标,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沃度。二是大量、中量、微量元素相配合的原则。强调氮、磷、钾肥的相互配合,并补充必要的中、微量元素才能获得高产稳产。三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坚持用养结合,才能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3肥料用量的确定方法 一是土壤、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法。这个技术综合了目标产量法、养分丰缺法和作物营养诊断法的优点,根据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养分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养分的调控,主要包括氮素的实时监控、磷与钾养分的恒量监控及中、微量元素养分的矫正施肥技术。二是肥料效应函数法。该方法是根据“3414”的田间试验结果建立当地主要作物的肥料效应函数,直接获得某一区域,某种作物的氮、磷、钾肥料的最佳施用量,为肥料配方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三是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通过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建立特别地区、不同作物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提供肥料配方。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用“3414”试验的相对产量的高低来表示,对某一地区的土壤通过养分测定,就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提出相应的推荐施肥量。四是养分平衡法。根据作物目标产量的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间的差测算目标产量的施肥量,通过施肥补充土壤供应不足的那部分养分。养分平衡法涉及到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等参数[3,4]。 4测土配方施肥的步骤 一是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土壤养分含量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可以了解土壤的供肥能力。二是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导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能摸清土壤养分矫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施肥量、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为构建施肥模型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三是配方设计。肥料配方设计是测土施肥技术的核心。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含量等数据,划分不同施肥区域,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程度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四是矫正试验。为了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的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施肥分区设矫正试验,验证其施肥配方的正确性,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施肥参数。五是配方加工。配方落实到农户田间是配方施肥的最终目的,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的需肥量,加工配方肥—— — 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及方法 卢学中 (青海省互助县农机化学校,青海互助810500) 摘要测土配方施肥是一种科学施肥技术,主要阐述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原则以及方法、步骤,旨在探寻节本增效显著的科学施肥方法。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原理;原则;方法;步骤 中图分类号S1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0)03-0295-02 收稿日期2010-01-22 资源与环境科学 295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年修订版)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2011年修订版)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样品采集与制备、田间基本情况调查、土壤与植株测试、肥料配方设计、配方肥料合理使用、效果反馈与评价、数据汇总、报告撰写、耕地地力评价等内容、方法和操作规程。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不同区域、不同土壤和不同主要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 引用标准 本规范引用下列国家或行业标准: GB/T 6274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497 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 NY/T 309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NY/T 310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NY/T 1119 土壤监测规程 NY/T 1634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测土配方施肥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3.2 配方肥料formula fertilizer 以土壤测试、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用各种单质肥料和(或)复混肥料为原料,配制成的适合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品种的肥料。 3.3 肥料效应fertilizer response 肥料效应是肥料对作物产量或品质的作用效果,通常以肥料单位养分的施用量所能获得

的作物增产量和效益表示。 3.4 施肥量dose rate; dose 施于单位面积耕地或单位质量生长介质中的肥料或养分的质量或体积。 3.5 常规施肥coventional fertilizing 亦称习惯施肥,指当地有代表性的农户前三年平均施肥量(主要指氮、磷、钾肥)、施肥品种、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期。可通过农户调查确定。 3.6 空白对照control 无肥处理,用于确定肥料效应的绝对值,评价土壤自然生产力和计算肥料利用率等。 3.7 优化施肥optimized fertilization 指针对当地(一定区域)的土壤肥力水平、作物需肥特点、肥料利用效率和相关配套栽培技术而建立的作物高产高效或优质适产施肥种类、时期、数量、比例和方法。 3.8 地力soil fertility 是指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3.9 耕地地力评价soil productivity assessment 耕地地力是指根据耕地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耕地地力评价是对耕地生态环境优劣、农作物种植适宜性、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高低进行评价。 3.10 肥料利用率recovery efficiency of fertilizer 是指作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率。 4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主要包括大田作物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蔬菜和果树作物田间试验。 4.1 大田作物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4.1.1 试验目的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严格按照已经给定大家的GPS定位为准,如果该点已经有建筑非农田,可以就近取土壤类型、种植作物一致的露天大田非大棚土壤,如玉米小麦是山东典型作物。如果就近实在没有作物地块,可以标注上是蔬菜地,如白菜地。非原始点位的,需要文字说明点位漂移的大致方位距离等) 点位漂移的另选取典型代表地块,采样地块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选取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100平方米地块。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采一个混合样。 3、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下图)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或者梅花采样即取四个角加中心点。田块选取要避开路边(有交通工具汽车尾气扬尘等污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3、采样点数量 一个样点至少采集6个点位的土壤,然后混匀。(要保证足够的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混匀后,用四分法(见下图)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混匀后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蛇皮袋上,剔除落叶石块等杂物后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个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 4、采样点定位(必须有,尤其是点位漂移的) 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01″。并记录样点名称、田块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5、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采样前去除杂物和浮土 6、采样方法

测土配方施肥

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养分化验结果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就补充多少,使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约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测土配方施肥包括三个过程:一是对土壤中的有效养分进行测试,了解土壤养分含量的状况,这就是测土;二是根据种植作物的目标产量,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土壤养分状况,计算出需要的各种肥料及用量,这就是配方;三是把所需的各种肥料进行合理安排,做基肥、种肥和追肥及施用比例和施用技术,这就是施肥。三者关系为:测土是基础,配方是产前的计划,施肥是生产过程的实践。三个环节中最主要的是施肥,最具特色的是测土。 为什么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有的农民化肥没少用,但产量却不高,或产量较高、收入却没增加多少。这是因为农作物不同,其养分要求也不同,施用单一肥料没有施用配合肥料效果好;不同类型的土壤施肥量也不一样。肥料并不是施得越多越好,盲目施用过多,既浪费肥料,又增加成本、降低产量减少收益。而测土配方施肥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

作物需肥特点与施肥。在农作物需要的营养成分中,氮、磷、钾对作物的生长及产量高低影响很大,所以称为作物营养的三要素。但是,不同作物对养分需要的数量各不相同,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如大蒜、马铃薯等作物为了促进地下块根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的积累合成,对钾需要量较大;大豆等豆科作物对磷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因为磷能促进根瘤的生长繁殖,提高根瘤的固氮能力;而叶类蔬菜是以生产叶子为主的,对氮的需要量比任何作物都大。作物的需肥特性告诉我们,对于不同作物要选择不同的肥料搭配施用。 微量元素虽然在作物体内只占干物重的万分之一,但若缺少同样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例如:玉米缺锌会出现“白苗症”,棉花缺硼会造成“花而不实”等。不同作物对不同微量元素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施用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作物配合施用不同的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与化肥的相互作用。有机肥是含有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完全肥料,在培肥改土方面有着化肥不可代替的作用。有机肥料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促进生长,而且有机肥进入土壤后经过分解与合成,形成土壤有机胶体,它与土壤无机胶体复合促使在土壤中形成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供肥能力。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使化肥利用率大大提高,肥效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化肥用量也可相应减少。 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用 1、节本增收。一般水田节肥4-8元,旱地节肥6-10元,粮食作物增产3-10%,油料及蔬菜等作物增产5-12%,每亩节本增收35-65元。

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建设仪器清单

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建设仪器清单 一、化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 1、化验室的基本布局 实验室面积在不小于200 m2,整实验室面积在不小于个化验室电力配备不小于20KW。个化验室电力配备不小于。由接样室、样品干燥室、由接样室、样品干燥室、样品研磨样品保存室,仪器药品贮藏室、样品保存室,仪器药品贮藏室、危险品贮藏室,制剂室、浸提室、危险品贮藏室,制剂室、浸提室、分析室,总控室等组成。 2、化验室布局要求 ①样品干燥室不小于10 m2,需要自然或强制通风,该室可安装远红外加热设备,但室温不宜超过40℃。②样品研磨室8 m2左右,主要用于土壤样品的研磨和编号,需要强制通风、除尘。③样品保存室需要有40 m2以上的面积,一般样品需保存3~6个月,肥料田间试验的基础土壤样品应长期保存。同时存放用于测试化验质量控制的参比样。④贮藏室10~20 m2即可。是化验室备用物品贮藏的场所,主要是备用的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备件等,必须独立。⑤制剂室10 m2左右,配置空调、冰箱,用于配制各种试剂、浸提剂和标准溶液。⑥浸提室面积应不小于40 m2,配置空调,配置空调用于样品浸提、稀释、显色等。 ⑦分析室40 m2左右,配置空调,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强排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酸度计使用。——每台仪器需配置计算机,用于数据自动采集。⑧制水室8 m2左右。⑨总控室30 m2左右,是化验管理人员办公和数据采集、发送的控制中心。⑩危险品贮藏室(可以不设)6 m2左右,最好设于大楼以外,主要存放少量易燃、易爆和剧毒危险品,必须有防渗、防爆、防盗设计。⑾制剂室、浸提室、分析室、制水室等均需上下管线。制剂室、浸提室、分析室需要配置防溅洒防护装置,如洗眼器、淋浴喷头等。 3、化验室人员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科学施肥工作的具体落实形势,它不仅涉及肥料施用技术、推广服务形势,还包括与肥料有关的管理工作。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国应用情况回顾纵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国应用与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1979 年开始的、历时10 年的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为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奠定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次普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县级土壤肥料分析化验室,配备了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分析化验人员,按统一规定面积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获得上亿个化验数据,为土壤改良和科学施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资料。各级土肥站在土壤普查过程中,利用所学握的测试数据和图件资料,按土壤基层分类单元和不同作物,定点连续布置大田科学施肥试验,积累了大量的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资料。应用土壤肥力差减法、多水平试验选优法、养分丰缺指标法等方法制定了不同的因土因作物施肥的技术方案。到1993 年全国已有1800 多个县(市)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的试验与推广。 1992 年6 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农业部签订定了平衡施肥项目合作协议,在河北省唐山市、黑龙江省双城市、陕西省宝鸡市、江苏省盐城市、浙江省金华市、湖南省邵阳市、四川省泸县7 个主要农作物带开展平衡施肥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国内土肥工作者借

此机会接触到国际上最先进的科学施肥技术、设备和操作管理模式,为农业部和各项目省培养了一批土肥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国内科学施肥工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该项目共在33 个土壤类型上完成田间试验651 个,获得数据15414 个。同时开展多点、多种形式的示范推广工作,设立对比示范田块2696 块,示范面积达到59 .9 公顷,为指导当地科学施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目前我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1997 年项目区平均当季化肥利用率为37 3 %,比 1 992 年提高8 2 个百分点。 在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的同时,土壤肥料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初步建立,土壤监测工作已持续了19 年,连续 3 年以上的国家级土壤监测点 1 57 ,分布在全国 1 7个省(市、区)、95 个县的1 6 个土类上,带动建立省级土壤监测点4000 多个,地、县级20000 个,初步形成了国家、省级两层监测体系的雏型,为掌握和了解我国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指导我国耕地培肥及施肥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现状 2004 年12 月3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 入,新增资金主要安排在粮食主产区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

201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总结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总结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总结 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果 1、摸清了全旗农民的施肥现状和施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2008-18年3663个农户施肥基本情况调查分析,基本上摸清了农民习惯施肥现状:有机肥品种主要是土杂肥,羊粪等,施用数量为每亩806.3 -2010.7公斤,施用方法主要是在春耕前均匀撒施、深翻。但由于有机肥来源不足,有的耕地采用隔年施入来补充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而绝大部分耕地多年不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施用面积比例为0.64%。维持作物的产量赖以大量施用化肥,由于不按照作物需肥规律和需要量盲目施肥,造成施肥效应不高,肥料浪费现象严重。农户使用的化肥品种单一,主要以磷酸二铵、尿素为主。只有少数部分农户在施用复合肥。在化肥施用量上分配不当,化肥用量尤其是氮、磷肥超量施用、钾肥几乎不施,微肥施用的更少。氮、磷、钾比例不合理,中微量元素施用量不足。施肥措施不当,尤其是氮肥的施用,普遍采用表施,而且一次性施入的趋势在逐年增加,不按作物需肥规律施肥,浪费严重。同时农户只注重化肥而偏轻有机肥的施用,使的耕地地力不能及时的恢复,造成了农田的缺素症状。 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只有0.63%的农户施用有机肥,且施用量普遍偏低,达不到提高耕地地力的水平。氮肥、磷肥施用量整体较低,钾肥基本上不施。 从我旗分析农户施肥情况看,主要是氮、磷、钾比例不合理,中微量元素使用量不足,品种单一,施肥方法和措施不当。 通过习惯施肥调查结合“3414”试验结果计算出玉米习惯施肥氮肥肥料利用率为26.75%,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为33.21%,较习惯施肥氮肥利用率提高了6.46%;玉米习惯施肥磷肥肥料利用率为7.31%,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为9.11%,较习惯施肥磷肥利用率提高了1.8%。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经济效益:玉米亩均产量较习惯施肥亩均增产75.53kg ,平均亩增效80.45元。 通过习惯施肥调查结合“3414”试验结果计算出向日葵习惯施肥氮肥肥料利用率为18.77%,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为36.71%,较习惯施肥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7.94%;向日葵习惯施肥磷肥肥料利用率为2.53%,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

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发表时间:2009-09-28T10:59:13.373Z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郭炬[导读] 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中科学计量施肥的开始。 一、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是我国施肥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 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中科学计量施肥的开始。 二、科学测土配方的作用意义 1.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我国目前化肥利用率比较低,平均只有30%,氮肥20%~45%,磷肥10%~25%,钾肥25%~45%。主要原因是施肥量、施肥比例不合理。通过配方施肥可以合理的确定施肥量,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2.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可以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化肥这种生产资、料占农业总投入的50%,合理各种肥料的比例,可达到增产作用。 3.测土配方施肥效益明显,表现明显的增产作用。首先是调肥增产,不增加化肥量,仅调节氮磷钾就可增产:减肥增产,在高肥高产地区,减少化肥用量而达到一样增产或平产效果;增肥增产,发现缺的,多施可增加产量。 4.合理配方施肥还可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协调养分,防止病害,可对有效肥力合理应用分配。 三、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 以前的错误观念是多施肥就有高产出,实际上施肥不合理反而会造成植株倒伏,籽粒不饱,这叫高成本低收入。现在的科学施肥理念必须掌握以下原则: 1.最大与最小的施肥原则。如果不计划成本,盲目施肥,会造成最大施肥量获得最小收入。近代科学施肥提出,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其理论依据是最小养分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作物产量是由土壤中最小养分决定的,所以必须合理增加;其二,最小养分增加到能满足,作物需要时,就不再是最小养分了;其三,如果不是最小养分,多施也无益。 2.递增与递减的施肥原则。刚开始施肥时,产量是递增的,到增产一定程度后,产量会减少,每一单位肥料报酬递减率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承认这一点。 3.按作物营养特性的施肥原则。什么作物,什么时期需什么肥,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同一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外界营养要求不同,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不同作物所需比例也不同。比如,禾谷类,所需氮、磷多,钾次之,所以供给合理的氮磷是增产的关键;豆类虽说对氮的需要量大些,但其根瘤有固氮作用,可以满足50%的量,因此应以农家肥等含磷的多施,再施钾肥,少施氮肥;叶类蔬菜,所需钾肥、氮肥较多,应把农家肥、灰土粪、工业钾肥多分给块根、块茎类和蔬菜;另外耐肥作物只-有栽培在水肥充足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获得高产,不耐肥的水肥充足反而会有不良后果。 四、土壤养分测定要注意的事项 1.土样的采集处理。所采土样要有代表性,否则分析化验配方施肥就没有意义了。采样时要尽量减小误差。要根据作物长相,地的肥力水平,而且面积不要过大,以不超过3公顷为宜。大致有三种方法,一是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1公顷以下,地势平,肥力均匀的地块,采取10个点;二是棋盘式采样法,适用于面积中等,大约1~2公顷,有肥力差别的地块,采10~15个点;三是蛇形式,适用于面积大,约2~3公顷,肥力不均,地势不平的地块,采15~20个点。然后各自把所采土样混在一起,作为一个混合样,捏碎,拣掉植株残体,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筛选,直到剩0.25~0.5千克,然后装袋,放上标签,标签上要写明采样名称、日期、地点、采样人等。 2.分析化验的项目。氮磷钾是作物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对这三种营养成分测定含量是有必要的。土壤肥力状况不仅取决于养分的含量,还取决于养分存在的形态。有的形态,可直接利用,称速效养分,有的形态不可直接利用,称迟效养分。 五、配方施肥方案的制定 配方施肥是科学性很强的一项技术,涉及到土壤,肥料,环境条件的各个方面。其方案的制定有以下几个方法: 1.地力分区法,也叫地区分析法,把测试结果按土壤养分含量划分三级,即丰、中、缺,并结合群众实践经验,计算这一级别区域内所需的营养成分,措施接近当地经验,有一定的针对性。 2.应用养分平衡法公式计算施肥量的方法。 肥料施用量(千克/公顷)=目标产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测定值(毫克/千克)×2.25×校正系数肥料中有效成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六、大力开展推广科学配方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是一项科学性强,技术要求高的施肥方法,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划定好配方区,收集当地有关技术资料。 2.制定当地配方施肥的技术措施。 3.加强简化配方施肥技术,将要点制成配方施肥建议卡,群众易接受。 4.推广、示范、实验相结合,让群众眼见为实,要多实验,改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方法。 5.搞好技术培训,做好各级培训工作。使村级技术员真正掌握技术,做到懂配方,会用配方。(作者单位:151600 黑龙江省青冈县德胜乡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