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城市建设经验对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

宿迁市城市建设经验对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
8月上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卫东同志带领市建委、市规划局等单位负责人赴宿迁进行学习考察,以探求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破难之法,促进我市城市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宿迁市下辖两区三县,市域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总人口526万,建市之初,中心城区面积仅13.3平方公里,人口14万,城市化率仅为12.5%。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宿迁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65平方公里,人口达40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38%。其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合理定位城市。明确将宿迁市建设成为滨水旅游城市、绿色生态城市、新兴工商城市、创新创业城市的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和两湖两河水上城、酒都花乡休闲城、蓝天绿树宜居城的城市形象定位。二是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1996年,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模式为依托老城、建设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2006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重新确立了城市发展模式为分散组团式:大力实施北扩西进、南拓东延、引湖纳山战略,全力推动中心城区的六大片区综合全面发展,形成开敞型、片区式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坚持“三高、三化、三精”的战略,即规划设计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施工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工程管理精细、精心、精品的城市建设标准,大力推进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使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三是城市建设载体多、框架大,发展潜力大、空间足。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大力依托县区政府和各类开发区。目前宿迁中心城区各类开发区总数达到7个,规划总用地面积近350平方公里,为宿迁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超前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为基本手段,不断拉大城市建设框架,扩展城市发展空间。目前具备“五通一平”建设条件的区域面积达220平方公里,为宿迁下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实施群马拉车发展战略,在保证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采取多项措施,充分调动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各显其能,各负其责,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竞争,共同参与中心城市的发展建设。四是积极整合城市资源,打造特色城市。深入挖掘生态资源,打造绿色城市;深入挖掘水资源,打造滨水城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城市。五是规划编制工作投入大、水平高、覆盖全。提出将中心城市规划区由180平方公里拓展到2108平方公里的全覆盖战略,规划编制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

2006年投入2000余万元开展城市发展概念性规划、湖滨新城概念性规划及古黄河滨水地区概念性规划的国际征集工作,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六是规划管理工作体系完善、制度健全、管理严格。高度重视规划管理机构、队伍和设施建设。规划局与建设局分设,为正处级建制,同时在城市各个片区成立4个规划直属分局,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投入近600万元建设了标准较高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规划管理决策体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城市规划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城乡规划委员会,形成了高效的行政决策机制。成立城乡规划顾问委员会,聘请了近20名规划专业资深人士担任顾问委员会委员,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高参”。建立了规划方案评审委员会,对规划项目的实施进行技术把关,保证规划决策更加科学。建立了科学的社会决策体系。利用政府网站等多种载体对各类城乡规划进行全方位的公示,完善规划听证工作制度,选聘了50名长期从事城市建设工作和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作为城乡规划协管员和规划协会顾问,定期参加规划设计方案审查。规划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先后出台了《宿迁市中心城市规划八大管理规定》、《宿迁市建设项目选址及规划方案评审办法》、《宿迁市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管理规定》、《宿迁市城乡规划管理调整变更事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并严查重处违规建设,经过几年来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七是城市房地产开发和房屋拆迁工作稳步推进。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市区房地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心城市人口五年倍增计划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高层建筑发展的通知》等文件来鼓励房地产市场发展。鼓励大项目建设,采取多项措施,积极稳定房价。重视抓好住房保障。今年,宿迁市共建设各类政策性住房80余万平方米。2005年以来,中心城区共完成房屋拆迁近300万平方米。其主要经验为:创新管理方式,化解拆迁矛盾,将服务关口前移,全面推行行政裁决前调解制度,强化补偿安置,增强保障力度。一方面适时提高补偿标准,另一方面还全面强化拆迁安置,由政府统一兴建拆迁安置小区,先进行拆迁安置,再实施净地出让,同时为拆迁安置户建设定销商品房小区,售价比同区位普通商品房低20%以上,切实保障了被拆迁人住房需求。

宿迁经验给我市建设工作的启示: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城市

规划建设理念。宿迁市作为后发展地区,城市规划建设之所以发展快、变化大,从根本上讲,是得益于宿迁人的思想解放和理念创新。我市的规划建设工作要有新突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努力形成“三种理念”。一是要树立彰显地方特色、突出城市个性的理念。我市规划建设工作,应注重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的培育,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宿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彰显汉文化的底蕴,同时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宿州奇石文化、书画文化、马戏文化、旅游文化资源,把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底蕴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特色。二是要树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是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注重当今的开发建设,还要为后人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三是要树立服务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理念。宿迁的经验告诉我们,应该把最大力度地促进城市竞争力的迅速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在规划编制方面,要根据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积极调整规划,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适应性,充分发挥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在规划管理方面,要不断改进规划管理方式,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

(二)立足我市实际,科学定位城市。我市城市发展面临的优势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城市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但中心城市集聚效应较弱;资源条件丰富,但开发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发展较快,但基础薄弱,整体实力不强;中心城市发展较快,但进一步发展需要跨越较多的“门槛”。因此,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加速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力争到2010年实现“两个60”,宿城人口60万,即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远期实现“两个100”,即城市人口100万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现在要增加一倍,步入百万人口特大城市行列。同时,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彰显城市个性,打造城市特色,把宿城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繁荣和谐的商贸中心城市、底蕴丰富的文教旅游城市和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城市。

(三)加速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力。增强城市的载体功能,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继续改善城市交通条件。要把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努力形成市内微循环、市郊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交通格局。近期,要重点完善汴南片区、西南片区、道东片区内部主、次干道建设。加快推进城区街巷

改造,打通道路微循环。同时,依托道路建设,扩大水、电、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二是要不断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上,科学规划建设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承载力。

增强城市商业功能,全力提升城市商业氛围。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市、区两级商业中心布局,预留大型商业设施建设用地,同时合理规划具有一定特色的商业街区。近期重点加快人民路两侧区域综合开发改造,构建人民路景观轴线和商业轴廊,促进宿城商业中心由“工”字型向“井”字型转变(以胜利路、汴河路、淮海路、人民路为主轴构成),尽快形成宿城中心商圈。

增强城市人气集聚,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做大做强教育产业。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加快推进教育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二是加快卫生事业建设。三是集中力量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近期应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力量进行市级文化中心和市级体育中心建设,以“两个中心”建设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四)依托产业发展,增强城市发展动力。一是强力推进加工制造产业。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打造煤电能源、加工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三个百亿元产业基地,不断壮大煤化工、纺织、医药、机械、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的规模,并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优势产业体系。特别要重点加强对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 二是优先发展文化教育产业。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整合教育资源,采取优惠措施,吸引部分高校落户宿州办学,结合我市实际大力建设职教园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办教育,加快推进教育产业发展。三是巩固提升商贸物流产业。依托我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统筹商贸物流产业布局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城市商业和物流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流通格局,努力打造皖东北物流、商贸中心。近期,重点引进商业地产商,建设小商品、纺织服装、家具建材、汽车销售、种子农资等专业性市场。四是培育发展房地产业。抓住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新阶段的契机,结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提升房地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要加强规划、土地政策引导,认真搞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结构、价格分析,确定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和构建合理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实现房地

产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房屋价格的稳定,加快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使房地产业成为促进城市发展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基础产业之一。

(五)围绕城市规划建设中心目标,加速推进重点区域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近期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目标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改善城市环境”的目标,大力实施“三城同创”,推进三区(开发区、老城区、汴河新区)联动协调发展。按照“一疏散二集中”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承载力,促使人口从老城区疏散,建设向新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一是着力加速推进汴南片区建设,塑造城市良好的新区形象。近期应加快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功能,尽快形成汴南城市公共职能区和居住职能区,将汴南片区打造成为我市的政务办公中心、市级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休闲活动中心、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和适宜广大人民群众居住的高品质生活居住区,为下阶段城市跨过汴河向北发展积蓄力量、创造条件。二是努力完善西南片区建设,促进市场物流产业发展,塑造城市门户地区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该片区的交通优势,打造辐射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性市场物流中心,带动房地产业、服务业发展;以皖煤新城为重点,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居住生活区;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城市门户地区的良好城市形象。三是稳妥启动道东片区改造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科学编制道东片区改造规划,对片区内部用地布局作合理调整,将其工业、仓储功能向开发区和埇桥产业园区转移。进一步完善内部道路系统,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实现区域承载力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四是加快宿州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突出产业主体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开发区的发展能力;要在加快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报批的同时,高水平编制详细规划,以规划的高水平来确保建设的高标准;优化工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统筹考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重点抓好大项目建设,超前规划,预留大项目发展空间,确保大项目辐射带动作用的全面发挥。五是积极推行城中村改造重建,消除城市化发展障碍。城中村重建要坚持高路网密度、小街区、多交换口、高容积率、低建筑密度原则,注重市民待遇、收入和居住替代问题,一步到位,今后原则不再拆迁。市场改造要因势、因市利导,

先建后搬、先搬后拆,按照新型市场形态和营销方式,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建设。要把城中村改造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推进。

(六)以经营城市为突破口,努力破解城市建设资金难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在继续抓好跑部进京进省争取项目资金和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同时,以经营城市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银行、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城市建设资金投融资体制。一是大力推行统一规划、群马拉车、共同建设的城市建设机制。充分调动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探索将城市规划建设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相关举措。二是抓好城市土地资本经营。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城市土地资产化经营,通过土地资产市场化运作,确定合理的土地出让价格,确保城镇土地价值的最大化。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市场化进程。四是充分发挥城市公共资源优势,经营城市无形资产。除以上四种方式外,还可以根据财力状况,适度开展政府诚信贷款业务。主要是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各商业银行等争取项目贷款,以解决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