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表面及孔径分析原理和仪器介绍比表面积介绍比表面积定义为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原理和仪器介绍比表面积介绍比表面积定义为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原理和仪器介绍比表面积介绍比表面积定义为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原理和仪器介绍

一、比表面积介绍

比表面积定义为单位质量物质的总表面积,国际单位是(m2/g),主要是用来表征粉体材料颗粒外表面大小的物理性能参数。实践和研究表明,比表面积大小与材料其它的许多性能密切相关,如吸附性能、催化性能、表面活性、储能容量及稳定性等,因此测定粉体材料比表面积大小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和研究价值。材料比表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颗粒粒度,粒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同时颗粒的表面结构特征及形貌特性对比表面积大小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比表面积大小的测定,可以对颗粒以上特性进行参考分析。

研究表明,纳米材料的许多奇异特性与其颗粒变小比表面积急剧增大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比表面积性能测定越来越普及,已经被列入许多的国际和国内测试标准中。

二、气体吸附法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多种,其中气体吸附法因其测试原理的科学性,测试过程的可靠性,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在国内外各行各业中被广泛采用,并逐渐取代了其它测试方法,成为公认的最权威测试方法。许多国际标准组织都已将气体吸附法列为比表面积测试标准,如美国ASTM的D3037,国际ISO标准组织的ISO-9277。我国比表面积测试有许多行业标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标GB/T19587-2004 《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体物质比表面积》。

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原理,是依据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在一定的压力下,被测样品颗粒(吸附剂)表面在超低温下对气体分子(吸附质)具有可逆物理吸附作用,并对应一定压力存在确定的平衡吸附量。通过测定出该平衡吸附量,利用理论模型来等效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由于实际颗粒外表面的不规则性,严格来讲,该方法测定的是吸附质分子所能到达的颗粒外表面和内部通孔总表面积之和。

氮气因其易获得性和良好的可逆吸附特性,成为最常用的吸附质。通过这种方法测定的比表面积我们称之为“等效”比表面积,所谓“等效”的概念是指:样品的表面积是通过其表面密排包覆(吸附)的氮气分子数量和分子最大横截面积来表征。实际测定出氮气分子在样品表面平衡饱和吸附量(V),通过不同理论模型计算出单层饱和吸附量(Vm),进而得出分子个数,采用表面密排六方模型计算出氮气分子等效最大横截面积(Am),即可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准确测定样品表面单层饱和吸附量Vm是比表面积测定的关键。

三、测试方法及原理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两种分类标准。一是根据测定样品吸附气体量多少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连续流动法、容量法及重量法,重量法现在基本上很少采用;再者是根据计算比表面积理论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对比法、Langmuir法和BET法等。同时这两种分类标准又有着一定的联系,直接对比法只能采用连续流动法来测定吸附气体量的多少,而BET法既可以采用连续流动法,也可以采用容量法来测定吸附气体量。

1)连续流动法

连续流动法是相对于静态法而言,整个测试过程是在常压下进行,吸附剂是在处于连续流动的状态下被吸附。连续流动法是在气相色谱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藉由热导检测器来测定样品吸附气体量的多少。连续动态氮吸附是以氮气为吸附气,以氦气或氢气为载气,两种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使氮气达到指定的相对压力,流经样品颗粒表面。当样品管置于液氮环境下时,粉体材料对混合气中的氮气发生物理吸附,而载气不会被吸附,造成混合气体成分比例变化,从而导致热导系数变化,这时就能从热导检测器中检测到信号电压,即出现吸附峰。吸附饱和后让样品重新回到室温,被吸附的氮气就会脱附出来,形成与吸附峰相反的脱附峰。吸附峰或脱附峰的面积大小正比于样品表面吸附的氮气量的多少,可通过定量气体来标定峰面积所代表的氮气量。通过测定一系列氮气分压P/P0下样品吸附氮气量,可绘

制出氮等温吸附或脱附曲线,进而求出比表面积。通常利用脱附峰来计算比表面积。

特点:连续流动法测试过程操作简单,消除系统误差能力强,同时具有可采用直接对比法和BET方法进行比表面积理论计算。

2)容量法

容量法中,测定样品吸附气体量多少是利用气态方程来计算。在预抽真空的密闭系统中导入一定量的吸附气体,通过测定出样品吸脱附导致的密闭系统中气体压力变化,利用气态方程P*V/T=nR换算出被吸附气体摩尔数变化。

3)直接对比法

直接对比法是利用连续流动法来测定吸附气体量,测定过程中需要选用标准样品(经严格标定比表面积的稳定物质)。并联到与被测样品完全相同的测试气路中,通过与被测样品同时进行吸附,分别进行脱附,测定出各自的脱附峰。在相同的吸附和脱附条件下,被测样品和标准样品的比表面积正比于其峰面积大小。

优点:无需实际标定吸附氮气量体积和进行复杂的理论计算即可求得比表面积;测试操作简单,测试速度快,效率高

缺点:当标样和被测样品的表面吸附特性相差很大时,如吸附层数不同,测试结果误差会较大。

直接对比法仅适用于与标准样品吸附特性相接近的样品测量,由于BET法具有更可靠的理论依据,目前国内外更普遍认可BET法比表面积测定。

4)BET比表面积测定法

BET理论计算是建立在Brunauer、Emmett和Teller三人从经典统计理论推导出的多分子层吸附公式基础上,可以看出,BET方程建立了单层饱和吸附量Vm与多层吸附量V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比表面积测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BET方程是建立在多层吸附的理论基础之上,与许多物质的实际吸附过程更接近,因此测试结果可靠性更高。实际测试过程中,通常实测3-5组被测样品在不同气体分压下多层吸附量V,以P/P0为X轴,为Y轴,由BET方程做图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从而求得Vm值计算出被测样品比表面积。理论和实践表明,当P/P0取点在0.05-0.35范围内时,BET方程与实际吸附过程相吻合,图形线性也很好,因此实际测试过程中选点需在此范围内。由于选取了3-5组P/P0进行测定,通常我们称之为多点BET。当被测样品的吸附能力很强,即C值很大时,直线的截距接近于零,可近似认为直线通过原点,此时可只测定一组P/P0数据与原点相连求出比表面积,我们称之为单点BET。与多点BET相比,单点BET结果误差会大一些。

若采用流动法来进行BET测定,测量系统需具备能精确调节气体分压P/P0的装置,以实现不同P/P0下吸附量测定。对于每一点P/P0下BET吸脱附过程与直接对比法相近似,不同的是BET法需标定样品实际吸附气体量的体积大小,而直接对比法则不需要。

特点:BET理论与物质实际吸附过程更接近,可测定样品范围广,测试结果准确性和可信度高,特别适合科研及生产单位使用。

四、孔径分布测定

1)孔径分析介绍

实践表明,超微粉体颗粒的微观特性不仅表现为表面形状的不规则,很多还存在孔结构。孔的大小、形状及数量对比表面积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材料孔体积大小及孔径分布规律对材料本身的吸附、催化及稳定性等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测定孔容积大小及孔径分布规律成为粉体材料性能测试的又一大领域,通常与比表面积测定密切相关。

所谓的孔径分布是指不同孔径的孔容积随孔径尺寸的变化率。通常根据孔平均半径的大小将孔分为三类:孔径≤2nm为微孔,孔径在2-50nm范围为中孔,孔径≥50nm为大孔。

大孔一般采用压汞法测定,中孔和微孔采用气体吸附法测定。

2)孔径测定原理及方法

气体吸附法孔径分布测定利用的是毛细凝聚现象和体积等效代换的原理,即以被测孔中充满的液氮量等效为孔的体积。吸附理论假设孔的形状为圆柱形管状,从而建立毛细凝聚模型。由毛细凝聚理论可知,在不同的P/P0下,能够发生毛细凝聚的孔径范围是不一样的,随着P/P0值增大,能够发生凝聚的孔半径也随之增大。对应于一定的P/P0值,存在一临界孔半径Rk,半径小于Rk的所有孔皆发生毛细凝聚,液氮在其中填充,大于Rk的孔皆不会发生毛细凝聚,液氮不会在其中填充。临界半径可由凯尔文方程给出,Rk称为凯尔文半径,它完全取决于相对压力P/P0。凯尔文公式也可以理解为对于已发生凝聚的孔,当压力低于一定的P/P0时,半径大于Rk的孔中凝聚液将气化并脱附出来。理论和实践表明,当P/P0大于0.4时,毛细凝聚现象才会发生,通过测定出样品在不同P/P0下凝聚氮气量,可绘制出其等温吸脱附曲线,通过不同的理论方法可得出其孔容积和孔径分布曲线。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利用BJH理论,通常称之为BJH孔容积和孔径分布。

五、F-Sorb X400系列产品

1)产品介绍

F-Sorb X400系列产品是我公司自主研发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器,采用连续流动法测量原理。相比国内外同类产品,多项独创技术的采用使产品整体性能更加完善,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一步提高,测试过程的稳定性更强。我们的产品设计更多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使F-Sorb X400系列产品具备了完全的自动化操作,大大减轻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通过采用合资或进口零配件,大大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产品整体设计上的完善和严格的产品制造和检测工序,确保产品更加符合用户实际需求,同时F-Sorb X400系列产品的高性价比有效保障了用户的投资利益。另外,灵活的产品配置可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2)测试优化

针对不同范围比表面积及孔径样品,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仪器参数设置,有利于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灵活的直接对比法,BET法及孔径分布测定转换,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测试效率。3)产品适用范围

超微粉体,纳米材料,颗粒及纤维状材料比表面积测定;

粉体材料生产及应用企业生产现场产品质量监测;

高校及科研单位材料研究测试,吸附科学及BET理论教学实验;

电池材料,催化剂,添加剂,吸附剂,陶瓷烧结材料,磁性材料,储能材料等相关性能测定;

其它与材料表面性能相关的研究工作。

3)技术服务

全面完善的售前技术咨询服务,不仅让您了解我们的产品,更多让您了解前沿的测试技术,助您选择最适用的产品;

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安装调试,详细的产品技术资料,专业的技术及操作培训,提高用户应用水平。

比表面积分析仪使用方法及测试步骤

Rise系列全自动静态容量法氮吸附 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 样品准备阶段:样品管烘干,样品管称重,添加样品,新样品管应在样品管称重前测试自由体积。 样品测试阶段:将准备好的样品管安装到样品测试端口,将杜瓦平稳放置到自动升降架,输入样品信息,样品管信息,选择测试方法比表面积或全过程,开始测试。自由体积测试:对新样品管首先烘干样品管,将其固定到样品测试端口,将杜瓦平稳放置到自动升降架,输入样品管编号,开始测试,测试完成后保存样品管信息。 5.1 样品测试 5.1.1样品准备 1.将真空泵与脱气站连接好,选择样品管,确认样品管编号。如果样品是超细粉 状物,须将样品进行压片处理。 2.将样品管固定到脱气口(如果真空泵未打开请打开真空泵) 3.将加热包固定到加热端口 4.设置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开始加热脱气 5.脱气时间到,看到提示或听到提示声音停止加热和抽真空。 6.样品管冷却5分钟后取下。 7.用分析天平称量样品管重量(g1),并记录。 8.为已称好的样品管中加入适量样品,比表面积较大的样品一般在0.2~0.5克,比表面积较小的样品一般在1-10克。比表面积特别大的样品适当减少样品重量 9.将样品管固定到脱气口 10. 将加热包固定到加热端口 11. 设置加热温度,和加热脱气时间,开始加热脱气 12.脱气时间到,看到提示或听到提示声音,停止加热和脱气。 13.样品管冷却5分钟后取下 14.用分析天平称量样品管重量(g2),并记录。 15.(g2-g1)计算样品重量(g),并记录。 * 已使用过的样品管可不做1~7步。 5.1.2 杜瓦瓶准备 将液氮加入杜瓦瓶到指定液位,静置半小时以后待用。 5.1.3 样品管固定到测试端口 5.1.4 输入样品信息 输入样品名称,材料(微孔分析使用),比重,质量。 5.1.5输入样品管信息 空管,选择管号,点击测试后自动测试冷体积和修正系数,然后保存。 5.1.6 输入样品测试数据文件 文件名称可以直接输入,或点击选择 不输入文件名,开始测试后系统自动生成文件名。 5.1.7 开始测试

(完整版)仪器分析知识点整理..

教学内容 绪论 分子光谱法:UV-VIS、IR、F 原子光谱法:AAS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 色谱分析法:GC、HPLC 质谱分析法:MS、NRS 第一章绪论 ⒈经典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⒉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的定义 1、精密度(重现性):数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互一致性的程度,一般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RSD%),精密度表征测定过程中随机误差的大小。 2、灵敏度:仪器在稳定条件下对被测量物微小变化的响应,也即仪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 3、检出限(检出下限):在适当置信概率下仪器能检测出的被检测组分的最小量或最低浓度。 4、线性范围:仪器的检测信号与被测物质浓度或质量成线性关系的范围。 5、选择性:对单组分分析仪器而言,指仪器区分待测组分与非待测组分的能力。 ⒊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要求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 应用要求: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 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 应用要求: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 三、内标法 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应用要求: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第2章光谱分析法引论 习题

常用电工仪表的分类、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常用电工仪表的分类 电气测量指示仪表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很多,了解电气渊量指示式仪表的分类,有助于认识它们所具有的特性,对学习电气测金指示式仪表的概况有一定的帮助。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电气测量指示仪表的分类方法。 (1)按工作原理分有磁电系、电磁系、感应系、静电系等。 (2)按被侧电量的名称分有电流表(安培表、毫安表和微安表)、电压表(伏特表、毫伏表)、功率表、电能表、功率因数表、频率表、兆欧表以及其他多种用途的仪表,如万用表等。 (3)按被测电流的种类分有直流表、交流表、交直流两用表。 (4)按使用方式分有开关式与便携式仪表。开关板式仪表通常固定安装在开关板或某一装置.七,一般误差较大,价格也较低,适用于一般工业测量。便携式仪表误差较小(准确度较高),价格较贵,适于实验室适用。 (5)按仪表的准确度分有0.1,0.2,0.5,1.0,1.5,2.5,5.0共七个等级。 此外.按仪表对电磁场的防御能力可分为Ⅰ,Ⅱ,Ⅲ,Ⅳ四级;按仪表使用条件分为A,B,C三组。 2.电工仪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电工指示仪表的基本工作原理都是将被测电量或非电量变换成指示仪表活动部分的偏转角位移量。被测量往往不能直接加到测量机构上,一般需要将被测量转换成测量机构可以测量的过渡量.这个把被测量装换为过渡量的组成部分叫测量线路。把过渡量按某一关系转换成偏转角的机构叫测量机构。测量机构有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它是仪表的核心。如图A1所示,电工指示仪表一般有测量线路和测量机构这两个部分组成。 测量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产生使仪表的指示器偏转的转动力矩,以及使指示器保持平衡和迅速稳定的反作用力矩及阻尼力矩。 测量线路把被测电量或非电量转换为测量机构能直接测量的电量时,测量机构活动部分在偏转力矩的作用下偏转。同时测量机构产生反作用力矩的部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矩也作用在活动部件上,当转动力矩与反作用力矩相等时,可动部分便停止下来。由于可动部分具有惯性,以至于其达到平衡时不能迅速停止下来,而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摆动。测量机构中的阻尼装笠产生的阻尼力矩使指针迅速停止在平衡位置上,指出被测量的大小,这也就是电工指示仪表的基本工作原理。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原理和仪器介绍比表面积介绍比表面积定义为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原理和仪器介绍 一、比表面积介绍 比表面积定义为单位质量物质的总表面积,国际单位是(m2/g),主要是用来表征粉体材料颗粒外表面大小的物理性能参数。实践和研究表明,比表面积大小与材料其它的许多性能密切相关,如吸附性能、催化性能、表面活性、储能容量及稳定性等,因此测定粉体材料比表面积大小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和研究价值。材料比表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颗粒粒度,粒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同时颗粒的表面结构特征及形貌特性对比表面积大小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比表面积大小的测定,可以对颗粒以上特性进行参考分析。 研究表明,纳米材料的许多奇异特性与其颗粒变小比表面积急剧增大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比表面积性能测定越来越普及,已经被列入许多的国际和国内测试标准中。 二、气体吸附法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多种,其中气体吸附法因其测试原理的科学性,测试过程的可靠性,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在国内外各行各业中被广泛采用,并逐渐取代了其它测试方法,成为公认的最权威测试方法。许多国际标准组织都已将气体吸附法列为比表面积测试标准,如美国ASTM的D3037,国际ISO标准组织的ISO-9277。我国比表面积测试有许多行业标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标GB/T19587-2004 《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体物质比表面积》。 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原理,是依据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在一定的压力下,被测样品颗粒(吸附剂)表面在超低温下对气体分子(吸附质)具有可逆物理吸附作用,并对应一定压力存在确定的平衡吸附量。通过测定出该平衡吸附量,利用理论模型来等效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由于实际颗粒外表面的不规则性,严格来讲,该方法测定的是吸附质分子所能到达的颗粒外表面和内部通孔总表面积之和。 氮气因其易获得性和良好的可逆吸附特性,成为最常用的吸附质。通过这种方法测定的比表面积我们称之为“等效”比表面积,所谓“等效”的概念是指:样品的表面积是通过其表面密排包覆(吸附)的氮气分子数量和分子最大横截面积来表征。实际测定出氮气分子在样品表面平衡饱和吸附量(V),通过不同理论模型计算出单层饱和吸附量(Vm),进而得出分子个数,采用表面密排六方模型计算出氮气分子等效最大横截面积(Am),即可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准确测定样品表面单层饱和吸附量Vm是比表面积测定的关键。 三、测试方法及原理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两种分类标准。一是根据测定样品吸附气体量多少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连续流动法、容量法及重量法,重量法现在基本上很少采用;再者是根据计算比表面积理论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对比法、Langmuir法和BET法等。同时这两种分类标准又有着一定的联系,直接对比法只能采用连续流动法来测定吸附气体量的多少,而BET法既可以采用连续流动法,也可以采用容量法来测定吸附气体量。 1)连续流动法 连续流动法是相对于静态法而言,整个测试过程是在常压下进行,吸附剂是在处于连续流动的状态下被吸附。连续流动法是在气相色谱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藉由热导检测器来测定样品吸附气体量的多少。连续动态氮吸附是以氮气为吸附气,以氦气或氢气为载气,两种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使氮气达到指定的相对压力,流经样品颗粒表面。当样品管置于液氮环境下时,粉体材料对混合气中的氮气发生物理吸附,而载气不会被吸附,造成混合气体成分比例变化,从而导致热导系数变化,这时就能从热导检测器中检测到信号电压,即出现吸附峰。吸附饱和后让样品重新回到室温,被吸附的氮气就会脱附出来,形成与吸附峰相反的脱附峰。吸附峰或脱附峰的面积大小正比于样品表面吸附的氮气量的多少,可通过定量气体来标定峰面积所代表的氮气量。通过测定一系列氮气分压P/P0下样品吸附氮气量,可绘

比表面积仪操作细则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操作比赛实施细则 一、水泥比表面积测定要求: 1、参赛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对规定试样(水泥)采用勃氏法进行水泥比表面积测定,确定该样品的比表面积(30min内完成,并出具正式的试验报告); 2、水泥比表面积测定必须按照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的试验步骤及本细则有关要求进行试验; 二、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步骤: 1、漏气检查: 用橡胶塞塞紧压力计容桶接口,设定必要参数然后起动仪器,仪器自动停止后,仔细观察液面是否有降落,无降落为正常。 2、试料层体积测定: 1)将两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个直径略比透气圆筒小的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 2)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 3)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量P1,精确到0.05g。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 4)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试用约3.3g的水泥。 5)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 6)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两周。(应制备坚实的水泥层,如水泥太松或不能压到要求体积时,应调整水泥的质量。)

7)慢慢取出捣器,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 8)同上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P2。 9)测量室温。 10)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10-6×(P1-P2)/ρ水银,精确到5×10-9m3。 11)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数值相差不超过5×10-9m3,则取两者的平均值,精确至10-10m3。 3、确定试样量:W=试样密度ρ×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1-ε) 注:ε——空隙率,标准水泥采用0.500,P.Ⅰ、P.Ⅱ型水泥采用0.500;其它水泥采用0.530。 4、试料层制备: 1)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把一片滤纸送到穿孔板上,边缘压紧。 2)称取确定的试样量,精确到0.001g,倒入圆筒。 3)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 4)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两周,慢慢取出捣器。 5、参数标定(K值标定): 1)将仪器放平稳,接通电源,打开仪器左侧的电源开关。此时仪器左侧的四位数码管显示Errl,表示玻璃压力计内的水位未达最低刻度线。 2)用滴管从压力计左侧一滴滴的滴入清水。滴水过程中应仔细观察仪器左侧显示屏,至显示good时立即停止加水。此时左侧数码管显示仪器常数K的值;右侧三位数码管显示当前环境温度。至此仪器处于待机状态,可以进行操作。3)将装有试样的容桶锥部的下部均匀涂上少量黄油(或凡士林),将容桶边旋

比表面积及介孔微孔分布分析仪,孔径测量仪,孔容积测试仪,孔体积,孔隙度,孔隙率分布测试仪

比表面积及介孔微孔分布分析仪,孔径测量仪,孔容积测试仪,孔体积,孔隙度,孔隙率分布测试仪 3H-2000PS4仪器外观尺寸:H78cm * W72cm * L47cm Weight:46Kg 3H-2000PS4大型静态容量法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 性能简介: 分析站数量:具有4个样品分析站,1个P0测试站,4个样品脱气站; 比表面积及介孔微孔分布分析仪,孔径测量仪,孔容积测试仪,孔体积,孔隙度,孔隙率分布测试仪测试方法:静态容量法 优势特征: ◆具有国内领先独立的高精度饱和蒸汽压(P0)实时测试站; ◆具有国内首家有氦气和无氦气可选测试功能;(有氦气可提高死体积测试精度,降低样品吸附误差) ◆具有国内领先精确的全自动液氮面伺服智能保持系统; ◆具有独立的真密度测试功能,可氦气测试,精确度高,独立报告; ◆具有国内外领先的测试、脱气完毕自动恢复常压功能,防止样品飞溅; ◆先进的智能自检流程,智能判断样品管是否安装,试管夹套是否拧紧有无漏气; ◆具有国内外首创的样品预处理普通模式和分子置换模式两种模式; ◆精确的分压点控制机制,可按设定要求对重点孔径段进行精细分析,分析点数可达千点;

◆清晰形象的图形化控制界面,并可在界面上进行所有硬件的控制操作; ◆具有国内唯一的液氮杯防意外“安全下降”智能控制机制,完全避免了液氮杯意外下降气体膨胀使样品管爆裂的危险;比表面积及介孔微孔分布分析仪,孔径测量仪,孔容积测试仪,孔体积,孔隙度,孔隙率分布测试仪。 ◆超强的稳定性,即使意外断电、断线,亦不会丢失当前数据,且实验可恢复继续进行; ◆强大的实验报告数据库化管理功能,可按多种方式进行报告查询、比较与分类管理; ◆数据报告小窗口自动预览功能,同时显示结果与曲线; ◆原始测试数据导出导入,PDF报告单个导出、批量导出; ◆全程自动化智能化运行,亲和的真人语音操作提示; ◆自动记忆上次测试设置,同类分析只需修改样品名称与重量,其它设置自动沿用上次; ◆详尽的仪器运行日志显示与记录,每次实验全自动过程中的所有硬件动作与流程进展的均有记录,时间精确到秒,方便过程查询与故障反馈; ◆仪器配置芯片记忆功能,实现人工对仪器硬件参数的零配置; ◆软件界面详尽的操作帮助与指示功能,未经培训人员几乎只需按照帮助信息就可实现对软件的应用;比表面积及介孔微孔分布分析仪,孔径测量仪,孔容积测试仪,孔体积,孔隙度,孔隙率分布测试仪 ◆具有便捷的液氮杯自动加盖; ◆软件界面自定义风格转换; 比表面积及介孔微孔分布分析仪,孔径测量仪,孔容积测试仪,孔体积,孔隙度,孔隙率分布测试仪测试理论与报告内容: 1、吸附、脱附等温线; 2、BET单点法比表面S BET-O 3、BET多点法比表面S BET-M ,BET常数C BET 4、朗格缪尔(Langmuir)比表面S Langmuir ,朗格缪尔平衡常数b Langmuir 5、统计吸附层厚度法外比表面(STSA)S 外 6、粒度估算报告和真密度; 7、BJH法孔容孔径分布;(微分、积分孔体积、孔面积、孔径分布,柱状图、曲线图) 8、MK-plate法(平行板模型)孔容孔径分布(为BJH法的补充,适合对片层状结构材料分析); 9、t-plot法(Boder)微孔分析;(V-t图,t法微孔孔径分布图) 10、MP法(Brunauer) 微孔分析;(V-t图,微孔孔径分布图)(该方法考虑到不同材料吸附常

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

1、光分析法:基于电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辐射信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光分析法的三个基本过程:(1)能源提供能量;(2)能量与被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3)产生信号。 光分析法的基本特点:(1)所有光分析法均包含三个基本过程;(2)选择性测量,不 涉及混合物分离(不同于色谱分析);(3)涉及大量光学元器件。 光谱仪器通常包括五个基本单元:光源;单色器;样品;检测器;显示与数据处理; 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以火焰、电弧、等离子炬等作为光源,使气态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射出特征光谱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特点: (1)可多元素同时检测各元素同时发射各自的特征光谱; (2)分析速度快试样不需处理,同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光电直读仪); (3)选择性高各元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光谱; (4)检出限较低(5)准确度较高10?0.1 g x g-1(—般光源);ng x g-1(ICP ) 5%?10% (一般光源) ; <1% (ICP) ; (6)ICP-AES性能优越线性范围4?6数量级,可测高、中、低不同含量试样; 缺点:非金属元素不能检测或灵敏度低。 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利用特殊光源发射出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并将溶液中离子转变成气态原子后,测定气态原子对共振线吸收而进行的定量分析方法。 特点: (1)检出限低,10-10 ?10-14 g; (2)准确度高,1%?5%; (3)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4)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各种样品中) ; 局限性: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同时多元素测量 4、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高。 5、原子荧光分析法:气态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在10-8s 后跃回基态或低能态时,发射出与吸收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辐射,在与光源成90 度的方向上,测定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6、分子荧光分析法: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激发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比原激发波长更长的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特点: (1)灵敏度高 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 4 个数量级;为什么? 检测下限:0.1?0.1 g/cm -3 相对灵敏度:0.05mol/L 奎宁硫酸氢盐的硫酸溶液。 (2)选择性强 既可依据特征发射光谱,又可根据特征吸收光谱; (3)试样量少 缺点:应用范围小。 7、分子磷光分析法:处于第一最低单重激发态分子以无辐射弛豫方式进入第一三重激发态,再跃迁返回基态发出磷光。测定磷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8、X射线荧光分析法:原子受高能辐射,其内层电子发生能级跃迁,发射出特征X射

常用压力仪表工作原理

压力类仪表的工作原理 压力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在许多生产过程中,要求系统只有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工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压力也是监控安全生产的保证。因此,压力检测与控制是保证工业生产过程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在物理学中,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强,在工程上称为压力。如下式: S F p 表示受力面积。表示垂直作用力;表示压力;式中,S F p 由于参照点不同,在工程技术中压力分为以下几种: 1.大气压:地球表面上的空气质量所产生的压力。它和所处的海拔高度、纬度及气象状况有关。 2.差压(压差):两个压力之间的相对差值。 3.绝对压力:绝对压力是相对零压力(绝对真空)而言的压力。 4.表压力(相对压力):如果绝对压力和大气压的差值是一个正值,那么这个正值就是表压力,即表压力=绝对压力-大气压>0。 5.负压(真空表压力):和“表压力“相对应,如果绝对压力和大气压的差值是一个负值,那么这个负值就是负压力,即负压力=绝对压力-大气压<0。 在工程上,按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为以下两类: 1、静态压力:一般理解为“不随时间变化的压力,或者是随时间变化较缓慢的压力,即在流体中不受流速影响而测得的表压力值”。

2、.动态压力:和“静态压力”相对应,“随时间快速变化的压力,即动压是指单位体积的流体所具有的动能大小。”通常用1/2ρν2计算。式中ρ为流体密度;v 为流体运动速度。” 压力单位换算关系见下表: 牛顿/米2 (帕斯卡) (N/m 2)(Pa) 公斤力/米2 (kgf/m 2) 公斤力/厘米2 (kgf/cm 2) 巴 (bar) 标准大气压 (atm) 毫米水柱 4o C (mmH 2O) 毫米水银柱 0o C (mmHg) 磅/英寸2 (lb/in 2,psi) 牛顿/米2 (帕斯卡) (N/m 2)(Pa) 1 0.10197 2 10.1972×10-6 1×10-5 0.986923×10-5 0.101972 7.50062×10- 3 145.038×10-6 公斤力/米2 (kgf/m 2) 9.80665 1 1×10-4 9.80665×10-5 9.67841×10-5 1×10-8 0.0735559 0.00142233 公斤力/厘米2 (kgf/cm 2) 98.0665×103 1×104 1 0.980665 0.967841 10×103 735.559 14.2233 巴 (bar) 1×105 10197.2 1.01972 1 0.986923 10.1972×103 750.061 14.5038 标准大气压 (atm) 1.01325×105 1033 2.3 1.03323 1.01325 1 10.3323×103 760 14.6959 毫米水柱 4o C (mmH 2O) 0.101972 1×10-8 1×10-4 9.80665×10-5 9.67841×10-5 1 73.5559×10-3 1.42233×10-3 毫米水银柱 0o C (mmHg) 133.322 13.5951 0.00135951 0.00133322 0.00131579 13.5951 1 0.0193368 磅/英寸2 (lb/in 2,psi) 6.89476×103 703.072 0.0703072 0.0689476 0.0680462 703.072 51.7151 1 压力测量系统根据测量的原理,分为如下几类: 一、净重式。净重式压力计包括液柱式压力计和活塞式压力计;

仪器分析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绪论 1.解释名词:(1)灵敏度(2)检出限 (1)灵敏度:被测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2)检出限:一定置信水平下检出分析物或组分的最小量或最小浓度。 2.检出限指恰能鉴别的响应信号至少应等于检测器噪声信号的(C )。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3.书上第13页,6题,根据表里给的数据,写出标准曲线方程和相关系数。 y=5.7554x+0.1267 R2=0.9716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1. 名词解释:(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3)线光谱和带光谱; (1)原子光谱: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分子光谱:分子光谱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为带光谱。 (2)吸收光谱:当电磁辐射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时,具一定频率(能量)的辐射将能量转移给处于基态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并跃迁至高能态,从而使这些辐射被选择性地吸收。 发射光谱:处于激发态的物质将多余能量释放回到基态,若多余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

产生电磁辐射。 (3)带光谱:除电子能级跃迁外,还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变化,形成一个或数个密集的谱线组,即为谱带。 线光谱:物质在高温下解离为气态原子或离子,当其受外界能量激发时,将发射出各自的线状光谱。其谱线的宽度约为10-3nm,称为自然宽度。 2. 在AES、AAS、AFS、UV-Vis、IR几种光谱分析法中,属于带状光谱的是UV-Vis、IR,属于线性状光谱的是AES、AAS、AFS。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 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是透光度?什么是吸光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与下面因素有关系的是(B) A.吸收池厚度 B.入射光波长 C.吸收池材料 D.有色配合物的浓度 3. 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B) A.分子的振动 B.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C.分子的转动 D.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4. 以下跃迁中那种跃迁所需能量最大(A) A. σ→σ* B. π→π* C. n→σ* D. n→π* 5. 何谓生色团和助色团?试举例说明。 从广义来说,所谓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此类基团为具有不

SSA3500型全自动比表面积分析仪

SSA--3500型全自动比表面积分析仪 (原理及其特点) 在科技化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技术更新已经更大程度的影响了一个企业的存亡。计算机智能比表面积测试仪就是其中知识经济的代表。 在工业上,固体高度分散后的固体比表面积的测定和分析(微观结构性能),对于吸附,催化,色谱,冶金,陶瓷,建筑材料的生产和研究工作都有重要意义。本设备是在基于表面物理吸附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Nelsen和Eggertsen提出的连续流动法为结构,从而测定出固体的比表面积。以氦气作为载气,氮气为吸附气体,二者按4:1的比例通入样品管,当样品管浸入液氮时,在低温作用下,混合气中的氮气被样品物理吸附,直至吸附饱和,在随后的样品管及样品在升温的过程中,样品吸附的氮气全部解析出来,此时混合气体中氮气的比例将发生变化。在此吸附和脱附过程中,高精度的热导检测器会完成相关的检测工作,再经过模数转换系统,把模拟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微机处理系统进行基于布朗诺尔-埃米特-泰勒(BET)的多层吸附理论及其公式计算出固体的比表面积。 本产品(新型智能化表面测定仪)在实际中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用做手工操作的测量,绘制记录波峰,分析得出结果,现

在都可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将工作中的误差减到了最低,计算更加的便捷准确,节省人力和时间,输出规范,便于操作。还在搜索查询等多种功能上完全展现了计算机的独到优势。 SSA系列产品是本公司在原有的此类比表面分析仪的基础上自行研制开发的一种高智能现代化仪器。它具有高精度,高性能,低价位,功能完善的数据处理工具。具备同类进口比表面积处理机的全部功能,并且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功能会得到进一步地完善。仪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在分析结果结束以后,即可得到您所需的数据结果。 本产品已申请专利,专利号为02229474.0 SSA-3500的特点: 一、自动化: 新型SSA-3500是全自动化的。只需通过计算机操作, 吸附程序、脱附和表面积的显示,所有这些不需要操作者的干涉。 二、精确性:比表面积测试值是通过BET低温吸附原理为理论基础 来计算的,原有的老设备在气体脱附后是通过机械式仪表来实现测量及显示的,因此老式仪器的重复性误差达到了10%---20%,而SSA-3500系列的设备在气体脱附后是采用热导池和高精度传感器来测量转换信号的,并通过取得国家专利的内置工作站和操作软件来实现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和微处理。由于整个测量、转化和计算的过程都采用了精度极高的软硬件,所以使重复性误差有了大幅度下降,基本保持在2%以下。

压力测量仪表按工作原理分为液柱式

压力测量仪表按工作原理分为液柱式、弹性式、负荷式和电测式等类型。液压式压力测量仪表常称为液柱式压力计,它是以一定高度的液柱所产生的压力,与被测压力相平衡的原理测量压力的。大多是一根直的或弯成U形的玻璃管,其中充以工作液体。常用的工作液体为蒸馏水、水银和酒精。因玻璃管强度不高,并受读数限制,因此所测压力一般不超过兆帕。 它的特点是。液柱式压力计灵敏度高,因此主要用作实验室中的低压基准仪表,以校验工作用压力测量仪表。由于工作液体的重度在环境温度、重力加速度改变时会发生变化,对测量的结果常需要进行温度和重力加速度等方面的修正。 弹性性式压力测量仪表是利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弹性元件,在压力下产生变形的原理制成的压力测量仪表。弹性式压力测量仪表按采用的弹性元件不同,可分为弹簧管压力表、膜片压力表、膜盒压力表和波纹管压力表等;按功能不同分为指示式压力表、电接点压力表和远传压力表等。这类仪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结实耐用,测量范围宽,是压力测量仪表中应用最多的一种。 负荷式压力测量仪表常称为负荷式压力计,它是直接按压力的定义制作的,常见的有活塞式压力计、浮球式压力计和钟罩式压力计。由于活塞和砝码均可精确加工和测量,因此这类压力计的误差很小,主要作为压力基准仪表使用,测量范围从数十帕至2500兆帕。 电测式压力测量仪表是利用金属或半导体的物理特性,直接将压力转换为电压、电流信号或频率信号输出,或是通过电阻应变片等,将弹性体的形变转换为电压、电流信号输出。代表性产品有压电式、压阻式、振频式、电容式和应变式等压力传感器所构成的电测式压力测量仪表。精确度可达级,测量范围从数十帕至700兆帕不等。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仪器分析各章知识点

各章知识要点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1.色谱法的分类(按两相状态) 2.何为GC法,GC定性定量的依据、定量方法及优缺点 3.GC分离原理(包括GSC法和GLC法) 4.气相色谱仪的构造 5.色谱流出曲线及其作用、色谱术语及换算关系 6.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k的定义、二者的异同点及相关计算 7.塔板理论的作用(包括H的n计算) 8.速率理论方程的作用(包括U最佳、Hmin的计算) 9.R的含义、作用 10.检测器的性能指标、四种检测器的适用特点及英文缩写 11.归一化法的使用条件、原理 12.内标法及内标物具备的条件 13.外标法的具体操作 第4章电位分析法 1.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法的定义。 2.电位分析法的测定依据。 3.电位测定法如何测定溶液的pH值(包括计算)。 4.指示电极、参比电极。 5.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及终点确定方法(重点掌握E/V曲线法和ΔE/ΔV—V 法及相关计算)。 6.电位滴定法的优点。 第5章伏安分析法 1.极谱分析法及其特殊条件 2.极谱图及作用、极谱图上的各参数的定义及意义和作用 3.极谱分析定性定量的依据,半波电位的特性 4.极谱分析中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5.迁移电流 6、极谱分析的底液及其组成,各种物质的作用 7、极谱分析定量方法及其相关计算 8、单扫描极谱图的特征,单扫描极谱法定性、定量的依据(包括定性定量参数)

第8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1.AAS及基本原理 2.与其它光谱分析法相比,AAS的干扰少,具有相对高选择性。为什么? 3.何为共振线?在AAS中,是否一定以共振线为分析线?选择分析线的原则是什么? 4.在AAS中,被测物质是何微粒形式?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部件有哪些?各部件的作用,常用何种光源? 6.何为光电倍增管的疲劳现象?如何防止或消除? 7.影响空心阴极灯发射特性的因素有哪些?关系如何? 8.在火焰原子化中,影响火焰温度的因素、火焰温度与原子化效率的关系? 9.AAS法定量的基础、定量方法及相关计算 10.AAS法适宜于常量分析还是微量分析? 11.AAS分析中,需控制哪些测定条件? 12.AAS分析中,常见的干扰有哪些? 13.何为化学干扰?有哪些具体形式?如何消除? 14.何为释放剂、保护剂、消电离剂? 15.何为原子分析中的灵敏度、特征浓度、检出限?它们与仪器的检测性能有何关系? 16.干扰形式的判断 a.在进行原子吸收分析,若在试样前处理时使用了硫酸或磷酸,从而导致其对测定元素的干扰,此干扰属 于何种干扰形式? b.待测元素与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分析线重叠,引起什么干扰? c.分析试液的粘度太大,使试液喷入火焰的速度不稳或降低,造成什么干扰? 第9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1.UV法的概念 2.UV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在UV光谱分析中,物质处于何种微粒状态? 3.按物质微粒形式,紫外光谱属何种光谱?若按产生机理,紫外光谱又称何种光谱? 4.分子内价电子及其跃迁类型;哪些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区的波长范围? 5.助色团、生色团、红移、蓝移 6.K吸收带、R吸收带及它们的跃迁类型、强度。 7.紫外吸收光谱法的作用及其定性、定量的依据。 8.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推断物质的结构,其主要信息依据有哪些? 9.顺反异构体的UV光谱有何不同? 10.溶剂效应、影响该效应的因素及其关系。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部件。 12.能够根据物质结构特征指出跃迁类型;由吸收光谱特征推断物质分子中的特征官能团。

比表面积测定仪的原理

比表面积测定仪的原理 比表面:单位质量固体的总表面积。 孔径分布:固体表面孔体积对孔半径的平均变化率随孔半径的变化。 氮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和孔径分布是依据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规律。在恒定温度下,在平衡状态时,一定的气体压力,对应于固体表面一定的气体吸附量,改变压力可以改变吸附量。平衡吸附量随压力而变化的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对吸附等温线的研究与测定不仅可以获取有关吸附剂和吸附质性质的信息,还可以计算固体的比表面和孔径分布。 一.比表面的计算与测定 1.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单层吸附 理论模型: 吸附剂(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吸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吸附是单分子层。 吸附等温方程(Langmuir) ------ (1) 式中:v 气体吸附量 Vm 单层饱和吸附量 P 吸附质(气体)压力 b 常数 以对p作图,为一直线,根据斜率和截距可求出b和Vm,只要得到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Vm即可求出比表面积Sg 。用氮气作吸附质时,Sg由下式求得 ------ (2) 式中:Vm用ml表示,W 用g表示,得到是的比表面Sg为(㎡/g)。 2.BET吸附等温线方程――多层吸附理论 目前被公认为测量固体比表面的标准方法。 理论模型: 认为物理吸附是按多层方式进行,不等第一层吸满就可有第二层吸附,第二层上又可能产生第三层吸附,吸附平衡时,各层达到各层的吸附平衡。 BET吸附等温方程: -----(3) 式中:V 气体吸附量 Vm 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 P 吸附质压力 P0 吸附质饱和蒸气压 C 常数 将P/V(P0-P)对P/P0作图为一直线,且 1/(截距+斜率)=Vm ,代入(2)式,即求得比表面积。用BET法测定比表面,最常用的吸附质是氮气,吸附温度在其液化点(-195℃)附近。低温可以避免化学吸附。相对压力控制在0.05----0.35之间,低于0.05时,不易建立多

关于氮气等温吸脱附计算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的若干说明

目的:是让大家对氮气等温吸脱附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概念,不会讲太多源头理论,内容不多,力求简明实用。本人有幸接触吸脱附知识的理论和实践,做个总结一是长久以来的心愿,二则更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和提高。由于内容是自己的总结和认识,很可能会有部分错误,希望大家能给予建议、批评和指导,好对内容做进一步的完善。 ★★注意★★ 我们拿到的数据,只有吸脱附曲线是真实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容之类的都是带有主观人为色彩的数据。经常听到有同学说去做个BET,其实做的不是BET,是氮气等温吸脱附曲线,BET(Brunauer-Emmet-Teller)只是对N2-Sorption isotherm中p/p0=0.05~0.35之间的一小段用传说中的BET公式处理了一下,得到单层吸附量数据Vm,然后据此算出比表面积,如此而已。 ◆六类吸附等温线类型

几乎每本类似参考书都会提到,前五种是BDDT(Brunauer-Deming-Deming-Teller)分类,先由此四人将大量等温线归为五类,阶梯状的第六类为Sing增加。每一种类型都会有一套说法,其实可以这么理解,以相对压力为X轴,氮气吸附量为Y轴,再将X轴相对压力粗略地分为低压(0.0-0.1)、中压(0.3-0.8)、高压(0.90-1.0)三段。那么吸附曲线在: 低压端偏Y轴则说明材料与氮有较强作用力(?型,??型,Ⅳ型),较多微孔存在时由于微孔内强吸附势,吸附曲线起始时呈?型;低压端偏X轴说明与材料作用力弱(???型,Ⅴ型)。 中压端多为氮气在材料孔道内的冷凝积聚,介孔分析就来源于这段数据,包括样品粒子堆积产生的孔,有序或梯度的介孔范围内孔道。BJH方法就是基于这一段得出的孔径数据; 高压段可粗略地看出粒子堆积程度,如?型中如最后上扬,则粒子未必均匀。平常得到的总孔容通常是取相对压力为0.99左右时氮气吸附量的冷凝值。 ◆几个常数 ※液氮温度77K时液氮六方密堆积氮分子横截面积0.162平方纳米,形成单分子层铺展时认为单分子层厚度为0.354nm ※标况(STP)下1mL氮气凝聚后(假定凝聚密度不变)体积为0.001547mL 例:如下面吸脱附图中吸附曲线p/p0最大时氮气吸附量约为400 mL,则可知总孔容=400*0.001547=400/654=约0.61mL ※STP每mL氮气分子铺成单分子层占用面积4.354平方米 例:BET方法得到的比表面积则是S/(平方米每克)=4.354*Vm,其中Vm由BET方法处理可知Vm=1/(斜率+截距) ◆以SBA-15分子筛的吸附等温线为例加以说明

常见九大压力仪表工作原理、选型、安装注意事项

常见九大压力仪表工作原理、选型、安装注意事项 一、常见九大压力仪表工作原理 1、液柱式压力计 2、活塞式压力计 活塞式压力计是基于静压平衡的原理工作的,一般有单活塞和双活塞两种。活塞压力计根据其精度分为一等、二等、三等,精度等级误差分别为0.02级,0.05级,0.2级。活塞的有效面积一般取1cm2、0.5cm2或0.1cm2。传压介质常用的有变压器油和蓖麻油。 3、弹性式压力计 弹性式压力计有弹簧管式、膜片式、膜盒式和波纹管式等;工业上常用的弹性测压元件有弹簧管、波纹管及膜片三类。弹性式压力计是根据弹性元件的变形和所受压力成比例的原理来工作的。当作用于弹性元件上的被测压力越大时,弹性元件的变形也越大。常用的弹性式压力表有弹簧管式压力表、膜片式压力表、波纹管式压力表,其中弹簧管式压力运用最广。 弹性元件的钢度就是指弹性元件变形的难易程度。钢度大的弹簧管受压变形后形变小。用不锈钢、合金钢制作的钢度大,一般用来测量大于20MPa以上压力;磷铜、黄铜制作的钢度小,一般测量小于20MPa以下的压力。 弹簧压力表一般由弹簧管、连接杆、扇形齿轮、游丝、指针和刻度盘等几部分组成。 弹簧管压力表中弹簧管都是由一根弯成270°圆弧状、截面呈椭圆形的金属管制成。因为椭圆形截面在介质压力的作用下将趋向圆形,使弯成圆弧形的弹簧管随之产生向外挺直扩张的变形,使弹簧管的自由端产生位移,并通过连接带动扇形齿轮进行放大,带动指针转动,指针转动的角度和压力程线性关系,这样就通过刻度盘读出被测压力的大小。游丝的作用是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膜片式压力表一般由测量膜片、传动系统、指示系统和表壳接头几部分组成。 4、电远传式压力表

全自动孔径分析仪技术指标

全自动孔径分析仪技术指标 工作原理:非浸润液体仅当施加外压力时方可进入多孔体。在不断增压和测量作为外压力函数的进汞体积,即可得到由外力作用下进入抽空样品中的汞体积测得样品的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它可以对块状和粉状试样进行测试,可直接用于检测水泥、陶瓷、混凝土、耐火材料、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样品以及金属和部分有机材料样品内部微观的气孔分布状态;也可用于研究材料内部的微观气孔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深入和拓宽材料微观结构的研究领域等等 1.设备技术性能指标及参数 1.1孔径测量范围:最大压力:33000PSI,1080-0.005 m 1.2传感器精度:低压≤±0.11%;高压≤±0.1% 1.3传感器重复性:≤ 0.1% 1.4样品管为全透明管,并配备独立的金属外套管 1.5有液压油全自动再循环系统 1.6配备蓄油池和自动油泵来消除液压系统中的空气 1.7 配备不锈钢密封汞池,为保证操作者安全避免汞池爆裂伤人,汞池的汞应处于仪器内部不可见的位置 1.8 为保证测试人员在测试初期的安全,仪器的低压站应处于仪器内部不可见的位置,提供仪器实物照片 此外,根据实验安全和健康防护要求,特别需要具备下列保护措施: 1.9配备液氮冷阱(内置)防护装置,防止汞蒸气泄漏挥发侵害 1.10具有多重安全防范系统,包括手动急停开关,泄压阀及低压回路互锁机构,油封等。 2.使用目的和用途 测试过程可采用连续增压或步进加压方式,能对材料的孔大小分布、孔体积/面积的微分/平均分布进行测量表征,从而分析获得样品压缩率、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孔的分形维数等参数。可直接用于检测粉末和多孔固体试样内部微观的气孔分布状态;也可用于研究材料内部的微观气孔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深入和拓宽宏观-微观领域的研究内容。

仪器分析知识点整理

分子光谱法:UV-VIS、IR、F 原子光谱法:AAS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 色谱分析法:GC、HPLC 质谱分析法:MS、NRS ⒈经典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⒊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要求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 应用要求: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 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 应用要求: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 三、内标法 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应用要求: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1、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电子能动级跃迁的关系 吸收光谱: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与该物质的原子核、原子或分子的两个能级间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满足ΔE=hv的关系时,将产生吸收光谱。M+hv→M* 2、带光谱和线光谱 带光谱:是分子光谱法的表现形式。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 线光谱:是原子光谱法的表现形式。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 2、原子吸收定量原理:频率为ν的光通过原子蒸汽,其中一部分光被吸收,使透射光强度减弱。 3、谱线变宽的因素(P-131): ⑴多普勒(Doppler)宽度ΔυD: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致。故又称热变宽。 Doppler宽度随温度升高和相对原子质量减小而变宽。 ⑵压力变宽ΔυL(碰撞变宽):由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 外界压力愈大,浓度越高,谱线愈宽。 ⒈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⑴自然变宽: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 ⑵多普勒(Doppler)宽度ΔυD: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致。故又称热变宽。 ⑶. 压力变宽ΔυL(碰撞变宽):由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 ⑷自吸变宽: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 ⑸场致变宽(field broadening):包括Stark变宽(电场)和Zeeman 变宽(磁场) ⒉火焰原子化法的燃气、助燃气比例及火焰高度对被测元素有何影响? ①化学计量火焰:由于燃气与助燃气之比与化学计量反应关系相近,又称为中性火焰,这类火焰, 温度高、稳定、干扰小背景低,适合于许多元素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