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

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 ,愈来愈多的城市开始重视生态规划的编制工作. 城市生态规划工作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 ,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 后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 ,城市化水平虽然仅达 30 %左右 ,处于初始阶段 ,但作为全国经济改革开放龙头的上海以及整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则已进入了城市化的“超速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 ,前景广阔. 但是 ,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 ,存在着不少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 ,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 ,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 因此 ,如何避免将城市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基础上 ,避免重蹈“先污染 ,后治理”的覆辙 ,是我国在新世纪城市建设中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城市生态规划将为此提供科学依据.

1、城市生态系统

1、1什么事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 A.G.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他根据前人和他本人对森林动态的研究,把物理学中的“系统”引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统及其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综合体。

“城市生态”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核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在工业革命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尽管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历史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生

态系统却对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生态系统的主体。

1、2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合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具有很强的人工性。除了人这一主体之外,还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这种划分是一种广义生态系统观,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按照这种组成方式可以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的生态机理,进行城市生态建设。

在社会学中,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两部分。城市社会包括了城市居民和城市组织,城市空间则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集合。将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重新分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命系统,指城市人群和自然生物(包括野生动植物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动植物)。二是环境系统,包括次生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广域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就是一些自然要素和自然资源;人工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广域环境是在更大的范围上来说的环境,包括城市周边的郊区环境以及整个区域环境。这种组成形式严格遵循了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关系。在城市中,自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人安排的,在人的干预下,城市生物种群单一,优势物种突出,群落结构简单,空间分布也受到人为的限制。

2、城市生态规划

2、1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

现代城市是一个多元、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 ,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 ,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 ,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 ,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 ,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 ,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 ,从而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 ,1984) 第 57 集报告指出“生态城 : (乡) 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与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 ,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 ,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2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

城市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境规划和经济规划 ,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 ,其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城市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提出 ,可以说是人类为了迎接严峻的环境挑战所作出的一些努力 ,其积极意义均在于为了拥有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也说明日益加剧的城市环境问题和生态后果已迫使人们必须达成一种共识 ,为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条件采取协调的行动 ,促使人与自然 ,人与环境的和谐.

编制城市生态规划的关键是为了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这也是当

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

2、3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

城市生态规划大体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环保系统子规划 :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废渣以及饮食业、屠宰业、农副市场、大众娱乐场所等系统排出的的各种废弃物 ,都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 ,同时加强对噪声的管理 ,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应达到国家先进城市的最高标准 ,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2) 运转系统子规划 :包括通畅的道路交通系统 ,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运输系统 ,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 ,相应配套的有保障的物资供应系统(主副食品、蔬菜、材料、水电、燃料等) 和城郊生态支持圈 ,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和污水废物的排放和处理系统等. (3) 管理系统子规划 :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都应有高水平的管理 ,以保证水、土地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 ,促进人与自然 ,人与环境的和谐. (4) 绿地生态系统子规划 :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指标 ,如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而且还应布局合理 ,点线面有机结合 ,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联合国生物圈生态与环境保护组织规定 ,城市绿地覆盖率应达到 50 % ,城市居民每人应有 60m绿地 ,我国要求本世纪末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7~11 m.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离上述要求差距较大 ,在城市生态建设的过程中 ,应努力向着高标准的绿化方向发展 ,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丰富及美化城市景观. (5) 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子规划 :应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社会秩序 ,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 ,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和智力条件.

3、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1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多元化、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在生态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城市生态规划强调协调性,即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次,强调区域性,这是因为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据,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第三,强调层次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个庞大的网状、多

级、多层次的大系统,从而决定了其规划有明显的层次性。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更强调城市生态平衡与城市生态发展,认为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生态发展。

3、2城市生态系统的设计原则

3、2、1.社会生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2、2.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2、3.自然生态原则。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2、4.复合生态原则。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从生态规划内容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目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中具有合理的人口规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从土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开发有序,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功能获得适宜的生态区位;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城市空间与其承载的城市功能相适应,具有高效、低耗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使得城市既呈现动态发展的态势又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城市功能的发挥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限制,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城市是个挥霍且粗糙的场域,因为过度设计与人工化不仅拆解了许多城市的自明性,也让城市成为生态环境的杀手。从城市实体的演进及规划设计的发展来看,全面性的建物能源改革、水资源规划、及绿色空间营造,有其必要性与急迫性。而在城乡风貌规划建设中,不难发现似乎需要更宏观的视野、更专业的规划、及更绿色的手法,才能真实且贴切地成功营造城乡风貌。总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而生态工法及生态规划则是城市风貌建设的基进手段,因此,要落实可持续发展,必须采用生态工法及生态规划。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详细规划,明晰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分析当今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现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现状作了系统梳理,并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城市规划一些思路。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环境;发展;创新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urban planning system, the urban planning in china the status quo was combed, and planning some ideas in the city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currently exist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规划的含义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

生态城市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ty(生态城市的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道路 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Ecological city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主席又随之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民本政府”在努力将“中国号”巨轮驶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生态城市、生态农村、清洁生产……这些名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潜在经济效益巨大的生态城市,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城市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过去,环境问题被迫让位于经济,人们看见了臭名昭著的“锈带“,污浊的莱茵河,当日本的水洖病爆发世界开始反思:我们和我们生活的城市:未来在何方,蓝天绿水可否与高楼华社相映成趣? 生态城市,只是我们能给自己和下一代的唯一交代。所谓生态城市,并不只是青山绿水的单纯幻想,发展仍是其根本要义。在发展中与环境和谐共处,让生活处处赏心悦目,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生态城市理念对自然与资源的尊重是使一个城市获得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正因此,其具有无可比拟的经济效益。生态城市是真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 二:生态城市与经济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city and economic)生态城市的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 协调特点使其远远超出狭义的乌托邦,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鲜活的生命力。在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房的生态城市,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对个人存在与价值的肯定与尊重,还可以享受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理念引导的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高层次生活。生态城市绝不是把环保与经济发展割裂,相反,是以对环境和资源的更长远保护更充分推进城市经济取得更高经济效益。对于生态城市的经济效益,笔者有以下看法: (1)生态城市对房地产的助推作用。(Ecological city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for ics Real Estate) 傍沙河高尔夫球场的“深圳地王”拍卖案就很好说明了这点。深圳地王”华侨城南部填海区定于12月6日进行首场土地使用权拍卖,首次推出的3幅土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现已开始接受竞买申请。“此举标志着深圳湾填海区开发正式启动,市政府将其视为深圳城市建设迈向国际水准的里程碑”(南方都市报)。笔者了解到,目前傍沙河高尔夫球场的绿地去看上去仍然十分荒凉,但为何拔得“地王”头筹?是政府的远景规划给了其生命了,但更主要的是其自身具有的全市最大规模的、具有全新生活模式的居住社区和湖景旅游区条件。由此可见生态城市即使没有社会力量的倡导,它也是现行社会经济模式的宠儿。生态城市给了社会经济更美好的远景,社会经济也给了生态城市存在最强硬理由。房地产业向来是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而生态城市理念将引导房地产走上个科学,更可持续发的道路,一条告别摩天大楼的路,一个让城市更人性化的理念。1998年开始的填海工程在深圳湾畔、华侨城南侧造就了这片占地2.9平方公里的土地;1999年建成通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一)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一) 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4.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_0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是非常快的,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中对生态问题也非常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建设能够得到提高。生态城市在规划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大不同,同时对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也要进行改善,这样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对存在的问题找到具体的解决措施。 标签:城市规划;设计;生态保护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样就使得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问题,现在,人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生态城市的建设。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时候要实施生态规划,这样能够更好的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对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探讨,能够更好的实现生态和谐,同时也能更好的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1 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 生态城市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分为不同层次,要对环境的自然属性进行很好的分析,对城市的区位和地形及气候情况要进行很好的掌握,同时对人们的活动情况也要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还要对社会功能属性进行分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城市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部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属性也要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城市的历史进行传承,同时也能更好的加强人们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掌握。在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时候,在规划意识方面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同时也能更好的确保规划计划能够顺利的按期实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对区域经济进行很好的分析,同时对资源要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生产力和功能方面的互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规模和城市的环境容量也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科学的建设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好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会带来很大问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水平低、城市建设方式不科学和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效益过分重视,这样就导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出现了破坏非常严重的情况。城市在发展的时候对周边的环境也带来了影响,水资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对城市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同时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影响。 3 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发展,搞好城市规划,需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与设计原则、规划内容及设计要点等,以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设计;城市化;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Abstract: the urban ecosystem is a major part of the human ecosystem, urban plann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do a good job in urban planning, need from the strategic need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lann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 Carefully prepared, therefore,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ity ecological urban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planning content and design key points,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 ecological design; Urbanization;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points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生态化建设实践正在我国蓬勃展开,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是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将自然、人、城市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利共生结构。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并使建筑成为生态城市中的一部分。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了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然性,并对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提出了发展构想,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并阐述了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的有关观点和手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减少,工业化的大量生产,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以人口、资源、环境为重点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土地的大量开发,在山河壮丽的祖国大地上,令人痛心疾首的那些恣意开山毁林、削石、拓直路、填河塘、掘古树、破坏自然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在钢筋混凝土的从林里蜗居“鸽笼”,在被“现代文明”污染的空间里惶恐于“城市病”的人们心底的声音呼唤着返朴归真,寻求协调经济发展、资源供应、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规划人员的伟大使命。 ? 一、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须性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在当今世界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人类享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的生活权利,但在发展中应坚持环境、社会、经济三者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凭借人们手中的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经济的发展,当代人的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当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相平等,不能允许当代人一味片面的追求短期的超高速发展与消费而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机会。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就是使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资源能得有效使用,城乡发展有序推进。由此可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关心。也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对城市整体规划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必须处理好城市、自然环境二者的关系,达到“降低城市能耗、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环境和城市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者的职责。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的意思 城市的建设是否科学,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直接影响这个国家的經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传承。城市就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同样他也是人们生活的乐园。但是,目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那么,建立生态型城市,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性开发并重,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良好的循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2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理念 从资源消耗量来看,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热是外围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目前建设量巨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务之急应在较大程度的建筑中采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节能措施[2]。 3 在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 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 ,愈来愈多的城市开始重视生态规划的编制工作. 城市生态规划工作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 ,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 后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 ,城市化水平虽然仅达 30 %左右 ,处于初始阶段 ,但作为全国经济改革开放龙头的上海以及整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则已进入了城市化的“超速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 ,前景广阔. 但是 ,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 ,存在着不少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 ,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 ,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 因此 ,如何避免将城市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基础上 ,避免重蹈“先污染 ,后治理”的覆辙 ,是我国在新世纪城市建设中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城市生态规划将为此提供科学依据. 1、城市生态系统 1、1什么事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 A.G.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他根据前人和他本人对森林动态的研究,把物理学中的“系统”引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统及其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综合体。 “城市生态”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核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在工业革命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尽管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历史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生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

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1.可持续发展 1.1基本理论 (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可持续发展应包括经济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其中经济可持续性是基础、环境可持续性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性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并重,即系统整体效益的效益观。 (3)基本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即代际之间的公平; ②可持续性: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仍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③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不同国家、地区的人类的共同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共同 性,以及全人类采取的行动具有共同性。 (4)主要特征: ①从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 ②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转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 ③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④从对自然的掠夺的发展转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5)可持续性评判的四项指标: ①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是否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 ②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否超过了它的再生速率; ③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否超过了其他资本形式对它的替代速率; ④收入是否可持续增加。 (6)可持续发展范式 ①弱可持续发展:总存量资本(包括人造资本及自然资本)保持不减,允许人造资本替代自然 资本;并不关心局部,更关心整体 ②强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本保持不减;要求保持系统组分的良好状态,同时也关心到系统整体。

1.2如何看待可持续发展概念中环境、经济、社会三者的权衡问题?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社会、环境三者是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可持续的发展应包括经济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其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环境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包含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1.3弱可持续发展范式与强发展范式是否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 弱可持续发展范式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思想基础上,认为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是可以完全替代的,而实际是有些人造资本是可以替代自然资本。 但是对于强可持续性发展,认为对于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撑功能而言,可能的替代是非常有限的,认为人造资本与自然资本是部分互补的部分可替代的。 2.生态文明 2.1内涵 (1)什么是生态?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提倡的是整体论和系统方法; “生态的”即“自然关系之中的”,自然关系既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生 物与其它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与“环境”的区别: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 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 是指人类的环境,即以人类为中心。 (2)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学、非线性科学、系统科学、生态哲学为基本指南而谋求人类 与地球生物圈协同进化的文明。 生态文明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提倡环境 伦理观(环境伦理观包括三方面:①人一定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尊重生态系统

浅谈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

浅谈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 环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市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以城市的基本现状为前提,进行生态化的城市规划建设,是未来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文章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标签生态城市;城市化进程;自然环境 1 引言 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城市已经不堪重负,因此进行城市扩建工作势在必行。城市扩建不仅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人们的出行需求等,尤为重要的是生态环境需求。良好的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还能够为人们的居住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的空间。 2 生态学原则的应用 人类的发展已经陷入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环境改善的怪圈中。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又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自然是人类发展必须依赖的前提。随着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逐渐加强。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将生态环境的因素考虑进去,应用现代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技术,从城市规划建设的细节处着手,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城市规划的生态意义,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 2.1 整体性原则 实现现代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要结合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则进行考虑。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其中包含着很多独立部分,如:建筑、水源、植物等。合理的对每一个部分进行规划设计,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整体支配、决定着部分的同时又能够协调各部分进行统一发展。各部分虽然独立,但既能为整体提供支撑,又能轻易的影响整体的发展。因此,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彼此控制又彼此支撑的。充分考虑到原因,对于生态城市系统的整体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人们有整体观念,立足于整体,同时又要注意独立部分的作用,做到统筹兼顾。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结合,做到在整体发展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同时,保证经济、环境与人文等独立部分的发展。更好的通过城市规划,完成生态系统的建设。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与传统城市规划的差异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与传统城市规划的差异 ——以大丰市生态城市规划为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是依然没有阻止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局部好转但整体恶化的严峻现实。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集中、最频繁的地方,城市中的自然过程、经济过程、文化过程构成一个复杂的城市生态环境复合体,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和规律。而以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反自然”模式不但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此,需要以生态城市规划概念代替传统城市规划概念。 一、传统城市规划的弊端: 传统的城市规划总是先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再依此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这一传统途径有许多弊端,包括: 第一、法定的“红线”明确划定了城市建设边界和各个功能区及地块的边界,甚至连绿地系统也是在一个划定了城市用地红线之后的专项规划。它从根本上忽视了大地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缺乏区域、城市、及单元地块之间应有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第二、城市是一个多变的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用地规模和功能布局所依赖的自变量(如人口)往往难以预测,从而规划总趋于滞后和被动(周干峙,2002;陈秉钊,2002),当然,也有“超前”的规划使大量土地撂荒。实际上都导致了城市扩张的无法和无序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 第三、从本质上讲传统的城市规划这是一个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事实上是被动的点缀,是后续的和次级的。从而使自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内容及方法 生态城市规划,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中经济系统与生物系统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达到既能满足人类生存、享受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能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目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具有根本的区别,实际上,生态城市规划可以看作是复合生态系统观念在各层次的城市规划中的体现,而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其实质是从人类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出发,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并采取行政、科技等手段,促进系统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维持城市系统的动态平衡,与传统城市规划方法有了很大的区别。生态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体系。明确的指标有利于规划过程中合理协调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不同要求,实现生态城市的调控与管理的高效运作。 (2)城市、区域和国家不同层次规划的结合。“平衡的城市概念现在必须扩

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探析

浅谈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保证城市社会、经济、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在于控制和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理念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our countr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city planning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city construction, city planning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guarantee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ity society, economy,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china’s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he important role of city planning is to control and guid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ity planning ca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words: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引言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11T15:25:58.8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作者:陈丹华1 陈夏2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生态系统保护、紧凑布局、绿色交通、生态技术、绿色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身份证号:33900519870901xxxx 浙江省杭州市2身份证号:33072719870523xxxx 浙江省金华市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生态系统保护、紧凑布局、绿色交通、生态技术、绿色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通过介绍生态城市的定义和特征,提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不足”,同时提出我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不足措施 前言: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高起点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在规划思想里导入经济、社会、生态的因素,按符合生态要求的原则进行生态规划。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过程中,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尤尼斯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论和模式,即“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生态城市的定义及特征 1.1生态城市的定义 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必须在满足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使得城市系统整体的良性循环。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认为生态城市是社会、自然、可持续的城市规划设计就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方法,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2生态城市的特征 近年来,我国设计建设了越来越多的生态城市,总结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案例,生态城市的特征主要包括:绿色生态、循环经济、低碳节约、绿色交通、紧凑集约、绿色建筑、和谐宜居、文化包容。 二、我国现阶段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的不足 我国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贯穿于各大城市的建设中,并在生态系统保护、紧凑布局、绿色交通、生态技术、绿色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践中,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2.1生态城市的建设并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统筹城乡共同发展。只关注生态城市本身,没有将城市与周边区域、乡村地区整体规划,生态城市建设将成为空谈。 2.2缺乏整合系统的方法,生态城市建设涉及交通、市政、空间、生态基础设施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应当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而目前的生态城市建设专注于各个子系统的孤立建设。 2.3关注先进技术,忽视本地适宜技术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应当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理念,采用本地适宜型技术。 三、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具体措施 3.1建立“区规—总规—控规-修规”引导的生态型规划控制体系 3.1.1 区域规划层面 区域规划是建立生态、有序的区域结构,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循环体系,重点关注区域生态循环和空间结构。保护区域绿色空间,构建城乡之间生态大循环,实现区域的自然生产能力供需平衡。 3.1.2 总体规划层面 总体规划是建立与自然、人文生态系统紧密联系的城市空间结构,重点关注生态结构、总体布局、城市密度、绿色交通,建立起高效的连通性,避免产生自然、人文系统的破碎化。应结合自然特征和交通设施设计合理的城市密度,建立短路径、公交为主的出行结构,设置适合步行和自行车的街区尺度,街区尺度随着距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大适度增大。 3.1.3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生态化的开发控制要求,将生态指标与传统规划控制指标结合,重点关注生态结构、功能布局、地块尺度、开发强度、公共空间。详细规划既要考虑与区域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又要在规划管理单元( 街区) 层面鼓励居住、办公、商业、文化功能的混合。 3.1.4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 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构建与场地生态融合的建筑布局形式和宜居的环境景观,重点关注建筑布局、景观、生态技术,营造舒适的外部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 3.2推行建筑节能体系 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技术、设备和材料,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供热、制冷效率。对新建筑节能给以政策优惠;对老建筑节能改造给予补贴。此外,完善供热、供水、供电的分户计量,利用经济手段鼓励节能节水。 3.3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的公共交通 生态城市的交通系统应以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形成方便快捷、高效低碳、人性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同时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和道路交通管理系统,降低交通需求总量,保持交通通畅,减少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污染,降低交通碳排放,鼓励人们在短距离出行中选择自行车和步行方式。 3.4构建城市和谐水系 生态城市的水系既包括各种自然和人工水体,也包括给排水系统。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着力构建城市区域水循环系统,将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和节水、节能紧密结合,实行水环境综合管理,构建和谐水系。以依托河流的街区为例,按照街区与规划水体的关系可以分成串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考试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考试答案 1(单选题).(4 分) 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B )。 A. 风能、水能 B. 化石能源 C. 太阳能 D. 生物质能 2(单选题).(4 分) 对于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中细粒子和臭氧浓度升高 B. 大气环境的氧化性和酸性降 低 C. 煤烟型污染与光化学污染共存和相互耦合 D. 雾霾覆盖面增大,出现时间延长 3(单选题).(4 分) 我国要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A)。 A.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B. 以自动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自动化促进化 C. 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国际化 D. 以机械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机械化 4(单选题).(4 分) 联合国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专门研究环境问题的会议是(A )。 A. 联合国人类与环境大会 B.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C.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D.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 5(单选题).(4 分) 根据生态文明的思想,经济建设应该以(C )为前提和基础。A. 经济发展效率B.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C. 资源环境承载力D. 改变自然、创造自然 6(单选题).(4 分) 在人类的文明历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最为尖锐的时代是(C )。 A. 生态文明时代 B. 原始文明时代 C. 工业文明时代 D. 农业文明时代 7(单选题).(4 分) 以下对我国CO2 排放现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 CO2 排放总量居世界首位 B. 每年CO2 排放量的增值已经是世界总增值的70%左右 C. 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要求中国承担减排责任 D. 人均CO2 排放量已经

浅谈城市规划与生态建设

浅谈城市规划与生态建设 摘要:当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也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等问题。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交流的整体协调,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就城市生态规划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点和注意事项,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生态系统;环保理念 一、引言 城市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积累和传播的中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城市化一方面对社会经济、交通、生产以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高度集中,消耗水平的不断增长,城市特有的代谢功能正在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并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城市的未来,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不合理的规划设计,既浪费大量资金,又占居了大量土地面积,妨碍居民生活,给后人留下极大的缺憾。个别城市的规划、设计方面与现代化城市生态建设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低。多数城市更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表现在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公共绿地及公共配套设施用

地比例偏低,用地结构不合理。 2、城市发展目标的盲目性。改革开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机遇,增加了城市发展的期望值,但同时也出现了不顾客观条件,热衷于城市发展的泡沫现象,盲 目照搬别国的布局模式和建筑风格,结果搞得乌七八糟、不伦不类,脱离了本城市自身的实际,抹杀了本身的发展潜力。 3、城市环境不断恶化。一些地方乱占耕地、违法批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流失;过度采用地下水,水资源面临污染和枯竭。 三、对城市规划的几点认识: 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们从过 去追求温饱转向追求高素质的生活。人们当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便利的交通、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秩序、整洁优美的市容市貌,具有时代特色的、以人为本的、高品位的城市艺术,在更好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制定好切实符合有本城市特点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城市规划用地起到引导和控制作用,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是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衔接,以繁荣土地市场和土地交易,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出让制度为目标;二是在城市规划的编制上,要综合考虑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要重视市场经济下来自土地需求方面的拉力, 避免城市规划受到市场的扭曲和破坏;三是要将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一种调节控制手段,作为调节土地市场的政策杠杆,强化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导向性。 2、抓好高标准规划的制定,严格按照规划分步建设,注重质量。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权威性、长远性决定了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对建设大业、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高标准、高起点、克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要确保城市规划落到实处,严格按规划办事,以规划大局为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