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篇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三号)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9年12月25日

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国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4.8万个,比2004年末增加7.5万个;从业人员1020.2万人,比2004年末增加259.5万人(详见表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行政事业法人单位0.7万个,比2004年末减少0.1万个;从业人员44.9万人,比2004年末增加4.1万人。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交通运输业[1]占85.3%,仓储业占11.7%,邮政业占3.0%;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交通运输业占87.3%,仓储业占5.0%,邮政业占7.7%。

(二)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2008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4807.4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09.2%。在资产总计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90.3%、7.6%和2.1%。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31168.0亿元,比2004年增长153.8%。在营业收入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87.3%、9.7%和3.0%。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利润3270.2

亿元,比2004年增长258.1%。在营业利润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93.3%、7.3%和-0.6%(详见表2)。

二、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国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40.3万个,从业人员1891.2万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长58.8%和36.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85.4万个,零售业54.9万个,分别占60.9%和39.1%。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55.8%,零售业占44.2%(详见表3)。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3.8万个,占2.7%,集体企业5.1万个,占3.6%,私营企业105.4万个,占75.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0.6万个,占0.4%,外商投资企业1.1万个,占0.8%(详见表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占8.3%,集体企业占4.6%,私营企业占54.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0%,外商投资企业占3.3%。

(二)资产总计。

200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1619.4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96.8%。其中,批发业法人单位资产96055.8亿元,零售业法人单位资产25563.6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98.4%和91.1%(详见表5)。

(三)主营业务收入。

2008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247482.6亿元,比2004年增长123.1%。其中,批发业204129.2亿元,零售业43353.4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21.3%和132.1%(详见表6)。

三、住宿和餐饮业

【篇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文,含三个

公告)】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基本完成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

2014年12月16日

历时两年多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结束。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简要通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果。

一、经济普查的目的和主要工作过程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

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经济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巨大的社会动员活动。从2012年11月开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300万普查人员的辛勤努力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了机构组建、宣传动员、方案研制、普查试点、人员培训、小区划分、单位核查、现场采集数据、数据集中审核、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工作。现在已进入主要数据发布和后期资料开发应用阶段。

二、这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特点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形成强大合力。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张高丽副总理亲赴普查登记现场进行指导。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地方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普查机构,积极组织普查。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通力协作配合,提供多方保障,确保了普查的顺利实施。

(二)系统设计,严密实施,务求科学规范。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科学、求是、可行”的要求,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认真借鉴历次普查经验,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经过多项认真试点,制定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及13项技术规范和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开展全覆盖业务培训,进行地毯式单位比对和现场核查,全力以赴做好现场登记和个体户抽样调查,利用信息手段实时监控普查数据采集和上报工作,严格分级分专业审核数据。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5-12-06 13:54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5年12月6日 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我国于2004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2]。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就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经过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及全体普查人员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全国经济普查的登记填报及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基本完成。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将分三次向社会发布普查公报。现将第一号公报发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04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516.9万个。其中,企 业法人单位325.0万个,机关、事业法人单位90.0万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10.5万个,其他法人单位91.4万个。产业活动单位682.4万个,其中,第二产业167.5万个,第三产业514.9万个。个体经营户3921.6万户,其中,第二产业588.7 万户,第三产业3332.9万户(详见表1)。

与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同口径数据比较,企业法人单位数增加了22.3万个,增长了7.4%。其中,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共19.2万个,减少17.7万个,下降48.2%;集体企业、集体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共45.6万个,减少40.2万个,下降46.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共40.6万个,增加10.6万个,增长35.2%;私营企业198.2万个,增加65.8万个,增长49.7%;其他内资企业6.2万个,增加2.5万个,增长66.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15.2万个,增加1.3万个,增长9.6%(详见表2)。

0506-内蒙古赤峰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赤峰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1年6月3日赤峰政府网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市与全国、全区同步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1]工作。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 日零时。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全体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主要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2]为434124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51804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76801人,下降3.91%,年平均下降0.40%。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1367201户,家庭户人口为416975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4人减少0.49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33288人,占 51.44%;女性人口为2107957人,占48.56%。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81上升为105.95。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66534人,占15.35%;15-64岁人口为3350599人,占77.18%;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4112人,占7.4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1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7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355733人,占77.30%;蒙古族人口为829824人,占19.11%;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 155688人,占3.5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50696人,下降4.30%;蒙古族人口减少9145人,下降1.0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6960人,下降9.82%。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9807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2631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5446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3346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409人上升为686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938人上升为 1442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5033 人上升为 3811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4577人下降为30716 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3834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32427人,文盲率[4]由8.21%下降为3.19%,下降 5.02个百分点。 七、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地区人口数(人) 红山区 434785 元宝山区 325170 松山区 573571 阿鲁科尔沁旗 272205 巴林左旗 327765 巴林右旗 175543 林西县 200619

1999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 2000年2月28日 1999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 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克服各种困难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实现了发展和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12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40806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7036亿元增长7.5%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677元比上年提高6.3% 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 1.4%多 数商品价格低于上年水平其中食品价格下降4.2%衣着价格下降2.7%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2.3%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5.5%服务项目价格则上升10.6%全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国从业人员705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29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1014万人增加336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940万人增加708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1999年全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新增564万人通过多种途径使492万人实现了再就业退休及自然死亡等减少32万人年末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6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与上年持平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54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97亿美元年末汇率8.2793元人民币兑1美元比上年末低4个基本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减缓 二农业 1999年农业生产继续全面发展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 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08亿吨比上年减产397万吨减产0.8%其中夏粮和早稻合计增产570万吨秋粮由于入秋以后北方地区旱情较重减产较多 主要经济作物中棉糖黄红麻减产其他均增产受播种面积调减因素的影响全年棉花产量为383万吨比上年减产14.9%糖料产量为8400万吨减产14.2%油料水果和茶叶等作物产量继续增长全年油料产量2600万吨比上年增长12.4%水果产量6100万吨增长11.9%茶叶产量68万吨增长2.3%蔬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全年实际种植面积131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业务流程

普查业务流程 普查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制定普查方案,普查区划分及绘图,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聘及培训,编制清查底册,实施单位清查,登记准备,普查登记,普查数据检查、审核与验收,普查数据汇总,普查数据质量抽查,普查数据评估与发布,普查资料开发及普查总结等13个环节。 (一)制定普查方案(2018年1-9月)。 1.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经普办”)制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7月底前)。 2.省级普查机构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并进行试点(8月底前)。 3.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经普办公布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项目及《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的主要内容(9月底前)。 各地原则上不得增加普查内容,如省级确需增加的,由省统计局和省级普查办公室报请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经普办审批。 (二)普查区划分及绘图(2018年7-8月)。 1.工作准备。国务院经普办统一选定电子底图,下发普查区绘图与管理软件。普查机构开展相关培训。 2.划分普查区。省市县三级普查机构对本地管辖区域及边界进行确认,县级普查机构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形成普查区地图。 3.核实和验收普查区地图。县级普查机构核实并修改普查区

和普查小区边界。整理、审核、修改本级普查区地图。县级以上各级普查机构逐级验收下一级普查区地图。 具体按照《普查区划分及绘图工作细则》组织实施。 (三)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聘及培训(2018年7-8月,11-12月)。 1.人员选聘。县级普查机构负责指导、乡级普查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普查指导员、普查员选聘工作。 2.业务培训。对选聘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进行业务培训,明确人员职权、职责和工作任务。 具体按照《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聘及管理工作细则》组织实施。 (四)编制清查底册(2018年7-8月)。 1.收集整理部门数据。各级普查机构按规定的部门职责分工,向相关部门收集单位名录和相关资料。资料整理后,逐级分解至县级普查机构。 2.进行单位比对。省级或省以下普查机构将基本单位名录库与相关部门数据(不包括个体经营户数据)进行比对、合并,建立单位比对数据库。 3.生成清查底册。省级或省以下普查机构从单位比对数据库中选取部分字段,生成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底册。有条件的地区可生成个体经营户清查底册。

全国经济普查知识竞赛试题2

全国经济普查知识竞赛试题2 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组织方式主要有()。 A、定期统计报表 B、普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E、典型调查 2、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制度规定的普查项目包括()。 A、人口普查 B、基本单位普查 C、经济普查 D、第三产业普查 E、农业普查 3、《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普查表,不得伪造和篡改普查资料。 A、虚报 B、瞒报 C、拒报 D、迟报 4、大型普查登记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A、入户逐个进行登记 B、设立登记点(站)集中进行登记 C、直接向普查对象发放登记表 D、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获取普查资料等等。 5、填表人员在普查表填报过程中必须进行”四核对”,即()。 A、各项属性指标与营业执照或证书、行政登记或审批手续进行核对 B、经济指标与单位相应的会计和业务核算资料核对,计量单位准确无误 C、主要指标与以往统计资料核对,有差异或变动较大的要找出原因 D、正式表与草表的项目一一核对,正式表必须与审查合格的草表完全一致

6、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组织实施原则是按照()。 A、全国统一领导 B、部门分工协作 C、地方分级负责 D、各方共同参与 7、经济普查工作分为哪四个阶段进行。() A、准备阶段 B、普查登记阶段 C、数据处理阶段 D、资料开发应用及总结阶段 8、复查工作主要是查()等几个方面。 A、是否遗漏单位 B、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C、数据质量是否可靠 D、计量单位是否准确 E、指标填写是否完整 9、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 B、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 C、原材料和能源消耗 D、科技活动情况 10、对在普查工作中()普查资料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予以处罚。 A、虚报 B、瞒报 C、迟报 D、拒报 11、单位清查的目的是查清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 A、名称 B、地址 C、联系人 D、主营业务活动 12、《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中的法人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A、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B、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债务,有权与其他单位签

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16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127008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943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57800人,增长27.74 %。年平均增长率为2.48%。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684370户,家庭户人口为1006895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1人减少0.48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637247人,占52.26%;女性人口为6063553人,占47.7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70上升为109.46。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56396人,占11.47%;15-64岁人口为10403534人,占81.91%;65岁及以上人口为840870人,占6.6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9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3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4207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9114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58845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99710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1_(四经普)非一套表单位普查表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非一套表单位普查表
单位名称 (公章)
师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领 导 小 组 办 公 室 2018 年 12 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 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 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 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 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表号 表 名



上报截止时间
统计范围
师市范围内除一套表调查单位、金融和铁路部门负责 普查的单位以外的全部法人单位 , 以及辖区内除金融 和铁路部门负责普查的产业活动单位以外的全部产业 活动单位 611 表 214 栏“本法人单位是否有下属产业活动单位 (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分公司、分部、分厂、分店 等)”选“1.是”的法人单位填写本表 师市范围内除一套表调查单位、金融和铁路部门负责 普查的单位以外的全部法人单位
611 表
非一套表单位 基本情况
2019 年 1 月 10 日 报师市统计局
611-1 表
法人单位所属 产业活动单位情况
2019 年 1 月 10 日 报师市统计局
611-2 表
非一套表单位 从业人员情况
2019 年 1 月 10 日 报师市统计局
611-3 表
非一套表企业法人 主要经济指标
师市范围内除一套表调查单位、金融和铁路部门负责 普查的单位以外的以下单位:包括企业法人单位,执 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 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 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 90 的其他法人单位
2019 年 1 月 10 日 报师市统计局
611-4 表
非一套表单位固定 资产投资项目情况
师市范围内除一套表调查单位、金融和铁路部门负责 普查的单位以外的全部法人单位
2019 年 1 月 10 日 报师市统计局
611-5 表
行政事业单位 主要经济指标
师市范围内机关法人单位,居委会,村委会,不执行 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
2019 年 1 月 10 日 报师市统计局
611-6 表
民间非营利组织 主要经济指标
师市范围内社会团体法人单位,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的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基金 会,宗教活动场所法人单位
2019 年 1 月 10 日 报师市统计局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划分规定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划分规定 第一条根据《全国经济普查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科学界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的法人单位,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一)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三)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 第三条企业法人,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 企业法人包括: (一)公司; (二)非公司制企业法人。 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及《合伙企业法》,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视同非公司制企业法人。 第四条事业单位法人,指经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备案;或经地方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地方县级以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备案,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取得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法人包括: (一)各级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二)党中央、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举办的事业单位;

(三)各级人大、政协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机关举办的事业单位; (四)各级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 (五)使用财政性经费的社会团体举办的事业单位; (六)国有企业及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 (七)依照法律或有关规定,应当由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其他事业单位。 第五条机关法人,指各级政党机关和国家机关。 机关法人包括: (一)县级以上各级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 (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关; (三)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以及地区行政行署; (四)县级以上各级政治协商会议机关; (五)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机关; (六)县级以上各民主党派机关; (七)乡、镇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和人民政府。 第六条社会团体法人,指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或备案、领取《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的各类社会团体;以及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管理其机关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 社会团体法人包括: (一)学术性社团:各类学会、研究会等; (二)行业性社团:各类协会、商会等; (三)专业性社团:各类从事专业业务的促进会等; (四)联合性社团:各类联合会、联谊会(同学会、校友会)等;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格式(区市县)

XX县(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X X 县(市、区)统计局 2011年5月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XX县(市、区))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县(市、区)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3]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人,减少 %。年平均减少 %。 全县(市、区)户籍人口为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4547109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减少人。 三、性别构成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 %;女性人口为人,占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下降为。 四、年龄构成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人,占 %;15-64岁人口为人,占 %;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县(市、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

成都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附件: 成都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名单(130个): 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人民政府成都市国家税务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办事处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 成都市建设委员会成都市新都区建设局 成都市教育局中共金堂县委宣传部 成都市地方税务局金堂县教育局 成都市广播电视局金堂县统计局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金堂县淮口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金堂县清江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成都市温江区财政局 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成都市温江区委宣传部 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温江区经济局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市分行营管部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办事处成都市计划委员会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办事处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双流县统计局 成都市锦江区财政局中共双流县委宣传部 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办事处双流县九江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街道办事处双流县籍田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锦江区合江亭街道办事处双流县华阳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锦江区双桂街道办事处双流县公兴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锦江区莲新街道办事处双流县中和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青羊区新华西街道办事处郫县统计局 成都市青羊区苏坡街道办事处郫县财政局 成都市青羊区草堂街道办事处郫县红光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青羊区汪家拐街道办事处郫县安德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青羊区府南街道办事处郫县三道堰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青羊区西御河街道办事处大邑县统计局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32厂)大邑县西岭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金牛区统计局大邑县青霞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金牛区五块石街道办事处大邑县沙渠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街道办事处大邑县王泗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金牛区抚琴街道办事处蒲江县寿安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办事处蒲江县大塘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金牛区黄忠街道办事处蒲江县西来镇人民政府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 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

全国经济普查个人典型材料

全国经济普查个人典型材料 【内容摘要】 xx年1月1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一、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刻苦钻研,尽快进入角色,我刚走出校门又刚刚参加工作,对各项工作都比较生疏,尤其对经济普查这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更是持一份细心谨慎的态度,生怕在工作证中出现什么差错, 二、深入村社,吃苦耐劳,确保数据质量,“经济普查,利国利民”这是每次经济普查永恒不变的主题和口号。 xx年1月1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了。镇上抽调我从事xxx镇经济普查工作,让我担任镇级经济普查工作的数据处理员又是经济普查员,但我没有丝毫的厌烦和抱怨的情绪,而是更加积极努力地对待这份工作任务。我深知,对于刚刚参加工作才几个月的我来说,这项工作既是xxx镇党委和政府对我的信任,也是镇经济普查工作组对我的认可。 一、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刻苦钻研,尽快进入角色我刚走出校门又刚刚参加工作,对各项工作都比较生疏,尤其对经济普查这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更是持一份细心谨慎的态度,生怕在工作证中出现什么差错。于xx年12月参加了xx市统计局和xx县统计局举办的专题培训班。我更是认真对待,做好笔记并翻阅大量

的经济普查方面的材料,认真学习经济普查所需要的各类统计标准和指标含义,并向以接触过经济普查工作的老同事虚心请教,知道可以熟练地掌握调查技巧和入户普查的方法,这既是为了避免入户普查时因普查知识不具备而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出现,更是为了达到保证数据质量的要求,使自己能够胜任尽快普查和数据处理的工作。说实话,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因为那些指标含义生涩难懂,自己又并非统计的科班出身,有时候一个指标要看很长时间才能了解透彻。但这个学习的过程又是非常美好的,不但学到了新知识,又结交了很多其他乡镇和统计局的很多朋友,大家在交流和沟通中共同进步。 二、深入村社,吃苦耐劳,确保数据质量“经济普查,利国利民”这是每次经济普查永恒不变的主题和口号。我也深刻响应这个号召,在刚开始的入户普查阶段,我给其他同事做了很好的示范,包括入户的时候需要准备的东西:普查宣传册、普查证件、普查培训书,普查用的pad和纸质版表格等。在这个阶段,最难的是有的普查对象不理解的还有抵触情绪,甚至有的普查对象会说:“你们给钱不,给钱的话我就回答你们的问题。”当听到这个的时候,我心里一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可是反过来一想,普查对象有这样的反应也是正常的,于是耐心给他们讲解普查的目的和重要意义,说明普查数据与任何的缴费纳税无关,打消他们的顾虑,详细询问了普查对象的收支情况,科学估量了各项经济指标,杜绝了虚报、瞒报、漏报现象,使普查工作保质保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比上年增长6.1%。国民总收入896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4]比上年下降3.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327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为3.81‰。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6]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 表12018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 一、总则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在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领导下,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县、地、省、国家四级数据处理的方式组织实施。 数据处理以普查基层表数据为直接处理对象。各级普查机构要按照“统一组织、分专业处理”的技术路线,严格执行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直接对普查基层表数据进行汇总,并按统一规定的时间、数据格式和要求上报普查数据。 二、数据处理工作的任务及步骤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在2004年底前完成。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普查数据处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制订有关数据处理的各类标准,数据处理软件编制,数据处理工作试点,各级数据处理人员的培训,各级数据处理软硬件环境的准备,完成基本单位清查的资料录入和基本单位名录库的修订等。 第二阶段为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在2005年1月至6月完成。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各级普查机构按照数据处理工作流程按时、按质、按量组织完成经济普查数据的录入、编辑、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在此阶段,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还要完善经济普查数据库的应用功能和管理功能,使其适应对经

济普查数据深入开发利用与分析研究的需要。 第三阶段为数据加工汇总阶段,在2005年底前完成。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根据各级普查机构制订的普查资料加工汇总计划,完成普查数据的分类汇总和排版制表工作。在此阶段,同时要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的表彰总结。 三、数据处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下设数据处理组,负责组织指导数据处理工作。各省、地市和县级经济普查办公室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本级的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组。下级数据处理组在上级数据处理组的指导下,在本级经济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级数据处理工作。各级数据处理组要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数据处理工作各项任务责任到人。 (四)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的具体任务包括: 1、制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制订数据处理标准和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技术标准;统一组织国家、省、地和县四级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开发并编写数据处理工作手册;组织数据处理试点;组织对省级普查办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处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2、负责对省级和有关部门经济普查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对各省和有关部门上报的原始数据和综合汇总数据进行验收检查。 3、建立国家基本单位名录库和经济普查数据库;完成国家级

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

六安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六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作者:————————————————————————————————日期:

六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六安市统计局 2011年6月27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561170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953440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41739人,下降5.74%,年平均下降0.59%。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711844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6036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14798人,增长7.80%,年平均增长0.75%。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39089户,家庭户人口为536476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0.43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861086人,占50.98%;女性人口为2750615人,占49.0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12下降为104.02。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3514人,占17.70% ;15-64岁人口为4020557人,占71.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597630人,占10.6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0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4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361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3873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23603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9686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374人上升为434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报告及相关大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大致可把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①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②1957-1966 年: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③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④1977-1992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⑤1993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9-1952年,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50%,农业总产值下降20%,原煤下降48%,原油下降62%,钢下降83%,电力下降28%,棉布下降32%,粮食下降24.5%,棉花下降48%。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 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408亿元);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达到349亿元,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281亿元)。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为1950年数字,下同),美国为538.3公斤;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因此,为了改变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与此相适应,在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计划规定,五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是42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又占88.8%。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相应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和文化教育等事业。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农林水利部门的投资占7.6%,运输邮电部门的投资占19.2%,银行贸易部门的投资占3%,文化教育部门的投资为7.2%。在五年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493亿元,超过计划的15.3%,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投资总额达到588.4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92亿元,相当于1952年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 一五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8%,农业增长4.5%;轻工业增长12.9%,重工业增长25.4%。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提高到1957年的56.7%。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上升到45%。1957年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发电量达到193.4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为建国前最高年发电量的3.2倍。“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 1958至1960年是中国“大跃进”时期。“大跃进”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力图在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开辟一个新的局面。然而,实践已证明,这个努力是不成功的,而且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比八大一次会议建议的指标,工业方面普遍提高一倍,如钢从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农业方面普遍提高20-50%,如粮从5000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从此后,第二个五年计划转入了“大跃进”的轨道。 三年“大跃进”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影响以后两年经济的发展。1958-1962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下降0.4%,农业净产值年平均下降5.9%,轻工业年均下降2%,国民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