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防火墙技术综述

新一代防火墙技术综述
新一代防火墙技术综述

新一代防火墙技术综述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新一代防火墙产品需具备的技术,然后分别分析了智能、嵌入式和分布式防火墙技术的概念、优点和应用。

关键词:新一代防火墙技术应用

新一代防火墙是应该加强放行数据的安全性,因为网络安全的真实需要是既要保证安全,也必须保证应用的正常运行。新一代防火墙既有包过滤的功能,又能在应用层进行代理。较传统的防火墙来说,具有先进的过滤和代理体系,能从数据链路层到应用层进行全方位安全处理,TCP/IP协议和代理的直接相互配合,提供透明代理模式,减轻客户端的配置工作,使本系统的防欺骗能力和运行的健壮性都大大提高;除了访问控制功能外,新一代的防火墙应当还集成了其它许多安全技术,如NAT和VPN、病毒防护等、使防火墙的安全性提升到又一高度。

1 新一代防火墙技术

新一代的防火墙产品具备以下技术:

(l)透明的访问方式。现在的防火墙利用了透明的代理系统技术,从而降低了系统登录固有的安全风险和出错概率。

(2)灵活的代理系统。代理系统是一种将信息从防火墙的一侧传送到另一侧的软件模块。采用两种代理机制:一种用于代理从内部网络到外部网络的连接;另一种用于代理从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连接。

(3)多级过滤技术。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水平,防火墙采用了三级过滤措施,并辅以鉴别手段。

(4)网络地址转换技术。防火墙利用NAT技术能透明地对所有内部地址做转换,使得外部网络无法了解内部网络的内部结构,同时允许内部网络使用自己编的IP源地址和专用网络,防火墙能详尽记录每一个主机的通信,确保每个分组送往正确的地址。

(5)Intemet网关技术。由于是直接串联在网络之中,防火墙必须支持用户在Intemet互联的所有服务,同时还要防止与Iniemet服务有关的安全漏洞,故它要能够以多种安全的应用服务器来实现网关功能。

(6)安全服务器网络(SSN)。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用户向hitemct上提供服务时对服务器的需要,新一代防火墙采用分别保护的策略对用户上网的对外服务器实施保护,它利用一张网卡将对外服务器作为一个独立网络处理,对外服务器既是内部网络的一部分,又与内部网关完全隔离,这就是安全服务器网络(SSN)技术。而对SSN上的主机既可单独管理,也可设置成通过FTP、Telnet

框架结构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 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因此,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框架结构、混凝土、应力、抗震、框架梁 一、引言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刚接而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结构共同承受使用过程中 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的。 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 连续梁连接起来形成空间结构体系。 该结构形式,可形成较大的内部空间,能灵活的布置建筑平面,并具有传力明确、延性、抗震 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因此,无论是在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中,框架结构都是一种常用的结构 形式。 二、主题部分 1.框架结构的概念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钢筋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 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 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砌筑或 装配而成。 框架结构又称构架式结构。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 构成分为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为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 框架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 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 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2.框架结构的优缺点 (1)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 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 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 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 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2)框架结构的缺点为:

下一代防火墙和传统防火墙的区别

下一代防火墙和传统防火墙的区别: 传统防火墙:无法防御应用层攻击 NGAF:解决运行在网络传统防火墙对应用层协议识别、控制及防护的不足! 功能优势: 1、应用层攻击防护能力(漏洞防护、web攻击防护、病毒木马蠕虫) 2、双向内容检测的优势(具备网页防篡改、信息防泄漏) 3、8元组ACL与应用流控的优势 4、能实现模块间智能联动 下一代防火墙和IPS(入侵防御模块)区别: IPS:应用安全防护体系不完善,对WEB攻击防护效果不佳;NGAF:解决保护系统层面的入侵防御系统,和对应用层攻击防护不足,及应用层攻击漏判误判的问题! 功能优势: 1、Web攻击防护,尤其是各类逃逸攻击(注入逃逸、编码逃逸)的防护

下一代防火墙和WAF(Web应用防火墙): WAF:处理性能不足,缺乏底层漏洞攻击特征库,无法对WEB业务进行整体安全防护 NGAF:解决定位于防护Web攻击的Web应用防火墙 功能优势: 1、三大特征库保护网站安全:漏洞2800+、web攻击2000+、敏感信息(OWASP综合4星) 2、敏感信息防泄漏功能,业内热点,业界独家 3、自动建模技术,自动生成策略。 下一代防火墙和UTM(统一权威管理): UTM:多功能开启性能差,各模块缺乏联动 NGAF:解决面向中小型企业一体化的UTM统一威胁管理系统,解决多功能模块开启后性能下降以及应用层防护能力不足的问题。 功能优势: 1、六大特征库更完整安全:(漏洞2800+、应用2000+、病毒库10万、web攻击2000+、URL+恶意网址10万、敏感信息) 2、Web攻击模块(web攻击防护、敏感信息、防篡改、应

软件体系结构综述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综述 班级:软件092 学号:17 姓名:陈世华摘要: 近年来,软件体系结构逐渐成为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大型软件系统与软件产品线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归纳了软件体系结构技术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研究方向.在分析了典型的软件体系结构概念之后,给出了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通过总结软件体系结构领域的若干研究活动,提出了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两大思路,并从7个方面介绍了软件体系结构研究进展.探讨了软件体系结构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原因.作为总结,给出了软件体系结构领域最有前途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软件体系结构;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软件体系结构描述方法;软件体系结构演化;软件体系结构发现;软件体系结构分析;软件体系结构验证;特定域软件体系结构(DSSA) Abstract: Software architecture (SA) is emerging as one of the primary research area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recently and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software-intensive system and software product line system. The history and the major direction of SA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oncept of SA is brought up based on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several classical definitions about SA. Based on summing up the activities about SA, two categories of study about SA are extracted out, and the advancements of researches on SA are subsequently introduced from seven aspects. Additionally, some disadvantages of study on SA are discussed, and the causes are explained at the same time.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with some significantly promising tendency about research on SA. Key words: software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based development;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language; architec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description; architectural evolution and reuse; architectural discovery; architectural analysis; architectural ver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domain-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 (DSSA)

下一代防火墙-概念-本质

下一代防火墙:从概念回归本质 与传统防火墙相比,下一代防火墙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体现了极强的可视性、融合性、智能化。那么,究竟何为NGFW的本质特征?NGFW的必备功能是什么?NGFW与UTM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AD:2013大数据全球技术峰会低价抢票中从2007年Palo Alto Networks发布世界第一款下一代防火墙(NGFW)产品至今已经有五年多的光景,这期间不少国内外的厂商相继推出了NGFW。例如:深信服、梭子鱼(Barracuda Networks)、Check Point、网康、天融信等。在防火墙市场,已经展现出一场群雄争霸的局面。 NGFW应企业需求而生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应用程序的爆发,企业面临着常用应用程序中的漏洞带来的风险。 网络通信不再像以前一样紧紧是依赖于存储和转发应用程序(例如电子邮件),而且已经扩展到涵盖实时协作工具、Web2.0应用程序、即时消息(IM)和P2P应用程序、语音IP 电话(VoIP)、流媒体和电话会议,这些都带来潜在的风险。很多企业无法区分网络中使用的具有合法业务目的应用程序与那些不是关键型应用程序(只是消耗带宽或者带来危险)。 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者瞄准了这个场所,让企业面临如数据泄露、潜在的渗透等风险。除了带来安全风险,这些应用程序也消耗带宽和生产力,并且与关键业务型应用程序抢夺网络带宽。因此,企业需要工具来保证业务关键应用程序的带宽,并需要应用程序智能和控制来保护入站和出站的流量,同时确保速度和安全性以提供高效的工作环境。 应企业需求,在多种多样大量的应用程序环境下,仅靠传统防火墙的功能似乎显得力不从心,它们的技术实际上已经过时,因为它们无法检查攻击者散播的网络数据包的数据负载。而NGFW可以提供应用智能控制、入侵防御、恶意软件防护和SSL检查,还可扩展到支持最高性能网络。 众说纷纭NGFW 市场呼唤新的防火墙产品。需要注意的是,机构对下一代防火墙所做出的定义是其最小化的功能集合,而从安全厂商的角度看,则会根据自身技术积累的情况,在产品上集成更多的安全功能。这导致不同厂商的NGFW产品在功能上可能存在差异,它们更像一个大而全的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综述

第30卷 第10期航 空 学 报 Vol 130No 110 2009年 10月ACTA A ERONAU TICA ET ASTRONAU TICA SIN ICA Oct. 2009 收稿日期:2008208228;修订日期:2008211218 基金项目:总装备部预研基金(9140A17020307JB3201);空军工程 大学工程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创新基金(BC07003) 通讯作者:褚文奎E 2mail :chuwenkui @1261com 文章编号:100026893(2009)1021912206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综述 褚文奎,张凤鸣,樊晓光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38) Overvie w on Soft w are Architecture of Integrated Modular Avionic Systems Chu Wenkui ,Zhang Fengming ,Fan Xiaogu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 ’an 710038,China ) 摘 要:作为降低系统生命周期费用(L CC )、控制软件复杂性、提高软件复用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软件体系结构已成为航空计算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阐述了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IMA )的理念,分析了推动 IMA 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了ARINC 653,ASAAC ,GOA 以及F 222通用综合处理机(CIP )上的软件 体系结构研究成果,并讨论了IMA 软件体系结构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综合航电软件体系结构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软件体系结构;开放式系统;软件工程;军事工程中图分类号:V247;TP3111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decrease system life cycle cost (L CC ),control software complexity ,and improve the extent of software reuse ,software architecture has been a mainstream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aeronautical computer field.This article expatiates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modular avionics (IMA ).Three major factors are analyzed which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MA architecture.IMA software architectures presented by ARINC specifications 653,ASAAC ,GOA ,and F 222common integrated processor (CIP )are summarized.Discussion about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s made for IMA soft 2ware architecture.Finally ,some views are presented about IMA software architecture research in China.K ey w ords :integrated modular avionics (IMA );software architecture ;open systems ;software engineering ;military engineering 军用航空电子系统(以下简称:航电)是现代 战机的“中枢神经”,承载了战机的绝大部分任务,比如电子战、通信导航识别(CN I )系统等,是决定战机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 F 222的航电综合了硬件资源,重新划分了任务功能,标志着战机的航电结构正式演变为综合式。在此基础上,F 235将航电硬件综合推进到传感器一级,并用统一航电网络取代F 222中的多种数据总线,航电综合化程度进一步提高[1]。 与此同时,航电软件化的概念逐渐凸现。F 222上由软件实现的航电功能高达80%,软件代码达到170万行,但在F 235中,这一数字刷新为800多万行。这表明,软件已经成为航电开发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2] 。 航电综合化和软件化引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合理组织航电上的软件,使之既能够减少生 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 st ,L CC )和系统复杂度,同时又能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增强航电软件的复用性和经济可负担性。此即是航电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 111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理念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Integrated Modular Avi 2onics ,IMA )(注:该结构在国内一般称为综合航 电)是目前航电结构发展的最高层次,旨在降低飞机LCC 、提高航电功能和性能以及解决软件升级、硬件老化等问题。与联合式航电“各子系统软硬件专用、功能独立”的理念不同,IMA 本质上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分布式实时计算系统,致力于支持不同关键级别的航电任务程序[3]。其理念概括如下: (1)系统综合化。IMA 最大限度地推进系 统综合,形成硬件核心处理平台、射频传感器共享;高度融合各种传感器信息,结果为多个应用程

防火墙技术综述

防火墙技术综述 Internet的迅速发展给现代人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弥补了人们的精神空缺;而与此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网络安全。网络的安全性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很多企业为了保障自身服务器或数据安全都采用了防火墙。随着科技的发展,防火墙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是,由于防火墙是属于高科技产物,许多的人对此还并不是了解的十分透彻。而这篇文章就是给大家讲述了防火墙工作的方式,以及防火墙的基本分类,并且讨论了每一种防火墙的优缺点。 一、防火墙的基本分类 1.包过滤防火墙 第一代防火墙和最基本形式防火墙检查每一个通过的网络包,或者丢弃,或者放行,取决于所建立的一套规则。这称为包过滤防火墙。 本质上,包过滤防火墙是多址的,表明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网

络适配器或接口。例如,作为防火墙的设备可能有两块网卡(NIC),一块连到内部网络,一块连到公共的Internet。防火墙的任务,就是作为“通信警察”,指引包和截住那些有危害的包。包过滤防火墙检查每一个传入包,查看包中可用的基本信息(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端口号、协议等)。然后,将这些信息与设立的规则相比较。如果已经设立了阻断telnet连接,而包的目的端口是23的话,那么该包就会被丢弃。如果允许传入Web 连接,而目的端口为80,则包就会被放行。 多个复杂规则的组合也是可行的。如果允许Web连接,但只针对特定的服务器,目的端口和目的地址二者必须与规则相匹配,才可以让该包通过。 最后,可以确定当一个包到达时,如果对该包没有规则被定义,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了。通常,为了安全起见,与传入规则不匹配的包就被丢弃了。如果有理由让该包通过,就要建立规则来处理它。 建立包过滤防火墙规则的例子如下: l 对来自专用网络的包,只允许来自内部地址的包通过,因为其他包包含不正确的包头部信息。这条规则可以防止网络内部的任何人通过欺骗性的源地址发起攻击。而且,如果黑客对专用网络内部的机器具有了不知从何得来的访问权,这种过滤方式可以阻止黑客从网络内部发起攻击。

防火墙概述的教案

防火墙概述的教案 【篇一:《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安全技术案例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 开课单位: 先修课程: 编写: 3.0 电子信息工程系任靖 课程性质: 学时: 适用专业: 编写时间: 审核: 专业必修课 2012年7月16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密码技术、计算机病毒、操作系统安全、防火墙技术、黑客入侵与防范、网络与信息安全实训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组成 和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维 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能力。 本课程的要求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的攻、防、测、控、管、评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概论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系统面临的威胁 (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脆弱性 (4)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过程 (5)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三个层次 (6)网络安全的设计和基本原则 (7)安全技术评价标准 2. 实体安全与硬件防护技术 (1)实体安全技术概述 (2)计算机房场地环境的安全防护 (3)安全管理 (4)电磁防护 (5)硬件防护 3. 计算机软件安全技术

(1)计算机软件安全技术概述 (2)文件加密技术 (3)软件运行中的反跟踪技术 (4)防止非法复制软件的技术 (5)保证软件质量的安全体系 4.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网络安全概述 (2)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3)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5. 备份技术 (1)备份技术概述 (2)备份技术与备份方法 (3)备份方案的设计 (4)典型的网络系统备份方案实例 6. 密码技术与压缩技术 (1)密码技术概述 (2)加密方法 (3)密钥与密码破译方法 (4)常用信息加密技术介绍 (5)outlook express下的安全操作实例(6)数据压缩 7. 数据库系统安全 (1)数据库系统简介 (2)数据库系统安全概述 (3)数据库的数据保护 (4)死锁、活锁和可串行化 (5)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6)攻击数据库的常用方法 (7)数据库系统安全保护实例 8.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1)计算机病毒概述 (2)dos环境下的病毒 (3)宏病毒 (4)网络计算机病毒 (5)反病毒技术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发展综述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发展综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诞生和发展,探讨了制约现代计算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基础硬件IC生产技术的极限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缺陷将成为计算机发展的两大瓶颈。调查了现在为了突破冯·诺依曼体系瓶颈各国科学家做出的努力,总结了现在正在研究发展中的几种非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 关键词: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局限;发展 1冯·诺依曼体系的诞生和发展 1.1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概述 众所周知,第一台计算机是诞生于1946年的ENIAC。作为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者,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计算机制造的三个基本原则,即采用二进制逻辑、程序存储执行以及计算机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这套理论被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在创立70年后的今天仍然指导着计算机的制造,冯·诺依曼由此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对冯体系结构的传承与突破也记载着计算机的发展进程。[1] 1.2冯·诺依曼提下的发展动向 作为经久不哀的经典理论,冯·诺依曼系结构的优点是逻辑清晰、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缺点是存储的指令和数据共享一条总线,信息流的传输成为限制计算机性能的瓶颈,串行执行指令的方式影响了指令的执行速度。基于该理论的特点,对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三原则的演变角度分析计算机的发展动向。[2] 1.2.1二进制逻辑的演变 计算机诞生前,人类对计算机的逻辑并无清晰的概念,计算机采用什么进制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基于人类的习惯,计算机采用十进制似乎更符合人类规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但是,冯·诺依曼以电子设备存在二种稳态为依据提出了以二进制逻辑作为计算机逻辑基础,沿用至今。取决进制使用的关键在于基本稳态数量,人类普遍有十根手指,十种基本稳态造成了人类使用十进制这一现象。计算机的制造元器件如二极管等,普遍具有通断、高电平低电平、充放电等二种稳态,故而计算机内采用二进制。目前,科学家研究的新型计算机如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其制造元件使用生物分子和量子等,具备的基本稳态数量很多,其内部采用的进制也必然不同。在生物、量子等前沿科技的推动下,未来将很有可能制造出采用十进制的计算机。

计算机体系结构综述

体系结构高性能的追求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选择并相互连接硬件组件的一门科学和艺术,在人们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一直在追求计算机的功能、性能、功率以及花费的高度协调,以期达到各方面的最佳状态,在花费、能量、可用性的抑制下,实现计算机的多功能、高性能、低功率、少花费的一个新时代。 根据当前体系结构的发展现状,要实现以上全部要求的一台计算机,还存在着诸多的限制条件,包括逻辑上的以及硬件上的。本篇综述针对2008年的ISCA会议上的几篇论文,经过仔细研读,深刻剖析,这些文章将现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遇到的各种瓶颈列出,并给出了相关的意见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范围很广,定义也很宽泛,它包含了指令集的设计、组织、硬件与软件的边界问题等等,同时涉及了应用程序、技术、并行性、编程语言、接口、编译、操作系统等很多方面。作为各项技术发展的中心,体系结构一直在不断地朝前发展。 纵观计算机体系结构一路发展的历史,从60年代中期以前,最早的体系结构发展的早期时代,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发展很快,通用硬件已经很普遍,但是软件的发展却很滞后,刚刚起步,还没有通用软件的概念。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体系结构有了很大进步。多道程序、多用户系统引入了人机交互的新概念,开创了计算机应用的新境界,使硬件和软件的配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但是此时的软件由于个体化特性很难维护,出现了“软件危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分布式系统开始出现并流行,极大地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出现了微处理器并获得了广泛应用。如今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发展已经进入了第四代,硬件和软件得到了极大的综合利用,迅速地从集中的主机环境转变成分布的客户机/服务器(或浏览器/服务器)环境,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出来。尽管如此,计算机在总体上、功能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存在。随着RISC技术、Cache等创新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在专业领域,越来越多的PC机也在向此靠拢。在每一次进步与创新的同时使组件的成本降到最低成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次会议上发表的几篇论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与改进进行了探究。 一、新一代服务器的发展 在《Understanding and Designing New Server Architectures for Emerging Warehouse-Computing Environments》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改善服务器性能的方案。这篇论文旨在试图理解和为新兴的“仓库计算”环境设计下一代服务器。文中有两个主要的

网络组建 防火墙概述

网络组建防火墙概述 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众多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问题。例如,保护在Internet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网上各种行为者的身份确认与权责利的确认,高度网络化的各种业务(商务、政务、教务等)信息系统运行的正常和不被破坏,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支付与结算的准确真实,都将成为企业形象、商业利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焦点。 1.防火墙的作用 古代人们在房屋之间修建一道墙,这道墙可以防止火灾发生的时候蔓延到别的房屋,因此被称为“防火墙”。而现在,我们将将防火墙应用于网络,其含意为“隔离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防御系统。” 应该说,在互联网上防火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模型,通过它可以隔离风险区域(即Internet或有一定风险的网络)与安全区域(局域网)的连接,同时不会妨碍人们对风险区域的访问。防火墙可以监控进出网络的通信量,从而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仅让安全、核准了的信息进入,同时又抵制对企业构成威胁的数据。随着安全性问题上的失误和缺陷越来越普遍,对网络的入侵不仅来自高超的攻击手段,也有可能来自配置上的低级错误或不合适的口令选择。因此,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不希望的、未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网络,迫使单位强化自己的网络安全政策。 一般的防火墙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可以限制他人进入内部网络,过滤掉不安全服务和非法用户; ●防止入侵者接近防御设施; ●限定用户访问特殊站点; ●为监视Internet安全提供方便。 由于防火墙假设了网络边界和服务,因此更适合于相对独立的网络,例如Intranet等种类相对集中的网络。防火墙正在成为控制对网络系统访问的非常流行的方法。事实上,在Internet上的Web网站中,超过三分之一的Web网站都是由某种形式的防火墙加以保护,这是对黑客防范最严,安全性较强的一种方式,任何关键性的服务器,都建议放在防火墙之后。如图9-1所示,它可以在用户的计算机和Internet之间建立起一道屏障,把用户和外部网络隔离;用户可以通过设定规则来决定哪些情况下防火墙应该隔断计算机与Internet之间的数据传输,哪能些情况下允许两者间的数据传输。通过这拉的方式,防火墙挡住来自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攻击和入侵,从而保障用户的网络安全。

下一代防火墙设计方案V2

惠尔顿下一代防火墙 (NGWF) 设计方案 深圳市惠尔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5月1日

目录 一、方案背景 (2) 二、网络安全现状 (2) 三、惠尔顿下一代防火墙(NGWF)介绍及优势 (7) 四、惠尔顿NGWF功能简介 (10) 五、部署模式及网络拓扑 (14) 六、项目报价 (15) 七、售后服务 (16)

一、方案背景 无锡某部队响应国家公安部82号令号召,加强部队网络安全建设。针对目前网络存在的涉密、泄密、木马、病毒等进行预防。 二、网络安全现状 近几年来,计算机和网络攻击的复杂性不断上升,使用传统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越来越难以检测和阻挡。随着每一次成功的攻击,黑客会很快的学会哪种攻击方向是最成功的。漏洞的发现和黑客利用漏洞之间的时间差也变得越来越短,使得IT和安全人员得不到充分的时间去测试漏洞和更新系统。随着病毒、蠕虫、木马、后门和混合威胁的泛滥,内容层和网络层的安全威胁正变得司空见惯。复杂的蠕虫和邮件病毒诸如Slammer、Blaster、Sasser、Sober、MyDoom等在过去几年经常成为头条新闻,它们也向我们展示了这类攻击会如何快速的传播——通常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席卷全世界。 许多黑客正监视着软件提供商的补丁公告,并对补丁进行简单的逆向工程,由此来发现漏洞。下图举例说明了一个已知漏洞及相应补丁的公布到该漏洞被利用之间的天数。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最近的一些攻击,这一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了。 IT和安全人员不仅需要担心已知安全威胁,他们还不得不集中精力来防止各种被称之为“零小时”(zero-hour)或“零日”(zero-day)的新的未知的威胁。为了对抗这种新的威胁,安全技术也在不断进化,包括深度包检测防火墙、应用网关防火墙、内容过滤、反垃圾邮件、SSL VPN、基于网络的防病毒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等新技术不断被应用。但是黑客的动机正在从引起他人注意向着获取经济利益转移,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更加狡猾的攻击方式正被不断开发出来,以绕过传统的安全设备,而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陷阱也成为新型攻击的一大重点。

ARM体系结构综述

第一编ARM编程模式 1. Thumb指令集是ARM指令集的重编码的子集,相较于ARM指令集,Thumb指令集有两个不足: 1)Thumb的代码执行相同的任务需要相较ARM代码更多的指令数,故不适合一些要求最大化执行时间效率的程序; 2)Thumb中不包含一些异常处理需要使用的代码,故不适用编写一些高层次的异常处理代码 2. ARM是一个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包含以下一些特性: 1) 一个大型统一的寄存器表 2) load/store结构,即所有数据操作都仅基于寄存器,而非直接基于内存; 3) 简单寻址模式,即所有load/store寻址仅依靠寄存器内容和指令域决定; 4) 统一和定长的指令格式,简化了指令的解码。 3. ARM有七种处理器模式,分别为:User(用户模式,即正常指令执行模式),FIQ(快速中断模式),IRQ(通用中断处理模式),Supervisor(超级用户模式,即操作系统保护模式),Abort(中止模式,实现内存或虚拟内存的保护),Undefined(未定义模式),System(系统模式,执行特权的系统进程)。模式之间的切换可以通过软件控制或外部的中断或异常引起。 4. 正常的应用程序均在User(用户模式)下运行,此时无法获取一些受限的系统资源,也不可以任意切换处理器模式,除非有异常发生。 5. 除了User外的其他六个均为特权模式,他们可以获取各类系统资源,并能实现相互切换。其中除System外的五个为异常模式。 6. ARM总计拥有37个寄存器,其中31个通用的32-bit寄存器,还有6个32-bit状态寄存器。而在任意时刻,仅有其中的16个通用寄存器是可见的。 7. ARM体系结构中可见的寄存器为R0-R15,可分成三类:未堆积(unbanked)寄存器R0-R7,堆积(banked)寄存器R8-R14和程序计数器R15。 8. R0-R7为所有模式共享,所有模式共用这8个寄存器。 9. R8-R14为堆积寄存器,其又分成两类。一类是R8-R12,分为两组,一组是FIQ模式专用,另一组是其他六种模式共用。另一类是R13和R14,分为六组,分别是User和System共用一组,其他五种异常处理器模式各保有一组R13和R14。R13和R14一般都用来做特殊的用途,其中R13为堆栈指针(SP);R14为链接寄存器,有两种特殊的功能,一种是发生子程序调用时保存子程序返回地址,另一种是异常发生时保存异常返回地址。 10. PC(R15)保存的是程序计数器,为当前指令的地址+8字节。同时,由于ARM指令是字对齐的,所以PC的最低两个位bit[0:1]一般为0。一个例外是当STR或者STM指令保存

Linux 防火墙概述

Linux 防火墙概述 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众多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问题。例如,保护在Internet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网上各种行为者的身份确认与权责利的确认,高度网络化的各种业务(商务、政务、教务等)信息系统运行的正常和不被破坏,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支付与结算的准确真实,都将成为企业形象、商业利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焦点。1.防火墙的作用 古代人们在房屋之间修建一道墙,这道墙可以防止火灾发生的时候蔓延到别的房屋,因此被称为“防火墙”。而现在,我们将将防火墙应用于网络,其含意为“隔离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防御系统。” 应该说,在互联网上防火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模型,通过它可以隔离风险区域(即Internet或有一定风险的网络)与安全区域(局域网)的连接,同时不会妨碍人们对风险区域的访问。防火墙可以监控进出网络的通信量,从而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仅让安全、核准了的信息进入,同时又抵制对企业构成威胁的数据。随着安全性问题上的失误和缺陷越来越普遍,对网络的入侵不仅来自高超的攻击手段,也有可能来自配置上的低级错误或不合适的口令选择。因此,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不希望的、未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网络,迫使单位强化自己的网络安全政策。一般的防火墙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可以限制他人进入内部网络,过滤掉不安全服务和非法用户; ●防止入侵者接近防御设施; ●限定用户访问特殊站点; ●为监视Internet安全提供方便。 由于防火墙假设了网络边界和服务,因此更适合于相对独立的网络,例如Intranet等种类相对集中的网络。防火墙正在成为控制对网络系统访问的非常流行的方法。事实上,在Internet上的Web网站中,超过三分之一的Web网站都是由某种形式的防火墙加以保护,这是对黑客防范最严,安全性较强的一种方式,任何关键性的服务器,都建议放在防火墙之后。如图9-1所示,它可以在用户的计算机和Internet之间建立起一道屏障,把用户和外部网络隔离;用户可以通过设定规则来决定哪些情况下防火墙应该隔断计算机与Internet之间的数据传输,哪能些情况下允

下一代防火墙解决方案讲解

下一代防火墙解决方案

目录 1 网络现状 (3) 2 解决方案 (9) 2.1 网络设备部署图 (9) 2.2 部署说明 (9) 2.3 解决方案详述 (9) 2.3.1 流量管理 (10) 2.3.2 应用控制 (12) 2.3.3 网络安全 (12) 3 报价 (25)

1 网络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我们对网络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来,计算机和网络攻击的复杂性不断上升,使用传统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越来越难以检测和阻挡。漏洞的发现和黑客利用漏洞之间的时间差也变得越来越短,使得IT和安全人员得不到充分的时间去测试漏洞和更新系统。随着病毒、蠕虫、木马、后门和混合威胁的泛滥,内容层和网络层的安全威胁正变得司空见惯。复杂的蠕虫和邮件病毒诸如Slammer、Blaster、Sasser、Sober、MyDoom 等在过去几年经常成为头条新闻,它们也向我们展示了这类攻击会如何快速的传播——通常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席卷全世界。 许多黑客正监视着软件提供商的补丁公告,并对补丁进行简单的逆向工程,由此来发现漏洞。下图举例说明了一个已知漏洞及相应补丁的公布到该漏洞被利用之间的天数。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最近的一些攻击,这一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了。 IT和安全人员不仅需要担心已知安全威胁,他们还不得不集中精力来防止各种被称之为“零小时”(zero-hour)或“零日”(zero-day)的新的未知的威胁。为了对抗这种新的威胁,安全技术也在不断进化,包括深度包检测防火墙、应用网关防火墙、内容过滤、反垃圾邮件、SSL VPN、基于网络的防病毒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等新技术不断被应用。但是黑客的动机正在从引起他人注意向着获取经济利益转移,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更加狡猾的攻击方式正被不断开发出来,以绕过传统的安全设备,而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陷阱也成为新型

防火墙试题及答案

防火墙试题及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总复习二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对于防火墙不足之处,描述错误的是 D 。 A.无法防护基于尊重作系统漏洞的攻击 B.无法防护端口反弹木马的攻击 C.无法防护病毒的侵袭 D.无法进行带宽管理 2. 防火墙对数据包进行状态检测包过滤是,不可以进行过滤的是:D。 A: 源和目的IP地址 B: 源和目的端口 C: IP协议号 D: 数据包中的内容 3. 防火墙对要保护的服务器作端口映射的好处是: D 。 A: 便于管理 B: 提高防火墙的性能 C: 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 D: 隐藏服务器的网络结构,使服务器更加安全 4. 关于防火墙发展历程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 A.第一阶段:基于路由器的防火墙 B. 第二阶段:用户化的防火墙 工具集 C. 第三阶段:具有安全尊重作系统的防火墙 D: 第四阶段:基于通用尊重作系统防火墙 5. 包过滤防火墙的缺点为: A 。

A. 容易受到IP欺骗攻击 B. 处理数据包的速度较慢 C: 开发比较困难 D: 代理的服务(协议)必须在防火墙出厂之前进行设定 6. 内网用户通过防火墙访问公众网中的地址需要对源地址进行转换,规则中的动作应选择: B 。 A:Allow B:NAT C:SAT D:FwdFast 7. 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阻断攻击是针对 B 的攻击。 【 B 】 A. 机密性 B. 可用性 C. 完整性 D. 真实性 8. VPN的加密手段为 C 。 A. 具有加密功能的防火墙 B. 具有加密功能的路由器 C. VPN内的各台主机对各自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加密 D. 单独的加密设备 9. 根据ISO的信息安全定义,下列选项中___ B _是信息安全三个基本属性之一。 A真实性 B可用性 C可审计性 D可靠性 10. 计算机病毒最本质的特性是__ C__。

Paloalto下一代防火墙运维手册

Paloalto防火墙运维手册 目录 1.下一代防火墙产品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查看会话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会话汇总........................................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session ID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条件选择查看会话....................................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当前并发会话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会话过多处理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3.清除会话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抓包和过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CPU和内存查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平台CPU和内存查看..............................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平台CPU和内存查看..............................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局利用率查看......................................错误!未定义书签。 6.Debug和Less调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平台Debug/Less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平台Debug/Less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Debug/Less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硬件异常查看及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源状态查看........................................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扇状态查看........................................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温度查看........................................错误!未定义书签。 8.日志查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告警日志查看........................................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日志查看........................................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日志查看........................................错误!未定义书签。 9.双机热备异常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内网用户丢包排除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联通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会话查询..........................................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口丢包查询......................................错误!未定义书签。. 抓包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11.VPN故障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版本升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Software升级.....................................错误!未定义书签。. Dynamic升级......................................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